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熔覆超细碳化铌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中碳化物尺寸的控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智慧 赵雪飞 +2 位作者 贺定勇 蒋建敏 黄彩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2,114,共5页
采用两种方法控制Fe-Cr-B-C-Nb堆焊合金中原位合成的碳化铌尺寸.通过调整熔覆的合金体系,设计出了新型铁基耐磨堆焊合金.对铌含量分别为2.2%,3.2%,3.9%,5.0%的合金,采用等离子熔覆原位合成方法,制备出了具有亚微米尺度碳化铌弥散分布的... 采用两种方法控制Fe-Cr-B-C-Nb堆焊合金中原位合成的碳化铌尺寸.通过调整熔覆的合金体系,设计出了新型铁基耐磨堆焊合金.对铌含量分别为2.2%,3.2%,3.9%,5.0%的合金,采用等离子熔覆原位合成方法,制备出了具有亚微米尺度碳化铌弥散分布的耐磨合金,并实现了对碳化铌尺度的控制.结果表明,提高铌含量会使合金中原位合成碳化铌尺寸增加,且碳化物分布有聚集的倾向.控制冷却条件对控制原位合成的碳化铌尺寸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强迫水冷却方法可减小原位合成碳化铌尺寸,当改变冷却条件降低冷却速率时,合金中的碳化铌尺寸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铌 等离子熔覆 合金 微米/亚微米
下载PDF
亚微米电解加工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修娟 曲宁松 +2 位作者 曾永彬 王玉峰 朱荻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7-781,共5页
为了增强Ag纳米线在亚微米电解加工中的稳定性,对其表面溅射金属Au.Ag纳米线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溅射层越厚,Ag纳米线在电解加工环境中的稳定性越好,但是过厚的溅射层会使纳米线发生弯曲.当溅射层厚度约为55 nm时,溅射层不够致密,电... 为了增强Ag纳米线在亚微米电解加工中的稳定性,对其表面溅射金属Au.Ag纳米线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溅射层越厚,Ag纳米线在电解加工环境中的稳定性越好,但是过厚的溅射层会使纳米线发生弯曲.当溅射层厚度约为55 nm时,溅射层不够致密,电解加工时亚微米工具电极会发生溶解;当溅射层厚度约为310 nm时,溅射层的内应力过大,亚微米工具电极出现弯曲.因此,采用溅射层厚度约为150 nm的亚微米工具电极进行亚微米电解加工.在浓度为0.1mol/L的H2SO4电解液中,施加电压为4 V、周期为50 ns、脉宽为6 ns的纳秒脉宽脉冲电流,于高温合金试件表面成功加工出亚微米沟槽,沟槽长约30μm,深约80 nm,底部最窄处约为450 nm,入口最宽处约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电解加工 亚微米电解加工 AG纳米线 工具电极
下载PDF
基于全部弹性变形原理的超精密微动工作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融亦鸣 朱耀祥 +1 位作者 罗振璧 章启成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6-21,共6页
提出了一种无摩擦工作台。采用弹性导轨和弹性传动机构,所以不受间隙和摩擦的影响,可以达到较高的分辨率,同时微动台中也不需要任何精密制造的零件。试验证明,此微动台具有亚微米的定位精度,分辨率可达0.01μm。探讨了微动台... 提出了一种无摩擦工作台。采用弹性导轨和弹性传动机构,所以不受间隙和摩擦的影响,可以达到较高的分辨率,同时微动台中也不需要任何精密制造的零件。试验证明,此微动台具有亚微米的定位精度,分辨率可达0.01μm。探讨了微动台的结构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位移工作台 微细加工 集成电路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分布及流动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代榕 罗顺社 +1 位作者 吕奇奇 魏新善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4-149,共6页
为更好地研究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纳米油气",需对纳米级储集体有正确的认识。高压压汞实验资料可以用来统计储层孔喉半径频率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半径区间的孔喉对储层渗透率的贡献率,而渗透率贡献率可以反映流体在不同尺度孔喉中... 为更好地研究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纳米油气",需对纳米级储集体有正确的认识。高压压汞实验资料可以用来统计储层孔喉半径频率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半径区间的孔喉对储层渗透率的贡献率,而渗透率贡献率可以反映流体在不同尺度孔喉中的流动能力。对苏里格气田盒8、山1段总计256块样品高压压汞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层发育微米级孔喉、亚微米级孔喉和纳米级孔喉三大孔喉类型,总体以纳米级孔喉和亚微米级孔喉为主,其中亚微米级孔喉对储层渗透率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微米级孔喉,纳米级孔喉几乎不参与流动;Ⅰ类储层主要由亚微米级孔喉和微米级孔喉组成,微米级孔喉对储层渗透率起主导作用;Ⅱ类储层主要由亚微米级孔喉和纳米级孔喉组成,对储层渗透率贡献最大的仍然是微米级孔喉,其次是亚微米级孔喉;Ⅲ、Ⅳ类储层则较为相似,均以纳米级孔喉为主,亚微米级孔喉在初期对储层渗透率具有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 微米级孔喉 亚微米级孔喉 纳米级孔喉 流动能力
下载PDF
水银洞超大型金矿显微-次显微可见金发现的选矿意义
5
作者 刘建中 苏文超 +5 位作者 刘全军 夏勇 杨成富 陈睿 张兴春 张弘弢 《贵州地质》 2011年第3期189-193,共5页
