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IM3Ms)拔除术后的自然转归及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s,M2Ms)的影响。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骨埋伏阻生的患者34例(51颗IM3Ms),使用超声骨刀、气动涡...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IM3Ms)拔除术后的自然转归及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s,M2Ms)的影响。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骨埋伏阻生的患者34例(51颗IM3Ms),使用超声骨刀、气动涡轮手机拔除患牙,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术后反应及M2Ms远中骨缺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M2Ms远中骨缺损深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2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M2Ms远中骨高度未见明显缺损,但拔除IM3Ms时,由于去骨拔牙等操作产生骨缺损。术后6个月,骨高度虽有所恢复,骨缺损率减少,但未达到术前水平。IM3Ms埋伏阻生深度是恢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诊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感较重,术后1周缓解,但仍存在轻度开口受限及面部肿胀。拔除IM3Ms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工作、睡眠影响较小。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邻近第二磨牙远中骨高度部分恢复,但未达到术前水平。拔牙手术中需采取更加精细的手术技巧,以减少对邻近牙和骨组织的影响。同时,拔除IM3Ms后应给予镇痛药物,加强卫生宣教,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行种植修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索重度牙周破坏(advanced periodontal defect,APD)对拔牙后种植手术方式的影响。方法:纳入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自然愈合3~12个月行种植手术的患者176例,共179个种植位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缺牙时间以及拔牙时是否有APD。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拔牙前APD是否是种植时行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风险因素。结果:对年龄、性别、缺牙时间等因素校正后,结果显示,有APD的下颌第一磨牙,种植时行GBR的风险是无APD位点的4.738倍(95%可信区间:1.650~13.609,P<0.05)。结论:APD的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种植手术时行GBR的可能性更大。
文摘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IM3Ms)拔除术后的自然转归及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s,M2Ms)的影响。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骨埋伏阻生的患者34例(51颗IM3Ms),使用超声骨刀、气动涡轮手机拔除患牙,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术后反应及M2Ms远中骨缺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M2Ms远中骨缺损深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2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M2Ms远中骨高度未见明显缺损,但拔除IM3Ms时,由于去骨拔牙等操作产生骨缺损。术后6个月,骨高度虽有所恢复,骨缺损率减少,但未达到术前水平。IM3Ms埋伏阻生深度是恢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诊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感较重,术后1周缓解,但仍存在轻度开口受限及面部肿胀。拔除IM3Ms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工作、睡眠影响较小。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邻近第二磨牙远中骨高度部分恢复,但未达到术前水平。拔牙手术中需采取更加精细的手术技巧,以减少对邻近牙和骨组织的影响。同时,拔除IM3Ms后应给予镇痛药物,加强卫生宣教,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