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及其同源词考——基于《说文解字》的同源词系联
1
作者 孙迪 武建宇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说文解字》作为一部训诂工具书,对于同源词系联有重大意义。基于《说文解字》系联,从“参”的本义“商星”出发,梳理其引申脉络,发现“参”有四个引申义:第一,数量多、程度深、地位高、高长之义,同源词有[女參]、黪、惨、渗、瘮、縿... 《说文解字》作为一部训诂工具书,对于同源词系联有重大意义。基于《说文解字》系联,从“参”的本义“商星”出发,梳理其引申脉络,发现“参”有四个引申义:第一,数量多、程度深、地位高、高长之义,同源词有[女參]、黪、惨、渗、瘮、縿、毵、穇、槮;第二,参差不齐之义,同源词有篸、[犭參]、鬖;第三,交互、参与、掺杂之义,同源词有謲、糁、掺、碜、墋;第四,多方区分、验证、弹劾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参”本义 引申脉络 同源词
下载PDF
“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汉字字源学考辩——基于“炎黄崇拜”假说
2
作者 朱夏俊 谢京华 +1 位作者 杨阳 葛洪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37-42,共6页
“余”字本义释义存在多种解说。但究竟哪种解说合乎逻辑思辨和推理的科学性标准,需要进行汉字字源学层面的考证辨析。该文提出“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借助“炎黄崇拜”假说的理论工具,从“余”字字族、“亼”字字族、专有名称、... “余”字本义释义存在多种解说。但究竟哪种解说合乎逻辑思辨和推理的科学性标准,需要进行汉字字源学层面的考证辨析。该文提出“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借助“炎黄崇拜”假说的理论工具,从“余”字字族、“亼”字字族、专有名称、专有地名、专有自称5个维度进行了系统的考辩,得出“余”应为上古华夏文明中帝对自己的专有称谓,“余”字造字构型应当从亼从木。其中“亼”字字根代表了“△”形帝陵、神庙或神坛,是“炎黄崇拜”的标志性建筑形制;“木”字字根为“炎黄”二帝来自神授之权杖的简体造型。该文的探索性研究旨在为“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提供有力论证的同时,亦能够验证“炎黄崇拜”假说在建构汉字字源学理论体系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字本义 造字构型 从亼从木 汉字字源学 “帝自称说” “炎黄崇拜”假说
下载PDF
“樂”字的语音演变
3
作者 徐志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8期35-39,共5页
“樂”是多音字,在现代标准汉语中有yuè、lè、lào三个读音,依次对应《广韵》中的五教切、卢各切、五角切,但是“樂”字的语音演变情况与音义对应关系并不甚明朗。甲骨文文献出土后,学界对“樂”字的本义和本音有了新的... “樂”是多音字,在现代标准汉语中有yuè、lè、lào三个读音,依次对应《广韵》中的五教切、卢各切、五角切,但是“樂”字的语音演变情况与音义对应关系并不甚明朗。甲骨文文献出土后,学界对“樂”字的本义和本音有了新的认识。该文结合前人论述和早期文献,判定“樂”的本义应为树名,本音为於霄切,后来由树名引申出快乐义(卢各切),又因构词的需要产生音乐义(五角切)和动词义(五教切)。在入声消失以后,“樂”根据语音演变的原则分派在普通话中,卢各切演变为lè,五角切演变为yuè,lào是消失后汇入卢各切的痕迹,只保存在地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樂” 本义 本音 音变构词 语音演变 入声
下载PDF
The Wording Techniques in Poetry Translation
4
作者 林佳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2X期133-134,共2页
All times, there have been translators who endeavored to convey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poet by their own understandings and ways of expression. Therefore, different translators might have different translation fo... All times, there have been translators who endeavored to convey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poet by their own understandings and ways of expression. Therefore, different translators might have different translation for the same poem. Som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orm while others to the mea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TRY TRANSLATION wording TECHNIQUES original mea
下载PDF
“快”的字形演变及词义考证
5
