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ion of Growing Milk Vetch in Winter and Reducing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an Improve Rice Yield in Double-Rice Cropping System 被引量:22
1
作者 ZHOU Chun-huo ZHAO Zun-kang +4 位作者 PAN Xiao-hua HUANG Shan TAN Xue-ming WU Jian-fu SHI Qing-hua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132-143,共12页
To study whether integrative fertilization [growing milk vetch in winter and reducing the dose of chemical nitrogen(N) fertilizer] can improve rice yield, and to reveal the underly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 for integra... To study whether integrative fertilization [growing milk vetch in winter and reducing the dose of chemical nitrogen(N) fertilizer] can improve rice yield, and to reveal the underly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 for integrative fertilization, a three-year field trial including two treatments, milk vetch-rice-rice(MRR) and winter fallow-rice-rice(FRR), was conducted in 2010, 2011 and 2012.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RR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rice yield compared with the FRR treatment, especially when the application ratio of milk vetch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was 1:2.MRR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and the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In addition, a higher tillering number, leaf area index, photosynthetic-potential and photosynthetic-potential to grain ratio were observed in MRR treatment, which could provide enough dry matter for yield formation.Moreover, in MRR treatment, we discovered a higher transportation ratio and transformation ratio of dry matter in culm and leaves, and a stronger total sink capacity and spikelet-root bleeding intensity at the heading stage and 15 d after heading.Furthermore, the MRR treatment showed higher total 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uptakes than FRR treatment,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r root dry weight in each soil layer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growing milk vetch in winter can improve rice yield under less chemical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hich is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nutrient status and the increased of rice roo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k VETCH double-rice cropping system dry matter SINK-SOURCE circulation yield nitrogen RICE
下载PDF
烤烟-水稻-紫云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吴天翊 顾钢 +6 位作者 张炳辉 张宗平 池国胜 汪睿琪 李彤 陈瑞 谢小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4-992,共9页
【目的】研究烤烟-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变化,揭示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烤烟-水稻-紫云英3种植物连续轮作5年的田块土壤为处理样品,以烤... 【目的】研究烤烟-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变化,揭示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烤烟-水稻-紫云英3种植物连续轮作5年的田块土壤为处理样品,以烤烟-水稻2种作物轮作的田块土壤为对照;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的常规理化性质,采用宏基因组测序等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功能预测分析。【结果】在烤烟-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略上升,全磷含量变化不显著,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显著增加,但速效钾含量明显减少;2023年烤烟、水稻年产量分别提高2.74%、4.67%;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明显提高,主要微生物为细菌界的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酸杆菌门微生物,与对照组相比,三者相对丰度分别上调8.67%、上调3.10%和下降11.57%;土壤微生物功能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3个通路中。