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中花江干热河谷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贾兴莲 韦昌盛 喻阳华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56-62,共7页
黔中花江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区石漠化发育较为典型,生境十分脆弱,其自然环境、生态产业和社会经济均被学者广泛关注.自“九五”计划实施以来的近30年,学者在该区开展了认识石漠化、治理石漠化、生态产业提质增效、生态与经济耦合发展等诸... 黔中花江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区石漠化发育较为典型,生境十分脆弱,其自然环境、生态产业和社会经济均被学者广泛关注.自“九五”计划实施以来的近30年,学者在该区开展了认识石漠化、治理石漠化、生态产业提质增效、生态与经济耦合发展等诸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推动石漠化治理和山区生态建设,其中的“顶坛模式”是石漠化治理的典型经验.本研究首先从干、热、河谷深切、石漠化4个方面阐明了该区的基本特征,然后从认识喀斯特石漠化、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培育、生态产业提质增效等视角,对现有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并结合长期积累的资料,分析了下一步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最后以区域为尺度,展望了未来研究的三个重要方向,即小生境特征的量化及应用、植被恢复与二元结构的关系和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产业 小生境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黔中花江干热河谷
下载PDF
洪泽湖湿地小微湿地鸟类栖息地营造研究
2
作者 李郊 李成之 +5 位作者 王冰 张佳琪 陈美兰 罗亚培 彭华福 张明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小微湿地的生态修复在营造鸟类栖息地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洪泽湖小微湿地的生态修复为例,现场存在栖息地质量不高、水系连通性不足、植被种类单一、场地肌理不协调,以及洪泽湖开阔水域鸟类较多,但研究区鸟类栖息地较少等问题。遵循生态... 小微湿地的生态修复在营造鸟类栖息地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洪泽湖小微湿地的生态修复为例,现场存在栖息地质量不高、水系连通性不足、植被种类单一、场地肌理不协调,以及洪泽湖开阔水域鸟类较多,但研究区鸟类栖息地较少等问题。遵循生态学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通过水系连通、微地形改造、植物配置和管护等措施,营造一处近自然的、临近洪泽湖开阔水面且适宜以鹭科、鸭类等优势鸟类栖息、觅食、营巢的鸟类栖息地。本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同类型鸟类栖息地的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湿地 鸟类栖息地 生态修复 洪泽湖
下载PDF
山东省烟台市东岛咀滨海绿地鸟类多样性及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滕雨欣 张梦园 +1 位作者 李德政 董丽 《风景园林》 2023年第5期36-43,共8页
【目的】研究旨在通过构建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山东省烟台市东岛咀滨海绿地的鸟类多样性和栖息地本底进行调查和评估,并为开展城市鸟类栖息地营建及海岸带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以烟台市东岛咀滨海绿地为研究区域... 【目的】研究旨在通过构建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山东省烟台市东岛咀滨海绿地的鸟类多样性和栖息地本底进行调查和评估,并为开展城市鸟类栖息地营建及海岸带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以烟台市东岛咀滨海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查对其鸟类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表征鸟类栖息地食源条件、隐蔽条件和人为干扰强度特征的19个群落环境因子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东岛咀滨海绿地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陆地区域的鸟类栖息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分布连续的大面积林地是研究区域内鸟类多样性最高的区域;在不同海岸线距离梯度下,乔木盖度、乔木丰富度指数、灌木盖度、草本盖度等8个环境因子与至少1项鸟类多样性指标显著相关,其中,乔木层的结构特征对滨海鸟类多样的积极影响更突出;东岛咀滨海绿地的鸟类栖息地适宜性水平呈现近海区域低、远海区域高的特征。【结论】以阔叶乔木覆盖为主要特征的林地对滨海绿地鸟类多样性有突出的支持功能,是鸟类栖息地营建的重要生境。本研究构建的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研究区域鸟类栖息地质量的现状分布特征,对烟台东岛咀滨海绿地未来的规划设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海绿地 鸟类多样性 栖息地营建 适宜性评价模型 微栖息地尺度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苔藓植物功能性状与微生境的关系
4
