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墩果酸C-3及C-28位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1
作者 谷彤彤 陈果 +1 位作者 刘黎明 孟艳秋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0期91-98,共8页
设计及合成一系列新型齐墩果酸衍生物,并对其进行抗肿瘤活性及分子对接研究。以天然产物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C-3羟基和C-28羧基进行结构修饰,合成新型齐墩果酸衍生物;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乳腺癌细胞(MCF-7)... 设计及合成一系列新型齐墩果酸衍生物,并对其进行抗肿瘤活性及分子对接研究。以天然产物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C-3羟基和C-28羧基进行结构修饰,合成新型齐墩果酸衍生物;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分析所合成化合物关键基团与PI3K受体的作用方式。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齐墩果酸衍生物,结构均经1HNMR、13 CNMR及MS谱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N-[3β-乙酰氧基-齐墩果烷-12-烯-28-酰]-2-氨基乙醇-4-三氟甲基苯甲酸酯(Ⅰ3)、3β-乙酰氧基-齐墩果烷-12-稀-28β-[N-(3-苯甲酰氨基丙基)]甲酰氨基(Ⅱ1)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母体齐墩果酸与阳性对照药Alpelisib相当。经过结构修饰后的齐墩果酸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衍生物 分子对接 结构修饰 抗肿瘤活性 PI3K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齐墩果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吉小平 包桂花 拉喜那木吉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8期14-17,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等方法,分析齐墩果酸(OA)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和文献研究收集OA的潜在靶点(检索截止时间:2023年11月10日);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NA...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等方法,分析齐墩果酸(OA)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和文献研究收集OA的潜在靶点(检索截止时间:2023年11月10日);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NAFLD相关靶点(检索截止时间:2023年11月10日)并与OA靶点进行交叉匹配,得到OA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构建“成分-靶点-关键通路”网络。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OA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通过文献和各数据库检索得到OA靶点94个、NAFLD靶点2816个,交集得出63个OA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PPI网络分析发现PPARG、PPARA、PTGS2、ESR1和HMGCR等可能是OA治疗NAFLD的核心靶点。KEGG结果显示,潜在靶点主要富集在PPAR信号通路。进一步分子对接结果显示,OA与上述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均<-7 kcal/mol,有较高结合性能,与网络药理预测结果相符。结论OA可能是治疗NAFLD的候选药物,其可能通过调控多靶点实现治疗NAFLD的作用。该研究为OA治疗NAFLD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非酒精性脂肪肝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人血清白蛋白对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异构体识别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韩忠保 吴雨杭 +3 位作者 米媛媛 刘丽艳 苏桂田 于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90-2195,共6页
五环三萜化合物齐墩果酸(OA)与熊果酸(UA)为同分异构体,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和稍有差异的药理活性。目前人们主要采用各种色谱、质谱类方法实现对OA与UA的异构体识别,未见使用荧光光谱法的报道。提出了一种使用荧光猝灭法实现对OA与UA异... 五环三萜化合物齐墩果酸(OA)与熊果酸(UA)为同分异构体,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和稍有差异的药理活性。目前人们主要采用各种色谱、质谱类方法实现对OA与UA的异构体识别,未见使用荧光光谱法的报道。提出了一种使用荧光猝灭法实现对OA与UA异构体识别的方法。首先考察了两种常见的血清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同OA与UA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OA与UA均可有效地猝灭BSA与HSA的荧光发射。对所得荧光猝灭数据计算可知OA,UA与BSA,HSA作用的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Kq)均远大于生物大分子荧光猝灭所观察到的最大散射碰撞速率常数2.0×10^10L·(mol·s)^-1,说明猝灭类型均为静态猝灭,即OA与UA均是通过与BSA及HSA形成稳定复合物方式实现荧光猝灭的。应用双对数方程对所得荧光猝灭数据计算可知OA,UA与BSA,HSA所形成的复合物中结合位点数在0.90~1.26之间,说明所形成的复合物为1∶1型。BSA与OA,UA所形成复合物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同一数量级,相差不大,但是HSA与OA,UA所形成复合物的KA差别很大,HSA-UA复合物的KA比HSA-OA复合物高124.91倍,表明HSA-UA复合物的稳定性更强。同步荧光实验结果显示,OA与UA的加入对于HSA波长差(Δλ)为60nm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大于Δλ为15nm的同步荧光光谱,由此可以说明OA与UA在HSA上的结合位点可能位于Trp残基附近。分子对接模拟计算结果表明OA与UA均对接在HSA结构中一个疏水性空腔中,主客体之间存在强烈的氢键与疏水作用。OA同Arg218,His242,Pro447等残基间存在氢键作用,键长分别为2.95,2.97与3.17,此外还与Lys195,Lys199,Trp214,Arg222,Leu238,Asp451和Tyr452等七个氨基酸残基间存在疏水作用。UA同Trp214,Arg218和Lys444等残基存在氢键作用,键长分别为3.01,2.88与2.65,此外还与Leu198,Gln221,Arg222,Asn295,Val343,Pro447,Cys448,Asp451和Val455等9个氨基酸残基间存在疏水作用。由于UA同HSA作用位点数目多于OA,说明UA与HSA疏水性空腔的空间匹配程度更高。因此,认为HSA-UA与HSA-OA复合物间稳定性差异是HSA实现对OA与UA异构体识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异构体识别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齐墩果酸衍生物与查耳酮的缀合物和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林卉 唐初 +1 位作者 杨光忠 徐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4-208,217,共6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法,研究了两种齐墩果酸衍生物与查耳酮的缀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首先,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缀合物和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反应,并测定了结合常数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然后使用sybyl 8.0软件研究...