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idgut Bacterial Flora of Laboratory-Reared Hard Ticks, 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 Hyalomma asiaticum, and 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
1
作者 LI Chun-hong CAO Jie +3 位作者 ZHOU Yong-zhi ZHANG Hou-shuang GONG Hai-yan ZHOU Jin-l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766-1771,共6页
Ixodid tic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a variety of zoonoses of viral, bacterial and protozoan origin, and they also harbor a wealth of microorganisms. To gain more detailed insights into the poten... Ixodid tic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a variety of zoonoses of viral, bacterial and protozoan origin, and they also harbor a wealth of microorganisms. To gain more detailed insights into the pot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bacterial flora and tick-borne pathogens, we investigated the midgut bacterial flora of laboratory-reared 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 Hyalomma asiaticum and 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16 S rDNA sequencing results, we identified 15 species belonging to 12 genera in the midgut of the three ticks.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other studies of hematophagous arthropods. Kocuria sp.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species and its 16 S rDNA gene sequence was very similar to Kocuria koreensis P31 T.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bacterial flora of tick midgut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many different bacterial species in each tick species. Among the most common genera, there may have been a novel species in the genus Kocuria. The results might be the first step for looking for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pathogen and tick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 Kocuria sp. tick midgut
下载PDF
家蚕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的PCR-DGGE和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 被引量:55
2
作者 相辉 李木旺 +3 位作者 赵勇 赵立平 张月华 黄勇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233,共12页
采用基于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的手段,研究了重要经济昆虫家蚕Bombyxmori2个品系——专食性品系C108和广食性品系SCN2幼虫中肠内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同时还... 采用基于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的手段,研究了重要经济昆虫家蚕Bombyxmori2个品系——专食性品系C108和广食性品系SCN2幼虫中肠内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同时还探讨了食料对家蚕中肠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文库序列分析表明,PCR扩增得到的16S rDNA基因代表了家蚕中肠内的41种细菌系统发育型(phylotype),大多数属于Proteobacteria,其次是Lactobacillales。此外,还有少数属于Deinococcus-Thermus、Bacillales、Clostridiales和Actinobacteria,尚有5种系统发育型不能确定其所属类型。家蚕的这2个品系中,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是其中肠细菌的优势菌群,栖热菌属Thermus是次优势菌群。优势菌肠球菌属的组成在品系和不同食料喂养条件下有着一定的变化,无桑饲料喂养条件下SCN2品系中肠内还出现了新的次优势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DGGE图谱显示家蚕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肠道细菌格局存在差异,推测可能与其发育期生理状态的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提示家蚕肠道特殊菌群的出现可能与其特殊的食性有一定的关系,食料改变、生长受阻后肠道微生态平衡也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专食性 广食性 中肠细菌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16S rDNA文库分析
下载PDF
家蚕肠道细菌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田贞华 惠丰立 +2 位作者 柯涛 阚云超 文桢中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2-595,共4页
