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w Cost Process for Phenolic Compounds Extraction from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s (<i>Vitis vinifera</i>L. cv. Cabernet Sauvignon). Optimization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1
1
作者 Youssef El Hajj Nicolas Louka +1 位作者 Catherine Nguyen Richard G. Maroun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2年第1期89-103,共15页
Phenolic compounds are naturally extracted molecules used nowadays for sever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food preservatives and neutraciticals;thus industrial needs are in constant growth. Optimization of phenol... Phenolic compounds are naturally extracted molecules used nowadays for sever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food preservatives and neutraciticals;thus industrial needs are in constant growth. Optimiz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PC) and monomeric anthocyanins (MA) extraction from grape berrie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here achieved. Cabernet Sauvignon (CS) wine grapes (Vitis vinifera L. cv. Cabernet Sauvignon) are a rich source of anti-radical phe- nols, extractable as dietary supplements. However, efficiency of extraction strongly depends on specific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this work,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extraction mixtures, Acetone/Water (A/W) and Methanol/Water (M/W) and the effects of three critical variables—Extraction Time (between 8 and 88 h), Extraction Temperature (between 1?C and 35?C) and Solvent Content (between 63% and 97%)—on Phenolic Compounds Yield (PCY) and Monomeric Anthocyanins Yield (MAY) were studi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Process conditions maximizing the PCY were found to be 87% A/W solvent content, after 88 h incubation at 26?C, and those of the MAY were found to be 97% M/W solvent content, after 8 h incubation at 1?C. In addition, chromatographic profiles of extracts showed very different affinities of the phenolic compounds families to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employed. This process advantages are: low percentage of organic solvent used, high quality of extracted molecules thanks to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 very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cost of needed machinery. At industrial scale, it may be used as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the extraction of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plant or byproduct material such as from wine or grape juice indus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lic compounds monomerIC Anthocyanins EXTRACTION OPTIMIZATION Grape Time Solvent Temperature
下载PDF
Tatarinan O通过SMAD信号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迪 陈英华 杨彦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石菖蒲中木脂素单体化合物Tatarinan O(TO)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A45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TGF-β1诱导A549细胞EMT的发生。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E-钙黏蛋白(E-... 目的:探讨石菖蒲中木脂素单体化合物Tatarinan O(TO)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A45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TGF-β1诱导A549细胞EMT的发生。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SMAD2蛋白和磷酸化SMAD2(p-SMAD2)蛋白的表达,以及SMAD2的核转位行为;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TO能够在A549细胞上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2的磷酸化,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并阻止其核转位。在25、50μmol/L的TO作用下,Vimentin表达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明显升高,与0μmol/L的T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进一步抑制A549细胞迁移行为。结论:TO可通过SMAD2信号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EMT,降低其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木脂素类单体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细胞迁移
下载PDF
基于整合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索生血补髓汤治疗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毅 赵赫然 +3 位作者 章晓云 张璇 陈跃平 陈雷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19,共10页