作者 吴昌昊 刘玉茹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9-34,61,共7页
“快”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没有相关用例,最早见于战国出土的楚简文献中。根据“夬”的释义及从夬得声的同源字,得出“夬”的本义应为残破、残损义,进而把“快”的本义理解为形容人将郁结的怨气从心口中释放出来后,内心痛快、畅快的状态... “快”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没有相关用例,最早见于战国出土的楚简文献中。根据“夬”的释义及从夬得声的同源字,得出“夬”的本义应为残破、残损义,进而把“快”的本义理解为形容人将郁结的怨气从心口中释放出来后,内心痛快、畅快的状态,欢喜义应作为其直接引申义,“夬”兼具表意功能,“快”应是会意兼形声字。按照词义范畴理论,将“快”的诸多义项归为心态义、速度义、时间义、性质义四个范畴,结合语料,推测出各义项的产生及应用时间,形容词义项产生时间多位于上古和中古时期,副词义项产生时间位于中古后期,在近代才开始广泛应用,并理清其词义引申的方向有表“高兴义”和表“速度义”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形 本义 词义 引申
下载PDF
梵汉本《法华经》语词札记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冠明 段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3,共6页
本文通过对勘《法华经》的两个汉译本与梵文本,对《法华经》汉译本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及其理据进行了解释。这些具体的词语考释例证可以进一步证明梵汉对勘对汉译佛典语言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法华经》 札记 语词 语言研究 汉译佛典 词语考释 汉译本 对勘 解释 理据 例证
下载PDF
单音节词三叠式的分布、功能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方寅 段业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9,共7页
汉语单音节词三次重叠现象大量存在。动词、形容词、名词、量词、方位词、区别词、数词、指示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都有单音节三叠式分布。从功能上看,该形式能独立成句或带陈述、指称、修饰功能并于主、谓、宾、定、状、补等... 汉语单音节词三次重叠现象大量存在。动词、形容词、名词、量词、方位词、区别词、数词、指示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都有单音节三叠式分布。从功能上看,该形式能独立成句或带陈述、指称、修饰功能并于主、谓、宾、定、状、补等句法位置上分布,这体现了其多功能性和特殊库藏价值,即通过去范畴化形态操作进而实现指称、陈述、修饰等表述功能之间的承继与流转。从意义上看,该形式不仅能表生动摹状和复元体量,还能表达或积极或消极的色彩义,这反映出其作为整体所独有的构式义及对应的"增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音节词三次重叠式 类别 多功能性 构式义
下载PDF
“鬼子”释义考辨 被引量:6
8
作者 曹翔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71,共4页
鬼子,本义谓"鬼儿子",借以用作通称,意谓"鬼";引申喻人,或作詈词,或作蔑称、戏称;清朝初期,始借以蔑称外国人,近代多用来贬称外来侵略者;抗战以来,则专称日本侵略者。现有大型语文工具书均未收其本义及作通称的引申... 鬼子,本义谓"鬼儿子",借以用作通称,意谓"鬼";引申喻人,或作詈词,或作蔑称、戏称;清朝初期,始借以蔑称外国人,近代多用来贬称外来侵略者;抗战以来,则专称日本侵略者。现有大型语文工具书均未收其本义及作通称的引申义,且现代常用义项的解释也嫌笼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子 本义 引申义 詈词 蔑称 戏称
下载PDF
认知隐喻视角下动物词汇联想意义探源 被引量:11
9
作者 艾素萍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6-99,共4页
词汇学习历来是语言学习的重点,词汇不仅有概念意义而且有联想意义。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认知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了英汉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的渊源,归纳总结... 词汇学习历来是语言学习的重点,词汇不仅有概念意义而且有联想意义。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认知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了英汉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的渊源,归纳总结出动物词汇联想意义主要是动物特性映射、文化背景映射的结果,反映出人类认知是在已有经验域基础上,通过隐喻思维联想范畴化,以新的视角认识事物的过程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 动物词汇 联想意义 探源
下载PDF
