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rmal properties of micro-pin-fin cooler
1
作者 张燕 刘扬名 +1 位作者 樊靖郁 刘建影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4期272-278,共7页
Micro-pin-fin cooler mounted on the power chip enables the heat removal to meet modern microsystem requirement. Carbon nanotubes (CNTs) have been proven as a potential material for micro-coolers due to the superior ... Micro-pin-fin cooler mounted on the power chip enables the heat removal to meet modern microsystem requirement. Carbon nanotubes (CNTs) have been proven as a potential material for micro-coolers due to the superior thermal conductivity, good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so forth, and there appear various applications of CNTs in the micro-cooler technology. In the present paper, an analysis of the thermal and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pin-fin heat sink was conducted, where air was used as the cooling medium and an impinging jet was introduced to enhance the heat transfer. Three-dimens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micro-pin-fin coolers with various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pin-fin size and pattern as well as the jet velocity and nozzle diameter. The flow field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micro-pin-fin heat sink were obtained, and the heat removal efficiency was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icro-cooler PIN-FIN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on topologies of hybrid manifold,impinging-jet nozzle and micro-pin-fin heat sinks
2
作者 SHI QianLei YAO XiaoLe +3 位作者 LIU Qian QIN Le JU Xing XU Ch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61-1076,共16页
The hybrid manifold micro-pin-fin(MMPF)heat sink combined nozzle jets is an option for 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LSI).The demond for uniform and ultra-high heat flux removal by MMPF heat sink has not been adequa... The hybrid manifold micro-pin-fin(MMPF)heat sink combined nozzle jets is an option for 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LSI).The demond for uniform and ultra-high heat flux removal by MMPF heat sink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investigated.This work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luid organization.The proposed basic tiling topologies,including square,regular hexagon,30°rhombus,and 60°rhombus topologies,provide different organized fluid flows and heat transfer patterns.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comparing these topologies according to independent porous medium parameters,such as nozzle pore size D_(Z),flow pore size D_(X,Y),and porosityε.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quare topology achieves the smallest total thermal resistance R_(tot)value of0.0975×10^(-4)K m^2/W,while the hexagon topology achieved the highest value of COP/?T,which was 2033.9 K^(-1).According to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results,the optimal total thermal resistance can be obtained by balancing the influences of nozzle pore size,flow pore size,and porosity.The optimal pressure drop can be obtained by maximizing the poro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ink ultra-high heat flux MANIFOLD micro-pin-fin impinging-jet topology
原文传递
