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pressure behaviors in working face with great mining height at different advance speeds by similarity model experiment
1
作者 华心祝 张金龙 谢广祥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Presently most of research results on strata behaviors were concluded under the normal (moderate) advance rate conditions. Comparing with normal advance rate, fast advance rate and slow advance rate may cause some n... Presently most of research results on strata behaviors were concluded under the normal (moderate) advance rate conditions. Comparing with normal advance rate, fast advance rate and slow advance rate may cause some new changes of strata behavio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pressure behaviors in working face with great mining height at different forward speeds were studied by similarity model experiment in laboratory. Its conclusion provides a theoretic basis for ground pressure contro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ilarity simulation advance rate working face with great mining height ground pressure
下载PD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oal measures and ground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China's deep coal mines-A review 被引量:8
2
作者 Hongpu Kang Fuqiang Gao +1 位作者 Gang Xu Huaiwei Re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37-65,共29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oal measures,mining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nd control in China’s deep underground coal mining.The three main aspec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oal measures,mining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nd control in China’s deep underground coal mining.The three main aspects of this review are coal measure mechanics,mining disturbance mechanics,and rock support mechanics.Previous studies related to these three topics are reviewed,including the ge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measures,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induced stresses,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induced structures,and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ground control in both deep roadways and longwall faces.A discussion is made to explain the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measures in China’s deep coal mining practices,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 situ stresses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ining-induced stress that forms under different 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conditions.The theory of pre-tensioned rock bolting has been proved to be suitable for ground control of deep underground coal roadways.The use of combined ground control technology(e.g.ground support,rock mass modification,and destressing)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rock control of deep roadways.The developed hydraulic shields for 1000 m deep ultra-long working fa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s and mining efficiency in the longwall face.The ground control challenges in deep underground coal mines in China are discussed,and further research is recommended in terms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ground control in deep roadways and longwall 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underground coal mine Mechanical behavior Mining-induced stress Mining-induced fractures Ground control for roadways Ground control for working face
下载PDF
Determining the rational layout parameters of the lateral high drainage roadway serving for two adjacent working faces 被引量:2
3
作者 Li Shugang Shuang Haiqing Wang Hongsh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5期795-801,共7页
