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Sn催化剂上CO催化氧化的研究
1
作者 张伟 高秀娟 +6 位作者 杨媛 曹国壮 王佳豪 宋法恩 伞晓广 韩怡卓 张清德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Sn物质的量比的Mo-Sn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不同Mo含量对CO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Mo1Sn20催化剂在300℃实现了CO完全转化,相比...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Sn物质的量比的Mo-Sn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不同Mo含量对CO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Mo1Sn20催化剂在300℃实现了CO完全转化,相比纯SnO_(2)催化剂的转化温度降低了50℃。采用XRD、Raman、XPS、H2-TPR及In situ 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钼物种价态、氧化还原性等进行了研究。相较于纯SnO_(2)催化剂,当引入较少含量的Mo物种后,Mo1Sn20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为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Mo-Sn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得MoO3部分向MoOx转变,产生较多的Mo^(5+)物种,Mo^(5+)物种的存在促进了氧气的吸附活化以及氧原子的迁移,晶格氧与Mo^(5+)物种共同作用增强了CO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催化氧化 mo-Sn催化剂 mo5+物种
下载PDF
不同栅氧退火工艺下的SiC MOS电容及其界面电学特性
2
作者 付兴中 刘俊哲 +4 位作者 薛建红 尉升升 谭永亮 王德君 张力江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SiC MOS电容的电学特性和栅氧界面特性是评价和改进SiC MOS器件制造工艺的重要依据。通过依次测试SiC MOS器件的氧化物绝缘特性、界面态密度、偏压温度应力不稳定性(偏压温度应力条件下的平带电压漂移)、氧化物陷阱电荷密度和可动电荷... SiC MOS电容的电学特性和栅氧界面特性是评价和改进SiC MOS器件制造工艺的重要依据。通过依次测试SiC MOS器件的氧化物绝缘特性、界面态密度、偏压温度应力不稳定性(偏压温度应力条件下的平带电压漂移)、氧化物陷阱电荷密度和可动电荷密度的方法,对分别经过氮等离子体氧化后退火(POA)处理、氮氢混合等离子体POA处理、氮氢氧混合等离子体POA处理、氮氢氯混合等离子体POA处理的SiC MOS电容的电学特性和栅氧界面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系统地评价SiC MOS电容电学特性和栅氧界面特性,经过氮氢氯混合等离子体POA处理的SiC MOS电容可以满足高温、大场强下长期运行的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电容 氧化后退火(POA) 平带电压漂移 氧化物陷阱电荷 可动电荷
下载PDF
Mo掺杂FeS超薄纳米片电催化氮气还原合成氨的研究
3
作者 张刚 范旭卓 +3 位作者 张鉴定 何雨晴 郑栋 程盛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超薄二维纳米片因其独特的尺寸依赖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超薄纳米片合成方法以及纯的超薄片性能有待优化。建立了一种易于制备的不同Mo物质的量掺杂FeS超薄纳米片的合成方法,通过Mo掺杂FeS超薄纳米片调节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和环... 超薄二维纳米片因其独特的尺寸依赖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超薄纳米片合成方法以及纯的超薄片性能有待优化。建立了一种易于制备的不同Mo物质的量掺杂FeS超薄纳米片的合成方法,通过Mo掺杂FeS超薄纳米片调节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和环境、缓冲多种反应中间体、促进N_(2)的吸收、降低电位测定步骤的能垒、加速催化过程来提高电催化氮还原反应(eNRR)的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无贵金属催化剂Mo-FeS在eNRR中表现出高效催化性能,在0.1 mol/L Na_(2)SO_(4)、-0.1 V下(相对可逆氢电极)产氨速率为10.79μg/(h·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合成 超薄纳米片 氮气还原 硫化铁 mo掺杂
下载PDF
Mo元素对13MnNiMoR钢焊缝微观组织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张生芳 赵斌 +3 位作者 谷红涛 尹剑 王紫光 刘宇 《焊接技术》 2024年第11期31-36,共6页
在制氢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焊缝质量和性能对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文中以13MnNiMoR钢焊缝为研究对象,采用JMatPro软件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Mo元素对焊缝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o元素的添加促... 在制氢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焊缝质量和性能对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文中以13MnNiMoR钢焊缝为研究对象,采用JMatPro软件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Mo元素对焊缝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o元素的添加促进了M6C型碳化物的形成,抑制了M23C6型碳化物的析出,有利于材料的固溶强化和提高合金的强度。随着Mo含量的增加,焊缝区粒状渗碳体占比逐渐增加,且颗粒分布更加均匀,而焊缝的塑性和伸长率出现了下降。即:适量的Mo元素添加对于提升焊缝的硬度和抗拉强度是有益的,但过多的Mo元素会导致焊缝的塑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反应器 13MnNimoR钢 mo元素 焊缝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单/双MOS管组合工装设计及应用
