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被引量:1
1
作者 HAO Shunl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20年第7期221-230,共10页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ntents,methods,and approaches of integ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ntents,methods,and approaches of integ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on this basis,and finally finds out the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new era.Theoretically,the moral education content is innovated.We should set up the moral education idea of students as the found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s the first,establish the attainable goals of moral educa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levels,excavate the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 current real life and social hot spots,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herita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especially the mathematical culture and history in moral education.In practice,the moral education methods are improved and the moral education approaches are broadened.Moral education methods should be close to reality and life,should adapt to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hobbies,and should be diversified.Moral educ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by improving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publicity,and so on,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eam and creating an atmosphere of full staff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al education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new era moral education idea moral education goal
下载PDF
情境学习理论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劳动法与劳动关系”为例
2
作者 贺国荣 任大廷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基于知识生成过程的情境性特点,情境学习理论主张情境化教学。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大致表现为:课程思政德育目标应兼备社会情境性和专业关联性;课程思政元素素材可以着眼于学科专业知识生成过程的历史情境线索、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 基于知识生成过程的情境性特点,情境学习理论主张情境化教学。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大致表现为:课程思政德育目标应兼备社会情境性和专业关联性;课程思政元素素材可以着眼于学科专业知识生成过程的历史情境线索、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学科知识创生提出者的个体背景等方面;采取教学对话和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参与、情感共鸣的情境化教学方法,有助规范性知识的深层理解;情境模拟、观摩走访、课程实习等需要学生行动参与的实践教学,能更好贯通价值认知与价值实践。以具体课程为例,具体展示情境学习理论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学习理论 课程思政 德育目标
下载PDF
新商科背景下“Python程序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陆芷 陶子君 王丽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6期109-112,共4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使人类社会迈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由以工业经济为背景的传统商科向以数字经济为背景的新商科迈进,新商科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得...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使人类社会迈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由以工业经济为背景的传统商科向以数字经济为背景的新商科迈进,新商科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得跨学科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Python程序设计”作为新商科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具有知识点繁多、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等特点。在新商科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中,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价值观念,形成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以期为推动新商科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改革路径及推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商科 Python程序设计 课程思政 德育目标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4