水银洞超大型金矿床金赋存于沿沉积型自形半自形黄铁矿内核生长成的含砷黄铁矿环带中。近来从水银洞金矿床原生富矿石(碳酸盐岩型矿石)中一条含砷黄铁矿细脉中发现100余粒次显微-显微自然金颗粒(0.1~6μm),通过对金的赋存状态及预... 水银洞超大型金矿床金赋存于沿沉积型自形半自形黄铁矿内核生长成的含砷黄铁矿环带中。近来从水银洞金矿床原生富矿石(碳酸盐岩型矿石)中一条含砷黄铁矿细脉中发现100余粒次显微-显微自然金颗粒(0.1~6μm),通过对金的赋存状态及预氧化提金后尾渣的研究,认为矿石破磨至325目有可能损失部分金和系统中黄铁矿出现过氧化现象,从而导致消耗大量的NaOH而成本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 金矿床 显微-次显微 水银洞 贵州
下载PDF
微米晶单斜氧化锆高压相变制备亚微米四方多晶氧化锆 被引量:2
6
作者 董丙舜 王海阔 +5 位作者 仝斐斐 侯志强 李振 刘童 臧金浩 杨西贵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30,共9页
高压相变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制备纳米/亚微米多晶陶瓷块体材料的有效方法。高压可以抑制原子的长程扩散进而抑制晶粒长大,高压下截获的新相不受初始材料晶粒尺寸的制约,通过热力学调控可以得到晶粒尺寸更小的多晶块体材料。陶瓷材料在... 高压相变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制备纳米/亚微米多晶陶瓷块体材料的有效方法。高压可以抑制原子的长程扩散进而抑制晶粒长大,高压下截获的新相不受初始材料晶粒尺寸的制约,通过热力学调控可以得到晶粒尺寸更小的多晶块体材料。陶瓷材料在特定热力学条件下通常会发生相变,新相的形成要经历形核、生长的过程。采用晶粒尺寸为2μm的单斜ZrO2与晶粒尺寸为50 nm的Y2O3以97:3的摩尔比混合,在5.5 GPa、800~1700℃温压区间内对初始材料进行烧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高压下截获了单斜相和亚微米四方相复合的多晶ZrO2块体材料,1200、1400、1600和1700℃温度下获得的四方相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45±62) nm、(246±165) nm、(183±62) nm和(245±107) nm。利用高压相变以微米晶制备细晶粒多晶块体材料,可以避免常规方法中以纳米粉末为初始材料制备细晶粒多晶块体材料存在的团聚、吸附及晶粒长大的问题,进而发展一种以微米晶为初始材料通过高压相变制备高性能细晶粒多晶块体材料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相变 微米晶 亚微米晶 氧化锆
下载PDF
通过热-力耦合方法实现低碳微合金钢奥氏体的亚微米化
7
作者 蒲红兵 姚圣杰 朱丽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0,共4页
以两种成分不同但组织均为温轧铁素体和珠光体的低碳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选择加热奥氏体化过程中的变形参数,实现了奥氏体晶粒的细化;结合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及显微组织对其细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热-力耦合的方法... 以两种成分不同但组织均为温轧铁素体和珠光体的低碳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选择加热奥氏体化过程中的变形参数,实现了奥氏体晶粒的细化;结合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及显微组织对其细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热-力耦合的方法成功得到了亚微米晶奥氏体晶粒;奥氏体动态相变、铁素体动态再结晶以及变形过程中应变硬化等机制的竞争耦合作用对奥氏体的亚微米化过程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微合金钢 奥氏体 亚微米晶 热-力耦合
下载PDF
应用显微全息方法对微槽流动中亚微米颗粒的追踪(英文)
8
作者 罗锐 刘石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52-358,共7页
Three-dimensional tracking of submicron particles in flows in a micro-channel was carried out using in-line holographic microscopy.A fixed single 0.5 μm fluorescent particle was identified and isolated from dust part... Three-dimensional tracking of submicron particles in flows in a micro-channel was carried out using in-line holographic microscopy.A fixed single 0.5 μm fluorescent particle was identified and isolated from dust particles or overlapped particle pair using the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t(LIF) method.Then in-line microscopic holograms of the fixed single particle were obtain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optical axis,i.e.the defocus distances.The holograms of the single particle were used as the model templates with the known defocus distances.The particles in the in-line microscopic holograms of flow in the microchannel were then identified and located to obtain their two-dimensional positions.The defocus distances of those particles were determined by matching each hologram pattern to one of the model templates obtained in the single particle test.Finally the three-dimensional position and velocity of each particle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米粒子 微通道流动 三维跟踪 全息图 激光诱导荧光 模板匹配 三维位置 单粒子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ubmicron Glass Fiber Reinforced Vinyl Ester Composite