5
作者 王桂花 段海军 +1 位作者 崔峻 谭琴 《新技术新工艺》 2024年第10期35-40,共6页
按产品设计要求,需要将散热片分别与MOS管、双MOS管组合形成单/双MOS管组合,并满足散热片端面与单/双MOS管端面保持平行且间距一致的要求。首先对单/双MOS管进行了结构分析,并运用六点定位原理对散热片进行定位,再设计定位凸台以确定散... 按产品设计要求,需要将散热片分别与MOS管、双MOS管组合形成单/双MOS管组合,并满足散热片端面与单/双MOS管端面保持平行且间距一致的要求。首先对单/双MOS管进行了结构分析,并运用六点定位原理对散热片进行定位,再设计定位凸台以确定散热片与单/双MOS管位置关系,对MOS管进行手动定位,最终完成散热片与单/双MOS管组合。按照以前的装配工艺很难保证设计要求,返工率很高,经过设计专门的单/双MOS管组合工装,达到了设计要求,解决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返工成本的难题,具备了单/双MOS管组合小批量生产能力,对该类MOS管装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片 moS管 moS管组合 六点定位原理 工装 moS管装配
下载PDF
基于熔盐堆尾气提取的99Mo生产评估
6
作者 陈亮 朱贵凤 +3 位作者 王子业 严睿 邹杨 徐洪杰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137,共9页
基于熔盐堆尾气提取99Mo同位素的生产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目前的工作局限于评估堆芯中99Mo的产量,对于其在整个回路中的迁移行为的关注不足。本文建立了一个熔盐堆中的贵金属迁移模型,并基于8 MW熔盐实验堆(Molten-Salt Reactor Exp... 基于熔盐堆尾气提取99Mo同位素的生产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目前的工作局限于评估堆芯中99Mo的产量,对于其在整个回路中的迁移行为的关注不足。本文建立了一个熔盐堆中的贵金属迁移模型,并基于8 MW熔盐实验堆(Molten-Salt Reactor Experiment,MSRE)进行了贵金属分布验证,而后对MSRE尾气中99Mo粗产品的产量、比活度及运行状态的变化对生产的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尾气中的99Mo有较高含量和比活度,移除率增加的工况对99Mo的比活度的影响是有益的,空泡比例及氧化还原电势变化的工况对99Mo的比活度影响不大,该方法可作为一种潜在的99Mo生产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堆 医用同位素 99mo MSRE 核素迁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Ore-forming Elements and Mineralization Prognosis for the Yechangping Mo Deposit,Hen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DING Gaoming JI Genyuan +5 位作者 YAN Guolong XU Yongzhong WANG Kunming XIAO Chun WANG Quanle GUO Dongb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36-752,共17页
Three-dimensional geochemical modeling of ore-forming elements is crucial for predicting deep mineralization.This approach provides key information for th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deep mineral localization,three-di... Three-dimensional geochemical modeling of ore-forming elements is crucial for predicting deep mineralization.This approach provides key information for th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deep mineral localization,three-dimensional fine interpolation,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and extraction of quantitative mineral-seeking markers.The Yechangping molybdenum(Mo)deposit is a significant and extensive porphyry-skarn deposit in the East Qinling-Dabie Mo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Abundant borehole data on oreforming elements underpin deep geochemical predictions.The methodolog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1)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of the deposit was established.(2)Correlation,cluster,and factor analyses post delineation of mineralization stages and determination of mineral generation sequence to identify(Cu,Pb,Zn,Ag)and(Mo,W,mfe)assemblages.(3)A three-dimensional geochemical block model was constructed for Mo,W,mfe,Cu,Zn,Pb,and Ag using the ordinary kriging method,and the variational function was developed.(4)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ore-forming elements are performed to extract geological information,employing the variogram and w(Cu+Pb+Zn+Ag)/w(Mo+W)as predictive indicators.(5)Identifying the western,northwestern,and southwestern areas of the mine with limited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contrasted by the north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areas favorable for mineral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geochemical model ore-forming elements GEOSTATISTICS deep mineralization prediction Yechangping mo deposit
