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oa loa</i>microfilaremia in a blood donor—A case report
1
作者 Bolaji N. Thomas Adetayo F. Fagbenro-Beyioku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3年第1期46-47,共2页
We report a case of Loa loa microfilaremia in a healthy blood donor. The potential for 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fusion-associated allergic reactions calls for stringent donor requi... We report a case of Loa loa microfilaremia in a healthy blood donor. The potential for 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fusion-associated allergic reactions calls for stringent donor requirements. We recommend that all blood products be additionally screened for possible hemopara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 LOA microfilaremia TRANSFUSION ANTIBODIES ASYMPTOMATIC
下载PDF
Lymphatic filariasis elimination endgame in an urban Indian setting: the roles of surveillanee and residual microfilaremia after mass drug administration
2
作者 Anjali Modi Keshav G.Vaishnav +1 位作者 Kailash Kothiya Neal Alexander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2021年第3期103-103,共1页
Background:To secure the gains of lymphatic filariasis(LF)elimination programs,attention is needed to the Yesidual microfilaremia phase;in which high-risk populations may be crucial.The present study documents the imp... Background:To secure the gains of lymphatic filariasis(LF)elimination programs,attention is needed to the Yesidual microfilaremia phase;in which high-risk populations may be crucial.The present study documents the impact of mass drug administration(MDA)in the urban Indian setting of Surat City,with high rates of in-mi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atic filariasis URBAN Migration Mass drug administration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ICAL ELIMINATION Residual microfilaremia
原文传递
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贤昌 黄少玉 +9 位作者 邓卓晖 欧作炎 伍卫平 骆雄才 陈锡欣 张启明 林荣幸 阮彩文 王金龙 崔惠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调查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对周围人群的影响。方法对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周围人群进行检查,应用常规厚血膜双片法检查微丝蚴,ELISA法检测丝虫IgG4抗体。结果2007年9月在广州南沙、番禺、汕头和中山等4市(区)共调查989人,其... 目的调查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对周围人群的影响。方法对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周围人群进行检查,应用常规厚血膜双片法检查微丝蚴,ELISA法检测丝虫IgG4抗体。结果2007年9月在广州南沙、番禺、汕头和中山等4市(区)共调查989人,其中47人来自广西富川县朝东镇长塘行政村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共发现3例微丝蚴血症者,均为疫点长塘村干上、印山自然村人,微丝蚴密度分别为24、20和2条/120μl血,微丝蚴检出率为6.4%(3/47)。对残存疫点在粤人员、周围人群及非流行区对照人群共1501人进行丝虫IgG4检测,丝虫IgG4阳性者15例,其中来自干上和印山村12例,阳性率为25.5%(12/47),高于其他人群(χ2=295.83,P<0.01)。IgG4阳性而非微丝蚴血症者采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ICT)复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广东省来自广西丝虫病疫点务工人群中存在少量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疫点 微丝蚴血症者 传播
下载PDF
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疫点的发现 被引量:8
4
作者 黎学铭 杨益超 +11 位作者 黄铿凌 许洪波 谢祖英 麦富珍 商少明 苏爱荣 李树林 区方奇 吴钦华 伍卫平 朱雪花 蒋智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408,共5页
目的阐述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残存疫点发现过程及其处理措施和效果,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在广西富川县朝东镇和麦岭镇的5个行政村(长塘、黄沙、茶山、福溪和长春)开展丝虫病疫点调查。采用厚血膜双片法检测... 目的阐述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残存疫点发现过程及其处理措施和效果,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在广西富川县朝东镇和麦岭镇的5个行政村(长塘、黄沙、茶山、福溪和长春)开展丝虫病疫点调查。采用厚血膜双片法检测首发患者所在的疫点长塘村及其毗邻的黄沙和茶山村居民,阳性者再作个案调查。疫点长塘村外出返乡人员以及毗邻的福溪和长春村居民,先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ICT卡)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者再用厚血膜双片法确诊。在疫点长塘行政村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进行人房捕蚊、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感染情况。查阅富川县防治丝虫病历史资料,走访村民了解20世纪70年代接受丝虫病检查和服用乙胺嗪(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具体情况。结果检查富川县长塘行政村居民1052人,微丝蚴血症者19例(干上村16例、印山村3例),微丝蚴率为1.81%(干上村为5.90%、印山村为1.42%),平均微丝蚴密度为17.4/60μl血。对毗邻的4个行政村扩大调查4119人,均为阴性。19例微丝蚴血症者分布于12户家庭,其中13例有亲属关系,在空间和家庭分布上有相对集中的趋势。年龄分布以20~29岁和50~59岁为主,其中50岁以上占微丝蚴血症者总数的57.9%。解剖疫点村致倦库蚊54只,未发现幼丝虫阳性蚊。长塘行政村当年丝虫病纵向或横向监测,以及干上自然村丝虫病疫情和相关的防治资料均未查到。走访长塘行政村60岁以上村民及村医27人,均未曾食用乙胺嗪(海群生)药盐。结论广西富川县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为班氏丝虫病残存疫点,属低度流行区,流行范围局限,中老年患者居多,平均微丝蚴密度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残存疫点 微丝蚴血症 消除