【结论】烤烟-水稻-紫云英轮作方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明确了轮作紫云英对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组成分布影响及其参与的主要代谢通路,为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影响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轮作 微生物 宏基因组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繁殖期鸽乳的成分及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兰世捷 苗艳 +9 位作者 陈亮 张蕾 李莉 冯万宇 李丹 沈思思 于辰龙 白长胜 李平 丁昕颖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鸽子是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家禽品种。作为一种晚成鸟,其生长发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第1周嗉囊组织产生的鸽乳。鸽乳具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特点,并且鸽乳的形成涉及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其形成机制有2个生物过程,一... 鸽子是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家禽品种。作为一种晚成鸟,其生长发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第1周嗉囊组织产生的鸽乳。鸽乳具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特点,并且鸽乳的形成涉及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其形成机制有2个生物过程,一是嗉囊表皮细胞的增殖脱落,二是细胞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在激素尤其是催乳素的刺激下,嗉囊细胞大量增殖,嗉囊表皮的增殖也受到非编码RNA的影响。同时,嗉囊表皮细胞中也合成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等。当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时,表皮细胞发生凋亡,使富含营养物质的上皮细胞大量脱落,形成鸽乳。该文综述鸽子在繁殖周期内鸽乳的成分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这对更好地了解晚成鸟的生理需求和人工嗉囊乳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发展鸽产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乳成分 形成机制
下载PDF
鸽乳成分及其分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勇 姜庆林 +1 位作者 陈益填 卢桂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7-51,共5页
本文旨在通过总结鸽乳成分及其变化规律,并结合嗉囊组织在分泌期的生理结构变化及相关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上调和下调机制,指出催乳素基因表达在鸽乳分泌启动阶段的关键作用,这一作用还涉及到嗉囊上皮增殖、三羧酸甘油酯合成及相关组... 本文旨在通过总结鸽乳成分及其变化规律,并结合嗉囊组织在分泌期的生理结构变化及相关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上调和下调机制,指出催乳素基因表达在鸽乳分泌启动阶段的关键作用,这一作用还涉及到嗉囊上皮增殖、三羧酸甘油酯合成及相关组织信号传递等生理机制。同时文章还指出,研究鸽乳分泌的生理机制和遗传基础将对制定肉种鸽营养标准和肉鸽新品种选育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乳 嗉囊结构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鸽乳分泌特征及鸽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谢鹏 万雪萍 +2 位作者 卜柱 汤青萍 邹晓庭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7-51,共5页
鸽子属晚成鸟,雏鸽从出生到28日龄靠亲鸽分泌的鸽乳喂养。鸽乳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的乳酪状物质,其分泌受催乳素控制。在分泌过程中,亲鸽嗉囊组织增生,血管化现象显著。研究表明,雏鸽代谢能需求为12.5~13.5 MJ/kg,粗蛋白20%~22%,而成... 鸽子属晚成鸟,雏鸽从出生到28日龄靠亲鸽分泌的鸽乳喂养。鸽乳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的乳酪状物质,其分泌受催乳素控制。在分泌过程中,亲鸽嗉囊组织增生,血管化现象显著。研究表明,雏鸽代谢能需求为12.5~13.5 MJ/kg,粗蛋白20%~22%,而成年鸽代谢能需求为11.5~12.0 MJ/kg,粗蛋白12%~18%。目前成年鸽的饲料类型有原粮饲料型、全价颗粒料型和平衡用配合饲料型,不同类型的饲料对成年鸽的生产性能存在一定影响。文章综述了鸽乳的组织生物学基础和营养特征,雏鸽与成年鸽的营养参数需求量以及成年鸽饲料类型和应用,对肉鸽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乳 营养需求
下载PDF
乳鸽早期生长及鸽乳营养水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单达聪 王铮 +1 位作者 黄建国 计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986,共6页
近几年养鸽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养鸽业已逐渐成为畜牧业的一个独立的产业分支。但目前关于乳鸽能量、粗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的研究鲜有报道,这可能是由于乳鸽在达到成年体重之前一直由... 近几年养鸽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养鸽业已逐渐成为畜牧业的一个独立的产业分支。但目前关于乳鸽能量、粗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的研究鲜有报道,这可能是由于乳鸽在达到成年体重之前一直由亲鸽哺喂所致。本文综述了乳鸽早期生长及鸽乳营养水平的研究进展,为乳鸽营养需要研究和人工育雏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肉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鸽 鸽乳 营养水平
下载PDF
自然鸽乳的常规营养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曾秋凤 张彬 张在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2-14,共3页
为探讨自然鸽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分析了0~3日龄和4~6日龄乳鸽自然鸽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自然鸽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0~3日龄和4~6日龄乳鸽的自然鸽乳分别含粗蛋... 为探讨自然鸽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分析了0~3日龄和4~6日龄乳鸽自然鸽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自然鸽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0~3日龄和4~6日龄乳鸽的自然鸽乳分别含粗蛋白52.6%和44.6%,粗脂肪分别为38.16%和32.97%,且前者无碳水化合物;随乳鸽日龄的增加,自然鸽乳中水分的含量保持相对恒定;Ca:P比例有所增加;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总能及盐分均有下降的趋势;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过程是从无到有;氨基酸中除组氨酸(His)和胱氨酸(Cys)外,其他15种氨基酸均有下降的趋势;0~3日龄自然鸽乳中酸性氨基酸谷氨酸(Glu)或/和谷氨酰胺(Gln)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占总氨基酸的37.8%、必需氨基酸的量占总氨基酸的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鸽乳 营养成分分析 氨基酸 水分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灰分
