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Friction of Diazoresin/Polyacrylic Acid Self-Assembly Films in Water with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1
作者 LI Xuefeng LI Han +1 位作者 HUANG Dahua LI Jia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1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Ultrathin films composed of diazoresin(DR)and polyacrylic acid(PAA)were fabricated.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films in water was measured using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The self-assembly technique make... Ultrathin films composed of diazoresin(DR)and polyacrylic acid(PAA)were fabricated.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films in water was measured using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The self-assembly technique makes the surface rather flat and uniform.The friction force and its dependence on the velocity differ from the surface charge of the thin films.The friction force of repulsive DR/PAA film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velocity and has lower values than that of attractive DR film over the full range of velocity.As the velocity increases,the attractive friction of DR film first decreases to a minimum at a velocity of 2 line/s and then increases all the way.When the surface is repulsive to the friction substrate,the friction of thin films that is determined by hydrated lubrication of polymer chains that is ultralubricated;when it is adhesive to the friction substrate,the friction is mainly contributed from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adsorbed polymer chains in the low velocity region and from viscous sliding in the presence of hydrated-layer lubrication of the polymer chains in the higher velocity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riction poly(acrylic acid) self-assembly fil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原文传递
Micro-Friction and Adhesion Measurements for Si Wafer and TiB_2 Thin Film 被引量:1
2
作者 卿涛 邵天敏 温诗铸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7年第3期261-268,共8页
An apparatus was specifically developed for micro-friction and adhesion measurements. The force measurement range is 10-2000 μN with a horizontal speed of 10-400 μm/s. The apparatus was tested using a 0.7-mm diamete... An apparatus was specifically developed for micro-friction and adhesion measurements. The force measurement range is 10-2000 μN with a horizontal speed of 10-400 μm/s. The apparatus was tested using a 0.7-mm diameter steel ball as the upper specimen to measure the micro friction and adhesion behaviour of a Si (100) wafer and a TiB2 film. The effects of rest time, speed, and load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tatic and sliding friction forces of both the Si (100) wafer and the TiB2 film increase with the load. At low speeds, the influence of speed on the friction force is significant. The adhesion forces of the Si (100) wafer and the TiB2 film increase with rest time, reaching stable values after about 3000 s. The TiB2 film has significantly less adhesion and micro friction forces than the Si (100) wa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friction ADHESION apparatus Si wafer TiB2 film
