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道德教育的“人性论困局” 被引量:7
1
作者 郑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91,共6页
社会转型期,人们对人性的多元化理解,虽然有助于深化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却也使道德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性论困局"。走出道德教育的这种困局,必须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由本性的统一,把握人性的生成特性和可变特性,并致力于... 社会转型期,人们对人性的多元化理解,虽然有助于深化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却也使道德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性论困局"。走出道德教育的这种困局,必须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由本性的统一,把握人性的生成特性和可变特性,并致力于这样几个方面:正视人的自然本性,唤醒道德本能;化解人性的内在紧张和冲突,保持人性的完整;发现潜意识中的"秘密","扩充善端";在道德社区中帮助建构道德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自然本性 自由本性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吉姆爷》道德探索的人学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吕伟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38,共4页
在《吉姆爷》中 ,康拉德通过对主人公从道德失足到道德重建过程的描述 ,探索了道德理想与现实人生之间复杂的关系和人性中的矛盾倾向。康拉德肯定了道德追求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也指出了理想化的道德追求中所潜在的危险。
关键词 道德理想 康拉德 小说 现实人生 人性 道德追求 波兰 本能欲望 《吉姆爷》 文学评论 人学
下载PDF
道德学习在生活中是如何发生的 被引量:17
3
作者 高德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6-80,共5页
任何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范式都必须建构在道德学习发生机制之上。道德学习的发生机制是:以我们拥有的道德本能为基础,通过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和自主性选择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和自主选择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 任何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范式都必须建构在道德学习发生机制之上。道德学习的发生机制是:以我们拥有的道德本能为基础,通过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和自主性选择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和自主选择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而是交互在一起,综合地发挥着作用,共同实现道德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学习 本能 善端 接受暗示 非反思性选择 自主选择 发生机制 道德教育
下载PDF
日常生活体验与后现代道德——微观视角下的人性与伦理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程立涛 蔺子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1,共5页
体验是理解后现代道德的生活图式。发掘个人体验和生活经历的道德旨趣,考察微观视角下的人性与伦理问题,并不亚于对世界意义的探索。由"意义"向"旨趣"的转变,充分表明"后"现代道德研究视角的根本转向。... 体验是理解后现代道德的生活图式。发掘个人体验和生活经历的道德旨趣,考察微观视角下的人性与伦理问题,并不亚于对世界意义的探索。由"意义"向"旨趣"的转变,充分表明"后"现代道德研究视角的根本转向。道德在本性上包含某些非道德的因素,而这一点恰恰需要借助体验才能确证。历经生活流变并受到生活侵蚀的道德和伦理才是真实的,与生活共同沉浮正是道德的命运。生活变迁可能会导致伦理规则的改变,但无法剥夺人性内部最恒久的因素,失去主体性的丰富内涵,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哲学和伦理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体验 生活旨趣 道德本能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健身气功与“心性”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司红玉 孙继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198,共4页
从健身气功的历史渊源与"心性"的思想来源探究它们存在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对健身气功这种善行的直觉修养、道德追求、养心寡欲、身心一体进行逻辑分析,认为它的本质是体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的... 从健身气功的历史渊源与"心性"的思想来源探究它们存在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对健身气功这种善行的直觉修养、道德追求、养心寡欲、身心一体进行逻辑分析,认为它的本质是体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的心性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气功 心性 直觉修养 道德追求 养心寡欲 身心一体
