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vessel changes in the gerbil hippocampu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by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pretreatment 被引量:11
1
作者 Xiaoguang Wu Yixue Li +3 位作者 Haixia Liu Yuhua Yin Shumin Zhao Yuanyuan Gu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9期656-660,共5页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BYHWD) is a classic recip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Gerbils were pretreated with BYHWD, and then subjected to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BYHWD) is a classic recip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Gerbils were pretreated with BYHWD, and then subjected to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Microvascular changes were determined with laser Doppler monitoring, tannic acid-ferric chloride mordan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showed that BYHWD pretreatment could enhance the function of hippocampal microvessels, prevent injury, and increase microvasular density and microvasular area density. Thu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YHWD pretreatment could prevent microvascular occlusion,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microvascular reperfusion, increas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inhibit neuronal damage, and may be an effective therapy against brain ischemic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PRETREATMENT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microvascular density microvessel area dens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小影 孔维 +5 位作者 赵淑敏 纪海茹 陈萌 马卫军 韩莉 刘胜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867-870,共4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探讨丁苯酞对其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苯酞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8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观察神经功能...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探讨丁苯酞对其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苯酞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8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单宁酸-氯化铁(TA-Fe)媒染法显示海马微血管,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丁苯酞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均减少,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微血管数量增多,分支吻合成网,MVD和MVA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丁苯酞可改善海马微血管分布,减轻自由基损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海马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丁苯酞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面积密度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皮质微血管构筑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郑小影 孔维 +4 位作者 孔祥玉 张树峰 赵淑敏 李涵 陈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0,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24h测脑梗死体积,单宁酸一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脑皮质微血管,并用Mivnt图像分析系统对...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24h测脑梗死体积,单宁酸一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脑皮质微血管,并用Mivnt图像分析系统对皮质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面积密度(MVA)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脑皮质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SSTF预处理可改善术后大鼠的MVD和MVA降低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皮质组织MDA含量增加,提高SOD活力。结论:SSTF预处理可改善脑皮质微血管形态结构,抵制脂质化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损害,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总黄酮 缺血再灌注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面积密度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血管生成在乳腺非典型增生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刘胜春 吴凯南 厉红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1-424,共4页
为探讨乳腺非典型增生至癌变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规律以及血管生成与非典型增生程度及癌变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以FⅧ为标志物对86例良、恶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组化染色。分别以微机图像分析系统和人... 为探讨乳腺非典型增生至癌变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规律以及血管生成与非典型增生程度及癌变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以FⅧ为标志物对86例良、恶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组化染色。分别以微机图像分析系统和人工计数对微血管内皮细胞面积(MEA)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的血管生成量MEA和MVD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单纯上皮增生和轻度非典型增生(P<0.05)。结论:乳腺非典型增生过程中已有血管生成并随非典型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非典型增生 乳腺癌 血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神经元微血管构筑和血脑屏障的变化及丁苯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小影 赵淑敏 +5 位作者 任建华 陈萌 孔祥玉 纪海茹 刘胜 韩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微血管的变化,探讨丁苯酞对其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脑皮质微血管,Mivnt 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干湿...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微血管的变化,探讨丁苯酞对其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脑皮质微血管,Mivnt 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皮质微血管绝大部分闭合或僵直,MVD 和 MVA 显著下降,脑含水量明显升高,电镜观察微血管腔狭窄,内皮细胞核固缩。丁苯酞组微血管形态好转,MVD 和 MVA 升高,脑水肿和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均减轻。结论:丁苯酞可改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形态,减轻脑水肿和血脑屏障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缺血再灌注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面积密度 血脑屏障
