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育现代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机制的创新——以厦门一中“成长合伙人”为例
1
作者 黄洪霖 王可怡 邹洪昀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20,F0003,共8页
德育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作为价值宗旨。作为学校关系焦点,学生现代化受到学校各种关系状态的规定。当代学校德育出现师生关系契约化导致师生关系疏远、过度学业竞争导致生际关系封闭、短视精致算计导致家校关系异化等问题。厦门一中创... 德育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作为价值宗旨。作为学校关系焦点,学生现代化受到学校各种关系状态的规定。当代学校德育出现师生关系契约化导致师生关系疏远、过度学业竞争导致生际关系封闭、短视精致算计导致家校关系异化等问题。厦门一中创造性地提出“成长合伙人”的德育理念,创新相应机制,建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融为一体的成长观,以及相互合作、共同行动、共同成长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共同体组织。通过德育机制创新,推动学生成长方式的深度变革,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人,从而推动人的现代化和学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现代化 德育机制 成长合伙人
下载PDF
论现代社区德育的发生逻辑——基于儿童初级社会化的维度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国栋 徐冰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20,共10页
初级社会化是儿童道德生长的基础。现代社区作为一个“脱域的共同体”,为儿童的社会化提供了初级公共空间。儿童在此空间中的社会性学习具有学校教育难以替代的价值,实际塑造了儿童最初级的社会性特征。与学校德育相较,现代社区德育的... 初级社会化是儿童道德生长的基础。现代社区作为一个“脱域的共同体”,为儿童的社会化提供了初级公共空间。儿童在此空间中的社会性学习具有学校教育难以替代的价值,实际塑造了儿童最初级的社会性特征。与学校德育相较,现代社区德育的发生逻辑也自然具有其特殊性,就内涵而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外源性需求,即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现代社区发挥积极的德育功能;另一方面是内源性动力,即社区自身功能的完善驱动社区德育机制性地发生。社区德育的发生机制具体表现为社区促进儿童道德生长的两条基本途径:共同体情感的养成与公共德性的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德育 儿童 道德生长 初级社会化
下载PDF
John Dewey on the Reflective Moral Life: Renewing His Lessons for Moral Education Today
3
作者 Jessica Ching-Sze Wa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杜威 生活 道德价值观 道德标准 学校 必修课 教育部
下载PDF
中国式德育理论建构呼唤文化共契自觉——一种对心理主义德育的矫正
4
作者 孙彩平 彭文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4,共12页
心理学知识对20世纪的现代德育观念与实践改造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精神分析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助推社会伦理完成了从义务与责任伦理到体验与快感伦理的转型,改变了学校教育伦理品质的评价标准,也成为学校德育的科学品质的重要... 心理学知识对20世纪的现代德育观念与实践改造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精神分析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助推社会伦理完成了从义务与责任伦理到体验与快感伦理的转型,改变了学校教育伦理品质的评价标准,也成为学校德育的科学品质的重要指标。观照个体心理体验的道德与基于心理学规律的德育学,成为现代德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的德育在回到“人”真实与当下个体快感体验的同时,可能会消解追问永恒价值与幸福的理由,因而成为有利于心理健康但限制博大心灵成长的德育。中国德育理论要实现对心理学化的超越,回到以文化共契为指向的中国德育传统,回到社会心理—心灵合一的建构框架中,以“大心灵”培育为指向,以高贵而博大的心灵作为教育的普遍价值依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伦理 快感伦理 德育 文化共契 心灵成长
下载PDF
体育作为一种身体活动育智、育心的生生伦理本质 被引量:2
5
作者 唐代兴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44,共12页
体育原发于身体活动,以自然培育方式启动身体活动来重构身体世界,使原本属于物理实体和生物实体的身体获得人文滋养,实现身体的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合生。由此,体育成为育体、育智、育心的综合性方式,它遵从身心互育和身心共生的生生伦理... 体育原发于身体活动,以自然培育方式启动身体活动来重构身体世界,使原本属于物理实体和生物实体的身体获得人文滋养,实现身体的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合生。由此,体育成为育体、育智、育心的综合性方式,它遵从身心互育和身心共生的生生伦理法则引导身体活动,既可消解内心的烦忙和烦盲,更可开阔视野、激活心灵、纯化情感并活络思维、激励认知。学校体育通过身体活动育智、育心,引导学生在身体活动中学会协调身心,培育心灵和情感,增强智力;其基本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具身性能力,促进知觉拓展,开阔认知视野,实现身体行动力、身体活动水平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伦理 身体法则 生生伦理法则 以体育智 以体育心 身心互育 身心共生
下载PDF
学校制度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三种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永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9,共10页
