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在医学CPPT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庄煌铭 岳思美 +1 位作者 张吉翔 廖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3期23-27,共5页
为了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学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提出将课程思政与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及治疗学(clinical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y,CPPT)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思政教学方法,以... 为了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学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提出将课程思政与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及治疗学(clinical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y,CPPT)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思政教学方法,以期在完成专业内容教学的同时,通过“三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培养“尚医德、崇人文、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素质适用性医学人才,为“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三全育人 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及治疗学 课程建设 医学教育 人文精神 临床医学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论《礼记》因性成教的政治哲学特质
2
作者 刘志敏 荆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1,共8页
《礼记》对人性“致德”的概括,包含教以成德、以教为政的双重意蕴,礼乐教化既是成德之途也是为政之道,其思想基础是《大学》《中庸》《乐记》中对人性“明明德”“致中和”“德者得也”的积极期待。人性致德是教化的前提,成就人性秉于... 《礼记》对人性“致德”的概括,包含教以成德、以教为政的双重意蕴,礼乐教化既是成德之途也是为政之道,其思想基础是《大学》《中庸》《乐记》中对人性“明明德”“致中和”“德者得也”的积极期待。人性致德是教化的前提,成就人性秉于天道的内在之德并外化为德性秩序,是礼乐教化和为政的目的。在对人性的积极期待基础上,《礼记》“教化的政治”思想凸显出因性成教、以教为政的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致德 修身 礼乐教化 因性成教
下载PDF
漫谈伦理道德 被引量:8
3
作者 季羡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道德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个人身、口、意的关系之中。正确处理这三种关系就是最高的道德。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制约这些关系的伦理道德不可能一成不变。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情况不一,道德标准也不可... 道德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个人身、口、意的关系之中。正确处理这三种关系就是最高的道德。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制约这些关系的伦理道德不可能一成不变。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情况不一,道德标准也不可能统一。因此,我们必须提出,对过去的道德标准一定要批判继承,万古长青的道德教条是不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 天人关系 社会关系 道德修养 批判继承
下载PDF
“‘浙商’人文精神”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首期“‘浙商’研究月度论坛”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吕福新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18,共6页
“浙商”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蕴含和呈现着丰富而又深刻的人文精神,它既是浙商取得成功的真正奥秘所在,又是浙商存在局限的根本原因所在,需要我们去揭示和阐明。为此,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举办了首期... “浙商”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蕴含和呈现着丰富而又深刻的人文精神,它既是浙商取得成功的真正奥秘所在,又是浙商存在局限的根本原因所在,需要我们去揭示和阐明。为此,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举办了首期“‘浙商’研究月度论坛”,与会专家和企业家就“‘浙商’的人文精神”这个主题各抒己见,观点鲜明,丰富的思想和观点可以概括为“‘浙商’的人文特性”、“‘浙商’的伦理精神”、“‘浙商’的人文传统”和“‘浙商’人文精神的研究方法”等。其核心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浙江工商文化传统,接受西方文化影响,凝结实践经验的具有综合性和原创性的自主与相关统一的主体性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商” 人文精神 人文特性 伦理精神 研究方法 主体性
下载PDF
加强品德塑造是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基础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6,共6页
加强品德塑造是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可以通过三个途径促进社会公德的建设:一是加强品德教育,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汲取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等品德形成的理论精华以指导道德建设;二是促进心... 加强品德塑造是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可以通过三个途径促进社会公德的建设:一是加强品德教育,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汲取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等品德形成的理论精华以指导道德建设;二是促进心理和谐,正确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软件与硬件的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等六大关系,加强人文关怀,重视心理疏导的作用;三是构建社会和谐指数,加强人类发展指数、幸福指数、信任指数、清廉指数、管理与服务指数的构建和应用,使其切实成为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的有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塑造 社会公德 人文关怀 社会和谐指数
下载PDF
儒家道德思想在青少年品性养成中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束有鹏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3-56,共4页
在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挖掘儒家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十分重视儒家道德思想在青少年品性养成中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 儒家道德思想 品德修养 人生追求 社会责任
下载PDF
试论刘向的人生哲学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全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5-18,27,共5页
