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ecline of Morality——The Metaphor Analysis of Desires in Theodore Dreiser's Sister Carrie
1
作者 王委委 王菁 周淑娟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0期184-185,共2页
To analyze the morality loss of Carrie,the social context and Carrie's own desires are taken in to consideration.At theend of the paper,the analysis of several the metaphorical images is provided to help the reads... To analyze the morality loss of Carrie,the social context and Carrie's own desires are taken in to consideration.At theend of the paper,the analysis of several the metaphorical images is provided to help the reads understand the spiritual consolationof Carr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TER CARRIE DESIRES moralITY loss metaphor
下载PDF
纾解道德认识之困的道德隐喻及其教育实现
2
作者 赵亚婷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共8页
近代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使整个世界祛魅化,追求确定性知识成为教育的主要目的,道德知识被窄化为必须遵守的道德法则,无法通达人的内心。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澄明道德认识的特殊性,阐明道德知识何以发生。从现象学视域看,道德认识发生就... 近代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使整个世界祛魅化,追求确定性知识成为教育的主要目的,道德知识被窄化为必须遵守的道德法则,无法通达人的内心。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澄明道德认识的特殊性,阐明道德知识何以发生。从现象学视域看,道德认识发生就是道德经验的发生,道德认识是直观的,它源于人的感性经验,包含着想象力的生发和权变思维。道德隐喻思维作为人的基本认知方式之一,具有非确定性、具象化以及“情”“知”一体的特性,能够激发人的道德想象力,解除抽象知识之蔽,进而通达人的意义世界。以道德隐喻疏解道德认识之困,需要重视儿童的具身体验,从感性直观走向本质直观,进行诗性的道德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识 道德隐喻 道德教育
下载PDF
武当山神道上的牛女传说及其“基本隐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娜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武当山神道上的“牛女传说”,以“根本隐喻”为主调,以“基本隐喻”为伴音,构成相生位域。后者的关键点位在于“兄弟”和“家族”。“兄弟”型插段,多体现为“对冲意象”和“牺牲意象”;“家族”型插段,又楔入了“周期意象”和“循环意... 武当山神道上的“牛女传说”,以“根本隐喻”为主调,以“基本隐喻”为伴音,构成相生位域。后者的关键点位在于“兄弟”和“家族”。“兄弟”型插段,多体现为“对冲意象”和“牺牲意象”;“家族”型插段,又楔入了“周期意象”和“循环意象”。这些机能型段落,一并推动着故事本体及寓意的流变与移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 牛女传说 基本隐喻 兄弟 家族 道德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善喻的双重诠释性
4
作者 杨朝 伏佳佳 《阴山学刊》 2024年第3期70-76,94,共8页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极为复杂。善,既涉及道德指向也涉及幸福指向,且与正义、权利等理念有着多重的交织。就个体而言,美德是公民之善的核心;就共同体而言,正义是社会(城邦)之善的核心。善本身是社会行动的目的,同时是最高的善——幸福...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极为复杂。善,既涉及道德指向也涉及幸福指向,且与正义、权利等理念有着多重的交织。就个体而言,美德是公民之善的核心;就共同体而言,正义是社会(城邦)之善的核心。善本身是社会行动的目的,同时是最高的善——幸福的原因。在现代社会,何者可称得上至善?亚里士多德善喻的双重诠释性,不仅体现为目的论与道义论的二重意蕴,也体现在物质与精神、个体与共同体、福业与德性的二维论分。正是这种双重性启发了现代至善观的批判与反思,从而为现代社会的价值整合赋予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善喻 道德 幸福 正义 权利 双重诠释性
下载PDF
道德概念中的水平空间隐喻效应探究: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
5
作者 赵欣璐 林俊菲 刘拓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9,345,共9页