作者 曾顺旭 付志铭 +1 位作者 王译 陈勤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中华体育精神具有丰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和提升育人价值的重要作用,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资源。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系统探究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及实践方略。中华体育精... 中华体育精神具有丰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和提升育人价值的重要作用,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资源。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系统探究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及实践方略。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具有赓续中华优秀文化命脉,丰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及培养全面发展接班人的时代价值。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命题,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坚持立德与健体、铸魂与增知、启智与明志、审美与助劳并举四4个目标向度。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应遵循科学性、方向性、持续性、趣味性的原则,从目标点、着力点、关键点、评价点等方面融思政元素入制定,创思政教育新内容,保课程思政高成效,实现中华体育精神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理念及实践要义紧密结合,进而构建起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目标指向 价值意蕴
下载PDF
不同社会群体特征对内隐领导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凌文辁 方俐洛 +1 位作者 高晶 Alka Kanna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3-49,共7页
研究发现,中国人内隐领导理论的内容由个人品德、目标有效性、人际能力和多面性四个因素构成。不同的年龄、职业和教育水平等评分者的特点,对领导诸因素的评分有着显著的影响。综合分析发现,教育水平是影响内隐领导因素评分的主要变量... 研究发现,中国人内隐领导理论的内容由个人品德、目标有效性、人际能力和多面性四个因素构成。不同的年龄、职业和教育水平等评分者的特点,对领导诸因素的评分有着显著的影响。综合分析发现,教育水平是影响内隐领导因素评分的主要变量。另外,各组都倾向于把人际能力作为领导最大的特质来加以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领导理论 个人品德 人际能力
下载PDF
体育活动与青少年道德发展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延林 孙德荣 刘金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4-288,共5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462名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次数、时间,能力知觉,动机水平,目标定向与体育道德的关系。发现体育道德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同伴在中小学生的体育道德中影响最大,自我定向与体育道德有明显的负相关,内部动机与体育道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462名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次数、时间,能力知觉,动机水平,目标定向与体育道德的关系。发现体育道德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同伴在中小学生的体育道德中影响最大,自我定向与体育道德有明显的负相关,内部动机与体育道德有明显的负相关。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活动 道德发展 目标定向 动机水平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学校德育困境及其消解——基于H省70名农村德育校长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凌云志 邬志辉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41-44,共4页
通过对H省德育校长培训班70名学员进行半结构化问卷、观察、访谈,收集教育日记、工作记录、课堂讨论、反思等资料,并通过Nvivo11.0软件进行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学校德育呈现明显困境状况。就宏观背景而言,"农业内... 通过对H省德育校长培训班70名学员进行半结构化问卷、观察、访谈,收集教育日记、工作记录、课堂讨论、反思等资料,并通过Nvivo11.0软件进行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学校德育呈现明显困境状况。就宏观背景而言,"农业内卷化"趋势下人口大规模流动,对乡村社会道德生成基础产生了不利影响;农村教育对象的整体边缘化趋势,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难度。其微观生成原因是学校德育的目标偏离、德育队伍的多重积弱、农村家庭的"教育卸责"。消解农村学校德育困境,研究者应强化学校主阵地功能,明晰家庭教育责任,构建政府保障机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学校德育 农村德育校长 德育目标 德育队伍 农村家庭教育
下载PDF
从政治的道德目的到政治的道德基础 被引量:3
8
作者 詹世友 施文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53,共13页
西方政治哲学的论证重心经历了一种从政治的道德目的到政治的道德基础的转换。古代的政治伦理学通常把政治的道德基础看作一种自然因素,故而对此并不着力论证,却着重于赋予政治以道德目的;近代以来的西方政治伦理学则认为政治关系是人为... 西方政治哲学的论证重心经历了一种从政治的道德目的到政治的道德基础的转换。古代的政治伦理学通常把政治的道德基础看作一种自然因素,故而对此并不着力论证,却着重于赋予政治以道德目的;近代以来的西方政治伦理学则认为政治关系是人为的,从而对政治的道德基础详加论证,但许多学者对政治的道德目的却心存疑虑。实际上,只有对政治的道德基础严加论证之后,政治的道德目的才能更好地加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政治哲学 政治道德目的 政治道德基础 论证
下载PDF
无机化学四大平衡与课程德育目标达成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任红 杨耀彬 +3 位作者 高文秀 罗亚楠 于晓洋 杨艳艳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5期164-165,共2页
无机化学"四大平衡(酸碱、沉淀溶解、氧化还原和配合物解离)"为无机化学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大平衡"与马克思哲学观点结合,以及其所承载的绿色理念两个角度展开讨论,希望通过无机化学四大平衡的理论教学,对... 无机化学"四大平衡(酸碱、沉淀溶解、氧化还原和配合物解离)"为无机化学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大平衡"与马克思哲学观点结合,以及其所承载的绿色理念两个角度展开讨论,希望通过无机化学四大平衡的理论教学,对课程德育目标达成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四大平衡 德育目标