下载PDF
莱布尼茨的微知觉理论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桑靖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546-550,共5页
莱布尼茨的微知觉理论向来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对它的系统阐述更是付之阙如。若从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这三方面对莱布尼茨微知觉理论做出较系统的解释 ,以揭示其在莱氏哲学中的核心地位 ,并说明其对后世哲学的深远影响 ,是非常... 莱布尼茨的微知觉理论向来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对它的系统阐述更是付之阙如。若从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这三方面对莱布尼茨微知觉理论做出较系统的解释 ,以揭示其在莱氏哲学中的核心地位 ,并说明其对后世哲学的深远影响 ,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赋观念论 天赋 微知觉 统觉 道德本能 莱布尼茨
下载PDF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崔曦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81-82,共2页
19世纪后半期,自然主义者们写了许多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优秀小说,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和巅峰之作。从自然主义的概念出发,以自然主义的观点,对《嘉莉妹妹》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自然主义... 19世纪后半期,自然主义者们写了许多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优秀小说,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和巅峰之作。从自然主义的概念出发,以自然主义的观点,对《嘉莉妹妹》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自然主义在《嘉莉妹妹》中是如何表现的,尤其是在小说女主人公嘉莉身上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莉妹妹 道德 本能 自然主义
下载PDF
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及其当代道德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白新欢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与死本能是两种并存对立的本能。两种本能间的矛盾斗争是生命和文明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建立在意识心理学基础上的传统道德的根本问题是:想发扬生本能,拒斥死本能,但死本能又死死纠缠住生本能不放。这是传统道德... 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与死本能是两种并存对立的本能。两种本能间的矛盾斗争是生命和文明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建立在意识心理学基础上的传统道德的根本问题是:想发扬生本能,拒斥死本能,但死本能又死死纠缠住生本能不放。这是传统道德的困境,也是人类文明的困境。建立在无意识心理学基础上的新道德将整体性作为基本取向,将同时接纳生本能和死本能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原则,并把二者整合在一起,从而建立统一和完整的人及人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本能理论 道德意义
下载PDF
如何界定人类行为是利己还是利他?——对几种流行划界标准的审视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富强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30,共12页
界定人类行为性质的流行标准主要有:基于行为后果的幸福快乐说、基于行为动机的本能冲动说、基于生命延续的自我保存说和基于普遍主义的抽象道义说。但所有这些学说根本上并不能提供一个有效区分利己和利他的标准:前三者着眼于人的动物... 界定人类行为性质的流行标准主要有:基于行为后果的幸福快乐说、基于行为动机的本能冲动说、基于生命延续的自我保存说和基于普遍主义的抽象道义说。但所有这些学说根本上并不能提供一个有效区分利己和利他的标准:前三者着眼于人的动物性本能而最终将人的行为都归纳为利己的,从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泛经济人化分析的基础;后者则引入了一个先验的外部准则,但由于脱离了人类的经验基础而往往成为道德上的说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本能 自我保全 抽象道义
下载PDF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超验主义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秀兰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9-63,共5页
索尔·贝娄笔下有两个对立的世界,一个是鄙俗的物理世界,一个是理想的、充满了爱和人性的精神世界。当物质和精神、理想和现实、灵与肉出现冲突时,贝娄的人物听从自己心灵的召唤,保持自我,从精神层面理解生活的意义。贝娄作品对个... 索尔·贝娄笔下有两个对立的世界,一个是鄙俗的物理世界,一个是理想的、充满了爱和人性的精神世界。当物质和精神、理想和现实、灵与肉出现冲突时,贝娄的人物听从自己心灵的召唤,保持自我,从精神层面理解生活的意义。贝娄作品对个体意识、精神和直觉关注,作品中强烈的道德想象、亲自然的倾向,带有鲜明的超验主义的特色,流露出贝娄对工业文明造成的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人文主义精神式微的忧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 思想 个人主义 道德想象 田园乌托邦