下载PDF
Mo添加对WC-Ni硬质合金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徐涛 管一琦 +4 位作者 汤梅芳 龙坚战 曾瑞霖 崔焱茗 成祥 《硬质合金》 CAS 2024年第3期196-205,共10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不同Mo添加量对WC-Ni-Mo硬质合金的WC粒度、硬度、摩擦磨损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成分范围内(w(Mo)=1.5%~2.0%),WC的平均晶粒尺寸基本不随Mo添加量的变...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不同Mo添加量对WC-Ni-Mo硬质合金的WC粒度、硬度、摩擦磨损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成分范围内(w(Mo)=1.5%~2.0%),WC的平均晶粒尺寸基本不随Mo添加量的变化而变化;随Mo添加量的增加,WC-Ni-Mo硬质合金的硬度略微有所下降,而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提升。Mo质量分数为2%的WC-Ni-Mo硬质合金在酸性溶液中的耐腐蚀能力要高于Mo质量分数为1.5%的合金,并且具有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总体来看,WC-8.0%Ni-2.0%Mo合金的综合性能优于WC-8.5%Ni-1.5%Mo硬质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NI 硬质合金 mo添加量 晶粒度分布 摩擦磨损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Mon(n=2-13)和MonC(n=1-12)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
9
作者 杨文辉 相悦 +1 位作者 陈轩 段海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9,共8页
结合遗传算法和CALYPSO软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Mon(n=2-13)及MonC(n=1-12)团簇基态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展开详细研究.通过计算其基态结构的平均键长、平均结合能、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和前线轨道能级,对基态结构的稳定性随总原子数变... 结合遗传算法和CALYPSO软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Mon(n=2-13)及MonC(n=1-12)团簇基态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展开详细研究.通过计算其基态结构的平均键长、平均结合能、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和前线轨道能级,对基态结构的稳定性随总原子数变化的关系展开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Mon团簇基态结构的稳定性可通过掺杂单个C原子而提高.综合团簇的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可知,n=6,9时Mon团簇的稳定性较高,n=4,7,10时MonC团簇的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mon团簇 monC团簇 基态结构 电子性质
下载PDF
Ag掺杂Mo-12Si-8.5B合金在25~600℃的摩擦学行为
10
作者 胡华荣 尹果 +3 位作者 杨洪宇 郭源君 颜建辉 陈芳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4-892,共9页
本文中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Mo-12Si-8.5B和Mo-12Si-8.5B-10%Ag这2种合金,通过高温真空摩擦磨损试验仪测试了2种合金与Al_(2)O_(3)摩擦副在25~600℃间的干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与Mo-12Si-8.5B合金相比,在25~600℃区间Mo-12Si-8.5B... 本文中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Mo-12Si-8.5B和Mo-12Si-8.5B-10%Ag这2种合金,通过高温真空摩擦磨损试验仪测试了2种合金与Al_(2)O_(3)摩擦副在25~600℃间的干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与Mo-12Si-8.5B合金相比,在25~600℃区间Mo-12Si-8.5B-10%Ag合金表现出更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在600℃时,Mo-12Si-8.5B-10%Ag合金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可达到最小值,其值分别为0.41和1.14×10^(-5)mm^(3)/(N·m),此时Mo-12Si-8.5B-10%Ag合金的干摩擦性能表现最佳,这与Mo-12Si-8.5B-10%Ag合金磨损表面的MoO_(3)、SiO_(2)和Ag_(2)MoO_(4)等润滑相的存在及Ag在25~600℃范围内起到的润滑效果有关.此外,在25~200℃区间,Mo-12Si-8.5B-10%Ag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和剥层磨损,在400~600℃范围内,则以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12Si-8.5B-10%Ag合金 Al_(2)O_(3) 中低温 干摩擦 磨损机理
