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il and Gas Two-Phase Flow in Deep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in Bohai Buried Hills 被引量:1
1
作者 Zhennan Gao Xianbo Luo +2 位作者 Lei Zhang Qi Cheng Yingxu He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3年第11期2068-2079,共12页
The BZ19-6 gas field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HTHP), high condensate content,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rmation pressure and dew point pressure, and large amount of reverse condens... The BZ19-6 gas field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HTHP), high condensate content,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rmation pressure and dew point pressure, and large amount of reverse condensate liquid.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depletion development, the production gas-oil ratio (GOR)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remain relatively stable,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conventional reverse condensate seepage law. In view of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onflict in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indoor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PV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reveal the mist-like condensation phenomenon of fluids in the BZ19-6 formation. And the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with various degrees of deple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THP were analyzed based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The change rule of fluid phase state was analyzed in response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difficulties of the seepage mechanism. The fluid state was described using the miscible mechanism. And the interphase permeability interpolation coefficient was introduced based on interfacial tension. By doing so, the accurat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ingle-phase flow of condensate gas-near-miscible mist-like quasi single-phase flow-oil-gas two-phase flow”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achieved. Then the accurate fitting of key indicators for oilfield development was completed, and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formation pressure and the law of condensate oil precipitation under different reservoir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Based on research results, the regulation strategy of variable flow rate production was developed. Currently, the work system has been optimized for 11 wells, achieving a “zero increase” in the GOS of the gas field and an annual oil increase of 22,000 cubic 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mist flow Characterization of Seepage flow History Match Production Regulation
下载PDF
A Study on Flow Structure around a Bridge Beam and Behavior of Sea Water Mist 被引量:1
2
作者 Masaaki Ishikawa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17年第3期340-347,共8页