古汉语词义衍生途径新说综论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宋亚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2-126,共5页
“聚合同化”诸说大多源于王念孙《广雅疏证》的“同义相因”说,“聚合同化”说和“组合同化”说又都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契合,因而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词义衍生 新说 渊源 《广雅疏证》 现代语言学 不足
下载PDF
略说古汉语复音词中的典故词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金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除了"连绵字"、"词根加词头、词尾"和"仂语的凝固化"三类,还有"典故词"一类。典故词是封建时代上层社会为了宣扬经典文化的思想观念而创造的新词,有些新词虽然跟旧词同形... 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除了"连绵字"、"词根加词头、词尾"和"仂语的凝固化"三类,还有"典故词"一类。典故词是封建时代上层社会为了宣扬经典文化的思想观念而创造的新词,有些新词虽然跟旧词同形,但它们的意义完全来自原典,而不是从旧词中引申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词 新词 典雅含蓄 原典义
下载PDF
哲学基本概念“事物”在中文里应为何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14,共9页
事物这一概念在中国现代哲学中只有物没有事。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则是事与物合一的。物和事两字的起源与远古的原始仪式有关,其起源与后来的词义定型,使中国的事物是一种生命体、虚实合一体、时空合一体,在天地中互动。而且物必呈为事,... 事物这一概念在中国现代哲学中只有物没有事。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则是事与物合一的。物和事两字的起源与远古的原始仪式有关,其起源与后来的词义定型,使中国的事物是一种生命体、虚实合一体、时空合一体,在天地中互动。而且物必呈为事,事必为物之事。对事物一词之古代内容的认识,有利于突破中国现代哲学中事物概念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 事物之起源 事物之词义 事物之重新定义
下载PDF
外来词使用状况的语料库考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颖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36,共3页
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外来词样本进行语料库检索和统计分析,以验证当前汉语外来词的使用状况和表现趋势。研究表明:以往的研究都低估了音译词、形移词及混合译词在汉语中的地位;而实际上目前各类外来词的使用频率都相当高,而且还有继续... 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外来词样本进行语料库检索和统计分析,以验证当前汉语外来词的使用状况和表现趋势。研究表明:以往的研究都低估了音译词、形移词及混合译词在汉语中的地位;而实际上目前各类外来词的使用频率都相当高,而且还有继续大量增加的趋势。因此应该用动态的观点看待外来词,并尽快建立汉语外来词语料库,积极研究外来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词 语料库 出现率 出现频次 平均频次
下载PDF
本字的标准:评刘又辛先生的“制字之本意”说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承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154,共5页
假借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本字标准:本形本义标准以本义之字为本字,古通用标准以常见通用之字为本字。本字标准与假借考释的目的密切相关,前者以疏理文字形义关系为己任,后者注重古书的字词训诂。本形本义标准的提出,冲破了传统训诂... 假借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本字标准:本形本义标准以本义之字为本字,古通用标准以常见通用之字为本字。本字标准与假借考释的目的密切相关,前者以疏理文字形义关系为己任,后者注重古书的字词训诂。本形本义标准的提出,冲破了传统训诂学的束缚,确立了假借研究在现代科学中的应有地位,是假借研究的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借研究 本字标准 本形本义之字 古通用字
下载PDF
