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odal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Combining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and State Space Realiz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Scot McNeill 《Journal of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13年第2期173-185,共13页
A modal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combining techniques from Second Order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SOBSS) and State Space Realization (SSR) theory. In this hybrid algorithm, a set of correlation matrices i... A modal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combining techniques from Second Order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SOBSS) and State Space Realization (SSR) theory. In this hybrid algorithm, a set of correlation matrices is generated using time-shifted, analytic data and assembled into several Hankel matrices. Dissimilar left and right matrices are found, which diagonalize the set of nonhermetian Hankel matrices. The complex-valued modal matrix is obtained from this decomposition. The modal responses, moda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s and discrete-time plant matrix (in state space modal form) are subsequently identified. System eigenvalues are computed from the plant matrix to obtain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dal fractions of critical damping. Joint Approximate Diagonalization (JAD) of the Hankel matrices enables the under determined (more modes than sensors) problem to be effectively treated without restrictions on the number of sensors required. Because the analytic signal is used, the redundant complex conjugate pairs are eliminated, reducing the system order (number of modes) to be identified half. This enables smaller Hankel matrix sizes and reduced computational effort. The moda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s provide an expedient means of screening out spurious computational modes or modes corresponding to noise sources,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a consistency diagram. In addition, the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modes enables the modal responses to be identified when there are at least as many sensors as independent (not including conjugate pairs) modes. A further benefit of the algorithm is that identification of dissimilar left and right diagonalizers preclude the need for windowing of the analytic data.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mod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demonstrated using vibration data from a 6 DOF simulation, 4-story building simulation and the Heritage court tower buil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al Identification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state Space REALIZATION ANALYTIC Signal Complex MODES
下载PDF
Physic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Modal Analysis for Two-axis On-road Vehicles:Theory and Simul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ZHENG Minyi ZHANG Bangji +1 位作者 ZHANG Jie ZHANG No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756-764,共9页
Physical parameter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vehicle 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However,most of physic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re assuming som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vehicle are known,and the other unkno... Physical parameter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vehicle 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However,most of physic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re assuming som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vehicle are known,and the other unknown