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coal-type gas and oil-type gas in source-mixed ga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被引量:1
1
作者 Bao Yuan Wei Chongtao +2 位作者 Peng Dehua Jiang Bo Wang Chaoy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3期435-439,共5页
The current study tested the gas component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gas samples from 6 oilgas field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and established a chart to quantitatively identify the mixing rati... The current study tested the gas component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gas samples from 6 oilgas field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and established a chart to quantitatively identify the mixing ratio of source-mixed gas. Besides, this research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the natural gas generat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ratios of source-mixed gas exist in the 6 oil-gas field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Among them, Mabei has the highest mixing ratio of coal-type gas, followed by Nanbaxian, Mahai, Lenghu-4, Lenghu-3 and Lenghu-5, with the ratios of coal-type gas 91%, 87%, 83%, 66%, 55% and 36%, respectively. Lenghu-3 and Lenghu-4 oil-gas fields were mainly filled by coal-type gas earlier. For Lenghu-3, the gas was mainly generated from low matured source rocks in lower Jurassic Series of Lengxi sub-sag. For Lenghu-4, the gas was mainly generated from humus-mature source rocks in lower Jurassic Series of the northern slope of Kunteyi sub-sag. Gas in Lenghu-5 was mainly later filled oil-type gas, which was generated from high matured sapropelics in lower Jurassic Series of Kunteyi sub-sag. Earlier filled coal-type gas was the main part of Mahai, Nanbaxian and Mabei oil-gas fields. Gas source of Mahai was mainly generated from high mature humics in lower Jurassic Series of Yibei sub-sag; for Nanbaxian, the gas was mainly generated from high matured humics in middle-lower Jurassic Series of Saishiteng sub-sag; for Mabei, the gas was mainly generated from humus-mature source rocks in middle Jurassic Series of Yuqia sub-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mixed gas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coal-type gas oil-type gas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下载PDF
烟煤、杂木颗粒和油泥混燃特性的热重分析
2
作者 侯秀芹 周凯 +6 位作者 邓骏 栾明煜 马能亮 董凌霄 白杨 邓磊 车得福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0-867,共8页
为了研究烟煤、杂木颗粒和油泥的掺混燃烧特性,通过热重试验对三者的掺混燃料进行燃烧特性分析,利用FWO法对掺混燃料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煤燃烧过程主要为固定碳燃烧,杂木颗粒的燃烧过程更复杂、燃烧性能最好,其综合燃烧特... 为了研究烟煤、杂木颗粒和油泥的掺混燃烧特性,通过热重试验对三者的掺混燃料进行燃烧特性分析,利用FWO法对掺混燃料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煤燃烧过程主要为固定碳燃烧,杂木颗粒的燃烧过程更复杂、燃烧性能最好,其综合燃烧特性指数高达1.93×10^(-7);掺烧杂木颗粒可有效改善烟煤的燃烧性能,当烟煤和杂木颗粒以1∶4的质量比掺混燃烧时,掺混燃料的着火温度较烟煤降低了35%,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比杂木颗粒提高了7.2%;烟煤和杂木颗粒掺烧的最概然函数为[-ln(1-α)]^(-3)/4;当杂木颗粒掺混比高达45%时,适量掺混油泥有助于提升燃料燃烧性能;三者掺混燃料的燃烧反应最概然函数为[-ln(1-α)]2;当烟煤、杂木颗粒和油泥的掺混比例为40∶40∶20和45∶45∶10时,掺混燃料对应的活化能较其它比例掺混燃料有明显降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是纯烟煤的1.5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杂木颗粒 油泥 掺混燃烧 燃烧特性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收敛性提升的粒子群算法及其在火电厂配煤优化研究
