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栀子苷抑制HSP70释放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舒寅 甘珮荣 +2 位作者 王言 卜妍红 吴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34,共11页
目的探讨栀子苷(geniposide,GE)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是否与调控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的释放有关。方法在大鼠背部和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 目的探讨栀子苷(geniposide,GE)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是否与调控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的释放有关。方法在大鼠背部和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与鸡Ⅱ型胶原蛋白(chicken type II collagen,CCII)等体积混合物,构建CIA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风湿热刺激,建立风湿热痹证CIA大鼠(CIA rats with moist heat arthralgia spasm syndrome,CIA-S)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给药组分别用GE(60、120 mg·kg^(-1)·d^(-1))、MTX(0.5 mg·kg^(-1)·3d^(-1))灌胃两周,取材。观察大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等评价模型情况,关节表面温度和血流变指标评价热痹模型热属性,HE染色观察大鼠滑膜病理,多普勒彩超检测血流信号,免疫组化和Westre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HSP70、CD31、VEGF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HSP70含量。EdU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以及成管实验探究HSP70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CIA-S组关节肿胀,热属性明显,血管新生强烈,滑膜组织异常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微血管形成;CIA-S组与CIA组比较,关节红肿程度加重,炎症峰值提前、持续时间延长,消退缓慢,血管新生与HSP70表达更为强烈。GE给药组呈剂量依赖性,有效改善关节炎症状,减少HSP70含量。细胞实验结果表明,GE抑制HSP70的表达和释放,进而抑制HSP70诱导的HUVECs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增强。结论GE有可能通过抑制HSP70的释放改善风湿热痹证CIA大鼠血管新生,进而改善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热痹证CIA大鼠 HSP70 血管新生 栀子苷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热应激
下载PDF
清湿热方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廖志浩 叶国强 +1 位作者 陈希 王浩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清湿热方对湿热痹阻型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3例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依托考昔片联合清湿热方治疗,检测比较2组血尿酸(BUA)、血沉(ESR)、C-反... 目的:观察清湿热方对湿热痹阻型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3例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依托考昔片联合清湿热方治疗,检测比较2组血尿酸(B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观察2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84.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 1,P=0.017 2<0.05)。2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ESR、CRP均降低(P<0.05);治疗组BUA降低(P<0.05),对照组BUA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ESR、CRP、B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心悸不安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0 7,P=0.153 1>0.05)。结论:依托考昔片联合清湿热方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痹阻型 清湿热方 依托考昔片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丽娟 马奇翰 +2 位作者 尤君怡 江国荣 梁国强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5例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给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护理等,治疗14 d后,观察临床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护理满意...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5例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给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护理等,治疗14 d后,观察临床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为94.29%(33/35)、91.43%(32/35)、2.90%(1/35)。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血沉(ESR)、类风湿性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血尿酸(BUA)、黄嘌呤氧化酶(XO)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炎症等反应。同时配合给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护理等,能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护理 湿热痹阻证 饮食护理
下载PDF
热痹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爱萍 周武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观察热痹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为临证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将60例辨证属于湿热痹阻证的活动期RA患者,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分组。实验组口服热痹颗粒剂每次2.0g,1日3次;对照组口服乐松... 目的:观察热痹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为临证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将60例辨证属于湿热痹阻证的活动期RA患者,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分组。实验组口服热痹颗粒剂每次2.0g,1日3次;对照组口服乐松,每次60mg,1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主要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两组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热痹颗粒剂能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热痹阻 热痹颗粒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菁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60例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用随机数字模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 目的探究分析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60例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用随机数字模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关节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关节晨僵时间(75.06±25.53)min短于对照组的(94.49±31.64)min,关节肿胀指数(4.01±1.35)、关节压痛指数(9.41±5.33)低于对照组的(6.72±2.49)、(13.15±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较好,用药安全性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加桂枝汤 类风湿关节炎 湿热痹阻证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