用普通培养基和稀释培养基从家蚕4龄幼虫肠道中分离到109株细菌,通过16S rDNA-RFLP分析后,得到14个不同类群。从各个类群中随机选取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家蚕肠道细菌主要分布在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用普通培养基和稀释培养基从家蚕4龄幼虫肠道中分离到109株细菌,通过16S rDNA-RFLP分析后,得到14个不同类群。从各个类群中随机选取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家蚕肠道细菌主要分布在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纤维微杆菌属(Cellulosimicrobium)、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10个已知细菌属和另外1个分支中,揭示了家蚕肠道细菌种群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肠道细菌 16S RDNA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二化螟中肠细菌类微生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珏锋 张琴 +2 位作者 李芳 钟海英 陈建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594,共9页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下二化螟中肠细菌类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方法】综合运用宏基因组测序以及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分析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二化螟种群中肠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不同浓度(100、200、400μg/m...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下二化螟中肠细菌类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方法】综合运用宏基因组测序以及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分析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二化螟种群中肠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不同浓度(100、200、400μg/m L)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二化螟中肠细菌类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降低,处理种群中肠细菌类微生物的OTU数值、特有的OTU数值均低于对照;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以及变形菌属(Proteus)在处理种群中的比例明显升高;同时培养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种群获得的菌株除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外,还存在超压莱略特氏菌(Lelliottia nimipressuralis)、非脱羧勒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等其他菌属。COG数据库对比与KEGG分析显示,对照与处理二化螟种群的各功能分类基因数量及相对丰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解析了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二化螟中肠细菌类微生物的多样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肠细菌在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氯虫苯甲酰胺 宏基因组 中肠细菌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蜜蜂中肠一株耐氯霉素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5
作者 陈大福 陈梅强 +1 位作者 李江红 梁勤 《中国蜂业》 2012年第Z4期39-43,共5页
细菌的16S核糖体RNA(ribosome RNA,rRNA)基因以其在进化上的特征性序列,现已被广泛用于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分子指标。本研究用终浓度为20μg/mL的氯霉素从蜜蜂中肠筛选得到耐氯霉素的菌株,经对其16S rRNA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再与NCBI数据库... 细菌的16S核糖体RNA(ribosome RNA,rRNA)基因以其在进化上的特征性序列,现已被广泛用于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分子指标。本研究用终浓度为20μg/mL的氯霉素从蜜蜂中肠筛选得到耐氯霉素的菌株,经对其16S rRNA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再与NCBI数据库中已知细菌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相比对,结果表明经氯霉素筛选菌株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相关序列相似度为100%,因此可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菌。该菌株在供试蜜蜂中肠内对氯霉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中肠 细菌 氯霉素 鉴定
下载PDF
苏芸金杆菌对东方粉蝶幼虫之组织病理影响:光镜与扫描电镜研究(简报)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伟权 林锐芳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403-411,共9页