Okinawa in the subtropical islands enclosed in the ocean has a problem that corrosion of structures progresses quickly because of high temperature, high humidity and adhesion of sea-water mists flying from sea. Author... Okinawa in the subtropical islands enclosed in the ocean has a problem that corrosion of structures progresses quickly because of high temperature, high humidity and adhesion of sea-water mists flying from sea. Author is interested in corrosion of bridge made of weatherability steel. Therefore, it needs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structure around bridge beams and behavior of sea-water mist (droplet). In this paper, flow visualization and PIV are attempted to understand the flow structures around bridge beams and, furthermore, numerical approach of motion of droplets is attempted to understand the collision of sea-water mists on the bridge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Visualization PIV BEHAVIOR of SEA-WATER mist
下载PD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Air Flow Using Fluorescent Mists Combined with Two-Color LIF
3
作者 Shumpei Funatani Koji Toriyama Tetsuaki Takeda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This study proposes a two-colo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LIF)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an airflow by spraying a mist of a fluorescent dye. The mist is generated by using propylene gly... This study proposes a two-colo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LIF)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an airflow by spraying a mist of a fluorescent dye. The mist is generated by using propylene glycol, the vapor pressure of which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water, as the solvent of the fluorescent dyes. A supersonic moisture chamber is used as the atomizer for seeding the tracer particles to be visualized.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a thermal vertical buoyant plume. The proposed two-color LIF thermometry is found to be very effective for the study of such a thermal structure, and it is well suited for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an air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VISUALIZATION Two-Color LI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PRAYING mist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含盐双流体细水雾灭火效能的影响
4
作者 裴蓓 郝治斌 +4 位作者 徐天祥 钟子琪 李瑞 贾冲 段玉龙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69-337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含盐双流体细水雾灭火效能的影响,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烷基糖苷(APG0810),从灭火时间、冷却效果、CO浓度峰值三方面开展表面活性剂对含盐双流体细水雾灭火效能影响研究... 为探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含盐双流体细水雾灭火效能的影响,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烷基糖苷(APG0810),从灭火时间、冷却效果、CO浓度峰值三方面开展表面活性剂对含盐双流体细水雾灭火效能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空气环境下,3种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缩短含盐类添加剂细水雾灭火时间,从而降低其灭火过程中的CO浓度峰值,但同时由于其液滴粒径减小,容易受到湍流影响,导致其冷却效果相比含单一盐类添加剂细水雾有所降低。在CO_(2)环境下,由于CO_(2)比定压热容较小,表面活性剂在对含单一盐类添加剂细水雾改性后分别存在灭火时间微幅缩短和灭火时间延长的实验现象,并且相比含单一盐类添加剂细水雾,其灭火过程中的CO浓度峰值有所增大,冷却效果也有所降低。研究结果将为防治醇基燃料火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体细水雾 二氧化碳 表面活性剂 乙醇火 安全
下载PDF
天然气储层裂隙中气-液两相流的流态转变条件数学模型
5
