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西北边地移民问题探析
1
作者 丘爱媚 崔向东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1期136-140,共5页
东汉政府在西北边郡移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建武年间由于西北边疆不宁,大规模省并郡县并内徙吏民,借保民之机充实内地;明帝、章帝、和帝时期国力恢复,积极徙民实边同时内徙羌民,补充西北地区及关中地区人口流失;东汉中后期自然灾害频发... 东汉政府在西北边郡移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建武年间由于西北边疆不宁,大规模省并郡县并内徙吏民,借保民之机充实内地;明帝、章帝、和帝时期国力恢复,积极徙民实边同时内徙羌民,补充西北地区及关中地区人口流失;东汉中后期自然灾害频发以及西北局势恶化,朝廷内出现遣返移民的提议并执行。加之羌乱不断,朝廷“弃凉”朝议未果,出现“弃郡内徙”。东汉对西北边郡的移民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动态发展过程,但面对西北地区强大的割据势力、边疆民族冲突等问题,朝廷对西北的控制非常有限并且逐渐减弱甚至无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西北边地 移民政策 羌民
下载PDF
朝那:保留在汉语中的古羌语词语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小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79,共8页
古籍中屡见一个地名词语——朝那。这是古羌语词语,是古羌族人对所居地的命名,意思是“黑龙”。从语言形式看,“朝那”是“名词中心语+形容词定语”结构,体现了藏缅语族语言的一般规律;从地域分布看,殷商至两汉时期,朝那地是古羌族的活... 古籍中屡见一个地名词语——朝那。这是古羌语词语,是古羌族人对所居地的命名,意思是“黑龙”。从语言形式看,“朝那”是“名词中心语+形容词定语”结构,体现了藏缅语族语言的一般规律;从地域分布看,殷商至两汉时期,朝那地是古羌族的活动范围;从文化特征看,古羌族崇龙尚黑,其生活地域的山水和居民点多以黑或龙命名;从文化遗迹看,今陇东一带许多县乡都有繁丰的龙文化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那 黑龙 古羌人 语言接触
下载PDF
秦汉时期羌族的内徙与经济社会的变迁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吉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秦汉时期羌族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下不断向内地迁徙。由于居住地或游牧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加速了羌族部落制的解体,促进了民族的整合和羌族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的变迁。
关键词 秦汉时期 羌族 迁徒 变迁
下载PDF
纳西族与古羌人渊源关系的又一证据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心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4-89,共6页
纳西族与羌族原始宗教祭司及祖师的称呼、有关传说以及所使用法器相同或相似,说明两个 民族原始宗教都源于古羌人原始宗教,这从一个方面证明纳两族与古羌人确有渊源关系。
关键词 纳西族族源 古羌人 原始宗教
下载PDF
西藏岩画与苯教仪轨文献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亚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6-84,共9页
与西藏岩画联系最为密切的文献资料应该是敦煌古藏文苯教写卷,这些写卷中记载的苯教传说与仪轨内容,隐晦而曲折地反映了早期羌人西迁、开发藏北草原(藏语“羌塘”)的历史过程;而西藏岩画则以生动而写实的画面,直接表现了羌人西迁及开拓... 与西藏岩画联系最为密切的文献资料应该是敦煌古藏文苯教写卷,这些写卷中记载的苯教传说与仪轨内容,隐晦而曲折地反映了早期羌人西迁、开发藏北草原(藏语“羌塘”)的历史过程;而西藏岩画则以生动而写实的画面,直接表现了羌人西迁及开拓“羌塘”的壮举。研究西藏岩画,不能不特别涉及到苯教仪轨文献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岩画 苯教仪轨文献 敦煌古藏文苯教写卷 马匹的故事 杂交奶牛的故事 南夫人 女国 羌人西迁
下载PDF
东乡族族源中藏族成分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其斌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6,共5页
甘肃东乡族生活的东乡地区历史上先后活动过古羌人、吐谷浑、吐蕃等甘肃藏族先民。藏族是东乡族族源的重要成分。
关键词 东乡族 古羌人 吐谷浑 吐蕃
下载PDF
陇南的地理环境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逵夫 《甘肃高师学报》 2017年第7期1-4,共4页
陇南、天水一带是伏羲氏早期活动之处,汉代荣氏《遁甲开山图》中言仇夷山(即仇池山)为伏羲生处。陇南也是秦人发祥之处。同时,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两个少数民族氐族、羌族也以陇南为中心活动区域,并先后建立仇池国、武都国、阴平国... 陇南、天水一带是伏羲氏早期活动之处,汉代荣氏《遁甲开山图》中言仇夷山(即仇池山)为伏羲生处。陇南也是秦人发祥之处。同时,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两个少数民族氐族、羌族也以陇南为中心活动区域,并先后建立仇池国、武都国、阴平国、宕昌国。陇蜀通道为蜀绣、蜀锦运往长安等地的通道之一,是丝绸之路东端支脉所在。也因此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代以后陇南又成为茶马交易的中心地区。对当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秦人 蜀道 茶马古道
