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相缓速酸酸蚀裂缝导流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波 冯浦涌 +2 位作者 姚二冬 荣新明 周福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低渗碳酸盐岩酸压成功的关键在于酸压后形成可在地层闭合压力下保持高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单相缓速酸是一种具有纳米结构、低伤害、低摩阻及高缓速性能的新型酸液体系,应用潜力大,但其酸蚀裂缝导流规律尚不明确。以光滑岩板和粗糙岩板... 低渗碳酸盐岩酸压成功的关键在于酸压后形成可在地层闭合压力下保持高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单相缓速酸是一种具有纳米结构、低伤害、低摩阻及高缓速性能的新型酸液体系,应用潜力大,但其酸蚀裂缝导流规律尚不明确。以光滑岩板和粗糙岩板为实验对象,以盐酸、胶凝酸和乳化酸为对比,利用酸液刻蚀和酸蚀裂缝导流实验、表面形貌扫描和连续强度测试仪,研究了酸液类型、交替注入级数、注入速度、黏度比、反应时间、岩板类型对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相缓速酸相对于盐酸、胶凝酸和乳化酸,可形成强沟道型刻蚀形貌,差异化溶蚀程度高,岩板强度损伤减缓,在高闭合压力下可保持较高的导流能力。提高酸液交替注入级数(≥3级)、注入速度、黏度比(黏度差≥50 mPa·s)及岩板初始表面粗糙度,有助于形成优势酸液流通通道。单相缓速酸实现高导流酸蚀裂缝机理为:(1)黏性指进形成差异化刻蚀沟道;(2)主蚓孔滤失形态及“虹吸”效应减缓裂缝表面强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缓速酸 碳酸盐岩 酸蚀裂缝导流 差异化酸蚀 岩板强度损伤
下载PDF
产水气井碳酸钙阻垢剂分子模拟研究
2
作者 刘友权 晏孝杰 +4 位作者 周理 刘建仪 周厚安 勾炜 张博建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4-18,29,共6页
为了解决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磨溪气田龙王庙组地层水矿化度高、结垢离子多导致油管经常发生碳酸钙结垢堵塞的问题,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阻垢剂与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相互作用过程,分析阻垢剂阻止碳酸钙垢的机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模拟了... 为了解决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磨溪气田龙王庙组地层水矿化度高、结垢离子多导致油管经常发生碳酸钙结垢堵塞的问题,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阻垢剂与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相互作用过程,分析阻垢剂阻止碳酸钙垢的机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模拟了水溶液中三聚磷酸钠和羧甲基葡聚糖阻垢剂阻止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钙垢的过程,明确了阻垢剂与结垢离子的作用方式、阻止机理。分子模拟结果表明:碳酸钙垢的生成主要以钙离子或碳酸根离子为中心,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相互吸引,当结垢阴阳离子距离达到0.25 nm后就会生成碳酸钙分子,碳酸钙分子不断聚集形成晶体,温度越高越容易结垢;阻垢剂的阻垢机理是阻垢剂的阴离子对钙离子吸引力更大,从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在距离为0.25 nm的结合概率降低可以得到证明,溶液中阻垢剂阴离子之间相互排斥,垢分子与离子相对分散,碳酸钙无法聚集形成晶体;三聚磷酸钠阻垢剂的阻垢效果比羧甲基葡聚糖(CMD)阻垢剂更好,温度越高垢分子的生成概率越低,三聚磷酸钠最大概率密度比羧甲基葡聚糖(CMD)阻垢剂的小0.415倍;三聚磷酸钠阻垢剂阴离子负价高,相互排斥,造成溶液中所有阴阳离子更分散,垢分子难以聚集形成碳酸钙晶体;采用该分子模拟方法可以筛选适合的阻垢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阻垢剂 碳酸钙垢 预防结垢 阻垢机理
下载PDF
白果肽的二肽基肽酶-Ⅳ抑制活性及其抑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翔 张彩虹 +2 位作者 蒋建新 谢普军 黄立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5,共7页
食源性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抑制肽可有效调节机体内糖代谢,降低机体血糖水平。为评估白果肽(phenylalanine-alanine-proline-serine-tryptophan,FAPSW和methionine-proline-glycine-proline-proline,MPGPP)的... 食源性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抑制肽可有效调节机体内糖代谢,降低机体血糖水平。为评估白果肽(phenylalanine-alanine-proline-serine-tryptophan,FAPSW和methionine-proline-glycine-proline-proline,MPGPP)的降糖潜能,采用体外试验测定其DPP-Ⅳ抑制活性,并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FAPSW和MPGPP具有良好的DPP-Ⅳ抑制活性,且MPGPP的DPP-Ⅳ抑制活性[IC_(50)=(0.158±0.009)g/L]强于FAPSW[IC_(50)=(2.540±0.126)g/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在FAPSW和MPGPP抑制DPP-Ⅳ活性中起重要作用;分子动力学结果表明,FAPSW和MPGPP结合DPP-Ⅳ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结构,且MPGPP-DPP-Ⅳ复合物的稳定性要强于FAPSW-DPP-Ⅳ。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静电相互作用在FAPSW和MPGPP结合DPP-Ⅳ中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可为FAPSW和MPGPP在功能食品领域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Ⅳ 抑制机理 白果肽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鞣花酸抑制酪氨酸酶的动力学、荧光光谱分析及分子对接 被引量:1
4