To determine the rational layout parameters of the lateral high drainage roadway(LHDR) serving for two adjacent working faces, a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LHDR under mining influenc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overburden ... To determine the rational layout parameters of the lateral high drainage roadway(LHDR) serving for two adjacent working faces, a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LHDR under mining influenc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overburden fissure, mining-induced stress distribution rules were analyzed. First,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induced overburden fissure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working face were analyzed. Second, b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vertical stress at different layers, the lateral distance of the LHDR was determined as 25 m. Third, by analyzing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effect,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and overburden fissure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LHDR at the heights of 20, 25, and 30 m away from the roof, the rational horizon of the LHDR was determined to be 25 m. Finally, an example of a LHDR located 25 m above the roof of the No. 2 coal seam and 25 m away from the No. 2-603 working face was presented.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No. 2-603 coalface is being mined, the surrounding rocks lag 80 m or even further and the working face tends to be stable. The relative deformations of the roof and floor of the roadway and both of its walls were 583 and 450 mm,respectively. The reduction rate of the roadway section was 21.52%–25.32%. The section of the roadway was sufficient to extract the pressure relief gas in the overburden of the No. 2-605 working face. The average gas concentration and the pure volume at the branch pipeline were 24.8% and 22.3 m^3/min,respectively, showing that the position of high-level boreholes was reaso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high drainage roadway(LHDR) One gateway with two utilizations working face overburden pressure relief gas Surrounding rock’s stability
下载PDF
Regularity of Strata Behaviors of Tailentry of Longwall Face in Deep Colliery
4
作者 杜计平 张先尘 陈传海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1999年第1期60-63,共4页
Based on the dividing of derormation zones of tailentry in working face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driving metbods, toking the way of field measurement, this paper fiuds out some changing regularities of main deformati... Based on the dividing of derormation zones of tailentry in working face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driving metbods, toking the way of field measurement, this paper fiuds out some changing regularities of main deformation parameters of a tailentry in 2# coal seam in Suncun Colliery with the incrcasing of mining depth, and puts forward some layout methods to protect the tailentry in deep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colliery working face tailentry STRATA behaviorS
下载PDF
基于差分非平稳Transformer的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预测
5
作者 杨艺 Aimen Malik +1 位作者 袁瑞甫 王科平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9,共9页
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预测是回采工艺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围岩稳定的基础信息之一。然而,液压支架立柱压力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却无法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且在回采过程中,支架不接顶、顶板破碎、传感器检测误差等带来大量的随... 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预测是回采工艺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围岩稳定的基础信息之一。然而,液压支架立柱压力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却无法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且在回采过程中,支架不接顶、顶板破碎、传感器检测误差等带来大量的随机噪声,使得压力数据劣化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给压力的预测带来的很大的困难。本文在Transformer基础上,提出一种差分非平稳Transformer模型,在Transformer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中分别引入差分归一化和反归一化操作,以提升序列的平稳性。同时,在Transformer中采用去平稳注意力机制,计算序列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增强模型的预测能力。在真实的煤矿支架立柱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差分非平稳Transformer的预测效果达到0.674,表现明显优于LSTM、Transformer和非平稳Transforme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工作面 液压支架 压力预测 非平稳Transformer 差分