下载PDF
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及传播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段绩辉 罗亨桥 +7 位作者 张开仁 张明 曾祥卫 李正祥 彭欣荣 向远银 孙德建 伍卫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观察传播阻断后班氏丝虫病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密度消长、持续时间及人群新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湖南省吉首市儿科坨寨作为观察点,进行22年纵向观察(1984-2005年),应用常规厚血膜法定期进行全民血检,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微丝蚴... 目的观察传播阻断后班氏丝虫病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密度消长、持续时间及人群新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湖南省吉首市儿科坨寨作为观察点,进行22年纵向观察(1984-2005年),应用常规厚血膜法定期进行全民血检,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和自然转阴情况,以及新感染情况。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在传播季节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以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方法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19年间,10次全民血检共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例,其中原微丝蚴血症者3例,新感染者1例。4例微丝蚴血症者中,1例7年内自然转阴,1例第9年转阴后第12年又查到微丝蚴,至第13年自然转阴,另1例第14年转阴后第19、20年又分别查到微丝蚴,至第21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新感染者微丝蚴血症持续5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血清学(IFA、IgG4)检测未发现新的抗体阳性者。致倦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感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丝虫病传播阻断后,个别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血症可持续20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传染源 微丝蚴血症 密度 消长 新感染 传播阻断
下载PDF
应用丝虫特异性IgG4检测试剂盒在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地区的监测 被引量:5
6
作者 段绩辉 曾繁兵 +9 位作者 彭欣蓉 张传碌 张明 张开仁 吴昌金 郭石三 饶乐 鲍奉海 白邦华 胡绍良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探讨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在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和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盲法检测滤纸干... 目的探讨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在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和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盲法检测滤纸干血样本共521份,并与病原学检查方法进行平行对照。结果检测原班氏微丝蚴血症转阴者76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全部阴性,病原学血检亦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检测消除丝虫病地区居民69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2.90%,病原学血检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检测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地区出生儿童143人和非流行区儿童200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均为阴性;检测慢性丝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病人33例,未检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者;对血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未见交叉反应。结论丝虫特异性IgG4检测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用于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的筛查和防治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微丝蚴 IGG4 试剂盒 特异性 湖南
下载PDF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传播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培义 尹舜 +11 位作者 高长兰 盛琦 赵中平 李登俊 曹新春 刘伦华 万功群 刘波 公茂庆 刘新 张佃波 王洪法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11-15,共5页
在鲁南原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的郯城县胜利乡花园村,于基本消灭后第5年(1984)开始,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纵向观察10年,微丝蚴率由观察前的0.56%降至0.12%,观察前9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其中有8例陆续自... 在鲁南原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的郯城县胜利乡花园村,于基本消灭后第5年(1984)开始,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纵向观察10年,微丝蚴率由观察前的0.56%降至0.12%,观察前9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其中有8例陆续自然转阴。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第10年检测血中IgG4抗体转阴率为88.89%。蚊媒自然感染率1984~1986年分别为0.21%、0.19%和0.06%,第10年(1993年)未再发现蚊媒幼丝虫。年传播潜势由3.47降到0。结果表明,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蚊媒密度以人饵诱捕法调查不用蚊帐人群叮人率为24.1~52.5只/人·夜,使用蚊帐人群叮人率为13.5~21只/人·夜,居民微丝蚴率为0.56%及残存微丝蚴血症者60μl血微丝蚴平均密度为6.6~20.7条的情况下,班氏丝虫病处于传播阈值以下,居民微丝蚴率逐步降低,趋于终止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传播阈值 班氏丝虫病 低密度 微丝蚴血症