目的依托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及细胞实验,探讨生血补髓汤主要活性成分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干预股骨头坏死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分析生血补髓... 目的依托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及细胞实验,探讨生血补髓汤主要活性成分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干预股骨头坏死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分析生血补髓汤中的多种成分,将鉴定出的化学成分用TCMIP进行药物靶点预测,同时获取股骨头坏死的疾病靶点,进行“疾病-方剂”关联分析,获得关键治疗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GO生物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RANKL诱导细胞破骨分化,并用生血补髓汤单体复方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生血补髓汤单体复方培养RAW264.7细胞活力,选择最大无毒浓度单体复方进行干预。采用TRAP染色法鉴定细胞破骨分化情况,DCFH-DA荧光探针分析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RT-qPCR检测细胞IL6、PTGS2、TNFα和RELA基因表达。结果鉴定出生血补髓汤46个活性成分,包括阿魏酸、绿原酸、芍药苷、梓醇、槲皮素、山柰酚等;预测到药物潜在靶点732个,股骨头坏死潜在靶点1386个,治疗靶点48个。GO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实验结果表明,生血补髓汤单体复方可显著减少RANKL诱导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中成熟破骨细胞数量、细胞浆内ROS含量,下调IL6、PTGS2、TNFα、RELA mRNA表达。结论生血补髓汤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抑制ROS和炎症因子调控破骨分化,从而抑制骨吸收、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治疗股骨头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药理学 活性成分 炎症反应 生血补髓汤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赤霞珠脱水过程中多酚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开贤 赵裴 +3 位作者 马昕媛 成甜甜 白杨杨 韩富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92,共7页
为提高酿酒葡萄原料品质,该研究对赤霞珠葡萄进行室内脱水处理,检测脱水过程中(0、7 d、14 d、21 d、28 d)葡萄基本理化指标、葡萄皮酚类物质及葡萄汁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为选择适宜的脱水时间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脱... 为提高酿酒葡萄原料品质,该研究对赤霞珠葡萄进行室内脱水处理,检测脱水过程中(0、7 d、14 d、21 d、28 d)葡萄基本理化指标、葡萄皮酚类物质及葡萄汁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为选择适宜的脱水时间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脱水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及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新鲜葡萄(P<0.05),脱水28 d时含量最高,分别为34.70°Bx、327.50 g/L、36.11 mg/g。滴定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H值则相反。与新鲜葡萄果皮相比,脱水葡萄果皮花色苷总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其中聚合花色苷含量显著增加(P<0.05),脱水28 d时增加91.30%;单体酚总含量升高,其中羟基肉桂酸、黄烷醇和黄酮醇含量增加,尤其是槲皮素和山奈酚,而羟基苯甲酸含量下降。从葡萄汁中共检出1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新鲜葡萄汁中共检出10种,脱水葡萄汁中共检出18种,六个碳原子以上的长链醇和乙酸酯含量在脱水7 d时达到最高。综上,脱水处理改善了葡萄原料的糖酸和总酚特性。从理化指标及酚类物质方面考虑,最佳脱水时间为28 d;而酿造果香馥郁的新酒应选择脱水处理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 脱水 花色苷 单体酚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中药单体化合物调控NF-κB信号通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时一鸣 常岑 +2 位作者 姜平 许林帅 何东仪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89-94,共6页
综述中药单体化合物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NF-κB存在于多种细胞内,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药单体化合物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影响细胞增殖、存活及炎症因子表达等... 综述中药单体化合物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NF-κB存在于多种细胞内,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药单体化合物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影响细胞增殖、存活及炎症因子表达等多种生物学行为,发挥抗炎、免疫调节、骨保护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药 单体化合物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辅色素对单体花色苷辅色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婷婷 唐柯 +3 位作者 韩业慧 李记明 于英 徐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11-116,共6页
比较模拟酒体系下,六种辅色素(槲皮素,quercetin;槲皮苷,quercetin 3-rhamnoside;表儿茶素,epicatechin;表焙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咖啡酸,caffe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与三种单体花色苷储存过程中辅色效果与颜色变化,旨在研... 比较模拟酒体系下,六种辅色素(槲皮素,quercetin;槲皮苷,quercetin 3-rhamnoside;表儿茶素,epicatechin;表焙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咖啡酸,caffe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与三种单体花色苷储存过程中辅色效果与颜色变化,旨在研究不同结构辅色素与花色苷对辅色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槲皮苷以及咖啡酸与花色苷形成较好的辅色作用,但在储存后期槲皮素出现大幅减弱;六种辅色素对于花色苷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malvidin-3-O-glucoside,Mv-3-Glu)和二甲花翠素乙酰葡萄糖苷(malvidin-3-O-acetylglucoside,Mv-acet-Glu)的辅色大小明显高于对花色苷花翠素-3-O-葡萄糖苷(delphinidin-3-O-glucoside,Dp-3-Glu)的辅色大小。辅色素与花色苷的不同对颜色的保持程度也不同,槲皮苷和咖啡酸对花色苷颜色起到较好的保持作用,且对Mv-3-Glu、Mv-acet-Glu的保持程度高于对Dp-3-Glu的保持程度。研究证明:辅色素与花色苷的结构差异都会导致辅色作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花色苷 辅色作用 酚类物质 CIELAB颜色