下载PDF
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8
作者 王建红 曹凯 张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6-163,共8页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 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并以此确定紫云英鲜草的最佳翻压量。试验设CK(不施肥),CF(常规施化肥)和4个紫云英鲜草翻压量(30、 60、 90、 120 t/hm^2)共6个处理...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 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并以此确定紫云英鲜草的最佳翻压量。试验设CK(不施肥),CF(常规施化肥)和4个紫云英鲜草翻压量(30、 60、 90、 120 t/hm^2)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所有紫云英翻压处理中,稻谷中氮、 磷、 钾吸收量,水稻氮、 磷、 钾的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和稻谷产量均以翻压紫云英鲜草60 t/hm^2处理最高。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化肥和紫云英翻压处理分别增加稻谷产量11.8% 和7.4%1~3.5%。将紫云英作为单季晚稻的唯一肥源不会产生僵苗现象,并可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单季晚稻 养分吸收 产量 养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系统的生理生态效应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可金 邢君 +3 位作者 博毓红 桑亚松 吴社兰 宋国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77-1481,共5页
采用7种耕种方式研究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系统中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其效益.结果表明,育苗移栽油菜的株高、叶片大小、根颈粗、开盘度以及产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免耕直播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的免耕直播油菜,各形态指标均优于免耕直播间... 采用7种耕种方式研究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系统中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其效益.结果表明,育苗移栽油菜的株高、叶片大小、根颈粗、开盘度以及产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免耕直播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的免耕直播油菜,各形态指标均优于免耕直播间作和单作油菜.耕翻后与紫云英混作的育苗移栽油菜产量比免耕直播单作油菜增产11.9%;与紫云英混作的免耕育苗移栽油菜产量与免耕直播单作相近.耕翻后与紫云英混作的育苗移栽油菜产值和效益最大,免耕直播油菜单作其次.结合产投比和土地当量比,耕翻后与紫云英混作育苗移栽油菜和与紫云英混作免耕育苗移栽油菜两种方式综合效益最高,增产增收,增加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混作 油菜 紫云英 经济效益 土地利用效益
下载PDF
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系统的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社兰 周可金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59,共3页
油菜和紫云英混作,在相同的土壤肥力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油菜和紫云英混种的7个不同用种量(即混作密度)对油菜植株干物质积累、分枝特性以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油菜2·1kg/hm2,紫云英6·75kg/hm2混作散播为较适宜... 油菜和紫云英混作,在相同的土壤肥力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油菜和紫云英混种的7个不同用种量(即混作密度)对油菜植株干物质积累、分枝特性以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油菜2·1kg/hm2,紫云英6·75kg/hm2混作散播为较适宜的混作种植密度。在这种组合密度下既可以获得较高的油菜产量和紫云英产量,还能为后茬作物增产提供较高的土壤肥力,为实现持续增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紫云英 混作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施磷对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系统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可金 牛运生 +3 位作者 许承保 李远景 吴社兰 宋国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1,共6页
在少耕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方式与施磷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油菜苗期生长和抗病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油菜与紫云英混作处理增加较多,间作次之,而地下部则相反... 在少耕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方式与施磷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油菜苗期生长和抗病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油菜与紫云英混作处理增加较多,间作次之,而地下部则相反;油菜叶片数、角果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以混作处理最高;油菜单株产量也以混作处理最高,比间作处理增加33.4%,比施磷单作处理增加13.0%;间作与混作处理的油菜产量在可比面积上比油菜单作产量高,其中混作产量最高。因此,少耕时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种植方式最好,既增产又增加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混作 油菜 紫云英 磷肥