下载PDF
小型猪颌下腺放射性损伤模型IVIM MRI及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鹏 马婕 +4 位作者 欧阳高雄 左志超 金观桥 苏丹柯 罗宁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通过IVIM参数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在小型猪颌下腺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只雌性小型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20Gy(实验组A)、15Gy(实验组B组)和0Gy(对照组)的剂量对三组小型猪的双侧... 目的:通过IVIM参数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在小型猪颌下腺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只雌性小型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20Gy(实验组A)、15Gy(实验组B组)和0Gy(对照组)的剂量对三组小型猪的双侧颌下腺进行放射线照射建立放疗损伤模型,每只小猪在照射前和照射后第4周末分别行IVIM-MRI扫描,随后对每只猪的双侧颌下腺完成病理学检查。比较照射前、后颌下腺IVIM参数(D、D*和f)值的差异,并分析D值与颌下腺腺泡面积百分比、D*值和f值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结果:照射前、后,对照组中颌下腺各项IVIM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中颌下腺各项IVIM参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对三组的颌下腺各项IVIM参数、腺泡面积百分比和微血管密度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与腺泡面积百分比呈负相关(r=-0.639,P=0.004);D*值与MVD呈正相关(r=0.767,P<0.001);f值与MVD呈负相关(r=-0.631,P=0.005)。结论:磁共振IVIM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颌下腺的病理性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放射损伤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腺泡面积百分比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_(165)及血管生成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中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于华鹏 王德辉 +1 位作者 孙希才 胡俐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4-1106,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_(165)及血管生成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癌变中的临床意义,评价VEGF-A_(165)与CD105标记的微血管面数密度(MVNA)的相关性。方法检测CD105免疫荧光标记的正常对照组(9例)、NIP组(23例)及NIP癌变组(8例...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_(165)及血管生成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癌变中的临床意义,评价VEGF-A_(165)与CD105标记的微血管面数密度(MVNA)的相关性。方法检测CD105免疫荧光标记的正常对照组(9例)、NIP组(23例)及NIP癌变组(8例)的MVNA,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VEGF-A_(165)的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VEGF-A_(165)蛋白表达量与CD105-MVN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NIP组、NIP癌变组的MVNA依次增高,分别为(33.91±17.88)、(123.35±26.02)、(171.86±49.37)个/mm^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VEGF-A_(165)蛋白表达依次增高,分别为(94 927.9±8 633.5)、(110 653.2±8 419.7)、(11 6357.1±3 926.5)灰度值/mm^2,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EGF-A_(165)与CD105标记的MVNA呈明显正相关(r=0.735,P<0.05)。结论血管生成在NIP癌变中有重要的作用,VEGF-A_(165)与CD105标记的肿瘤MVNA呈正相关,是NIP癌变的预示指标,能为NIP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性乳头状瘤 癌变 微血管面数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CD105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患者的HbAlc、FPG、FAZ、MV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彦霓 段娜 廖锐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5期1946-1949,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将患者分为A组(无视网膜病变,41例)、B组(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23例)、C组(中度或重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20例)和D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36例),并选择同期在上述医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五组受检者的HbAlc、FPG、FAZ、MVD水平,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HbAlc、FPG、FAZ、MVD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受检者的HbAlc、FPG水平分别为(5.48±0.50)mmol/L、(5.77±0.56)mmol/L,均明显低于B组的(10.25±1.01)mmol/L、(10.08±1.00)mmol/L、C组的(10.79±1.06)mmol/L、(10.59±1.04)mmol/L和D组的(11.02±1.09)mmol/L、(10.87±1.07)mmol/L,且A组患者的HbAlc、FPG水平分别为(8.27±0.82)mmol/L、(8.32±0.84)mmol/L,均明显低于B组、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受检者的HbAlc、FPG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检者的FAZ面积为(0.278±0.02)mm^(2),明显小于B组的(0.408±0.04)mm^(2)、C组的(0.420±0.04)mm^(2)和D组的(0.606±0.06)mm^(2),且A组患者的FAZ面积为(0.372±0.03)mm^(2),明显小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受检者的FAZ面积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受检者外层视网膜的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检者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MVD分别为(0.527±0.05)%、(0.574±0.06)%、(0.667±0.07)%,均明显高于A组[(0.506±0.05)%、(0.551±0.05)%、(0.639±0.06)%]、B组[(0.485±0.04)%、(0.520±0.05)%、(0.623±0.06)%]、C组[(0.481±0.04)%、(0.516±0.05)%、(0.620±0.06)%]和D组[(0.475±0.04)%、(0.503±0.05)%、(0.611±0.06)%],且A组患者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的MVD均明显高于B组、C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MVD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Alc、FPG水平及FAZ面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呈正相关(r=0.568、0.447、0.326,P<0.05),MVD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呈负相关(r=-0.282,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患者的HbAlc、FPG、FAZ、MVD水平明显异于健康者,且HbAlc、FPG、FAZ、MVD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分期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 微血管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弹性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和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思敬 路忠志 +4 位作者 孙博 张磊 李敏 任小龙 杜云龙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8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弹性成像(UE)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PTC患者,将其纳入PTC组,同期选取10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组。两...