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状小乳症的临床治疗探讨
1
作者 徐凯 胡山 +3 位作者 黄巧玲 周龙 郭亮 桂思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丘状小乳症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近一年来4例采用乳房假体矫正丘状小乳的病案进行总结,比较假体置入时同期行乳腺后放射状切开、梯田状切开及乳晕双环法缩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假体隆乳术后双乳呈葫芦状,形... 目的:探讨丘状小乳症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近一年来4例采用乳房假体矫正丘状小乳的病案进行总结,比较假体置入时同期行乳腺后放射状切开、梯田状切开及乳晕双环法缩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假体隆乳术后双乳呈葫芦状,形态不佳;假体置入同时行腺体后放射状切开的1例患者术后乳房仍呈葫芦形,程度较轻;假体置入同时行乳腺后梯田状切开的1例患者术后疗效与放射状切开相似;2例假体置入同时行乳晕旁双环法上提的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丘状小乳症是比较少见的乳房畸形,此类患者未生育前乳腺覆盖胸壁的面积小(远小于正常乳房基底面积),生育时哺乳期乳腺增生、增大导致乳头、乳晕四周皮肤小面积被牵张,又因哺乳导致乳头、乳晕及四周皮肤小面积松弛下垂,这样就导致乳晕及其旁侧的皮肤松弛度大于基底轮廓线外的胸壁皮肤。此类患者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是行乳房假体置入的同时用双环法矫正乳晕四周的皮肤松弛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乳症 丘状乳房 隆乳术 疗效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用于隆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叶飞轮 徐杨 +3 位作者 邓萌 卢娅 余红 林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对比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脂肪移植与单纯脂肪移植对治疗小乳症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小乳症患者20例,共计40侧乳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脂肪移植隆乳,对照组接受单纯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患者分别于... 目的:对比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脂肪移植与单纯脂肪移植对治疗小乳症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小乳症患者20例,共计40侧乳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脂肪移植隆乳,对照组接受单纯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进行乳房基本数据采集记录及MR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乳房体积改善效果及乳房形态满意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是乳房体积改善效果还是乳房形态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治疗小乳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脂肪移植,是一种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的小乳症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乳症 脂肪移植 脂肪干细胞 隆乳
下载PDF
小乳症伴乳房下垂及乳晕过大的综合矫治 被引量:2
3
作者 蒋铮铮 蒋未台 蒋伯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小乳症伴乳房下垂乳晕过大的综合矫治方法。方法:采用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增加乳房体积;采用双荷包埋线结扎法来固定乳头基底部,以保持原有乳头的形状;采用双环法结合真皮帽法来切除过多的乳晕及皮肤,以达到缩小乳晕的目的。结果... 目的:探讨小乳症伴乳房下垂乳晕过大的综合矫治方法。方法:采用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增加乳房体积;采用双荷包埋线结扎法来固定乳头基底部,以保持原有乳头的形状;采用双环法结合真皮帽法来切除过多的乳晕及皮肤,以达到缩小乳晕的目的。结果:本组共收治12例(24侧),经对其中6例患者随访6~24个月,乳房、乳头外形饱满挺拔,未再发生下垂,皮肤感觉良好,乳晕边缘的平整无明显瘢痕,患者对术后乳房的大小和外形均满意。结论:综合采用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双荷包埋线结扎法、双环法结合真皮帽法来矫治小乳症伴乳房下垂乳晕过大,可以取得预期的乳房整体美容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凝胶假体 双荷包埋线结扎法 真皮帽法 小乳症 乳房下垂 乳晕过大
下载PDF
肥大乳房和小乳房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家明 乔群 戚可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肥大乳房和小乳房与乳腺组织内雌激素受体含量的关系。方法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液单点测定法测定肥大乳房和小乳房各13例乳腺组织内雌激素受体的含量。结果肥大乳房组雌激素受体含量为(533±570)fmolmg(注f为万亿分之一),小... 目的探讨肥大乳房和小乳房与乳腺组织内雌激素受体含量的关系。方法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液单点测定法测定肥大乳房和小乳房各13例乳腺组织内雌激素受体的含量。结果肥大乳房组雌激素受体含量为(533±570)fmolmg(注f为万亿分之一),小乳房或乳房萎缩组为(116±086)fmolm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肥大乳房及巨乳症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受体含量升高有关;而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含量减少或敏感性较低,可能是乳房发育不全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肥大 乳腺组织 乳房发育 含量 表达 巨乳症 测定法 显著性
原文传递
乳房下垂伴小乳房的综合修复术 被引量:9
5