下载PDF
试述两汉时期青海社会历史的特点
8
作者 胡廷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1期88-92,共5页
两汉时期是青海社会历史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青海历史主要特征的时期,本文通过留存的史料来探讨两汉时期,青海社会历史的特点。
关键词 两汉 河湟 羌人 屯田 移民
下载PDF
哀牢夷族属新考 被引量:3
9
作者 潘岳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102,共5页
哀牢地区是一个产盐之地。和昆明夷一样,哀牢夷也是一个善于煮盐的民族。通过语言学上的对比研究,《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提到的哀牢夷的语言"隆"字应该属于藏缅语。哀牢夷是古羌人的一个支系。
关键词 哀牢夷 昆明夷 藏缅语 古羌人
下载PDF
僜人溯源——从其体质、宗教崇拜、民族迁徙的历史考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瑾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僜人族群身份的归属在我国并未确定。在诸多学者对僜人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僜人的宗教崇拜、民风习俗、族群迁徙流动状况,分析僜人与其可能的祖先珞巴族、藏族的异同,找出前者并非源自后两者的证据,并试图从僜人的体质、... 僜人族群身份的归属在我国并未确定。在诸多学者对僜人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僜人的宗教崇拜、民风习俗、族群迁徙流动状况,分析僜人与其可能的祖先珞巴族、藏族的异同,找出前者并非源自后两者的证据,并试图从僜人的体质、信仰崇拜和族群迁徙揭示出僜人源于古羌人这一论断存在的较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僜人 古羌人 体质人类学 宗教崇拜 族群迁徙
下载PDF
从先羌燧火到目脑纵歌——上古鸟图腾崇拜探秘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伟章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大量古文献资料和民族志向世人证明,古老的羌人曾经以鸟作为其部落的图腾和供奉的神灵。文章依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实物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图腾 古羌人
下载PDF
论岷江上游自古有羌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殿元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40-144,共5页
有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的羌人是在西汉之后才有的。岷江上游的羌人聚居地长期流传《木姐珠与斗安珠》和《羌戈大战》这两部长诗,其内容不仅与羌族历史有关,而且可以认为是对岷江上游自古有羌人的证明。《后汉书·西羌传》《新唐书·... 有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的羌人是在西汉之后才有的。岷江上游的羌人聚居地长期流传《木姐珠与斗安珠》和《羌戈大战》这两部长诗,其内容不仅与羌族历史有关,而且可以认为是对岷江上游自古有羌人的证明。《后汉书·西羌传》《新唐书·吐蕃传》等古代文献及现代考古也证明岷江上游自古就有羌人,这些羌人有相当部分是从西北迁来的。古蜀国也起源于黄帝的子孙,属于古羌人的族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两部羌人长诗 古代文献 现代考古 古蜀人
下载PDF
卢氏县名探源——兼论上古卢人的族群族属问题
13
作者 李小刚 雷旭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0-45,共6页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探源卢氏县名,对探索上古氏族部落的迁徙、相互间关系及图腾崇拜等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分析"卢"字的形声、"卢国"的虎崇拜、古代彝族人称黑虎为"卢"等现象以及"陆吾"为虎图...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探源卢氏县名,对探索上古氏族部落的迁徙、相互间关系及图腾崇拜等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分析"卢"字的形声、"卢国"的虎崇拜、古代彝族人称黑虎为"卢"等现象以及"陆吾"为虎图腾,"陆吾"可急读为"卢"等事实,得出"卢"源于上古羌人(也就是伏羲氏)图腾"陆吾","卢氏"即"陆吾氏族"。传说及史籍中的尊卢氏、卢氏、卢戎、卢羌是不同时期、不同族群对"陆吾氏族"的不同称谓,可统称其"上古卢人"。据相关史籍和研究成果,上古卢人应属于神话传说中伏羲氏部落及史籍中的古羌人,这也为一些学者提出的伏羲氏为古羌人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氏县名 陆吾 上古卢人 伏羲氏 古羌人
下载PDF
古羌文化的断想与新探——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札记之三 被引量:2
14
作者 景生魁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5-7,共3页
古代巨人部落是存在的,它和古羌族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气候的变迁使古羌族的先民们南迁,姓氏文化的繁荣让古羌族走向了世界。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民族史 古羌族 姓氏文化 气候变化 古代巨人部落
下载PDF
古奇异趣羌葬俗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国基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5-6,24,共3页