下载PDF
木质素单体模化物热解过程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武书彬 邓裕斌 刘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0-74,89,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木质素的热解机理,选用香草醛、香草醇和香草酸作为木质素单体模化物模拟热解过程.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不同化学连接键的解离顺序,并设计了4条反应路径(Path 1—Path 4):Path 1和Path 2都生成愈创木酚,但中间过程不同,Pat... 为了深入研究木质素的热解机理,选用香草醛、香草醇和香草酸作为木质素单体模化物模拟热解过程.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不同化学连接键的解离顺序,并设计了4条反应路径(Path 1—Path 4):Path 1和Path 2都生成愈创木酚,但中间过程不同,Path 3和Path 4则分别以优先过程生成邻苯二酚和苯酚.结果表明:模化物的侧链甲基会优先解离生成CH_4,C_1取代基的解离顺序取决于其吸电子能力;在热解过程中,C_1取代基不易直接解离,而是会优先发生外界参与下的解离;3种目标产物(愈创木酚、邻苯二酚和苯酚)都是可能的,且会优先生成邻苯二酚,其次是苯酚,较难生成愈创木酚;从动力学角度分析,Path 2和Path 4要优于Path 1和Path 3进行;生成同种目标产物时总是香草醇最易进行,香草醛次之,最难进行的是香草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单体模化物 热解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南羌塘盆地侏罗系砂糖状白云岩古油藏油源研究——来自芳烃化合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友军 张欣越 +6 位作者 季长军 王霆 何大祥 杨易卓 孙鹏 李博偲 裴冰冰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11,共11页
近些年关于南羌塘盆地侏罗系砂糖状白云岩古油藏的油源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主要原因是降解作用对常规的饱和烃化合物以及参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芳烃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抗生物降解能力强,且蕴藏反映油藏的成烃母质来源、成烃... 近些年关于南羌塘盆地侏罗系砂糖状白云岩古油藏的油源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主要原因是降解作用对常规的饱和烃化合物以及参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芳烃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抗生物降解能力强,且蕴藏反映油藏的成烃母质来源、成烃环境以及热成熟度等多方面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对砂糖状白云岩古油藏以及油源可能性较高的上三叠统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样品抽提物中的芳烃馏分进行了GC-MS分析,并且采用GC-IRMS仪器对其中的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进行测定,旨在揭示古油藏以及相关烃源岩芳烃化合物和单体碳同位素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南羌塘盆地古油藏可分为2类:Ⅰ类古油藏,甲基菲指数相对较高、高硫芴低氧芴以及单体碳同位素相对较重,表征以高等植物碎屑贡献为主,且形成于还原沉积环境下的成熟有机质,为上三叠统扎那组烃源岩;Ⅱ类古油藏,甲基菲指数相对较小,三芴系列具有高氧芴低硫芴的分布特征和相对较轻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表明其来源于有机质以低等水生藻类和细菌为主,并沉积于弱还原条件下的低熟成熟下侏罗统曲色组的烃源岩。上述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南羌塘盆地上三叠统扎那组和下侏罗统曲色组具备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羌塘盆地 古油藏 芳烃化合物 单体烃碳同位素 油源对比
下载PDF
10种常用中药提取物和10种单体对3种细胞增殖检测方法影响
9
作者 王淑艳 范盎然 +2 位作者 黄翔 胡京红 李丽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4-57,共4页
目的:评估MTT法、SRB法和FDA法对中药的兼容性,确定适用于中药药效研究的细胞增殖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无细胞体系和细胞体系两种实验体系,分别检测10种常用中药提取物和10种单体对MTT法、SRB法和FDA法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在无细胞体系... 目的:评估MTT法、SRB法和FDA法对中药的兼容性,确定适用于中药药效研究的细胞增殖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无细胞体系和细胞体系两种实验体系,分别检测10种常用中药提取物和10种单体对MTT法、SRB法和FDA法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在无细胞体系中,中药提取物和单体均不与SRB直接作用。3种中药单体影响MTT法检测结果;6种中药单体影响FDA的检测。10种中药提取物中,8种影响MTT检测结果;4种影响FDA的检测。细胞体系中,影响MTT法、SRB法和FDA法检测结果的单体数量分别为4种、4种和7种。结论:SRB法最适于中药对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蓝比色法 SRB法 FDA法 中药提取物 单体
下载PDF
Co/Al2O3催化褐煤衍生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脱氧制单体烃类化合物
10
作者 赵云鹏 司兴刚 +2 位作者 赵薇 曹景沛 魏贤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0-167,共8页
以钴铝类水滑石(CoAl-LDH)为前驱体,经焙烧和氢气还原制备了Co/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前驱体及催化剂的理化性质。以2-萘基醚为褐煤模型... 以钴铝类水滑石(CoAl-LDH)为前驱体,经焙烧和氢气还原制备了Co/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前驱体及催化剂的理化性质。以2-萘基醚为褐煤模型化合物,考察了Co/Al2O3催化其加氢脱氧制单体烃的性能。结果表明,Co/Al2O3-700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加氢脱氧活性,在温度250℃和氢气压力2 MPa反应条件下,反应90 min时2-萘基醚完全转化为单体烃(十氢化萘和四氢化萘)。2-萘基醚先加氢生成6,6′-氧代二(1,2,3,4-四氢萘),然后断裂C−O键生成四氢化萘和5,6,7,8-四氢-2-萘酚是主要反应路径。此外,Co/Al2O3-700对褐煤衍生苄醚和苯醚模型化合物加氢脱氧同样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2O3催化剂 加氢脱氧 褐煤衍生模型化合物 单体烃类化合物
下载PDF
骆驼刺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雪松 马晓玲 +4 位作者 石磊岭 阿勒腾图娅 张大鹏 李宁 魏鸿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512,共7页
