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DLAS的H_(2)S高温反应特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王嘉琦 田思迪 +3 位作者 高东波 田志伟 彭志敏 杜艳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9,共8页
电站锅炉在低NO_(x)燃烧过程中因锅炉内还原性气氛浓度较高,会产生较多H_(2)S气体。针对H_(2)S因具有易燃、强腐蚀性、剧毒性而可能对火电厂造成多种危害的问题,采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 电站锅炉在低NO_(x)燃烧过程中因锅炉内还原性气氛浓度较高,会产生较多H_(2)S气体。针对H_(2)S因具有易燃、强腐蚀性、剧毒性而可能对火电厂造成多种危害的问题,采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方法结合多通池和计算机搭建低气体摩尔分数在线测量系统,实现了对混合气体中摩尔分数在10–6量级H_(2)S的精确在线测量,并利用该测量系统进行了H_(2)S高温反应实验,探究实验温度和混合气体中O_(2)摩尔分数对该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展示了压力为80 kPa、O_(2)摩尔分数为0~5%的条件下,H_(2)S开始发生化学反应的温度随O_(2)摩尔分数变化的变化规律,整体而言,混合气体中O_(2)摩尔分数越高,H_(2)S开始发生化学反应的温度越低。实验结果可以为锅炉烟气中H_(2)S的生成、转化和危害控制提供一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LAS H_(2)S 在线测量 高温反应 O_(2)摩尔分数
下载PDF
生物强化提高水稻糙米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
2
作者 刘晓航 王张民 +5 位作者 牛珊珊 宋佳平 张泽洲 刘志奎 庞敏 尹雪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83-1793,共11页
【目的】研究利用有机锌肥生物强化水稻糙米锌含量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可给性。【方法】锌生物强化试验在江苏溧阳进行,供试锌肥为糖醇螯合态锌(Zn 170 g/L),供试水稻品种为中熟晚粳稻‘南粳46’。设5个处理:喷施清水(CK);锌肥喷施一次,用... 【目的】研究利用有机锌肥生物强化水稻糙米锌含量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可给性。【方法】锌生物强化试验在江苏溧阳进行,供试锌肥为糖醇螯合态锌(Zn 170 g/L),供试水稻品种为中熟晚粳稻‘南粳46’。设5个处理:喷施清水(CK);锌肥喷施一次,用量为2.55 kg/hm^(2)(Zn1)、5.10 kg/hm^(2)(Zn2);锌肥喷施两次,总施用量为5.10 kg/hm^(2)(Zn3)、10.20 kg/hm^(2)(Zn4)。水稻成熟后,测定糙米中锌、植酸含量,测定糙米中锌赋存形态含量,计算糙米植酸/锌摩尔比、糙米锌赋存形态占比,并利用in vitro人工胃肠模拟法分析糙米锌在胃阶段和胃肠阶段的溶出量,以溶出锌与糙米锌量之比来计算糙米锌生物可给性。【结果】与CK处理相比,锌生物强化对糙米植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糙米锌含量,Zn1、Zn2、Zn3和Zn4处理的增幅分别为23.93%、37.51%、82.38%和87.81%,Zn3和Zn4处理增幅差异不显著。Zn1、Zn2处理对糙米植酸/锌摩尔比无显著影响,Zn3和Zn4处理显著降低了植酸/锌摩尔比。锌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糙米中各赋存形态锌含量,Zn2处理显著提高了糙米盐溶态和碱溶态锌含量,Zn3处理显著提高了所有赋存形态锌含量,而Zn4处理显著提高了除水溶态锌外的其他3类锌含量,Zn3和Zn4处理间各赋存形态锌含量无显著差异。锌处理水平影响着糙米各赋存形态锌的占比,与CK处理相比,Zn1处理下各赋存形态锌占比无显著变化,Zn2处理显著降低了复合态锌占比,Zn3处理显著降低了水溶态锌占比,而Zn4处理显著降低了水溶态锌占比,显著提高了盐溶态锌占比。锌生物强化可提高糙米中锌在胃肠阶段的溶出量,CK、Zn1、Zn2、Zn3和Zn4处理强化后糙米锌在胃肠阶段的溶出量分别为19.52、24.15、23.14、30.62和32.55 mg/kg,Zn3和Zn4处理的溶出量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Zn1和Zn2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糙米锌在胃肠阶段溶出量与糙米锌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糙米水溶态锌占比极显著负相关,与复合态锌占比无显著相关,糙米锌生物可给性与植酸/锌摩尔比呈极显著相关。【结论】锌生物强化可显著提高糙米总锌含量,降低植酸/锌摩尔比,提高稻米中强化锌的生物有效锌。低施锌量虽然也提升了糙米的总锌含量,但不影响糙米中各赋存形态锌的比例。高施锌量不论是一次还是分两次喷施,不仅更有效提升了糙米总锌含量,还显著降低了水溶态锌占比,增加了盐溶态锌比例,因而提高了胃肠阶段的锌溶出量。因此,以提高糙米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为目的的生物强化措施推荐喷施5.10 kg/hm^(2)糖醇螯合态锌肥,并分两次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生物强化 糙米 锌生物有效性 植酸/锌摩尔比 锌赋存形态 胃肠锌溶出量
