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散文文体的近现代嬗变 被引量:2
1
作者 付建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6,共6页
清末民初,中国散文文体发生巨大嬗变,这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应用性散文文体严重衰退,文学性散文文体也今非昔比;而近现代散文文体如严复、章太炎和章士钊等人的"逻辑文体",谭嗣同、梁启超的报章体,周作人等人的美文文体,林语堂... 清末民初,中国散文文体发生巨大嬗变,这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应用性散文文体严重衰退,文学性散文文体也今非昔比;而近现代散文文体如严复、章太炎和章士钊等人的"逻辑文体",谭嗣同、梁启超的报章体,周作人等人的美文文体,林语堂等人的"小品文"文体等,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传统散文文体,并在文坛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散文文体 现代散文文体 嬗变
下载PDF
论现代散文化小说的“散文化”思维
2
作者 刘海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1-15,共5页
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就普遍存在着一种"散文化"现象,"散文化小说"便是其中之一。它意味着小说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它呈现出与中国传统小说几乎完全不同的审美形态和思维模式,显示出&... 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就普遍存在着一种"散文化"现象,"散文化小说"便是其中之一。它意味着小说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它呈现出与中国传统小说几乎完全不同的审美形态和思维模式,显示出"散文化"的思维特征。而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对当代小说的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 思维模式 跨文体
下载PDF
学术研究五十年之回顾
3
作者 林非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6-22,共7页
回顾50年间,自己在学术研究的领域之内,做出的成果很少,起初仅是限于鲁迅研究、现代散文史以及散文文体的研究这两个方面,后来又在治学方法、中外文化比较这两个方面,零星地撰写了一些文章,还简略地阐述过有关现代观念的问题。感谢学术... 回顾50年间,自己在学术研究的领域之内,做出的成果很少,起初仅是限于鲁迅研究、现代散文史以及散文文体的研究这两个方面,后来又在治学方法、中外文化比较这两个方面,零星地撰写了一些文章,还简略地阐述过有关现代观念的问题。感谢学术界的朋友们,在不少论文和专著中间加以分析和评述。使我在通过认真学习之后,获得了很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现代散文史研究 散文文体研究 治学方法 中外文化比较 现代观念
下载PDF
现代散文的教学指向——基于对《老王》课例的评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树宝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12-114,共3页
通过对《老王》课例的评析,指出:现代散文教学应从学情出发,着眼于其特有的语体特质,即作者"个性化的独特表达及独特的情感认知",搭建合理支架,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处,感悟美文的精妙。
关键词 现代散文 语体 学情 认知
下载PDF
文体变革与现代散文的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谢越华 陈剑晖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现代散文的文体选择与创造,既体现在“文类文体”的建设方面,也体现在寻找与现代散文的内容和主题相适应的话语方式。此外,在语体文体的选择上,现代散文也有着自觉的追求。其一,是“新而不乱,奇而不渎”,在中西结合中探索现代散文语体... 现代散文的文体选择与创造,既体现在“文类文体”的建设方面,也体现在寻找与现代散文的内容和主题相适应的话语方式。此外,在语体文体的选择上,现代散文也有着自觉的追求。其一,是“新而不乱,奇而不渎”,在中西结合中探索现代散文语体文体发展的可能性;其二,是在“化传统”过程中,追求语体的“漂亮”和“缜密”,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第三,“言与意”、“形与心”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东方情调的语体文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 文类文体 语体文体
下载PDF
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的风格再现——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亚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中国现代散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家与作品。翻译这些作品,风格的再现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张培基先生保存散文风格方面的技巧值得学习,也证实了散文风格的可译性。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散文 风格再现 可译性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下载PDF
情怀小样杜陵诗——余光中作品与中国现代诗的主题与格律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欣荣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9-23,共5页
余光中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中国文化典律的影子,虽然是新诗,没有明显的格式规范,而且主题博大,但余诗并未因此而失去中国诗的精神与潜在的韵律,原因应是诗人能够在作品中与文化及传统主题连结,处处唤起典律的回忆。而今日现代诗却面临着两... 余光中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中国文化典律的影子,虽然是新诗,没有明显的格式规范,而且主题博大,但余诗并未因此而失去中国诗的精神与潜在的韵律,原因应是诗人能够在作品中与文化及传统主题连结,处处唤起典律的回忆。而今日现代诗却面临着两大困扰:格律的消失与主题的扩大。前者导致现代白话新诗无章无法,无从建立标尺,无论句法或段落均大幅度自由解放,在散文诗诞生后,更彻底磨灭了诗与散文的可能区隔,何者为诗、何者为文已难分晓。英文本是拼音语言,文字本身有潜在音律及抑扬顿挫的本质,虽同是字母,却能辨别诗与散文,白话中文无此一本质,在去掉格律后即无法区分诗与散文,充其量只能有诗的意境。主题扩大后,诗的国界更是无限,雅俗同聚一堂,这容或是大势所趋,却造成一些让人摇头叹息的作品。这两大因素使得现代白话诗的领域博大如宇宙,却谋杀了传统诗歌的美,也毁灭了文化的传承。这些负面的影响,在一般诗人的作品中都可能产生,而余光中却能从中蜕变而蝶化,为现代诗竖立新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现代诗 白话诗 散文诗 近体诗 乡愁 格律 传统 典律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