作者 倪丹 蒋新元 +2 位作者 唐玉莲 何思宜 杨迎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以蘑菇酪氨酸酶为靶点,采用抑制动力学、荧光光谱分析结合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系统研究鞣花酸(ellagic acid,EA)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体外研究与动力学结果表明,EA以可逆的混合型抑制方式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IC_(50)=0.05mg/mL)... 以蘑菇酪氨酸酶为靶点,采用抑制动力学、荧光光谱分析结合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系统研究鞣花酸(ellagic acid,EA)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体外研究与动力学结果表明,EA以可逆的混合型抑制方式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IC_(50)=0.05mg/mL),其结合常数K_(I)<K_(IS),表明EA与游离酶的结合比与酶-底物复合物的结合更紧密。荧光光谱猝灭分析表明,EA与酪氨酸酶存在静态猝灭作用,两者通过自发的吸热过程结合生成复合物,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只有1个或1类结合位点。同步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EA使酪氨酸酶的微环境极性增大,疏水能力减弱,酪氨酸酶的Trp残基更靠近结合位点。分子对接模拟分析进一步印证上述实验结果,形象地表明EA对酪氨酸酶为混合型抑制,EA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和氢键与游离酶或酶-底物复合物进行结合,最终导致酶活性降低。本研究对EA在食品工业中作为保鲜剂的各种应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酪氨酸酶 鞣花酸 光谱分析 抑制机制 分子对接
下载PDF
Ryanodine receptor-protein regulator interaction revealed a general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hannel inhibition
5
作者 Chang-Cheng Yin Department of Biophysics, Health Science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 38 Xueyuan Road, Beijing 100191,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9-79,共1页
Ryanodine receptors (RyR) are the major Ca2+ release channels in both cardiac and skeletal muscle, the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Ca2+ signaling pathway that govern the
关键词 RyR Ryanodine receptor-protein regulator interaction revealed a general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hannel inhibition
原文传递
杨梅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机制研究
6
作者 彭茜 曹根凤 +2 位作者 陈婷 龚武滨 江俊勇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1期121-128,共8页
利用光谱学结合分子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技术,探究杨梅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机理及其相互作用,阐释杨梅素抑制α-淀粉酶活性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杨梅素以混合型的方式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_(50)值)为(9.25±0.31)mg/mL... 利用光谱学结合分子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技术,探究杨梅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机理及其相互作用,阐释杨梅素抑制α-淀粉酶活性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杨梅素以混合型的方式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_(50)值)为(9.25±0.31)mg/mL,抑制常数为(7.75±0.29)mg/mL。杨梅素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α-淀粉酶结合,结合常数K_(a)为10^(6)数量级。杨梅素能猝灭α-淀粉酶的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当两者结合后,α-淀粉酶的二级结构由β-折叠向α-螺旋转变,使得酶的疏水性增加,结构变紧密。杨梅素能够进入α-淀粉酶的活性部位,与Leu162、Ala198、His201、Glu233、Ile235及Asp300等氨基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说明杨梅素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阻碍酶催化底物,进而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杨梅素 混合性抑制剂 抑制机制 分子模拟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实验验证探讨黄芩素抑制PD-1/PD-L1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7
作者 郭妍 郭怡琳 +1 位作者 刘柏平 徐建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7,共8页
为研究黄芩素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通路的分子机制,本文首先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预测了黄芩素的抑制作用,然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了实验验... 为研究黄芩素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通路的分子机制,本文首先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预测了黄芩素的抑制作用,然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了实验验证。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黄芩素与PD-L1二聚体(PD-L1 dimer)的结合亲和力为-32.41±0.31 kcal/mol。结合能分解、接触数和非键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黄芩素主要结合在PD-L1 dimer的C-、C’-、F-和G-sheet区域,其中关键残基Tyr56、Met115、Ala121和Asp122与黄芩素之间的非极性相互作用在结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互相关矩阵和二级结构结果进一步表明,黄芩素可与PD-L1 dimer的sheet区域稳定结合。ELISA结果显示黄芩素对PD-1/PD-L1相互作用抑制率的IC_(50)为79.47μg/L。黄芩素可通过直接与PD-L1dimer结合抑制PD-1/PD-L1相互作用,本研究为该通路天然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天然小分子 黄芩素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抑制机制
下载PDF
基于吩噻嗪自组装的页岩抑制剂研究
8
作者 唐睿 刘丹洁 +4 位作者 文科 李振 罗元 奉庆萤 朱光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0,共7页
