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义道德论:当代科技道德的重塑
1
作者 陈万球 付圣莹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2,198,共12页
当代科技既超现实又反现实,在建构世界的同时又对真实世界实现了“降维打击”。探讨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基因编辑、量子科技等,需要明确其中蕴含的当代性。所谓当代科技发展之“发展”有双关深意:既生成了新兴技术... 当代科技既超现实又反现实,在建构世界的同时又对真实世界实现了“降维打击”。探讨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基因编辑、量子科技等,需要明确其中蕴含的当代性。所谓当代科技发展之“发展”有双关深意:既生成了新兴技术的道德问题本身,又生成了可解方案——广义道德论。新技术的溢出突破道德解释的理论极限,需要创设一种能够将“包容性”和“适应性”统合起来的新伦理解释框架。新的伦理解释框架是递归的科技道德问题与道德设计创造性的变量函数值,亦是当代科技发展中新的人与技术关系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的当代性 道德解释池 技术溢出 广义道德论 人与技术关系的方程式
下载PDF
“推”的伦理意蕴及道德自觉性——朱子论“人禽之辨”的新视角
2
作者 王闻文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朱子在“人禽之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严格遵守先秦儒者以仁义道德区分二者的路数,而是转向从“理气”的视角展开讨论。在理气的视域下,朱子又提出“推”这一概念。认为人因气清且正,所以能“推”;禽兽因气浊且偏则不能“推”,即以“能... 朱子在“人禽之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严格遵守先秦儒者以仁义道德区分二者的路数,而是转向从“理气”的视角展开讨论。在理气的视域下,朱子又提出“推”这一概念。认为人因气清且正,所以能“推”;禽兽因气浊且偏则不能“推”,即以“能不能推”作为人和禽兽不同的关键,并以此确立人的主体性。更为重要的是,朱子言“推”不但具有“扩充”义,而且更具反思和觉解的涵义,即认为人是循着天理而为,能够将己之物事推将到他者的场域;另一方面,还表示人对事物及己之实践具有反思性,此是道德创造性之活动。而禽兽的活动则只是按照生理本能的顺性活动,并不能知晓其何以如此。这是朱子在人禽之辨问题的创新和贡献。注意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朱子的哲学体系,乃至宋明理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人禽之辨 “推” 伦理意蕴 反思 道德自觉性
下载PDF
苏格兰启蒙人学的开端——弗兰西斯·哈奇森人学思想的启蒙特质 被引量:1
3
作者 任裕海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1期211-222,共12页
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奠基者,哈奇森的人学思想的启蒙特质首先表现在他对加尔文主义人性观的质疑,他用斯多葛主义的灵魂德性观取代了基督教人性原罪论。哈奇森强调人性感官的直接作用和道德观念的非理性基础,主张采用经验和观察的... 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奠基者,哈奇森的人学思想的启蒙特质首先表现在他对加尔文主义人性观的质疑,他用斯多葛主义的灵魂德性观取代了基督教人性原罪论。哈奇森强调人性感官的直接作用和道德观念的非理性基础,主张采用经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人性的本质,阐述了包含内在感官、道德感官、公共感官、荣誉感官等复杂构成的心理机制及其与人类行为的关系,指出人性构造中的感官和欲望使人们能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无私地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公共福祉,而自然法正是基于对人性的观察和结论而得出的人类行为规则的统称。哈奇森阐发的人学理论成为苏格兰启蒙人学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奇森 苏格兰 启蒙运动 人学思想 道德感
下载PDF
从仁者爱人到天人合一:仁的内涵辨析——以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落点
4
作者 苏艳丽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4-69,共6页
仁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化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最重要的德目。仁从爱这一生命情感出发,激发内心的德性自觉和责任使命,最终成就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境界。对于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仁的思想牵涉人生、理想、道... 仁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化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最重要的德目。仁从爱这一生命情感出发,激发内心的德性自觉和责任使命,最终成就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境界。对于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仁的思想牵涉人生、理想、道德、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等诸多重要命题,对大学生的情怀培养、人格塑造和价值选择至关重要。结合思政教学,梳理了仁在伦理学和哲学层面的丰富内涵,阐述了这一独特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 仁者爱人天人合一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阈下武术教育在高校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玲娜 陈会鹏 《武术研究》 2023年第11期17-19,共3页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被誉为中华国粹,具有健身、防卫、娱乐、教育、经济等多元功能,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析武术教育...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被誉为中华国粹,具有健身、防卫、娱乐、教育、经济等多元功能,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析武术教育在高校领域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积极开展武术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弘扬和传承武术文化,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武术教育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
下载PDF
论经济人的道德约束
6
作者 赵儒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102,共11页
中国经济成功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发挥了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斯密难题”表明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人道德判断存在自相矛盾之处。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 中国经济成功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发挥了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斯密难题”表明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人道德判断存在自相矛盾之处。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历史局限性。关于经济人的道德约束问题,以自利为德的经济人价值观和将经济人的道德规范扩大为社会人道德都是错误的。其理论谬误的成因,在于对经济人界定的错误以及从价格机制去认识市场机制的片面性。而经济人作为执行经济职能的特定时间段内的特定人群,经济人的道德约束不可能是完全自利的,也不可能是无限利他的,而是在既有自利也有利他的“两利”表象下以利他为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市场经济 经济人 斯密难题 道德约束
下载PDF