西汉时期的刘向认为,人性初无善恶之分,善恶是后天教育及环境影响的结果,因此有人生修养的必要。他提出的人生修养方法主要是"学",通过"学"明白人生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修养的最终目的是体现人生的意... 西汉时期的刘向认为,人性初无善恶之分,善恶是后天教育及环境影响的结果,因此有人生修养的必要。他提出的人生修养方法主要是"学",通过"学"明白人生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修养的最终目的是体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人生的境界,达到人生的高级目标。刘向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为保持气节和尊严;人生的最高境界为乐以忘忧的审美境界;人生的高级目标是形成道德完美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人性 修养 气节 尊严 审美境界 道德完善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的人性论基础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海鸥 《大学教育科学》 2006年第5期95-99,共5页
人性论是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在古今中外思想史上,有什么样的人性论,也就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了解古今中外思想家们的人性论及其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不仅可以加深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认识,而且也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人性论是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在古今中外思想史上,有什么样的人性论,也就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了解古今中外思想家们的人性论及其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不仅可以加深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认识,而且也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该门课程的建设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 修养 人性论 人的本质
下载PDF
索尔仁尼琴:一个永远持不同政见的作家——重读俄罗斯文学系列论文之一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建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6-92,共7页
重新解读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及其代表作,分两个部分析之:一是用传记批评的方法剖析索尔仁尼琴持不同政见的成因、发展和永远持不同政见的全过程,还特别指出他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他个人道德上的缺陷,尽可能客观公正... 重新解读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及其代表作,分两个部分析之:一是用传记批评的方法剖析索尔仁尼琴持不同政见的成因、发展和永远持不同政见的全过程,还特别指出他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他个人道德上的缺陷,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还原他的本来面目。二是通过分析索尔仁尼琴的代表作品,对他的文学创作来一番认真而实事求是的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不同政见 诺贝尔文学奖 道德 文品 人品
下载PDF
集体训练对大学生品德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欧阳文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集体训练对大学生品德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群体凝聚力指数在集体训练后有显著提高;在协变考虑对照组的前提下,“人性哲学量表”上的“利他”、“意志力与理性”、“独立性”几项分量表也都有显著变化。显然,集体训练对于改善大学生... 集体训练对大学生品德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群体凝聚力指数在集体训练后有显著提高;在协变考虑对照组的前提下,“人性哲学量表”上的“利他”、“意志力与理性”、“独立性”几项分量表也都有显著变化。显然,集体训练对于改善大学生品德状况有效,是一项深受学生欢迎又易于操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训练 品德 “人性哲学量表”
下载PDF
论朱熹的书院理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国银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95-101,共7页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后 ,在总结前人办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 ,提出了“明人伦”、“穷理”、“笃行”、“修身”的书院理念。此理念既体现了封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又反映了朱熹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基本...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后 ,在总结前人办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 ,提出了“明人伦”、“穷理”、“笃行”、“修身”的书院理念。此理念既体现了封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又反映了朱熹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基本主张。它对南宋及后世的书院学规 ,日本、韩国等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近现代中国的大学理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书院理念 明人伦 穷理 笃行 修身
下载PDF
论“人性”塑造·课程交融·“双师型”品位——师范院校专业学科课程群建设之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康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27-129,共3页
院校定位和专业学科群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意义重大。把泛泛而论的专业学科建设讨论提高升华到专业学科课程群建设的层面来思考并规划,是师范院校专业学科课程整合重组的当务之急。它应注重三点:一是通过强调"人性"道德... 院校定位和专业学科群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意义重大。把泛泛而论的专业学科建设讨论提高升华到专业学科课程群建设的层面来思考并规划,是师范院校专业学科课程整合重组的当务之急。它应注重三点:一是通过强调"人性"道德重组塑造"有灵魂"的专业形象;二是通过课程交融开掘"有底蕴"的课程后劲;三是通过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有特色"的双师型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群 “人性”重组 课程交融 “双师型”品位
下载PDF
道德教育的走向:建构与创新
13
作者 孙峰 《唐都学刊》 2003年第2期61-65,共5页
当代道德教育要适应现今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理论和实践应不断适应性新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 ,建构新的道德教育理论是新世纪道德教育的使命。在当今开放性社会及知识经济时代道德教育的着力点是培养和塑造具有高尚道... 当代道德教育要适应现今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理论和实践应不断适应性新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 ,建构新的道德教育理论是新世纪道德教育的使命。在当今开放性社会及知识经济时代道德教育的着力点是培养和塑造具有高尚道德理想和信念即道德人格完善的人。道德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才会寻找到新的生长点 ,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建构和创新是中国 2 1世纪道德教育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也是一场道德教育观念和体系上的深刻变革。道德教育建构与创新的现实基础是走出道德困境 ,重塑人的精神 ,实现德性的复归。同时道德教育的建构与创新应遵循几个方面 :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其基本思想体现在 :树立创新道德教育观念 ;建构创新性的道德教育内容 ;注重独立性和开放性道德人格的培养 ;采取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 ;建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融合的道德模式。其基本内容包括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人格 建构 创新 人文精神 主体精神 协作精神
