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谢青 莫杏君 蒋幼芹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 (mitomycinC ,MMC)在翼状胬肉转移术中的应用及与MMC接触的眼表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将 5 7例 (6 2只眼 )原发性进行期翼状胬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MC组 ,对照组 2 8例 (30只眼 ) ,MMC组2 9例 (32只眼 )。对照组...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 (mitomycinC ,MMC)在翼状胬肉转移术中的应用及与MMC接触的眼表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将 5 7例 (6 2只眼 )原发性进行期翼状胬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MC组 ,对照组 2 8例 (30只眼 ) ,MMC组2 9例 (32只眼 )。对照组行单纯翼状胬肉转移术 ,MMC组术中局部放置饱含 0 4mg·ml-1MMC的棉片 1min。比较两组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电镜观察并比较接触及未与MMC接触的眼表组织的超微结构。术后随访 (7 6± 3 4)月 (1~13个月 )。结果 :MMC组 2只眼 (6 3% )复发 ,对照组 11只眼 (36 7% )复发 (P <0 0 0 5 ) ,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电镜观察到与MMC接触的眼表组织显示大多数纤维母细胞 (fibroblast,FB)的粗面内质网 (roughendoplasmicreticulum ,RER)扩张 ,其他细胞无明显改变 ,对照组无此改变。结论 :原发性翼状胬肉转移术中局部应用 0 4mg·ml-1MMC 1min ,是一种防止术后复发的安全、有效而又简单的方法。眼表组织接触 0 4mg·ml-1MMC 1min后 ,FB显示RER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翼状胬肉 超微结构 手术后 复发
下载PDF
抗CEA单克隆抗体导向治疗大肠癌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卢献平 李宝金 +2 位作者 陈声乐 吕斌 蒋宁一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研究抗CEA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治疗大肠癌的病理学改变,以提高大肠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大肠腺癌患者2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进行化疗(iv丝裂霉素8mg),iv抗CEA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含丝裂霉素8mg)导向... 目的研究抗CEA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治疗大肠癌的病理学改变,以提高大肠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大肠腺癌患者2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进行化疗(iv丝裂霉素8mg),iv抗CEA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含丝裂霉素8mg)导向治疗以及顿服心得安10mg+iv抗CEA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含丝裂霉素8mg)导向治疗.其后3d对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取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AgNOR检测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计数.结果①病理退变程度:化疗组有效率为714%,抗CEA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组有效率为857%,顿服心得安+抗CEA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组为833%,3组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AgNOR检测:抗CEA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组与化疗组之间癌细胞AgNOR/核均数其差异有显著性(t’=270,P<005);顿服心得安+抗CEA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组与化疗组比较,癌细胞AgNOR/核均数其差异也有显著性(t’=320,P<005);两导向治疗组之间癌细胞AgNOR/核均数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计数:各组中T细胞CD+3与B细胞CD+20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单克隆抗体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Combination of "low-dose" ribavirin and interferon alfa-2a therapy followed by interferon alfa-2a monotherapy in chronic HCV-infected nonresponders and relapsers after interferon alfa-2a monotherapy 被引量:19
3
作者 Perdita Wietzke-Braun Volker Meier +1 位作者 Felix Braun Giuliano Ramador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22-227,共6页
AIM To report on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interferon alfa-2a combined with a "low dose" of ribavirin for relapsers and non responders to alpha interferon monotherapy.METHODS Thirty-four chron... AIM To report on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interferon alfa-2a combined with a "low dose" of ribavirin for relapsers and non responders to alpha interferon monotherapy.METHODS Thirty-four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infected non-responders to interferon alfa2a monotherapy (a course of at least 3 months treatment) and 13 relapsers to interferon alfa 2a monotherapy (a dose of 3 to 6 million units three times per week for at least 20 weeks but not more than 18 months)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dose of interferon alfa-2a used before (3 to 6 million units three times per week) and ribavirin (10 mg/ kg daily) for 6 months. In complete responders, interferon alfa-2a