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含油气系统中油气运移流向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57
1
作者 赵文智 何登发 +2 位作者 瞿辉 雷振宇 池英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2,共6页
含油气系统划分的核心是循着油气从源岩到圈闭的过程 ,追踪确定三维地质单元的相对独立的流体运动的最大外边界。其中油气运移研究居于重要地位。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表现为多源多灶多期生烃和成藏的复杂性。油气从生烃灶生成以后 ,往往... 含油气系统划分的核心是循着油气从源岩到圈闭的过程 ,追踪确定三维地质单元的相对独立的流体运动的最大外边界。其中油气运移研究居于重要地位。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表现为多源多灶多期生烃和成藏的复杂性。油气从生烃灶生成以后 ,往往发生了多次运移。有些是从生烃灶向圈闭的多次运聚过程 ;有些则是已聚集烃类的散失破坏 ;还有些则是油气从古油气藏向新油气藏的调整。对不同阶段油气运移流向的确定 ,既可划清含油气系统的交叉、共生与分立的空间关系和范围 ,又可了解油气保存与破坏规模及油气现今分布的有利地区。本文主要讨论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划分要注重油气运移流向研究 ,在定源前提下 ,以顺藤摸瓜的方式 ,确定油气运聚单元。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流向 过程恢复 运聚单元 复合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论成藏动力学与成藏动力系统 被引量:24
2
作者 田世澄 孙自明 +2 位作者 傅金华 韩军 胡春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油气成藏动力学包括油气成藏的各种动力、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油气从源岩到圈闭形成油气藏所经过的"路"——成藏动力系统。成藏动力系统既是成藏动力学的载体,也是成藏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成藏动力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排... 油气成藏动力学包括油气成藏的各种动力、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油气从源岩到圈闭形成油气藏所经过的"路"——成藏动力系统。成藏动力系统既是成藏动力学的载体,也是成藏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成藏动力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排液(烃)单元、排液(烃)组合、成藏动力子系统、连通体系等。成藏动力系统研究的主要进展是:1)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成藏动力系统识别和划分中的应用,认识到最大洪泛面是识别和划分成藏动力系统的关键界面;2)异常压力封存箱发育区的成藏动力系统;3)构造动力在油气生、排、运、聚、再运移、再聚集、直至油气藏破坏的成藏作用过程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动力学 成藏动力系统 排液(烃)单元 排液(烃)组合 连通体系
下载PDF
油气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26
3
作者 柳广弟 赵文智 +1 位作者 胡素云 张振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55,共3页
根据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和吐哈等盆地21个运聚单元的解剖结果,研究了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与主要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认为石油的运聚系数主要与有效烃源岩的年龄和成熟度、圈闭的发育程度以及上覆地层的区域不整合... 根据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和吐哈等盆地21个运聚单元的解剖结果,研究了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与主要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认为石油的运聚系数主要与有效烃源岩的年龄和成熟度、圈闭的发育程度以及上覆地层的区域不整合个数有关。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石油运聚系数与上述地质因素的统计关系,这一定量的统计模型可以用于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的定量预测,减少资源量计算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源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聚系数 运聚单元 资源评价 油气运移与聚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姜正龙 孙德君 +2 位作者 秦建中 胡国艺 方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1,共3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下侏罗统煤系地层 ,储集层有下侏罗统和第三系 ,形成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两种生储盖组合。依据烃源岩的模拟计算 ,认为渐新世晚期是生烃高峰期。根据流体势和运聚特征将该含油气系统划分出...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下侏罗统煤系地层 ,储集层有下侏罗统和第三系 ,形成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两种生储盖组合。依据烃源岩的模拟计算 ,认为渐新世晚期是生烃高峰期。根据流体势和运聚特征将该含油气系统划分出鄂博梁—鸭湖、冷湖和马海—南八仙 3个运聚子系统。根据成藏特征分为原生和次生油气藏 ,渐新世和上新世分别是两种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下侏罗统 含油气系统 生储盖
下载PDF
