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D-loop Reg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Mutation in Cervical Carcinomas 被引量:1
1
作者 XUE Wen-qun CHEN Dao-zhe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44-47,共4页
Objective Background-study on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gene mutation in nucleus.In recent years,however,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DNA(mtDNA) mutation in tumor genesis has been given m... Objective Background-study on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gene mutation in nucleus.In recent years,however,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DNA(mtDNA) mutation in tumor genesis has been giv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which is the only extra-nucleus DNA in cells of higher animals.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is a common tumor in gynecology,but there are few reports of mtDNA mutation in this area.The focus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tDNA mutation in tumor tissues of cervical carcinoma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umorigenesis and tumor development.Methods The D-loop region of 24 cervical carcinomas together with the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d.Results Among the 24 cervical carcinomas,30 mutations in 9 patients′ specimen were identified with the mutations rate of 37.5%(9/24).There were 8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ies among the mutations and 13 new polymorphisms which were not reported previously in the Genbank.Conclusions The D-loop reg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is a highly polymorphoric and mutable region and the mutation rate is relatively high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rcino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dna 基因突变 基因疗法
下载PDF
Mutations in the D-loop reg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gastric cancer
2
作者 YibingZhao HongyuYang GuoyuChen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5年第2期95-98,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utati ons in the D-loop reg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in gastric cancer. Methods: The mtDNA of D-loop region was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 d in 20 samples from gastric cancer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utati ons in the D-loop reg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in gastric cancer. Methods: The mtDNA of D-loop region was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 d in 20 samples from gastric cancer tissue and adjacent normal membrane. Results: There were 7/20(35%) mutations in the mtDNA of D-loop regio n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There were fou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ies among the 18 mutations. Nine new polymorphisms were identified in 20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mtDNA of D-loop region might be highly polymorphoric and the mutation rate is high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chondrial dna d-loop MUTATION
下载PDF
中国驴种线粒体DNA D-loop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雷初朝 陈宏 +7 位作者 杨公社 孙维斌 雷雪芹 葛庆兰 王朝锋 吕宁 高雪 侯文通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1-486,共6页
利用ClustalW软件对我国5个家驴品种26个个体的mtDNAD loop区399bp序列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共检测到核苷酸多态位点23个,只有转换1种类型,约占所测核苷酸的5.76%。以欧洲驴D loop作对照,我国5个家驴品种D loop区序列的平均核苷酸变异率为1... 利用ClustalW软件对我国5个家驴品种26个个体的mtDNAD loop区399bp序列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共检测到核苷酸多态位点23个,只有转换1种类型,约占所测核苷酸的5.76%。以欧洲驴D loop作对照,我国5个家驴品种D loop区序列的平均核苷酸变异率为1.80%,其中凉州驴的平均核苷酸变异率为0.35%,云南驴为1.25%,关中驴为2.30%,新疆驴为2.91%,佳米驴为2.20%。家驴品种内与品种间mtDNAD loop区序列歧异度分别为0.25%~5.01%和4.51%~5.51%,说明家驴品种间D loop区序列多态性比较丰富。在所测家驴个体中,mtDNAD loop序列由11种单倍型组成,单倍型比例为42.31%,表明我国家驴mtDNA遗传多态性正逐步丧失,需要加强其种质资源保护。引用GenBank中亚洲野驴和欧洲家驴的序列,构建了我国5个家驴品种的NJ分子系统树,首次从分子水平证实中国家驴可能起源于非洲野驴,而与亚洲野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驴 线粒体dna dloop 多态性 单倍型 起源
