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etation of mono-layer landfill cover made of coal bottom ash and soil by compost application
1
作者 Seul Bi Lee Sang Yoon Kim +2 位作者 Chan Yu Soon-Oh Kim Pil Joo Kim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3年第3期50-58,共9页
Monolayer barriers called evapotranspiration (ET) covers were developed as alternative final cover systems in waste landfills but high-quality soil remains a limiting factor in these cover systems. Coal bottom ash was... Monolayer barriers called evapotranspiration (ET) covers were developed as alternative final cover systems in waste landfills but high-quality soil remains a limiting factor in these cover systems. Coal bottom ash was evaluated to be a very good alternative to soil in previous tests and a combination of soil (65% wt.wt-1) and coal bottom ash (35% wt.wt-1) was evaluated to be the most feasible materials for ET cover systems. In our pot test, selected manure compost as soil amendment for the composite ET cover system, which was made of soil and bottom ash at ca. 40 Mg.ha-1 application level was very effective to promote vegetation growth of three plants;namely, garden cosmos (Cosmosbipinnatus), Chinese bushclover (Lespedezacuneata), and leafy lespedeza (Lespedeza cyrtobotrya).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mpost application on plant growth in an ET vegetative cover system, two couples of lysimeters, packed with soil and a mixture of soil and bottom ash, were installed in a pilot landfill cover system in 2007. Manure composts were applied at the rates of 0 and ?40 Mg.ha-11before sowing the five plant species, i.e.indigo-bush (Amorphafruticosa), Japanese mugwort (Artemisia princeps, Arundinella hirta, Lespedezacuneata, and Lespedezacyrtobotrya). Unseeded native plant (green foxtail,Setaria viridis) was dominant in all treatments in the 1st year after installation while the growth of the sown plant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ver the years. Total biomass productiv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manure compost application, and mo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composite ET cover made of soil and bottom ash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e single soil ET cover, mainly due to more improved soil nutrient levels promoting vegetation growth and maintaining the vegetation system. The use of bottom ash as a mixing material in ET cover systems has a strong potential as an alternative to fine-grained soils, and manure compost addi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vegetative propagation in ET cover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tom ASH Coal ASH COMPOST APPLIC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ET) Cover mono-layer Barrier
下载PDF
Nanoscale image of the drug/metal mono-layer interaction:Tapping A FM-IR investig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Natalia Piergies Alexandre Dazzi +4 位作者 Ariane Deniset-Besseau Jeremie Mathurin Magdalena Ocwieja Czeslawa Paluszkiewicz Wojciech M.Kwiatek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020-1028,共9页
