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presentation of London as the Centre of Power, Hopes and Fears in Naipaul's The Mimic Men
1
作者 Bema Koeseogl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1期254-261,共8页
London,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ettings in literature, is portrayed in many literary works not only as the centre of power, dreams, expectations, and fears, but also as the city of plurality and multiplicity of cultu... London,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ettings in literature, is portrayed in many literary works not only as the centre of power, dreams, expectations, and fears, but also as the city of plurality and multiplicity of cultures. Considering V. S. Naipaul's The Mimic Men (1967) in terms of the depiction of London, what comes to the fore is that Naipaul's own background has an undeniable impact upon his illustration of London. Naipaul, as an in-between individual belonging to his hometown Trinidad and also to England, where he received his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a metaphorical colonization due to his inner conflicts because of his hybridity. In this sense, in The Mimic Men, he creates his character Ralph Singh, who is struggling with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forces and trying to find a place not only in his own country on the Caribbean Island of Isabella, but also among the English in London as a politician. In the novel, London is regarded as the city of freedom and hopes as well as the city of disillusionments and hopelessness.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hybridity, otherness in London, and the influence of Naipaul's own biography upon his portrayal of London in The Mimic Men will be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S. Naipaul The mimic men LONDON POWER postcolonial identity HYBRIDITY othemess
下载PDF
V.S.奈保尔《模仿者》的多重主题解读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8-53,共6页
《模仿者》是维.苏.奈保尔的一部重要的有关第三世界政治的后殖民小说,涉及后殖民文学的多重深刻主题思想:模仿、身份、流亡、种族冲突、前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等等。小说不仅再现了新近独立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民族主义者的两难境地... 《模仿者》是维.苏.奈保尔的一部重要的有关第三世界政治的后殖民小说,涉及后殖民文学的多重深刻主题思想:模仿、身份、流亡、种族冲突、前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等等。小说不仅再现了新近独立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民族主义者的两难境地,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教育给被殖民者造成难以摆脱的殖民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扭曲和人格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模仿者》 后殖民文学 多重主题
下载PDF
奈保尔作品中的“模仿”主题 被引量:2
3
作者 雷艳妮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论文探讨了奈保尔三篇有关西印度群岛的作品中的模仿主题。奈保尔在其作品中揭示了刚刚脱离殖民统治的西印度群岛国家所陷入的困境。奈保尔认为,这些国家在其争取独立的过程中和独立后,不顾自己具体国情,一味模仿西方宗主国的政治理念... 论文探讨了奈保尔三篇有关西印度群岛的作品中的模仿主题。奈保尔在其作品中揭示了刚刚脱离殖民统治的西印度群岛国家所陷入的困境。奈保尔认为,这些国家在其争取独立的过程中和独立后,不顾自己具体国情,一味模仿西方宗主国的政治理念、偏见和具体措施。一部分后殖民主义理论认为被殖民者可以通过模仿复制宗主国和白人世界来颠覆殖民统治。但在奈保尔的作品中,读者可发现这些模仿是多么可笑和不切实际。论文由此指出了后殖民理论中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苏·奈保尔 《权利?》 《中间通道》 《故颦人》 "模仿"主题 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何处是“家”——飞散视角下的《模仿者》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霞 李昌银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9-60,共2页
以飞散为视角,探讨《模仿者》中伊莎贝拉岛人民痛苦绝望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说明飞散者只有拆毁旧有的以殖民压迫为动机的价值体系,在新时期以飞散的视界审视自我,审视种族、民族、国家,后殖民人民才能以创造性的思路和方式找... 以飞散为视角,探讨《模仿者》中伊莎贝拉岛人民痛苦绝望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说明飞散者只有拆毁旧有的以殖民压迫为动机的价值体系,在新时期以飞散的视界审视自我,审视种族、民族、国家,后殖民人民才能以创造性的思路和方式找到梦想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者》 “家园” 身份 文化 飞散