应用油气运聚单元改善圈闭预测及评价质量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映红 赵文智 +1 位作者 李伟 门相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23,共6页
含油气系统思路为认识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和远景目标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但是研究存在尺度效应。大多数情况下 ,含油气系统研究评价成藏组合 ,油气运聚单元研究评价圈闭。运聚单元具有相对明确的边界和边界流量定义 ,是实现运... 含油气系统思路为认识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和远景目标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但是研究存在尺度效应。大多数情况下 ,含油气系统研究评价成藏组合 ,油气运聚单元研究评价圈闭。运聚单元具有相对明确的边界和边界流量定义 ,是实现运聚过程动态模拟的最小成因单元。在运聚单元中进行圈闭研究时 ,边界的选择必须以目标圈闭的形成和发育期为依据。同时 ,为了体现地层和断块等多种圈闭类型的流场特征 ,运聚单元的纵向尺度要细划到层序体系域。与传统方法比较 ,基于运聚单元的圈闭分析更加强调输导网络的有效性 ,以及关键时刻的圈闭条件。只要能够建立关键时刻与圈闭尺度匹配的运聚体系框架 ,及相对确定的油气源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单元 远景圈闭 含油气系统 预测 评价
下载PDF
剩余油“势控论”的初步构建及再生潜力区模式 被引量:20
6
作者 蒲玉国 吴时国 +2 位作者 冯延状 吴忠新 郑继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7-11,15,共6页
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 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潜力区的新类型与新领域.由此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剩余油的“势控论”理论,摆脱了油田剩余油分布与富集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的束缚,同时,建立了“动态富集再生油藏成藏模式”,为目前油田剩余油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开拓提供了理论基础,拓展了油田的挖潜领域与方向.这将对我国老油田后期的挖潜与提高采收率,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停产与半停产油藏的产能恢复及废弃油藏的再度开发等二次采油期的延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控论 再生油藏 运聚单元 成藏模式 潜力区 采收率
下载PDF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特征研究——以松辽盆地为例 被引量:26
7
作者 楼章华 程军蕊 金爱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201,共9页
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关系密切。由多个水动力体系组成的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总体上盆地北部为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中央坳陷区为离心流区和越流泄水区;盆地南部以地下... 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关系密切。由多个水动力体系组成的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总体上盆地北部为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中央坳陷区为离心流区和越流泄水区;盆地南部以地下水的越流—蒸发泄水浓缩为主要特征,盆地边缘和隆起剥蚀区的局部地区为大气水下渗区。且形成在地层压力、流动方向、流体势、垂直压力梯度等方面各具特征的局部水动力单元。同时,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阶段性,其水动力强度在纵向上具有分带性,由浅到深,可以划分出强、弱、停滞3个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地下水动力场 局部水动力单元 油气运聚
下载PDF
盆地模拟技术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郭秋麟 米石云 +1 位作者 胡素云 杨秋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3期50-55,共6页
盆地模拟软件系统有一维、二维和三维系统,模拟研究内容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五史”——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聚集史,还增加了许多非传统的研究内容。通过对技术现状的分析和总结,认为盆地模拟技术正朝着“系统化”和“工具化”... 盆地模拟软件系统有一维、二维和三维系统,模拟研究内容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五史”——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聚集史,还增加了许多非传统的研究内容。通过对技术现状的分析和总结,认为盆地模拟技术正朝着“系统化”和“工具化”的方向发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的应用表明,盆地模拟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①促进基础地质参数研究的规范化,使资源评价参数更可靠;②解决有效烃源岩原始分布面积、排烃效率和裂解气计算等难题,使生烃量与排烃量的计算结果更准确;③结合多元统计技术的研究成果,更准确地预测油气资源量及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资源评价 技术 软件系统 运聚单元
下载PDF
油气运聚单元分析:油气勘探评价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25
9
作者 柳广弟 高先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7-314,共8页