parameters can be identified.In order to identify physical parameters of vehicle in the case that all physical parameters are unknown,a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State Variable Method(SVM) for physic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two-axis on-road vehicle is presented.The modal parameters of the vehicle are identified by the SVM,furthermore,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vehicle are estimated by least squares method.In numerical simulations,physical parameters of Ford Granada are chosen as parameters of vehicle model,and half-sine bump function is chosen to simulate tire stimulated by impulse excitation.The first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can identify all of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the largest absolute value of percentage error of the identified physical parameter is 0.205%;and the effect of the errors of additional mass,structural parameter and measurement noise are discussed in the following simulations,the results shows that when signal contains 30 d B noise,the largest absolute value of percentage error of the identification is 3.78%.These simulations verify that the presented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accurate for physic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two-axis on-road vehicles.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can identify all physical parameters of 7-DOF vehicle model by using free-decay responses of vehicle without need to assume some physical parameters are kn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free-decay response state variable method modal parameter physical parameter
下载PDF
DIRECT SPECTURM ANALYSIS OF THE STATE SPACE FOR RANDOM VIBRATION OF MDOF LINEAR DAMPED SYSTEM
3
作者 Zheng Zhaoc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67-373,共7页
This paper proceeds from the general case of the unsymmetric linearized multi-degrees of free- dom(MDOF)systems.By adopting the general complex modal theory of the state space,the response analysis for a sys- tem subj... This paper proceeds from the general case of the unsymmetric linearized multi-degrees of free- dom(MDOF)systems.By adopting the general complex modal theory of the state space,the response analysis for a sys- tem subjected to random excitation of the same source is carried out using as a kind of direct spectrum analysis method in frequency domain.With the input of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 given,the explicit expression of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 matrix of the output response can be obtained.By taking Fourier inverse transform,the integrated expres- sions of the correlation function matrix and of the spectrum moment matrix are obtained.Comparing with the time domain method,this method enjoys the merit of visualization and avoids the procedure of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obtained re- sponse correlation function to be solved for the output spectrum utilizing Fourier transform.This paper has extended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traditional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method.The mean square values and variety of statistical val- ues can be obtained conveniently.This method and the time domain method are different in approach but equally satisfac- tory in their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rum analysis space state complex modal random vibration
下载PDF