道德的水平空间隐喻是以左右空间位置概念为始源域向以抽象道德概念为代表的目标域映射的过程。研究设置两个实验,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分别从行为和认知神经层面对该效应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词汇类型与呈现方位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道德的水平空间隐喻是以左右空间位置概念为始源域向以抽象道德概念为代表的目标域映射的过程。研究设置两个实验,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分别从行为和认知神经层面对该效应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词汇类型与呈现方位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一致条件(道德词出现在右侧或不道德词出现在左侧)和不一致条件(道德词出现在左侧或不道德词出现在右侧)下,脑电成分P300、N200和N400的激活程度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汉语道德概念词中可能不存在水平空间隐喻效应,个体不会以左右位置为参照表征道德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概念 水平空间 概念隐喻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儿童道德概念的隐喻教学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文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71,共11页
受唯科学的工具理性的影响,儿童道德教育一方面在科学世界将知识化的道德概念推举到教育直接目的的高度,另一方面又难以在生活世界找到道德概念价值实现的立足点,导致道德概念教学陷入以下困境:抽离出生活世界、僭越为道德目标、降阶为... 受唯科学的工具理性的影响,儿童道德教育一方面在科学世界将知识化的道德概念推举到教育直接目的的高度,另一方面又难以在生活世界找到道德概念价值实现的立足点,导致道德概念教学陷入以下困境:抽离出生活世界、僭越为道德目标、降阶为僵化的知识。然而,道德概念是隐喻的,它源自人的感知经验且呈现在人类的生活世界,是人们思维和赖以生存的方式。现代认知神经科学和行为实验证实,儿童已能将抽象的道德概念隐喻表征在具体的感受上,可以借助他们在社会文化实践中的身体经验理解并体认道德知识。这为道德概念的隐喻教学提供了心理机制,为儿童道德概念学习重回生活世界、实现道德概念事实存在与价值存在的统合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概念 隐喻教学 儿童
下载PDF
道德的轻与重:道德的重量具身效应及隐喻的调节作用
7
作者 任维聪 郑磊 王汉林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9,共8页
本研究采用行为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道德的重量具身效应及“重量-道德”隐喻联结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参考内隐联想测验的逻辑,采用联合分类反应任务,在默认的“重量-道德”隐喻表征情境(实验1)和道德垂直空间隐喻的启动情境... 本研究采用行为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道德的重量具身效应及“重量-道德”隐喻联结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参考内隐联想测验的逻辑,采用联合分类反应任务,在默认的“重量-道德”隐喻表征情境(实验1)和道德垂直空间隐喻的启动情境(实验2)中,要求被试分别使用轻鼠标和重鼠标对道德/不道德词进行分类判断,考察鼠标重量对道德概念的加工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默认情境中,“重-道德,轻-不道德”的联合分类条件比“轻-道德,重-不道德”条件的分类反应时更短,并伴随有更大的脑电晚期正成分(LPC),而在启动道德垂直空间隐喻后,两种联合分类条件下的反应时和LPC结果出现反转。本研究结果表明道德概念的加工会受到重量经验的影响,“重量-道德”具身效应具有心理现实性,且重量概念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引导并调节了这种具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重量具身效应 隐喻联结 晚期正成分(LPC)
下载PDF
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具身隐喻视角
8
作者 丁凤琴 王小芳 《心理研究》 2023年第5期419-428,共10页
基于具身隐喻视角探讨环境与自身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均采用Stroop句子启动范式分别探讨环境和自身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1)实验1结果显示,相比环境洁净启动,环境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 基于具身隐喻视角探讨环境与自身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均采用Stroop句子启动范式分别探讨环境和自身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1)实验1结果显示,相比环境洁净启动,环境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更快;(2)实验2结果显示,相比自身洁净启动,自身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更快;(3)综合对比发现,与环境肮脏启动相比,自身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更快,主要表现在羞愧、内疚和尴尬情绪方面。上述结果表明,环境与自身肮脏体验均与负性道德情绪概念产生隐喻联结,并且自身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德情绪概念词的加工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脏 负性道德情绪 具身隐喻 具身认知理论
下载PDF
具身道德:从概念到实践的拓展
9
作者 闫杰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4-99,共6页