下载PDF
淬火温度对气瓶用Fe-Cr-Ni-Mo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潘雪新 胡小锋 +3 位作者 杨志荣 付鸿 姜海昌 张洋鹏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为了优化一种气瓶用Fe-Cr-Ni-Mo钢的淬火工艺,采用SEM,TEM,EBSD和拉伸、冲击等观察和检测手段,研究了淬火温度对一种气瓶用Fe-Cr-Ni-Mo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淬火温度处理后的合金钢,均呈现为板条马氏体组织,其碳... 为了优化一种气瓶用Fe-Cr-Ni-Mo钢的淬火工艺,采用SEM,TEM,EBSD和拉伸、冲击等观察和检测手段,研究了淬火温度对一种气瓶用Fe-Cr-Ni-Mo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淬火温度处理后的合金钢,均呈现为板条马氏体组织,其碳化物析出和板条亚结构基本保持不变,而原始奥氏体晶粒则随淬火温度的提高而出现明显的粗化,由800℃的4.3µm长大到930,1200℃的29.6,371.1µm,同时有效晶粒尺寸(EGS)也逐渐增加,800,930,1200℃的EGS分别为0.60,1.20,3.22µm。淬火温度对合金钢的室温抗拉、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影响较小,而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冲击吸收能量则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由800℃的119 J,下降到930,1200℃的68,38 J。EGS增大导致冲击断裂时出现解理断裂,是较高淬火温度合金钢冲击吸收能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淬火温度为800~860℃时,Fe-Cr-Ni-Mo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该研究结果对Fe-Cr-Ni-Mo钢制气瓶的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瓶 Fe-Cr-Ni-mo 淬火温度 有效晶粒尺寸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右江盆地大际山U-(Mo)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微量元素迁移规律——对区域内U、Au成生关系的指示
12
作者 田建吉 刘畅 +1 位作者 吴玉 李秋实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434-449,共16页
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是全球第二大的卡林型Au矿(共伴生有Sb、Hg、Tl异常/矿化)矿集区,有着滇黔桂“金三角”的美誉。值得注意的是,该区除发育Au(-Sb-Hg-Tl)矿床外,还产有大量赋矿岩性和控矿构造相似的U矿床(点),成矿特色鲜明... 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是全球第二大的卡林型Au矿(共伴生有Sb、Hg、Tl异常/矿化)矿集区,有着滇黔桂“金三角”的美誉。值得注意的是,该区除发育Au(-Sb-Hg-Tl)矿床外,还产有大量赋矿岩性和控矿构造相似的U矿床(点),成矿特色鲜明。前人对该区Au矿开展了大量研究,而U矿研究较少,对U、Au的成生关系尚不清楚。基于此,文章选取右江盆地内典型的U矿床——大际山U-(Mo)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矿相学研究和地球化学分析,厘定了矿化的围岩蚀变为硫化、沥青质化、磷铝锶石化、硅化和伊利石化,揭示了矿化过程中Re、Tl、Mo、U、Cd、Ni、Co、As、Sb、MREE的相对富集。蚀变矿物组合及元素迁移规律约束大际山U-(Mo)矿床中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牛蹄塘组,成矿流体应为还原性有机流体与地表-近地表酸性、氧化性流体的混合,矿质沉淀发生在低温、酸性、还原环境中。综合分析认为,右江盆地内U、Au分布特征及矿床成因具有明显差异,二者应是不同成矿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蚀变特征 元素迁移规律 大际山U-(mo)矿床 U、Au成生关系 右江盆地
下载PDF
Mo/Zr-SBA-15介孔分子筛吸附溶液中亚甲基蓝
13
作者 孔黎明 王好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1-828,共8页
采用一步水热晶化法将Zr掺杂到SBA-15骨架中制备了Zr-SBA-15,以Zr-SBA-15为载体,Mo为活性组分,制备了Mo/Zr-SBA-15吸附剂,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Mo/Zr-SBA-15用于吸附溶液中的亚甲基蓝(MB),考察了Mo、Zr掺杂的SBA-15对MB的吸附性能。表征... 采用一步水热晶化法将Zr掺杂到SBA-15骨架中制备了Zr-SBA-15,以Zr-SBA-15为载体,Mo为活性组分,制备了Mo/Zr-SBA-15吸附剂,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Mo/Zr-SBA-15用于吸附溶液中的亚甲基蓝(MB),考察了Mo、Zr掺杂的SBA-15对MB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Mo/Zr-SBA-15具有介孔结构,Zr进入SBA-15分子筛的骨架中,Mo部分负载至SBA-15的孔壁上,部分以MoO_(3)的形式均匀分散在SBA-15表面;随着Mo负载量的增加,Mo/Zr-SBA-15的比表面积与孔体积逐渐减小。实验结果表明:当Mo负载量(w)为10%时,对溶液中MB的吸附性能最佳;在MB质量浓度20 mg/L、Mo/Zr-SBA-15加入量0.2 g/L、初始溶液pH 5.9、温度25℃、吸附时间4 h的条件下,对MB的平衡吸附量达到90.3 mg/g;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Mo/Zr-SBA-15对MB的吸附等温过程;25℃时,Mo/Zr-SBA-15对MB的饱和吸附量为173.3 mg/g;Mo/Zr-SBA-15经焙烧再生、循环使用4次后,平衡吸附量仅下降了7.6%,表现出良好的可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Zr掺杂 SBA-15 吸附 亚甲基蓝
下载PDF