下载PDF
不同冬季作物对稻田蚯蚓及蚯蚓粪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超 赵杨 +8 位作者 郭立君 程凯凯 唐海明 黄敏 汤文光 文丽 汪柯 崔婷 肖小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15-1624,共10页
基于大田调查,结合2017—2020年的降雨量及积温数据,研究了稻田种植不同冬季作物(T1,冬闲;T2,冬种紫云英;T3,冬种油菜)对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产量及蚯蚓粪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稻田蚯蚓增效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蚯蚓... 基于大田调查,结合2017—2020年的降雨量及积温数据,研究了稻田种植不同冬季作物(T1,冬闲;T2,冬种紫云英;T3,冬种油菜)对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产量及蚯蚓粪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稻田蚯蚓增效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蚯蚓产量、蚯蚓粪产量及冬季作物产量在不同年度间的波动幅度均较大,不同年度间的蚯蚓产量变异系数(CV)与冬季作物产量CV值极显著(P<0.01)正相关;2018—2019年10—12月的持续降雨及12—2月的低温导致冬季作物及蚯蚓产量大幅下降。蚯蚓产量、蚯蚓粪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冬季作物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冬闲、冬种紫云英和冬种油菜的蚯蚓密度分别为8.4~12.8条·m^(-2)、11.2~30.8条·m^(-2)和20.4~49.1条·m^(-2),蚯蚓平均密度分别为10.8条·m^(-2)、20.7条·m^(-2)和36.3条·m^(-2);蚯蚓产量分别为290~428 kg·hm^(-2)、368~1054 kg·hm^(-2)和763~1845 kg·hm^(-2),蚯蚓平均产量分别为373 kg·hm^(-2)、695 kg·hm^(-2)和1364 kg·hm^(-2);蚯蚓粪产量分别为1921~3126 kg·hm^(-2)、3023~10116 kg·hm^(-2)和6034~18958 kg·hm^(-2),蚯蚓粪平均产量分别为2652 kg·hm^(-2)、6438 kg·hm^(-2)和12545 kg·hm^(-2);平均值均表现为油菜>紫云英>冬闲。粪蚓比伴随冬季作物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为8.8。油菜不同产量水平间的蚯蚓产量及蚯蚓粪产量的变幅均小于紫云英。综上,蚯蚓产量及蚯蚓粪产量受年际间气候干扰较大,冬季作物高产田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提高蚯蚓产量、蚯蚓粪产量及其产量稳定性,且冬种油菜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蚯蚓粪 土壤有机质 产量 稻田 冬季作物 油菜 紫云英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合紫云英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陈静蕊 秦文婧 +6 位作者 王少先 夏文建 刘光荣 曹卫东 吕伟 徐昌旭 刘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0-287,共8页
旨在明确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紫云英还田量对亚热带双季稻区早、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双季稻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不同的减肥量处理配施不同的紫云英还田量,观察紫云英连续还田下不同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 旨在明确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紫云英还田量对亚热带双季稻区早、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双季稻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不同的减肥量处理配施不同的紫云英还田量,观察紫云英连续还田下不同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100%F)相比,20%减肥量各处理的早稻产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增产幅度为5.0%~13.2%;40%减肥量条件下,配施15000~22500 kg/hm^2紫云英早稻产量不减产,而配施30000~37500 kg/hm^2紫云英后早稻产量有显著提高,增产幅度为5.4%~8.5%。各减肥配施紫云英处理的晚稻产量均随紫云英还田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各减肥配施紫云英处理早稻化学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及回收率均较常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但晚稻的氮肥利用率无显著差异。将紫云英还田输入的氮纳入总氮素投入后,早稻总氮素的农学利用率和回收率均随紫云英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与100%F相比,各减肥配施紫云英处理的农学利用率未显著降低,但紫云英还田量达到37500 kg/hm^2及以上时会导致早稻的氮素回收率显著降低。各紫云英还田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100%F(P>0.05),且土壤速效氮含量均显著高于100%F处理(P<0.05)。亚热带双季稻种植模式下,长期紫云英还田配合减量施肥对早、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产生正面效应,且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因此,适量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除可减少化肥用量外,也是亚热带双季稻区兼顾提升稻米产量和培肥土壤的有效技术。本试验条件下,化肥减量40%配合22500~30000 kg/hm^2紫云英的配比综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紫云英还田 双季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基于紫云英利用的化肥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兴 谢坚 +6 位作者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徐文仕 涂赛军 聂军 曹卫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通过连续4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基于紫云英利用下的不同化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稻谷经济效益、氮素累积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紫云英利用(22 500 kg/hm2)下,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以提高水... 