金刚石砂轮与金刚石滚轮磨削接触的声发射监测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华东 刘勇 +1 位作者 朱振伟 张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为了实现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金刚石滚轮过程的自动化,需要对磨削接触状态进行准确识别。由于磨削过程中材料去除率较小导致声发射信号幅值变化不显著,仅用有效值对磨削接触状态识别的准确性受噪声影响很大。针对此问题,通过模态分解和... 为了实现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金刚石滚轮过程的自动化,需要对磨削接触状态进行准确识别。由于磨削过程中材料去除率较小导致声发射信号幅值变化不显著,仅用有效值对磨削接触状态识别的准确性受噪声影响很大。针对此问题,通过模态分解和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处理,再计算各分量的有效值和方差值完成特征提取,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对磨削接触状态进行识别。实际应用发现:该方法对滚轮的磨削接触状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8.3%,准确实现了对磨削接触状态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滚轮 金刚石砂轮 声发射 模态分解 特征提取 磨削接触状态识别
下载PDF
模态测试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及传感器布置应用
5
作者 王志宇 陈华钊 +2 位作者 施袁锋 张惊朝 戴靠山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1,共10页
模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会受测试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建模假设和参数估计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研究模态测试中模态参数的不确定性水平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费希尔信息矩阵的快速模态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模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会受测试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建模假设和参数估计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研究模态测试中模态参数的不确定性水平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费希尔信息矩阵的快速模态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探讨包括振动信号的采样时长、采样频率、采样信噪比和结构的阻尼比等多种因素对模态参数不确定性水平的影响,同时提出利用模态参数不确定性水平来优化传感器布置策略的实用性建议.结果表明:模态参数的不确定性水平随采样时长、采样频率、信噪比和传感器数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结构阻尼比的增大而升高;对于均匀分布结构,多数传感器布置在结构顶部和中上部,少数布置在中下部时,模态参数的整体不确定性水平较低,是一种相对较优的传感器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测试 不确定性分析 费希尔信息矩阵 状态空间方法
下载PDF
热效应作用下高功率薄片涡旋激光器的模场结构
6
作者 连天虹 窦逸群 +3 位作者 周磊 刘芸 寇科 焦明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9-101,共13页
激光介质热效应引起的谐振腔模场结构变化成为高功率涡旋激光器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环形光泵浦薄片激光晶体的温度场及热形变计算模型,将热效应像差作为谐振腔衍射积分方程的微扰,研究热效应对激光器模场结构的影响规律.具体研究... 激光介质热效应引起的谐振腔模场结构变化成为高功率涡旋激光器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环形光泵浦薄片激光晶体的温度场及热形变计算模型,将热效应像差作为谐振腔衍射积分方程的微扰,研究热效应对激光器模场结构的影响规律.具体研究了Nd:YAG,Nd:YLF和Nd:YVO_(4)薄片涡旋激光器的模场结构随泵浦功率、晶体吸收系数、晶体厚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效应使涡旋激光器模谱产生径向展宽,模式纯净度下降.泵浦功率越大,高阶径向模式占比越大,模场结构越复杂.泵浦功率升高时,Nd:YVO_(4)激光器的模谱展宽最大,Nd:YAG激光器的模谱展宽最小.晶体吸收系数越大,模谱展宽越严重;激光晶体厚度减小时,模谱展宽呈增宽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涡旋光 热效应 径向模谱展宽
下载PDF
基于深度SSDAE网络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润兰 尉卫卫 +1 位作者 王广书 黄华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2,410,411,共10页
针对刀具磨损状态识别过程中采集数据量大、干扰信号复杂且需人为选择特征参数的问题,为提高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模型的鲁棒性与泛化性,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下深度堆叠稀疏降噪自编码(stacking sparse denoising auto-encoder,简称SSDAE)网... 针对刀具磨损状态识别过程中采集数据量大、干扰信号复杂且需人为选择特征参数的问题,为提高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模型的鲁棒性与泛化性,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下深度堆叠稀疏降噪自编码(stacking sparse denoising auto-encoder,简称SSDAE)网络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方法,实现隐藏在数据中深层次的数据特征自动挖掘。首先,将原始振动信号分解为一系列固有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选取了最优固有模态来组合一个新的信号;其次,采用SSDAE网络自适应提取特征后对刀具磨损阶段进行了状态识别,识别精度达到98%;最后,对网络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并与最常用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处理非平稳振动信号,对不同刀具磨损阶段状态的识别效果良好,并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堆叠稀疏自编码网络 变分模态分解 K-最近邻分类器 自适应特征提取 状态识别
下载PDF
Modal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a Modified Connecting Rod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8
作者 Nkrumah Jacob Kwaku Baba Ziblim +1 位作者 Sulemana Yahaya Sherry Kwabla Amedorme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aterial Science》 2023年第3期29-49,共21页
