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饮用水中微生物可利用磷(MAP)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姜登岭
鲁巍
张晓健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31,共5页
研究细化了微生物可利用磷(MAP)的测定方法,采用配水试验得出不同磷浓度与对应浓度下生长的P17菌最大菌落数N_(max)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试验测定的MAP产率系数为1.10×10~9CFU/μg PO_4^(3-)-P,MAP测定适用范围为0.5~10μg/L(以PO_4...
研究细化了微生物可利用磷(MAP)的测定方法,采用配水试验得出不同磷浓度与对应浓度下生长的P17菌最大菌落数N_(max)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试验测定的MAP产率系数为1.10×10~9CFU/μg PO_4^(3-)-P,MAP测定适用范围为0.5~10μg/L(以PO_4^(3-)-P计)。经过分析提出MAP测定可以用第3,4天的P17菌落数最大值代替最大菌落数N_(max),减少了MAP测定工作量。对某市给水处理工艺和配水管网中MAP占总磷的百分比分析表明,微生物可利用磷与总磷并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
总磷
生物稳定性
生物检测
P17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饮用水配水系统生物稳定性的控制指标的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卿
杨艳玲
+3 位作者
李星
崔崇威
纪峰
李圭白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围绕着配水系统中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从微生物的营养基质出发,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现状,并分别就B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MAP(可生物利用磷)和TP(总磷)各自的测定方法及工程...
围绕着配水系统中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从微生物的营养基质出发,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现状,并分别就B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MAP(可生物利用磷)和TP(总磷)各自的测定方法及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一控制指标很难全面地反映配水管网的生物稳定性,必须将上述四项指标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性
配水系统
BDOC
可同化有机碳
饮用水
控制指标
AOC
性问题
TP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饮用水中磷与细菌再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
11
3
作者
姜登岭
张晓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60,共4页
采用改进的可同化有机碳 (AOC)和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方法 ,针对T市J水厂水源水、处理工艺以及一条配水干管中磷对细菌生长的限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源水与处理工艺中MAP较高 (5~ 38μg/L) ,配水管网中MAP较低(<5 μg/...
采用改进的可同化有机碳 (AOC)和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方法 ,针对T市J水厂水源水、处理工艺以及一条配水干管中磷对细菌生长的限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源水与处理工艺中MAP较高 (5~ 38μg/L) ,配水管网中MAP较低(<5 μg/L) ,且管网水中的MAP随着管线的延长基本保持不变 .②常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MAP(去除率为34 0 %~ 83 7% ) .③在水源水和处理工艺中 ,水样的AOCpotential、AOCP 与AOCnative没有显著差别 ,说明AOC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决定因素 .该研究配水干管中 ,水样的AOCpotential、AOCP 为AOCnative的 2~ 8 7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限制作用
潜在AOC(AOCpotential)
微生物可利用磷
细菌再生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饮用水中的磷及其在常规处理工艺中的去除
被引量:
15
4
作者
姜登岭
张晓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6-801,共6页
对某市某水厂水源水和出厂水中磷的存在形式、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 (TP)和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源水中的磷主要以非溶解性形式存在 ,溶解性总磷酸盐约占总磷 30 % ;溶解性正磷酸盐只在个别月份检出 ,且...
对某市某水厂水源水和出厂水中磷的存在形式、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 (TP)和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源水中的磷主要以非溶解性形式存在 ,溶解性总磷酸盐约占总磷 30 % ;溶解性正磷酸盐只在个别月份检出 ,且浓度很低 ;②水源水中微生物可利用磷浓度一般高于溶解性总磷酸盐浓度 ,说明微生物也可以利用非溶解性磷 ;③出厂水中溶解性总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较水源水中溶解性总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升高 ,说明其去除较非溶解性的磷困难 ;④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和微生物可利用磷去除效果较好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6 6 %和 6 9% ,混凝沉淀单元和过滤单元对总磷去除效果均较好 .强化混凝工艺 ,降低出厂水中的MA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处理工业
生物稳定性
SRP
溶解性总磷酸盐
溶解性正磷酸盐
微生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供水管壁的磷释放对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8
5
作者
白晓慧
徐文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为了研究供水系统金属管壁磷释放及其对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新旧有水泥涂衬球墨铸铁管,考察了管壁和水泥涂衬中磷的含量,管网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异养菌平板计数(HPC)及生物可利用磷(MA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铸铁管金...