下载PDF
重油催化抑制结焦沉降器内油气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付烜 孙国刚 +2 位作者 吴雷 卢松坚 时铭显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3-888,共6页
采用k-ε模型和组分输运方程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重油催化工业沉降器抑制结焦改造后其沉降空间的稳态流场及油气分率。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沉降器空间油气以顶部下行、底部上行略带扭摆的纵向流动为主,顶部油气下行速度小于0.15m/s,底部... 采用k-ε模型和组分输运方程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重油催化工业沉降器抑制结焦改造后其沉降空间的稳态流场及油气分率。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沉降器空间油气以顶部下行、底部上行略带扭摆的纵向流动为主,顶部油气下行速度小于0.15m/s,底部油气上行速度平均为0.5m/s,纵向流速比横向流速高1~2个数量级。中心抽吸管口区域存在较强的油气汇聚,速度10m/s左右。改造后的沉降空间不存在流动死区,绝大部分油气能迅速从中心抽吸管排出沉降器,只有低于10%的油气不能迅速排出沉降器,停留时间稍长。沉降器下部油气摩尔分率较大(平均约50%,顶部低于25%,部分区域甚至小于10%)。改造后沉降器空间的结焦大大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催化裂化 沉降器 油气 流场 摩尔分率
下载PDF
大气对流层气体组分随高度变化的理论预期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俊斌 朱霞 +1 位作者 王凯俊 谭德宏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0-65,共6页
利用大气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规律,采用局部平衡的多分子混合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对流层气体组分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发现大气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分子平均摩尔质量均随高度线性变化,并拟合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了相关参数。氧气的相对体... 利用大气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规律,采用局部平衡的多分子混合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对流层气体组分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发现大气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分子平均摩尔质量均随高度线性变化,并拟合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了相关参数。氧气的相对体积分数随高度明显下降,而氮气的相对体积分数却明显上升;但是相比于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大气分子平均摩尔质量的改变可以忽略。该理论比以往其他模型预测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具有更自然、更接近实际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摩尔质量 氧气体积分数 氮气体积分数 高度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利用苦盐配制低钠盐及其计算机辅助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亚新 杨如陵 刘涛 《新疆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本文完成了以苦盐为原料,配以少量廉价原料配制低钠盐的研究,并实现了根据不同苦盐成份,配制低钠盐配方的计算机辅助计算.
