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nnochloropsis artificial chromosomes(Nanno ACs)loom on the horizon
1
作者 Li GUO Guanpin Y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336-2347,共12页
Species in genus Nannochloropsis,especially N.oceanica and N.gaditana,have been evolving as the model microalgae for both application and theory studies.The position effect of genome integration,the carrying capabilit... Species in genus Nannochloropsis,especially N.oceanica and N.gaditana,have been evolving as the model microalgae for both application and theory studies.The position effect of genome integration,the carrying capability limitation of integrative vectors and the instability of non-integrative vectors have hindered Nannochloropsis genetic modification with concatenate genes and extremely long DNA fragments.The molecular tools including genetic transformation,homologous recombination,gene edition,gene stacking and episome vectors for transient gene expression and diverse reporters and selection markers have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in Nannochloropsis species.The construction of animal and plan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with“top down”strategy has set fine examp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nnochloropsis artificial chromosomes(NannoACs).It seems that the methods and materials to set the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ng NannoACs are at hands.In this review,we outlin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ransgenes in Nannochloropsis species,summarized the limitations of both integrative and non-integrative vectors,and proposed a tentative approach to construct NannoACs by doubling and stabilizing the genome first,and then truncating the natural chromosomes.NannoACs once constructed will facilitate transferring the desired traits and concatenate genes into Nannochloropsis genetic backgrounds,thus contributing towards its genetic improvement and synthetic biologic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NOCHLOROPSIS artificial chromosome microalgal genetic improvement gene stacking concatenate gene trait transfer
下载PDF
Chromosome Transfer from Pink Salmon (Oncorhynchus gorbuscha) to Masu Salmon (O. masou)
2
作者 马海飞 山崎文雄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993年第2期38-42,T001-T003,共8页
Sperms from Pink salmon were subjected to incomplete irradiation by γ-ray to cause partial breakageof their chromosome. Normal eggs from masu salmon were fertilized by these damaged sperms andput under hydrostatic pr... Sperms from Pink salmon were subjected to incomplete irradiation by γ-ray to cause partial breakageof their chromosome. Normal eggs from masu salmon were fertilized by these damaged sperms andput under hydrostatic pressure to suppress the release of second polar bodies. The resultant eggscontained complete sets of genome from masu salmon and some chromosomes and chromosomefragments from pink salmon. Karyotype and isozyme of the embryo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demonstrate that the chromosomes from pink salmon showed genetic activities. Variations in hatchedindividuals were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some transfer SALMON Irradiation GYNOGENESIS KARYOTYPE ISOZYME
下载PDF
Multiple Chromosomes in Bacteria: Low Level of Evolutionary Constraint Drives the Rapid Genetic Divergence of Chromosome II
3
作者 Cheramie Trahan Ravi S. Pandey +4 位作者 Utkarsh Singh Anushka Choudhary Hyuk Cho Rajeev K. Azad Madhusudan Choudhary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9年第7期656-677,共22页