下载PDF
贵州黄牛mtDNA D-loop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刘若余 夏先林 +3 位作者 雷初朝 张明忠 陈宏 杨公社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9-284,共6页
对贵州4个地方黄牛品种共计8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910bp进行分析,检测到31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位点65个,约占所测核苷酸总长的7.14%,其中有62个转换,2个颠换,1个转换/颠换共存。贵州4个黄牛品种mtDNA D-loop区... 对贵州4个地方黄牛品种共计8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910bp进行分析,检测到31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位点65个,约占所测核苷酸总长的7.14%,其中有62个转换,2个颠换,1个转换/颠换共存。贵州4个黄牛品种mtDNA D-loop区核苷酸多样度(π值)为2.16%~2.61%,单倍型多样度(H)为0.695~0.909,表明贵州黄牛mtDNA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根据单倍型构建了贵州4个黄牛品种的NJ分子系统树。聚类表明,贵州黄牛有普通牛和瘤牛2大母系起源,其影响较为均一。并探讨了用核苷酸多样度π值的大小来衡量黄牛群体遗传分化程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黄牛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起源
下载PDF
牦牛的分类学地位及起源研究:mtDNAD-loop序列的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郭松长 刘建全 +2 位作者 祁得林 杨洁 赵新全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牦牛的起源与属级分类学地位至今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我们测定了家养牦牛和野生牦牛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并以此构建牦牛和牛属、野牛属、水牛属以及非洲水牛属相关种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D-loop区与Cytb基因序列在... 牦牛的起源与属级分类学地位至今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我们测定了家养牦牛和野生牦牛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并以此构建牦牛和牛属、野牛属、水牛属以及非洲水牛属相关种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D-loop区与Cytb基因序列在构建牛族的系统发育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系统发育关系显示野牛属的灭绝种草原野牛与现存种美洲野牛先聚合为一单系群,然后再和牦牛形成一单系分支,表明牦牛与野牛属的草原野牛、美洲野牛亲缘关系最近,具有最近的共同祖先,而与牛属的其它亚洲物种亲缘关系较远。因此,本研究不支持将牦牛独立为牦牛属———Poephagus,牛属与野牛属在分类上也应合并为一个属。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和化石证据,我们进一步对牦牛起源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讨论,认为牦牛与野牛属的分化是由于第四纪气候变化在欧亚大陆发生的,野牛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冰期结束后,由于欧亚大陆其它地区温度升高,牦牛只能局限分布在较为寒冷的青藏高原;而野牛属在北美先后分化为草原野牛和美洲野牛,前者可能是后者的直接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线粒体dna 控制区 分类学地位 起源
下载PDF
西藏牦牛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分化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成福 徐利娟 +2 位作者 姬秋梅 信金伟 钟金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7-1395,共9页
通过测定和分析西藏11个牦牛类群114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对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为890—896 bp,4种核苷酸T、C、A、G的平均比例分别... 通过测定和分析西藏11个牦牛类群114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对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为890—896 bp,4种核苷酸T、C、A、G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8.5%、25.3%、32.4%、13.8%,西藏牦牛mtDNA D-loop区富含碱基A+T,表现出一定的碱基偏好性。②共检测到130个变异位点,占分析总位点数的14.33%;其中单一多态位点85个,占多态位点总数的65.38%,简约信息位点45个,占多态位点总数的34.62%。序列变异中碱基缺失、插入和碱基替换等均有,其中碱基替换变异类型中转换114次,颠换12次,在转换变异类型中以A/G、T/C为主,占95.61%,在颠换变异类型中以A/T为主,占75%。③在114个个体中鉴定出90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81±0.008,核苷酸多样性为0.01056±0.00701,均说明西藏牦牛具有丰富的单倍型类型。④90种单倍型分为2个聚类簇(Ⅰ、Ⅱ),聚类簇Ⅰ包含80种单倍型,占全部单倍型的88.89%,涵盖本研究中所有的西藏牦牛类群;聚类簇Ⅱ中有10种单倍型,占单倍型总数的11.11%,涉及的类群有工布江达、帕里、丁青、巴青、江达、类乌齐、桑桑、桑日、斯布,说明西藏牦牛可能有2个母系起源。⑤西藏牦牛类群间核苷酸分歧度(Dxy)在0.503%—1.416%之间,聚类分析和AMOVA分析显示西藏牦牛可分为两大类,康布牦牛、嘉黎牦牛为一类,其余的牦牛类群为另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MT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淡水鱼类线粒体DNA D-loop基因的引物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志坚 徐晓鹏 +4 位作者 唐晶晶 张飓 郑锦卿 李桂峰 何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88,共5页