作者 闫晋 倪小明 +3 位作者 郭盛强 何庆宏 赵彦伟 宋金星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4,共10页
气-液两相在储层裂隙中流动时可能存在气泡流、段塞流、环雾流等流态,查明流动时流态转变条件能为气-液两相流流态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有助于天然气井的生产管控。根据气-液两相流不同流态的流动特点,结合连续介质控制理论和动量守恒... 气-液两相在储层裂隙中流动时可能存在气泡流、段塞流、环雾流等流态,查明流动时流态转变条件能为气-液两相流流态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有助于天然气井的生产管控。根据气-液两相流不同流态的流动特点,结合连续介质控制理论和动量守恒原理,构建了气泡流-段塞流-环雾状流等流态之间转变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各流态间变化的临界条件和主控因素,通过气-液运移产出微观流动物理模拟试验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气-液两相在裂隙中的流态转变是气/液相的物理性质、注气通道孔径、裂隙流动通道孔径、气相流体流速、液相流体流速等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气泡流与段塞流能否转变主要取决于初生气泡大小、流动通道空间、液相界面波高度;段塞流与环雾流间能否转变取决于气相流体能否击碎液相流体并使之悬浮。不同流态间转变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气泡流与段塞流相互转变的主控因素为裂隙系统的孔径,注气通道孔径越大、流动通道孔径越小,越容易发生段塞流;段塞流与环雾流相互转化的主控制因素为流体流速、气/液相流体的物理性质,气/液相对速度越大、气/液密度差越小、液相表面张力越小,越容易发生环雾流。研究成果能够为天然气储层裂隙中气-液两相流态形成机理和天然气运移产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裂隙 气-液两相流 流态转化 流体流速 气泡流 段塞流 环雾流
下载PDF
微管束除雾器在火电厂应用试验研究
6
作者 高江宇 张宏宇 +2 位作者 吴学民 段红刚 王文兵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9期226-231,共6页
为了检验微管束除雾器在电厂运行条件下的综合性能,在燃煤发电机组二级脱硫塔的四级管束除雾器旁并联安装了微管束除雾器试验装置,通过对比试验验证微管束除雾器的性能。试验期间微管束除雾器进出口的气流阻力为四级管束除雾器的1/4;尝... 为了检验微管束除雾器在电厂运行条件下的综合性能,在燃煤发电机组二级脱硫塔的四级管束除雾器旁并联安装了微管束除雾器试验装置,通过对比试验验证微管束除雾器的性能。试验期间微管束除雾器进出口的气流阻力为四级管束除雾器的1/4;尝试采用连续取样管内冷凝水的电导率作为除雾器出口的雾滴浓度的间接指标,微管束除雾器出口约为四级管束除雾器的一半,电荷法颗粒浓度仪测得微管束除雾器出口颗粒物浓度为四级管束除雾器出口的1/10,表明微管束除雾器颗粒物分离性能成倍提升;运行5个月后,微管束除雾器仅在出口附近管壁有少量脏污,导流叶片及周边没有被污染。结果表明,微管束除雾器节能减排优势突出,适合在电厂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束除雾器 除尘除雾效率 气流阻力 耐污性能 超低排放
下载PDF
管道内两相流流型特征对预混式两相雾化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肖景洋 孙华中 +5 位作者 杨勇 李刚 赵江月 王劲松 朱小龙 张平 《火灾科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预混式两相流雾化方式应用于车载细水雾系统中时具有雾化效果好、雾化压力低的优势,但面临管道喘振、雾流量周期性波动的问题。基于沈阳地铁车载细水雾实际混合系统结构及工况参数,对管道内流型特征开展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预混... 预混式两相流雾化方式应用于车载细水雾系统中时具有雾化效果好、雾化压力低的优势,但面临管道喘振、雾流量周期性波动的问题。基于沈阳地铁车载细水雾实际混合系统结构及工况参数,对管道内流型特征开展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预混式两相细水雾系统中发生的喘振现象主要是因为混合流在管道内疏水过程中形成了段塞流和环状流。通过改变混合流的输送工况参数,可将混合流流型转变为均匀性较强的雾状流和气泡流。结合车载细水雾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和空间条件限制,指出通过降低输送管路直径的方法不仅可有效地解决现有系统的喘振问题,而且不影响现有系统的气、液消耗量及系统布置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两相细水雾 车载细水雾 混合流 流型 地铁
下载PDF
巷道喷浆作业抽尘净化与风水雾流降尘一体化技术
8
作者 陈芳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2期147-150,共4页
以羊场湾煤矿喷浆作业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分析了喷浆作业产尘特性及粉尘运移规律,结合喷浆作业生产工艺特点,设计了一种喷浆作业抽尘净化除尘与风水雾流降尘一体化治理方法,研制了一体化治理装置,实现了上料口和喷浆点2处尘... 以羊场湾煤矿喷浆作业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分析了喷浆作业产尘特性及粉尘运移规律,结合喷浆作业生产工艺特点,设计了一种喷浆作业抽尘净化除尘与风水雾流降尘一体化治理方法,研制了一体化治理装置,实现了上料口和喷浆点2处尘源同时治理,并通过实验室和现场应用对该装置的性能和降尘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上料口和喷浆区域粉尘浓度大幅降低,操作人员作业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基本解决了喷浆作业粉尘问题;该装置在现场移动方便,可根据喷浆作业需要灵活布置,目前已在该矿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浆作业 运移规律 抽尘净化 风水雾流 一体化设计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单相高压与两相雾化方式对地铁车厢火灾抑制效果的对比实验研究
9
作者 董克 胡适 +4 位作者 吴敏思 刘傲 赵江月 朱小龙 张平 《火灾科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6,共14页
