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at is "Chinese Modem Calligraphy"? An Exploration of the Critical Debate on Modem Calligra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1
作者 Adriana lezz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3期206-216,共11页
Since the mid-1980s Chinese calligraphy art has undergone a radical change and has opened itself to experimentation. Nowadays in China this artistic revolution has sparked a vivid debate among the art critics on three... Since the mid-1980s Chinese calligraphy art has undergone a radical change and has opened itself to experimentation. Nowadays in China this artistic revolution has sparked a vivid debate among the art critics on three main topics: (1) definition of the phenomenon; (2) analysis of its nature; and (3) classification of the artistic production. In this article, all these aspects are analysed in order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present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odem Calligraphy (CMC) contemporary china art critic critical debate modernity contemporary art modem art
下载PDF
The First Professional Work on 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Engineering Drawing in China
2
作者 LIU Ke-ming 《Computer Aided Drafting,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2013年第2期76-81,共6页
The book "Selected Papers on 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Construction Drawing" was published by the joint efforts of three institutions (the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ubei Province, Hubei Province Car... The book "Selected Papers on 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Construction Drawing" was published by the joint efforts of three institutions (the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ubei Province, Hubei Province Cartographic Association,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 in 1965. It is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papers on construction drawing, representing the accomplishments of the research of the field in the 1960s in China. This paper describes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contents and val- 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m china engineering drawing history
下载PDF
Seven Decades of China's Fiscal Modernization 被引量:6
3
作者 Yang Zhiyong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1期66-93,共28页
After its founding in 1949,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rted to modernize its fiscal system-an essential part of its broader modernization drive.Its unified and wellfunctioning fiscal system supported the st... After its founding in 1949,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rted to modernize its fiscal system-an essential part of its broader modernization drive.Its unified and wellfunctioning fiscal system suppor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nascent government,and helped stabilize the economy and restore public order after then.In the era of the planned economy,public finance in the country was put at the service of economic plans while striving to reach a fiscal equilibrium,which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t that time.Economic equilibrium,including fiscal,credit and material equilibrium,was perceived as a manifestation of macroeconomic stability.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era of the planned economy led to the launch of a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a brilliant chapter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The Third Plenum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marks a brand-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up.In this transformative period,China’s fiscal system was initially decentralized to keep abreast of its“planned commodity economy.”After the goal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reform was announced in 1992,China’s fiscal reforms embarked on a fast track.As China'strived to build a public finance system compatible with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fiscal reforms took place and fiscal policy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The Third Plenum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held in November 2013 set the goal of the reform to establish a modern fiscal system.Afterwards,China deepened its fiscal reforms,focusing on budget management,taxation and reform of central-local fiscal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finance in china contemporary Chinese fiscal history contemporaryfiscal system MODERNIZATION
下载PDF
HUL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研究
4
作者 肖竞 齐才砚 +2 位作者 谢嫣然 李若晨 曹珂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 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建构了以建筑功能类型和历史范型关联解析为研究路径,以时期划分、语境解析、特征识别、谱系建构为研究步骤,以建筑属性特征3要素(区位条件、权属主体、称谓方式)和形态特征3要素(空间组织、形体轮廓、装饰细部)为研究要素的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方法。通过多样区、多时段关联解析,梳理、识别出1840年—1980年间中国公寓建筑建造的历史语境、多元特征和时代价值,并据此建构出以住宅、宿舍、旅社3大类及其9亚类、18小类功能类型和以开埠通商、民族革命、抗战斗争、解放建国初、人民公社与三线建设5阶段22类历史范型为类属坐标的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相关方法、结论可为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和公寓建筑遗产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历史 近现代建筑 公寓建筑 遗产谱系 历史范型 城市历史景观
下载PDF
甘肃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
5
作者 刘继华 王诗璇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甘肃省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的内蕴价值高度契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是甘肃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依托。深入挖掘甘肃红... 甘肃省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的内蕴价值高度契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是甘肃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依托。深入挖掘甘肃红色文化的丰富资源,剖析甘肃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必要性,并在原则要求的指导下按照学校建设、教师教学等方面设置教学路径,有利于深化甘肃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提升甘肃红色文化影响力,丰富与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与形式,推动教学工作深入浅出、落地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红色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教学路径
下载PDF
基于“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思路探析
6