网络社会智能化趋势中的道德:新特征、新挑战及新对策
7
作者 杜凌飞 《长沙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网络社会步入智能化发展阶段,智能技术道德化、智能算法的道德规制、智能技术相关者的道德失范治理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话题。传统的道德和伦理关系面临三重新挑战:智能化技术对传统伦理主体地位和道德权威的冲击;分配正义、算法歧视等... 网络社会步入智能化发展阶段,智能技术道德化、智能算法的道德规制、智能技术相关者的道德失范治理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话题。传统的道德和伦理关系面临三重新挑战:智能化技术对传统伦理主体地位和道德权威的冲击;分配正义、算法歧视等新的道德问题;干扰人机共存趋势下伦理道德规范的建立。为此,要加强人工智能规范的顶层设计,确保智能算法“合乎伦理设计”,建设“人机融合”的伦理规范,推进网络社会的智能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道德化 人工智能 人机融合 伦理规范
下载PDF
我国高校德育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基于比较哲学的视角
8
作者 刘永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3年第5期38-45,共8页
德育课程建设作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内容。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文化哲思理路为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不同的路径经验,“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是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哲学思路,决定了双... 德育课程建设作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内容。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文化哲思理路为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不同的路径经验,“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是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哲学思路,决定了双方在高等教育德育课程设置上的分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把教化功能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实现了知性与德性的完美融合。这种传统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逐渐式微,最终导致传统文化德育职能在现代课程体系中的缺失。进入新时代,高校面对德育存在的种种困境,应重回“天人合一”的思考方式,实现德育课程向课程德育的转变,构建课程德育体系,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天人合一 主客二分 德育课程 课程德育
下载PDF
“以德以法”:孔子“为政在人”思想再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以凤 《武陵学刊》 2023年第2期12-20,共9页
“为政在人”思想是孔子基于春秋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提出的,意在凸显人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核心要旨在于修身与选贤,一方面强调为政者要以德修身,正己正人;另一方面倡导为政者要重视人才,选贤举能。“君子以人治人”体现了儒家对被... “为政在人”思想是孔子基于春秋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提出的,意在凸显人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核心要旨在于修身与选贤,一方面强调为政者要以德修身,正己正人;另一方面倡导为政者要重视人才,选贤举能。“君子以人治人”体现了儒家对被治理者的关注,是为政在人的重要补充。孔子主张的“为政在人”具有综合性,并不排斥法与刑,也不是“一人之治”,内蕴着“以德以法”的理念,要求为政者德法并重、宽猛相济。“为政在人”思想启示我们要重视选贤举能,德法相协,关注立法、司法和守法中“人”的特殊作用,对当下建设法治国家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德以法” 孔子 为政在人 以人治人 修身
下载PDF
朱熹的自然观对于高校生态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价值
10
作者 陈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朱熹的自然观包含天人合一、万物一理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仁爱万物的生态道德,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原则,体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现代生态价值。发掘和阐扬朱熹自然观的生态价值,对高校生态德育体系的构建和生态德育实践具... 朱熹的自然观包含天人合一、万物一理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仁爱万物的生态道德,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原则,体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现代生态价值。发掘和阐扬朱熹自然观的生态价值,对高校生态德育体系的构建和生态德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自然观 天人合一 仁爱万物 保护自然 生态德育
下载PDF
从“道德人”到“经济人”——关于德育实效问题的根源探讨与视角转换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锋华 杜时忠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57,共4页
传统德育是以“道德人”假设为基础的,由于对“道德人”理解的偏狭,“道德人”在本质上就成为了“义务人”、“责任人”。德育目标过高只是德育低效的表层根源,而“道德人”假设才是传统德育实效性低迷的深层根源。从“道德人”到“经... 传统德育是以“道德人”假设为基础的,由于对“道德人”理解的偏狭,“道德人”在本质上就成为了“义务人”、“责任人”。德育目标过高只是德育低效的表层根源,而“道德人”假设才是传统德育实效性低迷的深层根源。从“道德人”到“经济人”,德育基础的置换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建设是解决德育低效问题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 “经济人” 德育实效 制度建设
下载PDF
经济人与道德人:分裂统一与逻辑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继康 赵昆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8,共4页
正确解决经济利益机制与道德约束机制的关系 ,即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问题,对我国正在建设的现代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本 文通过探讨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基本内涵及其分裂与统一的辨证关系,总结其对现代市场经济 的逻辑启示... 正确解决经济利益机制与道德约束机制的关系 ,即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问题,对我国正在建设的现代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本 文通过探讨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基本内涵及其分裂与统一的辨证关系,总结其对现代市场经济 的逻辑启示:坚持“经济人”导向并加强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 道德人 德治 法治 政府干预
下载PDF
理性只是对自利最大化的追求吗?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玉珍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89,共6页