目的:分离纯化骆驼刺正丁醇萃取部位中的单体化合物,并探讨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骆驼刺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质... 目的:分离纯化骆驼刺正丁醇萃取部位中的单体化合物,并探讨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骆驼刺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质谱、氢谱、碳谱等)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为对象,以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经各化合物不同剂量(均为6.25、12.5、25、50、100、200μg/mL)预处理后的细胞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筛选活性单体;采用划痕实验考察上述活性单体(均为50μg/mL)对HeLa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金氏公式评价5-FU与上述活性单体分别联用[(3.125+6.25)、(6.25+12.5)、(12.5+25)、(25+50)μg/mL]的效果。结果:从骆驼刺正丁醇萃取物部位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铆素(Ⅰ)、3′,4′,7-三羟基异黄酮(Ⅱ)、对甲氧基苯乙酸(Ⅲ)、4-羟基苯乙酮(Ⅳ)、橙黄胡椒酰胺(Ⅴ)、原儿茶醛(Ⅵ)。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FU和各化合物(5-FU:6.25~200μg/mL各剂量,化合物Ⅰ:12.5~200μg/mL各剂量,化合物Ⅱ:25、50、200μg/mL,化合物Ⅲ:6.25、100、200μg/mL,化合物Ⅳ:50、100、200μg/mL,化合物Ⅴ:12.5、25、200μg/mL,化合物Ⅵ:6.25~200μg/mL各剂量)均可显著升高细胞抑制率,且化合物Ⅰ、Ⅴ、Ⅵ的IC50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中化合物Ⅰ、Ⅵ的IC50值相对较低。5-FU与化合物Ⅰ、Ⅵ组细胞的迁移距离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缩小(P<0.05或P<0.01);5-FU分别与化合物Ⅰ、Ⅵ联用后,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相加或增强的协同抑制作用(增效指数均大于0.9)。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骆驼刺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紫铆素和原儿茶醛是其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活性单体。这2种活性单体均可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较强的体外细胞抑制作用,且与5-FU联用后的抑制作用强于两者分别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正丁醇萃取部位 单体化合物 抗肿瘤活性 增殖 迁移 联合用药 人宫颈癌HELA细胞
下载PDF
3种产量水平下酿酒甜葡萄果实品质的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乐小凤 曹建宏 +3 位作者 赵亚蒙 尹春晓 鞠延仑 张振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8-243,共6页
以湖南省怀化市刺葡萄品系中的甜葡萄(Vitis davidii Foex.cv.Tianputao)品种为试材,设置3个产量水平,分别为1300 kg/667 m^(2)(L1)、1900 kg/667 m^(2)(L2)、2500 kg/667 m^(2)(L3),分别测定各产量水平下葡萄的总酸、还原糖、单体花色... 以湖南省怀化市刺葡萄品系中的甜葡萄(Vitis davidii Foex.cv.Tianputao)品种为试材,设置3个产量水平,分别为1300 kg/667 m^(2)(L1)、1900 kg/667 m^(2)(L2)、2500 kg/667 m^(2)(L3),分别测定各产量水平下葡萄的总酸、还原糖、单体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等主要品质指标,并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年的甜葡萄总酸含量随产量增大而增加,还原糖含量则随产量增大而降低;2014年花色苷总量表现为L1含量最高,2015年则为L2含量较高,其中基本花色苷总量均表现为L3处理的葡萄含量最低;从两年的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总量和黄酮醇类物质含量看,L2葡萄含量最高,其次是L1,L3的葡萄含量最低。结论:主成分分析可看出两年间3种产量下的甜葡萄分布趋势一致且品质具有差异性,结合两年酚类物质含量看,1900 kg/667 m^(2)产量下的甜葡萄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葡萄 产量 花色苷 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
下载PDF
抗缺氧中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维刚 阳志强 +1 位作者 李晓琳 李茂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44-357,共14页
氧气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由高原低压低氧及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内外界因素引起的缺氧可导致线粒体损伤,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爆发等一系列反应,进而损伤机体。研发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大... 氧气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由高原低压低氧及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内外界因素引起的缺氧可导致线粒体损伤,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爆发等一系列反应,进而损伤机体。研发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在抗缺氧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归纳总结了抗缺氧中药单体化合物、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为抗缺氧中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思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缺氧 缺氧损伤 单体化合物 中药提取物 中药复方
下载PDF
何首乌50%乙醇洗脱部位中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及纯化
14
作者 殷永佳 周满如 +4 位作者 李近 郑雅元 陈文双 曾小斌 刘钰瑜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5-48,51,共5页
目的从何首乌5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方法何首乌乙醇粗提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子、凝胶柱子纯化,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和核磁共振方法对获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何首乌5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 目的从何首乌5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方法何首乌乙醇粗提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子、凝胶柱子纯化,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和核磁共振方法对获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何首乌5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出2个单体化合物:β-胡萝卜苷及Emodin-1-O-β-D-glucopyranoside。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何首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分离 单体化合物