Multiple chromosomes in bacteria are designated as a larger primary chromosome (CI) and smaller accessory chromosomes (CII and CIII).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examined multiple chromosomes in several bacterial specie... Multiple chromosomes in bacteria are designated as a larger primary chromosome (CI) and smaller accessory chromosomes (CII and CIII).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examined multiple chromosomes in several bacterial species,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for the origin of CIIs still remain unclear. In this study, the four following hypotheses were tested. 1) CIIs exhibit lower sequence conservation and sequence divergence compar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CIs across species of Proteobacteria. 2) The differential sequence divergence of CI and CII depends on pathogenic and non-pathogenic lifestyles. 3) CIIs harbor a higher level of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s (HGTs) than CIs. 4) Orthologs located on CIIs experience less purifying selection than their corresponding orthologs on CIs. Results reveal a higher level of sequence conservation of CIs than the sequence conservation of CII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GT estimates between CIs and CIIs. A majority of orthologous genes of CIs and CIIs experience purifying selection;however, genes on CII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constrained than the corresponding ones on CIs. This finding is true for both pathogenic and non-pathogenic bacteria, but the selective constraints for non-pathogenic bacteria are relatively less constrain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ifferential selective constraint is a pote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rapid evolution of CII. Therefore,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at the transcriptome and proteome levels may shed light on the gene regulation mechanisms that might affect the sequence divergence between CI and C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chromosomes PROTEOBACTERIA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Selective Constraint PATHOGENIC and NON-PATHOGENIC Lifestyles
下载PDF
45,X/46,XY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患者采用卵母细胞捐赠获得活产1例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郑露 马金召 +3 位作者 许娟娟 崔英霞 姚兵 陈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10-418,共9页
目的:探讨45,X/46,XY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的病因、诊断、治疗、受孕及分娩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治及妊娠管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45,X/46,XY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通过患者... 目的:探讨45,X/46,XY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的病因、诊断、治疗、受孕及分娩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治及妊娠管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45,X/46,XY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通过患者第二性征发育不全、条索状性腺、染色体核型与社会性别不符等临床特征,结合性腺组织染色体畸变检测结果,确诊患者为45,X/46,XY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并给予“卵母细胞捐赠ICSI-ET治疗”获得活产。结合文献分析总结此类患者妊娠受孕、妊娠及分娩过程中的临床特点。结论:45,X/46,XY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女性患者无生育能力,可通过卵母细胞捐赠获得妊娠,但此类孕妇的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以及异常分娩率均高于普通人群。明确诊断,加强妊娠风险评估,以改善围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发育不全 性染色体畸变 嵌合体 45 X/46 XY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 卵母细胞捐赠 ICSI-ET 妊娠
下载PDF
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骊宇 赵玉龙 +1 位作者 李伟 王立宾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2期394-406,共13页
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是指通过多种实验手段对哺乳动物的染色体进行编辑,从而可以构建疾病动物模型、制备人源化药物工厂、解析物种进化机制甚至于合成全新生命。近些年,天然染色体改造技术、染色体设计与合成技术及染色体大片段转移技术... 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是指通过多种实验手段对哺乳动物的染色体进行编辑,从而可以构建疾病动物模型、制备人源化药物工厂、解析物种进化机制甚至于合成全新生命。近些年,天然染色体改造技术、染色体设计与合成技术及染色体大片段转移技术等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的核心技术迅速发展,并相互交叉融合。同时,胚胎干细胞被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哺乳动物合成生物学的底盘细胞,极大地推动了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用于医药和进化研究的动物模型,包括模拟唐氏综合征的小鼠模型、产生人类单克隆抗体的工具小鼠以及用于研究染色体重组生物学效应的染色体连接小鼠等,也极大推动了基础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但是,因为缺乏对哺乳动物染色体和发育的全面认知,所以对哺乳动物染色体的操纵仍面临诸多挑战,不仅包括技术手段,也包括生物伦理及安全性等。本文将对以上三种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主要的技术方法及其在多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对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的进一步应用与挑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工程 染色体改造 染色体合成 染色体转移 合成生物学 染色体疾病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曹嘉程 薛丽娥 +4 位作者 蓝群 饶勇勇 陈德军 林瑞意 肖天放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5,共9页