不同截面形状微肋片内流动阻力特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承武 浦龙梅 +2 位作者 姜桂林 管宁 刘志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42-2048,共7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及菱形的叉排微肋片组成的流道内的流动阻力特性。结果表明,3种形状肋片流道内压降随流量增大而增大。受微/小尺度下层流边界层的影响,流量较低时微肋形状对流动影响较弱,椭圆形肋片...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及菱形的叉排微肋片组成的流道内的流动阻力特性。结果表明,3种形状肋片流道内压降随流量增大而增大。受微/小尺度下层流边界层的影响,流量较低时微肋形状对流动影响较弱,椭圆形肋片与菱形肋片内压降几乎相同,而圆形截面肋片内由于流动距离较长导致流动阻力最大;当流量较大时,椭圆形肋片内压降最小。Re较小时,长短轴一致的菱形肋片内的流动阻力系数f比椭圆形肋片略低,但在Re较高时,椭圆形肋片内的f值仍然最低。研究还表明,在现有各种关联式中,只有菱形微肋片关联计算值与本实验值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微通道 微流体学 压降 微肋片 层流边界层 摩擦阻力系数
下载PDF
长菱形微针肋热沉的流动与换热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夏国栋 崔珍珍 +2 位作者 翟玉玲 焦永刚 李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加工硅基长菱形微针肋热沉,并对其流动与换热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试验雷诺数Re范围内,长菱形针肋的换热系数随Re的增大而增大。雷诺数相同时,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热阻随泵功的增加不断降低;在泵功较小时... 加工硅基长菱形微针肋热沉,并对其流动与换热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试验雷诺数Re范围内,长菱形针肋的换热系数随Re的增大而增大。雷诺数相同时,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热阻随泵功的增加不断降低;在泵功较小时,热阻降低的速度较快;当泵功增大到一定值时,热阻的变化趋于平缓。在一定的泵功下不同热流密度之间的总热阻没有太大的区别。努塞尔数Nu随Re增大而增大。与同样尺寸圆形、菱形针肋相比,长菱形针肋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可以避免针肋尾部涡脱落造成的阻力损耗,同时长菱形针肋尾部延伸拓展了换热面积并扩大了固体导热区,从而提高换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肋 流动 强化换热 热流密度
下载PDF
流体横掠圆形微针肋热沉流动与传热特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夏国栋 罗光亮 +1 位作者 李晏君 杨鲁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1-624,共4页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冷却工质,对流体横掠当量直径为90~200μm的圆形微针肋阵列热沉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数据显示:对于叉排实验件热沉,摩擦阻力系数对雷诺数的依变关系在Re=100前后发生转变;端壁效应、高径比和布置方式...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冷却工质,对流体横掠当量直径为90~200μm的圆形微针肋阵列热沉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数据显示:对于叉排实验件热沉,摩擦阻力系数对雷诺数的依变关系在Re=100前后发生转变;端壁效应、高径比和布置方式对摩擦阻力系数有很大影响;努塞尔特数随雷诺数的增大显著增大,其依变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下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肋 流动特性 传热特性数
下载PDF
流体横掠方形微针肋阵列热沉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夏国栋 李宴君 孔凡金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8-630,共3页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冷却工质,对流体横向冲刷方形微针肋阵列热沉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体横掠微针肋热沉具有优越的换热特性。实验得出,冷却液的雷诺数对热沉的换热性能影响显著;总热阻随着泵功的增大而降低;对流换热热阻...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冷却工质,对流体横向冲刷方形微针肋阵列热沉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体横掠微针肋热沉具有优越的换热特性。实验得出,冷却液的雷诺数对热沉的换热性能影响显著;总热阻随着泵功的增大而降低;对流换热热阻在总热阻中所占比例较小,流体吸热焓变热阻成为影响热沉性能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肋 传热特性 横掠 热沉
下载PDF
微柱群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承武 刘志刚 +1 位作者 梁世强 管宁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98-1900,共3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流经直径为0.5mm,高度分别为1.0 mm、0.75 mm、0.5 mm和0.25 mm的圆柱组成的柱群板,其宽度与长宽分别为3.5 mm和40 mm,测量通道进出口压差及流量,研究微柱群内部分别在叉排和顺排时液体流动的阻力特性。研究表明,微柱...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流经直径为0.5mm,高度分别为1.0 mm、0.75 mm、0.5 mm和0.25 mm的圆柱组成的柱群板,其宽度与长宽分别为3.5 mm和40 mm,测量通道进出口压差及流量,研究微柱群内部分别在叉排和顺排时液体流动的阻力特性。研究表明,微柱群内流动阻力系数f随Re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Re数大于500时,f基本不变;微柱高度和直径之间存在一个有利于流动的最佳比例,该值介于1到1.5之间;顺排微柱群的f明显小于叉排微柱群,其f值为叉排微柱群的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群 圆柱绕流 阻力特性