作者 曾辰午 李宗峰 +3 位作者 张学朝 陈明月 张梅 陶建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为探究苔藓植物功能性状与微生境之间的关系,在中梁山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选择坡度、坡向和岩性相对一致的缓坡,调查优势苔藓植物功能性状及其所处的微生境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微生境可划分为石沟、石缝和石洞3种类型;苔藓植物生物量... 为探究苔藓植物功能性状与微生境之间的关系,在中梁山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选择坡度、坡向和岩性相对一致的缓坡,调查优势苔藓植物功能性状及其所处的微生境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微生境可划分为石沟、石缝和石洞3种类型;苔藓植物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石洞型微生境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两者(p<0.05);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均表明:微生境宽度、微生境深度、土壤厚度、土壤pH和相对光强是影响苔藓植物功能性状(苔藓植物生物量、苔藓厚度、苔藓盖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微生境长度与苔藓植物生物量无明显关联.研究结果对退化植被恢复和景观再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微生境 微型地貌 功能性状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小生境及其土壤异质性 被引量:109
5
作者 刘方 王世杰 +2 位作者 罗海波 刘元生 刘鸿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5-1062,共8页
通过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生境的土壤进行调查及采样分析,探讨喀斯特微地貌的土壤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小生境地表微形态和微地貌空间变异的影响下,石坑、石沟、石缝、石洞和土面的土壤分布及其性质出... 通过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生境的土壤进行调查及采样分析,探讨喀斯特微地貌的土壤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小生境地表微形态和微地貌空间变异的影响下,石坑、石沟、石缝、石洞和土面的土壤分布及其性质出现明显的水平空间变异。石洞土壤砂粒含量、>5 mm团聚体数量、容重明显高于石坑、石沟、石缝和土面的土壤,而<1 mm团聚体数量、通气孔隙度及腐殖酸、全氮、全磷、有效氮的含量则相反;石坑土壤<1 mm团聚体数量、通气孔隙度及有机碳、腐殖酸、全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铜、有效锌的含量显著高于石洞、石沟、石缝和土面的土壤,而黏粒含量、>5 mm团聚体数量、容重则明显低于土面、石沟和石缝的土壤;石沟土壤的黏粒含量显著低于土面和石缝的土壤,而<1 mm团聚体数量及有机碳、腐殖酸、全氮的含量则相反;石缝土壤有机碳、有效钾的含量明显低于土面、石沟的土壤。初步将喀斯特微地貌的土壤类型分为石洞型、石缝型、土面-石沟型和石坑型,其中土面-石沟型土壤分布最多,其次为石缝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森林生态系统 小生境 土壤性质 异质性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变化 被引量:28
6
作者 罗海波 刘方 +2 位作者 刘元生 何腾兵 苏英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28,共5页
研究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和小生境土壤中有机碳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区阔叶林土壤有机总碳含量和腐殖酸碳含量明显高于灌木林、灌草丛和稀疏草丛,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喀斯特... 研究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和小生境土壤中有机碳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区阔叶林土壤有机总碳含量和腐殖酸碳含量明显高于灌木林、灌草丛和稀疏草丛,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喀斯特森林退化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减少、流失量增加;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有机总碳和腐殖酸碳含量存在明显的水平空间变异:石坑>石沟>石缝>石洞。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第1主要因子由植被类型决定,第2主要因子由小生境类型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小生境 土壤有机总碳 腐殖酸碳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喀斯特
下载PDF
影响天山云杉天然更新与幼苗存活的微生境变量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迪马 潘存德 +2 位作者 刘翠玲 常静 尹锴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5-39,共5页
采用典型样线调查法对影响天山云杉一年生幼苗更新和两年生幼苗存活的微生境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天山云杉林分中草本层盖度、苔藓层盖度、苔藓层厚度、根系盘结层厚度、幼苗距大树的距离5个环境变量之间为正相关;枯落物与草本层... 采用典型样线调查法对影响天山云杉一年生幼苗更新和两年生幼苗存活的微生境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天山云杉林分中草本层盖度、苔藓层盖度、苔藓层厚度、根系盘结层厚度、幼苗距大树的距离5个环境变量之间为正相关;枯落物与草本层盖度、苔藓层盖度、苔藓层厚度、根系盘结层厚度、幼苗距大树的距离为负相关;②天山云杉林微生境综合因子可概括为“苔藓”、“草本”、“空间距离”、“腐殖质”和“枯落物”;③影响一年生幼苗更新最主要的微环境综合因子为“枯落物”和幼苗距大树的“空间距离”,其中前者的影响为正,后者的影响为负;影响两年生幼苗存活最主要的微生境综合因子为“枯落物”,但不同的是“枯落物”变为阻碍幼苗进一步生长存活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天然更新 幼苗存活 微生境 变量
下载PDF
西南地区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带不同植被类型下小生境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8
作者 廖洪凯 龙健 +2 位作者 李娟 杨江江 冯业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1-428,共8页