线粒体DNA测序已广泛应用于鉴定和区分种类以及解决系统进化关系问题。本文选取已测定的主要淡水鱼类的线粒体DNA D-loop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寻找保守序列,利用简并性原则设计一对通用的简并引物。利用设计的引物对广东省珠江流域... 线粒体DNA测序已广泛应用于鉴定和区分种类以及解决系统进化关系问题。本文选取已测定的主要淡水鱼类的线粒体DNA D-loop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寻找保守序列,利用简并性原则设计一对通用的简并引物。利用设计的引物对广东省珠江流域主要的淡水鱼类线粒体DNA D-loop控制区基因进行扩增,均能获得单一的目的DNA片断,特异性扩增产物大小为1 kb左右。经测序及与GenBank同源序列的比较,证实为包含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的扩增产物。本研究所设计的引物和应用的方法可以快速地同时对多种鱼类进行大规模的遗传背景分析,鉴定某些难于鉴别的近缘物种,为我国鱼类的种类鉴定、地理种群鉴别及种质资源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 线粒体dna d-loop 引物设计 遗传分析
下载PDF
野牦牛(Bos grunniens mutus)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1
8
作者 马志杰 钟金城 +3 位作者 韩建林 徐惊涛 窦全林 常怀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798-4803,共6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评价野牦牛(Bosgrunniens mutus)的遗传多样性,对6头野牦公牛线粒体DNAD-loop区全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定(GenBank登录号为:FJ548840~FJ548845),结合GenBank中已刊登的2条野牦牛的相应序列,使用BioEdit7.0.9、DnaSP4.10.1... 为从分子水平上评价野牦牛(Bosgrunniens mutus)的遗传多样性,对6头野牦公牛线粒体DNAD-loop区全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定(GenBank登录号为:FJ548840~FJ548845),结合GenBank中已刊登的2条野牦牛的相应序列,使用BioEdit7.0.9、DnaSP4.10.1、Arlequin3.1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全部8条序列开展了比对分析,确定了多态位点与单倍型数目,计算了核苷酸多样度和单倍型多样度。结果表明8条野牦牛线粒体DNAD-loop区全序列长度在891~894bp之间,其中A、T、G和C4种核苷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68%、28.65%、13.46%和25.21%,A+T的平均含量为61.33%。排除4处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后,共检测到39处转换和颠换位点,占分析序列总长度的4.38%,其中包括4处单一多态位点和35处简约信息位点。依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为0.9643,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2144,提示野牦牛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牦牛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山羊mtDNA D-loop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研究(英文) 被引量:39
9
作者 刘若余 杨公社 雷初朝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0-428,共9页
采用D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中国9个山羊品种(板角山羊、成都麻羊、贵州黑山羊、贵州白山羊、黔北麻羊、马头山羊、陕南白山羊、黄淮山羊和雷州山羊)共计128个个体的mtDNA D-loop全序列。结果表明:山羊mtDNA D-loop全序列长度为1 212-1 213 ... 采用D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中国9个山羊品种(板角山羊、成都麻羊、贵州黑山羊、贵州白山羊、黔北麻羊、马头山羊、陕南白山羊、黄淮山羊和雷州山羊)共计128个个体的mtDNA D-loop全序列。结果表明:山羊mtDNA D-loop全序列长度为1 212-1 213 bp,检测到102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8.42%,可变位点中转换占99个,颠换2个,1个转换/颠换共存;界定了92种单倍型,有78种为各品种独享单倍型,另外14种为群体内或群体间共享单倍型。9个山羊品种单倍型多样度为0.9333-1.0000,核苷酸多样度为0.7062%-1.8265%,表明中国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根据92种mtDNA单倍型构建了中国山羊的NJ分子系统树,聚类表明,中国山羊mtDNA D-loop序列单倍型分为支系A和支系B两大类。支系A包括75种单倍型,代表95个样本,占总数的74.22%;支系B包括17种单倍型,代表33个样本,占总数的25.78%,说明中国山羊存在支系A和支系B两大母系起源。对中国山羊mtDNA D-loop的支系A和支系B进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曲线分析和Fu的Fs中性检验,分析表明,支系A的分布曲线呈单峰形,Fs值为-24.6491,P值为0.0000,显著偏离中性,表明山羊支系A曾经历群体扩张;支系B呈近似双峰分布,Fs值为-3.3947,P值为0.0980,中性检验差异不显著,表明山羊支系B没有经历群体扩张,群体大小保持相对稳定。山羊支系B可能起源于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起源
下载PDF
3个水域黄鳍鲷线粒体DNA D-loop基因序列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红艳 江世贵 +1 位作者 苏天凤 龚世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利用PCR技术扩增海南海口市、福建厦门市和广东珠海市3个地理群体海捕黄鳍鲷线粒体D-loop基因片段,测定了该基因片段580bp序列。结果发现,3个地理群体内和群体间都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33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5.7%),24个个... 利用PCR技术扩增海南海口市、福建厦门市和广东珠海市3个地理群体海捕黄鳍鲷线粒体D-loop基因片段,测定了该基因片段580bp序列。结果发现,3个地理群体内和群体间都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33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5.7%),24个个体具有22种单倍型(haplotype)。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海南群体内所有的单倍型聚成一支,福建与广东的单倍型混杂在一起,聚成一支。