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spun Nanofiber Membranes Containing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 for Rhodamine B (RhB)
1
作者 Lei Li Haiqing Liu +1 位作者 Xiulan Lei Yunyun Zhai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12年第2期266-274,共9页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form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of Rhodamine B (RhB) was developed by electrospinning. RhB molecularly imprinted microspheres were produced by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RhB...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form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of Rhodamine B (RhB) was developed by electrospinning. RhB molecularly imprinted microspheres were produced by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RhB, acrylamide, 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a (EGDMA), 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and acetonitrile as template, functional monomer, cross-linking agent, initiator and porogen, respectively. Then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s (MIMs) were produced via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with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as the matrix polymer. The as-prepared nanofiber membran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Optimization studies with the aim to enhance the MIP selection adsorption were carried out with respect to the amount of membrane, pH and adsorption time. Linear range and detection limit were 0.01 ~ 20 μmol/L and 2.0 × 10-3 μmol/L, respectively.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of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the recovery rate can reach 97.8% ~ 117.1%,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n = 3) was 1.36% ~ 2.19% in employing MIMs to the RhB simulated water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rinted polymer exhibited higher affinity for Rhodamine B compared to non-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embranes (NIMs) an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articles (M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ELECTROSPINNING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RHODAMINE B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下载PDF
A Dual Read-out Molecularly Imprinted Composite Membrane Sensor Based on Zinc Porphyrin for the Detection of Dimethyl Methylphosphonate 被引量:2
2
作者 ZHANG Ya QIAN Linlin +5 位作者 YIN Wei HE Bin LIU Fangmei HOU Changjun HUO Danqun FA Huanbao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725-730,共6页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zinc porphyrin-mathacrylate(MIM-Zn-MAA), a dual read-out sensor based on a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was developed to recognize and detect dimethyl methylphosphonate (DMMP) as ...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zinc porphyrin-mathacrylate(MIM-Zn-MAA), a dual read-out sensor based on a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was developed to recognize and detect dimethyl methylphosphonate (DMMP) as an intermediate molecule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The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via thermal polymerization of two functional monomers(zinc porphyrin and mathacrylate) on the surface of a glass slide functio- nalized with 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and azobisisobutyronitrile. The morphology of the as-synthesized MIM-Zn-MAA was determin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The composite membranes exhibited macrovoid morphologies, which were affected by the functional monomers. These membranes were selectively adsorbed onto the template molecule and displayed higher adsorbing capacity toward DMMP compared with their structural analogs Changes in the fluorescent spectra wer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monitored via fluorescence photometry. Dif- ference maps were also obtained using colorimetry before and after the reaction between MIM-Zn-MAA and DMMP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The maps showed a wide linear range varying from 0.1 lamol/L to 10 mmol/L with a low detection limit of 0.1 lamol/L. These preliminar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s-fabricated dual read-out sensor dis- plays good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toward DMMP, indicating it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in DMMP detec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 porphyrin ORGANOPHOSPHAT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embrane FLUORESCENCE Colorimetricdetection
原文传递
MOFs改性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食品检测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任书芳 曹莉 +4 位作者 吕蕊 王仲来 郭童 刘晓航 吴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930,共10页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食品污染物分析检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MIECS)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获得了快速发展...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食品污染物分析检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MIECS)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获得了快速发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MOFs)作为传感修饰增敏材料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MOFs基MIECS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MOFs、MOFs基复合材料、MIPs及MOF-MIPs复合材料的定义、特性、结构及分类,讨论了MOFs、MOF/碳纳米材料、MOF/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以及MOF-MIPs修饰电极改进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性能,探讨了MOFs改性MIECS在农药残留、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MOF-MIPs材料在传感领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希望本文在MOF传感器的开发及应用方面能为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 MOF基复合材料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食品检测