下载PDF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防治后期传播潜势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培义 王利磊 +6 位作者 赵长磊 尹克霞 陈锡欣 刘新 万功群 缪峰 付兆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班氏丝虫病达到基本消灭后期其传播流行的潜势。方法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进行10年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研究。结果班氏丝虫病微丝蚴(mf)率由1980年基本消灭第1年的0.31%,降至第10年的0.01%;蚊媒自然感染率在第1年... 目的探讨山东省班氏丝虫病达到基本消灭后期其传播流行的潜势。方法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进行10年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研究。结果班氏丝虫病微丝蚴(mf)率由1980年基本消灭第1年的0.31%,降至第10年的0.01%;蚊媒自然感染率在第1年的0.15%,到第9~10年时均降至0;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由第7年6.85%下降至第10年的1.56%。结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当监测点mf率在0.17%~1.15%,残存mf血症者mf密度为1~50条/120μl时,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班氏丝虫病传播趋于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传播潜势 微丝蚴血症 淡色库蚊 蚊媒幼丝虫 抗体
下载PDF
淋巴丝虫感染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的体外诱生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志琳 沈一平 +5 位作者 陈淑贞 张耀娟 管晓虹 尤丽芬 杨维平 王增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丝虫感染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检测安徽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及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体外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结果:对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PHA及ConA的刺... 目的:探讨淋巴丝虫感染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检测安徽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及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体外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结果:对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PHA及ConA的刺激,各组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IL-2及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对马来丝虫成虫抗原的刺激,微丝蚴血症者PBMC产生IL-2及IFN-γ水平比流行区无症状、无微丝蚴血症者显著低下,长爪沙鼠实验结果与人群的相似。结论:本实验提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微丝蚴血症者及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长爪沙鼠的T细胞对丝虫抗原处于一种低应答状态,且这种受抑制的T细胞主要是Th1亚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白细胞介素2 Γ干扰素 T细胞 免疫应签
下载PDF
Dot-IGSS和Dot-ELISA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宜升 杜文平 吴中兴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作为靶抗原,采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特异性抗丝虫抗体。Dot-IGSS和Dot-ELISA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50/50)和90%(45/50... 以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作为靶抗原,采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特异性抗丝虫抗体。Dot-IGSS和Dot-ELISA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50/50)和90%(45/50)。两法均为阳性反应的45份血清的滴度为1∶100-1∶2560.其平均滴度在Dot-IGSS为1∶184,在Dot-ELISA为1∶150。两法检测滴度相同者30例,Dot-IGSS滴度高于Dot-ELISA的13例,低于Dot-ELISA的2例。Dot-IGSS和Dot-ELISA所检测抗体滴度呈直线相关(r=0.8433)。与Dot-ELISA相比,Dot-IGSS具有操作简便、容易判断结果等优点,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不使用酶反应底物。建议将Dot-IGSS作为丝虫病免疫学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免疫金银染色 DOT-ELISA 微丝蚴血症 班氏丝虫
下载PDF
丝虫病残留疫点毗邻地区湖南省江永县丝虫病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绩辉 周绍礼 +7 位作者 蒋融富 林金泉 何振松 唐共成 李鹏 谢雁翎 宋建芝 毛转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849-851,857,共4页
目的了解与广西富川县朝东乡丝虫病残留疫点毗邻的湖南江永县境内是否存在残留疫点。方法选择与广西富川县朝东乡丝虫病残留疫点毗邻的江永县马蹄、上村、黄家和香花井4个行政村为调查点。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走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与广西富川县朝东乡丝虫病残留疫点毗邻的湖南江永县境内是否存在残留疫点。方法选择与广西富川县朝东乡丝虫病残留疫点毗邻的江永县马蹄、上村、黄家和香花井4个行政村为调查点。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走访的方法进行调查;用常规厚血膜法检查微丝蚴,用班氏丝虫快速免疫色谱试验(ICT)测试班氏丝虫抗原,并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追踪调查;了解近5年内新发的鞘膜积液、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和乳糜尿患者;逐户登记外出人员,内容包括外出时间、地点和从事职业。结果病原学检查177人,均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ICT卡测试1 097人,无班氏丝虫抗原阳性者;健在的原微丝蚴血症者占36.70%,未发现新发的慢性丝虫病病人。结论江永县与富川县朝东乡丝虫病残留疫点毗邻地区未发现残留疫点,丝虫病防治效果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微丝蚴血症者 快速免疫色谱试验(ICT) 残留疫点 调查
下载PDF