第四幼虫龄之东方粉蝶经过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及5小时染上苏芸金杆菌后,其组织病理以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所得结果显示,中肠中腔有大量细菌繁殖,细菌穿过围食膜后,开始进侵中肠微绒毛及细胞质,寄主中肠柱状细胞分泌粘液,起保护作... 第四幼虫龄之东方粉蝶经过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及5小时染上苏芸金杆菌后,其组织病理以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所得结果显示,中肠中腔有大量细菌繁殖,细菌穿过围食膜后,开始进侵中肠微绒毛及细胞质,寄主中肠柱状细胞分泌粘液,起保护作用,此粘液在扫描电镜图片上,呈现网状。细菌进侵2小时后,柱状细胞顶端具细胞质外凸,并有细菌进入一些柱状细胞内。4小时后,中肠表皮细胞已开始从中肠壁脱落。5小时后,中肠表皮极度损坏,表面结构难以分辨,细胞质残余分布各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中肠 细菌 病理学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杀虫蛋白处理后大蜡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的变化
7
作者 廖春丽 袁源 +5 位作者 李绍冲 王泓云 梁家琪 赵静 杨云 李冰冰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5-92,共8页
为探讨大蜡螟幼虫喂食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杀虫蛋白后,其中肠细菌群落的变化与杀虫蛋白的关系。对未使用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杀虫蛋白和使用共生菌NK杀虫蛋白的大蜡螟幼虫中肠进行解剖,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测序平台对3个实验组(BG1... 为探讨大蜡螟幼虫喂食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杀虫蛋白后,其中肠细菌群落的变化与杀虫蛋白的关系。对未使用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杀虫蛋白和使用共生菌NK杀虫蛋白的大蜡螟幼虫中肠进行解剖,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测序平台对3个实验组(BG1,BG2和BG3)和1个对照组(BG0)中肠细菌的16S rDNA V3-V4可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优势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其次为蜜蜂球菌属Melissococcus和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以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其次为变形杆菌属Prote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杀虫蛋白实验组的大蜡螟幼虫与对照组相比,优势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比重均有所降低,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所占比重均有所增加,且新增了不动杆菌属和克吕沃尔氏菌属。经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杀虫蛋白处理后大蜡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出现变化,推测可能与大蜡螟幼虫取食杀虫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共生菌 大蜡螟 中肠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小菜蛾幼虫中肠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0
8
作者 夏晓峰 郑丹丹 +1 位作者 林海兰 尤民生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0-776,共7页
昆虫中肠微生物在其食物消化、生长发育以及抵御病原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幼虫中肠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本文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从饲养的小菜蛾3龄幼虫中肠分离得到8株细菌,... 昆虫中肠微生物在其食物消化、生长发育以及抵御病原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幼虫中肠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本文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从饲养的小菜蛾3龄幼虫中肠分离得到8株细菌,经16S rDNA分子鉴定,分属于Serratia(3株),Enterobacter(3株),Stenotrophomonas(1株)和Myroides(1株)4个属,其中,7株菌均归类于γ-变形菌门Gamma-proteobacteria,表明小菜蛾幼虫中肠可培养细菌的优势菌群为Gamma-proteobacteria。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小菜蛾中肠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功能提供了菌株材料和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中肠 细菌 16S RDNA γ-变形菌门
原文传递
镰形扇头蜱唾液腺、中肠和卵的菌群结构 被引量:3
9
作者 严芬 徐兴莉 +2 位作者 杨亚 刘瑞昆 程天印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99-1102,共4页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镰形扇头蜱雌成蜱中肠内容物、唾液腺、虫卵的菌群结构。无菌条件下采集镰形扇头蜱雌成蜱中肠内容物、唾液腺、虫卵,提取细菌总DNA;以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rDNA V3区;DGGE电泳,回收、克隆、测定DGGE优势条带。结...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镰形扇头蜱雌成蜱中肠内容物、唾液腺、虫卵的菌群结构。无菌条件下采集镰形扇头蜱雌成蜱中肠内容物、唾液腺、虫卵,提取细菌总DNA;以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rDNA V3区;DGGE电泳,回收、克隆、测定DGGE优势条带。结果表明,饱血和半饱血雌蜱中肠菌群结构相同,中肠内容物、唾液腺和虫卵部分细菌相同;9条明显条带的序列分别与柯克斯体属(Coxiella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涅斯捷连科菌属(Nesterenkonia)、共生菌(Symbiotic bacteria)和未培养土壤细菌的16SrDNA V3区序列高度相似。分离到2株细菌,为模仿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镰形扇头蜱 细菌 唾液腺 中肠 虫卵