3
作者 李前胜 解继刚 +4 位作者 关怀 陈筑 李扬 李俊 王永富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9-1855,共7页
针对大型火电机组的燃煤煤种复杂、混煤掺烧决策困难的现状,以及配煤优化过程存在多种设计约束和物理约束而导致传统优化算法的寻优过程难以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将自适应约束处理机制引入传统粒子群优化算... 针对大型火电机组的燃煤煤种复杂、混煤掺烧决策困难的现状,以及配煤优化过程存在多种设计约束和物理约束而导致传统优化算法的寻优过程难以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将自适应约束处理机制引入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基于距离测度和自适应惩罚项对违反约束的粒子进行自适应处理,引导寻优过程实现收敛;同时,采用平滑非线性权重递减策略代替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定值惯性权重设置方法,防止算法的寻优过程陷入局部最优。基于现场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存在多约束条件的非线性函数寻优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实现不同评价指标的均衡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自适应约束处理 粒子群优化算法 混煤掺烧
下载PDF
燃煤锅炉氨煤混燃技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宁泽 李芳芹 +2 位作者 潘卫国 程智海 官贞珍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2,共8页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减少碳排放至关重要。氨气具有运输储存成本低、安全性高、燃烧零碳排放等优势,燃煤锅炉氨煤混燃技术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燃煤电厂的低碳低氮燃烧工艺,介绍了氨气燃料的...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减少碳排放至关重要。氨气具有运输储存成本低、安全性高、燃烧零碳排放等优势,燃煤锅炉氨煤混燃技术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燃煤电厂的低碳低氮燃烧工艺,介绍了氨气燃料的火焰传播特性,从氨气注入位置、氨气掺混比、燃尽风、当量比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氨煤混燃技术对NOx生成量的影响,探讨了氨煤混燃对燃煤机组性能的影响,指出氨煤混燃技术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低碳燃烧技术,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氨煤混燃 燃烧特性 NOX排放
下载PDF
燃煤电厂锅炉机组掺烧污泥的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叶骥 李德波 +6 位作者 饶睦敏 刘鹏宇 邹祥波 陈兆立 陈智豪 廖宏楷 冯永新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2,共9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度不断加快,污泥产量也在与日俱增,燃煤电厂锅炉机组掺烧污泥能够快速减量的同时做到无害化处理,是目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污泥处理方法.综述了基于燃煤锅炉机组掺烧污泥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发现目前已...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度不断加快,污泥产量也在与日俱增,燃煤电厂锅炉机组掺烧污泥能够快速减量的同时做到无害化处理,是目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污泥处理方法.综述了基于燃煤锅炉机组掺烧污泥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发现目前已开展的数值模拟研究中,针对含水率较高的污泥应采用涡耗散模型进行气相湍流燃烧模拟以进一步提升模拟精度;现有数值模拟中普遍采用未考虑灰层阻力的焦炭燃烧模型,造成飞灰含碳量的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基于改进的焦炭燃烧模型对燃煤锅炉掺烧污泥进行掺混比进一步精确研究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污泥掺烧给燃煤锅炉带来的问题,开展燃烧调整数值模拟以优化掺混污泥后的炉内燃烧工况也是未来的热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掺烧 燃煤电厂 数值模拟 燃烧特性 燃烧调整
下载PDF
油浸煤氧化指标气体与官能团关联特性研究
6
作者 张玉涛 任梦茹 +2 位作者 李亚清 张园勃 任小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11-2619,共9页