油气运聚单元是盆地中被油气运移分割槽所围限的具有相似油气运移和聚集特征的独立和完整的三维石油地质单元。油气运聚单元主要根据盆地油气运移聚集特征来划分 ,油气运聚单元的边界是流体势高势面所确定的油气运移分割槽或在油气运移... 油气运聚单元是盆地中被油气运移分割槽所围限的具有相似油气运移和聚集特征的独立和完整的三维石油地质单元。油气运聚单元主要根据盆地油气运移聚集特征来划分 ,油气运聚单元的边界是流体势高势面所确定的油气运移分割槽或在油气运移过程中起分割作用的其它地质体 ,如大断裂等。油气运聚单元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有效烃源岩的规模及其演化历史、油气输导体系类型和分布、圈闭的类型及其有效性以及运移聚集特征 ,它们是决定运聚单元油气资源丰度的主要因素。油气运聚单元分析可以比油气系统分析对勘探目标做出更直接的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运聚单元分析 油气系统 流体势 油气勘探 聚集特征 油气藏 评价
下载PDF
流体势分析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占龙 陈启林 +2 位作者 郭精义 黄云峰 沙雪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3-627,共5页
以沉积层序油气运移期的古构造形态为边界条件,系统考虑沉积层序内部与流体运移有关的参数(储集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压力等),在划分流体运聚单元的基础上,依据流体从高势区向相对低势区运移的普遍规律,采用PetroCharge系统模拟流... 以沉积层序油气运移期的古构造形态为边界条件,系统考虑沉积层序内部与流体运移有关的参数(储集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压力等),在划分流体运聚单元的基础上,依据流体从高势区向相对低势区运移的普遍规律,采用PetroCharge系统模拟流体运移轨迹,以此来评价处于含油气沉积盆地斜坡带等非有利构造位置的岩性圈闭接受流体的能力,通过分析岩性圈闭在流体势场中的位置来综合评价其含油气性。通过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和吐哈盆地胜北洼陷的应用,初步证实了该方法在岩性圈闭含油气性综合评价方面的辅助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势分析 运聚单元 岩性圈闭 江汉盆地 吐哈盆地
下载PDF
陆-陆碰撞对南亚地区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义平 潘校华 +3 位作者 田作基 法贵方 李富恒 候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6-241,共6页
南亚地区主体为印度板块,裂谷期(4 570~166 Ma)时为东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自晚侏罗世(166 Ma)经过从南向北的长距离漂移,从始新世(49 Ma)开始,该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早-中中新世(16 Ma)至今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缅甸山脉快速隆升,形成了... 南亚地区主体为印度板块,裂谷期(4 570~166 Ma)时为东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自晚侏罗世(166 Ma)经过从南向北的长距离漂移,从始新世(49 Ma)开始,该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早-中中新世(16 Ma)至今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缅甸山脉快速隆升,形成了5个构造单元。前晚白垩世板块北部被动边缘型沉积被破坏,而东、西两侧和南缘沉积遭受抬升剥蚀程度较小,油气保存条件较好,板块内部在裂谷期仅发生微弱的沉降,晚碰撞期烃源岩未成熟。油气主要富集在沿着印度板块边缘分布的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弧前-弧后盆地和夭折裂谷系中,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典型的油气运聚模式依次为复合砂体运聚模式、构造褶皱-冲断运聚模式、断-坳垂向运聚模式和断裂-岩性运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陆碰撞 构造演化 构造单元 运聚模式 油气富集规律 印度板块
下载PDF
南堡凹陷油气运聚单元及输导体系性能定量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万涛 蒋有录 +2 位作者 谢君 董月霞 马乾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1-685,共5页
文中利用盆地流线模拟结果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运聚单元进行了精细刻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各油气运聚单元内不同类型输导体系的输导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源上油气藏细分为9个油气运聚单元,源内及源下油气藏... 文中利用盆地流线模拟结果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运聚单元进行了精细刻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各油气运聚单元内不同类型输导体系的输导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源上油气藏细分为9个油气运聚单元,源内及源下油气藏细分为11个油气运聚单元。20个油气运聚单元输导的油气中,断层输导的油气为52%,砂体输导的油气为36%,不整合面输导的油气为12%,源内和源下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研究区不同构造带输导体系的输导性能划分为4类,南堡2号构造带和南堡4号构造带输导条件较好,与现今油气勘探程度不匹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单元 输导性能 层次分析法 勘探潜力 南堡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现今地下水动力场及其流体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金爱民 楼章华 +1 位作者 朱蓉 张文正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34-344,共11页