医用同位素^(99)Mo吸附分离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捷 傅梦韬 +3 位作者 姚运友 马琳 黄晨 马红娟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医用同位素^(99)Mo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核医学领域的重要核素。由于常规的高浓缩铀裂变生产^(99)Mo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人们已经开始寻找其他可靠的^(99)Mo生产途径。在分离^(99)Mo和^(99)mTc的方法中柱层析法具有很大优势,其中的关键是... 医用同位素^(99)Mo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核医学领域的重要核素。由于常规的高浓缩铀裂变生产^(99)Mo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人们已经开始寻找其他可靠的^(99)Mo生产途径。在分离^(99)Mo和^(99)mTc的方法中柱层析法具有很大优势,其中的关键是层析柱的材料,材料对^(99)Mo吸附能力关系到未来新一代^(99)Mo-^(99)mTc发生器的制备。本研究对医用同位素^(99)Mo的吸附分离进行综述,介绍^(99)Mo生产方式,^(99)Mo和^(99)mTc分离方法,以及目前对Mo具有一定吸附效果的吸附材料,为未来利用低比活度^(99)Mo吸附制备^(99)Mo-^(99)mTc发生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同位素 吸附 分离 ^(99)mo
下载PDF
晶粒形态对Ti-Mo钢耐蚀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杨洪波 李昊玥 +3 位作者 赵贺然 孙蒙 邵明增 亓伟伟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166,共9页
采用周期浸润腐蚀实验机、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等研究了晶粒形态对Ti-Mo微合金钢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Mo微合金钢经600~750℃等温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单相铁素体,耐蚀性能受晶粒尺寸... 采用周期浸润腐蚀实验机、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等研究了晶粒形态对Ti-Mo微合金钢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Mo微合金钢经600~750℃等温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单相铁素体,耐蚀性能受晶粒尺寸、大角度晶界比例、再结晶程度的影响;晶界和变形组织作为阳极,晶粒作为阴极,不均匀的电化学腐蚀使实验钢的腐蚀电流升高,促进了电偶腐蚀的发生,这是影响Ti-Mo微合金钢腐蚀行为的主要机制;在不损害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可通过采取适当增大晶粒尺寸、降低大角度晶界比例、提高再结晶程度的措施,提高Ti-Mo钢的耐蚀性能;在本实验条件下,当等温温度为600℃时,Ti-Mo钢的晶粒尺寸为9.66μm、大角度晶界比例为80.3%、平均错配角为1.99°、腐蚀质量损失率为1.98 g/(m^(2)·h),其耐蚀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o微合金钢 耐蚀性能 晶粒尺寸 大角度晶界 再结晶程度
下载PDF
无线紫外光MIMO通信系统信道容量估算方法
16
作者 赵庆 张琰 沈海莲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1,共5页
无线紫外光通信系统易受大气散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通信信道容量估算准确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无线紫外光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通信系统信道容量估算方法。根据信道特征,构建无线紫外光MIMO通信系统的信道... 无线紫外光通信系统易受大气散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通信信道容量估算准确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无线紫外光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通信系统信道容量估算方法。根据信道特征,构建无线紫外光MIMO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估计模型,获取无线紫外光的单次散射传输特性,利用符号补码式的方法改进空时编码,设定高级检测器中符号的接收能耗,使每个符号保持在标准功率数值范围内,完成通信系统信道检测式编码。根据不同发射角和接收角计算无线紫外光通信的路径损耗比,通过泊松随机分布获得最终通信系统信道容量的估算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传输速率可高达8 Mbps,误码率始终低于10-3bit/s,估算准确率在90%以上,估计时间低于4 ms,估算效果好,可为通信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损耗 无线紫外光 信道容量 信噪比 信道衰减 MImo通信系统
下载PDF
MOS器件Hf基高k栅介质的研究综述
17
作者 吕品 白永臣 邱巍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随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尺寸的持续缩小,HfO2因其介电常数(k)高、带隙大等特点,成为取代传统SiO2栅介质最有希望的候选材料.本文综述了Hf基高k栅介质薄膜的近年的研究进展.针对HfO2结晶温度低、在HfO2薄膜和Si衬底间易形成界面... 随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尺寸的持续缩小,HfO2因其介电常数(k)高、带隙大等特点,成为取代传统SiO2栅介质最有希望的候选材料.本文综述了Hf基高k栅介质薄膜的近年的研究进展.针对HfO2结晶温度低、在HfO2薄膜和Si衬底间易形成界面层导致漏电流大、界面态密度高、击穿电压低等问题,回顾了最近论文报道的两种策略,即掺杂改性和插入缓冲层.接着举例讨论了Hf基材料从二元到掺杂氧化物/复合物的演变、非Si衬底上淀积Hf基高k栅介质、Hf基高k栅介质的非传统MOS器件结构,为集成电路(IC)中MOS器件的长期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基高k材料 栅介质 moS器件 介电常数
下载PDF
黑龙江省准对称混合训练期MOS气温预报性能分析
18