The connecting ro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ving components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he present work determine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aluminium alloy 7075 material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 connec... The connecting ro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ving components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he present work determine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aluminium alloy 7075 material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 connecting rod for weight optimisation without losing the strength of the connecting rod. It considered modal and thermal analyses to investigat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material for connecting rod design. The parameters that were considered under the modal analysis were: total deformation, and natural frequency, while the thermal analysis looked a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otal heat flux and directional heat flux of the four connecting rods made with titanium alloy, grey cast iron, structural steel and aluminium 7075 alloy respectively. The connecting rod was modelled using Autodesk inventor2017 software using the calculated parameters. The steady-state thermal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uced heat flux and directional heat flux. The study found that Aluminium 7075 alloy deformed more than the remaining three other materials but has superior qualities in terms of vibrational natural frequency, total heat flux and lightweight compared to structural steel, grey cast iron and titanium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necting Rod Steady-state Thermal Analysis DEFORMATION Heat Flux Thermal and mod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机械弹性车轮的滚动模态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仁亮 赵又群 +4 位作者 林棻 姜之平 何鲲鹏 尤庆伸 时西芳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3期16-22,共7页
轮胎是农用车辆行走系的重要部件,直接影响车辆各种使用性能的发挥。针对传统农用车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易扎伤、易磨损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机械弹性车轮。利用有限元方法结合LMS模态试验,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机械弹性车轮模态参数的影响机... 轮胎是农用车辆行走系的重要部件,直接影响车辆各种使用性能的发挥。针对传统农用车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易扎伤、易磨损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机械弹性车轮。利用有限元方法结合LMS模态试验,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机械弹性车轮模态参数的影响机理和规律,计算了滚动状态下机械弹性车轮的模态参数,获得了转速对车轮模态参数的影响规律,从而得到了滚动状态下机械弹性车轮的模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弹性车轮在滚动状态下的模态特性可为其与农业车辆的匹配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弹性车轮 滚动状态 模态分析 农业车辆
下载PDF
大中型电机组合结构定子的模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磊 文金虎 《船电技术》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运用成熟的商业模态测试软件,对一台中心高为450 mm的200 kW大中型电机开展了不同组合状态下的模态试验研究,获得了电机定子的模态振动特性和冷却系统、转子及端盖部件等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程度,主要研究成果可作为电机定子模态计... 本文运用成熟的商业模态测试软件,对一台中心高为450 mm的200 kW大中型电机开展了不同组合状态下的模态试验研究,获得了电机定子的模态振动特性和冷却系统、转子及端盖部件等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程度,主要研究成果可作为电机定子模态计算和结构声学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电机 定子 组合状态 模态测试
下载PDF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振动状态的研究
11
作者 井苏杰 于肇贤 +2 位作者 王宏伟 邵震 李林诺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6-721,共6页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是在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结构基础上改进而来。3-2型压电材料由PZT-5A和空气复合而成。首先使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的模态分析研究了3-2型压电复合材料做厚度伸缩振动。其次通过谐响应分析了敏感元件在正弦信号...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是在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结构基础上改进而来。3-2型压电材料由PZT-5A和空气复合而成。首先使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的模态分析研究了3-2型压电复合材料做厚度伸缩振动。其次通过谐响应分析了敏感元件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的稳态响应,讨论了压电材料陶瓷体积分数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压电陶瓷材料在厚度振动谐振频率下的振动位移。最后通过实验制备了3-2型压电材料的实物样品,使用激光测振仪测量压电振子的振动状况,并对仿真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正弦信号激励下,3-2型复合材料的振动模态为厚度伸缩振动,振动位移最大值为3.840 nm(单位电压下),陶瓷体积占比的变化不会对振动位移产生太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 模态分析 谐频响应分析 振动状态