针对当前页岩抑制剂的抑制性不足,影响上部泥岩地层钻进的问题,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有长链、吩噻嗪等疏水基团的小阳离子聚合物SWPE。采用FT-IR、~(1)H NMR、GPC和TG对SWPE进行结构表征;以油田钻井常用的聚胺抑制剂NH-1为对照,评价S... 针对当前页岩抑制剂的抑制性不足,影响上部泥岩地层钻进的问题,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有长链、吩噻嗪等疏水基团的小阳离子聚合物SWPE。采用FT-IR、~(1)H NMR、GPC和TG对SWPE进行结构表征;以油田钻井常用的聚胺抑制剂NH-1为对照,评价SWPE的抑制性和配伍性;最后,基于泥岩岩屑表面的官能团、电性、微观形貌、元素含量、润湿性等变化,提出吸附包被机理。实验结果表明,SWPE表现出比NH-1更好的抑制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页岩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抑制剂 小阳离子聚合物 疏水膜 抑制机理 自组装
下载PDF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s of pancreatic lipase by apigenin and its anti-obesity mechanisms revealed by us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9
作者 Fuqiang Liang Yumeng Shi +1 位作者 Weiwei Cao Jiayi Shi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2年第1期293-300,共8页
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apigenin against porcine pancreatic lipase(PPL),and,moreover,to comprehensively reveal the molecular basis of its anti-obesity via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 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apigenin against porcine pancreatic lipase(PPL),and,moreover,to comprehensively reveal the molecular basis of its anti-obesity via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igenin inhibited PPL with an IC50 value of 0.377±0.041 mM.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combined molecular docking suggested that apigenin could bind into the PPL active pocket,affecting its normal spatial conformation.Moreover,molecular dynamic(MD)simul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open conformation of PPL tended to transit to the closed in the presence of apigenin,which might on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inhibition of PPL catalytic ability.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 total of 49 proteins could be identified as potential targets for the anti-obesity effects of apigenin.According to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network analysis,six hub targets were extracted including IGF1,ESR1,MMP9,PPARA,MAPK14 and NR3C1.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pathway enrichment indicated that the 49 potential targets could be mapped to 30 pathways(p<0.05).Among them,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can be considered as two major pathways regulated by apigenin.Further docking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pigenin can bind into the binding pocket of the six hub target protein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PPI network.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addition to inhibiting PPL,apigenin could exhibit anti-obesity benefit through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cover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strategy to reveal the mechanisms of dietary polyphenols at the level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OBESITY APIGENIN Pancreatic lipase inhibition mechanism molecular model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原文传递
Studies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between HDAC8 and Inhibitory in Different Bioactivities by Molecular Docking and MD Simulations
10
作者 LIANG Zhen YAN Wen-Li +2 位作者 LI Hong-Mei LI Ying ZHANG Rong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298-1308,共11页