原文传递
三种革兰阴性细菌在按蚊饲养水体及按蚊中肠内存活能力的研究
10
作者 李美 汤林华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分离自中华按蚊雌成蚊中肠的3种革兰阴性细菌,即气单孢菌、A4菌(未鉴定)和肠杆菌在按蚊幼虫孳牛水体中及按蚊体内的存活能力. 方法 3种目标细菌在实验室经数量扩增后,添加到饲养按蚊幼虫的水体中,依次收集饲养盆和蛹盒内的... 目的 探讨分离自中华按蚊雌成蚊中肠的3种革兰阴性细菌,即气单孢菌、A4菌(未鉴定)和肠杆菌在按蚊幼虫孳牛水体中及按蚊体内的存活能力. 方法 3种目标细菌在实验室经数量扩增后,添加到饲养按蚊幼虫的水体中,依次收集饲养盆和蛹盒内的水样品,并解剖羽化后吸血雌成蚊,取其中肠制成研磨液;建立水样品和研磨液中细菌的16S rDNA序列克隆文库,并从各样品中分离可培养细菌,比较各样品中的优势菌种和不同处理中可培养细菌的种类组成. 结果 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到与加入的人工培养细菌种类相同的细菌.按蚊幼虫饲养水体和蛹盒水体中的可培养细菌均以嗜水气单孢菌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为主,在少量按蚊的中肠内含有可培养细菌,但均不是目标细菌;而各处理样品中的优势菌均为铜绿假单孢菌. 结论 3种细菌经人工培养后,不能在按蚊幼虫生活水体中建立种群,导致未能在按蚊成蚊中肠内柃测到这些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菌群 优势细菌 中肠细菌 施用 经发育期传递
原文传递
漂白粉对家蚕中肠产消化酶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畅 周沂 +3 位作者 张玉琴 陈林 杨仁奎 冯丽春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49,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漂白粉液浸渍消毒(以下简称浸消)桑叶饲喂家蚕为处理组,分析了不同组之间家蚕中肠细菌数量的差异;探讨了各组家蚕中肠产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细菌的菌株数量、产酶种类及相对产酶能力的差异。【方... 【目的】本研究以漂白粉液浸渍消毒(以下简称浸消)桑叶饲喂家蚕为处理组,分析了不同组之间家蚕中肠细菌数量的差异;探讨了各组家蚕中肠产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细菌的菌株数量、产酶种类及相对产酶能力的差异。【方法】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产酶菌株进行了鉴定,比较各组产酶菌种类的不同。【结果】饲喂不同有效氯浓度漂白粉液浸消叶对家蚕中肠细菌的数量、产酶菌数量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有效氯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各处理组产蛋白酶菌株平均相对产酶能力均低于清水组,且清水组肠液中产淀粉酶菌株数明显多于各处理组;取食漂白粉液浸消桑叶后,家蚕中肠产消化酶细菌类群构成有一定变化,清水组和全程0.3%组产酶菌属相对较丰富,有Staphylococcus sp.、Lelliottiasp.和Buttiauxella sp.,其他处理组的产酶菌属相对单一,只有Staphylococcus sp.。【结论】以上结果说明漂白粉对家蚕中肠内细菌及产酶菌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中肠内产蛋白酶菌的产酶能力和产淀粉酶菌株的数量也受到抑制,对产酶菌类群构成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白粉 家蚕 中肠 产酶菌
原文传递
海南省儋州市旱季致倦库蚊肠道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索鹏辉 符修昊 +3 位作者 安丽萍 王凯旋 于泓潇 韩谦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海南省旱季致倦库蚊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更深层次地揭示致倦库蚊与其肠道微生物区系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海南省降雨量相对较少的3—5月份,选取儋州市大成镇西庆厂区的居民区进行定点野外蚊种采样,收集致倦库蚊的中肠组织,... 目的为了研究海南省旱季致倦库蚊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更深层次地揭示致倦库蚊与其肠道微生物区系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海南省降雨量相对较少的3—5月份,选取儋州市大成镇西庆厂区的居民区进行定点野外蚊种采样,收集致倦库蚊的中肠组织,提取肠道细菌的DNA后,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对其肠道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作为优势菌群普遍存在于各样本中,而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疣微菌门也有发现。在目水平中,肠杆菌目的相对丰度最高,为36.29%,立克次体目、假单胞菌目、根瘤菌目、芽孢杆菌目、微球菌目等菌群均存在于旱季致倦库蚊的中肠内,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3.77%、8.05%、7.12%、6.56%、3.42%。在属水平上,泛菌属与沃尔巴克体属作为样本中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物种,相对丰度分别为18.42%、12.64%,其他细菌物种的相对丰度均小于10%,分别为沙雷菌属、葡萄球菌属、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对致倦库蚊肠道细菌多样性研究,在门水平、目水平以及属水平上发现了致倦库蚊优势细菌群落,并对其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作用展开讨论,揭示了致倦库蚊与其肠道细菌区系之间的潜在关系,及时掌握致倦库蚊肠道菌群的变化,针对其特殊菌群开展病媒生物制剂的研究,为今后致倦库蚊的生物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倦库蚊 16S rDNA 肠道细菌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