原文传递
微织构对挖掘机铲斗关节摩擦副表面耐磨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雷 陈雪辉 +2 位作者 李昊 高婷 刘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改善挖掘机铲斗关节摩擦副的磨损问题,以特定的挖掘机模型为例,通过模拟挖掘机铲斗关节摩擦副的典型工况确定其相应的载荷,采用有限元法对此加载条件下各种形貌微织构表面的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GY-LC-01型飞秒激光打标机对1Cr1... 为了改善挖掘机铲斗关节摩擦副的磨损问题,以特定的挖掘机模型为例,通过模拟挖掘机铲斗关节摩擦副的典型工况确定其相应的载荷,采用有限元法对此加载条件下各种形貌微织构表面的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GY-LC-01型飞秒激光打标机对1Cr13基体表面加工一定尺寸的微织构,在有油润滑条件下,使用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利用三维扫描深度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研究了不同微织构的摩擦机理以及润滑条件下摩擦副的减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织构表面的摩擦性能优于非织构表面,应力集中在织构边缘,圆形织构表面应力最小、减摩耐磨特性最好,具有最低的平均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铲斗关节 摩擦副 微织构 摩擦机理 减摩耐磨特性
下载PDF
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保民 赵瑞平 +2 位作者 黄贵林 王慧心 邬再新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7-946,共10页
为探究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N-S方程建立了表面织构化滑动摩擦副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求解,讨论了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结构参数、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凹槽内的气相分布、空化面积率、油膜承载力和摩... 为探究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N-S方程建立了表面织构化滑动摩擦副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求解,讨论了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结构参数、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凹槽内的气相分布、空化面积率、油膜承载力和摩擦系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承载力大于对称微织构,而其摩擦系数小于对称微织构;在考虑空化效应时,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比对称微织构能更显著地改善摩擦学性能,并且非对称微织构凹槽离入口距离越远,空化效应越显著;滑动摩擦副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空化效应有重要影响,运动速度越高、润滑油黏度越大,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空化效应越明显,且提升承载力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称微织构,该研究对滑动摩擦副表面微织构的设计和分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摩擦副 非对称微织构 空化效应 工况条件 摩擦性能
下载PDF
织构化盘式摩擦副性能及优化设计研究
5
作者 徐平 罗晶 +2 位作者 于英华 沈佳兴 黎文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4-1782,共9页
为探索提高盘式摩擦副抗摩擦磨损性能的有效途径,以斜盘柱塞泵配流副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面积织构率和截深形状相同条件下,椭圆开口和圆形开口离散凹坑微织构及沟槽形微织构配流副的摩擦因数随织构形... 为探索提高盘式摩擦副抗摩擦磨损性能的有效途径,以斜盘柱塞泵配流副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面积织构率和截深形状相同条件下,椭圆开口和圆形开口离散凹坑微织构及沟槽形微织构配流副的摩擦因数随织构形貌、转速和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因数随转速的增大而显著降低,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椭圆开口离散凹坑微织构为三种微织构中提高配流副性能最优者。对椭圆开口离散凹坑微织构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得出的最优参数为:椭圆开口长轴半径为452μm、短半轴为187μm、径向中心距为0.7 mm。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织构在不同工况下较优化前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摩擦副 微织构 摩擦磨损 参数优化 转速 应力
下载PDF
原位生成TiC增强镍基梯度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6
作者 李金华 李晓晓 +1 位作者 姚芳萍 李向昕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表面原位生成TiC增强镍基单一涂层和梯度涂层,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分布、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 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表面原位生成TiC增强镍基单一涂层和梯度涂层,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分布、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涂层易出现宏观气孔、裂纹、与基体结合差等缺陷,而梯度涂层能够实现成分、组织性能的梯度变化,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梯度涂层生成Fe-Cr、TiC等多种增强相,使钢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提高,平均硬度约为单一涂层的1.44倍、基体的2.58倍;梯度涂层的平均磨损量为单一涂层的45.6%、基体的32.4%;梯度涂层磨损机理主要是颗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涂层 TiC增强镍基涂层 激光熔覆 原位生成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