从序列差异的分析中得出,海南群体与福建和广东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福建群体和广东群体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鲷 线粒体dnad-loop 基因序列多态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黄海蓝点马鲛mtDNA D-loop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姜艳艳 孔晓瑜 +2 位作者 喻子牛 庄志猛 金显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7-183,共7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山东半岛南岸水域的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群体(n=20)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500 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得到了410bp的核苷酸片段(除去引物及部分...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山东半岛南岸水域的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群体(n=20)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500 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得到了410bp的核苷酸片段(除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用Genedoc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在这2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54个变异位点,包括2个碱基缺失、1个碱基插入、43个转换位点、7个颠换位点及2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S)为54、核苷酸多样性(P_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0271和11.047。研究结果表明,蓝点马鲛的mtDNA D-loop基因个体变异程度较大,适合于群体内及群体间不同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MTdna d—1oo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部分山羊品种线粒体DNAD-loop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益平 曹少先 +2 位作者 傅泽红 徐敏 刘铁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3-320,共8页
分析了中国部分本地山羊品种(18个品种200个体)以及在中国饲养的引入品种(4个品种25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的全序列,结合已报道的世界其它地方的山羊(15个品种77个体)以及2只野山羊的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共304个体,研... 分析了中国部分本地山羊品种(18个品种200个体)以及在中国饲养的引入品种(4个品种25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的全序列,结合已报道的世界其它地方的山羊(15个品种77个体)以及2只野山羊的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共304个体,研究结果表明:山羊线粒体DNA控制区约为1 212 bp,检测到228个变异位点,203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93±0.001;核苷酸多样度0.018±0.001。中国部分山羊的变异类型主要为类型A和B,而在巴基斯坦山羊中还检测到类型C和D。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山羊遗传多样性和基因交流比中国黄牛品种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舟山小黄鱼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变异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郑文娟 来育洪 +2 位作者 尤昕煜 秦茜晗 朱世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6,共8页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为我国重要海产经济鱼类之一, 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其资源日益衰退。研究小黄鱼种群遗传结构对其资源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浙江舟...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为我国重要海产经济鱼类之一, 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其资源日益衰退。研究小黄鱼种群遗传结构对其资源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浙江舟山附近海域小黄鱼种群53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扩增, 序列长度在795-801bp 之间, 长度差异不大。采用Clustal X1.83、MEGA3.1、DnaSP4.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显示:53条小黄鱼线粒体DNA D-loop 区的T、C、A 和G 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30.3%、23.1%、32.3%和14.3%, 排除13 处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后, 共检测到93处转换和颠换位点, 约占分析序列总长度的11.6%, 其中包括53 个单一多态位点和40 个简约信息位点, 共确定了52 种单倍型, 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993, 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2, 转换/颠换平均值为4.305, 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9.73875, 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233,表明舟山小黄鱼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d-loop 小黄鱼 遗传多样性 舟山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D-loop区部分序列分析舟山海域带鱼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文娟 杜一超 +3 位作者 林洁 蒋晨华 丁沃娜 朱世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8-413,共6页