下载PDF
局部正压通风方法解决采面低氧问题的试验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裴晓东 蒋曙光 +3 位作者 吴征艳 朱佳诺 赵粟 姚志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针对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易产生低氧现象的难题,以山西某矿3105工作面低氧问题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煤层地质条件、工作面通风方式、大气压力变化和自然风压是工作面产生低氧现象的... 针对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易产生低氧现象的难题,以山西某矿3105工作面低氧问题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煤层地质条件、工作面通风方式、大气压力变化和自然风压是工作面产生低氧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探究了采用局部正压通风方法解决采面低氧问题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负压通风时,增加风速不能明显提高工作面上隅角区域的氧气体积分数,仍低于20%;采用局部正压通风时,采场内20%氧气体积分数等值线在通风风速达到1.6 m/s时,与工作面呈平行状态,增加风速能有效提高采面上隅角的氧气体积分数;采用局部正压通风回风巷增阻时,相较于单一的局部正压通风能够在更小的风速条件下解决采面低氧的问题,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工作面采场气体运移模型,开展了不同通风方法、不同风速条件下的采空区氧气体积分数分布及运移规律研究,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测定结果基本一致。3105工作面现场实践表明,采用局部正压通风回风巷增阻的技术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工作面低氧问题,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流的氧气体积分数由15%上升到20%以上,并始终保持正常水平,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工作面低氧 局部正压通风 上隅角 采空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孤岛工作面长水平深孔全长水力压裂卸压机理及多参量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旭 王涛 李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为了解决深井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面临的强动压问题,分析了孤岛工作面存在的工作面侧向采空区顶板悬顶、后方采空区侧顶板悬顶以及上部高位岩层结构悬顶3种类型,对深孔压裂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长水平孔的全长水力压裂布置方式,在某... 为了解决深井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面临的强动压问题,分析了孤岛工作面存在的工作面侧向采空区顶板悬顶、后方采空区侧顶板悬顶以及上部高位岩层结构悬顶3种类型,对深孔压裂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长水平孔的全长水力压裂布置方式,在某矿3203孤岛工作面进行了应用;通过在不同层位的目标岩层施工长水平孔压裂,实现了对于孤岛工作面强动压巷道卸压的全长处理。分别在采场和巷道进行矿压观测并选取评价指标,通过多参量、分阶段的分析,可以发现:这种卸压方式能在顶板构筑弱化条带,达到改善本工作面端头和采空区上方顶板空间结构形态、缩短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降低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峰值的作用,从时间和空间上优化工作面超前区域应力场的分布状态,转移煤柱与巷道围岩的高应力,减小采动应力的影响,显著降低回采期间的巷道变形量,实现孤岛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工作面 悬顶 长水平孔 全长水力压裂 卸压效果
下载PDF
时间压力对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云 周梦瑶 王莫凡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22,共11页
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通过对404个二阶段问卷样本的实证分析,探析时间压力对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压力通过促进型调节焦点负向影响工作退缩行为,通过防御型调节焦点正向影响工作退缩行为;员工感知... 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通过对404个二阶段问卷样本的实证分析,探析时间压力对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压力通过促进型调节焦点负向影响工作退缩行为,通过防御型调节焦点正向影响工作退缩行为;员工感知的过度工作氛围在时间压力与员工防御型调节焦点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调节了防御型调节焦点的中介作用;触发工作退缩行为的前因构型包括:低收入×防御型调节焦点、时间压力×防御型调节焦点和低收入×低过度工作氛围×时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压力 工作退缩行为 促进型调节焦点 防御型调节焦点 过度工作氛围
下载PDF
深部强压工作面水力压裂卸压防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宁 边乐 +2 位作者 方树林 王东杰 陈立伟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250-258,共9页
潞安化工集团余吾煤业S5207回风巷掘进过程中,部分巷道出现底鼓、顶角帮鼓和顶板下沉等问题,同时存在断锚杆锚索和响煤炮等动力显现情况。经测量得知,该工作面存在方向为N21.5°E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为9.15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4.97 M... 潞安化工集团余吾煤业S5207回风巷掘进过程中,部分巷道出现底鼓、顶角帮鼓和顶板下沉等问题,同时存在断锚杆锚索和响煤炮等动力显现情况。经测量得知,该工作面存在方向为N21.5°E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为9.15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4.97 MPa,垂直方向上的主应力为10.9 MPa。为解决这一问题,针对S5207深部强压工作面,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工艺来弱化坚硬难垮顶板。经过对压裂段和非压裂段的检测点进行位移、应力和荷载检测,结果显示,在压裂段中,顶底板的移近率和两帮的收缩率相比非压裂段分别降低了43.8%和37.9%。压裂段滞后工作面的应力值稳定在平均13.05 MPa,而非压裂段工作面的应力持续增长,最终平均值达到18.6 MPa。在超前工作面的位置,压裂段工作面出现了超前支承应力峰值,平均值为13.0 MPa,增幅为2.1 MPa,超前支承应力集中系数约为1.2。综上所述,水力压裂技术能够明显减轻相邻工作面回采动压,降低巷道受力和围岩变形,有效弱化坚硬顶板,提高巷道整体安全性,并保证动压巷道留巷成功率。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余吾煤业动压巷道的技术难题,还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卸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强压工作面 回风巷 水力压裂 坚硬难垮顶板