下载PDF
中外高校德育目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许克毅 庾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中外高校德育目标的共性及差异性,从中得到了几点启示,以期借鉴与吸收国外德育的成功经验,最终建立起符合新时期要求的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关键词 中国 外国 高校 德育 培养目标 比较研究 群体意识 团结精神 民族传统
下载PDF
“德育目标”引论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桂生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年第2期12-14,共3页
本文把“德育目标”作为考察对象 ,从成文的德育目标与不一定成文的隐性的德育目标之别 ,着眼于德育必要性的德育取向与着眼于德育可能性的德育取向之别和古今德育之别等角度 ,揭示中西德育价值取向的差异和中国长期存在“德育目标过高... 本文把“德育目标”作为考察对象 ,从成文的德育目标与不一定成文的隐性的德育目标之别 ,着眼于德育必要性的德育取向与着眼于德育可能性的德育取向之别和古今德育之别等角度 ,揭示中西德育价值取向的差异和中国长期存在“德育目标过高”现象的历史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目标 价值取向 学生 道德教育 中小学 德育工作
下载PDF
无意识目标对道德取向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倩倩 王雅然 郑全全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1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已有研究表明目标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被激活并自动地引导行为以达成目标,但该过程是否通过调节心理准备状态实现尚不清楚。本研究考察了无意识目标对个体道德取向的影响。实验1通过语义启动方式激活被试的成就目标,结果发现,与未激活... 已有研究表明目标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被激活并自动地引导行为以达成目标,但该过程是否通过调节心理准备状态实现尚不清楚。本研究考察了无意识目标对个体道德取向的影响。实验1通过语义启动方式激活被试的成就目标,结果发现,与未激活任何目标的被试相比,激活了无意识成就目标的被试更偏向功利主义道德取向。实验2激活被试母亲的概念,结果发现这部分被试比对照组更偏向道义主义道德取向。上述结果表明,自动激活的目标可以影响个体的道德取向,使个体面对道德情境时能做出更合适的行为以达成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目标 道德取向 语义启动 人际启动
下载PDF
唤醒道德自省潜能的途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丽青 陈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9-42,53,共5页
道德自省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是自我德育的主要心理手段,最终服务于道德人格的形成。道德自省的四大决定因素(道德自我意识、道德知识、道德目标、道德情感)对于发挥道德自省的潜能,提高自省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促使个体频繁、有效的进... 道德自省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是自我德育的主要心理手段,最终服务于道德人格的形成。道德自省的四大决定因素(道德自我意识、道德知识、道德目标、道德情感)对于发挥道德自省的潜能,提高自省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促使个体频繁、有效的进行道德自省有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省 道德自我意识 道德目标 道德情感 道德知识
下载PDF
心理-道德教育服务人生幸福 被引量:24
14
作者 班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4,共6页
心理-道德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一种形态,其宗旨或目标是:"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服务人生幸福是心理-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心理教育者应提高教育自觉,清晰地理解心理-道德教育理念,以及心理-... 心理-道德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一种形态,其宗旨或目标是:"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服务人生幸福是心理-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心理教育者应提高教育自觉,清晰地理解心理-道德教育理念,以及心理-道德教育如何服务于人生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道德教育 心育宗旨 人生幸福 心育文化
下载PDF
当代中国德育目标的解构和重建——基于传统德育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华俊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2年第5期58-62,共5页
德育工作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是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德育目标的设置是德育实施过程中最首要的一环,它既要符合社会需要,又要符合教育本身的价值追求。目前高校德育目标设置仍存有内涵狭窄、与实际脱节、考核功利化等不足和缺... 德育工作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是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德育目标的设置是德育实施过程中最首要的一环,它既要符合社会需要,又要符合教育本身的价值追求。目前高校德育目标设置仍存有内涵狭窄、与实际脱节、考核功利化等不足和缺陷,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来对当代德育目标进行重建具有可行性。当代中国高校德育目标的设置应回归到以主体性教育、"善"的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轨道上来,并通过健全机制、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德育评价机制等措施来进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德育目标 道德追求 德育目标重建 传统德育理念
下载PDF
基于伦理学视角的高校德育目标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俊兴 程孝良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1-84,共4页