下载PDF
汉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14
作者 房占红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8-61,共4页
千百年来,家庭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在不同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就汉代家庭教育而言,侧重强调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成员均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以及相互间的积极影响,与后世"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家... 千百年来,家庭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在不同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就汉代家庭教育而言,侧重强调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成员均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以及相互间的积极影响,与后世"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理念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也反映出汉代家庭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家庭教育 品德修养
下载PDF
论新时期共产党员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必要性
15
作者 胡尚林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在贯彻十六大精神,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产党员必须带头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提高党性水平。这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是共产党员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是共...  在贯彻十六大精神,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产党员必须带头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提高党性水平。这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是共产党员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是共产党员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员 道德品质修养 “三个代表” 以德治国 思想道德建设
下载PDF
人性、人力资本与制度保障
16
作者 谭忠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人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即在潜意识中起本原作用的动物本能 ,容易从恶但并不必然从恶 ;而人的社会性 ,即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形成的不同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模式 ,它决定人性善恶的向度。人力资本的发挥、发展 ,需要不... 人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即在潜意识中起本原作用的动物本能 ,容易从恶但并不必然从恶 ;而人的社会性 ,即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形成的不同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模式 ,它决定人性善恶的向度。人力资本的发挥、发展 ,需要不妨碍他人自由的个人自由和集体协作 ,需要抑恶扬善的制度为其开辟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力资本 制度保障 制度德性 潜意识 社会性 制度激励
下载PDF
孔子的道德人格理论
17
作者 侯水仙 《台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圣人(王)、君子人格是孔子的道德人格理想目标,它是建立在“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基础上,为了培养和塑造圣人(王)、君子人格,孔子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人格准则以及“克己”的道德修养方法,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 圣人(王)、君子人格是孔子的道德人格理想目标,它是建立在“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基础上,为了培养和塑造圣人(王)、君子人格,孔子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人格准则以及“克己”的道德修养方法,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人格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道德人格 圣人(王)人格 君子人格 克己
下载PDF
公共行政人员德性问题凸显的原因分析
18
作者 丁秋玲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3-86,共4页
要推动行政理论与实践的进步,必须科学、全面地认识行政人的人性特征。从现实行政人员的性质和使命出发,批判审视已有的人性假定与公共行政理论的内在派生性,提出行政人的德性问题。滋生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行政空间的存在,是凸显行政人... 要推动行政理论与实践的进步,必须科学、全面地认识行政人的人性特征。从现实行政人员的性质和使命出发,批判审视已有的人性假定与公共行政理论的内在派生性,提出行政人的德性问题。滋生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行政空间的存在,是凸显行政人员德性问题的深刻的现实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人员 人性假设 德性 失范 原因
下载PDF
论中国儒家思想中人的发展观
19
作者 许珍琼 《孝感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7-81,共5页
从狭义上讲,人的发展观是关于个体人的发展的最根本的看法。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的人的 发展观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讨论的,它着重把人的发展的本质内容理解为人的道德修养。这种人的发展观的形 成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政治基础。
关键词 人的发展观 儒家思想 道德修养
下载PDF
以德治国的基础分析——从“经济人假设”谈起
20
作者 曾中秋 《安康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6-9,共4页
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领域,从而阻断了德治介入政治的途径。本文从经济人假设的人性基础和制度基础分析入手,打通政治活动中伦理介入的通道。只有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从以人为本的意义上整合政治秩序。
关键词 经济人假设 人性 制度 以德治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