作者 王琳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在“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观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应向学生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梦”的形成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色与普遍的现实内涵,体现了世界现代化... 在“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观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应向学生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梦”的形成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色与普遍的现实内涵,体现了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与中国现代化特殊规律的统一,既彰显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又涵盖了造福人类的“世界梦”.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由此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下载PDF
国史学科建设的正式起步——以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王怀乐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是国史学科发展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史研究与编纂提供了明确指导,而且围绕编纂权威国史这一核心任务提出了各项工作安排。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各部门、各地区积...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是国史学科发展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史研究与编纂提供了明确指导,而且围绕编纂权威国史这一核心任务提出了各项工作安排。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落实会议精神,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续编《当代中国》丛书,推进部门史与地方史研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推动国史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会议也为当前推进国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史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 当代中国研究所
下载PDF
基于“四史”育人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指向与教学实践研究
8
作者 刘聚 程江江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6期65-68,共4页
将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的传统,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四史”教育是高校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大学生使命意识、优化育人成效的重要方式。作... 将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的传统,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四史”教育是高校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大学生使命意识、优化育人成效的重要方式。作为高校的一门思政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紧扣思政育人主题,积极建构“四史”内容体系和育人目标,有效融入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旨在通过对史实的叙述与阐释,帮助青年学生强化“五个认同”。通过建构整体性知识体系,辅以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拓展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实现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材指向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的几个问题
9
作者 李莉 《科教文汇》 2024年第9期49-52,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以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疑惑为逻辑起点,以宏大叙事的历史逻辑对接微观问题的现实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多学科理论联动,阐释“四个选择”“三个为什么”和实现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以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疑惑为逻辑起点,以宏大叙事的历史逻辑对接微观问题的现实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多学科理论联动,阐释“四个选择”“三个为什么”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形成符合思政课课程定位的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理念,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 基本原则
下载PDF
教育人学研究45年:历程、反思与前瞻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小茅 唐静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6期110-121,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人学的研究基本上与当代中国人学的研究同步,走过了45年的发展历程。回顾教育人学的研究历程,具体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育人学思潮的涌动期,这一时期教育人学的特征表现为教育研...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人学的研究基本上与当代中国人学的研究同步,走过了45年的发展历程。回顾教育人学的研究历程,具体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育人学思潮的涌动期,这一时期教育人学的特征表现为教育研究中诸多关涉人的问题的呼吁与倡导;二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最初10年,完成教育人学的学科化制度建构期,这一时期教育人学的特征表现为从学科化制度层面完成了作为一门学科即教育人学的建构;三是从2010年至今,教育人学的持续深化发展期,这一时期教育人学的特征表现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人学持续受到关注,教育人学的许多主张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反思教育人学发展历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将为教育人学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在此基础上,前瞻教育人学发展的未来愿景,一是进一步夯实教育人学的学理根基,二是让教育人学的主张更好更多地播撒到一线教师,让中国教育更具有人性的温度与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学 人学思想 学科建设 学术史梳理
下载PDF
历史政治学与中国当代史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凛然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0,共8页
正在兴起的历史政治学或可拓展史学研究论域,给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研究带来一定的跨学科启示。本体论层面,历史政治学揭示了政治史,特别是国家史在当代史研究议程中的重要性。认识论层面,历史政治学提醒我们不仅要研究国家史,更要在... 正在兴起的历史政治学或可拓展史学研究论域,给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研究带来一定的跨学科启示。本体论层面,历史政治学揭示了政治史,特别是国家史在当代史研究议程中的重要性。认识论层面,历史政治学提醒我们不仅要研究国家史,更要在国家史中做研究,增强对历史过程中的“国家”及相关概念、机制、解释等的检视。方法层面,历史政治学中一些非属传统史学的新型分析工具会丰富、深化当代中国史研究,提升其研究的理论阐释和概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政治学 当代中国史研究 史学理论与方法
下载PDF
论中国近现代服饰史研究材料与选题
12
作者 蒋婉仪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4-61,69,共9页
当前中国近现代服饰史的研究亟待解决研究材料繁杂、研究选题单一的问题。通过对近现代服饰史学研究材料的梳理,分析出各类材料的分布及优缺点,总结出解读、运用相关材料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既可以从历史学、服装学角度展开研究,... 当前中国近现代服饰史的研究亟待解决研究材料繁杂、研究选题单一的问题。通过对近现代服饰史学研究材料的梳理,分析出各类材料的分布及优缺点,总结出解读、运用相关材料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既可以从历史学、服装学角度展开研究,也可以开展实践型研究,或者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进行复原型、应用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现代 服饰史学 研究材料 研究方法
下载PDF
Urban Design in Contemporary China: Consensus and Contention
13
作者 Liu Jinhua Li Min(译) Liu Jian(校)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CSCD 2019年第1期35-46,共12页
Contemporary China has seen a fragmented and tortuous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frequent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adopt a linear thinking in relevant historical studies. Th... Contemporary China has seen a fragmented and tortuous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frequent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adopt a linear thinking in relevant historical studie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controversies over urban desig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reaches a conclusion that two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paths exist, i.e., technology and value. Based on the two paths, the paper analyzes four urban design ideas, design of physical form,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the environment, control of design, and design of policy,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se ideas. It attempts to establish an evolution framework of urban desig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ts localization in China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glob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y china urban design THOUGHT history