关键词 低钠盐 摩尔率 苦盐 食盐 计算机辅助计算
下载PDF
N-甲基咪唑-水/甲醇/乙醇系的气液相平衡
6
作者 张刚 乔伟 +2 位作者 师浩军 马娜 侯海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65-69,共5页
为了研究N-甲基咪唑分别与水、甲醇、乙醇组成的二元体系的相行为,利用折光率法测量了xN-甲基咪唑+(1-x)水/甲醇/乙醇三个二元体系在常压下的气-液共存相的组成,并绘制了t-n和t-x相图。发现:三个二元体系的气相中N-甲基咪唑含量很少,在x... 为了研究N-甲基咪唑分别与水、甲醇、乙醇组成的二元体系的相行为,利用折光率法测量了xN-甲基咪唑+(1-x)水/甲醇/乙醇三个二元体系在常压下的气-液共存相的组成,并绘制了t-n和t-x相图。发现:三个二元体系的气相中N-甲基咪唑含量很少,在x≤0.90时,气相中x_(g)最大值不超过x_(g)=0.06,且乙醇体系的气相中含有的N-甲基咪唑最少,表明乙醇与N-甲基咪唑的相互作用相对于水和甲醇来说,最弱;且三个二元体系在常压下都不存在恒沸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相平衡 折光率 气相组成 液相组成 摩尔分数
下载PDF
浓硫酸钠水溶液中的离子对(英文)
7
作者 刘元会 房春晖 《盐湖研究》 CSCD 2005年第4期42-46,共5页
不同浓度的Na2SO4水溶液的拉曼光谱显示了SO42-的四个拉曼活性带:980 cm-1处的SO42-的对称伸缩振动模式v1带,1 106 cm-1处的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v3带,448 cm-1处的变形振动模式v2带和617 cm-1处的变形振动模式v4带。482 cm-1处的肩膀峰... 不同浓度的Na2SO4水溶液的拉曼光谱显示了SO42-的四个拉曼活性带:980 cm-1处的SO42-的对称伸缩振动模式v1带,1 106 cm-1处的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v3带,448 cm-1处的变形振动模式v2带和617 cm-1处的变形振动模式v4带。482 cm-1处的肩膀峰是由于NaSO4-离子对的形成对448 cm-1的v2带的影响而形成的SO42-的一个新的振动峰。浓Na2SO4水溶液中,水共享离子对[Na+.H2O.SO42-]-是主要的离子对物种。随着Na2SO4水溶液浓度的增加,Na+和SO42-的相互作用增强,NaSO4-离子对所占的摩尔分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SO4水溶液 拉曼光谱 离子对 水合 摩尔分数
下载PDF
TiO2-Zn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玉珍 吕宝华 姚陈忠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1,58,共5页
以二氧化钛(TiO2)和氧化锌(ZnO)粉体为前驱体,通过固相法合成了不同ZnO摩尔分数(x)的TiO2-ZnO复合粉体材料。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性能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仪等仪器进行了表征,同时研... 以二氧化钛(TiO2)和氧化锌(ZnO)粉体为前驱体,通过固相法合成了不同ZnO摩尔分数(x)的TiO2-ZnO复合粉体材料。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性能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仪等仪器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不同ZnO摩尔分数和煅烧温度对TiO2-ZnO复合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及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影响很大。当t=600℃,x=0.440时,TiO2-ZnO粉体由纤锌矿结构的ZnO、锐钛矿结构的TiO2和少量的Ti3Zn3O0.5共同组成,且界面颗粒接触紧密。ZnO和TiO2的复合不仅提高了复合材料在紫外区的吸收,而且也增强了其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另外,TiO2-ZnO复合材料(x=0.440)对有机染料甲基橙有非常好的光催化活性,在紫外光照射120 min后甲基橙的降解率高达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ZnO 固相法 光催化 ZnO摩尔分数 煅烧温度
下载PDF
低温合成碳化钙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思源 陈思远 +1 位作者 姜标 赵虹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80,共7页
为了降低碳化钙合成温度,研究了碳(C)和氧化钙(CaO)合成碳化钙(CaC_2)过程所涉及反应的热力学,通过平衡常数法计算得到临界温度等热力学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氧化钙与焦炭最低反应温度为氧化钙的塔曼温度(1 442℃),但由于反应物浓度低,反... 为了降低碳化钙合成温度,研究了碳(C)和氧化钙(CaO)合成碳化钙(CaC_2)过程所涉及反应的热力学,通过平衡常数法计算得到临界温度等热力学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氧化钙与焦炭最低反应温度为氧化钙的塔曼温度(1 442℃),但由于反应物浓度低,反应速度缓慢;提高反应温度至1 882℃,固态氧化钙可与碳反应生成碳化钙,并随着碳化钙的积累,局部产生相变,发生界面反应,表现为液态氧化钙与碳反应生成碳化钙,临界反应温度降低为1 753℃.继续升高温度至2 222℃,生成的碳化钙能自催化氧化钙与碳反应生成碳化钙,但是当氧化钙过量而碳含量不足时,生成的Ca蒸气不能及时被碳吸收,则会造成Ca的流失,降低电石品质.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降低CO分压可大幅度降低电石的临界生成温度,当CO分压为0.01 MPa时,固态氧化钙与碳的临界反应温度可降低至1 700℃,此时CaC_2的理论平衡摩尔分数为92.9%.不同条件下氧化钙与碳对比反应结果验证了热力学的分析,并且Ar气氛下1 620℃就可以合成CaC2也验证了低温合成电石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钙 低温合成 热力学 理论摩尔分数 临界反应温度
下载PDF
基于WSR反应器不同稀释介质条件下MILD燃烧分区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栾聪聪 涂垚杰 +1 位作者 谢逸豪 刘豪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2-500,共9页