表观遗传修饰是一种不依赖于DNA序列变化的可逆、可遗传修饰,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整个阶段均可发生,是影响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DNA甲基化、组蛋白的动态修饰、X染色体失活、端粒与端粒酶活性变化作为常见的... 表观遗传修饰是一种不依赖于DNA序列变化的可逆、可遗传修饰,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整个阶段均可发生,是影响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DNA甲基化、组蛋白的动态修饰、X染色体失活、端粒与端粒酶活性变化作为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类型,任一修饰形式的异常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引发体细胞重编程错误导致核移植效率降低。近年来,随着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修饰影响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关键作用机制日益明确。本文通过综述不同类型的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研究进展,以期在表观遗传修饰层面为提高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效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修饰 体细胞核移植效率 DNA甲基化 组蛋白的动态修饰 X染色体失活 端粒与端粒酶
下载PDF
外周血染色体多态性对IVF-ET助孕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慧君 常艳艳 +1 位作者 杨娟 吕兴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8期1292-1295,1300,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助孕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2765个IVF-ET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其中夫妻一方或双方有染色体多态性的周期纳入染色体... 目的分析外周血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助孕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2765个IVF-ET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其中夫妻一方或双方有染色体多态性的周期纳入染色体多态性组;其余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正常的周期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IVF-ET治疗情况、晚期卵泡日孕酮(P)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激素水平及临床结局。结果2765个周期中,35个周期为夫妻一方或双方有染色体多态性,其中常染色体次缢痕增加10例,染色体臂间倒位12例,D/G组变异8例,Y染色体变异5例,上述周期纳入染色体多态性组;其余2730个周期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正常,纳入对照组;两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卵泡雌激素(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窦状卵泡数(AFC)、降调日至促排日间隔、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使用天数、移植日内膜厚度、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期卵泡日、hCG日P、hCG日LH、hCG日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PN受精率、2PN受精率、多PN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助孕治疗者中染色体多态性以臂间倒位、常染色体次缢痕增加常见,与染色体正常的IVF-ET助孕者比较,染色体多态性并未造成显著的IVF-ET助孕结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染色体多态性 临床结局
下载PDF
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
8
作者 詹绪新 朱红丽 +1 位作者 张祥 谢锦霞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6-921,共6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IVF/ICSI-ET助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IVF/ICSI-ET周期不孕不育夫妻的临床资料。根据夫妻双方是否存在染色体多态性...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IVF/ICSI-ET助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IVF/ICSI-ET周期不孕不育夫妻的临床资料。根据夫妻双方是否存在染色体多态性分为染色体正常组(A组: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正常)和染色体多态性组(B组:夫妻一方存在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将染色体多态性组进一步分为男性染色体多态女性正常组(C组)及女性染色体多态男性正常组(D组)。比较分析A组与B组及A组与C、D组患者的获卵数、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卵裂率、多PN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及临床妊娠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染色体多态性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18对不孕不育夫妇,其中A组337对,B组81对。A组和B组优胚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9.21%vs 52.42%,P<0.05),其余结局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44对,D组37对,比较A、C、D 3组获卵数、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卵裂率、多PN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A组高于C组和D组(56.7%vs 52.3%vs 4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染色体多态性与临床妊娠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染色体多态性人群的IVF/ICSI-ET妊娠结局与正常人群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多态性 体外受精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下载PDF