学校既是一种制度存在,也是一种文化存在,亦是一种制度文化的存在。学校道德教育是在制度文化架构和安排下的制度性活动。学校道德教育的持续、纵深开展和有效推进,有赖于学校制度文化的规范、支持和保障。学校制度文化与学生道德发展... 学校既是一种制度存在,也是一种文化存在,亦是一种制度文化的存在。学校道德教育是在制度文化架构和安排下的制度性活动。学校道德教育的持续、纵深开展和有效推进,有赖于学校制度文化的规范、支持和保障。学校制度文化与学生道德发展紧密相关。学生道德品质的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有机的体系,涵盖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制度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认知发展机制、情感激励机制和实践活动机制的作用,并促使三者良性互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性的养成,推动学生道德发展,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跃升,服务于道德自由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制度文化 道德教育 道德成长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教师能力结构再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 被引量:40
7
作者 田小红 季益龙 周跃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00,共10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由多技术融合形成的技术生态撬动,需要从技术角度分析其给教师职业带来的挑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意向性使教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智能化教育环境使人-机关系从辅助转向协同,技术渗透的三元空间生存... 教育数字化转型由多技术融合形成的技术生态撬动,需要从技术角度分析其给教师职业带来的挑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意向性使教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智能化教育环境使人-机关系从辅助转向协同,技术渗透的三元空间生存方式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立德树人能力,数字化时代知识增长的范式需要教师不断自我成长。借用组织行为学的职能分析能力建构路径,结合教育组织的核心使命和属性,以及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需求,得出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需具备的能力类型:课程教学能力、人机协同能力、有效德育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从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来看,课程教学能力是以“学”为中心的前提和保障,人机协同能力是智能化环境下教师ICT能力的转型方向,有效德育能力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师首要角色定位,自我成长能力是数字化生存的目的与手段。教师教育需要正视当前教师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围绕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能力结构,再造教师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课程教育能力 人机协同能力 有效德育能力 自我成长能力
下载PDF
《黑珍珠》中拉蒙的伦理选择与道德成长
8
作者 李莲 邓琮悦 冯昱旻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4-80,共7页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斯·奥台尔的《黑珍珠》是一本青少年伦理道德成长小说。全书“采珍珠”,“偷珍珠”,“还珍珠”三条伦理主线分别是拉蒙面临“知识”“未知的人生”和“人的价值”时做的三次伦理选择。经过亲自“采珍珠”,拉蒙摒...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斯·奥台尔的《黑珍珠》是一本青少年伦理道德成长小说。全书“采珍珠”,“偷珍珠”,“还珍珠”三条伦理主线分别是拉蒙面临“知识”“未知的人生”和“人的价值”时做的三次伦理选择。经过亲自“采珍珠”,拉蒙摒弃传说和迷信,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偷珍珠”事件证明处于伦理发展和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在面对“未知的人生”做伦理选择时的反复或倒退。“还珍珠”让拉蒙认识到利益面前要摒弃个人私利,把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做出利于社会群体利益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伦理选择,从而形成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并实现道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珍珠》 斯·奥台尔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选择 道德成长
下载PDF
新时代高中生道德成长心理环境的现状及对策
9
作者 方芳 《中国校外教育》 2023年第2期70-81,共12页
通过对13614名高中生的调查发现,当代高中生的道德成长心理环境整体良好,但学业成绩不佳以及生活在农村乡镇的对生活满意度不高、家人给予的学习压力高和老师上课无趣是高中生道德成长中主要的心理阻力,家人及朋友的关心则是高中生道德... 通过对13614名高中生的调查发现,当代高中生的道德成长心理环境整体良好,但学业成绩不佳以及生活在农村乡镇的对生活满意度不高、家人给予的学习压力高和老师上课无趣是高中生道德成长中主要的心理阻力,家人及朋友的关心则是高中生道德成长的重要心理动力。为进一步优化高中生道德成长的心理环境,就国家层面而言,应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加快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就学校层面而言,应进一步完善家校合作的协同机制,教师要成为家校共育的有效桥梁。最后,必须关注地区差异,要“因地制宜”,农村乡镇地区更应关注高中生的学校生活困扰,西部地区应从提升改善学校硬件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等方面着手,致力于解决高中生学校生活中学习环境和同学关系等困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道德成长 心理环境
下载PDF
论“生态理念”在儒家经典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10
作者 谭立 罗焕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7-72,共6页