为了研究供水系统金属管壁磷释放及其对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新旧有水泥涂衬球墨铸铁管,考察了管壁和水泥涂衬中磷的含量,管网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异养菌平板计数(HPC)及生物可利用磷(MA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铸铁管金属管壁和水泥涂衬中均有磷元素及其他微生物生长所需微量元素存在.旧管和新管均可向悬浮水中释放磷元素并可被微生物吸收利用,旧管释放水平高于新管;同时旧管释放产生的AOC和旧管水中的HPC也明显高于新管;新管对水中pH值有明显影响,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磷释放
生物稳定性
可同化有机碳(AOC)
生物可利用磷(
map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配水管网中总磷、微生物可利用磷对细菌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姜登岭
倪国葳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对某市管网水取样研究了管网水中总磷(TP)和微生物可利用磷(MAP)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细菌在生长的影响。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长,管网水中TP和MAP含量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由于悬浮菌、管壁生物膜和颗粒物的共同作用,管网水中的TP和...
对某市管网水取样研究了管网水中总磷(TP)和微生物可利用磷(MAP)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细菌在生长的影响。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长,管网水中TP和MAP含量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由于悬浮菌、管壁生物膜和颗粒物的共同作用,管网水中的TP和MAP含量均出现了上升的现象。管网水中总磷(2.93~21.66μg/L)和MAP(0.69~8.01μgPO43--P/L)含量均较高,分析各取样点TP、MAP与异养菌平板计数(HPC)的相关性表明,TP和MAP均不是该管网限制细菌再生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性
细菌再生长
总磷
微生物可利用磷
配水管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给水管网细菌再生长营养元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7
作者
汤帅冰
李伟英
+3 位作者
周艳彦
张骏鹏
李文明
陈俊宇
《净水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19-25,30,共8页
通过对南方某市给水管网10个取样点的水质分析,研究了细菌再生长所需的碳、磷浓度的临界值,利用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生物可利用磷(MAP)两个生物稳定性指标对该给水管网微生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管网水中细菌再...
通过对南方某市给水管网10个取样点的水质分析,研究了细菌再生长所需的碳、磷浓度的临界值,利用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生物可利用磷(MAP)两个生物稳定性指标对该给水管网微生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管网水中细菌再生长所需碳和磷的临界值分别为300μg Ac^--C/L和5μg PO_4^(-)P/L。10个取样点在春、夏、秋、冬四季的AOC_(1P)相较于AOC_1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59%、3.64%、2.42%和43.42%,MAP_(1C)相较于MAP_1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6.11%、54.92%、60.83%和7.67%。在春、夏、秋三季,AOC_(1P)>AOC_1,MAP_(1C)≈MAP_1;在冬季,AOC_(1P)≈AOC_1,MAP_(1C)>MAP_1,表明管网各取样点水中细菌的再生长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受到碳元素限制,而冬季管网各取样点水中细菌的再生长受到磷元素的限制。研究成果可为保障给水管网供水的生物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生物稳定性
可同化有机碳(AOC)
生物可利用磷(
map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的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7
8
作者
张永吉
周玲玲
+3 位作者
李伟英
李星
李德强
李圭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1-1385,共5页
以载片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生物膜为对象,研究了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同时考察氯氧化生物膜后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生物可利用磷(MAP)和细菌生长潜能(BR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氯可以有效灭活悬浮态的大肠杆菌,...
以载片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生物膜为对象,研究了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同时考察氯氧化生物膜后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生物可利用磷(MAP)和细菌生长潜能(BR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氯可以有效灭活悬浮态的大肠杆菌,而对生物膜中的大肠杆菌的灭活效率远低于悬浮菌;在相同CT值下,较高浓度的氯对悬浮态和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要高于低浓度的氯.氯对生物膜的氧化作用会使生物膜中物质溶出,增加了水中AOC和MAP浓度,如当氯的浓度为1.0 mg/L(CT值为100 mg.min/L)时,水中AOC由20.78μg/L增加到120.17μg/L,MAP含量由0.11μg/L增加到0.17μg/L;氯的氧化作用会增加水的细菌生长潜能(BRP),BRP随着CT值的增加而增加,如当氯投量为1.0 mg/L(CT值为100 mg.min/L)时,BRP可达到1.10×107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
生物膜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生物可利用磷
细菌生长潜能
原文传递
题名
饮用水中微生物可利用磷(MAP)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姜登岭
鲁巍
张晓健
机构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31,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2AA601140)
文摘
研究细化了微生物可利用磷(MAP)的测定方法,采用配水试验得出不同磷浓度与对应浓度下生长的P17菌最大菌落数N_(max)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试验测定的MAP产率系数为1.10×10~9CFU/μg PO_4^(3-)-P,MAP测定适用范围为0.5~10μg/L(以PO_4^(3-)-P计)。经过分析提出MAP测定可以用第3,4天的P17菌落数最大值代替最大菌落数N_(max),减少了MAP测定工作量。对某市给水处理工艺和配水管网中MAP占总磷的百分比分析表明,微生物可利用磷与总磷并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关键词
饮用水
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
总磷
生物稳定性
生物检测
P17菌
Keywords
microbially
available
phosphorus (
map
)
Total phosphorus
Bio-stability
Yield factor of
map
Bioassay
Pseudo-monads fluorescent P17 strain
分类号
TU991.21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饮用水配水系统生物稳定性的控制指标的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卿
杨艳玲
李星
崔崇威
纪峰
李圭白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哈尔滨供排水集团
出处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8004).