HDAC8 is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many cancers and other diseases. To develop potent and selective HDAC8 inhibitors, molecular dock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s(MD) simulations were employed for investiga... HDAC8 is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many cancers and other diseases. To develop potent and selective HDAC8 inhibitors, molecular dock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s(MD) simulations were employed 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HDAC8 inhibitions containing hydroxamic acid group. Compound 1 with high activity and compound 2 with low activity were selected for comparative study. Compound 1 formed a stronger chelation with Zn ion and was more stable in the HDAC8 pocket than compound 2. Residues HIS-180, ASP-178, ASP-267, and GLY-140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securing the position of compound 1. Both the head and tail of compound 1 formed strong hydrogen bonds with ASP-178, facilitating the ZBG of compound 1 close to the Zn ion so that they formed permanent chelation during the simulation period. The Cap group of the compounds with branch and long chains was advantageous to form interaction with active pocket opening. What’s mor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ree innovativ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highly active HDAC8 inhibitors were presented, which will be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HDAC8 inhib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AC8 inhibitors molecular docking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s inhibi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基于虚拟筛选、分子对接和分子互作解析两种大球盖菇十肽的呈味特性和ACE抑制活性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 陈万超 +3 位作者 马海乐 吴迪 张忠 杨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1-17,共7页
为探究大球盖菇十肽的呈味特性和潜在的生物活性,以两种大球盖菇十肽(RIEDNLVIIR和SLPIKPRVPF)为研究对象,采用虚拟筛选、分子对接和分子互作技术,对两种大球盖菇十肽的呈味特性和ACE抑制活性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和验证。结果显示,两种大... 为探究大球盖菇十肽的呈味特性和潜在的生物活性,以两种大球盖菇十肽(RIEDNLVIIR和SLPIKPRVPF)为研究对象,采用虚拟筛选、分子对接和分子互作技术,对两种大球盖菇十肽的呈味特性和ACE抑制活性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和验证。结果显示,两种大球盖菇十肽均具有咸鲜呈味肽片段和ACE抑制活性肽片段。RIEDN-LVIIR具有咸味呈味特性,SLPIKPRVPF具有鲜味呈味特性。两种大球盖菇十肽可与ACE靶标蛋白受体结合形成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体外活性验证结果表明,大球盖菇咸味十肽RIEDNLVIIR的ACE抑制效果较好,IC_(50)值为0.012 mg/mL。分子互作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显示,RIEDNLVIIR与ACE受体之间结合是焓驱动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虚拟筛选活性预测结果、体外活性验证结果、及分子对接和分子互作的ACE抑制机制解析结果具有一致性。研究为理解大球盖菇十肽呈味特性和ACE抑制活性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具有ACE抑制活性的大球盖菇咸鲜味十肽在健康调味品和功能产品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十肽 分子对接 分子热力学 分子动力学 ACE抑制机制
下载PDF
深层页岩蒙脱石表面水化抑制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东波 李广洲 +1 位作者 刘秦龙 芦苇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329-338,共10页
井壁失稳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技术难题之一,黏土矿物水化膨胀是造成井壁失稳的关键因素,其中表面水化因水化势较大而难以去除。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探测了无机盐对蒙脱石表面水化的抑制效果,以及浓度、温度和压强对水化... 井壁失稳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技术难题之一,黏土矿物水化膨胀是造成井壁失稳的关键因素,其中表面水化因水化势较大而难以去除。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探测了无机盐对蒙脱石表面水化的抑制效果,以及浓度、温度和压强对水化抑制效果的影响,揭示了无机盐CaCl_(2)抑制蒙脱石表面水化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抑制阳离子通过束缚蒙脱石表面水分子和降低水分子输运传导能力,从而调控水分子侵入蒙脱石表面来实现抑制作用。无机盐抑制表面水化能力依次为CaCl_(2)>NaCl>MgCl_(2)>KCl,钙离子易吸附表面水分子形成稳定的外球络合结构。随着CaCl_(2)浓度增加,钙离子配位数、水化数和水化半径均降低,抑制能力减弱;温度升高和压强降低时,体系中水分子传导输运能力增强、钙离子水化数减小且力学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无机盐 表面水化 抑制机理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3种黄酮类化合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覃亚娟 王萍 +4 位作者 陈小爱 徐飞 朱科学 张彦军 谭乐和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122,共13页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来调节血糖水平,然而,黄酮类化合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机制和二者构效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特别是B环上的羟基化和C环上的糖基化对黄酮类化合物抑制α-淀粉酶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究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来调节血糖水平,然而,黄酮类化合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机制和二者构效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特别是B环上的羟基化和C环上的糖基化对黄酮类化合物抑制α-淀粉酶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究黄酮类化合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机制和构效关系,分析了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种黄酮类化合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类型、荧光淬灭特性、构象变化、结合力和结合位点。