目前地铁车厢内细水雾灭火系统以单相高压雾化方式为主,高压管路一旦破损可对乘客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以行李袋和汽油作为燃烧物开展了全尺寸实验研究。分别从冷却能力、热辐射衰减效果及烟气抑制效果方面分析对比了单相雾化和两相... 目前地铁车厢内细水雾灭火系统以单相高压雾化方式为主,高压管路一旦破损可对乘客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以行李袋和汽油作为燃烧物开展了全尺寸实验研究。分别从冷却能力、热辐射衰减效果及烟气抑制效果方面分析对比了单相雾化和两相雾化方式对车厢内火灾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单相雾化和两相雾化冷却效果相当,但两相雾化在热辐射衰减、烟气洗消效果方面较高压单相雾化更优,且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车载细水雾系统 两相流 灭控火效果
下载PDF
气冷冷凝相变脱白法系统计算研究
10
作者 李文超 尚辰洋 +3 位作者 杜帅奎 张光鹏 齐健 李立州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根据气冷冷凝相变脱白系统设计的需要,开发了排放气体温度、湿度的计算程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冷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量对脱白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冷冷凝相变脱白法除雾存在临界风量线,这条线由冷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量共同决定;冷凝相... 根据气冷冷凝相变脱白系统设计的需要,开发了排放气体温度、湿度的计算程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冷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量对脱白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冷冷凝相变脱白法除雾存在临界风量线,这条线由冷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量共同决定;冷凝相变脱白法比混风脱白法和混合冷凝脱白法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白 冷凝相变 温度 湿度 进风量
下载PDF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NEAR-WALL FLOWS OF TWO- PHASE MIXTURE WITH EVAPORATING DROPLETS
11
作者 王柏懿 A.N.Osiptsov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2年第6期647-654,共8页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wo-continuum approach, using the matched asymptotic expansion method, the equations of a laminar boundary layer in mist flows with evaporating droplets were derived and solved. The similarity ...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wo-continuum approach, using the matched asymptotic expansion method, the equations of a laminar boundary layer in mist flows with evaporating droplets were derived and solved. The similarity criteria controlling the mist flow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flow along a curvilinear surface, the forms of the boundary layer equations differ from the regimes of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the droplet inertia deposi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were presented for the vapor-droplet boundary layer in the neighborhood of a stagnation point of a hot blunt bod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due to evaporation, a droplet-free region develops near the wall inside the boundary layer. On the upper edge of this region, the droplet radius tends to zero and the droplet number density become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ree stream.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droplet evaporation and accumulation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the heat transfer on the surface even for small mass concentration of the droplets in the free str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phase mixture near-wall flow mist boundary layer droplet evaporation heat transfer accumulation effect
下载PDF
