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IRADS及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伟亮 陆海永 +2 位作者 郑英娟 李朝喜 温德惠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2020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联合超微血管显像技术(SMI)诊断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价值。方法选择HT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272例,术前对结节和甲状腺实质分别行二维超声和SMI检测,分析结节... 目的探讨2020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联合超微血管显像技术(SMI)诊断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价值。方法选择HT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272例,术前对结节和甲状腺实质分别行二维超声和SMI检测,分析结节的超声征象及甲状腺实质的血流情况。依据二维超声特征对所有结节进行C-TIRADS分类,评估二维超声及二维超声联合SMI诊断HT合并结节性质的诊断效能。结果113例HT患者合并124个甲状腺良性结节(良性组),159例HT患者合并178个甲状腺恶性结节(恶性组),恶性组女性比例和年龄高于良性组(P<0.05),结节平均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并伴有甲状腺外侵犯和局灶性强回声;良性结节多为无局灶性强回声的高/等回声的结节。恶性组甲状腺实质血供类型以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增多为主,良性组甲状腺实质血供以中度增多及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增多较为常见。C-TIRADS诊断HT合并甲状腺结节性质分级标准的计算恶性率均在建议恶性率范围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TIRADS诊断HT合并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最佳诊断截点为C-TIRADS 4C类,C-TIRADS联合SMI诊断HT合并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截点为C-TIRADS 4C类且甲状腺实质血供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增多,C-TIRADS联合SMI的特异度和准确性高于C-TIRADS(P<0.05),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与C-TIRA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IRADS联合SMI探查甲状腺实质血供有助于提高HT合并结节性质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实质 C-TIRADS 超微血管显像技术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负荷T_(1)mapping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炳权 钱蓓蓓 +1 位作者 李能 邓小毅(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心脏磁共振(CMR)非对比剂成像技术对评估心脏微循环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MR负荷成像与T_(1)mapping技术相结合的负荷T_(1)mapping技术无需对比剂即可进行心肌缺血的诊断以及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评估,从而为临床评估早期心肌病变提... 心脏磁共振(CMR)非对比剂成像技术对评估心脏微循环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MR负荷成像与T_(1)mapping技术相结合的负荷T_(1)mapping技术无需对比剂即可进行心肌缺血的诊断以及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评估,从而为临床评估早期心肌病变提供客观的定量依据。就心肌负荷T_(1)mapping技术成像原理、主要序列、负荷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成像 心肌负荷 T_(1)mapping 冠心病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远期疗效 被引量:12
3
作者 梁维邦 倪红斌 +2 位作者 姚亮 徐武 韦永祥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24-1125,共2页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远期疗效。方法随访186例行MVD面肌痉挛患者,观察术后2年有效率、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随访成功154例,其中109例(70.8%)近期疗效为优,43例(27.9%)为良,2例(1.3%)为差。对术后2年以上的长期...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远期疗效。方法随访186例行MVD面肌痉挛患者,观察术后2年有效率、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随访成功154例,其中109例(70.8%)近期疗效为优,43例(27.9%)为良,2例(1.3%)为差。对术后2年以上的长期疗效随访中143例(92.9%)为优,4例(2.6%)为良,7例(4.5%)为差,其中2例无效,临床有效率为95.5%。部分复发率为2.6%,完全复发率为3.3%。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面瘫28例(18.2%),听力下降12例(7.8%),耳鸣7例(3.9%);术后2年以上随访中,面瘫及耳鸣患者全部恢复,12例听力下降患者中3例听力仍有障碍。结论MVD是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听力保护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军 赵卫国 王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监测,对减少术后听力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面肌痉挛患者术中BAEP波V波形的变化以及...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监测,对减少术后听力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面肌痉挛患者术中BAEP波V波形的变化以及手术前后平均纯音听力阈值(pure tone average,PTA)的改变,经统计学分析得出术中V波潜伏期延长的警示阈值。结果MVD术中,在显露面神经和责任血管减压操作时,V波潜伏期延长最为显著。38例患者术后PTA增高小于20dB,V波潜伏期平均延长(0.60±0.43)ms。其余5例术后PTA增高大于20 dB,V波潜伏期平均延长(1.07±0.35)ms。两组患者V波潜伏期延长时间存在差异(P<0.05)。术中V波潜伏期延长大于0.6 ms与患者术后听力损伤相关;术中V波潜伏期延长大于1.0ms患者术后听力损伤密切相关。因此术中V波潜伏期延长警示阈值可设定为0.6ms和1.0ms。结论BAEP监护警示阈值有助于指导面肌痉挛MVD术操作,避免术中过度牵拉听神经,减少对其周围微循环的干扰,为术中保护听神经提供警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微血管减压术 听力损伤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DHR心脏中的表达及麝香保心丸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学忠 章萍 +2 位作者 王岳松 洪小苏 陈建昌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第8期893-895,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脱氧皮质酮-盐型高血压大鼠(DHR)心脏微小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麝香保心丸对其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切除左侧肾脏后1周,随机等分为三组。