作者 罗盛康 陈光平 +3 位作者 汪海滨 孙中生 徐翔 伍艳群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4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程度乳房下垂伴小乳房综合修复治疗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乳房下垂的轻重进行分度,针对不同的分度进行治疗.Ⅰ度下垂伴小乳房,应用胸大肌后间隙置入假体隆胸;Ⅱ度下垂伴小乳房,在Ⅰ度下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深层乳腺...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程度乳房下垂伴小乳房综合修复治疗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乳房下垂的轻重进行分度,针对不同的分度进行治疗.Ⅰ度下垂伴小乳房,应用胸大肌后间隙置入假体隆胸;Ⅱ度下垂伴小乳房,在Ⅰ度下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深层乳腺与胸大肌表面脱套剥离及乳腺组织悬吊固定;Ⅲ度下垂伴小乳房,在Ⅱ度下垂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环法多余皮肤切除、深层乳腺与胸大肌表面脱套剥离及乳腺组织悬吊固定;Ⅳ度下垂伴小乳房,应用直线瘢痕法乳房悬吊结合假体隆乳.结果 综合修复治疗乳房下垂伴小乳房116例,无血肿、无感染、无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3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3个月,乳房丰满挺拔,乳房下垂得到矫正,乳头乳晕感觉功能正常.结论 针对乳房下垂伴小乳房的不同情况,应用规范化的手术方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成形术 乳房下垂 小乳房 乳房假体
原文传递
细胞周期蛋白D1在青春期巨乳症和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芾男 滕利 +4 位作者 张卓男 卢建建 胡国栋 靳小雷 归来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0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青春期巨乳症和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了18例青春期巨乳症及12例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结果细胞...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青春期巨乳症和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了18例青春期巨乳症及12例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结果细胞周期蛋白D1在青春期巨乳症乳腺组织和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和16.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周期蛋白D1在青春期巨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乳症 小乳症 细胞周期蛋白D1
原文传递
下皱襞切口个性化隆乳术的临床效果和技术要点 被引量:3
7
作者 任玉萍 余晶 +2 位作者 吴敏 曾宁 吴毅平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下皱襞切口行个性化隆乳术的临床效果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隆乳患者56例资料。根据患者胸部测量数据确定乳房假体大小、形状、精确定位新乳房下皱襞位置。取下皱襞... 目的探讨经下皱襞切口行个性化隆乳术的临床效果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隆乳患者56例资料。根据患者胸部测量数据确定乳房假体大小、形状、精确定位新乳房下皱襞位置。取下皱襞切口用双平面技术精确剥离假体腔隙,将假体部分植入胸大肌后间隙,部分植入乳腺后间隙。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与传统经腋窝入路腔镜辅助的假体植入术相比,手术更精准,手术时间平均缩短1h,术中出血平均减少20ml,术后引流液平均减少70ml,住院时间缩短3d。术后乳房外形自然挺拔,切口在新乳房下皱襞处较隐蔽。无血肿、无感染、无瘢痕、无包膜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切口隐藏在乳房下皱襞处。在直视下手术,无需特殊器械,是一种理想隆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植入 假体植入 乳房过小 乳房松垂 乳房下皱襞
原文传递
原发性小乳症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其转录活性的关系
8
作者 李静怡 李冲 +2 位作者 王亭亭 王志芳 栾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的转录活性差异与原发性小乳症的关系。方法选取女性原发性小乳症患者70例(术前测量乳房组织总量小于200g,经乳晕切口、腋窝切口行隆乳术)为小乳组,以乳房大小形态正常的健康女性69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的转录活性差异与原发性小乳症的关系。方法选取女性原发性小乳症患者70例(术前测量乳房组织总量小于200g,经乳晕切口、腋窝切口行隆乳术)为小乳组,以乳房大小形态正常的健康女性69例作为对照组,利用报告基因技术分析两组人群第1内含子多态性对ERa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对基因突变进行转录调节能力研究。结果(1)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小乳组为1.97±0.7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66±1.41(P〈0.01);(2)结合ERα腺XbaI多态性的基因型,XX基因型的ERα基因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低于xX和XX基因型(P〈0.01),小乳组XX基因型ERα基因肩动转录表达活性1.73±0.6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24±0.71(P〈0.01);(3)结合ERα腺PvuⅡ多态性的基因型,pp基因型的ERα基因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低于pP和PP基因型(P〈0.05,P〈0.01)。pp基因刭ERα基因启动转录表达活性小乳组为1.51±0.7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60±0.55(P〈0.05)。结论ERα1号内含子多态性可导致ERα基因转录表达的启动水平的差异,结合对小乳症患者ERα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推测XX和pp这两个基因型的ERα基因低水平启动转录表达可能是小乳症形成的部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小乳症
原文传递