通过连续4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基于紫云英利用下的不同化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稻谷经济效益、氮素累积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紫云英利用(22 500 kg/hm2)下,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以提高水稻两季总产量,其中减少20%和40%化肥施用量处理比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分别增产2.37%和3.34%,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处理的增产效果次之;②紫云英利用后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增加水稻产值,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的处理能增加水稻年平均产值3.0%,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的处理增加年平均产值的效果次之;③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提高水稻氮素累积总量、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其中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提高水稻氮素累积总量、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的作用最好;④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还可提高土壤碳和全氮含量,其中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的效果最佳。综合比较以上结果,认为紫云英利用后化肥施用时间可适当后移,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的施肥方法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又能提升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紫云英 化肥 产量 经济效益 氮素累积量 土壤碳含量 土壤氮含量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提高作物秸秆饲用价值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岳寿松 王翠萍 +1 位作者 尤升波 游银伟 《山东科学》 CAS 2006年第6期49-52,共4页
研究了微生物(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物)发酵玉米秸秆对饲用价值和奶牛饲喂效果的影响。实验处理为用筛选的微生物制剂发酵纯秸秆粉、纯秸秆粉补充氮源(豆粕粉)和碳源(玉米粉),对照为清水发酵上述原料。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粉经微生物发... 研究了微生物(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物)发酵玉米秸秆对饲用价值和奶牛饲喂效果的影响。实验处理为用筛选的微生物制剂发酵纯秸秆粉、纯秸秆粉补充氮源(豆粕粉)和碳源(玉米粉),对照为清水发酵上述原料。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粉经微生物发酵后有机酸(以乳酸计)含量接种后24h内大幅度提高,之后持续缓慢增加,而清水发酵的对照则没有酸积累现象;与清水发酵对照和不发酵原料相比,微生物发酵处理纯秸秆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发酵原料中补充碳、氮源后,微生物发酵处理的粗脂肪、维生素B含量大幅度提高,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奶牛试验表明,与清水发酵玉米秸秆相比,微生物发酵秸秆处理产奶量增加了17.0%,乳脂率增加了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秸秆 微生物 奶牛 产量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对单季晚稻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16
作者 王建红 曹凯 张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8-896,共9页
研究旨在探讨紫云英较高鲜草翻压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比例常规用量化肥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处理:CK(不翻压紫云英和不施化肥),CF(常规用量施肥)及翻压45 t hm-2(GM45)紫云英鲜草配施0、20%、40%、60... 研究旨在探讨紫云英较高鲜草翻压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比例常规用量化肥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处理:CK(不翻压紫云英和不施化肥),CF(常规用量施肥)及翻压45 t hm-2(GM45)紫云英鲜草配施0、20%、40%、60%和80%常规用量化肥(CF)。在浙江省金华市蒋堂农业科学试验站进行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紫云英翻压配施化肥处理中,虽然水稻N、P、K的总吸收量以GM45+80%CF处理最高,但稻谷P、K养分最高吸收量出现在GM45+40%CF处理中,水稻养分内部利用效率随化肥配施量的增加而降低;水稻的N、P和K的农学利用效率和稻谷产量均以GM45+40%CF处理最高。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环境风险的角度出发,紫云英鲜草异地还田量为45 t hm-2时,以配施N 80.6 kg hm-2、P2O521.5 kg hm-2和K2O 43.3 kg hm-2为宜。与CK处理相比,CF和紫云英鲜草翻压配施化肥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提高13.7%和8.5%~17.4%。在紫云英—单季晚稻耕作制中,紫云英异地还田量45 t hm-2不会使单季晚稻苗期产生僵苗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单季晚稻 养分吸收 产量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应用多元回归原理预测初产母牛产奶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秀吉 韩啸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97年第1期47-51,共5页