当前,我国高校中存在着诸多道德失范现象,但作为道德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却普遍受到大学生的冷落。反思当前高校德育现状,过分强调观念性德育目标,忽视德育目标主体的嬗变和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并淡化了事实上的道德伦理行为是造... 当前,我国高校中存在着诸多道德失范现象,但作为道德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却普遍受到大学生的冷落。反思当前高校德育现状,过分强调观念性德育目标,忽视德育目标主体的嬗变和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并淡化了事实上的道德伦理行为是造成高校德育教学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德育目标应从弘扬人的精神生活追求、尊重个人价值选择、建立德育主体的道德信念并发挥高校的社会批判功能等方面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目标 重构
下载PDF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辩难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海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一切有利于人类的生物都应该成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但是,只有道德的特殊的起源、目的和标准,才可能是为了增进人类与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的共同利益;而道德的终极的起源、目的和标准,则必定只能是为了增进人类的利益。这样,一方面,当... 一切有利于人类的生物都应该成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但是,只有道德的特殊的起源、目的和标准,才可能是为了增进人类与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的共同利益;而道德的终极的起源、目的和标准,则必定只能是为了增进人类的利益。这样,一方面,当人类与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的利益一致时,便应该遵循道德的特殊的、直接的目的和标准,因而应该既增进人类利益又增进动植物的利益,甚至应该为了增进动植物的利益而增进动植物的利益: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真理。另一方面,当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的利益与人类的利益发生冲突不可两全时,道德的特殊的直接的目的和标准便不起作用了,这时,便应该诉诸道德终极目的和标准“增进人类的利益”,从而应该牺牲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的利益而保全人类的利益:人类中心主义是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直接的起源、目的和标准 道德终极的起源、目的和标准
下载PDF
目标取向、道德认同、道德推脱与大学生运动员的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2
18
作者 傅旭波 吴明证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4年第1期40-48,共9页
研究从道德失调的观点出发探讨了目标取向、道德认同、道德推脱与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的关系。198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了本研究并完成了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问卷、道德推脱问卷、道德认同问卷和运动中的反社会行为问卷。分... 研究从道德失调的观点出发探讨了目标取向、道德认同、道德推脱与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的关系。198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了本研究并完成了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问卷、道德推脱问卷、道德认同问卷和运动中的反社会行为问卷。分析发现,任务取向减少了大学生运动员的反社会行为,但是自我取向增加了他们的反社会行为;道德推脱在自我取向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且这一中介作用受到道德认同的调节,较低的道德认同增加了自我取向的运动员的道德推脱,并由此提高其反社会行为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取向 道德推脱 道德认同 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
下载PDF
当代日本小学和初中的道德教育述评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能秀 李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11-116,共6页
日本文部省于 1998年底第 4次改订了《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和《初中学习指导要领》 ,其中包括了对小学和初中道德教育的阐述 ,反映了文部省针对当前日本社会发展的现状、日本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世界的国际化趋势在小学和初中道德教育... 日本文部省于 1998年底第 4次改订了《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和《初中学习指导要领》 ,其中包括了对小学和初中道德教育的阐述 ,反映了文部省针对当前日本社会发展的现状、日本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世界的国际化趋势在小学和初中道德教育领域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本文对这次改订的道德教育的基本方针、目标和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和评价 ,以期给我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小学和初中 道德教育 方针 目标 内容
下载PDF
君子不器:当代大学育人目标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娓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君子不器”即君子不像器物,只有一种用途,而要学道得道,因道乃诸器之本。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体无不备、用无不周的得道君子,即能够以不变的道应对万变的器的通才,而当今大学的育人目标与课程设置大都是为培养成器的专才而设立的,因此,... “君子不器”即君子不像器物,只有一种用途,而要学道得道,因道乃诸器之本。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体无不备、用无不周的得道君子,即能够以不变的道应对万变的器的通才,而当今大学的育人目标与课程设置大都是为培养成器的专才而设立的,因此,应该调整大学的育人目标,变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培养通用型人才。通过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把传统与文艺鉴赏、现代科技知识结合起来,增设新课程,把学生培养成为能终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目标 大学 当代 “君子不器” 现代科技知识 实用型人才 社会需要 课程设置 传统文化 文艺鉴赏 社会发展 学生培养 通用型 新课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