通过对西南地区典型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带乔木林、灌木林及草丛下所覆盖的土面、石面、石沟、石洞、石缝、石槽和石坑7类小生境土壤样品碳氮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小生境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分别介于10.6-10... 通过对西南地区典型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带乔木林、灌木林及草丛下所覆盖的土面、石面、石沟、石洞、石缝、石槽和石坑7类小生境土壤样品碳氮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小生境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分别介于10.6-103.7 g/kg和1.16-6.39 g/kg之间,变幅较大;不同植被类型下小生境土壤碳氮的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乔木林下小生境土壤碳氮平均含量较草丛增加100%以上,灌木林下小生境土壤碳氮的空间变异性最小,小生境土壤碱解氮在各植被类型下服从正态分布,有机碳及全氮则服从右偏态分布;小生境相对开放的土面、石面、石坑及石沟普遍较石槽、石缝及石洞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高,而碱解氮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同种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碳氮比均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干热河谷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下小生境土壤矿物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空间异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廖洪凯 龙健 +2 位作者 李娟 杨江江 冯业强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34-439,共6页
通过对喀斯特地区乔木林、灌木林和草丛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土面、石面、石缝、石沟、石洞、石槽和石坑7类小生境土壤样品分析测定,探讨了小生境土壤矿物组成及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矿物组成存在明... 通过对喀斯特地区乔木林、灌木林和草丛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土面、石面、石缝、石沟、石洞、石槽和石坑7类小生境土壤样品分析测定,探讨了小生境土壤矿物组成及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矿物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即从草丛→灌木林→乔木林,小生境土壤中的石英、高岭石基本保持不变,但草丛土壤中的白云石矿物全部消失,灌木林、乔木林土壤中逐渐出现绿泥石;(2)随着植被正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小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表现为草丛>乔木林>灌木林。与此同时,以小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变异系数为评价因子,分别对乔木林、灌木林及草丛中小生境有机碳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生境微地貌特征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空间变异性的重要影响因子。对于土壤有机碳保护,草丛及灌木林区应以提高植被覆盖率为主;乔木林区则主要是保持现有良好的植被状况,减少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植被类型 土壤矿物 有机碳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沙坡头不同微生境下油蒿和柠条叶片δ^(13)C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良菊 肖洪浪 +3 位作者 刘晓宏 罗芳 李守中 陆明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7-754,共8页
通过对沙坡头人工固沙区不同微生境和种植方式下固沙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的测定,研究了该区油蒿和柠条叶片δ13C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并探讨了不同气候因素对植物δ13C... 通过对沙坡头人工固沙区不同微生境和种植方式下固沙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的测定,研究了该区油蒿和柠条叶片δ13C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并探讨了不同气候因素对植物δ13C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δ13C显著高于油蒿(P=0.003),即柠条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油蒿.在生长季内两种植物δ13C变化因种类及种植方式不同而异,除混种柠条的δ13C在整个生长季呈降低趋势外,单种柠条、单种油蒿和混种油蒿的δ13C均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7月份达最高值,即水分利用效率在7月份达最高.油蒿和柠条的δ13C因生境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引种圃的油蒿和柠条的δ13C分别低于水分平衡场;水分平衡场内单种柠条的δ13C高于混种,油蒿则反之;植物叶片含水量与δ13C的变化呈相反变化趋势.两种植物的δ13C逐月变化量(Δ13Cm)与气象因子的响应程度因其种类而异,其中油蒿Δ13Cm与月降雨量、月均相对湿度和水汽压负相关,与温度正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柠条叶片Δ13Cm与温度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柠条生长对温度敏感,而油蒿则对水分和温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坡头 微生境 Δ^13C 柠条 油蒿
下载PDF