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俗称刀鱼、白带鱼,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带鱼科(Trichiuridae),带鱼属(Trichiurus),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黄海和渤海[1]。带鱼为我国最重要的捕捞... 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俗称刀鱼、白带鱼,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带鱼科(Trichiuridae),带鱼属(Trichiurus),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黄海和渤海[1]。带鱼为我国最重要的捕捞对象,其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我国海洋捕捞鱼类产量的首位,占有十分重要的渔业经济地位。舟山带鱼是全国首批海鲜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鲜,曾与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并称为我国"四大渔业"。自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受过度捕捞和环境变化等影响,舟山海域的带鱼资源出现了严重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舟山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D-loop区全序列分析藏鸡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贾晓旭 唐修君 +4 位作者 陆俊贤 顾荣 葛庆联 高玉时 苏一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6,共5页
通过对藏鸡线粒体DNA(mt DNA)Dloop区全序列的测序和比对,结合Gen Bank已经测出Dloop区全序列的部分品种鸡的序列,探讨藏鸡的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结果表明,藏鸡DNA(mt DNA)Dloop区全长1 231-1 232 bp、1 231 bp单倍型在859 bp处... 通过对藏鸡线粒体DNA(mt DNA)Dloop区全序列的测序和比对,结合Gen Bank已经测出Dloop区全序列的部分品种鸡的序列,探讨藏鸡的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结果表明,藏鸡DNA(mt DNA)Dloop区全长1 231-1 232 bp、1 231 bp单倍型在859 bp处存在C碱基缺失。在20只个体中,共发现20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7种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藏鸡7种单倍型可以分为A、B、E三个分支。A分支与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murghi)聚为一类,推测可能起源于红色原鸡的印度亚种分支,B和E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Gallus gallus spadiceus)聚为一类,推测这两个分支可能起源于云南、缅甸附近地区的红色原鸡滇南亚种。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藏鸡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鸡 线粒体dna d-loop 系统发育关系 起源
下载PDF
根据mtDNAD-loop序列分析东海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1 位作者 陈超 侯俊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32,共5页
根据线粒体D-loop序列对舟山群岛附近海域的银鲳(Pampus argenteus)群体(n=24)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PCR技术对线粒体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大小约为500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并进行序列测定后,得到了357bp的核苷酸片段... 根据线粒体D-loop序列对舟山群岛附近海域的银鲳(Pampus argenteus)群体(n=24)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PCR技术对线粒体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大小约为500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并进行序列测定后,得到了357bp的核苷酸片段。在24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其中8个转换位点,5个颠换位点,1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根据其遗传距离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DNASP软件计算出的单倍型多样性(h)、核苷酸多样性(π)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89、0.007与2.57。此外,岐点分布及中性检验显示,东海银鲳群体在历史上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D-loop基因可用于银鲳群体内及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Pampus argenteus) 东海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
下载PDF
关中马mtDNA D-loop区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苏锐 谢文美 +5 位作者 张云生 王小斌 张春梅 王美菊 陈宏 雷初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20,共4页
利用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关中马27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 247 bp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及系统进化进行分析,检测到9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位点19个,约占所测核苷酸总长的7.69%,均为转换。关中马mtDNA D-loop区核苷酸多样度(π... 利用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关中马27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 247 bp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及系统进化进行分析,检测到9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位点19个,约占所测核苷酸总长的7.69%,均为转换。关中马mtDNA D-loop区核苷酸多样度(π值)为0.0219±0.0076,单倍型多样度(H)为0.843±0.041,表明关中马mtDNA遗传多态性丰富。根据mtDNA序列构建了关中马的NJ分子系统树,发现存在A、C、D、F和G共5个支系,表明关中马是多起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马 MTdna d-loop 多态性 单倍型 支系