The application of metal nanoparticles as an efficient drug delivery system is one of the directions of cancer therapy development.However,this strategy requires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how the drug interacts with t... The application of metal nanoparticles as an efficient drug delivery system is one of the directions of cancer therapy development.However,this strategy requires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how the drug interacts with the applied nanocarrier.In this study,atomic force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infrared spectroscopy(AFM-IR)wa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investigate the erlotinib adsorption structure o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15 nm metal nanoparticle mono-layers,namely,silver nanoparticle(AgNP)and gold nanoparticle(AuNP)mono-layers.Because the metal nanoparticles are loosely bound samples,only the tapping AFM-IR mode is suitable for the collection of IR maps and spectra for such a system.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d the relevance of the AFM-IR technique for characterizing drug interactions with a metal mono-layer surface.The investigated drug interacts with the AgNPs mainly through phenyl rings and methoxy moieties,while quinazoline,amino,and ethoxy moieties appear to be farther from the surface.For the AuNPs,the interaction occurs through both the phenyl ring and the quinazoline moiety.Additionally,the aliphatic groups of erlotinib directly participate in this interaction.The novelty of the present work is also related to the use of the tapping AFM-IR mode to study metal NP mono-layers with a drug adsorbed on them.The collected IR maps for the most enhanced erlotinib bands show specific areas with very high signal intensity.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areas and the"hot spots"typical for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phenomenon of metals is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nanoparticle mono-layer drug's adsorption infrared nanospectroscop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ERLOTINIB
原文传递
不同尺寸单层氧化石墨烯用于膜蒸馏分离H_(2)O/HDO
3
作者 孙大鹏 张鑫 +3 位作者 陈闽 杨昊崴 张国书 徐赐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10,I0003,共12页
核电站运行产生的放射性氚化水(HTO)的处理涉及到H_(2)O/HTO分离难题。实验室研究常把无放射性H_(2)O/HDO(氘化水)分离作为研究模型来代替H_(2)O/HTO分离。近年来,基于多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膜的膜蒸馏分离工艺显示出较好的... 核电站运行产生的放射性氚化水(HTO)的处理涉及到H_(2)O/HTO分离难题。实验室研究常把无放射性H_(2)O/HDO(氘化水)分离作为研究模型来代替H_(2)O/HTO分离。近年来,基于多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膜的膜蒸馏分离工艺显示出较好的H_(2)O/HDO分离效果,但进一步提高分离性能仍需开发新型膜材料或结构。本工作采用不同横向尺寸单层GO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支撑的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用于研究膜蒸馏分离H_(2)O/HDO:(1)选用两种不同横向尺寸的单层GO研究GO横向尺寸对膜的H_(2)O/HDO分离性能影响,基于横向尺寸较小GO膜的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分别可达0.944 L/(m^(2)·h)和1.043,整体分离性能比基于横向尺寸较大GO膜高;(2)为结合不同横向尺寸单层GO的结构特点,把不同横向尺寸单层GO混合制备复合膜,当两种石墨烯质量比例为1∶1时,所得GO复合膜的渗透通量可达0.806 L/(m^(2)·h),比基于横向尺寸较大GO复合膜的渗透通量高,而两者分离因子相近;(3)对横向尺寸较大GO进行刻蚀处理,可提高膜蒸馏分离H_(2)O/HDO性能。结果表明:单层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可影响膜蒸馏分离H_(2)O/HDO性能;基于横向尺寸较小单层氧化石墨烯或混合不同横向尺寸单层氧化石墨烯制备的膜具有较好的膜蒸馏分离H_(2)O/HDO性能;并且刻蚀处理横向尺寸较大GO也可提高膜蒸馏分离H_(2)O/HDO性能。因此,本工作可指导后续发展新型膜材料或膜结构以实现H_(2)O/HDO分离效果更好的膜蒸馏工艺,为含HTO的放射性废水处理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单层氧化石墨烯 复合膜 H_(2)O/HDO分离 氚化水