具身道德从身体与环境相互嵌入的角度出发,注重物理环境的变化对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影响,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目前具身道德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身体构造、身体洁净、环境及仪式对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的影响。具身道德对当前... 具身道德从身体与环境相互嵌入的角度出发,注重物理环境的变化对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影响,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目前具身道德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身体构造、身体洁净、环境及仪式对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的影响。具身道德对当前的道德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为德育理念的人性化、德育内容的实践化、德育环境的情境化、德育方法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具身道德 道德判断 隐喻
下载PDF
汉语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手势表征
10
作者 吴素伟 郭滢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74-582,共9页
人们在表达道德隐喻时,不仅使用言语,而且运用手势。然而,从手势角度考察汉语道德隐喻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考察了汉语道德隐喻垂直空间维度的手势表征问题,发现手指指向上方、掌心朝上、空间位置在上方、运动方向朝上等手势更容... 人们在表达道德隐喻时,不仅使用言语,而且运用手势。然而,从手势角度考察汉语道德隐喻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考察了汉语道德隐喻垂直空间维度的手势表征问题,发现手指指向上方、掌心朝上、空间位置在上方、运动方向朝上等手势更容易伴随道德词,而手指指向下方、掌心朝下、空间位置在下方、运动方向朝下等手势更容易伴随不道德词。可见,中国人倾向于将道德概念和不道德概念分别与空间中的上和下联系起来,这为道德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提供了新的非言语证据支持。此外,手势既可直观表征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源域,又可补充表征言语中没有呈现的源域。这进一步表明,手势与言语都是隐喻认知的重要表征方式,且联系紧密,缺一不可,或源于同一认知系统。因此,道德隐喻研究应重视手势视角,拓宽概念隐喻理论的验证路径,并更完整地考察人们的道德隐喻认知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道德概念 垂直空间隐喻 手势
下载PDF
道德隐喻:道德研究的隐喻视角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宏翰 许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人们往往用隐喻谈论复杂和抽象问题,对于道德,也可以从隐喻角度进行研究。道德隐喻的主要研究范式有语义分析范式、IAT范式、Stroop范式、语义启动范式和情境改变范式;道德隐喻的研究主题有道德隐喻的理论解释、道德隐喻表征的维度以及... 人们往往用隐喻谈论复杂和抽象问题,对于道德,也可以从隐喻角度进行研究。道德隐喻的主要研究范式有语义分析范式、IAT范式、Stroop范式、语义启动范式和情境改变范式;道德隐喻的研究主题有道德隐喻的理论解释、道德隐喻表征的维度以及隐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今后,道德隐喻的研究方向是扩展道德隐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开展道德隐喻的中国化研究和挖掘道德隐喻研究的德育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隐喻 道德隐喻 具身认知 意象图式
下载PDF
从具身视角看道德判断 被引量:29
12
作者 叶红燕 张凤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80-1488,共9页
道德判断是个体对于某类行为的善恶好坏和是非对错所进行的评价及判断。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道德判断的具身研究随之展开。道德判断具身性的研究主要围绕身体清洁、厌恶,身体温度及身体动作这3个维度展开。从皮亚杰及维果茨基的心... 道德判断是个体对于某类行为的善恶好坏和是非对错所进行的评价及判断。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道德判断的具身研究随之展开。道德判断具身性的研究主要围绕身体清洁、厌恶,身体温度及身体动作这3个维度展开。从皮亚杰及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概念隐喻理论和进化心理学3个角度对道德判断具身效应进行了理论解释和探讨。考虑到身体变量会通过情绪、认知因素进而影响道德判断,今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道德判断应与道德判断中已有的理论进行整合,同时对其与道德直觉的关系需要深入探讨,并需进一步考察具身效应发生的时效性和动态性问题,探讨道德判断具身效应的调节变量及个体差异,同时要对道德判断具身效应进行跨文化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具身认知 道德 概念隐喻 道德直觉
下载PDF
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68
13