was administered for further 6 months at the same dose used before as monotherapy.RESULTS Seven (20.6%) of 34 non-responders stopped the combined therapy due to adverse events, including two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 and clinical Child A cirrhosis. In 17/27 (63%)non-responders, the combined therapy was stopped after three months because of non-response. Ten of the 27 non-responders completed the 1;2-month treatment course. At a mean follow up of 28 months (16- 37 months)after the treatment, 4/10 (15%) previous non-responders still remained complete responders,All 13 previous relapsers completed the 12-month treatment course. At a mean follow up of 22months (9 - 3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6/13(46%) the previous relapsers were stillsustained complete responders.CONCLUSION Our treatment schedule of the combined therapy for 6 months of interferon alfa2a with a low dose of ribavirin (10 mg/kg/day)followed by 6 months of interferon alfa-2amonotherapy is able to induce a sustainedcomplete response rate in 15% of non-responders and 46% of relapser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related liver diseases comparable to those obtained with the standarddoses of ribavirin 1000 - 1200 mg/day.Randomized prospective controlled trials using lower total amounts of ribavirin in combination with interferon should be per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chronic/drug therapy INTERFERON alpha-2a/therapeutic use INTERFERON alpha-2a/administration & DOSAGE ribavirin/administration & DOSAGE ribavirin/therapeutic use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周琼 熊惠芳 +1 位作者 刘新华 刘永琰 《江西医药》 CAS 1999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 观察0 .3/ ml 的丝裂霉素C( M MC) 作用时间3 min 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疗效的影响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选择30 例43 眼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 MC,30 例45 眼青光眼单纯行小梁切除术作为对照... 目的 观察0 .3/ ml 的丝裂霉素C( M MC) 作用时间3 min 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疗效的影响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选择30 例43 眼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 MC,30 例45 眼青光眼单纯行小梁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术前两组患者资料统计学处理无差异。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并发症等,并将结果作统计学处理。随访时间6 ~24 月,平均12 ±2 .6 月。结果 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前房恢复时间无差异。M MC 组多表现为苍白隆起壁较薄滤泡,对照组多为弥漫扁平充血滤泡, MMC 组术后成功率为97 .6 % ,对照组成功率84 .44 % ,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M MC组主要是低眼压,但未发现有持续性低眼压性黄斑病变者,其余并发症有结膜创口漏、脉胳膜脱离及白内障加重,两组无差异。结论 0 .3 m g/ mlMMC 作用时间3 min 可提高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强调严格选择适应症,术中彻底清除残余MMC,预防低眼压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卡介苗、丝裂霉素、吡柔吡星膀胱灌注疗效及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奋勇 李威武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卡介苗(BCG)和吡柔吡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3月1日采用三种方式治疗的浅表性膀胱肿瘤225例资料,其中采用BEG 53例、MMC...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卡介苗(BCG)和吡柔吡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3月1日采用三种方式治疗的浅表性膀胱肿瘤225例资料,其中采用BEG 53例、MMC 103例和THP 69例。每组按既定方案膀胱灌注治疗,总疗程2年,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8±6.93)个月。结果三种治疗的复发率分别为MMC 58.25%、BEG 38.64%和THP 18.46%,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60,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和血尿,BEG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9例症状严重放弃治疗。MMC组副作用最少,但是复发率最高。THP组有4例因为严重血尿而中断治疗,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结论吡柔吡星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少,但要注意其严重血尿不良反应。卡介苗膀胱内灌注复发率其次,但膀胱刺激症状明显,有时可引起高热等全身症状,选择病例需谨慎。丝裂霉素复发率最高,但其副作用较少。联合药物膀胱灌注是将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丝裂霉素 吡柔吡星 膀胱肿瘤 膀胱灌注 疗效 副作用
下载PDF
FAM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腺癌的观察
6
作者 秦凤展 张家驹 +2 位作者 谈承芸 郑荣生 丁永为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260-262,共3页
