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琚建华 刘一伶 +1 位作者 李汀 李跃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3-261,共9页
利用NCEP/NCAR风场、垂直速度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逐日向外长波辐射(简称OLR)资料,运用Butterworth带通滤波方法,对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简称ISO)的特征和年际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气候平均状况下ISO在亚洲季风区存在5个活动中心,... 利用NCEP/NCAR风场、垂直速度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逐日向外长波辐射(简称OLR)资料,运用Butterworth带通滤波方法,对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简称ISO)的特征和年际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气候平均状况下ISO在亚洲季风区存在5个活动中心,其中包括南海南部地区(5°N~15°N,110°E~120°E)。气候平均状况下南海ISO在5~9月有三次比较明显的活跃过程。以850hPa风在西南方向上的投影(Vsw)经30~60天带通滤波后的绝对值在南海区域的夏季平均定义了当年南海夏季风ISO活动指数,以此确定了南海夏季风ISO活跃年和不活跃年,并由此提取了两者在逐日序列和水平分布场特征上的差异。通过对南海夏季风ISO活跃年与不活跃年ISO信号差别的研究发现:在南海夏季风ISO活动较活跃年份的一个完整周期的8个位相合成中,低频对流中心从热带印度洋西部东传到达南海后,受Walker环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底层东风气流阻挡等其它动力和热力因素的影响转向东北传。春季南海地区较强的Walker环流和对流活动有可能作为南海夏季风ISO活跃的前期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iso活动指数 年际变化 前期信号
下载PDF
用南海西沙站观测资料诊断研究南海季风季节内振荡 被引量:2
2
作者 袁金南 梁建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5,共8页
应用Lanczos滤波和小波变换方法,对1958-2000年南海北部西沙站降水和1980-2001年850hPa风场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西沙站每曰降水和850hPa风场都存在谱长度10-50d左右其峰值为10-20,30-50d的季节内振荡,降水和850hPa风场的季节内振... 应用Lanczos滤波和小波变换方法,对1958-2000年南海北部西沙站降水和1980-2001年850hPa风场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西沙站每曰降水和850hPa风场都存在谱长度10-50d左右其峰值为10-20,30-50d的季节内振荡,降水和850hPa风场的季节内振荡都有明显的年变化.降水季节内振荡开始于5月中旬结束于10月中旬,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时间和终止时间一致.850hPa风场谱长度10-50d左右其峰值为10-20,30-50d的季节内振荡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存在.降水和850hPa风场季节内振荡的强弱年与南海夏季风的强弱年并不一致.研究表明南海夏季风存在季节内振荡,而南海夏季风与季节内振荡的关系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站降水和850hPa风场 Lanczos滤波和小波分析 季风季节内振荡
下载PDF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与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汀 琚建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2-504,共13页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向外长波辐射和风场资料及日本气象厅的降水资料,用30 60 d滤波后的夏季风指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代表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对两支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向外长波辐射和风场资料及日本气象厅的降水资料,用30 60 d滤波后的夏季风指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代表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对两支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和南海热带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在夏季风期间(5-10月)都有约3次半的波动。夏季风期间,在阿拉伯海—西太平洋纬带上,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有4次从阿拉伯海的东传和3次从西太平洋的西传,其中7月后东传可直达西太平洋。孟加拉湾和南海在夏季风期间都有4次季节内振荡的经向传播,但孟加拉湾在约15°N以南为季节内振荡从热带东印度洋的北传,在约15°N以北则为副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南传;而在南海则是4次季节内振荡从热带的北传。在以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分别划分的6个位相中,都存在1—3位相和4 6位相中低频对流、环流形势相反的特征,这是由热带东印度洋季节内振荡的东传和北传所致。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沿西南东北向经过约14 d传到孟加拉湾,激发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的东传,经过约6 d到达南海,激发了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北传,经过约25 d到达华南,形成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向华南的经纬向接力传播(45 d)。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所影响的降水主要是在20°N以南的热带雨带随低频对流的东移而东移;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所影响的降水除了这种热带雨带随低频对流的东移外,还有在20°N以北的东亚副热带地区存在雨带随南海低频对流的北移而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 南海热带季风 季节内振荡的经纬向接力传播
下载PDF
基于MJO的延伸预报 被引量:112
4
作者 丁一汇 梁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1-122,共12页
近10年来,2~4周的延伸预报成为天气和气候业务预报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季节内振荡的传播,尤其是MJO振荡(30~60天周期)的传播来制作延伸期预报。国际上一些天气-气候预报中通过数年的业务试验已取得了初步结果。... 近10年来,2~4周的延伸预报成为天气和气候业务预报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季节内振荡的传播,尤其是MJO振荡(30~60天周期)的传播来制作延伸期预报。国际上一些天气-气候预报中通过数年的业务试验已取得了初步结果。作者首先介绍了MJO振荡及季风的季节内振荡(MISO)特征,并从季节内振荡与中纬度相互作用的角度讨论了制作延伸预报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对延伸预报的可预报性、预报方法及国内外业务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以江淮梅雨为例探讨了我国延伸预报的可预报性及信号;最后阐述了延伸预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预报 季节内振荡 MJO 季风