Blastocyst Formation and Chromosome Statuses of Reconstructed Embryos Derived from Interspecies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iSCNT)
9
作者 Xiao-hong GUAN Yun FENG +3 位作者 Xiao-wei LU Jian-quan CHEN Yi-juan SUN Hong-ying SHA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2013年第1期38-44,共7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lastocyst formation and chromosome statuses of reconstructed embryos derived from human-goat interspecies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iSCNT),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retardant factor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lastocyst formation and chromosome statuses of reconstructed embryos derived from human-goat interspecies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iSCNT),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retardant factors. Methods Human specific point probes cep2, cep6, tel2 and 13q14.2, 21q22.13 combining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 (FISH) technology were used to test trophectoderm cells of blastocyst and blastomeres of development arrest nuclear transfer (NT) embryos. Results A total of 209 reconstructed embryos were recovered, and the rate of blastocyst formation was 3.8% (8/209). FISH signals showed that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were present in 2 blastocysts (2/8) and 146 development arrest embryos (146/201). Conclusion The rate of blastocyst formation is low, and reconstituted embryos of development arrest showed extensive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 suggesting that a chromosomal mechanism may underlie their developmental ar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species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iSCNT) preimplantation embryonicdevelopment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 (FISH) chromosomal status
原文传递
盘羊供体细胞对异种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晓燕 杨梅 +5 位作者 张寒莹 王正朝 汪立琴 陈童 郭志勤 王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798-2805,共8页
【目的】利用核移植技术生产异种重构胚,研究供体细胞对异种核移植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盘羊和绵羊耳皮肤组织建立成纤维细胞系,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以来自不同个体、不同代次、不同汇合度和不同保存方式的盘羊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 【目的】利用核移植技术生产异种重构胚,研究供体细胞对异种核移植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盘羊和绵羊耳皮肤组织建立成纤维细胞系,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以来自不同个体、不同代次、不同汇合度和不同保存方式的盘羊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当地绵羊卵母细胞为受体,进行异种重构胚的构建。【结果】来自3只盘羊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异种重构胚的卵裂率与囊胚率均无显著差异;采用10代以内的细胞作为核供体,细胞代次不会影响重构胚的发育率;生长到70%~80%汇合的供体细胞重构胚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刚完全汇合组和汇合2~4d组;将供体细胞4℃保存2d,虽降低了卵裂率,但囊胚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盘羊的染色体数目为2n=56,核型式为4(M)+50(T),XY(T,M);绵羊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核型式为6(M)+46(T),XY(T,M)。【结论】利用本试验中的3只盘羊耳成纤维细胞,培养到10代以内、70%~80%汇合后用于构建异种重构胚,能得到较高的早期胚胎发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羊 体细胞核移植 成纤维细胞 染色体核型 胚胎发育
下载PDF
Lipofectamine^TM和Fugene-6介导GFP基因转染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玉珍 王瑞 +3 位作者 闫真 王利民 刘东军 夏国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分别用LipofectamineTM和Fegene-6介导质粒pEGFP-C1转染体外培养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sheepfetal fibroblast cells,sFFCs),比较了DNA浓度、转染试剂用量以及细胞暴露于DNA、转染试剂中作用时间对转染效率的影响,通过含G418的DMEM/F12... 分别用LipofectamineTM和Fegene-6介导质粒pEGFP-C1转染体外培养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sheepfetal fibroblast cells,sFFCs),比较了DNA浓度、转染试剂用量以及细胞暴露于DNA、转染试剂中作用时间对转染效率的影响,通过含G418的DMEM/F12培养液筛选得到转基因单克隆细胞。结果表明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转染效率优于Fegene-6。另外,对转基因细胞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细胞中二倍体核型占74.5%,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研究为其他基因转染sFFCs以及利用体细胞克隆法生产转基因绵羊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 脂质体 转基因 染色体