为探究煤油共生条件下油浸煤自燃指标气体及其微观反应特性,采用程序升温氧化试验和原位红外光谱测试分析了原煤和油浸煤低温氧化过程中指标气体及关键活性官能团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在... 为探究煤油共生条件下油浸煤自燃指标气体及其微观反应特性,采用程序升温氧化试验和原位红外光谱测试分析了原煤和油浸煤低温氧化过程中指标气体及关键活性官能团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在30~110℃,少量原油会增加指标气体CO和C_(2) H_(4)产出量,而10%油浸煤的指标气体始终小于其他煤样。随氧化温度升高,油浸煤样指标气体增加速率减缓,且原油与煤质量比值越大,与原煤样指标气体差值越大,气体产生的滞后效应越明显,原油量增加和温度升高都会进一步抑制油浸煤氧化过程中指标气体的产生。原油中丰富的脂环结构使油浸煤中—CH_(2)—的峰值强度增加最为明显。在100℃附近,官能团与指标气体的关联性较大,其中—C C—对油浸煤指标气体生成的贡献度最高,—CH_(2)—的贡献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自燃 油浸煤 指标气体 官能团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平焰燃烧器煤/NH_(3)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7
作者 崔名双 牛芳 +5 位作者 纪任山 王乃继 张鑫 梁兴 底一 王圣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67-3676,共10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煤与NH_(3)混燃逐步减少煤电是实现降碳的一种新途径,但煤/NH_(3)的混燃特性尚不清晰。因此,基于平焰燃烧器开展煤/NH_(3)燃烧实验,探究了掺氨比(E(NH_(3)),0~100%)、煤/NH_(3)注入方式(预混、非预混...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煤与NH_(3)混燃逐步减少煤电是实现降碳的一种新途径,但煤/NH_(3)的混燃特性尚不清晰。因此,基于平焰燃烧器开展煤/NH_(3)燃烧实验,探究了掺氨比(E(NH_(3)),0~100%)、煤/NH_(3)注入方式(预混、非预混)对燃烧特性的影响,采用相机、烟气分析仪,热电偶检测了火焰形态、燃烧器上方高度(Heights Above Burner,HAB)中心沿程烟气中气体组分及温度分布情况,并测定了飞灰中未燃碳的含量,得到:在燃烧初期,煤/NH_(3)争夺O_(2)的现象更明显,由于燃烧区NH_(3)燃烧产生的富水气氛,使得在预混低E(NH_(3))下,CO与OH发生反应,CO质量浓度降低,而在高E(NH_(3))下,一方面NH_(3)优先与O_(2)结合,导致大量碳不完全燃烧,另一方面,富水气氛促进了煤的气化反应,导致燃烧还原区的CO质量浓度大幅升高,最高可达19773.05 mg/Nm^(3),但此过程改变了焦炭的孔隙结构,增加了焦炭的比表面积,加快了煤粉的燃烧进程,使预混条件下飞灰残炭量由13.90%(纯煤燃烧)降低至13.44%(E(NH_(3))=80%),过早注入NH_(3)会减轻燃烧前期NH_(3)燃烧对煤粉的预热作用,降低在火焰反应区的燃烧强度;掺NH_(3)后NO_(x)排放量大幅上升,随着E(NH_(3))增加,NO_(x)先增加后降低,且NO质量浓度峰值提前,未燃NH_(3)及氧体积分数分别是影响N_(2)O、NO_(2)生成的主要因素,增加煤/NH_(3)燃烧的停留时间、减少未燃NH_(3)体积分数、创造还原性气氛均是降低NO_(x)的有效方式;在预混高掺氨比(E(NH_(3))≥80%、HAB=100 mm)及非预混工况下,CO_(2)%随着E(NH_(3))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预混E(NH_(3))=40%~60%工况更有利于实现煤/NH_(3)的低氮、低碳、高效燃烧,煤粉掺NH_(3)燃烧存在相互促进和抑制作用,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以发挥煤/NH_(3)混燃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NH_(3)混合燃料 燃烧特性 掺氨比 煤/NH_(3)注入方式 气体组分
下载PDF
不同原料油在油煤共炼反应结果中的影响
8
作者 胡金余 李增勃 +1 位作者 郭彦新 韩智发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文中通过悬浮床加氢装置对不同原料油进行加氢裂化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以FCC油浆、DCC油浆为基础原料油,并以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和蒽油作为补充原料油,与煤共炼加氢反应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溶剂油中蒽油掺入量提高,单位质量煤转化率和沥... 文中通过悬浮床加氢装置对不同原料油进行加氢裂化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以FCC油浆、DCC油浆为基础原料油,并以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和蒽油作为补充原料油,与煤共炼加氢反应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溶剂油中蒽油掺入量提高,单位质量煤转化率和沥青转化率也会增加,轻质油收率小幅度增加。常压渣油和减压渣油掺入量的比例提高,轻质油收率增加,单位质量煤转化率和沥青质转化率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渣油 减压渣油 蒽油 油煤共炼
下载PDF
乳化剂修饰重污油水煤浆的成浆性及燃烧特性分析
9
作者 赵小会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61-63,共3页