下载PDF
微造型形状对滑动轴承摩擦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权秀敏 陆玉兵 +2 位作者 马辉 徐巧玲 丁林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0,33,共6页
利用激光微造型技术在滑动轴承轴颈表面加工出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微造型,分析不同形状微造型化滑动轴承的摩擦特性,并表征表面形貌,研究表征参数和摩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未造型的滑动轴承相比,随着载荷增加,微造型后滑动轴承的... 利用激光微造型技术在滑动轴承轴颈表面加工出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微造型,分析不同形状微造型化滑动轴承的摩擦特性,并表征表面形貌,研究表征参数和摩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未造型的滑动轴承相比,随着载荷增加,微造型后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逐渐减小,三角形微造型的滑动轴承摩擦系数最小,其次是圆形,最后是正方形。当表面偏态增加,摩擦系数升高,而表面峰态增加时,摩擦系数变化正好相反;当表面谷处和中心处平均空体体积增加时,摩擦系数先降低后升高,表面谷处及中心处平均空体体积分别为6.148×10^(-4)mm^(3)和5.418×10^(-3)mm^(3)时,摩擦系数最低;当表面峰和谷平均体积增加时,摩擦系数降低。在载荷3200 N及600 r/min时,微造型后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随着连通性系数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造型形貌 滑动轴承 摩擦特性 表面表征参数 连通性系数
下载PDF
激冷合金铸铁微织构表面摩擦磨损试验研究
8
作者 贾华坡 向光波 +1 位作者 樊利芳 张伟 《时代汽车》 2024年第23期160-162,共3页
采用激光织构技术在激冷合金铸铁表面制出不同尺寸沟槽形织构,开展摩擦磨损试验,研究织构间距和织构宽度对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织构间距和宽度均为100μm时,试样与对磨球间平均摩擦系数值为0.1885,试样磨损量为17.1mg,... 采用激光织构技术在激冷合金铸铁表面制出不同尺寸沟槽形织构,开展摩擦磨损试验,研究织构间距和织构宽度对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织构间距和宽度均为100μm时,试样与对磨球间平均摩擦系数值为0.1885,试样磨损量为17.1mg,与无织构时相比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沟槽形微织构可有效提升激冷合金铸铁表面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冷合金铸铁 沟槽形微织构 摩擦磨损
下载PDF
取向型微沟槽高速球铣加工制备方法及其减摩性能研究
9
作者 高丽 王祎扬 +3 位作者 黄为民 王桂杰 朱然 周祥园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探究直接利用高速球铣加工工艺制备取向型表面微沟槽织构的方法,并对该类型表面微织构的减摩性能进行研究.鉴于高速球铣加工工艺走刀路径灵活可变、表面材料残留几何尺寸与分布形态具备可控性的特点,利用Matlab仿真对高速球铣加工表面... 探究直接利用高速球铣加工工艺制备取向型表面微沟槽织构的方法,并对该类型表面微织构的减摩性能进行研究.鉴于高速球铣加工工艺走刀路径灵活可变、表面材料残留几何尺寸与分布形态具备可控性的特点,利用Matlab仿真对高速球铣加工表面形貌进行预测,通过高速球铣加工试验验证仿真结果,并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结合Fluent流体仿真分析与高速环-块摩擦磨损试验,对该类型表面微织构的减摩性能进行分析.当切削参数选用径向切深明显大于每齿进给量的组合时,高速球铣加工表面残留材料能够形成明显的微沟槽形貌,且微沟槽特征的取向可由球头铣刀的走刀路径进行控制;微沟槽承载能力与其取向密切相关,随着微沟槽取向角由90°减小至20°,负压区与正压区范围呈现扩大趋势,油膜内逆流效应逐渐减弱,动压效应逐渐增强,微沟槽承载能力提高了20.64%,表面摩擦系数由0.02845降低至0.02165;然而,当取向角过小时,负压区与正压区的范围过小,不能形成有效的收敛楔,微沟槽承载能力下降,表面摩擦系数上升.通过高速球铣加工工艺能够实现取向型表面微沟槽织构的可控制备,且该类表面的减摩性能与取向角α密切相关,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取向角为20°时表现出最小的摩擦系数与最高的油膜承载力.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表面织构造型方法提供一种新思路,能够为满足零件表面的减摩需求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球铣加工 表面织构 取向型微沟槽 动压润滑 承载能力 摩擦系数
下载PDF
复合等温淬火对GCr15Si1Mo钢贝氏体转变及磨损性能影响
10
作者 魏超凡 杜三明 +5 位作者 傅丽华 付壁聪 张永振 高元安 花铝东 郑晓猛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3-984,共12页