下载PDF
2006年东亚夏季风活动特征与我国东部雨带分布 被引量:9
5
作者 林爱兰 郑彬 +2 位作者 谷德军 李春晖 梁建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利用1979—2006年NCEP/NCAR大气月平均资料、OLR对流和CMAP降水日平均资料,从季节平均、月平均、季节内振荡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2006年东亚夏季风活动特征及其与雨带分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2006年东亚夏季风爆发时间正常,而夏季风推... 利用1979—2006年NCEP/NCAR大气月平均资料、OLR对流和CMAP降水日平均资料,从季节平均、月平均、季节内振荡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2006年东亚夏季风活动特征及其与雨带分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2006年东亚夏季风爆发时间正常,而夏季风推进过程存在异常:前沿在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维持时间偏长、在长江流域维持时间偏短,夏季风极端北界偏北,这种推进异常与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强有关。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强及推进过程异常导致东亚夏季(6—8月)降水为Ⅰ类雨带分布,即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华南、黄淮流域-朝鲜半岛-日本中南部降水偏多。从月时间尺度看,2006夏季各月都具有南海地区夏季风强度偏强、前沿位置偏北和偏东的异常趋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6月偏西偏南,7、8月偏北,在这种异常形势下,长江流域6、7、8各月降水都偏少,华南地区各月以偏多为主,黄淮流域7、8月降水偏多。从季节内振荡看,2006年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纬向传播与气候平均相比具有特殊性,长江流域纬度带西传波和静止波偏弱,华南地区纬度带东传波和静止波偏强,ISO这种异常与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华南降水偏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前沿推进 副热带高压 雨带分布 季节内振荡(iso) 纬向传播
下载PDF
前期季节内振荡对云南5月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汀 严欣 琚建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9-496,共8页
采用OLR和风场再分析资料及降水资料,发现一个与云南雨季5月降水显著相关的关键区(77.5~82.5°E,5~10。N),关键区内OLR低频振荡(Ikey)在4月2—3候的平均值(Ikey-Apr)与云南5月降水具有显著负相关,云南5月多雨年时为... 采用OLR和风场再分析资料及降水资料,发现一个与云南雨季5月降水显著相关的关键区(77.5~82.5°E,5~10。N),关键区内OLR低频振荡(Ikey)在4月2—3候的平均值(Ikey-Apr)与云南5月降水具有显著负相关,云南5月多雨年时为负值(低频对流活跃),少雨年时为正值(低频对流受抑制)。多雨年时,关键区在4月2—3候出现的强低频对流标志着亚洲热带季风开始在关键区建立并进入ISO(季节内振荡)活跃期,约20d后的4月末一5月初关键区低频振荡再次进入活跃位相,激发西南季风沿西南一东北方向传播并向云南输送水汽,当低频对流传到云南后,西南季风在云南建立,云南较早进入雨季,5月降水迅速增多。而当关键区低频信号于4月末一5月初较晚出现时,第二次低频对流和西南季风ISO的东北向传播也随之推迟,夏季风在云南建立和云南雨季开始偏晚,5月降水偏少。把Ikey-Apr作为云南雨季开始早晚和降水多寡的前兆信号。云南5月多雨年从4月第4候-5月第5候,低频对流在云南形成了一个完整波型,5月第1候前孟加拉湾和云南处于低频对流抑制区控制下,西南向水汽输送未形成。5月第l候后关键区低频对流开始向西北.东北向传播,孟加拉湾低频西南风加强,暖湿气流逐渐传向云南,西南季风在云南建立,雨季提前开始,降水迅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云南5月降水 低频OLR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
下载PDF
亚洲两个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阙志萍 李崇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1-800,共10页
本文利用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1961~2000年),主要从结构和水平传播包括经向传播和纬向传播方面对南海和南亚两个季风区的30~60天振荡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季风区的大气季节内振荡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没有出现同相... 本文利用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1961~2000年),主要从结构和水平传播包括经向传播和纬向传播方面对南海和南亚两个季风区的30~60天振荡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季风区的大气季节内振荡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没有出现同相或反相的变化关系。两个季风区ISO在结构上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点,在垂直结构上都有"斜压"特征,但南海大气季节内振荡的风场和温度场随高度西倾都要比南亚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更明显;在水平结构上南海低频(30~60天)季风槽也要比印度低频季风槽显著。另外以1996年夏季为例比较分析了两个季风区的大气ISO的经向传播和纬向传播特征,结果发现两个季风区ISO在经向上的传播都是在5月初开始,且以向北传播为主,但在南海季风区向北传播开始的时间比在印度季风区要稍早,起始纬度更高,北传到达的纬度更低,传播特征也不如印度季风区典型。纬向传播上在不同时间传播特点不同,传播方向也不同。但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传播,南海地区ISO相对比南亚地区的ISO要强,传播速度也相对要快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iso) 南海和南亚季风区 比较分析 结构 传播
下载PDF
Impacts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n the onset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被引量:6
8
作者 QI YanJun ZHANG RenHe +1 位作者 LI Tim WEN 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5期880-884,共5页