将自然生态现象赋予道德内涵和哲学意蕴,归纳总结其规律,以此为依据颁行礼乐、建章立制、治国理政,诠释、指导和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此为儒家经典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和存在意义。其理路在于,首先界定天地本质:“天地之大德曰生”;其次... 将自然生态现象赋予道德内涵和哲学意蕴,归纳总结其规律,以此为依据颁行礼乐、建章立制、治国理政,诠释、指导和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此为儒家经典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和存在意义。其理路在于,首先界定天地本质:“天地之大德曰生”;其次提出“大人”即圣贤君王的标准:“与天地合其德”;再次奠定圣贤君王治理天下的法理基础:“天工人代”。探求此思想的逻辑本源可见,儒家经典哲学思想和由此形成的国家治理模式,是建立在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自然生态良好的基础之上,显现出传统生态理念卓越的前瞻性与综合整体思想观念,与当代社会提出的“生态良好”“永续发展”理念具有高度契合之处。同时,儒家生态智慧,需要实现现代转型,方能有助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理念 天地本质 生生大德 德配天地 天工人代 永续发展
下载PDF
女教师的女性气质:学生道德成长的土壤——兼论当代女教师身份认同危机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晔 魏亚平 李为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6-209,共4页
学生的道德成长是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一个方面。学校作为学生道德成长的主领域,教师自然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指引者。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给予学生的母性关怀能够萌发学生道德意识,促成学生道德成长。女教师女性气质的遗失,是当代女教师身... 学生的道德成长是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一个方面。学校作为学生道德成长的主领域,教师自然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指引者。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给予学生的母性关怀能够萌发学生道德意识,促成学生道德成长。女教师女性气质的遗失,是当代女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表现之一,这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影响,特别是不能满足青少年道德成长的情感需求。关怀伦理有效地弥补了女教师女性气质遗失的遗憾。女教师对学生的母性关怀不仅仅是女教师自身价值实现的途径,同时也为学生道德成长提供了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气质 身份认同 学生道德成长
下载PDF
道德成长:教师教育不能遗失的伦理维度 被引量:21
12
作者 唐爱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82,共5页
道德成长是教师教育不能丢弃的伦理维度。教师教育中的技能主义、专业主义遗弃了教师职业的道德根性与教育的道德指向性。道德成长进入教师教育具有理论上的内在可能性与实践运行的可行性。它是教师确证生命价值、提升教育品质、成就人... 道德成长是教师教育不能丢弃的伦理维度。教师教育中的技能主义、专业主义遗弃了教师职业的道德根性与教育的道德指向性。道德成长进入教师教育具有理论上的内在可能性与实践运行的可行性。它是教师确证生命价值、提升教育品质、成就人生幸福的德性基础和基本担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成长 教师教育 伦理维度
下载PDF
青少年道德现代性成长: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考察与反思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振祥 刘艳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2-95,99,共5页
社会转型的现代范式展露了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生存诉求多样化、道德规范工具理性化的发展图景,也为青少年道德成长预制了全新的"现代性"维度。迅猛发展的新媒体以其移动终端式的节点传播将草根大众的传播力从传统媒介的单... 社会转型的现代范式展露了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生存诉求多样化、道德规范工具理性化的发展图景,也为青少年道德成长预制了全新的"现代性"维度。迅猛发展的新媒体以其移动终端式的节点传播将草根大众的传播力从传统媒介的单向度中极大地解放出来,从传播内容和传播路径选择上为青少年的个性张扬、主体性彰显、思想表达自由等方面意识的觉醒与能力的成长提供了与新媒体传播环境先天的适应性和亲合力。基于社会转型的现代语境及当前新媒体传播环境,对青少年道德现代性成长进行辨证的考察与反思,已成为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道德现代性 道德成长 新媒体传播环境 建构性涵化
下载PDF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对预防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启示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宁娟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87,共4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强调道德判断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他对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家庭、学校等外在环境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的强调,以及其"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对我们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强调道德判断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他对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家庭、学校等外在环境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的强调,以及其"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对我们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伯格 道德发展理论 留守儿童 道德成长
下载PDF
论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家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4-179,共6页