纳米贝氏体轴承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然而长时间的等温转变周期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难题.为了加速GCr15Si1Mo轴承钢纳米贝氏体转变,本文中以常规一步(190℃)等温淬火工艺作为对比,设计了1种复合三步(157℃+190℃+250℃)等温淬火工艺... 纳米贝氏体轴承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然而长时间的等温转变周期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难题.为了加速GCr15Si1Mo轴承钢纳米贝氏体转变,本文中以常规一步(190℃)等温淬火工艺作为对比,设计了1种复合三步(157℃+190℃+250℃)等温淬火工艺,并对试验钢进行了不同工艺下的热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洛氏硬度仪等对GCr15Si1Mo轴承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UMT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三维形貌轮廓仪对试验钢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等温淬火工艺从纳米贝氏体的孕育期和转变期两阶段对其转变进行加速,当转变相当含量贝氏体(53%~55%)时其相转变时间较常规等温淬火工艺缩短了5 h,明显提高了贝氏体转变效率;与常规等温淬火工艺相比较,复合等温淬火工艺材料微观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明显降低,且块状残余奥氏体大量转变为薄膜状残余奥氏体,材料的冲击韧性明显提高,但随复合等温淬火时间的延长,材料的冲击韧性出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复合等温淬火工艺参数为157℃×5 min+190℃×2.0 h+250℃×1.0 h时,材料的强韧性匹配和耐磨性最佳,且其耐磨性明显也优于常规等温淬火工艺下材料的耐磨性.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等温淬火和常规等温淬火处理后试验钢的磨损机制均以磨粒磨损为主,但复合等温淬火工艺下材料的磨粒磨损程度有所减轻并伴随轻微的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等温淬火 轴承钢 贝氏体转变 微观组织 摩擦磨损
下载PDF
轴肩形貌对超薄铝合金μFSW接头力学性能及热力过程影响
11
作者 刘晓 吕钊钊 +2 位作者 董晟全 刘博洋 周旭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149,共9页
采用微连接搅拌摩擦焊技术焊接厚度为0.5 mm的6061-T6超薄铝合金,研究了3种不同轴肩形貌的搅拌头对6061-T6薄壁结构对接接头成形品质、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焊接热循环及力的过程的影响差异,并逐一分析3种焊缝横截面塑性金属的流动特性... 采用微连接搅拌摩擦焊技术焊接厚度为0.5 mm的6061-T6超薄铝合金,研究了3种不同轴肩形貌的搅拌头对6061-T6薄壁结构对接接头成形品质、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焊接热循环及力的过程的影响差异,并逐一分析3种焊缝横截面塑性金属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焊缝表面成形效果受焊接热输入量的影响显著。3种轴肩形貌各异的搅拌头所形成接头横截面硬度分布趋势基本呈“W”形。无针的三渐开线导流槽轴肩焊接接头焊核区中心处最高硬度值及热机影响区最低硬度值均为三者中最高。三渐开线导流槽带针轴肩所形成接头力学性能表现突出,其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高于其余两者,拉伸断口主要呈韧性断裂。热循环及力的过程参数能够精准反映焊接状态的变化趋势。维持焊缝金属软化所需热量来源于轴肩与工件的摩擦生热以及工件受轴肩轴向力和前进力所做之功。轴向力、前进力会随金属软化程度不同而波动,这种波动对塑性金属的迁移实现动态调节。轴肩表面对焊缝上部作用较强,驱动了前进侧与后退侧塑性金属迁移;搅拌头针部促进了塑性金属与垫板的作用,为焊缝金属上下部分流动提供了驱动力。实现最佳产热潜能是搅拌针与渐开线沟槽的综合结果,二者协同更易形成成形良好的焊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肩形貌 微搅拌摩擦焊 超薄铝合金 工艺性能 过程分析
下载PDF
表面圆形凹坑微织构对DC53模具钢的摩擦学性能影响
12
作者 杨程 彭迎娇 +2 位作者 刘思琪 陈林 谢晓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为了探究微织构对DC53冷作模具钢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研究了模具钢表面圆形凹坑微织构的最优深度,采用飞秒激光加工了不同面密度的圆形凹坑微织构模具钢试样,并通过开展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不同润滑状态下面密度对模具钢... 为了探究微织构对DC53冷作模具钢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研究了模具钢表面圆形凹坑微织构的最优深度,采用飞秒激光加工了不同面密度的圆形凹坑微织构模具钢试样,并通过开展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不同润滑状态下面密度对模具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C53冷作模具钢表面的圆形凹坑微织构在直径为Φ140μm,织构深度为50μm时表现出最大油膜承载力与最小摩擦因数;随着圆形凹坑微织构面密度的增加,充分润滑时模具钢表面的摩擦因数先减小后增大,面密度为20%时平均摩擦因数最小,相较于无织构模具钢降低了51.35%;少油润滑与干摩擦时,模具钢表面摩擦因数随着面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面密度为30%时,模具钢表面平均摩擦因数最小,较无织构模具钢分别降低了35.84%与15.02%。微织构的存在提升了模具钢表面不同润滑状态下的减摩性能;充分润滑时效果最好,干摩擦时也明显改善了模具钢表面的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织构 冷作模具钢 润滑状态 数值模拟 摩擦磨损
下载PDF
微/纳米颗粒改性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姜炳春 卢立伟 +5 位作者 林标智 徐源昊 袁明华 侯杰 文泽军 李真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08-3324,共17页