山东省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长兰 盛琦 +6 位作者 邓绪礼 赵中平 任正轩 刘新 李登俊 万功群 公茂庆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8年第2期65-67,共3页
山东省丝虫病基本消灭后,为探讨防治后期流行动态及阻断传播,以达到消灭丝虫病,对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进行了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等后期监测。结果横向监测1—11年均可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由0.134%降至0.002%,第12—22... 山东省丝虫病基本消灭后,为探讨防治后期流行动态及阻断传播,以达到消灭丝虫病,对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进行了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等后期监测。结果横向监测1—11年均可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由0.134%降至0.002%,第12—22年共监测714个乡镇,4317个村,血检1430354人,分别占流行乡镇数、村数和人口数的73.8%、11.7%和5.0%,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淡色库蚊274067只,未查出含人体幼丝虫感染蚊;血清学监测IFAT和IgG.阳性率分别为1.4%和0.43%。纵向监测连续10年观察,微丝蚴阳性村于第2—9年降为0,蚊虫自然感染率至第6年降为0,实现了全省消灭丝虫病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微丝蚴血症者 淡色库蚊 监测 防治
下载PDF
四川省丝虫病防治后期重点人群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富南 杨彦空 饶忠秀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3年第3期32-34,共3页
本文报告了对基本消灭丝虫病的30个县(市、区)重点人群进行了7-11年监测的结果。1982-1988年从原微丝蚴血症者、疫点、漏查、迁入、流动和应征入伍青年人群血检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其微丝蚴率分别为0.25、0.05、0.03、0.07、0.06和0.006%... 本文报告了对基本消灭丝虫病的30个县(市、区)重点人群进行了7-11年监测的结果。1982-1988年从原微丝蚴血症者、疫点、漏查、迁入、流动和应征入伍青年人群血检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其微丝蚴率分别为0.25、0.05、0.03、0.07、0.06和0.006%;微丝蚴平均密度为17.39、11.20、6.67、16.43、22.00和1.00条/120μl。1989-1992年未再血检出微丝蚴。作者认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3-5年内应对重点人群加强监测和管理,并及时清除残存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监测 防治 四川
下载PDF
深圳市宝安区班氏丝虫病控制措施及远期效果分析
14
作者 马智超 钟璋平 +9 位作者 刘益民 张小岚 叶少辉 邱定海 蓝燕 吴泰顺 汤凌全 陈伟武 余家 梁卓凡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86-589,共4页
目的通过控制措施选用了反复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查治结合重点村全民服药,查治结合重点流行区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等防治技术措施,达到消灭传染源。方法全民普查普治。结果1986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 目的通过控制措施选用了反复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查治结合重点村全民服药,查治结合重点流行区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等防治技术措施,达到消灭传染源。方法全民普查普治。结果1986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的标准,1998年经审评达到了消灭班氏丝虫病的标准。结论针对单一的病原控制措施,阻断传播途径,达到消灭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微丝蚴 发病率
下载PDF
深圳市宝安区丝虫病监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5
作者 马智超 钟璋平 +6 位作者 刘益民 张小岚 叶少辉 邱定海 蓝燕 吴泰顺 汤凌全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 通过监测了解和掌握宝安区 (县 )丝虫病发病情况在我区流行规律和变迁 ,为基本消灭我区丝虫病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宝安区 1970~ 2 0 0 3年丝虫病监测、计划、总结等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并作描述性研究分析。... 目的 通过监测了解和掌握宝安区 (县 )丝虫病发病情况在我区流行规律和变迁 ,为基本消灭我区丝虫病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宝安区 1970~ 2 0 0 3年丝虫病监测、计划、总结等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并作描述性研究分析。 结果  1998年 ,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县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 ,确认我县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 ,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 结论 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 ,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监测 微丝蚴 流行 发病率
下载PDF
三种免疫学方法检测抗班氏丝虫IgG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宜升 杜文平 吴中兴 《地方病通报》 1995年第2期39-41,共3页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一ELISA)和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一IGSS)同步检测50份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中抗丝虫IgG。ELISA、Dot一ELISA和Dot一IGSS检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一ELISA)和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一IGSS)同步检测50份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中抗丝虫IgG。ELISA、Dot一ELISA和Dot一IGSS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43/50)、90%(45/50)和100%(50/50)。ELISA和Dot一ELISA联合应用阳性率为96%(48/50)。ELISA与Dot一IGSS检测微丝蚴血症者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体阳性率在ELISA与Dot一ELISA、Dot一ELIISA与Dot一IGSS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三种方法所检测的抗体强度与外周血中微丝蚴密度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微丝蚴血症 血清学 丝虫病 免疫诊断