乳化剂添加对于修饰重污油水煤浆的成浆性和燃烧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不同类型乳化剂在重污油水煤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添加乳化剂能显著提高重污油水煤浆的成浆性,并在燃烧过程中改善其燃烧特性。当乳化剂... 乳化剂添加对于修饰重污油水煤浆的成浆性和燃烧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不同类型乳化剂在重污油水煤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添加乳化剂能显著提高重污油水煤浆的成浆性,并在燃烧过程中改善其燃烧特性。当乳化剂添加量为0.5%时,重污油水煤浆的稳定性最佳,具有较高的含水率和较低的黏度。同时,添加乳化剂能降低重污油水煤浆的灰渣生成率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提高其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重污油水煤浆 成浆性 燃烧特性 修饰
下载PDF
生物质掺烧燃煤中的燃烧气氛与反应动力学研究
10
作者 王鹏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6期58-60,共3页
文章系统地研究了生物质掺烧燃煤过程中的燃烧气氛与反应动力学特性。掺混比例为2∶8的稻草/白沙煤样品的着火温度从纯煤的549℃降低至507℃,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N)值提高,达到8.88833×10^(-9)。动力学分析显示,掺混降低了燃烧反应... 文章系统地研究了生物质掺烧燃煤过程中的燃烧气氛与反应动力学特性。掺混比例为2∶8的稻草/白沙煤样品的着火温度从纯煤的549℃降低至507℃,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N)值提高,达到8.88833×10^(-9)。动力学分析显示,掺混降低了燃烧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白沙煤活化能为138.45kJ/mol,而掺混比例为1∶9和2∶8的稻草/白沙煤的分别降至71.55kJ/mol和61.84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掺烧燃煤 燃烧气氛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investigation of CeO_(2)-enhanced CaSO_(4) oxygen carrier with lignite 被引量:3
11
作者 Baowen Wang Zhongyuan Cai +4 位作者 Heyu Li Yanchen Liang Tao Jiang Ning Ding Haibo Zha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Calcium sulfate(CaSO_(4))has been verified as a promising oxygen carrier(OC)in the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CLC)for its high oxygen capacity,abundant reserve and low cost,but its low reactivity and deleterious sulf... Calcium sulfate(CaSO_(4))has been verified as a promising oxygen carrier(OC)in the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CLC)for its high oxygen capacity,abundant reserve and low cost,but its low reactivity and deleterious sulfur species emission from the side reactions of CaSO_(4) should be well considered for its wide application in CLC.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activity of CaSO_(4) and increase its potential to inhibit the gaseous sulfur emission,a CeO_(2)-enhanced CaSO_(4) OC mixed OC of core–shell structure was prepared using the combined template synthesis method.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pared CaSO_(4)-CeO_(2) mixed OC with a typical lignite was first conducted and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and an improved reactivity of the prepared CaSO_(4)-CeO_(2) mixed OC was demonstrated than its single component CaSO_(4) or CeO_(2) due to the fast transfer and exchange of oxygen from the CaSO_(4) substrate to coal via the doped CeO_(2).Furthermore,the solid products formed from the mixed CaSO_(4)-CeO_(2) OC with the selected coal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Especially,evolu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the sulfur species of different forms were focused.At the latter reaction stage of YN reaction with the CaSO_(4)-CeO_(2) mixed OC,the SO_(2) emitted from the side reactions of CaSO_(4) was greatly diminished and the doped CeO_(2) was proven