下载PDF
关中驴线粒体DNA D-loo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雷初朝 陈宏 +2 位作者 王德解 杨公社 孙维斌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2,共3页
本文对 6头关中驴线粒体DNAD loop区 399bp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关中驴的D loop区核苷酸变异只有转换 1种形式。 6头关中驴D loop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 3种单倍型 ,单倍型比例为 5 0 .0 0 % ,说明关中驴mtDNA遗传多样性正... 本文对 6头关中驴线粒体DNAD loop区 399bp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关中驴的D loop区核苷酸变异只有转换 1种形式。 6头关中驴D loop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 3种单倍型 ,单倍型比例为 5 0 .0 0 % ,说明关中驴mtDNA遗传多样性正逐步丧失 ,需要加强驴种质资源保护。以欧洲驴D loop序列为对照 ,关中驴 3种单倍型的核苷酸变异率分别为 4 .2 1%、4 .5 1%和 0 .2 5 %。在获得的 399bpD loop碱基序列中 ,共检测出核苷酸多态位点18个 ,多态位点比例为 4 .5 1%。从D loop区核苷酸序列的 3种单倍型分析 ,发现关中驴可能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驴 线粒体dna d-loop 多态性分析 核苷酸序列分析
下载PDF
波纹唇鱼mtDNA D-loop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静 齐兴柱 +4 位作者 尹绍武 骆剑 朱晓平 祝斐 胡亚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研究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线粒体D-loop序列遗传多样性,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克隆技术对海波纹唇鱼群体(n=25)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长度大约为1 400 bp的产物。用ClustalX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将结果导入M... 为研究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线粒体D-loop序列遗传多样性,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克隆技术对海波纹唇鱼群体(n=25)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长度大约为1 400 bp的产物。用ClustalX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将结果导入MEGA5.0,结果显示出在这25尾个体中,共检测出66个变异位点,包括0个碱基缺失,4个碱基插入,59转换位点,2颠换位点及1个转换和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并用MEGA5.0软件构建该群25尾个体的NJ和UPGMA系统树。由DNASP软件计算出该波纹唇鱼群体的多态位点数(S)为62,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606,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6.907。结果表明波纹唇鱼群体的mtDNA-loop基因个体差异程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 MT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陕西省林麝mtDNA D-loop区序列结构和种群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慧 黄原 +2 位作者 任轶 冯成利 刘晓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887-5895,共9页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由于盗猎和栖息地缩小,秦岭地区野生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圈养繁殖种群已成立了几十年,但大多数圈养种群的遗传背景不清,种群规模增长非常缓慢。为了给这一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调...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由于盗猎和栖息地缩小,秦岭地区野生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圈养繁殖种群已成立了几十年,但大多数圈养种群的遗传背景不清,种群规模增长非常缓慢。为了给这一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调查了陕西省林麝1个圈养种群3个野生种群线粒体DNA(mt DNA)D-Loop 632 bp片段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在69个个体中其碱基组成为A+T的平均含量63.2%高于G+C含量36.8%,共检测到变异位点171个(约占总位点数的27.05%)。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4424,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9.908。69个个体分属32个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P)为0.070。32个单倍型构建的NJ系统树聚为3个分支,4个林麝群体中的单倍型是随机分布的。4个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43(标准误SE为0.005),凤县养殖场群体与留坝和陇县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43,可见其遗传分化尚未达到种群分化的水平。结果表明,陕西省林麝群体mt DNA D-loop区序列存在着较丰富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凤县野生群体和凤县养殖场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较高,养殖场种群没有出现近亲繁殖及遗传多样性下降的情况。凤县野生群体和凤县养殖场群体两者遗传分化较小,存在着较高的基因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 d-loo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