The role of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on the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data. It is shown that the ISO significant... The role of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on the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data. It is shown that the ISO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low-level westerlies during the monsoon onset and developing periods. The effect of the ISO on the annual cycle of the monsoon is through nonlinear eddy momentum transport. On the interannual timescale,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exhibits a significant out-of-pha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ISO intensity over the Indian monsoon region. In strong ISO years it appears the weak monsoon when there is an abnormal high over the India subcontinen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n weak ISO years there exists an abnormal low and the strong monsoon ap-p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季节震荡 印度洋 夏季季风 年际变化
原文传递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and Its Influence on Regionally Persistent Heavy Rain over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官军 魏凤英 周秀骥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4年第2期213-229,共17页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SCSSM) and its influence on regionally persistent heavy rain(RPHR) over southern China are examined by using satelhte outgoing long wave r...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SCSSM) and its influence on regionally persistent heavy rain(RPHR) over southern China are examined by using satelhte 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NCEP/NCAR reanalysis,and gridded rainfall station data in China from 1981 to 2010.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ISO in SCSSM,contributing to the modulation of RPHR,is found to be the fluctuation in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along with a close link to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Southern China is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 by using 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REOFs)for intraseasonal rainfall,where the incidence rate of RPHR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intraseasonal variation in rainfall.It is found that SCSSM ISOs are the key systems controlling the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in rainfall and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leading pair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EOFs) for the 850-hPa zonal wind over the SCS and southern China.Composite analyses based 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PCs) of the EOFs indicate that the ISO process in SCSSM exhibits as the east-west oscillation of the WPSH,which is coupled with the northward-propagating MJO,creating alternating dry and wet phases over southern China with a period of 40 days.The wet phases provide stable and lasting circulation conditions that promote RPHR.However,differences in the ISO structures can be found when RPHR occurs in regions where the WPSH assumes different meridional positions.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e meridional-phase structure suggests an important role of northward-propagating ISO and regional air-sea interaction in the ISO process in SCS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SCSSM)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 southern China regionally persistent heavy rain(RPHR)
原文传递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邵勰 黄平 黄荣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26-1137,共12页
南海夏季风的爆发预示着中国东部地区汛期降水的全面开始,是夏季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关键因子。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研究对改进我国夏季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关于南海夏季风在爆发特征、年际变化、外强迫以... 南海夏季风的爆发预示着中国东部地区汛期降水的全面开始,是夏季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关键因子。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研究对改进我国夏季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关于南海夏季风在爆发特征、年际变化、外强迫以及内动力过程对爆发的影响机理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预测问题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在全球变化下的响应和可预报性等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年际变化 季节内振荡 可预报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