下载PDF
Antioxidants from Syrah Grapes (<i>Vitis vinifera L</i>.<i>cv</i>. <i>Syrah</i>). Extraction Process through Optimization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15
作者 Youssef El Hajj Espérance Debs +2 位作者 Catherine Nguyen Richard G. Maroun Nicolas Louka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3年第12期1209-1220,共12页
In this work, optimiz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PC) and monomeric anthocyanins (MA) extraction from Syrah (Sy) wine grapes (Vitis vinifera L. cv. Syrah)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conducted. The comparis... In this work, optimiz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PC) and monomeric anthocyanins (MA) extraction from Syrah (Sy) wine grapes (Vitis vinifera L. cv. Syrah)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conducted.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two extraction mixtures, Acetone/Water (A/W) as well as Methanol/Water (M/W) and the effects of three critical variables, Extraction Time (between 8 and 88 h), Extraction Temperature (between 1℃ and 35℃) and Solvent Content (between 63% and 97%), on Phenolic Compounds Yield (PCY), Monomeric Anthocyanins Yield (MAY) and the DPPH Free Radical Inhibition Potential (DFRIP) were studied. The highest PCY was obtained in 63% A/W solvent content after 88 h incubation at 35℃. The highest MAY was acquired in 97% M/W solvent content after 8 h incubation at 17℃. The highest DFRIP of the extract was attained using 97% A/W solvent content after 16 h incubation at 35℃. The low cost of this process, o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levels, could lead to interesting applications on an industrial scale. It could be used to obtain bioactive phytochemicals from direct material or byproducts for either therapeutic or nutritional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lic compounds monomerIC Anthocyanins Antiradical SCAVENGING Potential Extraction OPTIMIZATION GRAPE Time Solvent and Temperature
下载PDF
茯苓皮中三萜酸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慧 黄帅 +1 位作者 单连海 周先礼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茯苓皮中的三萜酸类化合物。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和制备液相色谱法,从茯苓皮的二氯甲烷及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通过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茯苓皮的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三萜酸,分别为茯苓酸A(Ⅰ)、茯苓... 目的研究茯苓皮中的三萜酸类化合物。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和制备液相色谱法,从茯苓皮的二氯甲烷及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通过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茯苓皮的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三萜酸,分别为茯苓酸A(Ⅰ)、茯苓酸B(Ⅱ)、茯苓酸AM(Ⅲ)、茯苓酸(Ⅳ)、dehydroeburiconic acid(Ⅴ)、dehydrotrametenonic acid(Ⅵ)、dehydrotrametenolic acid(Ⅶ)、eburicoic acid(Ⅷ)、3-O-acetyl-16α-hydroxytrametenolic acid(Ⅸ)、3-O-formyldehydrotrametenolic acid(Ⅹ)、3-O-formyl-eburicoic acid(Ⅺ),其中化合物Ⅹ、Ⅺ为新化合物。结论通过验证实验证明:化合物Ⅹ、Ⅺ为分离过程中产生的人工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皮 化学成分 三萜酸 结构鉴定 柱色谱法 制备液相色谱法 单体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体系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单体化合物来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晶 张旭 +6 位作者 赵倩 覃达文 胡玉晨 谭雨轩 蔡玉田 冶旭彤 陈阳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970-2972,共3页
复方疗效的本质是复方体系中各种天然药物的单体化合物共同协调发挥治疗作用的综合结果。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抗肺癌文献为主,对中药复方的体系组成、抗肿瘤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化合物的植物来源,以及有效单体的生物学活性、对肿... 复方疗效的本质是复方体系中各种天然药物的单体化合物共同协调发挥治疗作用的综合结果。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抗肺癌文献为主,对中药复方的体系组成、抗肿瘤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化合物的植物来源,以及有效单体的生物学活性、对肿瘤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有效开发利用传统中医药资源,为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在系统分子生物学范畴的有机结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抗肿瘤成分 单体化合物 植物来源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