下载PDF
改进全局ZOA优化MVMD-SCN的锂电池SOH估算
12
作者 郭喜峰 黄裕海 +2 位作者 单丹 原宝龙 宁一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锂电池健康状态(SOH)的准确估算对电池系统的健康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SOH的估算精度,提出一种将参数优化后的多元变分模态分解(MVMD)和随机配置网络(SCN)相结合的SOH估算方法。从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提取多个健康因子(HF)作为SOH估... 锂电池健康状态(SOH)的准确估算对电池系统的健康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SOH的估算精度,提出一种将参数优化后的多元变分模态分解(MVMD)和随机配置网络(SCN)相结合的SOH估算方法。从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提取多个健康因子(HF)作为SOH估算模型的输入,在斑马优化算法(ZOA)全局阶段引入自适应权重和最优领域波动策略,提高其全局搜索能力,得到改进全局的斑马优化算法(IGZOA),利用它对MVMD和SCN参数进行寻优,最后在9个基准函数测试IGZOA性能,在NASA和CALCE数据集上将所提方法与不同方法进行锂电池SOH的估算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和绝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84%,0.93%,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健康状态 多元变分模态分解 改进斑马优化算法 随机配置网络
下载PDF
结合特征根及模态分析法的逆变器多机并网系统谐波扰动响应分析
13
作者 李戎 李建文 +1 位作者 李永刚 孙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519-4534,共16页
为了从本质上解释逆变器多机并网系统受到宽频谐波扰动后的动态行为,该文理论推导特征根与系统稳态和暂态响应的解析解,进而利用单个逆变器并网的实例验证了采用特征根分析系统谐波响应的可行性。针对逆变器多机并网系统,阐明特征根与... 为了从本质上解释逆变器多机并网系统受到宽频谐波扰动后的动态行为,该文理论推导特征根与系统稳态和暂态响应的解析解,进而利用单个逆变器并网的实例验证了采用特征根分析系统谐波响应的可行性。针对逆变器多机并网系统,阐明特征根与谐振模态的对应关系,使得利用模态分析方法既能解析系统内部支路对不同谐振模态的可激励性和可观测性,又能视系统为一个整体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结合特征根分析逆变器并网系统动态行为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根 谐波扰动 模态分析方法 稳态响应 暂态响应
下载PDF
悬臂同轴双转子系统不平衡耦合振动抑制试验研究
14
作者 卢加乔 潘鑫 +2 位作者 高金吉 张梦 马威龙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7-1094,共8页
针对悬臂同轴双转子系统不平衡耦合振动突出问题,以某开式转子发动机输出端双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悬臂双转子系统振动耦合机理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采用有限元法(FEM)建立了双转子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和耦合动力... 针对悬臂同轴双转子系统不平衡耦合振动突出问题,以某开式转子发动机输出端双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悬臂双转子系统振动耦合机理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采用有限元法(FEM)建立了双转子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和耦合动力学方程,分析了悬臂同轴双转子系统耦合振动机理;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双转子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临界转速分析以及不平衡响应分析,建立了自敏感系数概念以定量评价系统对不平衡振动的敏感度和耦合状态;最后,根据实际结构设计了悬臂同轴双转子实验台,进行了不同转速比下的不平衡振动抑制实验,并结合实验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拟仿真提出的自敏感系数可作为双转子系统实际振动测点布置和不平衡振动抑制策略的理论依据;通过应用先平衡内转子后平衡外转子的不平衡振动分步抑振策略,可使双转子系统不平衡振动降幅达80%以上。该研究对双转子系统传感器测点布局和系统耦合振动抑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耦合振动机理 有限元方法 动力学方程 动力学特性 稳态响应分析 不平衡 模态分析
下载PDF
80 MN压剪试验机机架的力学仿真
15
作者 邵景干 吴跟上 +2 位作者 贺占蜀 汪晓航 李聪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6,共7页
为确保80 MN压剪试验机机架在最大载荷下依然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文中首先分析单剪和双剪两种压剪试验工况下的受力状态,而后在最大竖向载荷与最大横向载荷联合作用下,对静态单剪与静态双剪时的机架进行静力学仿真,随后进行机架的模态仿... 为确保80 MN压剪试验机机架在最大载荷下依然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文中首先分析单剪和双剪两种压剪试验工况下的受力状态,而后在最大竖向载荷与最大横向载荷联合作用下,对静态单剪与静态双剪时的机架进行静力学仿真,随后进行机架的模态仿真,最后对动态单剪时的机架进行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静态单剪与静态双剪时,压剪试验机机架最大静应力都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最大位移小于允许最大位移量,满足静强度与静刚度的要求;动态单剪时工作频率低于各阶模态固有频率,所以不会产生共振,满足动刚度要求;动态单剪时应力与位移呈周期性波动,最大动应力和最大位移满足动强度与动刚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 MN压剪试验机 单剪状态 双剪状态 有限元分析 模态仿真
下载PDF
考虑长期作用下的弱界面钢混组合梁动力响应分析
16