下载PDF
基于双功能单体的Ni(Ⅱ)离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洪玉文 汪鑫 +3 位作者 付冬雪 王贵芳 罗甘滨 成会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Ni(Ⅱ)离子为模板离子,α-甲基丙烯酸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双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Ni(Ⅱ)离子印迹复合膜的实验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制备了16种Ni(Ⅱ)离...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Ni(Ⅱ)离子为模板离子,α-甲基丙烯酸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双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Ni(Ⅱ)离子印迹复合膜的实验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制备了16种Ni(Ⅱ)离子印迹复合膜[Ni(Ⅱ)-IICMs]和相应的非印迹复合膜(NICMs),得出制备Ni(Ⅱ)-IICMs的较优实验条件。采用平衡吸附实验对Ni(Ⅱ)-IICMs和NICMs进行吸附量和印迹因子评价,结果表明:在较优实验条件下制备的Ni(Ⅱ)-IICM_(8),平衡吸附量为1.286mmol/g,印迹因子为1.737。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Ni(Ⅱ)-IICM_(8)和相应NICM_(8)的内部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使用动力学吸附和等温吸附实验对Ni(Ⅱ)-IICM_(8)和NICM_(8)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i(Ⅱ)-IICM_(8)对Ni(Ⅱ)离子的吸附,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快速达到吸附平衡,且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都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不同温度下,探究Ni(Ⅱ)-IICM_(8)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i(Ⅱ)-IICM_(8)具有良好的“温度响应性”。综上所述,说明实验研究制备的Ni(Ⅱ)-IICM_(8),有望用于实际样品中Ni(Ⅱ)离子的分离和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聚合法 Ni(Ⅱ)离子 双功能单体 离子印迹复合膜 温度响应性
下载PDF
Rapid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7
5
作者 Chunmei Wu Tianyi Li +4 位作者 Dongju Li Shanshan Jia Jianmei Huang Haimin Lei Mei Zh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7期2174-2178,共5页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CHMs)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and affects public health in the world.Although more and more strict has been employed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HM...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CHMs)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and affects public health in the world.Although more and more strict has been employed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HMs,pesticide residues in CHMs remain a serious issue and are the bottleneck for the global development of CHMs.In this work,we appli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MIM-ESI MS)for rapid detecting 4 classe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CHMs,including organophosphorus(OPP),carbamates,pyrethroids and neonicotinoids in CHMs.Compared with our previous ambient ionization method MESI,MIM-ESI is capable of achieving a~50-fold increase in the detection limit of conventional analytical methods owing to the specificity recognition and unique enrichment of MIM.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and the method was further validated for it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Our data showed that MIM-ESI MS is applicable for the direct quantit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CHMs.This detection technology may help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HM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ticides residu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CHMs) Rapid detection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Ambient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原文传递
壳聚糖/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尼古丁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魏佳 刘凯 +6 位作者 彭丽娟 田阳阳 赵琳 李艳红 杨佩佩 李松伟 陆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36,共5页
采用壳聚糖(CS)和聚苯胺(PANI)与氧化石墨烯(GO)交联构建了抗溶胀性的CS/PANI⁃GO尼古丁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其在水中浸泡10 h的溶胀率为2.7%。该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对尼古丁的吸附容量达到了198 mg/g。研究了吸附剂的选择吸附能... 采用壳聚糖(CS)和聚苯胺(PANI)与氧化石墨烯(GO)交联构建了抗溶胀性的CS/PANI⁃GO尼古丁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其在水中浸泡10 h的溶胀率为2.7%。该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对尼古丁的吸附容量达到了198 mg/g。研究了吸附剂的选择吸附能力,对降烟碱和可替宁的吸附选择性系数分别达到了2.9和2.4,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尼古丁特异性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复合材料 尼古丁 吸附 壳聚糖 氧化石墨烯
下载PDF
邻香草醛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透过选择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卢春阳 马向霞 +2 位作者 何锡文 李文友 陈朗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9-483,F006,共6页
采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支撑膜的邻香草醛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紫外光度法测定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之间的结合常数和化学计量比(n=2).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别测定了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膜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扰... 采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支撑膜的邻香草醛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紫外光度法测定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之间的结合常数和化学计量比(n=2).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别测定了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膜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扰物存在时印迹膜对模板分子表现出良好的选择透过性能.研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透过的机理、并为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传感器领域增加了理论和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模板分子 香草醛 化学计量比 功能单体 紫外光引发 结合常数 制备 原位聚合 傅立叶红外光谱