下载PDF
菠菜提取物在柠檬酸体系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
4
作者 柳鑫华 王赢 +10 位作者 罗宝晶 张源 李繁麟 刘会媛 胡海凤 舒世立 张青 王磊 刘斯瑜 古林艳 张国炜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65-78,共14页
为契合绿色植物提取物类缓蚀剂的快速发展,选用菠菜提取物(SPE)作为柠檬酸(CA)环境中对Q235钢的缓蚀剂。通过简单的乙醇回流法提取获得SPE,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验证了SPE的主要成分及主要成分在CA中的... 为契合绿色植物提取物类缓蚀剂的快速发展,选用菠菜提取物(SPE)作为柠檬酸(CA)环境中对Q235钢的缓蚀剂。通过简单的乙醇回流法提取获得SPE,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验证了SPE的主要成分及主要成分在CA中的稳定性,采用失重法、动态电位极化(PDP)、线性极化(LPR)、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接触角测试等方法研究了SPE在0.5 mol/L CA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通过计算研究了温度对活化参数Ea、ΔH_(a)^(0)和ΔS_(a)^(0)和吸附性能参数ΔG_(a)^(0)ds、ΔH_(a)^(0)ds和ΔS_(a)^(0)ds的影响。结果表明:SPE的主要成分为叶绿素,SPE在0.5 mol/L CA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SPE明显减缓了0.5 mol/L CA溶液中Q235钢的腐蚀速率,属于抑制阴、阳极的混合型缓蚀剂。随SPE浓度的增大,阴、阳极电流减少,活性腐蚀部位被阻断,腐蚀速率降低,缓蚀效率增大。在温度303 K、SPE浓度2.134 g/L的条件下,根据失重法、PDP、LPR和EIS计算出的缓蚀效率均在80%以上。随体系温度的升高SPE对Q235钢的缓蚀效率降低,但变化较小。与空白体系相比,添加SPE后体系的活化能Ea明显增大。SPE的有效成分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且以物理吸附为主,属于单分子层的吸附。在0.5 mol/L CA溶液体系中,SPE对Q235钢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是一种在酸洗领域中有着较好应用前景的绿色缓蚀剂,可以为植物提取类缓蚀剂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提取物 叶绿素 缓蚀剂 Langmuir单层吸附 电化学测试
下载PDF
肝脏实性病变虚拟单能级最佳成像参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爽 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实性病变虚拟单能级成像的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腹部光谱CT增强检查的病例,对其肝动脉期图像行碘浓度值测量及对不同单能级图像进行CT值测量,采用相关系数及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动脉晚期... 目的探讨肝脏实性病变虚拟单能级成像的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腹部光谱CT增强检查的病例,对其肝动脉期图像行碘浓度值测量及对不同单能级图像进行CT值测量,采用相关系数及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动脉晚期肝脏实性病变在40、45、50、55、60、65、70 keV能级CT值与碘浓度值间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95、0.993、0.989、0.978、0.970、0.961。相关性比较证实40(P=0.007)、45(P=0.022)、50 keV(P=0.035)能级的相关系数均显著高于55 keV能级的相关系数,40(P=0.134)、45 keV(P=0.368)能级的相关系数与50 keV能级的相关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灶CT值在40、45、50 keV能级条件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46、0.154、0.163。结论40 keV是虚拟单能级CT成像肝脏实性病变动脉晚期的最佳单能级,有助于肝脏疾病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能谱CT 单能级 碘浓度 相关系数 变异系数
下载PDF
水生植物根系对多环芳烃(萘)吸附过程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建武 林逢凯 +2 位作者 王郁 胥峥 张啸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对萘在水葫芦根系的吸附过程进行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 ,新鲜水葫芦根系对萘不仅具有吸附作用 ,而且还具有吸收或根际微生物降解等作用 ;水葫芦根系吸附萘的初始速率与浓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公式表示的单分子层吸... 对萘在水葫芦根系的吸附过程进行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 ,新鲜水葫芦根系对萘不仅具有吸附作用 ,而且还具有吸收或根际微生物降解等作用 ;水葫芦根系吸附萘的初始速率与浓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公式表示的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多环芳烃 水葫芦 根系 吸附等温式 单分子层吸附 水体污染 植物修复