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法,研究了两种齐墩果酸衍生物与查耳酮的缀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首先,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缀合物和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反应,并测定了结合常数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然后使用sybyl 8.0软件研究了缀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缀合物和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导致α-葡萄糖苷酶发生内源荧光淬灭,属于静态淬灭机制.缀合物1与α-葡萄糖苷酶在20℃和37℃下结合常数分别为42.91和75.42,结合位点均为0.53;缀合物2与α-葡萄糖苷酶在20℃和37℃下结合常数分别为59.88和92.87,结合位点分别为0.5和0.63.缀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中氢键和范德华力起重要作用,缀合物能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位点结合,作用力主要依靠缀合物酯羰基上的氧原子与酶结构中氨基酸上的氢所形成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衍生物与查耳酮缀合物 Α-葡萄糖苷酶 荧光光谱法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齐墩果酸硫脲类衍生物的合成及以VEGFR-2为靶点的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杰 宋艳玲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24-329,共6页
以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6个新型齐墩果酸硫脲类衍生物,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确认.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对目标化合物与VEGFR-2蛋白的作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与VEGFR-2蛋白的结合能(评分数值的绝对值)... 以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6个新型齐墩果酸硫脲类衍生物,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确认.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对目标化合物与VEGFR-2蛋白的作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与VEGFR-2蛋白的结合能(评分数值的绝对值)均高于母体化合物齐墩果酸,其中化合物Ⅰ5的结合能最高(-554.73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衍生物 硫脲 合成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MEK靶点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蓬勃 宋艳玲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30-235,共6页
以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8个衍生物.目标产物结构通过1H-NMR和MS确认.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对目标化合物和MEK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目标产物与MEK激酶(PDB编号:4MX5)均具有高于母体化合物OA的结... 以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8个衍生物.目标产物结构通过1H-NMR和MS确认.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对目标化合物和MEK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目标产物与MEK激酶(PDB编号:4MX5)均具有高于母体化合物OA的结合能,其中化合物Ⅱ4的结合能达到-552.36kJ/mol,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衍生物 合成 MEK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果抑菌活性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利荣 邓晰朝 +1 位作者 覃玥 林华丽 《大众科技》 2019年第12期10-13,共4页
目的: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抑菌活性及机制。方法:以枫杨果、树皮、叶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水提物和醇提物(70%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沙门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确定抑菌谱... 目的: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抑菌活性及机制。方法:以枫杨果、树皮、叶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水提物和醇提物(70%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沙门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确定抑菌谱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活性追踪方法,通过硅胶吸附色谱、薄层色谱等手段,分离单体化合物,并进行抑菌活性研究,选择PBP5、FabI、FabH、FtsZ4个抑菌关键蛋白靶点,利用Systems Dock Web Sit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其抑菌机制。结果:实验发现枫杨果的醇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对伤寒沙门菌最小抑菌浓度为7.81 mg/mL,首次从枫杨果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齐敦果酸,三个化合物对于PBP5、FabH、FtsZ蛋白靶点Docking score均大于7,结果活性很好。结论:枫杨果醇提物抑菌谱广、抑菌能力强,其可能是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以及细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干扰其生物膜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广谱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杨 抑菌 齐敦果酸 分子对接
下载PDF
The inhibitory mechanism of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acids on pancreatic lipase and cholesterol esterase 被引量:2
8
作者 Heyu Shen Jun Wang +5 位作者 Jingfang Ao Lixia Ye Yubing Shi Yujie Liu Mengyang Li Anwei Luo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3年第1期1076-1088,共13页
