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驯服傲慢:《乌托邦》的道德哲学及其历史意义 |
王闯闯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
|
路遥小说的道德空间 |
王鹏程
唐明星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3
|
质疑建国以来的道德教育规训 |
金生鈜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1
|
|
4
|
道德共识何以达成——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及其现实道路 |
刘峰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5
|
|
5
|
莎士比亚的伦理诗学——《李尔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
蒋贤萍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2
|
|
6
|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 |
艾翔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1
|
|
7
|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
刘运喜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8 |
3
|
|
8
|
1990年代以来乡土文学叙述中的道德乌托邦 |
庞秀慧
吕海琛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9
|
审美范畴的“野”的文化阐释 |
赵鑫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3
|
|
10
|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超验主义思想探析 |
赵秀兰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1
|
中国道德历史演化中的乌托邦色彩及其影响 |
杨四海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2
|
亚当·斯密论情感、政治与乌托邦 |
张江伟
|
《政治思想史》
CSSCI
|
2021 |
0 |
|
13
|
中西乌托邦文学流变研究 |
李红梅
李赫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4
|
英国文学中的文化主题 |
唐立新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2020 |
1
|
|
15
|
费尔巴哈人本道德的回归与离世 |
刘彦生
|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6
|
“新党”、“志士”、“洋场习气”的讥讽者——清末民初的“谴责小说”与反乌托邦的市民写作 |
耿传明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7
|
墨家的道德乌托邦思想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
沈慧芳
|
《黄山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8
|
共产主义社会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的真实内涵——兼驳“道德乌托邦”论 |
郑元叶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9
|
从道德政治到审美乌托邦的建构--现代性批判视野中的席勒美学思想 |
李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走出泛道德主义的桎梏——从道德教育规训走向主体性道德教育 |
刘勇
|
《安顺学院学报》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