结果表明,山奈酚对α-淀粉酶的抑制能力最强,芦丁最弱。C环C3处的糖基化和B环C3’处的羟基化均削弱了黄酮类化合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淬灭亲和力被C环C3处的糖基增强,被B环C3’处的羟基削弱。3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与α-淀粉酶自发结合,导致酶的结构和疏水微环境被改变,进而有效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研究旨在为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降血糖食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Α-淀粉酶 构效关系 抑制机制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阿魏酸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南海 金雨楠 +5 位作者 陈怡冉 周靖萱 赵亮 张列兵 吴薇 周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为系统地探讨阿魏酸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活性的分子机制,采用酶学和光谱学方法测定了阿魏酸对XO抑制可逆性、抑制动力学、结合性质及结构的影响,采用分子模拟技术预测了阿魏酸与XO的结合构象。结果表明:在混合竞争的... 为系统地探讨阿魏酸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活性的分子机制,采用酶学和光谱学方法测定了阿魏酸对XO抑制可逆性、抑制动力学、结合性质及结构的影响,采用分子模拟技术预测了阿魏酸与XO的结合构象。结果表明:在混合竞争的方式下,阿魏酸能可逆地抑制XO活性,抑制常数为4.5μmol/L,与咖啡酸、对香豆酸、绿原酸和没食子酸相比,阿魏酸对XO的抑制能力最强,其半抑制浓度为116.2μmol/L。荧光滴定实验结果表明:阿魏酸通过动态静态混合猝灭方式使XO荧光减少,其中静态猝灭占主导,且与XO存在一个结合位点,结合常数为3.38×10^(4) L/mol(298 K);ΔG<0、ΔH<0和ΔS>0,表明该结合过程主要是以氢键和疏水作用力驱动且自发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揭示了阿魏酸进入了XO中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活性区域,影响XO正常催化过程。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实验表明:阿魏酸能改变XO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使XO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周围极性增加及疏水性降低,并且α-螺旋含量升高,β-折叠含量降低,使XO二级结构趋于紧密,这是影响XO活性的另一原因。研究以期为阿魏酸作为XO抑制剂改善高尿酸血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机理 光谱法 分子模拟
下载PDF
滇橄榄鲜果中多酚提取物的降血糖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明霞 谢凡 艾连中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滇橄榄作为第一批被列为药食同源的食物之一,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然而,尚不清楚哪些确切的活性成分是降血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多酚提取物成分,发现了7种... 滇橄榄作为第一批被列为药食同源的食物之一,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然而,尚不清楚哪些确切的活性成分是降血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多酚提取物成分,发现了7种主要的酚类化合物。酶动力学分析表明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机制是混合型抑制,主要通过氢键相互作用结合,对α-淀粉酶的抑制机制是竞争性抑制作用。分子对接进一步阐明了酚类成分降血糖的构效关系。这项研究深入了解了滇橄榄鲜果中多酚提取物各成分降血糖作用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提取物 降血糖 抑制机制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平肝潜阳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阳 杨硕 +1 位作者 高毛毛 孙立亚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2851-2856,2863,共7页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核心病机是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上亢,临床一般采用平肝潜阳法治疗。常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常用中药包括: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生铁落等,这...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核心病机是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上亢,临床一般采用平肝潜阳法治疗。常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常用中药包括: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生铁落等,这些中药均具有平抑肝阳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靶点的作用发挥疗效。通过对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其分子机制主要涉及调节修复血管、调节微循环障碍、调节炎症反应、防治靶器官损害、调节免疫功能障碍、调节代谢过程等。本研究旨在为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平肝潜阳中药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发展,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遣方用药提供新思路,从而更好的研发新药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肝潜阳 平抑肝阳 中药 肝阳上亢 高血压 分子机制 研究
下载PDF
芳香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17
作者 彭子祥 刘丹 刘进兵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