下载PDF
染色体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华 付元帅 +4 位作者 陈戟 赵刚 刘江东 陈建武 余其兴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6年第1期179-184,208,共7页
从染色体显微分离与显微克隆、染色体连锁图谱、染色体原位杂交、染色体涂染、染色体的基因定位以及染色体的片段转移等几个方面,分别综述了染色体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进展,并展示了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染色体 显微分离与显微克隆 连锁图谱 原位杂交 染色体涂染 基因定位 染色体片段转移 进展
下载PDF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薇 卢光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9-291,共3页
转基因动物是其基因组内稳定整合了所导入的外源基因的动物。目前转基因实验动物体系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导入方法和提高整合和表达效率两个方面。本文对这两个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转基因动物 精子 受体 核移植 酵母人工染色体 标志系统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生产转染色体动物的微细胞制备方法(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祖勇 孙秀柱 +1 位作者 赵永辉 李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0-776,共7页
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MMCT)是一项将外源染色体转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结合,MMCT可用于生产具有重要医学药用价值和优良农业生产性状的转染色体动物.制备高质量的微细胞是关系MMCT技术成... 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MMCT)是一项将外源染色体转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结合,MMCT可用于生产具有重要医学药用价值和优良农业生产性状的转染色体动物.制备高质量的微细胞是关系MMCT技术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荧光染色和吉姆萨染色分析,结果表明,A9(neo12)细胞经0.2mg/L秋水仙素酰胺处理48h后,89%的细胞产生微核化,每个细胞平均形成10个微核.微核化的细胞在含有20mg/L细胞松弛B的Percoll密度梯度介质中,经39000g高速离心后,包含微细胞、完整细胞、细胞核和细胞碎片的混合液,依次通过8μm和5μm孔径的滤膜过滤后可获得纯化的微细胞溶液.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吉姆萨染色观察,可见微细胞为一群直径约为3~5μm的类细胞核的球形物质.微细胞PCR技术首次用于检测微细胞溶液的质量,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溶液中均匀分布着带有目的染色体的微细胞,适用于进一步作转染色体动物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9(neo12)细胞系 人类染色体 微细胞 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MMCT)
下载PDF
植物微核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车建美 赖钟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5,共3页
植物微核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性杂交不亲和植物间部分基因组转移的新途径 .通过微核技术可在不同属植物间转移单条或多条染色体 ,且所得再生植株性状稳定 ,在植物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微核技术还可用于定位基因、建立特异染... 植物微核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性杂交不亲和植物间部分基因组转移的新途径 .通过微核技术可在不同属植物间转移单条或多条染色体 ,且所得再生植株性状稳定 ,在植物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微核技术还可用于定位基因、建立特异染色体 DNA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技术 染色体转移 微原生质体融合 植物
下载PDF
小麦和彭梯卡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Ⅰ.彭梯卡偃麦草及其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种F_1的染色体配对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学勇 董玉琛 栗站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5期439-447,共9页
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观察发现,长穗偃麦草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7.65Ⅱ(20—35)+1.15Ⅲ(0—4)+1.22IⅤ(0—4)+0.42Ⅴ(0—2)+0.43Ⅵ(0—2)+0.20Ⅶ(0—1)+0.06Ⅷ(0—1)+0.021Ⅹ(0—1)+0.75Ⅰ(0—5)。大量多价体的出现说明在Th.pon... 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观察发现,长穗偃麦草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7.65Ⅱ(20—35)+1.15Ⅲ(0—4)+1.22IⅤ(0—4)+0.42Ⅴ(0—2)+0.43Ⅵ(0—2)+0.20Ⅶ(0—1)+0.06Ⅷ(0—1)+0.021Ⅹ(0—1)+0.75Ⅰ(0—5)。大量多价体的出现说明在Th.ponticum中必然存在着染色体组重复。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种F_1根尖细胞及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醋酸洋红N-带分析发现在Th.ponticum中并无B染色体组存在,并且在杂种F_1花粉母细胞中显带的B组染色体很少参与配对。普通小麦品种Fukuho和“中国春”与Th.ponticum杂种F_1的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16.40Ⅱ(6—12)+2.78Ⅲ(0—6)+0.55Ⅳ(0—3)+0.25Ⅴ(O—3)+10.87Ⅰ(5—19)和14.73Ⅱ(7—20)+3.12Ⅲ(0—6)+0.67Ⅳ(0—2)+0.63Ⅴ(0—5)+11.19Ⅰ(4—17)。综合两个小麦品种与Th.ponticum杂种染色体配对资料发现20.5%的花粉母细胞中单价体数小于7,表明在Th.ponticum中有与小麦极为相近的染色体组。硬粒小麦品系DR147和该偃麦草杂种F_1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构型为:11.92Ⅱ(5—18)+2.14Ⅲ(0—5)+0.54Ⅳ(0—3)+0.41Ⅴ(0—2)+14.93Ⅰ(9—25)。T.aestivum×Th.ponticum F_1由于比T.durum×Th.ponticum F_1多了一个D染色体组,使前者配对染色体数比后者增加了约11条,表明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梯卡偃麦草 小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小麦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被引量:2