建立DOCA-HDR模型,5周后检测心脏血管密度以及MMP-2因子的...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脱氧皮质酮-盐型高血压大鼠(DHR)心脏微小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麝香保心丸对其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切除左侧肾脏后1周,随机等分为三组。建立DOCA-HDR模型,5周后检测心脏血管密度以及MMP-2因子的表达量。结果在DHR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中存在微小动脉密度增加和毛细血管密度减少,MMP-2mRNA和MMP-2/TIMP-2的蛋白表达上调;麝香保心丸不能抑制血压升高,但能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下调MMP-2mRNA和蛋白表达,MMP-2的表达同微小血管密度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DHR心脏中存在微小血管病变,MMP-2/TIMP-2表达可能参与微小血管病变的病理过程,麝香保心丸可能通过调节MMP-2表达产生对DOCA-高血压大鼠心脏的微小血管损害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香保心丸 微小血管密度 MMP-2/TIMP-2 DOCA-高血压大鼠心脏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熊燕 赖晓阳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66例T2DM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34例和单纯糖尿病组32例,均检测血清Hs-CRP、血压(BP)、体重指数(BMI)、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66例T2DM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34例和单纯糖尿病组32例,均检测血清Hs-CRP、血压(BP)、体重指数(BMI)、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的差异采用t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T2DM患者血清Hs-CRP检测均值均升高,而微血管病变组血清Hs-CRP比单纯DM组升高更明显(P<0.01)。(2)单因素回归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病程、高血压、BMI、UAER、TG、FINS呈正相关(P<0.01),与ISI呈负相关(P<0.02),而与年龄、FPG、TC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Hs-CRP增高与T2DM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明显相关,在T2DM微血管病变危险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盐型高血压大鼠心脏中的表达及不同种类降压药物的影响
7
作者 王学忠 章萍 +3 位作者 王岳松 洪小苏 陈建昌 焦阳 《微循环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7-21,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特异性组织抑制因子(MMP-2/TI MP-2)在脱氧皮质酮(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DHR)心脏微小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等分和制作为对照组、模型组、波生坦组、氨...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特异性组织抑制因子(MMP-2/TI MP-2)在脱氧皮质酮(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DHR)心脏微小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等分和制作为对照组、模型组、波生坦组、氨氯地平组和雷米普利组。5周末处死动物,检测心脏微小血管密度和MMP-2/TI MP-2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在DHR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中存在微小动脉密度增加和毛细血管密度减少,MMP-2的mRNA和MMP-2/TI MP-2的蛋白表达上调;波生坦和氨氯地平能明显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下调MMP-2/TI 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雷米普利不能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也不影响MMP-2/TI 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MMP-2的表达同微小血管密度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在DHR心脏中存在微小血管病变,MMP-2/TI MP-2表达可能参与微小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内皮素-1和血压可能是通过调节MMP-2/TI MP-2表达参与微小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高血压治疗 大鼠心脏 降压药物 微小血管病变 靶器官损害 微血管性心绞痛 MMP-2表达 微循环病变 同种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联合CMR-FT在ACS患者微血管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
8
作者 许保刚 魏刚 +6 位作者 贺朝 黄瑞瑜 刘辉 郭长义 李斌 张瑜 张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超微血管成像(SMI)联合心血管MRI特征追踪技术(CMR-F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微血管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20例ACS患者(观察组),其... 目的研究超微血管成像(SMI)联合心血管MRI特征追踪技术(CMR-F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微血管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20例ACS患者(观察组),其中男性57例,女性63例;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6.57岁;体质量指数24.11~25.09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59 kg/m^(2);稳定心绞痛(SAP)49例,不稳定心绞痛(UAP)4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55例,女性65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6.14岁;体质量指数24.11~25.09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19 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的心肌应变力、心功能、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析;分析SMI联合CMR-FT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左心室整体峰值径向应变值(GPRS)[(24.89±8.24)%vs (44.26±9.19)%](t=17.191,P=0.000)、整体峰值周向应变值(GPCS)[(18.59±5.97)%vs (24.49±5.00)%](t=8.300,P=0.000)、整体峰值纵向应变值(GPLS)[(10.73±2.26)%vs (14.27±2.62)%](t=11.208,P=0.000)、节段峰值径向应变值(PRS)[(26.58±5.61)%vs (40.55±3.99)%](t=22.230,P=0.000)、节段峰值周向应变值(PCS)[(17.00±4.11)%vs (24.22±4.23)%](t=13.410,P=0.000)、节段峰值纵向应变值(PLS)[(10.54±0.64)%vs (15.36±0.97)%](t=45.435,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79.96±2.12) mL/m^(2)vs (60.24±2.69) mL/m^(2)](t=63.072,P=0.000)、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40.94±1.87) mL/m^(2)vs (19.62±1.72) mL/m^(2)](t=91.922,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中层厚度(t=6.981,P=0.000)、斑块面积(t=53.118,P=0.000)及斑块数量(t=15.613,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联合诊断效能分析,CMR-FT与SMI联合诊断对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诊断特异度显著升高;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SMI联合CMR-FT在ACS患者微血管功能障碍评估具有显著的意义,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心血管MRI特征追踪技术(CMR-FT)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冠状动脉 微血管障碍 联合检测
下载PDF
微血管多普勒超声监测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华松 纵习 李宗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8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监测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04例,术中运用MDU监测55例(监测组),未采用MDU监测49例(未监测组)。结果监测组住院时间[(14.3±5.7... 目的探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监测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04例,术中运用MDU监测55例(监测组),未采用MDU监测49例(未监测组)。结果监测组住院时间[(14.3±5.7)d]与未监测组[(14.0±4.8)d]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监测组预后良好率(94.5%,52/55)明显高于未监测组(75.5%,37/49;P<0.05)。结论 MDU能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直接监测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能够发现血管是否发生痉挛、狭窄或闭塞,术中进行MDU监测,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微血管多普勒超声 预后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芝芝 刘蓉 +3 位作者 周军 王博 赵秋霞 陈悦 《巴楚医学》 2020年第2期70-76,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超微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超微血流成像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诊断的相关文献,通过关键词检索和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i...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超微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超微血流成像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诊断的相关文献,通过关键词检索和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计算纳入文献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CI)、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SROC)。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包括3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合并敏感性为0.92(95%CI:0.88~0.94),合并特异性为0.92(95%CI:0.85~0.96),诊断比值比为61.35(95%CI:15.84~237.66),S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6。结论:超微血流成像对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为减少脑血管病事件提供较好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 新生血管 易损斑块 颈动脉
下载PDF
3D-CE-TOF-SPGR对静脉性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兴荣 贵丹 +4 位作者 陈军 向海波 陈华东 黄治华 邱妮妮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3期560-565,共6页
探讨3D-CE-TOF-SPGR序列在诊断静脉性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且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检查的198例中7例静脉性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并与微血管减压术(MVD)中所见进行对照,其... 探讨3D-CE-TOF-SPGR序列在诊断静脉性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且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检查的198例中7例静脉性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并与微血管减压术(MVD)中所见进行对照,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例、面肌痉挛2例。MRTA包括3D-FIESTA、3D-TOF-SPGR和3D-CE-TOF-SPGR序列,颅神经受压与责任静脉血管3D-FIESTA序列显示1例、3D-TOF-SPGR序列显示1例、3D-CE-TOF-SPGR序列显示6例,独立应用3D-CE-TOF-SPGR序列显示能力最佳(6/7,85.71%)。因此,MRTA成像技术中,3D-CE-TOF-SPGR序列能清楚显示目标颅神经及相应颅神经受压的静脉性责任血管,对指导临床MVD手术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 静脉性血管压迫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与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显荣 张晓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受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61例,术前均行SMI、CEUS检查,检查后7 d内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以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受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61例,术前均行SMI、CEUS检查,检查后7 d内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MI、CEUS对于颈动脉斑内是否存在新生血管及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结果CEUS、SMI对于斑块稳定性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均具有高度一致性(0.8<Kappa≤1.0,P<0.001),对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均具有高度一致性(0.8<Kappa≤1.0,P<0.001)。CEUS、SMI诊断斑块稳定性和斑块内部新生血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80%以上。结论 SMI可对颈动脉斑块内血管实现清晰显影,可达到CEUS诊断效果,且具有无创、不需注射对比剂、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等优势,因此超微血流成像对于评估斑块稳定性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稳定性 斑块内部新生血管 超微血流成像 超声造影