下载PDF
InGaAs/InP材料的MOCVD生长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英斌 林琳 +2 位作者 陈宏泰 赵润 郑晓光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5,120,共4页
研究了InGaAs/InP材料的MOCVD生长技术和材料的性能特征。InP衬底的晶向偏角能够明显影响外延生长模型以及外延层的表面形貌,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到了外延层表面原子台阶的聚集现象(step-bunching现象),通过晶体表面的原子台阶密度... 研究了InGaAs/InP材料的MOCVD生长技术和材料的性能特征。InP衬底的晶向偏角能够明显影响外延生长模型以及外延层的表面形貌,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到了外延层表面原子台阶的聚集现象(step-bunching现象),通过晶体表面的原子台阶密度和二维生长模型解释了台阶聚集现象的形成。对外延材料进行化学腐蚀,通过双晶X射线衍射(DCXRD)分析发现异质结界面存在应力,用异质结界面岛状InAs富集解释了应力的产生。通过严格控制InGaAs材料的晶格匹配,并优化MOCVD外延生长工艺,制备出厚层InGaAs外延材料,获得了低于1×1015cm-3的背景载流子浓度和良好的晶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AAS 单原子层 台阶聚集 界面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孪晶界对单层二硫化钼拉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邵宇飞 孟凡顺 +1 位作者 李久会 赵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41-248,共8页
孪晶界是单层过渡金属二硫族化物材料中的一种重要结构缺陷.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Stillinger-Weber势函数研究单轴拉伸过程中孪晶界对单层MoS2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孪晶界能够诱发裂纹在孪晶界附近形核,并促使裂纹沿界面扩... 孪晶界是单层过渡金属二硫族化物材料中的一种重要结构缺陷.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Stillinger-Weber势函数研究单轴拉伸过程中孪晶界对单层MoS2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孪晶界能够诱发裂纹在孪晶界附近形核,并促使裂纹沿界面扩展,从而降低晶体的断裂应变;2)温度的升高能够加剧孪晶界附近的裂纹形核过程,从而进一步减弱单层MoS2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应变;3)孔洞能够造成应力集中,从而进一步触发断裂过程,但孪晶界能够阻碍孔洞应力场的扩散,从而延缓单层MoS2材料的断裂过程;4)孪晶片层间距对单层MoS2断裂应变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含孔洞的单层MoS2材料,材料断裂应变能够随着片层间距的减小而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二硫化钼 孪晶界 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Ni-Cr合金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界面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武志斌 徐鸿钧 +2 位作者 姚正军 肖冰 傅玉灿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 Ni Cr合金粉做钎料适当控制钎焊工艺条件 ,成功研制了单层钎焊金刚石砂轮 .利用扫描电镜和 X射线能谱 ,结合金相及试样逐层的 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 ,剖析了 Ni Cr合金与金刚石和钢基体钎焊界面的微区组织结构 ,揭示了 Ni Cr合金对金刚... 以 Ni Cr合金粉做钎料适当控制钎焊工艺条件 ,成功研制了单层钎焊金刚石砂轮 .利用扫描电镜和 X射线能谱 ,结合金相及试样逐层的 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 ,剖析了 Ni Cr合金与金刚石和钢基体钎焊界面的微区组织结构 ,揭示了 Ni Cr合金对金刚石和钢基体的浸润性及钎焊机理 .钎焊过程中 Ni Cr合金中的 Cr元素在金刚石界面形成富 Cr层并与金刚石表面的 C元素反应生成 Cr7C3;在钢基体结合界面上 Ni Cr合金和钢基体中的元素相互扩散形成冶金结合 .这是实现合金层与金刚石及钢基体之间都有较高结合强度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合金 钎焊 单层金刚石砂轮 界面结构 镍-铬合金
下载PDF
布儒斯特角显微镜及其在气液界面膜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季安 李兴长 +1 位作者 袁金锁 江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82-285,共4页
布儒斯特角显微镜出现于1991年,是一种新型的能在原位测定气/液界面单分子膜形态与缺陷的仪器,本文介绍了法国、德国和本实验室安装的布儒斯特角显微镜的结构。利用布儒斯特角显微镜可以研究气-液界面上单分子膜的均匀性与缺陷,多组份... 布儒斯特角显微镜出现于1991年,是一种新型的能在原位测定气/液界面单分子膜形态与缺陷的仪器,本文介绍了法国、德国和本实验室安装的布儒斯特角显微镜的结构。利用布儒斯特角显微镜可以研究气-液界面上单分子膜的均匀性与缺陷,多组份混合膜中的相分离,膜中畴的取向、尺寸与形貌,来自亚相的吸附过程、松弛与压缩过程的动力学、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儒斯特角 显微镜 界面膜