油位高度变化对发电机推力轴承油槽甩油雾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利君 杨雄 +5 位作者 洪云来 聂赛 章志平 孙洁 张玉全 郑源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9,共8页
针对江西洪屏抽蓄电站推力轴承油雾泄露问题,建立推力轴承三维模型,使用VOF多相流模型、Lee蒸发冷凝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油槽内的润滑油-空气-油雾三相流热耦合问题进行求解.分析了从低报警油位到高报警油位之间的油位高度变化对... 针对江西洪屏抽蓄电站推力轴承油雾泄露问题,建立推力轴承三维模型,使用VOF多相流模型、Lee蒸发冷凝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油槽内的润滑油-空气-油雾三相流热耦合问题进行求解.分析了从低报警油位到高报警油位之间的油位高度变化对油槽内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并探究了不同油位下的润滑油分布规律以及油雾聚集情况,定位了油雾的产生、聚集位置.研究发现:油槽内的流速和温度分布主要由机组转速以及外循环泵的性能决定.油雾在产生之后主要向着2个区域聚集,其一为挡油板与推力头之间的区域,其二为挡油管处的区域,这2个区域具有低压、高温、高流速的特点,最易发生外甩油和内甩油事件.此外,随着油位高速增加,压油叶栅逐渐丧失其阻油雾作用,为了运行安全和环境安全,不建议推力轴承油槽运行在较高油位处.研究可为合理设置推力油槽运行工况参数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轴承油槽 抽水蓄能电站 油雾逸出 数值模拟 空气-油-油雾三相流
下载PDF
基于液滴参数检测的涡街湿气过读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金霞 丁红兵 +1 位作者 王超 孙宏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5-824,共10页
为提高两相涡街湿气测量精度,针对传统涡街过读公式预测精度差、适用范围受限问题,提出基于夹带液滴参数(夹带率和粒径)的涡街过读预测模型。为进行不同夹带液滴工况的实验研究,建立基于雾化混合的可调压环雾状流实验装置,并建立光学图... 为提高两相涡街湿气测量精度,针对传统涡街过读公式预测精度差、适用范围受限问题,提出基于夹带液滴参数(夹带率和粒径)的涡街过读预测模型。为进行不同夹带液滴工况的实验研究,建立基于雾化混合的可调压环雾状流实验装置,并建立光学图像法测量系统,获得液滴直径及其分布信息。结合环雾状流型及涡街过读机制,考虑液滴-液膜传质和液滴-旋涡耦合作用,提出影响涡街过读的无量纲尺度参数。建立基于液相加载量、韦伯数和斯托克斯数的涡街过读预测模型,将夹带液滴参数和载气参数(密度和速度)的影响考虑在内,理论上可拓展公式适用范围。最后,评估现有过读关联式的预测性能,并结合实验和模型假设中夹带液滴参数的差异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夹带率和粒径对涡街过读特性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不同液滴夹带条件下都给出了很好的预测,相对偏差在±1.0%以内,预测精度和可拓展性较其他公式有了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气两相流 涡街流量计 环雾状流 仪表过读 夹带液滴
下载PDF
基于FDS的细水雾抑制熄灭带式输送机火灾研究
14
作者 李贺 沈先华 +3 位作者 田丽 路洁心 鲁义 曾钢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3-59,共7页
为了探讨细水雾系统参数对于扑灭带式输送机火灾的影响机理,利用FDS研究了细水雾的降温特性及不同参数条件下细水雾扑灭带式输送机火灾的灭火效果;从雾滴粒径、喷雾流量、喷头间距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在细水雾作用下巷道内温度变化及... 为了探讨细水雾系统参数对于扑灭带式输送机火灾的影响机理,利用FDS研究了细水雾的降温特性及不同参数条件下细水雾扑灭带式输送机火灾的灭火效果;从雾滴粒径、喷雾流量、喷头间距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在细水雾作用下巷道内温度变化及灭火时间等情况。结果表明:细水雾灭火效果受系统参数影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灭火时间随着雾滴粒径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喷雾流量的增加而减少;相同雾滴粒径与喷雾流量下,灭火时间随着喷头间距的增加而变大;粒径为100μm,喷嘴流量为8 L/min,喷头间距为1 m的细水雾能够快速降低火场温度,有效抑制火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水雾 粒径 流量 喷头间距 灭火效果
下载PDF
储油罐火灾及泡沫-细水雾联用灭火效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景伟 罗剑飞 +1 位作者 张国良 吴刘锁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4-1697,共4页
为研究大型储油罐火灾燃烧特性,采用200 m^(3)罐体建立储油罐火灾模拟燃烧试验平台,模拟罐体顶部油池火、围堤油池火、罐体侧壁流淌火,总燃烧面积为361.8 m^(2),评估泡沫-细水雾联用涡扇炮灭火技术对储油罐火灾的适用性。罐体外围温度... 为研究大型储油罐火灾燃烧特性,采用200 m^(3)罐体建立储油罐火灾模拟燃烧试验平台,模拟罐体顶部油池火、围堤油池火、罐体侧壁流淌火,总燃烧面积为361.8 m^(2),评估泡沫-细水雾联用涡扇炮灭火技术对储油罐火灾的适用性。罐体外围温度场和热辐射场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泡沫-细水雾联用涡扇炮灭火技术可快速扑灭该储油罐火灾燃烧明火,降温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油罐火灾 燃烧特性 泡沫-细水雾联用涡扇炮 油池火 流淌火
下载PDF
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流型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宁 张琪 +2 位作者 蔡中庆 赵景生 陈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9-83,共5页