文摘
围绕着配水系统中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从微生物的营养基质出发,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现状,并分别就B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MAP(可生物利用磷)和TP(总磷)各自的测定方法及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一控制指标很难全面地反映配水管网的生物稳定性,必须将上述四项指标综合考虑.
关键词
生物稳定性
配水系统
BDOC
可同化有机碳
饮用水
控制指标
AOC
性问题
TP
对比分析
Keywords
biological stability
biodegradabl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BDOC)
available
organic carbon(AOC)
microbi
al
available
phosphorus(
map
)
分类号
TU991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饮用水中磷与细菌再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
11
3
作者
姜登岭
张晓健
机构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60,共4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863计划 )项目( 2 0 0 2AA60 114 0 )
文摘
采用改进的可同化有机碳 (AOC)和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方法 ,针对T市J水厂水源水、处理工艺以及一条配水干管中磷对细菌生长的限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源水与处理工艺中MAP较高 (5~ 38μg/L) ,配水管网中MAP较低(<5 μg/L) ,且管网水中的MAP随着管线的延长基本保持不变 .②常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MAP(去除率为34 0 %~ 83 7% ) .③在水源水和处理工艺中 ,水样的AOCpotential、AOCP 与AOCnative没有显著差别 ,说明AOC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决定因素 .该研究配水干管中 ,水样的AOCpotential、AOCP 为AOCnative的 2~ 8 7倍 。
关键词
磷限制作用
潜在AOC(AOCpotential)
微生物可利用磷
细菌再生长
Keywords
phosphorus limitation
AOC potential
microbially
available
phosphorus(
map
)
bacterial regrowth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饮用水中的磷及其在常规处理工艺中的去除
被引量:
15
4
作者
姜登岭
张晓健
机构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河北理工学院土建系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6-801,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86 3计划 )项目 ( 2 0 0 2AA6 0 1 1 4 0 )
文摘
对某市某水厂水源水和出厂水中磷的存在形式、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 (TP)和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源水中的磷主要以非溶解性形式存在 ,溶解性总磷酸盐约占总磷 30 % ;溶解性正磷酸盐只在个别月份检出 ,且浓度很低 ;②水源水中微生物可利用磷浓度一般高于溶解性总磷酸盐浓度 ,说明微生物也可以利用非溶解性磷 ;③出厂水中溶解性总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较水源水中溶解性总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升高 ,说明其去除较非溶解性的磷困难 ;④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和微生物可利用磷去除效果较好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6 6 %和 6 9% ,混凝沉淀单元和过滤单元对总磷去除效果均较好 .强化混凝工艺 ,降低出厂水中的MAP 。
关键词
饮用水
水处理工业
生物稳定性
SRP
溶解性总磷酸盐
溶解性正磷酸盐
微生物
Keywords
microbially
available
phosphorus (
map
)
total phosphorus (TP)
total soluble phosphate (TSP)
soluble reactive phosphate (SRP)
biostability
分类号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供水管壁的磷释放对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8
5
作者
白晓慧
徐文俊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08012)
文摘
为了研究供水系统金属管壁磷释放及其对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新旧有水泥涂衬球墨铸铁管,考察了管壁和水泥涂衬中磷的含量,管网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异养菌平板计数(HPC)及生物可利用磷(MA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铸铁管金属管壁和水泥涂衬中均有磷元素及其他微生物生长所需微量元素存在.旧管和新管均可向悬浮水中释放磷元素并可被微生物吸收利用,旧管释放水平高于新管;同时旧管释放产生的AOC和旧管水中的HPC也明显高于新管;新管对水中pH值有明显影响,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关键词
供水管网
磷释放
生物稳定性
可同化有机碳(AOC)
生物可利用磷(
map
)
Keywords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phosphorus release
biostability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 (AOC)
microbi
al
available
phosphorus
(map
)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配水管网中总磷、微生物可利用磷对细菌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姜登岭
倪国葳
机构
河北联合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文摘