作者 王锃 鲁忠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8-545,共8页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考察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及其对于人的认知的影响。实验1采用迫选法,在明确要求被试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位置的上方或下方时,发现在意识层面,被试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上部,把不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考察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及其对于人的认知的影响。实验1采用迫选法,在明确要求被试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位置的上方或下方时,发现在意识层面,被试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上部,把不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下部。实验2采用无关任务法,对实验词语作褒贬义判断,实验结果发现,道德词出现在空间的上方(相对于下方)时,被试对道德词作褒贬义判断的时间短;不道德词出现在空间的下方(相对于上方)时,被试作褒贬义判断的时间则短。实验3通过记忆任务发现,道德概念的启动使得个体高估了相继出现的客体的高度和长度,不道德概念的启动使得个体低估了其高度和长度。三个实验的结果表明,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既存在于无意识层面又可以在意识的层面显现;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会影响对物体的高度和长度的估计,表现为汉语道德概念隐喻表征的"认知偏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概念隐喻 空间表征 知觉符号 体验认知
下载PDF
道德情绪在道德隐喻映射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莹 张灿 王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24-1231,共8页
道德隐喻的加工,实质上是从始源域的身体感知觉经验映射到目标域,表征抽象道德概念的过程。新近研究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揭示道德隐喻加工的神经机制,进而探讨情绪因素在道德隐喻映射中的作用。道德隐喻映射机制是在具体道德情境中身体... 道德隐喻的加工,实质上是从始源域的身体感知觉经验映射到目标域,表征抽象道德概念的过程。新近研究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揭示道德隐喻加工的神经机制,进而探讨情绪因素在道德隐喻映射中的作用。道德隐喻映射机制是在具体道德情境中身体感知经验与情绪体验、认知加工相互作用的结果。未来研究应拓展道德隐喻映射的维度和方向,在社会交互环境中丰富和完善研究范式,提高生态效度和跨文化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隐喻 道德情绪 具身认知 认知神经机制
下载PDF
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及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丁凤琴 王喜梅 刘钊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6-674,共9页
通过3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以及道德概念净脏背景和净脏自身隐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即被试在洁净背景上判断道德词的反应时更快,在肮脏背景上判断不道德词的反... 通过3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以及道德概念净脏背景和净脏自身隐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即被试在洁净背景上判断道德词的反应时更快,在肮脏背景上判断不道德词的反应时更快。(2)当将道德两难故事呈现在肮脏背景上时,相比于呈现在洁净背景上,被试更容易将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判断为不道德,表现出隐喻一致性效应。(3)相比于肮脏自身启动,被试在洁净自身启动下对道德两难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判断为更加不道德,表现出隐喻补偿性效应。(4)相比于洁净背景启动,被试在洁净自身启动下对道德两难故事的判断更加严厉;相比于肮脏背景启动,被试在肮脏自身启动下对道德两难故事的判断更加宽松。研究结果证明,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净脏背景和净脏自身隐喻均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并且二者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净脏 道德判断 隐喻一致性效应 隐喻补偿性效应
下载PDF
句子启动范式下的道德概念空间隐喻:匹配抑制还是匹配易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贾宁 陈换娟 鲁忠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1-547,共7页
本研究在四个实验中通过应用句子启动范式来考察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与匹配易化。实验1中,被试先阅读一个含有垂直空间信息的句子,然后立即对随后出现的一个词进行道德词或者不道德词的分类判断。实验2和实验3分别要求被试关注... 本研究在四个实验中通过应用句子启动范式来考察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与匹配易化。实验1中,被试先阅读一个含有垂直空间信息的句子,然后立即对随后出现的一个词进行道德词或者不道德词的分类判断。实验2和实验3分别要求被试关注句子中空间信息的终止位置或起始位置。实验4设置了延迟反应,要求被试在句子消失4秒后再进行词汇分类判断。结果显示,前三个实验都出现了明显的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非绑定性的匹配抑制,即"下-道德"或者"上-不道德",而在实验4中出现了隐喻的非绑定性的匹配易化,即"下-不道德"。这一结果证实空间信息句子的加工确实能够激活道德隐喻。但是由于句子加工时间较长,如果空间信息与道德概念占用相同的资源,就会导致道德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如果有足够时间加工句子中的空间信息,就能够启动随后的道德概念加工,出现匹配易化。可见,资源的竞争与激活是道德概念空间隐喻出现匹配抑制和匹配易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隐喻 句子启动范式 匹配抑制 匹配易化
下载PDF
疾病的隐喻与疾病道德化 被引量:22