下载PDF
微柱群通道内饱和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慧君 郭保仓 +2 位作者 杜保周 刘志刚 吕明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0,共7页
为实现微小空间高效散热,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工质流经高度和直径均为500μm的微圆柱组成的叉排微柱群通道时的饱和沸腾换热特性,并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通道内不同加热功率的气液两相流型,实验参数设定质量流速为341~598.3... 为实现微小空间高效散热,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工质流经高度和直径均为500μm的微圆柱组成的叉排微柱群通道时的饱和沸腾换热特性,并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通道内不同加热功率的气液两相流型,实验参数设定质量流速为341~598.3 kg/(m^2·s),热流密度为20~160 W/cm^2,蒸气干度为0~0.2。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增大,局部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近似单调递减。在低干度区,局部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蒸气干度的增加而减小;受过冷沸腾气泡影响,工质进口温度越低,局部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越大;随着热流密度增大,微柱群通道流动沸腾气泡流型依次为:泡状流、环状流,且泡状流区的局部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明显高于环状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饱和沸腾 两相流 可视化 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
下载PDF
柱状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换热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9
作者 魏进家 张永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8,共12页
沸腾换热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热传递方式,不论在地面常重力环境还是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都有十分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强化表面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无源强化换热技术,而强制对流和射流冲击作为高效的直接冷却方式,在有源强化换热技术中被认为是最... 沸腾换热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热传递方式,不论在地面常重力环境还是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都有十分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强化表面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无源强化换热技术,而强制对流和射流冲击作为高效的直接冷却方式,在有源强化换热技术中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冷却方式。结合无源强化换热技术和有源强化换热技术同时进行强化沸腾换热是进一步提高换热能力的有效途径。以电子器件高效冷却技术为背景,对自主开发的微米级柱状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换热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常重力条件下池沸腾、流动沸腾、射流冲击、流动-喷射复合式沸腾换热以及微重力条件下的池沸腾换热。同时,与其他强化沸腾换热表面结构进行了对比,总结并分析了各种强化表面结构及换热方式的优缺点,为下一步的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微结构 池沸腾 流动沸腾 射流冲击 微重力 传热 相变 两相流
下载PDF
微针肋阵列通道中水的层流摩擦系数的模拟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丽宁 全晓军 郑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61-1565,共5页
在Re数为5-400时,对22组不同几何尺寸及排列的方形叉排微针肋阵列通道中水的层流流动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微针肋几何结构对层流流动摩擦系数的影响,简化了通道的几何参数,拟合出包含孔隙率、弯曲度、宽高比和Re数的摩擦系数关联式.与... 在Re数为5-400时,对22组不同几何尺寸及排列的方形叉排微针肋阵列通道中水的层流流动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微针肋几何结构对层流流动摩擦系数的影响,简化了通道的几何参数,拟合出包含孔隙率、弯曲度、宽高比和Re数的摩擦系数关联式.与其他实验关联式相比,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摩擦系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肋阵列 层流流动 摩擦系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矩形微通道的传热与阻力特性及其场协同理论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爱武 郭少龙 +1 位作者 黄素逸 刘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1-95,共5页
开发高效低阻的微通道对于冷却高热流密度的电子器件意义重大。文中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钻石形针肋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安装有原型和改进型针肋的矩形微通道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雷诺数下,安装改进... 开发高效低阻的微通道对于冷却高热流密度的电子器件意义重大。文中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钻石形针肋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安装有原型和改进型针肋的矩形微通道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雷诺数下,安装改进型针肋的微通道的换热效果明显优于未改进的情况,流动阻力反而更小,因而综合性能也更好。基于对流换热场协同原理和发展的流场物理量协同原理,计算两种微通道内速度与温度梯度的协同角、以及速度与压力梯度之间的协同角,这些角度的相对大小与数值计算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针肋 传热系数 流动阻力 场协同理论