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肉果植物扩散过程和机理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闪江 黄忠良 +1 位作者 彭少麟 徐国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77-786,共10页
肉果植物扩散的生态学过程在最近得到生态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其扩散过程包括果实搬运、果实消耗、种子雨、种子取食、种子库动态、萌发和幼苗定居等。许多过程涉及到果食性动物和肉果植物之间的互惠的协同进化关系。对最近 1 5 a关于肉... 肉果植物扩散的生态学过程在最近得到生态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其扩散过程包括果实搬运、果实消耗、种子雨、种子取食、种子库动态、萌发和幼苗定居等。许多过程涉及到果食性动物和肉果植物之间的互惠的协同进化关系。对最近 1 5 a关于肉果植物扩散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综述 ,探讨在生境、微生境、景观和区域等常用的空间尺度上 ,肉果植物扩散和定居过程的格局与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果植物 生境 空间尺度 种子扩散 果实搬运 种子取食
下载PDF
不同小生境对喀斯特山区花椒林表土团聚体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廖洪凯 龙健 李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地区花椒林下的石缝、石沟、石洞、石槽、石坑及一般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沟和石坑明显增加了原状土壤和各粒径团聚体土壤有...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地区花椒林下的石缝、石沟、石洞、石槽、石坑及一般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沟和石坑明显增加了原状土壤和各粒径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而石槽和石洞则有所降低。除石沟外,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土壤主要增加了>5mm粒级团聚体含量。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降低,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呈"∨"形分布,并在<0.25mm粒级达到最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贡献出现2个峰值,分别在5~2mm和1~0.5mm 2个粒级中出现,而<0.25mm团聚体对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贡献率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6),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可以作为衡量喀斯特山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动态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花椒林 团聚体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区小生境特征研究——以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杜雪莲 王世杰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5-261,共7页
本研究以贵州高原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为对象,着重研究了该区小生境的类型、特征和组合,小生境小气候特征及植物对小生境资源的利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小生境类型主要为石面、石沟、石缝及土面。小生境组合类型主要为石面型,石面土面型及... 本研究以贵州高原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为对象,着重研究了该区小生境的类型、特征和组合,小生境小气候特征及植物对小生境资源的利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小生境类型主要为石面、石沟、石缝及土面。小生境组合类型主要为石面型,石面土面型及石面石沟型,其中石面型占相当大的比例。不同小生境的严酷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石面>土面>石沟>石缝。各小生境的恶劣程度均随着石漠化的进行而增加。研究区植物主要生长在石面石沟中,若以各生境中单位面积的平均株数而言,植物对小生境资源利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石缝>石沟>土面>石面。随着石漠化的进行,各小生境株密度基本上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小生境 小气候
下载PDF
小生境对硅藻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碧琴 王起华 刘岩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7-281,共5页
通过对长白山区一个冷水泉中的硅藻群落组成的研究,分析了微量元素与硅藻群落的关系。经研究认为:1.小型等片藻(Diatomamesodon(Ehr.)Kutz.)的大量存在与该水体周围有大量浮石有关;2.短缝藻属(Eu... 通过对长白山区一个冷水泉中的硅藻群落组成的研究,分析了微量元素与硅藻群落的关系。经研究认为:1.小型等片藻(Diatomamesodon(Ehr.)Kutz.)的大量存在与该水体周围有大量浮石有关;2.短缝藻属(Eunotia)、羽纹藻属(Pinnularia)、异极藻属(Gomphonema)等的存在与水体中铁含量有关;3.小型等片藻应属于贫盐型中的喜盐性种,而其它一些属种,如Eunotia、Tabelariafloculosa及Pinnularia应属于贫盐型中的嫌盐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生境 硅藻群落 微量元素
下载PDF
瓯江生态修复示范段大型底栖动物类群与微生境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明娟 李俊杰 +3 位作者 陈奋飞 姜旭娟 黄成 刘茂松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4,共7页