下载PDF
两次采动影响下小煤柱巷道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技术
10
作者 李汉璞 张百胜 +2 位作者 郭俊庆 杨依卓 崔俊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数,并研究了留小煤柱巷道在切顶卸压后受两次采动影响下的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后,煤柱上的应力峰值随切顶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降低;10115运输巷在邻近工作面一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无变形、缓慢变形、快速变形和围岩稳定的变化规律,本工作面二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明显变形和剧烈变形的规律;巷道围岩在受二次采动影响时变形更加剧烈,巷道变形量为一次采动时的3.0~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小煤柱 矿压显现 二次采动 综放工作面 围岩控制
下载PDF
大采高工作面柔模沿空留墙掘巷技术
11
作者 刘文学 王晓利 +5 位作者 刘会会 曹晓凡 何斌 刘军峰 常庆 李昂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3,共10页
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已应用多年,在中厚煤层和薄煤层开采下均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但在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因巷道高、巷旁支护压力大、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易受压损坏难以有效支撑顶板。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巷旁维护难度大,故... 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已应用多年,在中厚煤层和薄煤层开采下均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但在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因巷道高、巷旁支护压力大、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易受压损坏难以有效支撑顶板。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巷旁维护难度大,故此提出一种新型的预浇墙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墙掘巷新技术,即在上工作面回采前,刷煤扩帮后提前预浇柔模混凝土墙体,提高煤帮整体支撑力的同时,解决柔模混凝土墙短期无法有效承载顶板来压的难题;待回采一定距离后,再沿墙滞后掘进下工作面回采巷道,且掘进方向与上工作面回采方向一致,缓解接续紧张,最终实现无煤柱开采。以王庄煤业3503工作面回采留设预浇墙为工程背景,建立了沿空留墙掘巷围岩结构力学模型,理论计算得出墙体力学支护参数,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该技术的可实施性。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分析确定了墙体高宽比为5 m×1.5 m,混凝土强度C30即可满足留墙支护要求;沿墙掘进巷道总体变形量小,顶底板和两帮最大移近量仅为260 mm和125 mm,墙体最大受压18 MPa,小于墙体自身承载力;下工作面临近巷道掘进115 m后即趋于稳定。该技术应用全阶段效果良好,满足巷道使用要求,有效解决了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重大技术难题,也可为相似工况无煤柱开采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墙掘巷 柔模混凝土 力学模型 大采高工作面 矿压监测
下载PDF
心理资本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12
作者 彭伟 韩丽娟 +1 位作者 乐婷 裴双明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12,共10页
多数生产安全事故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相关,消减员工不安全行为是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将工作压力和情绪耗竭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心理资本驱动员工不安全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并进一步探讨正念的调... 多数生产安全事故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相关,消减员工不安全行为是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将工作压力和情绪耗竭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心理资本驱动员工不安全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并进一步探讨正念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27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实证分析发现:心理资本负向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和情绪耗竭分别在心理资本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负向影响中起单独中介作用及链式中介作用;员工正念通过缓和情绪耗竭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进而对链式中介路径起负向调节,即员工正念越高,情绪耗竭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弱,工作压力和情绪耗竭在心理资本与员工不安全行为间的链式中介效应越弱。研究结论既为揭示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消减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阐释,也为企业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资本 不安全行为 工作压力 情绪耗竭 正念
下载PDF
工作面矿压大数据动态分析与预测系统
13
作者 高潮 田斌 +3 位作者 李治祥 刘玉德 郭敬中 芮文飞 《煤矿机械》 2024年第2期193-196,共4页