下载PDF
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性质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会珍 马利亚 +1 位作者 夏俊来 陈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观察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肝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63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行静脉超声造影及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肝局灶性病变性质,以MRI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 目的观察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肝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63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行静脉超声造影及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肝局灶性病变性质,以MRI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静脉超声造影、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的病灶检出率、不同直径大小病灶检出率、良恶性病灶检出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法分析静脉超声造影、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的病灶检出率(97.87%)高于静脉超声造影(75.53%)(χ^2=10.243,P=0.001)。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的不同大小病灶检出率(<10 mm病灶:89.47%、10~30 mm病灶:100%、>30 mm病灶:100%)优于静脉超声造影(42.11%、81.97%、92.86%)(χ^2=3.845,P=0.017)。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的良恶性病灶检出率(良性病灶:100%、恶性病灶:94.59%)高于静脉超声造影(87.72%、56.76%)(χ^2=3.628,P=0.018)。与超声造影检测相比,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可对病灶周围微血管血流分布及病灶轮廓清晰显示,且在良性病灶病变中也可清晰显示。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88.09%、87.32%、84.27%)均高于静脉超声造影(74.38%、72.17%、70.71%)(P<0.05)。结论与单纯静脉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静脉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肝局灶性病变诊断中不仅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不同大小病灶检出率、良恶性病灶检出率,而且由于超微血管成像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血流信号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在准确判定病变性质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超声造影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 肝局灶性病变 病变性质 检出率
下载PDF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与微血管密度及基底膜层粘连蛋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学勤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检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ular density,MVD)及基底膜层粘连白(Laminin,LN)的表达,探讨其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发展及浸润性生长、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 目的检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ular density,MVD)及基底膜层粘连白(Laminin,LN)的表达,探讨其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发展及浸润性生长、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鼻中膈偏曲矫正术后需切除的下鼻甲组织中LN、MVD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相关性。结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LN表达率为30%,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下鼻甲组织中的MVD分别是(42.64±7.43)、(25.48±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VD的计数和LN的表达在肿瘤临床分期(T1、T2、T3、T4)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可定量反映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生成情况,LN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癌变有关,MVD、LN有可能成为判断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性乳头状瘤 微血管密度 层粘连蛋白
下载PDF
血清颗粒蛋白前体与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丽君 吴文君 +1 位作者 蒋艳敏 许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年第1期44-47,共4页
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是一种脂肪因子,与急慢性炎性反应、肿瘤、组织损伤修复有关.近年来发现,PGRN还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表达增加.PGRN可以通过白细胞介素-6炎性通路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最近... 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是一种脂肪因子,与急慢性炎性反应、肿瘤、组织损伤修复有关.近年来发现,PGRN还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表达增加.PGRN可以通过白细胞介素-6炎性通路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最近的研究表明,血清PGRN会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而升高,而血清和尿PGRN与糖尿病肾病进展也密切相关,提示PGRN有望成为监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病情变化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颗粒前体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