9
作者 Nguyen T. T. Nhan K. Obunai +3 位作者 K. Okubo O. Shibata H. Tomokuni Y. Fujita 《Open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2019年第4期365-377,共13页
Vinyl ester (VE) resin inherently has intrinsic brittleness due to its high cross-link density. To improv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micro/nano fillers are widely used to modify this matrix. In present study, glass fibe... Vinyl ester (VE) resin inherently has intrinsic brittleness due to its high cross-link density. To improv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micro/nano fillers are widely used to modify this matrix. In present study, glass fiber in submicron scale at low contents was added into VE to prepare submicron composite (sMC).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un-notched sMC degrad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GF content while that of notched-sMC remained the unchanged. Flexural properties of sMCs also were the same with that of neat resin. The results of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test showed the slight increase of storage modulus and the decrease of tan delta value in the case of sMC compared to those of un-filled matrix. However, the Mode I fracture toughness of sMC improved up to 26% and 61% corresponding to 0.3 and 0.6 wt% glass fiber used. The compact tension sample test suggests that there is the delay of crack propagation under tensile cyclic load in resin reinforced by submicron glass fiber. The number of failure cycle enlarged proportionally with the increment of sGF content in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ICRON GLASS Fiber VINYL ESTER RESIN (VE) Micro-Nano COMPOSITE SUBMICRON COMPOSITE Modify
下载PDF
亚微米线条的微纳光纤笔直写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丰 杨国光 +2 位作者 白剑 徐建锋 梁宜勇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6-20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微纳光纤笔(MNFP)直接写入亚微米线条的技术,利用微纳光纤笔在光刻胶表面接触式扫描,从而曝光产生亚微米线条。热熔拉伸和湿法刻蚀两步工艺相结合的新方法被用来制做微纳光纤笔。实验研究表明,直写分辨率可以达到稳定的20... 提出了一种利用微纳光纤笔(MNFP)直接写入亚微米线条的技术,利用微纳光纤笔在光刻胶表面接触式扫描,从而曝光产生亚微米线条。热熔拉伸和湿法刻蚀两步工艺相结合的新方法被用来制做微纳光纤笔。实验研究表明,直写分辨率可以达到稳定的200nm线宽。这一分辨率已经突破了曝光波长(442nm)的衍射极限。结果也显示了,通过改变光强,微纳光纤笔可以直写曝光出亚微米范围内宽度可变的线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制造 亚微米线条 直接写入 微纳光纤笔
原文传递
具有微米-亚微米增强结构的ZrB2-ZrC-SiC涂层的烧蚀机理与性能
11
作者 罗骁 杨鑫 +3 位作者 黄启忠 苏哲安 方存谦 陈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78-2685,共8页
通过真空浸渗和反应熔渗在C/C复合材料上制备了具有微米-亚微米增强结构的ZrB2-ZrC-SiC涂层。微米-亚微米增强结构由微米级的碳化硅为骨架,亚微米级的超高温陶瓷颗粒(UHTCs)为填充料组成。采用等离子火焰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烧蚀试验。结... 通过真空浸渗和反应熔渗在C/C复合材料上制备了具有微米-亚微米增强结构的ZrB2-ZrC-SiC涂层。微米-亚微米增强结构由微米级的碳化硅为骨架,亚微米级的超高温陶瓷颗粒(UHTCs)为填充料组成。采用等离子火焰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烧蚀试验。结果表明,在烧蚀过程中由聚集的碳化硅颗粒和超高温陶瓷颗粒组成的微米-亚微米增强结构在烧蚀气流的侵蚀下易于形成较大的缺陷。已形成的较大缺陷容易与缺陷周围的裂纹相连形成较大的凹坑,从而导致部分涂层脱落,并导致整个涂层系统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微米-亚微米增强结构涂层 烧蚀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