为实现矿井工作面矿压自动分析与预测,以大柳矿为研究对象,使用GUI编程,采用HTML5、Python语言联合编写,运用长短时记忆(LSTM)与ARIMA算法模型,搭建多源数据可视化分析展示平台与预测分析系统。系统程序设计划分为基础信息、监测参量、... 为实现矿井工作面矿压自动分析与预测,以大柳矿为研究对象,使用GUI编程,采用HTML5、Python语言联合编写,运用长短时记忆(LSTM)与ARIMA算法模型,搭建多源数据可视化分析展示平台与预测分析系统。系统程序设计划分为基础信息、监测参量、支架数据、分析预警、报表输出等主模块;通过导入矿压监测数据(支架压力、钻孔应力、巷道变形、顶板离层、锚杆锚索),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实现监测数据的快速清洗、多参量融合,以及对矿压风险的智能识别与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矿压 多源大数据 多参量融合 动态分析与预测
下载PDF
动压影响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卸-支平衡”协同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润芝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8,共10页
煤矿深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经常受到强开采动压作用影响,矿压显现强烈,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程度大,尤其对于孤岛工作面,动压影响更加显著,围岩控制难度成倍增加。为了解决深部孤岛工作面强动压影响回采巷道围岩控制问题,以2308工作面为研... 煤矿深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经常受到强开采动压作用影响,矿压显现强烈,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程度大,尤其对于孤岛工作面,动压影响更加显著,围岩控制难度成倍增加。为了解决深部孤岛工作面强动压影响回采巷道围岩控制问题,以2308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验证等方法,首先对巷道围岩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工作面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对煤柱宽度和钻孔卸压2种方案进行研究,并根据巷道围岩的实际变形情况,确定巷道围岩的非对称支护参数,实现受强动压影响回采巷道的“卸-支平衡”协同控制方案。经过现场实践验证,2308工作面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为260 mm,两帮移近量为471 mm,巷道围岩的整体性得到增强,变形得到有效控制;采用“卸-支平衡”方案对受动压影响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动压影响 孤岛工作面 沿空掘巷 围岩控制
下载PDF
区段煤柱宽度变化下工作面矿压危险性分析
15
作者 王振宇 郝宪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52-56,共5页
区段煤柱的宽度会影响工作面矿压变化从而导致冲击危险的发生。以某煤矿工作面为研究背景,由于受到相邻的工作面的影响,该工作面回风巷道侧预留保护煤柱宽度发生变化,因此将工作面沿走向划分为小煤柱、小煤柱-集中巷和大煤柱3个区域。... 区段煤柱的宽度会影响工作面矿压变化从而导致冲击危险的发生。以某煤矿工作面为研究背景,由于受到相邻的工作面的影响,该工作面回风巷道侧预留保护煤柱宽度发生变化,因此将工作面沿走向划分为小煤柱、小煤柱-集中巷和大煤柱3个区域。分别沿倾向和走向分析不同区域工作面矿压分布特征,分区分级进行危险区的划分。结果表明:3个区域中小煤柱-集中巷区域危险区分布最大,危险等级排序为小煤柱-集中巷区域>小煤柱区域>大煤柱区域。分析结果可为后续工作面卸压防控提供依据,做到精准防控,节省人力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段煤柱宽度 工作面矿压 危险区分析
下载PDF
胡家河煤矿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预测及主控因素研究
16
作者 席国军 余智秘 +4 位作者 李亮 李小菲 丁自伟 刘江 张超凡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6,共9页
现有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预测方法中,基于数值模拟与统计回归的方法无法实现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实时精准预测,深度学习方法存在超参数较多且难以设置、模型训练速度慢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胡家河煤矿402102回采工作面采动过程中... 现有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预测方法中,基于数值模拟与统计回归的方法无法实现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实时精准预测,深度学习方法存在超参数较多且难以设置、模型训练速度慢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胡家河煤矿402102回采工作面采动过程中监测到的煤体内部应力变化时序数据为基础,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门控循环单元(PSO-GRU)应用到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预测中。采用PSO算法对GRU进行优化,构建PSO-GRU模型,实现对超参数的自动寻优,从而提高GRU的训练速度和预测精度。以预测结果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402102回采工作面矿压主控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将顶板条件、回采工艺、煤层赋存、地质构造确定为影响工作面矿压的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分出具有代表性的14个二级指标。测试结果表明:(1)与未经优化的GRU模型相比,PSO-GRU模型的均方误差(MSE)降低了83.9%,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59.8%,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了59.0%,决定系数R2提升了28.9%。(2)PSO-GRU模型对矿压数据预测的拟合度达0.980以上,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泛化能力。(3)地质条件中的煤层赋存因素对回采工作面矿压的影响最大,权重为0.47;可人为干预的影响因素中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矿压的影响最大,权重为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矿压显现规律预测 PSO-GRU模型 层次分析法 主控因素 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序列数据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风幕阻尘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夏丁超 吕品 +1 位作者 杜朋 王金月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前综掘工作面粉尘污染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因素对综掘工作面风幕阻尘效果的影响,而未充分考虑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使得压风分流技术的工程应用效果欠佳。为明确附壁风筒径向出风距离、径向出风比及轴向出风距离对风幕阻尘效果的影响,... 目前综掘工作面粉尘污染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因素对综掘工作面风幕阻尘效果的影响,而未充分考虑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使得压风分流技术的工程应用效果欠佳。