汉语词汇的理据性新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庆德 《殷都学刊》 2003年第1期92-96,共5页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曾经指出 ,汉语中无理据的词占绝对的优势。这种说法并不符合汉语的实际。首先汉语中尤其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合成词 ,合成词的理据是显而易见的。其次 ,汉语单纯词中有大量的派生词 ,派生词的音义来源于它...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曾经指出 ,汉语中无理据的词占绝对的优势。这种说法并不符合汉语的实际。首先汉语中尤其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合成词 ,合成词的理据是显而易见的。其次 ,汉语单纯词中有大量的派生词 ,派生词的音义来源于它的源词 ,因而也是有理据的。而作为派生词的源词的原生词则是我们的祖先通过用发音器官摹拟事物的声音、外部形状、动作行为等方式创造出来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词 理据 汉语 派生词 音义
下载PDF
山谷诗的自由王国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立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71,共12页
黄庭坚作为宋诗的典型,在诗艺的诸多层面继承并拓展了传统,成为"句法诗学"的集大成者。语序是山谷"句法"的核心之一,平仄、节奏以及押韵等因素限制了诗歌语序的形成,但经过诗人的自觉追求,可造就一类特殊格调。山谷... 黄庭坚作为宋诗的典型,在诗艺的诸多层面继承并拓展了传统,成为"句法诗学"的集大成者。语序是山谷"句法"的核心之一,平仄、节奏以及押韵等因素限制了诗歌语序的形成,但经过诗人的自觉追求,可造就一类特殊格调。山谷的"用典法"已构成了一套独特的"典故体系",其重要方法如"用全语""错本旨"等多能体现其"瘦硬"精神,而用典的"程式化"更是宋人诗学的一大异观。在"远境"的追求中,山谷于"篇中远"及"句中远"独擅胜场,以句法的承接、断裂、省略来营造"句中远",则更具"山谷风味"。要之,黄庭坚的"句法诗学"为古典诗歌带来了全面突破,已足以构成一座诗歌领域的"自由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语序 用全语 错本旨 典故程式 远境
下载PDF
王夫之的《说文广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平权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76,共7页
王夫之《说文广义》着眼词的形义变化。词形方面,他揭示出形义相近相关字的内部关系,正定字形;词义方面,他揭示出词义变化的内部或外部理据以及一些词义与汉语文化的特定关系。对于词义之间体用关系的认识,是他在汉语词义理论上的贡献。
关键词 《说文广义》 词形 语源 词义理论
下载PDF
“当”的本义与“当”类词语释义问题——兼论本义本位释义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8-65,共8页
所谓"当"类词语,可以指包括"当"在内的以"当"为词法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当"使"当"类词语成为一定规模的词语系统,并造成系统内部相当复杂的词语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恰当认识&qu... 所谓"当"类词语,可以指包括"当"在内的以"当"为词法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当"使"当"类词语成为一定规模的词语系统,并造成系统内部相当复杂的词语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恰当认识"当"的本义,对解释包括"当"在内的"当"类词语的意义,具有关键作用。事实上,对"当"及"当"类词语意义的解释,的确存在禁不起推敲的地方,影响对此类词语的学习、掌握、运用。通过恰当认识"当"的本义,有助于解决"当"类词语中存在的释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 本义 释义 释义法 “当”类词语 本义本位
下载PDF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 被引量:3
19
作者 房占红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0-51,138,共3页
汉字多义词的比例非常大,其多义性给掌握词义造成了困难。多义词诸多义项间关系如何梳理,如何追本溯源是掌握汉字的重点、难点。其中,本义是源,引申义是流,义项间具有演化派生关系,因此抓住本义是理解和掌握多义词的关键。
关键词 多义词 本义 义项间关系
下载PDF
对同源词认识上的误区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庆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5-87,共3页
长期以来,有些学者对同源词存在着不够正确的认识,例如:如果一个词的两个以上的引申义距离本义较远,就应该看成同源词;如果人们为一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造出了区别字,就标志着这个词分化为几个同源词;如果一个词的引申义分化为新词,就与... 长期以来,有些学者对同源词存在着不够正确的认识,例如:如果一个词的两个以上的引申义距离本义较远,就应该看成同源词;如果人们为一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造出了区别字,就标志着这个词分化为几个同源词;如果一个词的引申义分化为新词,就与代表本义的词成了同源词,等等。这些认识都不符合"同源"的宗旨,因而必须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词 本义 引申义 派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