利用化学动力学分析软件CHEMKIN中的WSR模型,从数值模拟角度首次将NO排放考虑至分区标准,确定了MILD燃烧区的温度上限,对CH4在WSR反应器中的燃烧分区进行了重构,进一步明确MILD燃烧区;其次研究了不同当量比和稀释介质(H2O、CO2)对燃烧... 利用化学动力学分析软件CHEMKIN中的WSR模型,从数值模拟角度首次将NO排放考虑至分区标准,确定了MILD燃烧区的温度上限,对CH4在WSR反应器中的燃烧分区进行了重构,进一步明确MILD燃烧区;其次研究了不同当量比和稀释介质(H2O、CO2)对燃烧特性和分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2/N2气氛中,以NO排放确定温度上限(Tinup*)后,CH4只能在低氧浓度下实现MILD燃烧.适当增加或减小当量比可提高MILD燃烧的氧浓度上限(XO2up*)和Tinup*.H2O和CO2的稀释介质都可减小HTC区,增大MILD区,并提高MILD燃烧的氧浓度上限和温度上限,且CO2作用更显著.原因在于H2O和CO2的稀释介质会影响燃料的自燃温度和熄火温度,并且均可降低反应器温度,使得反应器温升降低,NO排放相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D燃烧分区 氧浓度上限 温度上限 NO排放 稀释介质
下载PDF
C_(8)芳烃体系固液相平衡计算方法与相图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献金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1年第5期42-46,63,共6页
介绍了适用于C_(8)芳烃体系固液相平衡计算的3种计算方法,并选取了各方法计算所需的相关参数。利用多组C_(8)芳烃二元和二元以上多元体系固液相平衡文献实验数据,对这3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偏差比较,结果表明:Van’t Hoff方程简式计算液相... 介绍了适用于C_(8)芳烃体系固液相平衡计算的3种计算方法,并选取了各方法计算所需的相关参数。利用多组C_(8)芳烃二元和二元以上多元体系固液相平衡文献实验数据,对这3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偏差比较,结果表明:Van’t Hoff方程简式计算液相摩尔分数与低共熔点温度及组成的偏差均较低;与乙苯有关的二元、三元和四元固液相平衡体系中液相可看作理想溶液。利用Van’t Hoff方程简式计算了由乙苯和其他C_(8)芳烃组成的二元和三元体系的液相摩尔分数、低共熔点温度及组成,并绘制了与乙苯相关的3个三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相图。预测了乙苯-间二甲苯、乙苯-邻二甲苯等二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中液相摩尔分数0~1全范围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8)芳烃体系 固液相平衡 相图 Van’t Hoff方程 乙苯 液相摩尔分数 低共熔点
下载PDF
烯烃嵌段共聚物的多重分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斌 陈商涛 +2 位作者 张凤波 张丽洋 王艳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1,共6页
综合采用升温淋洗分级(pTREF)和相对分子质量分级(pMMF)的方法将烯烃嵌段共聚物(OBC)分别制备分级为支化度分布较窄的级分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级分。利用高温凝胶渗透色谱(HT-GPC)、结晶淋洗分级(CEF)、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进一... 综合采用升温淋洗分级(pTREF)和相对分子质量分级(pMMF)的方法将烯烃嵌段共聚物(OBC)分别制备分级为支化度分布较窄的级分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级分。利用高温凝胶渗透色谱(HT-GPC)、结晶淋洗分级(CEF)、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进一步分析了基体树脂及其相应的pTREF和pMMF组分的链结构及组成信息。结果表明,多重分级是一种产生OBC样品集的有效方法,该样品集可由相对分子质量相似和支化结构不同的级分,或者支化结构相似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级分构成。进而综合多种分析表征技术对这些交叉分级所得级分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了OBC样品分子链结构的非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嵌段共聚物 升温淋洗分级 相对分子质量分级 共聚单体含量 相对分子质量
下载PDF
High Pressure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n-Hexane System
13
作者 于璟琳 田宜灵 +1 位作者 朱荣娇 刘志华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6年第6期452-456,共5页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data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n-hexane system were measured at 313.15 K, 333.15 K, 353.15 K, and 373.15 K and their molar volumes and densities were measured both in the subcritical an...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data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n-hexane system were measured at 313.15 K, 333.15 K, 353.15 K, and 373.15 K and their molar volumes and densities were measured both in the sub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regions ranging from 2.15 to 12.63 MPa using a variable-volume autoclave.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including mole fractions, densities, and molar volumes of the system were calculated with an equation of state by Heilig and Franck, in which a repulsion term and a square-well potential attraction term for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was used. The pairwise combination rule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quare-well molecular interaction potential and three adjustable parameters (ω,k_ε,k_σ) were obtained. The Heilig-Franck equation of state is found to have good correlation with binary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data of the carbon dioxide +n-hexan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n-己烷 摩尔分数 密度 摩尔体积