井筒中的流动是管壁存在入流或出流的变质量流动。给定井筒气液流动条件 ,在应用机械模型预测我们感兴趣的参数之前 ,我们需要识别井筒中出现的流型。由于水平井筒和常规水平管中气液两相流动的相似和差别 ,可以预知常规水平管流的流型... 井筒中的流动是管壁存在入流或出流的变质量流动。给定井筒气液流动条件 ,在应用机械模型预测我们感兴趣的参数之前 ,我们需要识别井筒中出现的流型。由于水平井筒和常规水平管中气液两相流动的相似和差别 ,可以预知常规水平管流的流型转换标准对于井筒流动来说就需要进行修正或扩展。根据波的迅速成长机理 ,在Taitel和 Dukler的研究基础上 ,得到水平井筒分层流向非分层流流型转变的判别方法 ;通过对分散气泡进行受力分析 ,得到水平井筒分散泡状流向间歇流流型转变的判别方法 ;基于 Barner和 Brauner的研究给出水平井筒环空雾状流向间歇流流型转变的判别方法。从而得到一种判别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两相流动 变质量 流型 分层流动 分散泡状流动 间歇流动 环空雾状流动 油气井
下载PDF
气井稳定携液之我见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哲军 刘通 +2 位作者 许剑 朱江 杨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63,共5页
业内对于临界携液流量的认识一直都存在着分歧。以Turner、李闽为代表的液滴携液理论观点认为"当气体流速达到一定数值后,液相分散成小液滴被携带走";而以李颖川等为代表的气液两相管流实验模拟者则认为"在气井生产过程... 业内对于临界携液流量的认识一直都存在着分歧。以Turner、李闽为代表的液滴携液理论观点认为"当气体流速达到一定数值后,液相分散成小液滴被携带走";而以李颖川等为代表的气液两相管流实验模拟者则认为"在气井生产过程中雾状流很难出现,气井生产基本上是以段塞流为主,液滴模型无法解释气井实际排液情况"。为了还原低压低产气井实际生产状态,基于弗劳德相似准数,以流速相似原理模拟低压、低产井实际生产情况,并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低压、低产气井实际上存在"上雾+下段塞"混合流动状态;②上部雾状流携液满足液滴模型计算结果,当气相流速高于临界携液流速则上部可连续带液,否则会导致积液段液量缓慢增加;③下部表现为段塞流,当气相流速高于1.95 m/s,则表现为连续流动,气井基本无积液,当气相流速低于0.195 m/s,则表现为难以流动,气井不产液,面临水淹。实验所得结果与气井实际生产情况相当吻合,可以为气井有效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携液 稳定携液 气水界面 雾状流 液滴 段塞流 物理模拟 测试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细水雾雾场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秦俊 廖光煊 +2 位作者 王喜世 姚斌 杨远智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结合细水雾的特点和粒子的光散射理论 ,对三维APV (adaptivephase/Dopplervelocimeter)的光路系统设计了合适的参数 ,并进行了合理地布局。对细水雾雾场进行了实验研究 ,细水雾的速度分布、滴径分布以及雾通量的测量等都得到了合理的实... 结合细水雾的特点和粒子的光散射理论 ,对三维APV (adaptivephase/Dopplervelocimeter)的光路系统设计了合适的参数 ,并进行了合理地布局。对细水雾雾场进行了实验研究 ,细水雾的速度分布、滴径分布以及雾通量的测量等都得到了合理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相位多普勒 粒子散射理论 细水雾雾场测量 防火剂
下载PDF
气井井筒气液两相环雾流压降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通 王世泽 +3 位作者 郭新江 潘国华 陈海龙 伍洲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8-333,共6页
气液两相环雾流是气井生产中最常见的流型之一,正确预测其井筒压降是气井节点系统分析、生产动态预测的重要基础。从环雾流气芯-液膜分相流结构出发,建立了环雾流压力梯度方程;其中持液率计算综合考虑了液膜及液滴的影响,通过引入Hensto... 气液两相环雾流是气井生产中最常见的流型之一,正确预测其井筒压降是气井节点系统分析、生产动态预测的重要基础。从环雾流气芯-液膜分相流结构出发,建立了环雾流压力梯度方程;其中持液率计算综合考虑了液膜及液滴的影响,通过引入Henstock&Hanratty无因次液膜厚度关系式,导出了液膜厚度计算显式方程,基于液滴沉降与液膜雾化的动态平衡,导出了适用于气井低液相雷诺数条件的液滴夹带率关系式;摩阻计算考虑了液膜与管壁的剪切应力,最终采用龙格库塔法迭代求解井筒压力。利用国内外91井次气井测压数据评价表明,新模型提高了凝析气井和产水气井井筒环雾流压降预测准确度,优于传统的均匀流模型和分相流模型,而且能够获得液滴夹带率、液膜厚度等特性参数,为油气田开发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井筒 压降 环雾流 液滴 液膜 分相流
下载PDF
含水气井油管流压梯度计算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奇斌 刘春妍 周淑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85,共3页
在油管段的位能、动能和摩阻等三项能耗中,由于液相的出现,使得流压梯度计算中的动能项不能忽略不计。据此讨论了两个问题:如何应用气水两相流体力学中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来计算含水气井油管井流的密度;如何建立包含动能项的含水气井油... 在油管段的位能、动能和摩阻等三项能耗中,由于液相的出现,使得流压梯度计算中的动能项不能忽略不计。据此讨论了两个问题:如何应用气水两相流体力学中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来计算含水气井油管井流的密度;如何建立包含动能项的含水气井油管流压梯度积分公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直接给出用于这两种气井计算井流密度、井流质量流量和井流雷诺数的公式,同时,为了强调动能项不可忽略,从算例入手,列出3种含水井流分别用忽略和考虑动能项的公式进行计算,其结果表明应考虑动能项的影响,这势必引起采气同行的思考。该方法和结果也适用于含水湿气井和含水凝析气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油管 水侵量 流动压力 雾流 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