本文调整了FAM方案的剂量和用法,用于35例晚期腺癌的治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37.1%。以乳癌和胃癌疗效最佳,有效率分别为60%和47.4%,其次为肺癌16.7%,结、直肠癌基本无效。13例有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1个月,其中乳癌和胃癌分别... 本文调整了FAM方案的剂量和用法,用于35例晚期腺癌的治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37.1%。以乳癌和胃癌疗效最佳,有效率分别为60%和47.4%,其次为肺癌16.7%,结、直肠癌基本无效。13例有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1个月,其中乳癌和胃癌分别为19个月和11.5个月,故本方案显示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5-氟脲嘧啶 阿霉素
全文增补中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前球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抗瘢痕形成的初步报告
7
作者 夏晓波 黄佩刚 刘双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92-294,共3页
为改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对32例(38眼)各型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在行小梁切除术前球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0.02mg·ml-1)。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示:93.7%术眼为功能性滤过... 为改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对32例(38眼)各型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在行小梁切除术前球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0.02mg·ml-1)。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示:93.7%术眼为功能性滤过泡,手术成功率为97.4%;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浅前房(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 瘢痕
下载PDF
羊膜移植联合带结膜瓣自体角膜缘移植及丝裂霉素C治疗多次复发性翼状胬肉 被引量:4
8
作者 戴红蕾 邹留河 王荣光 《眼科》 CAS 2003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 (AMT)联合带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移植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多次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选择多次复发性翼状胬肉 2 0例 ,进行复发翼状胬肉局部切除 ,放置丝裂霉素C后取患眼或对侧健眼带结膜瓣的自体角...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 (AMT)联合带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移植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多次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选择多次复发性翼状胬肉 2 0例 ,进行复发翼状胬肉局部切除 ,放置丝裂霉素C后取患眼或对侧健眼带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进行移植 ,其余缺损部分应用羊膜进行修补。结果 :其中 1 9例翼状胬肉未见复发 ,2 0例羊膜无排斥反应发生 ,睑球粘连患者恢复眼球运动功能 ,复视消失 ,部分患者视力提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翼状胬肉/外科学 丝裂霉素c/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丝裂霉素C点眼对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防治
9
作者 魏文斌 史季桐 +2 位作者 李冬梅 刘宏伟 彭淑玲 《眼科》 CAS 1994年第1期30-31,共2页
观察丝裂霉素 C 点眼对防治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11例原发性和5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用0.4mg/ml 丝裂霉素 C 点眼;26例原发性和11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用0.2mg/ml 丝裂霉素点眼;24例原发性和4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用安慰剂点眼作为... 观察丝裂霉素 C 点眼对防治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11例原发性和5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用0.4mg/ml 丝裂霉素 C 点眼;26例原发性和11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用0.2mg/ml 丝裂霉素点眼;24例原发性和4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用安慰剂点眼作为对照。术后随访3~8个月(平均6.7个月),治疗组53例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复发率1.89%);对照组28例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10.72%,P<0.05)。因此,丝裂霉素 C 点眼是防治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外科手术 丝裂霉素c/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用丝裂霉素C作青光眼辅助药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武志坚 李美玉 《眼科》 CAS 1993年第3期184-187,190,共5页
青光眼滤过术后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产生是引起巩膜伤口瘢痕化导致滤过泡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年轻人、无晶体眼、眼前节新生血管形成、炎症、以前失败过的滤过术等危险因素更容易降低手术疗效。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术中单独一次... 青光眼滤过术后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产生是引起巩膜伤口瘢痕化导致滤过泡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年轻人、无晶体眼、眼前节新生血管形成、炎症、以前失败过的滤过术等危险因素更容易降低手术疗效。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术中单独一次应用抗代谢药丝裂霉素C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阻止巩膜伤口纤维化,增加手术预后差的眼的滤过术成功率。它所引起的副作用,如角膜上皮缺损比较低,给药方式也较好。但它在眼部抗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外科手术 丝裂霉素类/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