对某市管网水取样研究了管网水中总磷(TP)和微生物可利用磷(MAP)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细菌在生长的影响。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长,管网水中TP和MAP含量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由于悬浮菌、管壁生物膜和颗粒物的共同作用,管网水中的TP和MAP含量均出现了上升的现象。管网水中总磷(2.93~21.66μg/L)和MAP(0.69~8.01μgPO43--P/L)含量均较高,分析各取样点TP、MAP与异养菌平板计数(HPC)的相关性表明,TP和MAP均不是该管网限制细菌再生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物稳定性
细菌再生长
总磷
微生物可利用磷
配水管网
Keywords
biostability
criteria
bacterial regrowth
total phosphorus (TP)
microbially available phosphor- us (map)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给水管网细菌再生长营养元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7
作者
汤帅冰
李伟英
周艳彦
张骏鹏
李文明
陈俊宇
机构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汩鸿(上海)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出处
《净水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19-25,30,共8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江苏太湖水源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2012ZX07403-001)
文摘
通过对南方某市给水管网10个取样点的水质分析,研究了细菌再生长所需的碳、磷浓度的临界值,利用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生物可利用磷(MAP)两个生物稳定性指标对该给水管网微生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管网水中细菌再生长所需碳和磷的临界值分别为300μg Ac^--C/L和5μg PO_4^(-)P/L。10个取样点在春、夏、秋、冬四季的AOC_(1P)相较于AOC_1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59%、3.64%、2.42%和43.42%,MAP_(1C)相较于MAP_1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6.11%、54.92%、60.83%和7.67%。在春、夏、秋三季,AOC_(1P)>AOC_1,MAP_(1C)≈MAP_1;在冬季,AOC_(1P)≈AOC_1,MAP_(1C)>MAP_1,表明管网各取样点水中细菌的再生长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受到碳元素限制,而冬季管网各取样点水中细菌的再生长受到磷元素的限制。研究成果可为保障给水管网供水的生物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供水管网
生物稳定性
可同化有机碳(AOC)
生物可利用磷(
map
)
Keywords
water supply distribution system
biological stability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
microbially
available
phosphorus
(map
)
分类号
TU991.3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的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7
8
作者
张永吉
周玲玲
李伟英
李星
李德强
李圭白
机构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1-138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8164)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8B02,2006BAJ08B06)
文摘
以载片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生物膜为对象,研究了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同时考察氯氧化生物膜后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生物可利用磷(MAP)和细菌生长潜能(BR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氯可以有效灭活悬浮态的大肠杆菌,而对生物膜中的大肠杆菌的灭活效率远低于悬浮菌;在相同CT值下,较高浓度的氯对悬浮态和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要高于低浓度的氯.氯对生物膜的氧化作用会使生物膜中物质溶出,增加了水中AOC和MAP浓度,如当氯的浓度为1.0 mg/L(CT值为100 mg.min/L)时,水中AOC由20.78μg/L增加到120.17μg/L,MAP含量由0.11μg/L增加到0.17μg/L;氯的氧化作用会增加水的细菌生长潜能(BRP),BRP随着CT值的增加而增加,如当氯投量为1.0 mg/L(CT值为100 mg.min/L)时,BRP可达到1.10×107CFU/mL.
关键词
氯
生物膜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生物可利用磷
细菌生长潜能
Keywords
chlorine
biofilm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 (AOC)
microbially
available
phosphorus
(map
)
bacterial regrowth potential (BRP)
分类号
X13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饮用水中微生物可利用磷(MAP)的测定方法研究
姜登岭
鲁巍
张晓健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饮用水配水系统生物稳定性的控制指标的应用
张卿
杨艳玲
李星
崔崇威
纪峰
李圭白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饮用水中磷与细菌再生长的关系
姜登岭
张晓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饮用水中的磷及其在常规处理工艺中的去除
姜登岭
张晓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供水管壁的磷释放对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白晓慧
徐文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配水管网中总磷、微生物可利用磷对细菌再生长的影响
姜登岭
倪国葳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城市给水管网细菌再生长营养元素的试验研究
汤帅冰
李伟英
周艳彦
张骏鹏
李文明
陈俊宇
《净水技术》
CAS
201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的氧化特性研究
张永吉
周玲玲
李伟英
李星
李德强
李圭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