原文传递
An evaluative system for restructuring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14
作者 Zhu Def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年第2期101-115,共15页
China is now in an era of multiple values. While there is some virtue in previous theories o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class struggle and the enlightenment, when it comes to the twen... China is now in an era of multiple values. While there is some virtue in previous theories o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class struggle and the enlightenment, when it comes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histories of modem Chinese literature used in teaching are farfrom adequate for meeting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the times, society and literature. This is especially so in view of the putting forward of the goals of "putting people first" and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great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time and space, the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esthetic taste. Henc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restructure this history and establish a more fair, equal and reasonable system of evaluation. Such a system would have humanism as its highest principle, and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as its three virtues. Its great superiority would be its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ality, transcendence, fairness, and human-centered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m china system of evaluation value reconstruction HUMANISM harmonious integration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原文传递
“纲要”课培育大学生历史自信的双重维度
15
作者 夏艳梅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4-96,共3页
历史自信是对“四个自信”的丰富和发展,培育大学生的历史自信是高校思政课新的时代任务。“纲要”课是一门具有历史性特点的思政课,是培育大学生历史自信的关键课程。“纲要”课教师要把握好大学生历史自信培育的双重维度:理论维度层面... 历史自信是对“四个自信”的丰富和发展,培育大学生的历史自信是高校思政课新的时代任务。“纲要”课是一门具有历史性特点的思政课,是培育大学生历史自信的关键课程。“纲要”课教师要把握好大学生历史自信培育的双重维度:理论维度层面,要在教学内容上找准历史自信的源泉,引导学生学好百年党史、树立大历史观、运用唯物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实践维度层面,要在教学过程中精选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实现历史自信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知 历史认同 历史主动 历史自信 “纲要”课
下载PDF
城市规划70年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保军 郑德高 +1 位作者 汪科 李浩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3,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规划发展的70年,是规划工作因应国家战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和有力支撑,成就卓著的70年;是规划观念不断更新和调整,积极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诉求,与时俱进的70年;是规划类型不断拓展,积累相当丰富的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规划发展的70年,是规划工作因应国家战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和有力支撑,成就卓著的70年;是规划观念不断更新和调整,积极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诉求,与时俱进的70年;是规划类型不断拓展,积累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开拓进取的70年;是规划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技术标准规范日趋完善,有法可依的70年;是规划技术方法不断进步,新技术广泛应用,日新月异的70年;是规划前辈艰苦探路,几代规划人前仆后继、拼搏奉献,书写传奇的70年;也是经历过坎坷与挫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可歌可泣的70年。展望未来,广大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当切实提升对接和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专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史 城市规划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当代中国 规划改革
下载PDF
近现代中国女性人才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分异 被引量:41
17
作者 任泉香 朱竑 李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有关女性地理的研究基本缺失,而以往人才地理学研究中对女性人才的忽视,以及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中女性人才研究的薄弱,都使女性人才地理研究有了自己的空间。利用人才数量、类型和籍贯三个指标对活动于1840~1949...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有关女性地理的研究基本缺失,而以往人才地理学研究中对女性人才的忽视,以及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中女性人才研究的薄弱,都使女性人才地理研究有了自己的空间。利用人才数量、类型和籍贯三个指标对活动于1840~1949年期间的中国著名女性人物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近现代中国女性人才的数量和地位、分布领域和特点以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论述,并对影响其数量、类型和区域分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与同一时期的男性人才相比较,近现代女性人才数量仍然偏少,但相对于过去,其数量却有所增加,影响领域也更扩大;近现代女性人才集中分布于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的少数几个省份,西北地区较少;湖南、广东、浙江、江苏四省女性人才尤为突出,其中,湘粤两省在社会政治领域影响较大,江浙两省在科学、教育和文化领域占有较大优势。近现代女性人才数量的增加和影响领域的扩大受近现代中国政治改良运动和政治革命的影响,而其区域分异特点则充分体现了中国近现代政治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人才 人才类型 地理分布 近现代中国 妇女解放
下载PDF
中国选择奥林匹克的历史必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晓义 熊晓正 樊浩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探讨了中国选择奥林匹克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背景下的体育,作为强国强种、救亡图存和民族现代化的载体而融入到历史进程中,先后经历了体力价值观、民族体育价值观两个阶段,并由此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和"奥运争光计划&q... 探讨了中国选择奥林匹克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背景下的体育,作为强国强种、救亡图存和民族现代化的载体而融入到历史进程中,先后经历了体力价值观、民族体育价值观两个阶段,并由此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和"奥运争光计划"的产生与选择奠定了民族心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国际交往和圆世纪梦想的需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再次选择了奥林匹克。中国选择奥林匹克是历史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 近现代体育史 中国
下载PDF
个人生活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增长点 被引量:17
19
作者 戴建兵 张志永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2,共5页
囿于中西方的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不同,当代中国个人生活史研究与西方私人生活史研究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还是一块待开拓的处女地。从资料上看,人事制度是当代中国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个人档案具有内容丰富、真实等优点,成为个人生活史... 囿于中西方的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不同,当代中国个人生活史研究与西方私人生活史研究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还是一块待开拓的处女地。从资料上看,人事制度是当代中国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个人档案具有内容丰富、真实等优点,成为个人生活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当代中国个人生活史研究开辟了史学研究新领域,以全新的微观角度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社会生活,拓展了中国社会史研究范围,可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缓慢而深刻的社会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档案 个人生活史 当代中国 社会变迁
下载PDF
1980年以来中国近代保险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晚英 池子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11,共6页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险史的研究亦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文章对20 年来中国近代保险史研究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近代保险史研究的看法。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保险业 保险史 法律体系 保险中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