Inhibiting pancreatic Lipase(PL)and cholesterol esterase(CEase)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triglycerides and cholesterol levels.The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acids(oleanolic acid[OA],ur... Inhibiting pancreatic Lipase(PL)and cholesterol esterase(CEase)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triglycerides and cholesterol levels.The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acids(oleanolic acid[OA],ursolic acid[UA],and corosolic acid[CA])with PL and CEase were studied by inhibition kinetics,multispectroscopy,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Enzyme inhibition and inhibition kinetics showed that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acids effectively inhibited PL and CEase in a competitive manner with IC50 values ranging from 0.077 mg/mL to 0.446 mg/mL.UV-Vi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luorescence quenching,and circular dichroism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OA,UA,and CA disrupted the conformation of PL and CEase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and hydrophobic forces,resulting in loose protein structures.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acids could stably bind at key residues in the active site of PL and CEase.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further confirmed the stable binding of pentacyclic triterpene acids to PL and CEase.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OA,UA,and CA could have an essential value as digestive enzyme inhib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estive enzymes oleanolic acid Ursolic acid Corosolic acid Inhibition mechanism molecular docking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柯志鹏 张新庄 +5 位作者 耿婷 鲁明明 曹泽彧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489-4497,共9页
目的研究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分子对接获得七味通痹口服液成分作用的潜在靶蛋白,结合文本挖掘、数据库联用检索出与RA相关的靶蛋白,将其投射到KEG... 目的研究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分子对接获得七味通痹口服液成分作用的潜在靶蛋白,结合文本挖掘、数据库联用检索出与RA相关的靶蛋白,将其投射到KEGG数据库阐释七味通痹口服液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采用体外抗炎活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七味通痹口服液中107个潜在活性成分作用于与RA相关的116个靶点和237条通路。进一步的网络特征分析发现高网络度和介数的分子主要为三萜类、黄酮类、甾醇类和生物碱化合物,部分化合物在实验中对炎症介质的释放具有抑制活性;靶蛋白和通路主要发挥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和破骨细胞分化、迁移、骨吸收等药理作用。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的活性成分通过与多个靶点蛋白作用,调控多条生物通路,起到减轻关节炎症和肿痛、防止和减少关节的破坏、促进已破坏的关节和骨修复的作用,为七味通痹口服液药效成分分析和作用机制探索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通痹口服液 网络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常春藤皂苷元
原文传递
齐墩果酸A环衍生的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孟艳秋 邢雯 +2 位作者 蒯振彧 张伟晨 李为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7-1425,共9页
以天然产物齐墩果酸为母体,采用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在C-kit与活性小分子进行模拟对接的基础上,在A环上引入含氮、氧杂环,同时对其C(28)位羧基进行酰胺化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的齐墩果酸类似物,其结构经过~1HNMR、^(13)CNMR、MS... 以天然产物齐墩果酸为母体,采用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在C-kit与活性小分子进行模拟对接的基础上,在A环上引入含氮、氧杂环,同时对其C(28)位羧基进行酰胺化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的齐墩果酸类似物,其结构经过~1HNMR、^(13)CNMR、MS等确认.采用噻唑蓝(MTT)法,选用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和人肺癌细胞(A549)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测试的化合物对两种细胞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齐墩果-2,12-二烯并[3,2-d]嘧啶-28-羧酸正己酯(I_4)和5',6'-二氢-齐墩果-2-烯并[2,3-b]吡嗪-12-烯-28-酰-4''-甲基苯胺(Ⅱ_3)对A549肿瘤细胞表现出很强的抑制活性,在10μg/mL浓度下IC_(50)值分别为2.67和1.03μmol/L,活性明显高于5-氟尿嘧啶(IC_(50)=7.39μmol/L),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类似物 合成 抗肿瘤活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HDAC3/8分子互作技术的类叶牡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部位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诗雨 笔雪艳 +3 位作者 杨炳友 匡海学 王秋红 吕邵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17-2124,共8页