下载PDF
青少年两难决策的困难认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鹏生 《人类工效学》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青少年学生面临两难选择时困难认知的特点。方法先采用行为实验对240名大中学生两难选择困难感知特点进行测试,其次借助德国SMI视线追踪系统,测定44名大学生在两难选择时的即时反应特点。结果①在医生救助和手术签字两难中... 目的初步探索青少年学生面临两难选择时困难认知的特点。方法先采用行为实验对240名大中学生两难选择困难感知特点进行测试,其次借助德国SMI视线追踪系统,测定44名大学生在两难选择时的即时反应特点。结果①在医生救助和手术签字两难中,两种条件下大学生和中学生均认为"现有的医疗资源只能救活一个人"和"签字和保全性命的关系"是理解困难的地方;②在手术签字两难的两个分支前提中,仅平均注视时间在两种难度之间差异显著(t=-5.104,P<0.01;t=-3.317,P<0.01);回视次数在两种难度之间差异不显著(t=0.060,P>0.01;t=-3.317,P>0.01);③手术签字两难中第二分支前提注视时间所占比例显著大于第一分支前提的相应比例。结论行为实验和眼动实验一致表明,在面临重大两难决策时,大中学生均有凭直觉判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两难决策 困难认知 直觉判断 视觉追踪系统 道德判断
下载PDF
本能与道德 被引量:1
12
作者 商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7-42,53,共7页
本能是一种原始生命力,而原始生命力既可以是创造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过度放纵本能会破坏人格的完整。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并非与本能是对立的,恰恰相反,它是为维护人的长远利益而产生的,“与本能对立只是它们与本性之关系的最外在的表... 本能是一种原始生命力,而原始生命力既可以是创造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过度放纵本能会破坏人格的完整。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并非与本能是对立的,恰恰相反,它是为维护人的长远利益而产生的,“与本能对立只是它们与本性之关系的最外在的表现,在深层,文化正顺应着人类潜在的可能性。”所以,本能与道德并非一对死敌,提倡道德同样也是保护人的本能。爱欲存在的矛盾提醒我们:爱需要教导,需要学习,需要与人格的成长相伴而行。人的任务是通过意识的深化和拓展,把原始生命力整合到自我之中,强健自我的任务是学会坦然面对、合理转换,能够疏导并驾驭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能 原始生命力 道德 本我 自我 超我 升华
下载PDF
论美在席勒美育思想中的矛盾位置
13
作者 冀志强 李黔 《天中学刊》 2022年第3期46-53,共8页
席勒美育思想的目标在于建立政治自由与实现道德国家。但他的这种美育思想包含了一个矛盾,即美与审美在落实美育的过程中究竟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还是一个终极性的目标。一方面,席勒认为道德状态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理想,而审美状态则是达... 席勒美育思想的目标在于建立政治自由与实现道德国家。但他的这种美育思想包含了一个矛盾,即美与审美在落实美育的过程中究竟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还是一个终极性的目标。一方面,席勒认为道德状态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理想,而审美状态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中间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以美为对象的游戏冲动可以摆脱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强制而实现人格的完整性,那么它就成为超越道德强制的一种理想状态。此外,从美与崇高的关系来看,美在席勒美育思想中的位置也包含着一个矛盾。席勒美学思想中的这种矛盾,在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美学中以不同的方式得到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美育 崇高 道德状态 游戏冲动
下载PDF
孟子思想与儒家伦理的思考
14
作者 宋玉波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5-23,共9页
针对人性问题,告子与孟子进行了多次论辩,对论辩内容所涉及的儒家伦理进行分析论证,来探索孟子学说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所具有的原则和策略。研究认为,孟子从仁义内在的立场出发,对告子人性论观念提出批评,其主要凸显的是意向关联性与非... 针对人性问题,告子与孟子进行了多次论辩,对论辩内容所涉及的儒家伦理进行分析论证,来探索孟子学说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所具有的原则和策略。研究认为,孟子从仁义内在的立场出发,对告子人性论观念提出批评,其主要凸显的是意向关联性与非观察者姿态的人之存在的本质,这一看法是儒家学说的人文内核;孟子用道德本能将自然与人文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否定告子认为的人性无确然的定体观点,王夫之将孟子这一思想进一步阐释为"天命自然之理",孟子对自然观念的深度改造与汲取,奠定了中华文化中强调态势、关系性的发展基调;孟子用仁义礼智表示人性固有的道德本能,以"嫂溺援之以手"表达恻隐之心优先原则,用道德情感优先能够给予人的良知良能以一以贯之的实现,这与西方哲学中特殊情境下注重优先原则有同样深远的考虑。告子与孟子等历史时期的儒家伦理争鸣表明,儒家学说强调人文化成的意义,在更高的层面上对自然观念加以升华悉收,这是中国文化能够稳定平衡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更为深刻全面的把握,对孟子以及儒家思想加以契合时代要求的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文 自然 优先原则 道德本能