下载PDF
不同温控模式下直升机惰化系统性能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文涛 刘国田 +3 位作者 邹博 王晨臣 陈广豪 冯诗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40-2047,共8页
以某直升机机载中空纤维膜惰化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电控阀控温和变频风扇控温2种系统。基于AMESim平台以分离膜数学模型计算数据为基础,搭建机载惰化系统,在飞行包线下,研究了2种温控模式的控温效果、不同飞行阶段的惰化系统性能变化... 以某直升机机载中空纤维膜惰化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电控阀控温和变频风扇控温2种系统。基于AMESim平台以分离膜数学模型计算数据为基础,搭建机载惰化系统,在飞行包线下,研究了2种温控模式的控温效果、不同飞行阶段的惰化系统性能变化及关键参数对其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电控阀控温系统在整个飞行过程均能将引气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90℃,在起飞之后富氮气体(NEA)氮体积分数全程维持在91.5%~96.4%之间,所需引气流量为40~243 kg/h,空载燃油箱气相空间氧体积分数可在180 s内降至9%,且保持全程低于9%;变频风扇控温系统在满足爬升、加速、俯冲高温阶段控温惰化要求的选型前提下,在低速、高速巡航阶段,引气被过度冷却至0℃左右,虽然所需引气流量低至26 kg/h,但NEA氮体积分数大幅下降至81%,燃油箱气相空间氧体积分数高达18%,在巡航阶段,飞行速度越大,引气温降越大,且巡航高度越低,为满足控温效果所需的最低巡航速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惰化 燃油箱 飞行包线 温度控制 富氮气体(NEA)氮体积分数 氧体积分数
下载PDF
酯交换聚合法合成聚碳酸酯二元醇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安东 朱莎莎 査刘生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19年第1期42-46,共5页
选用碳酸二乙酯(DEC)与1,4-丁二醇(BDO)为反应物,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数均分子量在1 300~2 800之间的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NMR)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用羟值测定... 选用碳酸二乙酯(DEC)与1,4-丁二醇(BDO)为反应物,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数均分子量在1 300~2 800之间的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NMR)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用羟值测定和NMR两种方法测试了产物的数均分子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常压馏分的组成。研究表明,当反应物DEC/BDO摩尔比处在1.00~1.07范围内,PCDL的分子量随着它们的摩尔比增加而升高,常压馏分组成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二元醇 酯交换聚合反应 反应物摩尔比 数均分子量 馏分组成
下载PDF
龙凤山本底站大气CO_2数据筛分及浓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栾天 周凌晞 +3 位作者 方双喜 姚波 王红阳 刘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864-2870,共7页
针对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低层(离地10 m)和高层(离地80 m)大气CO2在线观测数据,选取低层数据重点开展研究,分析地面风向和风速等因素对观测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凤山低层大气CO2浓度明显受局地源汇影... 针对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低层(离地10 m)和高层(离地80 m)大气CO2在线观测数据,选取低层数据重点开展研究,分析地面风向和风速等因素对观测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凤山低层大气CO2浓度明显受局地源汇影响,其与高层观测结果差异在白天08:00~17:00相对较小,小于(0.5±0.5)×10-6(物质的量比).春、夏和秋这3个季节E-ESE-SE-SSE扇区来向的地面风会明显抬升大气CO2浓度,而冬季N-NNW-NW-WNW扇区CO2浓度明显较高.该站4个季节近地面CO2浓度随着风速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冬季尤为明显.结合日变化及地面风的影响,对低层观测数据进行初步本底/非本底筛分,筛选出代表东北区域混合均匀CO2水平的本底数据占总数据的30.7%.本底CO2浓度季节变化显示该站大气CO2浓度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趋势,季振幅约为(36.3±1.4)×10-6,明显大于同期WMO/GAW同纬度站点观测结果,2009~2011年龙凤山大气CO2平均增长率为2.4×10-6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 龙凤山 数据筛选 浓度 趋势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