下载PDF
激光喇曼光谱法测定MoO_3在载体表面的单层分散容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璧英 徐强 +1 位作者 谢有畅 杨先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4-57,共4页
用激光喇曼光谱法测定了MoO_3/γ-Al_2O_3、MoO_3/TiO_2和MoO_3/SiO_2中聚集态MoO_3量和负载量的关系。外推得出的单层分散容量与从XRD、XPS及表面酸性测定中得出的结果相符,因而为MoO_3在载体表面单层分散的观点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从LR... 用激光喇曼光谱法测定了MoO_3/γ-Al_2O_3、MoO_3/TiO_2和MoO_3/SiO_2中聚集态MoO_3量和负载量的关系。外推得出的单层分散容量与从XRD、XPS及表面酸性测定中得出的结果相符,因而为MoO_3在载体表面单层分散的观点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从LRS谱中还得出一些XPS、XRD未能得出的结构信息。对LRS定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起因及解决办法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 钼催化剂 单层分散容量
下载PDF
单层厂房改造中的空间整合与功能重塑 被引量:6
12
作者 武乾 王凤清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共3页
西安某钢厂改造为创意产业园需对工业厂房内部空间的改造,在满足新功能需求的情况下,采用保持空间原结构、加建局部空间、整体空间重塑等三种形式,作为展演会议、办公商务、休闲创意、产业服务及艺术创作等用途,并进一步提出了单层厂房... 西安某钢厂改造为创意产业园需对工业厂房内部空间的改造,在满足新功能需求的情况下,采用保持空间原结构、加建局部空间、整体空间重塑等三种形式,作为展演会议、办公商务、休闲创意、产业服务及艺术创作等用途,并进一步提出了单层厂房改造再利用的五方面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厂房 改造再利用 功能空间
下载PDF
织物开关的研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乔 丁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织物开关除了应保证良好的电路通断性能外,还应具有轻柔的特点,有利于集成在服装上.设计和制造了单层式织物开关,建立了开关性能的测试方法.实验表明,由于交织点处经纬纱始终处于接触的状态,单层式织物开关在操控压力下接触电阻变化较小... 织物开关除了应保证良好的电路通断性能外,还应具有轻柔的特点,有利于集成在服装上.设计和制造了单层式织物开关,建立了开关性能的测试方法.实验表明,由于交织点处经纬纱始终处于接触的状态,单层式织物开关在操控压力下接触电阻变化较小,开关灵敏性较低.通过增加接触点处导电纱线交织点的数量,可改善开关工作性能.提出了双层织物开关的结构,即通过导电纱线和非导电纱线的直径差距,并配合以适当的织物结构,可实现开关的功能.所研制的双层织物开关具有理想的开关灵敏性,且结构简单,较好地体现了纺织品的轻柔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开关 织物组织 接触电阻 单层式 双层式
下载PDF
层状(脯氨酸-N-甲基膦酸-磷酸氢)锆的合成及插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饶小平 傅相锴 饶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09-1212,MJ01,共5页
以高结晶度制备了层状 (脯氨酸 -N -甲基膦酸 -磷酸氢 )锆 (α-ZPMPP)晶体 (层间距为 1 .5 2 nm ) ,并研究了其常温下对正丁胺的插层性能 ,用元素分析、IR、XRD和 TG-DSC热分析对 α-ZPMPP及其插层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层状 α-... 以高结晶度制备了层状 (脯氨酸 -N -甲基膦酸 -磷酸氢 )锆 (α-ZPMPP)晶体 (层间距为 1 .5 2 nm ) ,并研究了其常温下对正丁胺的插层性能 ,用元素分析、IR、XRD和 TG-DSC热分析对 α-ZPMPP及其插层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层状 α-ZPMPP具有形成超分子主 -客体化合物的插层性能 ,正丁胺客体分子在主体底物中形成单分子层 ,并插入 α-ZPMPP中 ,使层间距增大 0 .45 nm,插入的正丁胺可在 1 5 0~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N-甲基膦酸-磷酸氢)锆 合成 插层性能 层状晶体 正丁胺 超分子化合物 主-客体化合物 层柱催化材料
下载PDF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薛连海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1-367,共7页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是目前公认的可实现飞行器红外隐身的特种功能材料。现已报道了纳米复合薄膜、单层(多层)膜结构材料、树脂/金属复合涂层、树脂/半导体复合涂层、核壳结构材料等多种类型的低红外发射率材料。介绍了上述低红外发射率材...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是目前公认的可实现飞行器红外隐身的特种功能材料。现已报道了纳米复合薄膜、单层(多层)膜结构材料、树脂/金属复合涂层、树脂/半导体复合涂层、核壳结构材料等多种类型的低红外发射率材料。介绍了上述低红外发射率材料的优缺点及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理论研究、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树脂/半导体复合涂层及红外光谱选择性低发射率涂层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 纳米复合薄膜 单层(多层)膜结构材料 树脂/金属复合涂层 树脂 /半导体复合涂层 核壳结构材料
下载PDF