通过黑龙江省香坊实验农场奶牛场50头初产牛90天、120天估测305天产奶量的回归方程:y=851.93-1.485X1+3.115X2,经检验准确度(R)可达88.57%.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此方程可以90天和120天的产奶记录,提前选择对奶牛育种工作起... 通过黑龙江省香坊实验农场奶牛场50头初产牛90天、120天估测305天产奶量的回归方程:y=851.93-1.485X1+3.115X2,经检验准确度(R)可达88.57%.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此方程可以90天和120天的产奶记录,提前选择对奶牛育种工作起重点作用的初产母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花乳牛 产发量 回归方程 预测 选择
下载PDF
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对稻田土壤N2O排放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滨娟 李萍 +1 位作者 胡启良 黄国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3-754,共12页
【目的】探究绿肥混播对稻田土壤N_(2)O的减排效果和机制,筛选既高产稳产,又减排的适合南方双季稻区发展应用的绿肥混播种植模式。【方法】比较不同紫云英与油菜混播比例(单播紫云英(CK1)、单播油菜(CK2))、3/4紫云英+1/4油菜(3/4M+1/4R... 【目的】探究绿肥混播对稻田土壤N_(2)O的减排效果和机制,筛选既高产稳产,又减排的适合南方双季稻区发展应用的绿肥混播种植模式。【方法】比较不同紫云英与油菜混播比例(单播紫云英(CK1)、单播油菜(CK2))、3/4紫云英+1/4油菜(3/4M+1/4R)、1/2紫云英+1/2油菜(1/2M+1/2R)、1/4紫云英+3/4油菜(1/4M+3/4R)对稻田N_(2)O排放规律及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1)作物种类影响N_(2)O排放。各处理的N_(2)O排放规律基本一致,其中冬作季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冬季绿肥的盛花期,早晚稻季主要集中在水稻的分蘖、灌浆和成熟期。总体来看,稻田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季,早稻季的N_(2)O排放量低于晚稻季;2018年稻田N_(2)O排放通量总体比2019年高。(2)各处理的早稻N_(2)O累积排放量差异均不显著。连续两年单播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低于混播各处理,其中2019年处理CK1最低,处理3/4M+1/4R的N_(2)O周年累积排放量在各混播处理中最低。(3)整体来看,晚稻土壤的amo A-AOA和amoA-AOB基因拷贝数比早稻要高,amo A-AOA基因拷贝数比amo A-AOB高1—2个数量级。晚稻的土壤nirS、nirK、nosZ基因拷贝数比早稻要高,其中nir S基因拷贝数比nir K和nosZ高1—2个数量级。紫云英与油菜混播提高了土壤amo A-AOA和amoA-AOB基因丰度,amoA-AOA基因为优势功能基因,而且提高了土壤nirS、nirK、nosZ基因丰度,nirS基因占主导地位。反硝化基因拷贝数比硝化基因拷贝数高1—3个数量级,反硝化作用对N_(2)O排放贡献更大。【结论】"3/4紫云英+1/4油菜-早稻-晚稻"种植模式在保证高产和高肥力的情况下,N_(2)O排放量相对较低,是较理想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油菜 绿肥混播 氧化亚氮 功能基因 稻田
下载PDF
紫云英腐解对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变化和单季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建红 曹凯 张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7-592,共6页
为明确紫云英翻压后轮作单季稻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种植和不种植单季稻的条件下,以紫云英为单一肥源,研究了翻压75 000 kg.hm-2高量紫云英鲜草后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的动态变化和对单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翻压腐解... 为明确紫云英翻压后轮作单季稻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种植和不种植单季稻的条件下,以紫云英为单一肥源,研究了翻压75 000 kg.hm-2高量紫云英鲜草后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的动态变化和对单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翻压腐解后不轮作单季稻条件下,养分释放对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的动态变化影响结果不一,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时间最短,一般不超过20 d,对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影响时间较长,分别达到120和150 d左右。种植单季稻后,水稻根系吸收养分对土壤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的变化影响比较明显,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大。以紫云英为单一肥源与不施化肥处理比较,收获期单季水稻稻秆和稻谷产量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腐解 土壤速效养分 动态变化 单季稻生长
下载PDF
鸽乳的组成及其生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边世雄 孙研研 +1 位作者 麻慧 陈继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48-2058,共11页
鸽乳是由鸽嗉囊组织生成并分泌的半固态营养物质,是乳鸽唯一的营养来源。乳鸽出生后不能自主觅食,需由亲鸽哺育,鸽乳对其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鸽乳的生成及分泌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在禽类中极为少见,也不同于哺乳动物的泌乳过程。鸽乳... 鸽乳是由鸽嗉囊组织生成并分泌的半固态营养物质,是乳鸽唯一的营养来源。乳鸽出生后不能自主觅食,需由亲鸽哺育,鸽乳对其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鸽乳的生成及分泌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在禽类中极为少见,也不同于哺乳动物的泌乳过程。鸽乳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物质组成,其合成与分泌受催乳素、胰岛素和松弛素等多种激素共同调控,通过激活JAK/STAT、PI3K/Akt/TOR、AMPK和Wnt等信号通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嗉囊上皮细胞增殖、变性和营养物质合成、富集等过程。本文综述了鸽乳的组成及其生成调控机制,并与哺乳动物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明确了嗉囊产生鸽乳的生理机制及与哺乳动物乳腺泌乳的异同。通过研究鸽乳的组成,可为种鸽营养需要标准制定及人工鸽乳研发提供参考;通过研究鸽乳生成的调控机制,进一步深入挖掘调控泌乳的基因,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于提高种鸽的泌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乳 嗉囊 激素 调控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