effective to directionally fix the SO_(2) released to turn into different solid sulfur compounds,which were determined as Ce_(2)O_(2)S,Ce_(2)S_(3) and Ce_(2)(SO_(4))_(3)·5H_(2)O and formed through the different pathways.In addition,good regeneration of the reduced CaSO_(4)-CeO_(2) mixed OC could be reached in spite of the unavoidabl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cluded minerals in coal and the reduced mixed OC.Overall,the combined template method-made CaSO_(4)-CeO_(2) mixed OC reported herein was not only endowed with enhanced reactivity for coal conversion,but also owned the potential to directionally fix the gaseous sulfur emission,which is quite applicable as OC for simultaneous decarbonatiz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in the real CLC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combustion CO_(2)capture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CaSO4 mixed oxygen carrier Template combined synthesis method Sulfur evolution
下载PDF
燃煤耦合污泥发电过程二噁英生成与排放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虹光 李帅英 +7 位作者 王超 丹慧杰 卢琦 房凡 赵亮 张宁 高媛 张海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166,共7页
为了解耦合污泥对燃煤系统中二噁英的生成和排放的影响,在某600 MW机组锅炉上进行实炉掺烧造纸污泥试验。在未掺烧污泥和掺烧污泥2个工况下,分别采集干燥炭化机进出口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进口烟气、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 为了解耦合污泥对燃煤系统中二噁英的生成和排放的影响,在某600 MW机组锅炉上进行实炉掺烧造纸污泥试验。在未掺烧污泥和掺烧污泥2个工况下,分别采集干燥炭化机进出口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进口烟气、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烟囱烟气、原料污泥、干燥炭化污泥、炉渣和飞灰样品,采用高分辨气质联用仪分析了其中二噁英含量。结果表明:掺烧污泥(质量分数约为燃煤量的1%)没有导致二噁英的高温气相均相生成,以及中低温催化生成和大气排放水平的增加;掺烧污泥工况下采集的6个烟囱烟气样品中二噁英毒性当量(I-TEQ)质量浓度为0.008~0.013 ng/m^(3)(均值为0.010 ng/m^(3))和未掺烧污泥工况下采集的6个烟囱烟气样品中二噁英I-TEQ质量浓度(范围为0.008~0.015 ng/m^(3),均值为0.012 ng/m^(3))无显著差别;污泥干燥炭化过程中有少量二噁英生成,在煤粉燃烧室的污泥中二噁英可被高温彻底销毁;SCR催化剂发挥了催化二噁英降解的作用,高氯取代二噁英更易于被SCR催化剂降解;飞灰中二噁英I-TEQ质量浓度均低于0.2 ng/m^(3),其资源化利用过程不会引起环境二噁英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掺烧 燃煤 二噁英 生成 排放
下载PDF
CuFe_(2)O_(4)改性脱硫渣氧载体与褐煤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保文 刘同庆 +4 位作者 张港 李炜光 林德顺 王梦家 马晶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84-2894,共11页
基于烟气脱硫渣采用改进的提纯工艺和优化参数获得高纯度和反应活性的CaSO_(4),以此作为模板剂结合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了CuFe_(2)O_(4)改性活化并具有“核-壳”结构的CaSO_(4)-CuFe_(2)O_(4)混合氧载体。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还... 基于烟气脱硫渣采用改进的提纯工艺和优化参数获得高纯度和反应活性的CaSO_(4),以此作为模板剂结合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了CuFe_(2)O_(4)改性活化并具有“核-壳”结构的CaSO_(4)-CuFe_(2)O_(4)混合氧载体。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还原反应温度和循环次数作用下自制CaSO_(4)-CuFe_(2)O_(4)混合氧载体与煤化学链燃烧特性,系统研究了CaSO_(4)副反应与CuFe_(2)O_(4)交互作用下不同气相硫的释放和演化。研究表明,改性脱硫渣与煤反应时,CuFe_(2)O_(4)还原产物Cu、FeO通过未反应CaSO_(4)及已还原的CaS形成的熔融界面获得了其中未能利用的晶格氧,实现了本身的原位氧化,不仅明显提高了改性脱硫渣的反应活性,促进了煤的转化,同时也促进了未反应CaSO_(4)中晶格氧的定向传递和梯级利用。进一步,综合考虑煤的碳转化率以及气相硫的释放特性,确定了改性脱硫渣与煤的最佳反应条件为900℃。而循环实验发现,CaSO_(4)-CuFe_(2)O_(4)氧载体在多次循环中CaSO_(4)副反应不能完全抑制,少量气相硫的逸出加之还原氧载体的部分烧结导致反应活性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烟气脱硫渣 CaSO_(4)-CuFe_(2)O_(4)混合氧载体 碳转化 硫原位控制