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需要回归到生命成长立场,增强学生意识,走向综合融通。在上述立场下,聚焦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的特殊性,需要关注衔接年段的独特性、衔接年段学生的特殊性和... 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需要回归到生命成长立场,增强学生意识,走向综合融通。在上述立场下,聚焦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的特殊性,需要关注衔接年段的独特性、衔接年段学生的特殊性和改革实践的现实可能性。基于对衔接年段学生道德成长需要的认识,可以尝试形成以为民之德、为人之德、行事之德、立身之德四方面为内容维度,以各衔接年段为发展维度,建立起结构性的内容设计,作为促进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的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德育内容 衔接 生命成长 道德成长需要
下载PDF
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道德建构和心理健康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家安 陈寿强 张旭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29-33,共5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者和引路人,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外,还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德本才末"是时代要求,"德艺双馨"是教师职业所需。在教师教育和...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者和引路人,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外,还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德本才末"是时代要求,"德艺双馨"是教师职业所需。在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中,要将师德摆在重要位置,从知、情、意、行方面巩固和优化道德品质,培育稳健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专业成长 道德建构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学校撤并:农村学生道德成长中的非连续性事件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志良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8,共5页
农村学校撤并是一次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主要因时间、地点及人物变换而引起的非连续性事件,对学生道德成长具有双向影响。这一非连续性事件给学生道德成长带来的阻碍和冲击主要表现为:造成了学生道德服从的发生条件缺失、道德宽容... 农村学校撤并是一次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主要因时间、地点及人物变换而引起的非连续性事件,对学生道德成长具有双向影响。这一非连续性事件给学生道德成长带来的阻碍和冲击主要表现为:造成了学生道德服从的发生条件缺失、道德宽容的实现机制低效、道德移情的物质对象匮乏以及道德迁移的社会基础复杂等。为了护卫学生道德良性成长,将危机化为生机,必须凝聚国家政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的力量,反思学校撤并的德育效益,创造优质的道德教育环境、适宜的道德教育内容和适度的道德规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布局调整 非连续性事件 道德成长
下载PDF
新文科:本质、内涵和建设思路 被引量:125
18
作者 陈凡 何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7-11,共5页
新文科的建设理念不能仅仅重提跨学科交叉或文理科交叉的旧话,而应该放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来进行理解。新文科建设首先要直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知识生产上寻求知识的增量建设,而不是知识的存量重组;新文科要在... 新文科的建设理念不能仅仅重提跨学科交叉或文理科交叉的旧话,而应该放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来进行理解。新文科建设首先要直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知识生产上寻求知识的增量建设,而不是知识的存量重组;新文科要在世界的视野中,重新观察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提炼出有效解释中国现代化的知识话语。其次,新文科应该重新思考与探索人的培养,在立德树人上彰显新文科建设的中国文化内涵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经验 知识增长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差异性社会的伦理逻辑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0,191,共5页
差异性社会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及改造社会方法的创新特质。差异性社会理论是解读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分析语境,差异性社会应当是良性发展的和谐社会,其发展伦理在价值观念、效率伦理、公民伦理这些方面为包容性增长界定规范性维... 差异性社会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及改造社会方法的创新特质。差异性社会理论是解读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分析语境,差异性社会应当是良性发展的和谐社会,其发展伦理在价值观念、效率伦理、公民伦理这些方面为包容性增长界定规范性维度。差异性社会的道德冲突化解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精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性社会 伦理逻辑 包容性增长 道德冲突
下载PDF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和谐校园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晔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5,共4页
建构和谐校园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关涉学生的和谐发展,关涉学生健全个性的生成。校园人是和谐校园的伦理主体,学生的德性成长是和谐校园的终极目标,精神对话是和谐校园的活动方式。
关键词 和谐校园 伦理主体 德性成长 精神交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