镁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和可回收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和3C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合金的高化学活性导致其受到腐蚀,并且耐磨性有限,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微弧氧化技术被广泛认为是解决这些问... 镁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和可回收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和3C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合金的高化学活性导致其受到腐蚀,并且耐磨性有限,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微弧氧化技术被广泛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在镁合金表面生成陶瓷氧化膜,从而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微/纳米颗粒改性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形成机理,重点分析了膜层组织演变、摩擦磨损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等关键指标以及微弧氧化技术在镁合金表面高性能开发的研究方向,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进一步促进镁合金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腐蚀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激光织构形状间距对单晶硅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意皓 陈文刚 +4 位作者 程家豪 郭思良 魏北朝 袁浩恩 Dongyang Li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139,共13页
目的提高单晶硅的减摩耐磨性能。方法利用紫外激光在单晶硅试样表面刻蚀不同形状,间距为0.1、0.2、0.3 mm,宽度为0.2 mm的织构。基于MRTR-1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干摩擦条件下织构参数对单晶硅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 目的提高单晶硅的减摩耐磨性能。方法利用紫外激光在单晶硅试样表面刻蚀不同形状,间距为0.1、0.2、0.3 mm,宽度为0.2 mm的织构。基于MRTR-1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干摩擦条件下织构参数对单晶硅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单晶硅表面织构的微观形貌和磨痕形貌,用电子天平称量实验前后试样的质量,并计算磨损率,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仿真试样表面应力和摩擦生热的温度分布。结果与无织构相比,刻蚀表面织构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试样的磨损率,磨损率从0.012 mm^(3)/(N·m)降至0.008 mm^(3)/(N·m);部分表面织构试样的摩擦因数下降,低于0.14;单晶硅试样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仿真结果表明,织构试样的平均等效应力均大于无织构试样,在单晶硅试样表面加工织构会影响其表面整体性,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织构试样表面高于环境温度的区域面积小于无织构试样,且试样表面的最高温度与摩擦因数呈正相关。结论在单晶硅表面加工织构,可以有效提高试样的耐磨性能,合适的织构参数还能够降低摩擦因数。通过加工表面织构,一方面可以影响试样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能够改善试样的散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织构 单晶硅 摩擦磨损 激光加工 摩擦因数 磨损率 摩擦生热
下载PDF
非金融企业宏观杠杆率波动与货币政策传导路径
15
作者 郑志强 马永健 范爱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2-137,共6页
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和上市公司数据,在识别数量型货币政策外生冲击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状态依赖投影等方法,从宏观、微观角度研究了企业债务负担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宏观杠杆率处于高杠杆期... 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和上市公司数据,在识别数量型货币政策外生冲击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状态依赖投影等方法,从宏观、微观角度研究了企业债务负担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宏观杠杆率处于高杠杆期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比民营企业更大,对实际GDP、实际投资的促进作用也更大,并且更容易引发通胀;相对于高杠杆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低杠杆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效应更大;异质性分析发现,规模较小、更年轻、现金持有更少的企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杠杆率 金融摩擦 货币政策 微观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圆柱型表面织构的配流盘摩擦特性研究
16