下载PDF
长焰煤泥高剪切油团聚分选提质的试验研究
14
作者 刘均章 沙杰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91-95,共5页
针对我国低阶煤煤泥含水率高、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高、孔隙发达等使得其亲水而可浮性差,难以通过浮选方法有效分选提质的问题,采用接触角测量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陕西某长焰煤泥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高剪切油团... 针对我国低阶煤煤泥含水率高、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高、孔隙发达等使得其亲水而可浮性差,难以通过浮选方法有效分选提质的问题,采用接触角测量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陕西某长焰煤泥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高剪切油团聚法对难以采用浮选法有效分选的长焰煤泥进行了分选提质的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探索试验,得到了矿浆质量分数为10%、搅拌速率为2200 r/min、团聚油柴油用量为干矿量的40%、搅拌时间为20 min等最佳参数,在最佳参数条件下,分选效果为精煤产率13.51%,可燃体回收率7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焰煤 煤泥 浮选 高剪切油团聚 精煤产率 可燃体回收率
下载PDF
氨煤混合燃烧NO生成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博宇 顾明言 +4 位作者 陈萍 王佩佩 花昌豪 樊建人 汪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746-6754,共9页
氨作为一种富氢无碳含氮燃料,与煤粉混合燃烧在有效降低煤电CO_(2)排放的同时,增加了NO的生成途径。为实现氨煤低氮燃烧,该文在氨煤混燃理论燃烧放热量固定的条件下,利用高温管式炉进行氨煤混合燃烧实验探究掺氨比(0%~10%)、温度(1000~1... 氨作为一种富氢无碳含氮燃料,与煤粉混合燃烧在有效降低煤电CO_(2)排放的同时,增加了NO的生成途径。为实现氨煤低氮燃烧,该文在氨煤混燃理论燃烧放热量固定的条件下,利用高温管式炉进行氨煤混合燃烧实验探究掺氨比(0%~10%)、温度(1000~1500℃)对氨煤共燃NO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氨的掺混能够促进NO的生成与单位质量燃料NO释放量,降低燃料N向NO的转化率。随着掺氨比升高,NO的释放量逐渐增加,在同一掺氨比工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NO的单位质量燃料释放量先增加后降低。掺氨比为0~2%时,燃料N到N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掺氨比为4%~10%时,燃料N到N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在1200℃时,各工况下转化率达到峰值。结果可为氨煤混合燃烧N转化机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煤混燃 掺氨比 温度 NO 煤焦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双切圆混煤燃烧锅炉还原性气氛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德军 陈刚 +4 位作者 张寅 王鑫 徐俊 江龙 向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3,共10页
对某台1000 MW超超临界双切圆混煤燃烧锅炉的炉膛燃烧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综合分析炉膛出口氧体积分数对炉内速度场、温度场、CO和H_(2)S体积分数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出口氧体积分数的增加,气流偏转程度减... 对某台1000 MW超超临界双切圆混煤燃烧锅炉的炉膛燃烧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综合分析炉膛出口氧体积分数对炉内速度场、温度场、CO和H_(2)S体积分数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出口氧体积分数的增加,气流偏转程度减弱,高温气体冲刷水冷壁的可能性减小,煤粉在主燃区内燃烧更充分,温度水平更高,较高的氧量会抑制炉内还原性气氛。还原性气体CO与H_(2)S存在强相关性,CO与H_(2)S的体积分数均随氧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这与氧化性气氛增强、CO对SO2的还原作用减弱有关。在满负荷条件下,炉膛出口氧体积分数从2.2%增至2.7%,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CO和H_(2)S的生成,当出口氧体积分数增至3.0%以上时,这种抑制作用更明显。为降低锅炉高温腐蚀风险且兼顾NOx排放,在实际运行时应保证炉膛出口氧体积分数不低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双切圆 混煤燃烧 还原性气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氨煤混燃NO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萍 花昌豪 +3 位作者 王佩佩 顾明言 蒋博宇 樊建人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8,共8页