下载PDF
钴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膜渗透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马向霞 李文友 +1 位作者 何锡文 张玉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681-1685,共5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带支撑膜的钴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用扫描电镜测定了膜的表面形貌.通过膜渗透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钴离子存在下,印迹膜对模板分子表现出良好的渗透选择性.分别考察了阳离子和阴离...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带支撑膜的钴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用扫描电镜测定了膜的表面形貌.通过膜渗透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钴离子存在下,印迹膜对模板分子表现出良好的渗透选择性.分别考察了阳离子和阴离子对印迹膜渗透模板分子的影响.本工作有助于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传感器技术和连续分离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膜 膜渗透 2 2’-联吡啶 聚合物膜 渗透特性 钴离子 配位 模板分子
下载PDF
药物氟哌酸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性质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卢春阳 马向霞 +3 位作者 何锡文 李文友 陈朗星 何海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56-1359,M008,共5页
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氟哌酸为模板分子,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扫描电镜表征了膜的表面形貌.混合底物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中存在着由形状... 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氟哌酸为模板分子,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扫描电镜表征了膜的表面形貌.混合底物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中存在着由形状和功能基团均与模板分子氟哌酸相互补的孔穴组成的通道,该通道可选择性地富集底物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 紫外光谱滴定 膜渗透 氟哌酸
下载PDF
香豆素-3-羧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对底物的结合及渗透选择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向霞 何锡文 +2 位作者 张茉 李文友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37-1241,共5页
在光照和引发剂的作用下,模板分子香豆素-3-羧酸、功能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或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TR IM)在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滤膜表面聚合形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分别以T... 在光照和引发剂的作用下,模板分子香豆素-3-羧酸、功能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或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TR IM)在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滤膜表面聚合形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分别以TR IM和EDMA为交联剂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在不同溶剂中对混合底物的结合和渗透选择性.结果表明,以TR IM为交联剂的印迹膜对模板分子具有更高的结合和渗透选择性.另外,以乙腈或乙腈/水作为溶剂对分子印迹膜所作的实验和讨论有助于为从复杂样品中分离模板分子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技术 复合膜 香豆素-3-羧酸 渗透
下载PDF
蛋白质溶胶-凝胶包埋法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渗透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茉 何锡文 +3 位作者 秦磊 李文友 陈朗星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8-504,共7页
分别以牛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3种蛋白质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涂布的方法制备了在Nylon微孔滤膜表面覆盖有聚丙烯酰胺凝胶层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分子印迹膜的表面形态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支撑膜的表面... 分别以牛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3种蛋白质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涂布的方法制备了在Nylon微孔滤膜表面覆盖有聚丙烯酰胺凝胶层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分子印迹膜的表面形态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支撑膜的表面及内部微孔表面均被一层丙烯酰胺凝胶所覆盖.对用不同蛋白为模板制备的分子印迹膜进行了这3种蛋白的单一组分和双组分混合溶液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各蛋白底物在印迹膜上的渗透规律是特异性的识别位点和尺寸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异性识别位点会选择性地识别模板分子,从而使其渗透速度减慢;尺寸效应主要体现在底物蛋白的体积越小其渗透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 膜渗透机理 蛋白质分子印迹 膜分离
下载PDF
水相识别分子印迹技术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学军 许振良 +1 位作者 杨座国 邴乃慈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5-812,共8页
在各种基于超分子方法的仿生识别体系中,分子印迹聚合物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潜力的合成受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通常是在有机溶剂中制备对小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而在水相中制备及识别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仍具有相... 在各种基于超分子方法的仿生识别体系中,分子印迹聚合物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潜力的合成受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通常是在有机溶剂中制备对小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而在水相中制备及识别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仍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从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从有机相到水相,反映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最近几年分子印迹在水相制备与识别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探讨了水相识别印迹聚合物的设计策略与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水相识别技术在固相萃取、色谱固定相、药物控释、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以及生物分子识别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提高水相识别选择性的途径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水相识别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膜
下载PDF
扑热息痛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选择性结合和渗透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向霞 何锡文 +2 位作者 张茉 李文友 张玉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369-2374,共6页