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弹性成像(UE)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PTC患者,将其纳入PTC组,同期选取10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组。两组均采取UE检查,对比两组与有无淋巴结转移PTC患者UE参数(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对两组肿瘤组织标本采取CD34免疫组化染色后获取MVD计数,并测定两组肿瘤组织标本中自噬基因[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PLC3)]、侵袭基因[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BCL6共抑制因子样蛋白1(BCORL1)]以及增殖基因[Xklp2靶蛋白(TPX2)、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1(Twist1)]表达量,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PTC的UE参数与MVD计数、自噬、侵袭及增殖有关基因表达的关联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UE参数对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PTC组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均高于良性组(t=8.577,t=5.438;P<0.05),而每个高倍视野中MVD计数低于良性组(t=11.498,P<0.05),肿瘤组织标本中PTEN、LC3mRNA表达量低于良性组,ADAM9、BCORL1、TPX2及Twist1mRNA表达量高于良性组(t=13.587,t=24.321,t=15.139,t=9.537,t=17.437,t=14.978;P<0.05)。PTC患者UE的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与MVD计数、PTEN、LC3mRNA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599、r=-0.412,r=-0.543,r=-0.520,r=-0.574,r=-0.439;P<0.05),与ADAM9、BCORL1、TPX2及Twist1 mR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582,r=0.492,r=0.522,r=0.496,r=0.615,r=0.491,r=0.585,r=0.564;P<0.05);有淋巴结转移PTC患者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6.234,t=2.311;P<0.05);诊断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的AUC为0.883,弹性比值的AUC为0.792,蓝色面积比值的AUC为0.741。结论:UE参数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与PTC患者肿瘤MVD、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显著相关,并能诊断淋巴结转移,可为临床决策、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超声弹性成像(UE) 弹性比值 蓝色面积比值 微血管密度(MVD) 生物学行为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脑通汤对VD大鼠海马区神经血管单元微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先红 况时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7-540,共4页
目的观察脑通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CA1区脑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场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4-VO法制备大鼠模型,脑通汤灌胃治疗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CA1区微血管密度(MVD)及... 目的观察脑通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CA1区脑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场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4-VO法制备大鼠模型,脑通汤灌胃治疗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CA1区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场面积。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通汤大、中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场面积明显增高(P<0.01)。与多奈哌齐组比较,脑通汤大、中剂量组MVD及血管场面积均显著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脑通汤可促进微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流,保护海马区NVU整体功能,从而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通汤 血管性痴呆 神经血管单元 微血管密度(MVD) 血管场面积
原文传递
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抑制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
11
作者 刘丽华 王娟 +1 位作者 郑兴 曹建国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4期1-5,19,共6页
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rVBMDMP对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胚肝L-02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rVBMDMP对HepG2细胞的选择性抑制增殖作用;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模... 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rVBMDMP对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胚肝L-02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rVBMDMP对HepG2细胞的选择性抑制增殖作用;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评价rVBMDMP体内抗人肝癌作用;CD31免疫组化方法分析rVBMDMP处理的HepG2裸鼠移植瘤组织微血管面积(MVA)的比例。结果:rVBMDMP具有选择性抑制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对L-02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的影响。rVBMDMP对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0 mg/kg、3.0 mg/kg和10.0 mg/kg的rVBMDMP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2.4%,55.8%和79.7%。其中10.0 mg/kg的rVBMDMP的肿瘤生长抑制率近似于20.0 mg/kg的5-氟尿嘧啶(5-FU,80.1%)。rVBMDMP处理的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组织的CD31染色阳性区域面积百分比随着rVBMDMP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结论:rVBMDMP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裸鼠移植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 血管生成抑制剂 微血管面积
原文传递
牙周基础治疗后血管性龈瘤组织学变化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亚桥 卢树静 +1 位作者 符策广 唐尤超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瘤上皮层及结缔组织层的组织学变化。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血管性龈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初诊时手术切除血管性龈瘤;实验组经牙周基础治疗后2~3个月手术切除血管性龈瘤。检测两组切除...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瘤上皮层及结缔组织层的组织学变化。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血管性龈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初诊时手术切除血管性龈瘤;实验组经牙周基础治疗后2~3个月手术切除血管性龈瘤。检测两组切除组织HE染色后上皮厚度,结缔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和结缔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结果:未行牙周治疗的对照组和经牙周基础治疗后2~3个月的实验组,上皮厚度分别为(277. 9±23. 39)μm,(143. 2±10. 05)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70. 77±5. 08)个和(14. 15±2. 43)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缔组织层胶原纤维面积分别为(23. 64±3. 49)%和(44. 16±3. 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后,血管性龈瘤上皮厚度减少,结缔组织层微血管密度计数下降,胶原纤维面积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基础治疗 血管性龈瘤 微血管密度 胶原纤维面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