下载PDF
加热功率对三角形微肋阵内流动与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德来 管宁 +2 位作者 张承武 赵孝保 刘志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62-2069,共8页
建立了三角形微肋阵对流换热性能测试系统,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三角形微肋阵(d=247μm,H=500μm)的流动及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并得到了去离子水流经三角形微肋阵时压力降、阻力系数f及Nusselt数(Nu)等参数在不同Reynold... 建立了三角形微肋阵对流换热性能测试系统,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三角形微肋阵(d=247μm,H=500μm)的流动及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并得到了去离子水流经三角形微肋阵时压力降、阻力系数f及Nusselt数(Nu)等参数在不同Reynolds数(Re)及加热功率P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加热功率对于三角形微肋阵流动阻力及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Re为0~250范围内,随加热功率增加三角形微肋阵阻力系数明显增大,增加幅度最高可达200%以上;当Re〉250时,不同加热功率对阻力系数的影响显著减弱;而当Re〉600时,阻力系数几乎不再随加热功率增加而发生变化。当Re〈250时,随加热功率增加三角形微肋阵Nu逐渐增大,Nu增加幅度最高可达75%以上,即加热功率增加可以强化对流换热;然而当Re〉250时,受三角形背风区旋涡演变的影响,Nu随加热功率增加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肋群 加热功率 REYNOLDS数 摩擦阻力系数 NUSSELT数 流动 对流 实验验证
下载PDF
微/小圆柱针肋热沉传热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孝保 卢铃 +2 位作者 刘志刚 朱晓华 李奇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2-677,共6页
圆柱形微/小针肋热沉热阻由底板及微/小肋热传导热阻、冷却液与肋间对流换热热阻以及冷却液吸热焓变热阻等组成。以去离子水为冷却液,恒定热流下,进行了叉排排布的不同尺寸的微/小圆柱形针肋热沉的单相强制对流传热实验,实验Re为100~10... 圆柱形微/小针肋热沉热阻由底板及微/小肋热传导热阻、冷却液与肋间对流换热热阻以及冷却液吸热焓变热阻等组成。以去离子水为冷却液,恒定热流下,进行了叉排排布的不同尺寸的微/小圆柱形针肋热沉的单相强制对流传热实验,实验Re为100~1000,加热功率为50~300 W。实验表明:微/小圆柱形针肋热沉的Nu随Re和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Re=600时对应的Nu约为Re=200时Nu的2倍;热沉总热阻值随流体流量增大以指数形式降低并趋于恒定;微/小针肋高度对热沉的对流传热及总热阻值没有明显影响;Zukauskas关联式能预测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柱群 对流换热 热沉 热阻
下载PDF
不同截面疏水性微肋阵内减阻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桂林 管宁 +1 位作者 张承武 刘志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58-1268,共11页
采用疏水液处理紫铜微肋阵表面,分别在截面为圆形、菱形和椭圆形微肋阵实验段内形成接触角分别为99.5°、119.5°和151.5°(水为工质)的疏水性表面,实验测试各个工况下流道内流动阻力和压力降,分析了不同截面形状对疏水性... 采用疏水液处理紫铜微肋阵表面,分别在截面为圆形、菱形和椭圆形微肋阵实验段内形成接触角分别为99.5°、119.5°和151.5°(水为工质)的疏水性表面,实验测试各个工况下流道内流动阻力和压力降,分析了不同截面形状对疏水性微肋阵内减阻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接触角增大时,压力降变化率在微肋阵内的变化规律随截面形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同一接触角下,椭圆形微肋阵内压力降变化率随流量增加而逐渐减小,而菱形和圆形微肋阵则先减小后保持常数。相同Reynolds数(Re)下,3种截面实验段中减阻率均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加。接触角相同时,椭圆形微肋阵内阻力系数变化因子随Re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菱形和圆形则先减小后保持常数,接触角为151.5°时最小阻力系数变化因子分别为50.81%和5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微肋阵 接触角 摩擦阻力系数 压力降 减阻率
下载PDF
涡轮叶片尾缘复合通道的流动与换热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宏武 谭艳 +1 位作者 王佳仁 罗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3-1016,共4页
实验研究了涡轮叶片尾缘带纵向隔板内冷通道的流动与换热特性.采用相变加热的方法为实验提供了等壁温边界条件,模型实验件采用了扰流柱和微小通道结构,并且分别与直隔板和波形隔板进行组合实验,以期望得到综合换热效果最优的组合.为了... 实验研究了涡轮叶片尾缘带纵向隔板内冷通道的流动与换热特性.采用相变加热的方法为实验提供了等壁温边界条件,模型实验件采用了扰流柱和微小通道结构,并且分别与直隔板和波形隔板进行组合实验,以期望得到综合换热效果最优的组合.为了获得通道的局部换热信息,实验件的一侧外壁面被细分成了10个集水区域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Re在10 000~60 000之间时,综合换热效果最差的是直隔板加光通道的组合结构,综合换热效果最佳的是波形隔板加微小通道的组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通道 扰流柱 隔板 换热 涡轮叶片尾缘