基于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不仅无法解释由“囚犯困境”所引发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悖论,也无法解释现实中行为主体在“囚犯困境”情境下对合作行为的选择。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总是将追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等同于理性,进而再把... 基于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不仅无法解释由“囚犯困境”所引发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悖论,也无法解释现实中行为主体在“囚犯困境”情境下对合作行为的选择。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总是将追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等同于理性,进而再把实际行为等同于理性行为。其实,不仅人类寻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是理性的,而且对利他行为的追求也是理性的。现实生活中,行为主体体现出理性“经济人”与理性“道德人”的双重性。对“囚犯困境”悖论的解决应该引入道德维度,引入理性“道德人”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囚犯困境” 经济人 道德人 主流经济学 悖论 博弈理论
下载PDF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被引量:67
14
作者 冯建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4-89,共6页
人是道德的主体 ,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内在依据。人的主体性在道德活动中的具体化 ,构成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 ,包括为“我”性、求善性、内在超越性、自由意志性、自我约束性。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 ,是教育者和... 人是道德的主体 ,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内在依据。人的主体性在道德活动中的具体化 ,构成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 ,包括为“我”性、求善性、内在超越性、自由意志性、自我约束性。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以道德文化为中介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者德性自我建构的活动。主体道德教育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它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 ,以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为保证 ,关注个体的需要 ,以培养生活中的道德主体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主体 道德主体 主体道德教育
下载PDF
“道德”探幽 被引量:12
15
作者 高兆明 《伦理学研究》 2002年第2期95-104,共10页
道德既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亦是人的自由存在方式,既是人对存在的反思性把握,亦是人的反思性存在方式。
关键词 道德 自由 反思性存在
下载PDF
试论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行为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健生 禹明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并非纯粹的"道德人",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其行为也会发生巨大改变。教师既是社会—文化人,其行为选择受到社会文化结构包括道德的约束;也是经济人,有追求自身利益或偏好的最大化倾向。
关键词 教师 行为特性 社会—文化人 道德人 经济人
下载PDF
新时代师德修养的三重境界 被引量:11
17
作者 闫建璋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2,共6页
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 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道德楷模阶段,师德表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上,"社会"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社会角色安排下遵守职业道德规约;道德君子阶段,师德表现在内在道德品质上,"自我"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主体性意识的推动下获得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圣贤阶段,师德表现在高尚道德人格上,"他者"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善良意志的驱使下实现人性完善。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必不可少,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师德修养提升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道德楷模 道德君子 道德圣贤
下载PDF
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危机的必要反思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余源培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0,共8页
反思金融危机需要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本,信心要以信用为基础,信用被亵渎会带来可怕的经济和社会后果,正确的财富观是信用体系的核心。要历史地看待斯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设定。... 反思金融危机需要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本,信心要以信用为基础,信用被亵渎会带来可怕的经济和社会后果,正确的财富观是信用体系的核心。要历史地看待斯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设定。我国信用体系滞后已经成为"瓶颈"问题,要加快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积极推进"企业公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社会信用体系 财富观 “经济人”与“道德人” “企业公民”
下载PDF
德治模式下的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批判 被引量:2
19
作者 司汉武 贾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2,共3页
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是建立在道德人假设上的一种德治模式,这种德治模式在法律制度的建构中由于理性缺失,主要表现为权力本位和对公民权利的漠视,在法律制度的运行中人情化和工具化现象严重,使法治停留在表面化、口号化层面。
关键词 道德人假设 德治模式 法律制度 批判
下载PDF
论经济法的人性基础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运华 《河北法学》 2002年第2期39-44,共6页
任何科学都与人性有关 ,经济法与人的科学的关系更为密切。经济法基于经济人的人性缺陷造成市场失灵而得以产生。道德人理念是经济法建构的人论基础 ,经济法的理念、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制度都是建立在道德人理念之上的。政府完全道德... 任何科学都与人性有关 ,经济法与人的科学的关系更为密切。经济法基于经济人的人性缺陷造成市场失灵而得以产生。道德人理念是经济法建构的人论基础 ,经济法的理念、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制度都是建立在道德人理念之上的。政府完全道德人假设明显不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 ,政府干预失败是政府完全道德人假设破灭的逻辑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人性基础 理念 基本原则 合理性 现实性 制度 道德人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