远古时期,葬法葬式的形成或选择往往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关系密切。历史上居住在今甘肃陇南境内的宕昌、参狼、白马、邓至等羌氐民族,普遍存在着火葬、石棺葬、石棚葬和悬棺葬的葬法、葬式习俗。尽管葬法多种多样,葬俗百态纷呈,但它实际上... 远古时期,葬法葬式的形成或选择往往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关系密切。历史上居住在今甘肃陇南境内的宕昌、参狼、白马、邓至等羌氐民族,普遍存在着火葬、石棺葬、石棚葬和悬棺葬的葬法、葬式习俗。尽管葬法多种多样,葬俗百态纷呈,但它实际上始终是作为一个象征系统而存在,反映着人们对已知和未知世界的观念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羌氐民族 丧葬习俗 观念
下载PDF
揭秘岷江河谷两支羌人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剑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岷江上游为羌族祖居地,营盘山遗址的发现证明这支羌人至少在距今5000年前就入驻这里。但这一地区自古亦有浓郁的大禹崇拜,说明有两支羌人在不同时期进驻了岷江上游。一支为此地古羌,一支来自中原夏后氏。
关键词 岷江河谷 古羌 中原夏后氏
下载PDF
图腾崇拜视角下古羌族群服饰纹样的来源探析
17
作者 秦小童 陈良雨 《西部皮革》 2023年第4期142-144,共3页
古羌族群服饰纹样最初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之后随着族民图腾崇拜思想的发展以及各族群之间图腾文化的交融,纹样类别也得到了扩展,最终形成了现今古羌族群种类繁多、寓意丰富、绚丽多彩的服饰纹样系统。文章从古羌族群服饰纹样题... 古羌族群服饰纹样最初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之后随着族民图腾崇拜思想的发展以及各族群之间图腾文化的交融,纹样类别也得到了扩展,最终形成了现今古羌族群种类繁多、寓意丰富、绚丽多彩的服饰纹样系统。文章从古羌族群服饰纹样题材的诞生、发展以及丰富三个阶段对古羌服饰纹样的来源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羌族群 服饰纹样 图腾崇拜 来源探析
下载PDF
唐代碑志所见非汉民族姚秦余宗南徙实证及其士族化
18
作者 张海艳 黄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65-70,133,共7页
南北朝时期羌族姚苌家族在五胡十六国多权争霸的历史潮流中建立了后秦政权(又称姚秦),短短三十四载灭于南朝刘裕政权,末代帝王姚泓被带至建康斩首,其他姚氏余宗则被迫南徙,迁于江南。但其余宗所迁具体为何地,因各类史传未详实记载,成为... 南北朝时期羌族姚苌家族在五胡十六国多权争霸的历史潮流中建立了后秦政权(又称姚秦),短短三十四载灭于南朝刘裕政权,末代帝王姚泓被带至建康斩首,其他姚氏余宗则被迫南徙,迁于江南。但其余宗所迁具体为何地,因各类史传未详实记载,成为盲点。文章以明确为羌姚后裔的陕西西安市郊近年出土《姚承珇墓志》为中心,结合已经出土的多通唐代羌姚人物墓志,联系史志,为南徙姚秦余宗找到了证据,认为所迁之地就是吴兴郡(今浙江省湖州区),并且论证了吴兴羌姚余宗在唐代的发展,为扩展研究羌族的领域、推动羌族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汉民族 姚秦 羌人 南徙
下载PDF
两汉前羌族迁徙论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夏蓓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9-43,共5页
本文依据史料论证了羌族由三苗分离出来后,从原居地——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一带——向北、西北迁徙的历史过程,以及这种迁徙对其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文章还对《后汉书》所述“三危”的位置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 汉代以前 羌族 民族迁徙 族源 民族文化 形成过程
原文传递
试论少数民族灾难移民中文化变迁——以迁移初期的汶川地震异地安置羌族移民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俊鸿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7,共5页
自1998年开始,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迁移数量超过了因战争和其他冲突而出现的迁移人口,但是,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仍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难以实现为灾难移民的灾后安置和文化适应提供可行性建议。通过对汶川地震后仅有的两个跨市州异地安置羌族... 自1998年开始,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迁移数量超过了因战争和其他冲突而出现的迁移人口,但是,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仍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难以实现为灾难移民的灾后安置和文化适应提供可行性建议。通过对汶川地震后仅有的两个跨市州异地安置羌族村寨——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和跨破村夕格组的研究,发现羌族移民民族文化变迁呈现非均衡变化的特点。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羌族村干部积极参与以及羌族移民族群意识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羌族移民族群的"选择性同化"策略将有利于民族文化变迁呈现"文化多元化"而非"文化同化"的长期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移民 文化变迁 汶川地震 异地安置 羌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