二乙腈基二硫纶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对多巴胺的电化学催化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先娟 王怀生 张玉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7-470,共4页
将经抛光清洗的金电极置于5mmol·L-1 cis-1,2-二腈基乙烯-1,2-二硫醇钠(简称二腈基二硫纶,Na2mnt)溶液中浸泡24h,制得Na2mnt自组装膜修饰的金电极mnt-SAM/Au,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上述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多巴胺在mnt-SA... 将经抛光清洗的金电极置于5mmol·L-1 cis-1,2-二腈基乙烯-1,2-二硫醇钠(简称二腈基二硫纶,Na2mnt)溶液中浸泡24h,制得Na2mnt自组装膜修饰的金电极mnt-SAM/Au,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上述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多巴胺在mnt-SAM/Au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可逆性显著变好,峰电流增加;此氧化还原过程受扩散控制,多巴胺在电极上无吸附,电极不受污染。由于多巴胺是生物物质,选用在pH 7.00的磷酸盐介质中检测。在所选定的条件下,多巴胺的浓度在4.0×10-6~2.0×10-4 mol·L-1之间与其相应的峰电流(i/nA)之间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腈基二硫纶 自组装单分子层 化学修饰电极 金电极 多巴胺 电化学催化
下载PDF
基于层流边界层理论的单组分液体蒸发速率的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旭海 华敏 +1 位作者 蒋军成 龚红卫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13-17,共5页
对单组分液体蒸发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根据层流边界层理论和分子扩散理论,建立了层流环境下单组分液体蒸发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风洞蒸发实验。将实验结果同新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以及常用蒸发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 对单组分液体蒸发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根据层流边界层理论和分子扩散理论,建立了层流环境下单组分液体蒸发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风洞蒸发实验。将实验结果同新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以及常用蒸发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偏差为33.5%,预测精度仅次于M ackay&M atsugu模型、NIOH-1模型和SUBTEC模型。在较低风速内,随着风速的增加,新建模型的预测精度逐渐增加;随着蒸发液体挥发性能的减弱,新建模型的预测精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 边界层 单组分液体 蒸发 模型
下载PDF
单层多排群条药包在缓坡复杂地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先魁 李伟 罗大公 《工程爆破》 1996年第1期20-26,共7页
采用单层多排条形药包辅集中药包的群体布药结构形式,在群条药包单向布药排数多达7~8排的情况下,实现了低山缓坡、厚覆盖层、破碎山体、局部三面临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定向抛掷和堆积成型目的。为多排单向抛掷群条药包在复杂... 采用单层多排条形药包辅集中药包的群体布药结构形式,在群条药包单向布药排数多达7~8排的情况下,实现了低山缓坡、厚覆盖层、破碎山体、局部三面临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定向抛掷和堆积成型目的。为多排单向抛掷群条药包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条药包 单向抛掷 布药 爆效 药包 爆破
下载PDF
铜和铜合金表面自组装缓蚀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群杰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77-80,共4页
在铜和铜合金表面构建自组装膜是一种有效简单的防护方法.综述了近年来铜和铜合金表面自组装缓蚀膜的研究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有关铜和铜合金自组装缓蚀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铜合金 腐蚀 自组装缓蚀膜
下载PDF
高功率激光单层SiO_2减反膜的研制
20
作者 张林 杜凯 +1 位作者 周兰 涂海燕 《激光技术》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50-152,共3页
开发出了一种用于制备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玻璃表面窄带型减反膜的化学制膜法。这种减反膜由含SiO2粒子的悬浮液在室温下涂敷制得,无需进一步的后处理工序。K9玻璃透镜及石英玻璃透镜涂敷这种SiO2减反膜后,其最高透光率均达9... 开发出了一种用于制备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玻璃表面窄带型减反膜的化学制膜法。这种减反膜由含SiO2粒子的悬浮液在室温下涂敷制得,无需进一步的后处理工序。K9玻璃透镜及石英玻璃透镜涂敷这种SiO2减反膜后,其最高透光率均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激光 单层减反膜 二氧化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