采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支撑膜的扑热息痛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紫外分光光度法证明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据此选择了聚合反应时合适的溶剂.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别测定了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 采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支撑膜的扑热息痛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紫外分光光度法证明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据此选择了聚合反应时合适的溶剂.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别测定了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渗透实验结果表明渗透时所用溶剂对渗透结果有重要影响.合适的渗透溶剂可提高印迹膜对模板分子的渗透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膜 膜渗透 扑热息痛
下载PDF
分子印迹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斌 王榕妹 +1 位作者 王俊卿 邓安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本文简要综述了分子印迹的原理、制备技术,着重介绍了与膜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相结合的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膜材料 磁性材料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和分子印迹膜修饰电极检测猪尿液中莱克多巴胺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洪才 刘国艳 +2 位作者 商璟 翁芝莹 柴春彦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0,共6页
采用原位热聚合技术,分别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s)和分子印迹膜(MIM)修饰丝网印刷电极(SPE),与多壁碳纳米管和非分子印迹膜(NIM)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组合在一起,并将其组合的丝网印刷电极通过电极插口与便携式电导仪相连接,组装成检测莱克... 采用原位热聚合技术,分别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s)和分子印迹膜(MIM)修饰丝网印刷电极(SPE),与多壁碳纳米管和非分子印迹膜(NIM)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组合在一起,并将其组合的丝网印刷电极通过电极插口与便携式电导仪相连接,组装成检测莱克多巴胺残留的电导型传感器,优化检测条件,并建立了检测莱克多巴胺的标准曲线,测试了实际猪尿样中莱克多巴胺的含量。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该分子印迹膜的表征结构。结果表明,在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膜表面形成了大量印迹微孔。本传感器装置检测莱克多巴胺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检出限为0.033 mg/L,线性范围为0.33~8.0 mg/L,基于猪尿样的检测回收率达到91%~98%,可实现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莱克多巴胺 分子印迹膜 电导型传感器
下载PDF
香草醛系列化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渗透特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茉 卢春阳 +2 位作者 何锡文 李文友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2-426,共5页
以香草醛(Van)或邻香草醛(o-Van)为模板分子,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分别制备了以尼龙和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材料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板分子及竞争物的混合溶液渗透实验... 以香草醛(Van)或邻香草醛(o-Van)为模板分子,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分别制备了以尼龙和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材料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板分子及竞争物的混合溶液渗透实验结果表明,支撑材料对膜选择性传输趋势基本没有影响,但选用合适的支撑材料会得到更理想的分离效果;当竞争物尺寸小于模板分子时,尺寸效应起主要作用,竞争物优先传输;当模板分子与竞争物尺寸相近时,尺寸效应不起作用,模板分子的选择性识别位点及与其相匹配的孔穴起主要作用,模板分子优先传输;当竞争物尺寸大于模板分子时,则尺寸效应和模板分子的选择性识别位点及与其相匹配的孔穴同时起作用,故模板分子优先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 膜分离 香草醛
下载PDF
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分离手性苯丙氨酸 被引量:26
17
作者 吴洪 赵艳艳 +1 位作者 喻应霞 姜忠义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2-266,共5页
以L-苯丙氨酸(L-Phe)为印迹分子,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分别采用碱液处理和硫酸交联两种方法对膜进行处理,降低了壳聚糖膜的溶胀度,印迹膜内识别位点的结构得以保持。采用FT-IR和SEM对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 以L-苯丙氨酸(L-Phe)为印迹分子,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分别采用碱液处理和硫酸交联两种方法对膜进行处理,降低了壳聚糖膜的溶胀度,印迹膜内识别位点的结构得以保持。采用FT-IR和SEM对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通过渗透实验考察了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和非印迹空白壳聚糖膜对D,L-苯丙氨酸(D,L-Phe)混合物的手性拆分性能,并与空白膜进行了比较。印迹膜的分离因子达到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分子印迹膜 手性拆分 D L-苯丙氨酸
下载PDF
分子印迹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8
作者 杨座国 许振良 邴乃慈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介绍了分子印迹膜的制备方法、表面形态、识别机理、传质模型;评述了分子印迹膜在手性化合物的分离、膜传感器、固相萃取、渗透汽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分子印迹膜 手性分离 膜传感器 固相萃取 传质模型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38
19
作者 姜忠义 喻应霞 吴洪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4,共7页
分子印迹膜兼具分子印迹与膜技术的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对分子印迹技术及分子印迹膜进行了简介,继而重点对分子印迹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相转化法、表面修饰法和电化学聚合法等进行了评... 分子印迹膜兼具分子印迹与膜技术的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对分子印迹技术及分子印迹膜进行了简介,继而重点对分子印迹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相转化法、表面修饰法和电化学聚合法等进行了评述,对现有分子印迹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分子印迹膜在手性物质拆分、固相萃取、农药残留检测及仿生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 亲和分离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反式白藜芦醇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其选择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向海艳 张艳芳 +2 位作者 祁超 梅芳 李伟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6-790,共5页
以反式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EDMA)为交联剂,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研究了分子印迹膜对白藜芦醇及其结构类似物(2-萘酚、白藜芦... 以反式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EDMA)为交联剂,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研究了分子印迹膜对白藜芦醇及其结构类似物(2-萘酚、白藜芦醇甙和双酚A)的结合和透过性,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的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白藜芦醇的吸附量远远大于其它结构类似物,其饱和吸附量达1.72μmol/g,为非印迹膜的3倍;尺寸比模板分子小的2-萘酚最先透过,而相对于尺寸接近或大于模板分子的双酚A或白藜芦醇甙,则模板分子优先透过,而且模板分子在印迹膜上的透过量大于非印迹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分子印迹复合膜 选择性 结合透过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