17
作者 管延安 黄承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3-87,共5页
小麦近缘野生种及某些野生草本植物具有的有益性状可导入普通小麦。通过小麦与近缘野生种的广泛杂交,以及对远缘杂种的细胞遗传操作,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对配对控制机理的调控和诱导易位为基础的染色体工程方法已... 小麦近缘野生种及某些野生草本植物具有的有益性状可导入普通小麦。通过小麦与近缘野生种的广泛杂交,以及对远缘杂种的细胞遗传操作,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对配对控制机理的调控和诱导易位为基础的染色体工程方法已应用于从一年生或多年生小麦族野生种转移特异性病虫害抗性基因。利用DNA标记有助于更精确地鉴定期望的基因型,从而促进了向小麦的基因转移。这类标记也特别有助于监测外源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渐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介导 基因转移 染色体易位 染色体配对 细胞遗传学 遗传改良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定位克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虎 叶胜龙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37-1240,共4页
转移是肿瘤的主要恶性表型,严重影响肿瘤患者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发现将为肿瘤转移的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然而,迄今发现的转移抑制基因还不多,国内尚无相关报道。为了促进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与发现,本文对... 转移是肿瘤的主要恶性表型,严重影响肿瘤患者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发现将为肿瘤转移的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然而,迄今发现的转移抑制基因还不多,国内尚无相关报道。为了促进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与发现,本文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功能定位克隆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序列标签位点的PCR定位,和自发转移动物实验模型)作一综述,并叙述了通过此技术路线发现转移抑制基因(KAI-1,KiSS-1,MKK4,BRMS1)的经过,以及此技术在前列腺癌、黑素瘤和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定位克隆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抑制基因 功能定位 克隆 预后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流产绒毛核型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月萍 韩金兰 任德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9-461,共3页
目的 研究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中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方法 对IVF ET成功后自然流产的绒毛标本 5 7例作核型分析 ,按受精过程是否为卵胞浆内精子穿刺术 (ICSI)分为ICSI组 (39例 )和非ICSI组 (18例 ) ,以同期自然妊娠后流产... 目的 研究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中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方法 对IVF ET成功后自然流产的绒毛标本 5 7例作核型分析 ,按受精过程是否为卵胞浆内精子穿刺术 (ICSI)分为ICSI组 (39例 )和非ICSI组 (18例 ) ,以同期自然妊娠后流产之绒毛 87例作对照 ,比较 3组间绒毛染色体异常率及异常核型构成之差异 ,同时观察不同流产次数对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率的影响。结果  3组绒毛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 :ICSI组 6 6 .6 7% ,非ICSI组 5 5 .5 6 % ,自然流产组 5 2 .87%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异常核型以 16三体最多 ,3组共发现 15例 ,占全部异常核型的 18.0 7% (15 / 83) ;3组多倍体发生率分别为 :ICSI组 7.6 9% (3/ 39) ,非ICSI组16 .6 7% (3/ 18) ,自然流产组 5 .75 % (5 / 87)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单体的发生率分别为 :ICSI组 10 .2 6 %(4 / 39) ,非ICSI组 0 ,自然流产组 6 .90 % (6 / 87)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自然流产组患者中 ,既往有无自然流产史及流产次数不同者其绒毛核型异常率不同 :无自然流产史者 6 6 .6 7% ,1~ 2次自然流产史者 5 6 .14% ,该两组均显著高于 3~ 10次自然流产史的 16 .6 7% (P <0 .0 1、P <0 .0 5 )。除自然流产组中 2例异常核型来自母方遗传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胞浆内精子穿刺术 自然流产 IVF-ET 绒毛核型
下载PDF
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愈伤组织继代过程中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巍 吴绛云 张丽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0-74,共5页
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愈伤组织在继代过程中存在着广泛的染色体变异。随着继代培养的进程,二倍体细胞频率逐渐减少,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细胞频率逐渐增多、同时也出现.有单倍体和四倍体细胞。不同... 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愈伤组织在继代过程中存在着广泛的染色体变异。随着继代培养的进程,二倍体细胞频率逐渐减少,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细胞频率逐渐增多、同时也出现.有单倍体和四倍体细胞。不同培养基对染色体变异的效应是:2,4-D2.5+KT1.0>IAA2.5+KT1.0>IBA2.5+KT1.0>NAA2.5+KT1.0在继代的愈伤组织中还观察到了无丝分裂、外微核及染色质迁移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贝母 继代培养 染色体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