以氨煤混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掺氨比(氨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在总热量中所占百分比)对NO生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与掺氨比对NO体积分数有显著的影响,在温度为1000℃和1100℃工况下,氨气的加入会抑制NO的生成;随... 以氨煤混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掺氨比(氨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在总热量中所占百分比)对NO生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与掺氨比对NO体积分数有显著的影响,在温度为1000℃和1100℃工况下,氨气的加入会抑制NO的生成;随着温度的升高,氨燃烧性能增强,促进了燃料-N到NO生成,使得温度在1200℃时,NO生成量随着掺氨比的增加而增大;当温度进一步升高至1300℃以上时,未燃氨协同煤焦对NO的还原作用增强,表现为NO生成量随掺氨比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温度在1200℃时,单位质量燃料的NO释放量随着掺氨比的增加而增加;在研究的其他温度区间中,单位质量燃料的NO释放量随着掺氨比的增加而减少;煤粉燃烧中掺入氨气会大幅度降低燃料-N到NO的转化率,不同温度和不同掺氨比对燃料-N到NO转化率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煤混燃 温度 掺氨比 燃料-N NO
下载PDF
氨煤混燃过程中单颗粒煤粉着火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梓秋 黄骞 +3 位作者 马鹏 杨远平 司桐 李水清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开展绿氨与煤混燃有助于双碳目标下的火电降碳,在炉内掺烧技术逐步实现增大掺氨比过程中,煤粉颗粒着火特性是影响氨煤混燃机组宽负荷灵活运行的关键因素。针对氨与煤粉混合给料的掺烧技术路径,利用新型两级平焰燃烧器开展了氨煤混燃过... 开展绿氨与煤混燃有助于双碳目标下的火电降碳,在炉内掺烧技术逐步实现增大掺氨比过程中,煤粉颗粒着火特性是影响氨煤混燃机组宽负荷灵活运行的关键因素。针对氨与煤粉混合给料的掺烧技术路径,利用新型两级平焰燃烧器开展了氨煤混燃过程单颗粒煤粉着火特性研究。利用高速摄影和背光法,通过图像分析获得了不同工况(载气掺氨比、环境氧浓度)下准东煤粉颗粒着火模式和着火延迟时间。研究发现,非掺氨工况下颗粒着火过程由非均相着火模式主导,而掺氨可增大均相颗粒着火模式的煤粉颗粒比例。同时,增大掺氨比,煤粉在脱挥发分阶段破碎的比例增大。同时,通过构建含有氨总包燃烧反应的一维暂态煤粉着火模型,可较好复现氨对煤粉颗粒着火特性的影响:在中心还原气氛下影响较小;而中心氧体积分数为0.1、0.2时,掺氨显著降低单颗粒着火延迟时间,这主要是由于氨火焰提高了煤粉颗粒的加热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煤混燃 着火延迟时间 煤粉着火模式 两级多元扩散平焰燃烧器 高速摄影
下载PDF
高炉混合喷吹上湾高钙烟煤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红梅 王申洋 +1 位作者 徐润生 张建良 《冶金能源》 2023年第4期8-12,共5页
通过上湾矿烟煤和目标高炉常用煤种的混煤搭配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方案下混煤的着火点、爆炸性、燃烧性和灰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上湾烟煤含量配比为40%时,上湾烟煤与ES无烟煤的混煤着火点最低,为370.8℃,并且没有爆炸性;上湾烟煤+ES... 通过上湾矿烟煤和目标高炉常用煤种的混煤搭配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方案下混煤的着火点、爆炸性、燃烧性和灰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上湾烟煤含量配比为40%时,上湾烟煤与ES无烟煤的混煤着火点最低,为370.8℃,并且没有爆炸性;上湾烟煤+ES无烟煤在混煤挥发分为18.6%时,混煤燃烧性最好;当上湾烟煤配比超过30%后,混煤软化温度会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喷煤 上湾高钙煤 混煤搭配 着火点 燃烧性 灰熔特性
下载PDF
协同处置油泥对煤粉炉内热工制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智琪 马腾 +3 位作者 王萌 洪鎏 陈德珍 尹丽洁 《环境卫生工程》 2023年第1期55-62,共8页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构建了煤粉炉协同处置油泥的数值模拟模型,对油泥的挥发分析出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以某燃煤电厂300 MW锅炉为对象,研究协同处置油泥对煤粉炉内热工制度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协同处置量时煤粉炉内温度分布、烟气成分分...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构建了煤粉炉协同处置油泥的数值模拟模型,对油泥的挥发分析出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以某燃煤电厂300 MW锅炉为对象,研究协同处置油泥对煤粉炉内热工制度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协同处置量时煤粉炉内温度分布、烟气成分分布以及挥发分析出的变化。结果表明:协同处置油泥可以促进煤粉挥发分的析出和焦炭的燃烧,协同量增加时主燃区最高温上升,CO浓度降低。在计算工况下,协同量为5%时,炉膛燃烧区及燃尽区平均温度变化最小,各组分浓度变化趋势与纯煤粉燃烧相似,因此推荐协同量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煤粉燃烧 协同处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