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从道不从君”的思想探析--以道统论为中心
1
作者 蔡方鹿 姜雪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5,共7页
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的思想,以仁义礼之道作为社会的终极价值和处理君臣、君民关系的标准。强调君主的权位应服从于仁义礼之道,这是荀子对儒家道统思想的重要贡献。并把“从道不从君”与君主得道必须得人联系起来,提出立君为民,以对... 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的思想,以仁义礼之道作为社会的终极价值和处理君臣、君民关系的标准。强调君主的权位应服从于仁义礼之道,这是荀子对儒家道统思想的重要贡献。并把“从道不从君”与君主得道必须得人联系起来,提出立君为民,以对民的态度作为判断君主是否符合道、是明君还是暗君的标准。荀子“从道不从君”的思想颇具特色,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儒家道统论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具有一定的制约君权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从道不从君” 道统 君民关系
下载PDF
《周易程氏传》君臣民关系的民本思想根源及历史价值
2
作者 程必定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75-80,共6页
程颐所著的《周易程氏传》涉及对君臣民关系的阐释,主张尊君与劝君、用臣与束臣、爱民与教民,其根源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传承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君臣民关系 民本思想 《周易程氏传》 程颐
下载PDF
“设官为民”的官民关系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分田 商爱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65,共5页
"设官为民"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视阈中最为典型的官民关系命题和官僚制度的基本原理。这一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从官僚产生的形上依据来说,上天爱民,设官代天牧民;从官僚权力的直接来源说,君不独治,设官佐君治民;从设官的社会根源... "设官为民"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视阈中最为典型的官民关系命题和官僚制度的基本原理。这一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从官僚产生的形上依据来说,上天爱民,设官代天牧民;从官僚权力的直接来源说,君不独治,设官佐君治民;从设官的社会根源说,民不自治,设官以治民;从君臣的政治责任角度说,君臣合道,设官为民事君;从君、臣、民的政治关系来说,忠君爱民,清正廉洁勤政有为是基本的官僚规范。对"设官为民"的官民关系进行总体分析和理论概括,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官为民 官民关系 君臣合道 忠君爱民 统治思想
下载PDF
从荀子君民关系思想看儒家政治哲学的内在矛盾 被引量:2
4
作者 储昭华 幸玉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32,共8页
在儒家政治哲学中,民本与尊君之间究竟关系如何?本文以荀子"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命题为切入点,循其内在逻辑脉络对荀子君民关系思想逐层展开解析,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不同层面意涵及其所蕴涵的矛盾张力,以及由此导致的诸多相互矛... 在儒家政治哲学中,民本与尊君之间究竟关系如何?本文以荀子"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命题为切入点,循其内在逻辑脉络对荀子君民关系思想逐层展开解析,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不同层面意涵及其所蕴涵的矛盾张力,以及由此导致的诸多相互矛盾的理论与实践效应;从这一角度,文章进而对儒家政治哲学本身所蕴涵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剖析,指出这种矛盾势必使得儒家注定面临着治道最终遮蔽或消解政道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儒家 民本 尊君 君民关系
下载PDF
解读荀子君民关系思想研究中的争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春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106,共6页
在荀子看来,作为社会多数的民既无德也无知,不具备从政的能力。因此,荀子在构建其君民关系论时,一方面从论证君主制政治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了立君为民观点,这是典型的民本思想;另一方面从君主施政的角度把民众排除在外,确立了君主的政治... 在荀子看来,作为社会多数的民既无德也无知,不具备从政的能力。因此,荀子在构建其君民关系论时,一方面从论证君主制政治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了立君为民观点,这是典型的民本思想;另一方面从君主施政的角度把民众排除在外,确立了君主的政治主宰地位,这是明显的君本思想。民本和君本在荀子思想中并行不悖。这或可解答学界在荀子君民关系思想研究上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君民关系 民本 君本
下载PDF
《周易》“井”卦政治思想发微 被引量:4
6
作者 高旭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8-114,共7页