下载PDF
基于热阻模型的低雷诺数顺排圆形微针肋热沉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晨光 邵宝东 +1 位作者 王丽凤 杨洋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3-609,759-760,共8页
利用离散方法建立了顺排圆形微针肋的离散热阻模型,根据文献结果选取适用于微尺度柱群绕流的压降控制函数,以减小热阻-压降为优化目标构建加权评价函数。通过MultiStart-Fmincon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层流状态下顺排圆形微针肋热沉的微柱间... 利用离散方法建立了顺排圆形微针肋的离散热阻模型,根据文献结果选取适用于微尺度柱群绕流的压降控制函数,以减小热阻-压降为优化目标构建加权评价函数。通过MultiStart-Fmincon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层流状态下顺排圆形微针肋热沉的微柱间距、半径、宽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不同权重下的尺寸优化结果,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在选取的设计区间及工作环境下,本文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精度。流场分析表明,柱间流速与过流截面积相关,迎水柱前后的流体压差较大且随微柱集度增加而增大,可通过二次设计提升迎水柱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热阻网络 微针肋热沉 数值模拟 多起点搜索法
下载PDF
微尺度热沉结构对非均匀高热流密度芯片的降温效能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晨光 邵宝东 +1 位作者 王丽凤 杨洋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9-1345,1425,1426,共9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直槽道和圆形局部加密微针肋结构在相同入口压力下,均匀与非均匀热源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低雷诺数流动,在所取压力工况下,直槽道传热效率均弱于微柱群柱状热沉;对于均布热源,顺排微柱热沉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直槽道和圆形局部加密微针肋结构在相同入口压力下,均匀与非均匀热源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低雷诺数流动,在所取压力工况下,直槽道传热效率均弱于微柱群柱状热沉;对于均布热源,顺排微柱热沉的传热性能较好;对于集中热源,热源附近进行局部加密的顺排微柱群传热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寸热沉 集中热源 微针肋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结构设计
下载PDF
方柱微结构芯片射流冲击流动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栋 魏进家 张永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7,共7页
对喷射条件下的电子芯片在FC-72中的流动沸腾换热进行了研究,并和同工况下的光滑芯片作了对比.实验选取的工况如下:过冷度为25、35℃;横流速度Vc为0.5、1、1.5m/s;喷射速度Vj为0、1、2m/s.实验采用的硅片尺寸为10mm×10mm×0.5... 对喷射条件下的电子芯片在FC-72中的流动沸腾换热进行了研究,并和同工况下的光滑芯片作了对比.实验选取的工况如下:过冷度为25、35℃;横流速度Vc为0.5、1、1.5m/s;喷射速度Vj为0、1、2m/s.实验采用的硅片尺寸为10mm×10mm×0.5mm,通过干腐蚀技术在其表面加工出30μm×120μm、50μm×120μm的方柱微结构.实验表明,所有芯片的换热性能都随过冷度和流速的增加而提高,方柱微结构能明显地强化芯片换热,而射流冲击进一步提高了芯片在高热流密度下的换热性能.同一横流速度下,喷射速度越大,换热性能越好,尤其是Vc=0.5m/s、Vj=2m/s时,强化效果最显著.随着横流速度的增加,射流冲击的强化效果减弱,临界热流密度值增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冲击 强化换热 流动沸腾 方柱微结构
下载PDF
流体横掠顺排和错排方形微针肋阵列的流动传热和熵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红霞 匙明申 管宁 《山东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2-19,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流体横掠错排和顺排方形微针肋的流动、传热和熵产。结果发现,雷诺数Re≤50时顺排和错排微针肋阵的熵产接近,Re在50~100之间两者流动熵产和传热熵产的差距开始增加,Re≥100之后错排微针肋阵流动熵产远大于顺排...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流体横掠错排和顺排方形微针肋的流动、传热和熵产。结果发现,雷诺数Re≤50时顺排和错排微针肋阵的熵产接近,Re在50~100之间两者流动熵产和传热熵产的差距开始增加,Re≥100之后错排微针肋阵流动熵产远大于顺排微针肋阵,传热熵产小于顺排针肋。传热熵产数值大于流动熵产,总熵产趋势同传热熵产。以Re=100为例,详细分析发现错排针肋阵内速度场较顺排针肋阵均匀,产生的漩涡较小,温度场分布也较顺排针肋阵均匀。局部熵产分析发现错排针肋和顺排针肋传热熵产分布不同,流动熵产分布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微针肋阵 流动 传热 熵产
下载PDF
流体横掠微针肋阵列热沉的阻力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国栋 孔凡金 +1 位作者 李宴君 齐景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9-252,共4页
本文以去离子水作为冷却工质,研究了在低Re下流体横向冲刷微针肋阵列时的阻力特性,所用微针肋阵列肋高200μm,直径120μm,为转置正方形叉排结构。实验结果与可利用关联式的对比表明,现存宏观尺度上的关联式不能很好地预测流体横掠微针... 本文以去离子水作为冷却工质,研究了在低Re下流体横向冲刷微针肋阵列时的阻力特性,所用微针肋阵列肋高200μm,直径120μm,为转置正方形叉排结构。实验结果与可利用关联式的对比表明,现存宏观尺度上的关联式不能很好地预测流体横掠微针肋阵列热沉的阻力特性,特别是在Re大于140时,实验结果要高于关联式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肋 热沉 摩擦阻力系数 压降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