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紧密相关。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理想模式可以归纳为两种,即对称型和不对称型,其中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①泥岩压榨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越流、越流-蒸发泄水;... 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紧密相关。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理想模式可以归纳为两种,即对称型和不对称型,其中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①泥岩压榨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越流、越流-蒸发泄水;④滞留4种类型。本文试通过讨论鄂尔多斯盆地现今地下水动力场的特征,推断其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这对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的形成从及资源评价和勘探决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地下水动力场 局部水动力单元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下载PDF
贝尔凹陷含油气系统划分及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守田 李忠权 于洪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367,共4页
根据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本方法,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可以划出3个含油气系统,即铜钵庙组含油气系统、南屯组含油气系统、大磨拐河组含油气系统。3个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趋于一致,均为伊敏组末期。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有利于认识盆地内油... 根据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本方法,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可以划出3个含油气系统,即铜钵庙组含油气系统、南屯组含油气系统、大磨拐河组含油气系统。3个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趋于一致,均为伊敏组末期。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有利于认识盆地内油气的分布聚集规律,根据油气运移分隔槽及隔挡条件,可将铜钵庙组含油气系统划分为2个油气运聚单元,南屯组含油气系统划分为6个油气运聚单元,大磨拐河组含油气系统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运聚单元 贝尔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油气输导体系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达景 王英民 +3 位作者 肖志高 吴茂炳 郑孟林 张卫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4-613,共10页
古生界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通过分析古生界油气输导层、不整合面和输导型断裂分布特征,认为台盆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输导层、泥盆系砂岩输导层、加里东期和海西期的不整合面和断裂组成了良好的输导体系;划分了海西晚期主成藏期... 古生界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通过分析古生界油气输导层、不整合面和输导型断裂分布特征,认为台盆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输导层、泥盆系砂岩输导层、加里东期和海西期的不整合面和断裂组成了良好的输导体系;划分了海西晚期主成藏期的中、下奥陶统顶面油气运聚单元,根据运聚单元与输导体系差异、有效烃源岩热演化差异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对油气运聚单元的运聚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提出塔北沙西凸起-阿克库勒凸起、塔中Ⅰ号断裂带和塔中10-塔中1井一带是台盆区大型油气田的勘探方向,中央隆起两个倾没端、满西地区、阿瓦提坳陷北部是值得高度重视的3个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系统 运聚单元 大型油气田 勘探方向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
下载PDF
正规化流体势基本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明 姜福杰 +2 位作者 庞雄奇 姜振学 姜文利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9-342,共4页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具有特殊运聚成藏机理的油气藏不断被发现,应用传统流体势研究油气运聚方向逐渐显露弊端.在综合分析以往流体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据油气运聚机理,通过对研究区盖层底面形态、储层砂体展布和水压头的归一化处理,提出...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具有特殊运聚成藏机理的油气藏不断被发现,应用传统流体势研究油气运聚方向逐渐显露弊端.在综合分析以往流体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据油气运聚机理,通过对研究区盖层底面形态、储层砂体展布和水压头的归一化处理,提出新的流体势计算方法.滨北地区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预测油气运移方向和路径,为油气勘探指明方向,且操作简单易行,参数容易获得,具很好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北地区 流体势 归一化 优势通道 运聚单元
下载PDF
应用“聚油单元”研究济阳坳陷的石油资源潜力 被引量:8
17
作者 隋风贵 罗佳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83-787,共5页