目的筛选类叶牡丹Caulopyhllumrobustum抗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有效部位中具有抑制HDAC3/8活性的成分。方法通过AutoDock计算机虚拟对接得到类叶牡丹活性成分与HDAC3/8对接结合能,再通过荧光检测方法进行结合生物活性验证。最后采用Biac... 目的筛选类叶牡丹Caulopyhllumrobustum抗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有效部位中具有抑制HDAC3/8活性的成分。方法通过AutoDock计算机虚拟对接得到类叶牡丹活性成分与HDAC3/8对接结合能,再通过荧光检测方法进行结合生物活性验证。最后采用BiacoreT200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构建偶联HDAC受体的分子芯片,将较优活性成分与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考察成分与靶标的亲和性。结果葳严仙皂苷H、葳严仙皂苷G、葳严仙皂苷D和leonticin D与HDAC3/8均无结合能,常春藤皂苷元、刺囊酸和齐墩果酸与HDAC3/8的虚拟对接结果最好,且抑制HDAC3/8生物活性最佳。偶联HDAC受体的分子芯片后,具有结合趋势的活性成分中与靶蛋白亲和性最佳的成分是常春藤皂苷元。结论实验证明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中具有HDAC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其中与HDAC3/8结合最好的是常春藤皂苷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分子对接 葳严仙皂苷H 葳严仙皂苷G 常春藤皂苷元 刺囊酸 齐墩果酸
原文传递
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法探讨三仁汤主要成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嘉丽 杨良俊 +5 位作者 周恒立 林琨洋 梁绮婷 何维 赵自明 潘华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45-2353,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法探讨三仁汤主要成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及中医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TCMIP V2.0)获得三仁汤君药(苦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全部化学成分...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法探讨三仁汤主要成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及中医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TCMIP V2.0)获得三仁汤君药(苦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全部化学成分并筛选,结合相关文献筛得主要活性成分。借助Uni Port数据库查询活性成分对应靶标蛋白,Cytoscape3.7.2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网站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运用cytoHubba分析关键子网络。CTD数据库对三仁汤君药活性成分靶蛋白进行GO、KEGG富集分析。以三仁汤君药活性成分及洛匹那韦等相关化学药物为配体,通过CB-Dock网站分别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三仁汤君药共有39个活性成分,对应有效靶标168个。GO功能富集分析筛得生物学过程(BP)、细胞组成(CC)、分子功能(MF)分别为25条、14条及2条。KEGG富集筛得先天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system)、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cytokine signaling in immune system)及白介素信号通路(signaling by interleukins)等信号通路,共36条。分子对接提示三仁汤君药活性成分白桦脂酸、枣素及齐墩果酸与SARS-CoV-23CL水解酶结合性较好,三者的Vina得分与3CLpro抑制剂洛匹那韦及Rd Rp抑制剂瑞德西韦的得分相近。结论三仁汤君药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因子,参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参与COVID-19的多种生理过程,对治疗COVID-19发挥一定的干预作用,且其活性成分具有潜在抗SARS-CoV-2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三仁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3CL水解酶 白桦脂酸 枣素 齐墩果酸
原文传递
以mTOR激酶为靶点的齐墩果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艳玲 李玲 +2 位作者 刘忠岩 李杰 张蓬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5-342,共8页
本文以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OA)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引入mTOR小分子抑制剂的重要药效基团脲基或硫脲基,同时拼合多种生物活性片段,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的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对所合成的目标... 本文以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OA)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引入mTOR小分子抑制剂的重要药效基团脲基或硫脲基,同时拼合多种生物活性片段,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的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以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明显强于OA,其中I_3和II_3对HepG2细胞显示出较强的活性(IC_(50)=9.4和5.5μmol·L^(-1))。分子模拟对接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和mTOR激酶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对化合物I_3和II_3进行mTOR激酶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I_3和II_3对mTOR激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_(50)=0.83和0.26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衍生物 合成 分子对接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以VEGFR为靶点的齐墩果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艳玲 刘忠岩 +2 位作者 李玲 李杰 张蓬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52-1861,共10页
以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引入乙二胺结构单元,并以乙二胺为连接臂拼合多种生物活性片段,设计并合成了20个新的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以人肝癌细胞(H... 以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引入乙二胺结构单元,并以乙二胺为连接臂拼合多种生物活性片段,设计并合成了20个新的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以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明显强于OA,其中I_6、I_8和I_9对HepG2细胞显示出较强的活性(IC_(50)=16.7、9.8和6.3μmol·L^(-1))。分子模拟对接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I_6~I_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对化合物I_6~I_9进行VEGFR-2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I_9对VEGFR-2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_(50)=0.56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衍生物 合成 分子对接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