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规范“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分析与对比
1
作者 马铭湖 许名鑫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6期95-99,109,共6页
对广东省地方标准DBJ/T15—92—20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美、欧、日规范关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规定进行介绍,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楼板作用等各规范关于“强柱... 对广东省地方标准DBJ/T15—92—20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美、欧、日规范关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规定进行介绍,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楼板作用等各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规定的差异进行比较,指出广东《高规》在内力调整措施上与其他规范不同,在抗震性能设计中通过构件重要性系数和承载力利用系数实现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更容易调整超强地震下引人的柱梁安全系数比指标,并给出框架梁端翼缘宽度范围内楼板钢筋的具体规定,减少梁配筋量。基于各规范设计规定,结合Pushover分析及动力弹塑性分析以6层RC框架结构作为对象进行计算分析,对梁柱钢筋用量、柱梁安全系数比、梁柱损伤及耗能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RC框架结构各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规定的效果,该算例广东《高规》的柱配筋量、柱梁安全系数比较大,在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现浇楼板 柱梁安全系数比
下载PDF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P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耀庭 卢怡思 +1 位作者 杜晓菊 卢杰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7-47,共11页
根据我国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以设防烈度为8度(0.2g)地区的多跨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在SAP2000与PERFORM-3D软件中,采用局部纤维铰梁单元,... 根据我国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以设防烈度为8度(0.2g)地区的多跨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在SAP2000与PERFORM-3D软件中,采用局部纤维铰梁单元,对6个PC平面框架建立了弹塑性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PC框架,基本上可以满足8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要求,但是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形成的是以底层柱端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对结构抗震不利;随着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增加,结构的局部构件抗震性能以及屈服机制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当边柱和中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分别增加到2.0,1.8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实现对结构抗震有利的以梁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甚至是梁铰屈服机制.因此,建议在进行预应力抗震技术规程的修订时,适当提高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抗震性能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屈服机制 弹塑性分析
下载PDF
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滑移柱P-δ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波 吕文龙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共7页
为揭示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滑移柱的P-δ效应,首先对该类柱的上端铰接简化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情况下无侧移滑移柱因P-δ效应引发的二阶弯矩的特点,指出了需考虑二阶弯矩的界限条件,并就此提出了无侧... 为揭示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滑移柱的P-δ效应,首先对该类柱的上端铰接简化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情况下无侧移滑移柱因P-δ效应引发的二阶弯矩的特点,指出了需考虑二阶弯矩的界限条件,并就此提出了无侧移滑移柱弯矩增大系数的确定方法,然后通过参数修正初步考虑了混凝土非线性对前述结果的影响,最后给出了算例分析.研究表明:小震阶段采用普通铰对滑移柱顶部的摩擦支座进行近似处理是可行的;在某些情况下,无侧移滑移柱因P-δ效应引发的二阶弯矩对柱身最大弯矩有增大效应,此时只需利用无侧移滑移柱的一阶弯矩和弯矩增大系数,即可方便地确定其考虑P-δ效应后的柱身最大弯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柱顶滑移 P-Δ效应 弯矩 增大系数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合理破坏模式研究
4
作者 刘欣冉 聂小雪 《山西建筑》 2019年第20期65-67,共3页
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展开研究,建立了框架结构模型,分析了框架结构基于规范给定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破坏模式,并探究了使结构出现良好破坏模式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建议取值。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下载PDF
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卢杰志 张耀庭 +1 位作者 郭宗明 王晓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为研究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40-2004)所规定的PC框架结构轴压比、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等设计参数取值的合理性,根据该规程设计了6榀轴压比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不同、抗震等级为二级的PC框架结构,在Open Sees软件中... 为研究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40-2004)所规定的PC框架结构轴压比、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等设计参数取值的合理性,根据该规程设计了6榀轴压比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不同、抗震等级为二级的PC框架结构,在Open Sees软件中,采用基于材料的非线性纤维梁柱单元建立其数值分析模型,考虑材料、荷载、地震动等参数的随机性,分别对其进行基于增量动力的易损性分析。研究表明:当轴压比相同时,提高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或在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相同时,减小柱的轴压比,均能有效地改善P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04规程中规定的二级PC框架结构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限值偏小,规程修订时应予以增大,建议≥2.0;04规程中规定的二级PC框架结构的轴压比限值偏大,规程修订时应予以适当减小,建议<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轴压比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