为明确附壁风筒径向出风距离、径向出风比及轴向出风距离对风幕阻尘效果的影响,以潘三矿810西翼机巷综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Fluent软件对径向出风距离为10~25 m、径向出风比为0.6~0.9及轴向出风距离为6~12 m条件下的风流分布和粉尘扩散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随着径向出风距离增大,径向涡流风幕在巷道内的转变更充分,综掘机司机前端的风流分布越均匀,更有利于形成风速方向均指向工作面的轴向阻尘风幕。当径向出风距离为10 m时,距工作面7 m断面内涡流特性明显,风速方向紊乱;当径向出风距离为25 m时,距工作面7 m断面内,风流分布趋于均匀,风速方向均指向工作面,形成了能够覆盖全断面的轴向阻尘风幕。(2)随着径向出风比增大,整流风筒轴向风流风量减小,轴向风流风速和射流强度降低,轴向风流对综掘工作面前端气流的扰动减弱;径向出风比越大,越有利于形成风流方向指向工作面且能覆盖全断面的轴向阻尘流场,即轴向阻尘风幕。(3)径向涡流风幕的阻尘能力随径向出风比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轴向阻尘风幕的阻尘能力随径向出风比的增大而不断增强。(4)在采取压风分流风幕阻尘技术后,当压风总量为300 m^(3)/min,吸风量为400 m^(3)/min,附壁风筒径向出风距离为20 m,径向出风比为0.9,整流风筒轴向出风距离为8~10 m时,能很好地将粉尘聚集在吸尘口附近,达到高效控尘除尘的目的。在810西翼机巷综掘工作面进行现场测试,测点风速和粉尘质量浓度实测值与模拟值基本一致,高浓度粉尘被有效阻控于工作面前端,隔尘效果较为明显,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风幕阻尘 长压短抽 附壁风筒 压风分流 风流分布 粉尘扩散
下载PDF
带压开采工作面综合勘探技术和施工治理的应用研究——以内蒙古不连沟煤矿F6226工作面为例
18
作者 吕晓宇 王海东 +2 位作者 刘平 王日光 常立东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3期423-430,共8页
不连沟煤矿位于准格尔煤田的北部。由于F6226工作面的部分煤层在奥灰水水头以下,需要进行带压开采,必须对潜在的顶板砂岩裂隙水和底板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导水构造进行采前探查,并对导水构造实施治理。在探查工作中,利用瞬变电磁法在... 不连沟煤矿位于准格尔煤田的北部。由于F6226工作面的部分煤层在奥灰水水头以下,需要进行带压开采,必须对潜在的顶板砂岩裂隙水和底板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导水构造进行采前探查,并对导水构造实施治理。在探查工作中,利用瞬变电磁法在工作面顶板发现2处低阻异常,均为断裂影响形成岩石破碎,相对富水;经钻孔验证均未出水,预测在回采作业中只会产生局部淋水,不会出现大规模涌(突)水。音频电透视探测发现煤层底板中有4处低阻异常,槽波地震探测共探查出13条断裂和1处地质异常;对异常验证的25个钻孔注浆处理后,最大出水量为0.3 m^(3)/h,并未见到岩层的错乱等异常现象。评价认为,基本可以排除F6226工作面范围内煤层顶板砂岩水和底板奥灰水涌(突)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沟煤矿 带压开采工作面 瞬变电磁法 槽波法 音频电透视法 矿山水害治理 危害性评价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PDF
基于动态自适应旗鱼优化BP神经网络的工作面周期来压预测
19
作者 姚钰鹏 熊武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7,共8页
针对现有工作面周期来压预测方法精度不足、泛化性较差和算力要求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自适应旗鱼优化BP神经网络(DASFO−BP)的工作面周期来压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工作面周期来压机理,得到与来压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皮尔逊相关系... 针对现有工作面周期来压预测方法精度不足、泛化性较差和算力要求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自适应旗鱼优化BP神经网络(DASFO−BP)的工作面周期来压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工作面周期来压机理,得到与来压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确定对来压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推进速度、直接顶厚度、基本顶厚度、采高、煤层倾角和倾向长度)作为预测模型输入,并以下次来压强度和来压步距作为预测模型输出。针对旗鱼优化(SFO)算法鲁棒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动态自适应优化策略对SFO算法进行改进,即在优化前期利用SFO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中期则借助秃鹰搜索(BES)跳出局部最优,后期发挥粒子群优化(PSO)深度搜索的优势来提高解的精度。通过改进后的动态自适应旗鱼优化(DASFO)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超参数进行训练,构建了基于DASFO−BP的来压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DASFO算法在单峰和多峰测试函数上均能实现快速收敛;与BP,SFO−BP和NCPSO−BP相比,DASFO−BP对周期来压强度和步距的预测值与真实值更为接近,具有更高的精度,拟合能力和泛化能力强,能够准确预测下一周期来压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顶垮落 工作面周期来压 来压强度 来压步距 旗鱼优化算法 动态自适应优化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综放孤岛工作面过空巷安全技术研究
20
作者 潘瑞 徐大龙 顾伟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7期23-28,共6页
针对岳城矿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面临过空巷的技术难题,空巷内会出现顶板压力大、冒顶严重等问题,影响工作面的正常回采,以岳城煤矿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空巷支护强度应大于6.03 MPa,并采用数值... 针对岳城矿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面临过空巷的技术难题,空巷内会出现顶板压力大、冒顶严重等问题,影响工作面的正常回采,以岳城煤矿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空巷支护强度应大于6.03 MPa,并采用数值模拟对不同支护强度下巷道的顶板应力及位移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当顶板支护强度达到7 MPa及以上时,空巷顶板下沉量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空巷支护采用木垛支护,采用数值模拟对不同支护排距下空巷的顶板应力及位移进行了分析,确定选取0.7 m排距、1.5 m×3 m×3 m的联锁木垛可以满足综放工作面过空巷段的支护要求。现场矿压监测结果表明,当空巷顶板支护强度达到7 MPa及以上时,可以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要求,实现岳城矿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工作面 过空巷 木垛支护 数值模拟 矿压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