设计合成一系列芳香酰基硫脲类化合物并对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体外评价,为寻找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候选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以芳香酸为起始原料,通过经典的取代和加成反应,合成一系列芳香酰基硫脲化合物,并对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 设计合成一系列芳香酰基硫脲类化合物并对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体外评价,为寻找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候选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以芳香酸为起始原料,通过经典的取代和加成反应,合成一系列芳香酰基硫脲化合物,并对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评价,探究其抑制机理。讨论了7个目标化合物(4a-4g)的结构经^(1)H-NMR、^(13)C NMR和HR-MS谱确证。研究结果表明,其中4d表现出对酪氨酸酶最强的抑制作用,IC_(50)=1.712μmol/L,强于阳性对照曲酸(IC_(50)=26.093μmol/L);对位上甲基的存在有利于抑制活性。4d属于酪氨酸酶的混合型抑制剂。4d与酪氨酸酶中铜离子和His244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研究能为开发安全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以及食品防腐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硫脲 合成 酪氨酸酶 抑制活性 抑制机理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缓蚀剂理论与研究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49
18
作者 王佳 曹楚南 陈家坚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1992年第2期79-86,共8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缓蚀剂研究的进展。重点讨论了吸附型缓蚀剂作用机理和研究方法的进展。缓蚀剂作用方式和分子结构与缓蚀作用的关系是基础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电化学方法仍然是缓蚀剂研究的主流方法,而暂态方法已愈来愈受重视。...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缓蚀剂研究的进展。重点讨论了吸附型缓蚀剂作用机理和研究方法的进展。缓蚀剂作用方式和分子结构与缓蚀作用的关系是基础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电化学方法仍然是缓蚀剂研究的主流方法,而暂态方法已愈来愈受重视。与此同时,也指出缓蚀剂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缓蚀作用机理 研究方法
下载PDF
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屠洁 刘冠卉 +3 位作者 朱淑云 曹喜涛 李强 季更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16-121,共6页
小麦麸皮烷基间苯二酚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潜在作用,但是其作用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本实验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以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小麦麸皮中含量最高的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 小麦麸皮烷基间苯二酚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潜在作用,但是其作用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本实验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以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小麦麸皮中含量最高的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及抑制机制。结果显示,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可使α-葡萄糖苷酶的内在荧光静态猝灭,不同温度(298、304、310 K)条件下结合常数K_A分别为149.8、46.2、20.3 L/mol;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与酶分子结合降低酶分子结构中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卷曲含量;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的苯环3—OH可与酶分子Tyr158的—COOH形成氢键,苯环5—OH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与Lys156的—NH_2氢原子和Leu313的—COOH氧原子形成氢键,另外推测酶分子中Phe159、Pro312、Phe314、Asn415等氨基酸是与烷基间苯二酚形成疏水作用的重要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氨基酸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实验评价与缓蚀机制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军 燕友果 +2 位作者 任振甲 胡松青 乔贵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2-156,共5页
采用静态失重和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评价3种氨基酸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并对其缓蚀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缓蚀剂缓蚀效率的顺序为半胱氨酸>缬氨酸>丙氨酸;3种分子的反应活性中心的分布基本相同;半胱氨酸具有两个亲电取代... 采用静态失重和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评价3种氨基酸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并对其缓蚀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缓蚀剂缓蚀效率的顺序为半胱氨酸>缬氨酸>丙氨酸;3种分子的反应活性中心的分布基本相同;半胱氨酸具有两个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中心,反应活性最高且缬氨酸比丙氨酸具有更强的反应活性;半胱氨酸的吸附稳定性最强,其次是缬氨酸,丙氨酸最差。3种氨基酸缓蚀剂缓蚀效率的理论评价结果为半胱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与实验评价结果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法 量子化学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缓蚀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