作者 徐晨翱 《科技通报》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钢混组合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受到混凝土徐变的影响,为研究动力因素与混凝土徐变因素耦合作用下的部分相互作用组合梁的动力特性,本文选择适当的状态变量来建立状态空间公式,然后得到两端简支边界条件下自由振动的频率特征方... 钢混组合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受到混凝土徐变的影响,为研究动力因素与混凝土徐变因素耦合作用下的部分相互作用组合梁的动力特性,本文选择适当的状态变量来建立状态空间公式,然后得到两端简支边界条件下自由振动的频率特征方程和对应的各阶模态。公式是基于节点处的受力平衡与应变兼容性的基本力学微分方程利用D'Alembert原理推导出的,在此基础上还额外加入了考虑混凝土的徐变影响的系数项。然后采用模态叠加法计算部分相互作用组合梁在均布简谐荷载、集中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齐次方程解以及动力响应。无论荷载类型如何,该数值模型都可以成功地用于模拟任意跨连续梁的时变结构行为。最后通过给出分析结果与数值结果的比对研究和若干相关参数研究,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 徐变 状态空间法 模态叠加法 滑移刚度
下载PDF
电磁轴承高速飞轮转子模态分离–状态反馈解耦控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亮亮 祝长生 王忠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5461-5472,共12页
针对主动电磁轴承高速飞轮转子系统的振动抑制问题,提出一种模态分离–状态反馈内模控制算法。首先用模态分离对电磁轴承飞轮转子系统的平动模态与转动模态进行解耦,再用状态反馈对两个转动模态进行解耦,从而将电磁轴承飞轮转子系统原... 针对主动电磁轴承高速飞轮转子系统的振动抑制问题,提出一种模态分离–状态反馈内模控制算法。首先用模态分离对电磁轴承飞轮转子系统的平动模态与转动模态进行解耦,再用状态反馈对两个转动模态进行解耦,从而将电磁轴承飞轮转子系统原来互相耦合的四个自由度变换为四个彼此独立的自由度,最后采用内模控制器对解耦后的系统进行调节,以实现良好的控制性能。对模态分离–状态反馈内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目标跟踪性能及鲁棒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态分离–状态反馈内模控制系统既实现了平动模态和转动模态的解耦,也实现了两个转动模态的解耦,能够使飞轮转子系统稳定悬浮并有效的抑制其振动,具有抗干扰能力较强、鲁棒性好、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轴承 模态解耦 状态反馈 内模控制 飞轮储能
下载PDF
计算模态响应灵敏度的两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中荣 徐伟华 刘济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从结构强迫振动的有限元方程出发,用Newmark直接积分法和状态空间法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构的模态响应。进一步用两种方法推导了模态响应对结构物理参数(如单元杨氏模量)的灵敏度。计算了模态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对单元杨氏模量的... 从结构强迫振动的有限元方程出发,用Newmark直接积分法和状态空间法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构的模态响应。进一步用两种方法推导了模态响应对结构物理参数(如单元杨氏模量)的灵敏度。计算了模态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对单元杨氏模量的灵敏度,并且对这两种方法的计算效率和精度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两者精度相当,但状态空间法所需要的计算计时要少,比Newmark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因此,状态空间法更适合用于正问题分析中结构动态响应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响应 状态空间 灵敏度
下载PDF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机敏约束阻尼板模态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攀 鲁俊 +3 位作者 邓兆祥 廖海辰 王正亚 阳小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7-1064,共8页
以对边约束板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压电机敏约束阻尼技术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基于压电本构关系、GHM阻尼模型和模态理论建立了模态主动控制模型。考虑到模态坐标在工程实际中无法由物理传感器直接测量,基于分离定理进行了模态状态观... 以对边约束板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压电机敏约束阻尼技术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基于压电本构关系、GHM阻尼模型和模态理论建立了模态主动控制模型。考虑到模态坐标在工程实际中无法由物理传感器直接测量,基于分离定理进行了模态状态观测器设计,并结合非耦合模态控制法与最优二次型控制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器设计。搭建了硬件在环实验平台,在不同外扰激励下开展了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带有观测器的模态控制器,对板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能取得很好效果:当外界激励为复杂周期信号时,振动响应幅值衰减近60%;当外界激励为随机白噪声时,振动响应的均方根值减少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机敏约束层阻尼 振动主动控制 模态控制 状态观测器
下载PDF
一种综掘巷道临时支护力学特性及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卢进南 谢苗 毛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5-441,共7页
超前支护装备主要由两组可互相推移的框架组成,属于综掘巷道顶板临时支护的一种。为提高超前支护装备的稳定性、避免共振的发生,在分析超前支护装备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超前支护单组支撑状态的力学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和广义空间坐... 超前支护装备主要由两组可互相推移的框架组成,属于综掘巷道顶板临时支护的一种。为提高超前支护装备的稳定性、避免共振的发生,在分析超前支护装备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超前支护单组支撑状态的力学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和广义空间坐标系原理,建立超前支护装备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以劳斯-赫尔维茨判据作为其动态稳定性判断条件,参考煤矿井下常用激扰力数学模型,结合Matlab和现代控制理论对超前支护单组支撑组的振动特性进行仿真,得出系统动态响应。最后,利用超前支护装备实验样机和振动测试系统,对超前支护装备进行模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支护装备易发生共振的频率范围约42.353 Hz^42.994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支护装备 稳定性 状态空间 模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