下载PDF
《模仿者》中新近独立国家的效颦困境
5
作者 栗原帅晓 杜艳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5期40-41,共2页
主人公拉尔夫·辛格,加勒比岛国伊莎贝拉印度裔移民的后代,通过回忆描述了他"东施效颦"的一生。拉尔夫·辛格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真正身份,可是却屡遭失败。而主人公的遭遇无不代表了大多数后殖民国家在寻找出路时... 主人公拉尔夫·辛格,加勒比岛国伊莎贝拉印度裔移民的后代,通过回忆描述了他"东施效颦"的一生。拉尔夫·辛格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真正身份,可是却屡遭失败。而主人公的遭遇无不代表了大多数后殖民国家在寻找出路时所遇到的"效颦"困境——不但没有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反而陷进了对宗主国无比依赖的怪圈。本文以后殖民文化身份为切入点,探讨后殖民人民怎样找寻自己的身份认同,以及新近独立后殖民国家怎样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出路,并走上一条适合自己国家长远发展的"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莎贝拉 模仿者 效颦困境
下载PDF
从后殖民视角看《模仿者》中的成长主题
6
作者 吕秀梅 彭自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9期168-170,共3页
作为经典的后殖民作品,《模仿者》不仅再现了独立后的殖民地伊莎贝拉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困难,而且呈现了生活在后殖民时代的青少年特有的成长困境。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辛格的成长过程经历了认识世界的混乱期、文化成长的困惑期与... 作为经典的后殖民作品,《模仿者》不仅再现了独立后的殖民地伊莎贝拉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困难,而且呈现了生活在后殖民时代的青少年特有的成长困境。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辛格的成长过程经历了认识世界的混乱期、文化成长的困惑期与模仿期、与民族成长同步的挫折期以及回归精神家园的成型期。在个人成长和民族成长过程中,辛格和他的祖国伊莎贝拉都经历了重大挫折和困难,成长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模仿者》 个人成长 文化成长 民族成长
下载PDF
失败的朝圣:《模仿者》的反讽与悖论式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杰忠 宋显云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3-45,63,共4页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斯.奈保尔的《模仿者》中,主人翁拉夫尔.辛格作为印度移民后裔成长于有许多不同种族混居的英国前殖民地——岛国伊萨贝拉;为获得自身身份认同,他一生对曾经的宗主国进行朝圣般的膜拜和模仿。基于新批评的文本...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斯.奈保尔的《模仿者》中,主人翁拉夫尔.辛格作为印度移民后裔成长于有许多不同种族混居的英国前殖民地——岛国伊萨贝拉;为获得自身身份认同,他一生对曾经的宗主国进行朝圣般的膜拜和模仿。基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从小说语言层面上,对辛格的一生"朝圣"旅程及其失败因素进行"含混""悖论"与"反讽"式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者》 朝圣 失败 反讽 悖论 含混
下载PDF
奈保尔小说《模仿者》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肖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1期184-186,共3页
对奈保尔小说《模仿者》中三位女性人物进行解读:列妮是流散女性的代表;白人女性桑德拉虽是殖民者,却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父权制的压迫;辛格的母亲则成为了沉默的他者。她们作为女性群体,在殖民语境下,逐渐丧失了话语权,沦为了男权社... 对奈保尔小说《模仿者》中三位女性人物进行解读:列妮是流散女性的代表;白人女性桑德拉虽是殖民者,却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父权制的压迫;辛格的母亲则成为了沉默的他者。她们作为女性群体,在殖民语境下,逐渐丧失了话语权,沦为了男权社会的边缘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者 女性 话语权 边缘
下载PDF
边缘生存与中心消解——从《模仿者》看奈保尔的后殖民意识
9
作者 陈贵才 彭自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8-72,共5页
作为印度人民的后裔和特立尼达的子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虽然长期生活在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伦敦,但却心系边缘。他的半自传体小说《模仿者》就是其人在中心而心系边缘的结晶。在这部小说中,奈保尔成功塑造了... 作为印度人民的后裔和特立尼达的子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虽然长期生活在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伦敦,但却心系边缘。他的半自传体小说《模仿者》就是其人在中心而心系边缘的结晶。在这部小说中,奈保尔成功塑造了以辛格为代表的边缘人模型,同时又巧妙地把边缘人悲惨的生存现实、心灵深处的言说、帝国中心的消解意识和所面临的困境展现了出来。这一巧妙展现不仅体现了奈保尔强烈的二元对立的消解意识,而且体现了他浓郁的后殖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者》 边缘人 中心消解 二元对立 后殖民意识
下载PDF
论《模仿者》中的空间叙事
10
作者 王肖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6-57,共2页
运用空间叙事理论,从地域空间、生活空间和心理空间三方面去分析《模仿者》中空间叙事的书写,展现其空间背后的深刻含义,以解读辛格作为移民群体代表的身份认同困惑和文化无根性。
关键词 空间叙事 模仿者 身份认同 无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