下载PDF
马一浮“复性”思想与儒学价值体系之重建
15
作者 唐锦锋 袁国华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2-15,共4页
193 9年夏,马一浮于四川嘉定乌尤寺创办"复性书院",导引人群"复性",书院之施设是其学术思想的一次集中阐释。笔者拟就"复性"思想与儒学价值体系的重建所可能形成的建构性意义作一商榷性的反思。
关键词 儒学 复性 建构 马一浮
下载PDF
马一浮“复性”思想与现代西方文明的整合
16
作者 唐锦锋 袁国华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8期81-82,共2页
马一浮为中国现代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学创始人之一,1939年夏,马先生于四川嘉定乌尤寺创办"复性书院",导引人群"复性",书院之施设是马一浮先生学术思想的一次集中阐释。笔者拟就"复性"思想与现代西方文明... 马一浮为中国现代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学创始人之一,1939年夏,马先生于四川嘉定乌尤寺创办"复性书院",导引人群"复性",书院之施设是马一浮先生学术思想的一次集中阐释。笔者拟就"复性"思想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整合试作一商榷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复性
下载PDF
和尚与祸水——谈《鸠摩罗什》题材之旧与心理感受之新
17
作者 平原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92-93,共2页
拟从施蜇存的历史小说人手,综观中外文学作品中有关僧人和女人的描写题材,分析施蜇存历史小说中利用心理分析手法对人物感觉准确地把握,以及所呈现出新颖别致的特点。
关键词 僧人 女人 道义 本能 《鸠摩罗什》 心理感受 题材
下载PDF
论巴赫金躯体理论的道德指向
18
作者 秦勇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7-70,共4页
巴赫金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种道德取向,要求人们以应分责任督促自我,在行动中积极去建构这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巴赫金所理解的躯体是“我”与“他人”共同参与建构的躯体。巴赫金宣扬躯体颠覆只是为了消除独白话语而进行的一种张扬... 巴赫金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种道德取向,要求人们以应分责任督促自我,在行动中积极去建构这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巴赫金所理解的躯体是“我”与“他人”共同参与建构的躯体。巴赫金宣扬躯体颠覆只是为了消除独白话语而进行的一种张扬,这与尼采、弗洛伊德的人的欲望躯体理论的旨趣是完全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躯体 道德 本能 “我”与“他人”
下载PDF
论道德直觉及其能力培养
19
作者 林瑞青 《教育与现代化》 2006年第1期6-12,共7页
道德直觉不仅有利于道德知识的体悟,也有利于道德行为的自主选择,更有利于价值结构的创造性建构。因此,要通过道德经验的积淀、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虚静心态等培养道德直觉能力。
关键词 道德思维 道德直觉 德育价值
下载PDF
作为道德判断的奠基:论本能的道德及不可教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乐乐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5,共13页
儿童天生拥有的先验生活形式使其后来的社会文化生活成为可能。在年幼儿童那里,这种基于天性的内在生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生活。儿童不是天生的道德无知者,那些先于任何个体经验的先验善意、先验社会性、先天道德本能等,帮助儿童... 儿童天生拥有的先验生活形式使其后来的社会文化生活成为可能。在年幼儿童那里,这种基于天性的内在生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生活。儿童不是天生的道德无知者,那些先于任何个体经验的先验善意、先验社会性、先天道德本能等,帮助儿童在一种天生优越于成人的意义上获得了他自身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先验道德根基。在儿童道德意识的来源中,先天的道德本能是社会性道德的奠基,而后者则是前者的补充。由此来看,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道德既不是一种恶的东西,也并非儿童道德教育的绊脚石,而是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基础。儿童不仅过着一种基于后天文化教育而来的社会道德生活,他还有相对于此更为重要和第一性的生活,即内在的道德本能生活。既然先天的道德本能不能通过后天外在的教育加以习得,那么儿童道德教育需要思考如何正确打开儿童先验的道德生活,通过激发、引导而非道德知识的强制灌输,进而使得儿童过上一种美好的道德生活。完整意义上的道德生活应是孟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完美结合,而不是二者之间选择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哲学 先验善意 本能道德 赤子之心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