作者 王宇帆 江滔 +2 位作者 郑国财 李小静 刘汗青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建立了带有圆柱型微观织构配流盘的油膜弹流润滑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雷诺方程,迭代之后求得符合误差允许的离散近似解。将得到的数值解导入MATLAB中绘制出微观织构配流副油膜特性云图。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带有微观织构与不带微观织... 建立了带有圆柱型微观织构配流盘的油膜弹流润滑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雷诺方程,迭代之后求得符合误差允许的离散近似解。将得到的数值解导入MATLAB中绘制出微观织构配流副油膜特性云图。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带有微观织构与不带微观织构的配流盘之间的油膜摩擦特性差异,发现织构表面的配流盘能有效提高油膜的承载力,减少配流盘与缸体之间的接触,减小摩擦系数,改善润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流副 微观织构 摩擦 弹流润滑
下载PDF
轴向柱塞泵微织构配流副摩擦特性研究
17
作者 吕平洙 仉志强 +2 位作者 轩江淮 李林 赵立全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55-460,共6页
在配流副表面加工微织构并研究其减摩特性。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配流副仿真研究,得到各因素对配流副摩擦影响顺序为:转速>油膜厚度>深度>形状>直径>面积率,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直径400μm、深度200μm的圆球形凹坑、凹... 在配流副表面加工微织构并研究其减摩特性。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配流副仿真研究,得到各因素对配流副摩擦影响顺序为:转速>油膜厚度>深度>形状>直径>面积率,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直径400μm、深度200μm的圆球形凹坑、凹坑面积率6%、油膜厚度15μm、转速1500 r/min.分析了微织构配流副的速度场、压力场、动压承载力,并对全油膜进行了仿真。搭建了轴向柱塞泵的配流副摩擦试验系统,在不同负载压力4 MPa、8 MPa、12 MPa和工作流量10 L/min、20 L/min、35 L/min下,对最佳参数的微织构配流副进行摩擦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微织构配流盘的摩擦扭矩值比光滑配流盘小,与全油膜仿真结果相验证。最大差值为1.53 N·m,最大减摩率为1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 配流副 微织构 摩擦
下载PDF
低速船舶微气泡减阻数值研究
18
作者 赵晓杰 宗智 +2 位作者 王加夏 洪智超 胡俊明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8,共11页
为了研究船舶微气泡减阻规律,本文基于OpenFOAM中两相欧拉数值模型,对低速散货船进行微气泡减阻数值研究。对气液两相分别建立控制方程,考虑五种相间作用力及气泡聚合和破碎,采用考虑气泡影响的改进k-ε湍流模型,忽略自由面影响,采用叠... 为了研究船舶微气泡减阻规律,本文基于OpenFOAM中两相欧拉数值模型,对低速散货船进行微气泡减阻数值研究。对气液两相分别建立控制方程,考虑五种相间作用力及气泡聚合和破碎,采用考虑气泡影响的改进k-ε湍流模型,忽略自由面影响,采用叠模模型研究喷气量、气泡直径、航速及吃水等因素对船舶微气泡减阻的影响,分析气体体积分数、湍流粘度和气泡直径分布等。结果表明:微气泡可以同时减少船舶摩擦阻力、粘压阻力和总阻力;喷气量直接影响减阻率,喷气量越大,减阻率越高;较小气泡的平均气体体积分数较大且气体分布更均匀,同时湍流运动粘度较小,可以更有效减阻;气泡沿着流向会聚并,气泡越小聚并越剧烈;较高航速和小吃水更有利于减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欧拉模型 微气泡减阻 船舶 摩擦阻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偏心凸轮-挺柱副摩擦性能试验研究
19
作者 李常腾 李书义 +1 位作者 李超 刘明海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72,共7页
凸轮-挺柱副是配气机构中气门开/闭的关键部件,其摩擦特性直接影响内燃机运行平稳性和燃油效率。为探索不同工况下凸轮-挺柱副的摩擦状态,利用自主搭建凸轮-挺柱副润滑测量试验机,研究不同旋转速度、润滑油黏度、载荷和供油量工况下凸轮... 凸轮-挺柱副是配气机构中气门开/闭的关键部件,其摩擦特性直接影响内燃机运行平稳性和燃油效率。为探索不同工况下凸轮-挺柱副的摩擦状态,利用自主搭建凸轮-挺柱副润滑测量试验机,研究不同旋转速度、润滑油黏度、载荷和供油量工况下凸轮-挺柱副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一个周期内,摩擦因数呈现先升后降的倒“V”型变化趋势,在180°位置摩擦因数出现最大值;随偏心凸轮转速升高,摩擦因数在0°位置增加而180°位置则会降低,但平均摩擦因数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润滑油黏度增加,摩擦因数出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PAO10基础油摩擦因数最低;增大初始载荷则会降低摩擦因数周期内的变化幅度;微量供油条件下润滑油的回填受到供油量影响,试验工况下接触区润滑状态最佳的供油量为5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偏心凸轮 摩擦因数 微量供油
下载PDF
润滑油添加剂对齿轮微点蚀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王云飞 张建荣 苏朔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8,共10页
探索建立微牵引力测定仪(MTM)、聚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光谱相结合的方法对齿轮微点蚀进行识别和评价。研究发现:添加剂的减摩性能和抗磨性能是影响其抗微点蚀性能的关键因素,在MTM试验中存在一个摩擦轨迹... 探索建立微牵引力测定仪(MTM)、聚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光谱相结合的方法对齿轮微点蚀进行识别和评价。研究发现:添加剂的减摩性能和抗磨性能是影响其抗微点蚀性能的关键因素,在MTM试验中存在一个摩擦轨迹宽度不大于400μm、摩擦因数不小于0.097的微点蚀易产生区域,添加剂和配方的研发应避开这个微点蚀易产生区域,综合平衡减摩性和抗磨性;添加剂所形成的耐机械剪切的摩擦膜抗磨性能越好,使得MTM试验中的摩擦轨迹更窄,应力更集中,更易产生微点蚀;在产生微点蚀的润滑体系中引入降低体系摩擦因数的添加剂可改善其抗微点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点蚀 聚焦离子束 添加剂 摩擦 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