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II和XbaI多态性与原发性小乳症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静怡 栾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78-1580,1584,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Pvu II和Xba I多态性与小乳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6月我院收住的年龄18岁~45岁的小乳症的女性患者70例,以乳房大小形态正常的健康女性69例作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Pvu II和Xba I多态性与小乳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6月我院收住的年龄18岁~45岁的小乳症的女性患者70例,以乳房大小形态正常的健康女性69例作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两组ERα基因的Xba I和PvuⅡ多态性。结果:ERα基因PvuII基因型分布为:小乳组pp型40%,Pp型47.14%,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14%、6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124)。ERα基因Xba基因型分布为:小乳组xx、Xx与XX分别为77%、21%和0.10%;正常对照组:xx,Xx与XX分别为63%,10%和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小乳组P/p两等位基因的OR值为0.4540(95%CI:0.2093~0.8326),即可能p基因是小乳症的易感基因。隐性基因型pp/P携带者的OR值为5.9048(95%CI:2.3622~14.7604),提示小乳症与pp基因型有关联。小乳组:X/x两等位基因的OR值为0.3054(95%CI:0.1639~0.5688),可能x基因是该疾病的易感基因;隐性基因型xx/X携带者的OR值为1.9176(95%CI:1.9121~4.0317),提示小乳症与xx基因型有关联。结论:ERα基因Pvu II和Xba I多态性与小乳症的发病有关,等位基因p和x可能是小乳症的易感基因,小乳症与pp、xx基因型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基因多态性 小乳
原文传递
黄金分割理论对小切口手术矫治小乳并轻中度松垂的效果
10
作者 胡朝辉 孙杨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2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经乳晕缘切口植入假体并微创悬吊对女性萎缩松垂乳房矫正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9年2月,于长沙爱思特医疗美容医院纳入小乳症并轻中度松垂女性患者126例,年龄25~46岁,平均32岁,均为产后2~16年乳房萎缩并下垂者。皆用乳晕上... 目的探讨经乳晕缘切口植入假体并微创悬吊对女性萎缩松垂乳房矫正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9年2月,于长沙爱思特医疗美容医院纳入小乳症并轻中度松垂女性患者126例,年龄25~46岁,平均32岁,均为产后2~16年乳房萎缩并下垂者。皆用乳晕上缘月牙形切口,于切口上缘皮下脂肪与乳房腺体之间向上潜行锐性剥离一个扇形区域,于此扇形区距下切口缘约1 cm处由下往上垂直放射状向上切开腺体实质3~4 cm,在腺体和胸大肌之间剥离腺体总面积的60%,将此剥离区域胸大肌前附着的脂肪尽可能剔除,以便腺体和胸大肌之间因悬吊错位时能有效粘连牢固。于胸大肌后剥离腔隙无异,再将腺体上的悬吊点(黄金分割点)用0号可吸收线缝合在胸大肌相对应的悬挂点(黄金分割点)上,暂不打结。植入假体后再将悬挂处打结固定,缝合腺体切口及各层。结果12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84个月,无明显瘢痕,无乳房下垂复发现象。其中非常满意69例、满意45例、一般12例,满意率90.4%。结论对小乳症合并轻中度松垂患者经乳晕上方切口,植入假体同时进行悬吊,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外科手术 乳房 黄金分割理论 小切口 小乳症 乳房松垂
原文传递
自体脂肪颗粒与乳房硅胶假体联合治疗乳房过小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沛森 乔爱军 +1 位作者 张振 任冲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9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与乳房硅胶假体联合应用恢复乳房正常解剖体积,塑造乳房形态,预防假体包膜挛缩,创新丰乳手术新方法。方法自体脂肪颗粒提取、纯化后备用。腋下皱襞处切口,长3.0~4.0cm,经皮下隧道钝性分离至胸大肌后间隙,形成植入...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与乳房硅胶假体联合应用恢复乳房正常解剖体积,塑造乳房形态,预防假体包膜挛缩,创新丰乳手术新方法。方法自体脂肪颗粒提取、纯化后备用。腋下皱襞处切口,长3.0~4.0cm,经皮下隧道钝性分离至胸大肌后间隙,形成植入乳房硅胶假体腔穴。选择相应的规格、类型、体积的乳房硅胶假体,经皮下隧道植入到胸大肌后预制的腔穴内。同期在胸大肌筋膜前乳房各解剖层次进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植入之自体脂肪颗粒形成伞状结构位于乳房假体浅层表面。结果12例患者经自体脂肪颗粒和乳房硅胶假体联合应用手术治疗后,乳房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得以重塑,乳房饱满,无明显包膜挛缩,触觉柔软。术后随诊6个月至3年,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植入的自体脂肪颗粒覆盖在硅胶假体表面,具有对乳房组织填充,即时增大乳房体积,促进乳房组织再生,减少或抑制机体对乳房硅胶假体的异物免疫反应,预防和防止乳房硅胶假体包膜硬化挛缩,乳房柔软自然,临床效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颗粒 乳房硅胶假体 同期联合应用 乳房过小 脂肪伞状结构
原文传递
同期改良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矫正乳房下垂伴小乳症
12
作者 张梅 汪灏 +1 位作者 陈德法 潘宝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期改良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治疗乳房下垂伴小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华美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对49例中重度乳房下垂伴小乳症求美者,采用同期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进行治... 目的探讨同期改良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治疗乳房下垂伴小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华美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对49例中重度乳房下垂伴小乳症求美者,采用同期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进行治疗。并对求美者满意度、乳房形态、切口愈合情况、近/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结果49例求美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求美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均未出现血肿、假体破裂、外露、感染等并发症。求美者对术后乳房大小及形态、手术切口瘢痕的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39例;满意7例;不满意3例,经再次手术修复后满意。满意率为93.88%。结论同期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较分期行乳房上提术及假体隆乳术而言,求美者接受度较高,时间成本及经济负担较小。且术中应用改良垂直瘢痕法,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隆乳术 乳房下垂 垂直切口 乳房上提术 小乳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