《周易》"井"卦蕴含丰富的政治思想,对商周时期的政治经验与教训有着深刻的历史反思,"为君之道"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涵。"君民观"是"井"卦"为君之道"的重要内容,它从政治伦理与政... 《周易》"井"卦蕴含丰富的政治思想,对商周时期的政治经验与教训有着深刻的历史反思,"为君之道"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涵。"君民观"是"井"卦"为君之道"的重要内容,它从政治伦理与政治实践两个方面对统治者提出了现实要求,强调君主之"明"与"养而不穷"、"劳民相劝"的政治理念的重要性,试图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君、民政治模式。"井"卦的"为君之道"彰显出西周初期"重民"、"民本"的政治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政治命题,其"养民不穷"、"勿幕"的思想也充分反映出西周政治文化的开阔而宏远的理论胸怀,极大地充实与丰富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井”卦 为君之道 君民观
下载PDF
汉代黄老政治道义观的历史阐扬——《淮南子》君臣民关系论及其思想特色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旭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7年第3期1-34,共34页
着眼于秦汉大一统政治发展,《淮南子》对君、臣、民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有着深刻独到的反思认识。以批判"亡秦之失"为基点,《淮南子》从制度、利益、情感及道义等方面深入探讨,力求为西汉统治阶层阐发和提供一种更为理想的&qu... 着眼于秦汉大一统政治发展,《淮南子》对君、臣、民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有着深刻独到的反思认识。以批判"亡秦之失"为基点,《淮南子》从制度、利益、情感及道义等方面深入探讨,力求为西汉统治阶层阐发和提供一种更为理想的"君臣民关系论"。《淮南子》的这种理论思考,始终凸显出强烈的"义政"理念与"民本"精神,并在西汉大一统条件下,既对先秦古典"公天下"思想作出展现自身黄老特色的时代回应,也委曲表达出渴求王国自治,期待开明专制的皇权政治的深层意图。《淮南子》"君臣民关系论"是汉代黄老极具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充分反映出西汉前期统治阶层在治国实践及经验上的理性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君臣民关系 大一统政治 汉代黄老
下载PDF
先秦儒家对君民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丁祯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0-13,共4页
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引起了诸多观念的变革。就君民关系而言,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的重民意识,重新对君民关系进行思考,提出了“民贵君轻”、“尊君爱民”等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表现出一种对于历史的检讨。... 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引起了诸多观念的变革。就君民关系而言,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的重民意识,重新对君民关系进行思考,提出了“民贵君轻”、“尊君爱民”等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表现出一种对于历史的检讨。这种检讨在一定程度上蕴涵着一种较为原始的民主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君民观 尊君爱民
下载PDF
从《缁衣集传》看晚明君民伦理的重构
9
作者 蔡杰 《三明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1-68,共8页
古代《缁衣》诠释史上唯一一部单篇别行的著作《缁衣集传》,是晚明闽籍大儒黄道周后期的经学著作,集中阐释关于君民伦理关系的四种比喻。通过天爱日月之喻,黄道周主张君民之间情感相通,互相亲爱。但这并不意味着亲密到亵狎的程度,所以... 古代《缁衣》诠释史上唯一一部单篇别行的著作《缁衣集传》,是晚明闽籍大儒黄道周后期的经学著作,集中阐释关于君民伦理关系的四种比喻。通过天爱日月之喻,黄道周主张君民之间情感相通,互相亲爱。但这并不意味着亲密到亵狎的程度,所以君主应保持敬慎,对天下事物须考虑周密,这就是舟水之喻的道理。基于此,黄道周扬弃与超越了以往对山地之喻与心体之喻的认识,提出君民之间最好的状态是君民同构、感通、平等。面对明代以来政治上的"阳儒阴法"问题,作为一代醇儒的黄道周力图剥除"阴法"而恢复纯粹的儒家颜色。他的政治主张虽然不出传统儒家政治思想的大框架,不像清初思想家对秦汉以来的政治制度提出猛烈的批判,但是他强调臣民的政治主体性,已经产生明显的平等观念,体现了明末时期新民本思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缁衣集传》 黄道周 君民 情感相通 民本
下载PDF
从君民关系之“取譬”省察民本思想
10
作者 颜德如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40,172,共7页
中国古代社会对君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形象地表述为如下种种"取譬":君舟民水说、君原民流说、君为元首民为手足说、君心民体说、君山民地说、君亲民子说和牧民说。这些说法凸显了民在王朝国家存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至于&q... 中国古代社会对君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形象地表述为如下种种"取譬":君舟民水说、君原民流说、君为元首民为手足说、君心民体说、君山民地说、君亲民子说和牧民说。这些说法凸显了民在王朝国家存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至于"民"被视为"本"。究其原因,不过是由于民能致力于"本业"即农业和民是国家的构成要素。如果结合君主在整个国家或政事中的主宰地位来看,"以民为本"便成为"以君为本"的工具性手段,民之重要就淹没于其卑微的身份地位中。然而,民又是影响江山社稷存亡的巨大力量,这就造成了君主对民仁爱、畏惧交加的矛盾心态。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思想有本质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民关系 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