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石油资源评价中,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的基本研究思路,加强主运移通道控烃的研究,提出了"聚油单元"的概念,强调"聚油单元"是盆地数值模拟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本单元。... 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石油资源评价中,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的基本研究思路,加强主运移通道控烃的研究,提出了"聚油单元"的概念,强调"聚油单元"是盆地数值模拟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本单元。根据研究,将济阳坳陷划分为28个聚油单元,并在盆地数值模拟和排、聚系数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各聚油单元的资源量。从石油资源量、远景石油资源量和远景石油资源丰度等方面分析了各聚油单元的资源潜力后认为,济阳坳陷在新领域、新层系和新类型的石油勘探潜力仍然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运移通道 聚油单元 资源潜力 含油气系统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油气运聚单元 被引量:11
18
作者 申文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3期45-50,共6页
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资料,划分和评价了渤海湾盆地北部某凹陷的油气运聚单元。渤海湾盆地研究区共划分为深、浅两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并应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排烃、储集、运聚和保存4个方面对该凹陷两个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运聚... 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资料,划分和评价了渤海湾盆地北部某凹陷的油气运聚单元。渤海湾盆地研究区共划分为深、浅两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并应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排烃、储集、运聚和保存4个方面对该凹陷两个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运聚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浅层成藏系统中的5号运聚单元成藏条件最好;深层成藏系统中的5号运聚单元成藏条件最好,2号、3号运聚单元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运聚单元 运聚单元评价 勘探目标
下载PDF
油气勘探“源-汇-聚”评价体系及其应用——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为例 被引量:51
19
作者 施和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共12页
基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综合国内外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探评价体系,消化吸收国内外油气评价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并建立了油气勘探"源-汇-聚"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分"烃源"、"运汇&qu... 基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综合国内外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探评价体系,消化吸收国内外油气评价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并建立了油气勘探"源-汇-聚"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分"烃源"、"运汇"、"聚集"三级评价单元,其中烃源单元评价可从凹陷、半地堑、洼陷3个层次定量评价不同地区烃源岩的宏观分布及资源量大小;运汇单元评价可从运汇方向及强度评价不同汇油范围内的资源潜力;而聚集单元(二级构造带和局部构造)评价有助于确定勘探方向和优选上钻目标,从而实现高效勘探。陆丰凹陷的勘探实践表明,该评价系统符合海上油气勘探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源-汇-聚"评价体系在现阶段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实用性,对勘探程度尚低、油气分布贫富不均的珠江口盆地新领域(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其他海域的勘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聚”评价体系 烃源单元 运汇单元 聚集单元 珠江口盆地 珠一坳陷 陆丰凹陷 勘探实践
下载PDF
松辽盆地昌德气藏有效聚气量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付广 杨勉 薛永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5,共3页
根据气势场分布特征,确定气藏的供气单元,在其历史演化恢复的基础上,利用生、留、排烃量计算气藏供气单元各地质时期的排气量,并取其游离相排气量作为有效排气量,通过确定区域性盖层的形成时期,将其形成之后的有效排气量作为气藏... 根据气势场分布特征,确定气藏的供气单元,在其历史演化恢复的基础上,利用生、留、排烃量计算气藏供气单元各地质时期的排气量,并取其游离相排气量作为有效排气量,通过确定区域性盖层的形成时期,将其形成之后的有效排气量作为气藏的有效运移气量,再将扣除天然气在运移途中的围岩吸附,孔隙水溶和扩散损失量后的有效运移气量作为气藏的有效聚集气量。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昌德气藏的有效聚集气量的研究中,结果表明昌德气藏各地质时期共获得31513×108m3的有效聚集气量。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是该气藏形成的主要聚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德气藏 气藏 有效运移气量 有效聚集气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