17
作者 孙雯波 胡凯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46,共4页
疾病的隐喻和人类寻找意义的思维模式,使社会形成了对特定疾病或病患的道德评判和道德态度,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生态和道德统治的需要相结合,对疾病的道德偏见转变为行动上的社会歧视、排斥甚至社会压迫和伤害。揭示、批评、细究和穷尽... 疾病的隐喻和人类寻找意义的思维模式,使社会形成了对特定疾病或病患的道德评判和道德态度,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生态和道德统治的需要相结合,对疾病的道德偏见转变为行动上的社会歧视、排斥甚至社会压迫和伤害。揭示、批评、细究和穷尽,使疾病远离那些意义和象征,尊重和关怀患者,回归医学伦理的人道主义终极关怀,对促进健康和维护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隐喻 道德评判 道德情感 道德态度
下载PDF
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及其对道德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53
18
作者 殷融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31-1346,共16页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水平上考察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探讨了黑白视知觉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实验1a发现,在词汇选择任务中被试倾向于判断白色希腊文词汇具有道德意义,判断黑色希腊文词汇具有不道德意义。实验1b通过词性判断任务表...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水平上考察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探讨了黑白视知觉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实验1a发现,在词汇选择任务中被试倾向于判断白色希腊文词汇具有道德意义,判断黑色希腊文词汇具有不道德意义。实验1b通过词性判断任务表明,当道德词以白色呈现、不道德词以黑色呈现时被试的判断反应更快。实验2显示,当将道德两难故事呈现在黑色背景上时,相比于呈现在白色背景上,被试会在道德评判任务中将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判断为更加不道德。实验3通过情境实验发现,相比明亮环境,在黑暗环境中完成实验的被试会更倾向于认为他人会不公正地对待自己。研究证明,黑白颜色概念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存在心理现实性,黑白颜色刺激知觉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作用,且环境的亮度也会影响到人们对道德相关问题的认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隐喻表征 道德认知
下载PDF
“洗”出来的效应: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作用方向不同的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凤华 叶红燕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36-1241,共6页
"身体清洁与道德洁净"的隐喻联系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基于清洁启动与道德判断的关联性研究,身体清洁与道德判断存在两个不同的作用方向,即清洁启动之后是更为严苛还是更为宽松。文章从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作用方向不同的... "身体清洁与道德洁净"的隐喻联系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基于清洁启动与道德判断的关联性研究,身体清洁与道德判断存在两个不同的作用方向,即清洁启动之后是更为严苛还是更为宽松。文章从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作用方向不同的影响因素出发,探讨和分析了以下5个潜在的因素:清洁启动前的初始情绪状态、不同清洁操纵方式、道德事件行为主体、道德事件类型及中介(道德自我意象、政治立场等)或调节变量(强迫倾向、完美人格、思维类型等),认为未来研究不仅要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也应该重视清洁启动操纵上的规范化,同时关注清洁启动对特殊群体的作用(如罪犯、法官等)及注重文化上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清洁 清洁启动 清洁的历史漂白效应 道德判断 概念隐喻
下载PDF
童话中的道德隐喻与儿童道德教育——以“彩虹鱼”故事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传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8-174,共7页
童话因其普遍存在的道德立场和隐喻叙事可以作为儿童道德教化的重要形式。然而当代儿童道德叙事对童话中的道德隐喻缺乏深入省察,这可能比低效或无效的道德教育更有害。以"彩虹鱼"故事为例,它作为"分享"主题的童话... 童话因其普遍存在的道德立场和隐喻叙事可以作为儿童道德教化的重要形式。然而当代儿童道德叙事对童话中的道德隐喻缺乏深入省察,这可能比低效或无效的道德教育更有害。以"彩虹鱼"故事为例,它作为"分享"主题的童话影响深远,但本故事所隐含的群体与个人之道德关系表明这是一种"伪分享"。在分享的名义之下隐藏着自私、掠夺与平庸,显示出群体道德的可疑与危险。"彩虹鱼"故事揭示了人性中相通的东西,具有打动人心的文学品质,这是一个好故事,但不是一个关于分享的好故事。错误地解读这一故事不但无益于真正的分享品质的培养,还会破坏儿童的同情心与正义感。借助童话故事对儿童进行德性教化应有审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 道德隐喻 儿童道德教育 彩虹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