下载PDF
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益分析
17
作者 邓艳霞 段绩辉 +2 位作者 王乐三 伍卫平 谭勇刚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523-526,522,共5页
目的分析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一效益。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确定6个县(市、区)为样本县。收集各样本县1970-1986年丝虫病防治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测算不同时间的防治成本及效益,计算成本-效益比。结果丝虫病反复查... 目的分析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一效益。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确定6个县(市、区)为样本县。收集各样本县1970-1986年丝虫病防治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测算不同时间的防治成本及效益,计算成本-效益比。结果丝虫病反复查治时期、乙胺嗪药盐普服时期及防治全期的直接效益分别为649.41、300.09和949.50万元,间接效益分别为890.66、397.57和1288.23万元,净效益分别为1437.55、30.25和1467.80万元,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15.02、1:1.05和1:2.91。结论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案可提高成本效益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丝虫病 微丝蚴血症 防治 经济学评价 成本-效益
下载PDF
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果分析
18
作者 邓艳霞 段绩辉 +2 位作者 王乐三 伍卫平 谭勇刚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对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通过查阅文献、档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进行调查。用直线回归法推导微丝蚴率与慢性丝虫病患病率、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与急性淋巴管/结炎(Adenolymphangitis,... 目的对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通过查阅文献、档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进行调查。用直线回归法推导微丝蚴率与慢性丝虫病患病率、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与急性淋巴管/结炎(Adenolymphangitis,ADL)的关系。结果按不同的防治方案进行分期分析,反复查治时期、普服乙胺嗪药盐时期及丝虫病防治工作全期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每降低1%微丝蚴率需投入经费(以人民币元计算)44.97、268.04和161.41万元,平均每100人微丝蚴率降低1%需投入25.14、136.70和、86.10元。每减少1例ADL发病的成本为17.78、267.27、93.16元,每减少1例晚期丝虫病人需要38.25、559.54、198.77元。结论湖南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导,采用普查普治和普服乙胺嗪药盐等技术方案防治丝虫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体现了一定的成本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微丝蚴血症 防治 经济学评价 成本-效果
下载PDF
河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研究
19
作者 李辉 许汴利 +7 位作者 张玉林 赵旭东 蔺西萌 黄倩 王士华 常江 赵庆法 赵红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不采取任何病原防治措施下的传播作用. 方法选择柘城县张庄村为观察点,病原学监测和蚊媒监测采取常规方法,血清学检测采用IFAT、ELISA、Dot-ELISA(查抗体)和ICT(查循环抗原)方法,同时进行居... 目的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不采取任何病原防治措施下的传播作用. 方法选择柘城县张庄村为观察点,病原学监测和蚊媒监测采取常规方法,血清学检测采用IFAT、ELISA、Dot-ELISA(查抗体)和ICT(查循环抗原)方法,同时进行居民防蚊情况调查. 结果 1990年残存微丝蚴血症者39人,人群微丝蚴率2.01%(39/2040),2000年微丝蚴血症者全部转阴,人群微丝蚴率降为0;1990、1991和1994年检测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的几何平均滴度均逐渐下降,1998年检测92名12岁以下儿童血中丝虫循环抗原均为阴性;淡色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自1997年未再发现感染蚊;1990~2002年当地居民经济收人逐渐增加,普遍采取防蚊措施. 结论基本消除丝虫病后,随居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防病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防蚊措施的加强,即使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也不能引发丝虫病流行,丝虫病传播已经被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微丝蚴血症者 传播 监测
下载PDF
马来丝虫病防治后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纵向观察
20
作者 张富南 饶忠秀 +1 位作者 卢素惠 魏银松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观察丝虫病防治后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 方法  1984~ 1996年 ,在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选定 3个村为观察区 ,终止防治措施进行观察。 结果 人群微丝蚴率≤ 1.0 3%、微丝蚴密度大多≤ 10条 ... 目的 观察丝虫病防治后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 方法  1984~ 1996年 ,在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选定 3个村为观察区 ,终止防治措施进行观察。 结果 人群微丝蚴率≤ 1.0 3%、微丝蚴密度大多≤ 10条 /12 0 μl的裕农和台子村 ,分别在 5年和 10年微丝蚴率和嗜人按蚊感染率均降为 0 ;微丝蚴率 1.36 % ,微丝蚴密度大多≤ 2 0条 /12 0 μl,有极少数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 (>5 0条 /12 0 μl)的石头村 ,于 10年后仍有新检出病例和感染蚊 ,13年后微丝蚴率仍维持在 0 .2 7%。 结论 少数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作为嗜人按蚊感染源作用较强。但随着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陆续转阴 ,微丝蚴密度的降低 ,人们防蚊意识增强和社会与自然因素的制约 ,裕农和台子村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 ,石头村丝虫病传播正趋于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存微丝蚴血症者 微丝蚴密度 嗜人按蚊 马亚丝虫病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