在浙江瓯江生态修复示范段(水阁段和南山段)竣工初期,对9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类群与微生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生态修复段,大型底栖动物类群多样性与水生植被盖度显著正相关(r=0.787,P=0.012),与COD显著负相关(r=-0.680,P=0.0... 在浙江瓯江生态修复示范段(水阁段和南山段)竣工初期,对9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类群与微生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生态修复段,大型底栖动物类群多样性与水生植被盖度显著正相关(r=0.787,P=0.012),与COD显著负相关(r=-0.680,P=0.044)。在4项主要水质指标中(TP、氨氮、COD、溶解氧),仅总磷(TP)含量与水蛭频度(r=-0.699,P=0.036)及椎实螺频度(r=-0.722,P=0.028)呈显著负相关;而水生植被盖度则与椎实螺密度(r=0.808,P=0.008)及频度(r=0.778,P=0.014)、水蛭频度(r=0.670,P=0.048)、蜉蝣频度密度(r=0.706,P=0.034)及频度(r=0.795,P=0.010)均显著正相关;相对于水质,水生植被盖度与主要大型底栖动物类群的关联可能更强。水阁段和南山段在岸线修复方式上有所差异,但两段间TP(P=0.065)、氨氮(P=0.285)、COD(P=0.635)、溶解氧(P=0.069)指标无显著差异,大型底栖动物类群也较为近似;而水阁段各样点之间水质和底栖动物类群较南山段的差异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修复 微生境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老龄林分幼苗天然更新及微生境特点 被引量:7
16
作者 班勇 徐化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60-664,共5页
对落叶松老龄林幼苗天然更新及微生境研究采用样线法,沿样线设置样方,调查样方内幼苗数、测定环境变量。结果表明,原始老龄林各环境变量中地表层的作用最突出,光照的作用最小,灌木层居中。一般,枯落物、根系盘结层和苔藓的作用较... 对落叶松老龄林幼苗天然更新及微生境研究采用样线法,沿样线设置样方,调查样方内幼苗数、测定环境变量。结果表明,原始老龄林各环境变量中地表层的作用最突出,光照的作用最小,灌木层居中。一般,枯落物、根系盘结层和苔藓的作用较大,其中枯落物对苔藓的发育有抑制作用。抑制兴安落叶松更新的主要因素:在丛桦落叶松林中主要是草本植物、赤杨落叶松林为苔藓厚度、杜香落叶松林为苔藓厚度和根系盘结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老龄林 幼苗 天然更新 微生境
下载PDF
中华秋沙鸭越冬微生境选择与空间利用格局 被引量:5
17
作者 易国栋 房健 +3 位作者 尹君龙 王海涛 王经涛 肖冬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1-95,共5页
为探讨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栖息地选择和利用规律,对江西省中华秋沙鸭4个越冬区域进行了调查分析。实地测定河宽、隐蔽度、石滩数量等8个相关环境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生境特征进行分析,对利用和未利用微... 为探讨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栖息地选择和利用规律,对江西省中华秋沙鸭4个越冬区域进行了调查分析。实地测定河宽、隐蔽度、石滩数量等8个相关环境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生境特征进行分析,对利用和未利用微生境进行非参数检验,采用相关分析判断观测变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并对利用栖息地微生境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的越冬栖息地的微生境组合具有规律性,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格局。河流的流速、透明度、隐蔽度、植被盖度、石滩数量为影响中华秋沙鸭栖息地选择和利用的主要因素,其中石滩的作用尤为突出,对栖息地选择、利用和数量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越冬 微生境选择 空间利用 石滩
下载PDF
Telemetric Data Reveals Ecolgoically Adaptive Behavior of Captive Raised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s When Reintroduced into Their Native Habitat 被引量:8
18
作者 ZHENG Hexun WANG Xiaoming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cology of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Andrias davidianus),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Such information is needed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concerning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cology of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Andrias davidianus),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Such information is needed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concerning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is species. Four A. davidianus raised in a pool were released into their native habitat on 04 May 2005 and were subsequently radio-tracked for approximately 155–168 days. Following their release, the giant salamanders traveled upstream in search of suitable micro-habitats, and settled after 10 days. Later, a devastating summer