作者 赵玲 白雪梅 +3 位作者 孟莹莹 邢程 刘松涛 付雯 《黑龙江气象》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选取ECMWF细网格地面2 m气温要素预报产品作为预报因子,选取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V2.0)地面2 m气温格点实况数据作为预报量,应用准对称混合训练期MOS方法,建立黑龙江省格点气温MOS方法,并对MOS方法在24 h预报时效内间... 本文选取ECMWF细网格地面2 m气温要素预报产品作为预报因子,选取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V2.0)地面2 m气温格点实况数据作为预报量,应用准对称混合训练期MOS方法,建立黑龙江省格点气温MOS方法,并对MOS方法在24 h预报时效内间隔3 h的格点气温预报性能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MOS平均绝对误差≤1.5℃;MOS夏半年≤2℃预报准确率为84.1%,比ECMWF提高7.6%;冬半年预报准确率为71.5%,比ECMWF提高18.3%;预报技巧夏半年为14.2%,冬半年为29.8%。MOS夏半年预报效果好于冬半年,冬半年预报改善效果好于夏半年。大、小兴安岭和东南部山区MOS预报效果不如平原地区好,但是MOS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平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对称混合训练期moS方法 气温 ECMWF CLDAS 预报性能
下载PDF
基于MOS认证体系的统计数据处理与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研究
19
作者 薛亚宏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MOS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是评价企业数据处理与分析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商贸大类所属专业类、专业对MOS有较高的依赖性,受限于教育行业兼任企业技术人员数量,目前尚未见到将MOS体系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效融合的成熟... MOS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是评价企业数据处理与分析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商贸大类所属专业类、专业对MOS有较高的依赖性,受限于教育行业兼任企业技术人员数量,目前尚未见到将MOS体系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效融合的成熟案例。本文以MOS专家级认证为基本参照,探索统计实践教学与“Microsoft Excel Expert”的融合机制,系统研究基于MOS的课证融通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 统计学 函数 课证融通
下载PDF
Molybdenum isotope composition of the upper mantle and its origin:insight from mid-ocean ridge basalt
20
作者 Shuo CHE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05-708,共4页
The molybdenum(Mo)isotope system is pivotal in reconstructing marine redox changes throughout Earth’s history and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tracer for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rocesses.Understanding its composition ... The molybdenum(Mo)isotope system is pivotal in reconstructing marine redox changes throughout Earth’s history and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tracer for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rocesses.Understanding its composition and variation across major geochemical reservoirs is essential for its application in investigating high-temperature processes.However,there is debate regarding theδ^(98/95)Mo value of the Earth’s mantle,with estimates ranging from sub-chondritic to super-chondritic values.Recent analyses of global mid-ocean ridge basalt(MORB)glasses revealed significantδ^(98/95)Mo variations attributed to mantle heterogeneity,proposing a two-component mixing model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variation.Complementary studies confirmed the sub-chondriticδ^(98/95)Mo of the depleted upper mantle,suggesting remixing of subduction-modified oceanic crust as a plausible mechanism.Thes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role of Mo isotopes as effective tracers for understanding dynamic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mantle-crustal recyc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ybdenum(mo)isotope MANTLE crustal recycling mid-ocean ridge basalt(moR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