flash flood destroyed the salamanders' dens, triggering another bout of habitat searching by the animals. Eventually, the salamanders settled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stream where they remained until the end of the study. On average, each habitat searching endeavor took 7.5 days, during which a giant salamander explored a 310 m stretch of stream with a surface area of about 1157 m2 and occupied 3.5 temporary dwellings. Each giant salamander spent an average of 144.5 days in semi-permanent micro-habitats, and occupied territories that had a mean size of 34.75 m2.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esponds to habitat disturbance by seeking new habitats upstream, both water temperature and water level affect the salamander's habitat searching activity, and the size of the salamander's semi-permanent territory is influenced by the size of the pool containing the animal's 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BIAN adaptive characteristics micro-habitat selection behavior habitat selection RADIO-TRACKING
下载PDF
基于场地生境营造的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晶懋 刘晖 +1 位作者 宋菲菲 郭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3,共6页
城市小气候作为城市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属性会受到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不同城市空间类型的小气候调节机制。同一环境城市小气候受不同风景园林设计营建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特征,这不仅... 城市小气候作为城市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属性会受到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不同城市空间类型的小气候调节机制。同一环境城市小气候受不同风景园林设计营建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特征,这不仅可以改善人们户外活动的舒适度,同时也影响城市绿地空间中生物群落的栖息和演替,进而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品质。从修复营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场地生境营造的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改善途径。通过合理利用场地设计要素,使日照、风、水等小气候因子指导植物景观设计,为生物群落营造适宜的场地小气候条件,通过冷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 生境营造 植物群落 冷岛效应 适宜性设计
下载PDF
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法及在公园鸟类微生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颖 朱建宁 《风景园林》 2021年第2期96-102,共7页
生境单元制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表征生境质量分布、景观单元类型等信息的图示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种生境保护、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等领域。但在城市绿地尺度下的应用实例较少,且缺乏从风景园林师角度来构建的分类、制图体系。以北京市3个... 生境单元制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表征生境质量分布、景观单元类型等信息的图示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种生境保护、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等领域。但在城市绿地尺度下的应用实例较少,且缺乏从风景园林师角度来构建的分类、制图体系。以北京市3个中小型公园为研究对象,以鸟类作为目标类群,构建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方法。对3个公园的微生境组成、生境结构情况、鸟类物种分布进行空间图示化、数据量化的信息整理,并根据鸟类的空间分布与生境使用频率,对公园微生境具有相似偏好的鸟类进行聚类运算。研究结果显示,样点公园的微生境类型数量与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s diversity index,SHDI)、鸟类多样性存在正向变化关系。不同鸟类对公园微生境的具体偏好趋势与其所属鸟类行为集团大体一致,并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研究结果符合景观生态学与城市鸟类学规律,说明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法在小尺度绿地生境研究中的可行性,可作为城市绿地微生境保护与营造研究的基础。首次将风景园林因子引入以往的生境单元制图体系中,将该方法扩展至园林中的微生境等级,并结合鸟类数据进行可行论证。旨在将过往研究中的生境分类体系与风景园林师常用的设计逻辑相结合,为后续生境设计研究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单元制图法 微生境 鸟类生境 城市公园 风景园林因子 生境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