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变革:可为、应为与何为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杰远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建设教育强国是国家重大战略,标志着一个崭新教育时代的开启。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基础教育变革必然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和必由之路,这要从可为、应为与何为三个逻辑向度加以认识和把握:教育强国战略为基础教育变革提供... 建设教育强国是国家重大战略,标志着一个崭新教育时代的开启。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基础教育变革必然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和必由之路,这要从可为、应为与何为三个逻辑向度加以认识和把握:教育强国战略为基础教育变革提供方向引领、生成动力和实践基础,此乃可为;基础教育变革推动儿童健康成长、时代新人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和人类文明赓续,以达成教育强国目标,此乃应为;系统把握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之向、思维之度、创生之基,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着力点,以增强基础教育适应性为切入点,以坚定中国特色教育自信为支撑点,通过基础教育变革更好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同发展,最终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基赋能,此乃何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变革 立德树人 教育自信
下载PDF
论国际舆论场中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道义制高点
2
作者 张春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互联网已成为国际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始终是舆论斗争的主要议题。西方围绕意识形态议题的对华舆论围攻,旨在通过凸显中西方意识形态差异,来构筑遏制中国的“西方围墙”及“世界栅栏”。中国切不可掉入意识形态对抗的话语陷阱,形... 互联网已成为国际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始终是舆论斗争的主要议题。西方围绕意识形态议题的对华舆论围攻,旨在通过凸显中西方意识形态差异,来构筑遏制中国的“西方围墙”及“世界栅栏”。中国切不可掉入意识形态对抗的话语陷阱,形成与西方为敌、与世界为敌的被动局面。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处理国际纷争,是中国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斗争走出的一条新路。在世界再意识形态化趋势下,中国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国际公共产品,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面对西方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我们在对内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对外要凸显全人类共同价值,并以此来抓牢国际道义制高点,赢得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 道义制高点 国际舆论场 话语权 主导权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家长参与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3
作者 牛冰鑫 杨英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使家长参与学生德育工作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促进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活动课程是全球性趋势,更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推手。家长参与对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使家长参与学生德育工作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促进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活动课程是全球性趋势,更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推手。家长参与对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胜任力、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效力、构建合理的教育生态环境、助力教育强国高质量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以往轻视家长参与的意识、建立完善的共育机制、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等形式、组织家长不同程度地参与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建设中,以期促进协同育人高质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家长参与 德育活动课程
下载PDF
早期社会学家有城市理论吗?——马克思恩格斯、韦伯、涂尔干城市思想评析
4
作者 定光莉 《城市学刊》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早期社会学家说明了西欧城市的社会成分和生活特点,为城市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城市的集中表现;韦伯认为中世纪谋求城市自治和理性精神铺设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涂尔干分析... 早期社会学家说明了西欧城市的社会成分和生活特点,为城市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城市的集中表现;韦伯认为中世纪谋求城市自治和理性精神铺设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涂尔干分析了社会分工引起的城市道德秩序转型。早期社会学家的城市思想各有侧重,并不都把城市作为直接研究对象,但在许多方面有一致看法,认为城市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其他多重矛盾,但其特殊地位只体现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城市问题应放到更宏观的社会运行中去对待,所以不适合也没有必要建立一套面向未来的城市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 分工 城市权力 城市自治 道德秩序
下载PDF
“重命”与“伪道义”:东晋南朝“荒政”制度新论
5
作者 潘嘉晖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由于“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促使东晋南朝时期的“荒政”制度呈现出“多样化”“体系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制度有着鲜明的“重命”色彩。君王们之所以重视民命,客观上与“天灾”“人祸”这一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主观上受儒、佛、... 由于“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促使东晋南朝时期的“荒政”制度呈现出“多样化”“体系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制度有着鲜明的“重命”色彩。君王们之所以重视民命,客观上与“天灾”“人祸”这一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主观上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综合影响下所形成之帝王“重命”观的影响所致。该观念一经产生便深刻影响了其时“荒政”的制定与社会的发展。然而,君主观念上的重视民命,并不意味着其实际行动就一定“民本”“道义”。这一时期的“荒政”制度自其制定与执行伊始,便具有帝王权术运作用以安定民心之“把戏”的性质。虽然其对当时社会在备灾、防灾、救灾、抗灾以及对于民命的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并不能掩盖深藏于其下君主维护王朝的“政权合法性”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荒政 “重命”观 “伪”道义 政权合法性
下载PDF
“学习强国”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松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24-129,共6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习强国”聚合丰富多样的育人平台与资源,对于涵养师生学识、提升师生素养、推动实践创新,都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借鉴意义。增强“学习强国”在育人中...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习强国”聚合丰富多样的育人平台与资源,对于涵养师生学识、提升师生素养、推动实践创新,都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借鉴意义。增强“学习强国”在育人中的作用,让学生身心与时代同频共振,必须让育人力量“合”起来、让主体心灵“通”起来、让受众身心“动”起来、让网络资源“活”起来、将服务“菜单”“串”起来。同时在政策资金、宣传引导、资源供给、激励机制、个人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助推立德树人发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强国” 立德树人 育人成效
下载PDF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图书馆发展——“2024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综述
7
作者 赵雷 张雅宁 +1 位作者 马晓旭 李洁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8,共7页
2024年6月24-27日,“2024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在山东省济南市成功举办,来自国内200余所高校图书馆以及相关行业的嘉宾、学者、馆长与馆员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会议。论坛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图书馆”为主题,设立主论坛、分论坛、... 2024年6月24-27日,“2024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在山东省济南市成功举办,来自国内200余所高校图书馆以及相关行业的嘉宾、学者、馆长与馆员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会议。论坛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图书馆”为主题,设立主论坛、分论坛、馆长圆桌会议等议程,围绕图书馆服务新质人才培养、信息素质教育推进、资源建设创新发展、启智育人生态重塑等多项议题展开研讨交流。文章综述了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及前沿思考,为图书馆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服务新质人才建设提供理论启发与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强国 立德树人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育人生态
下载PDF
以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轲 马兵 《社会政策研究》 2023年第2期43-59,共17页
推进共同富裕体现党的初心和历史使命,第三次分配对促进共同富裕、提升人类社会精神文化水平以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第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解读,阐明了以第三次分配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三重内在... 推进共同富裕体现党的初心和历史使命,第三次分配对促进共同富裕、提升人类社会精神文化水平以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第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解读,阐明了以第三次分配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三重内在逻辑,即道德责任巩固效率、习惯体系促进公平、公益慈善发展文明。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体现的制度优势、互助共济的中华传统提供的文化支撑、公益事业持续繁荣累积的社会资本为新时期我国推行第三次分配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公平、效率和文明保障,但从政府、公益慈善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来看,共同富裕的实现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本文认为,通过强化担当作为、加强公益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宣传慈善文化以夯实效率根基、提高公平程度、促进文明发展,是促进第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有力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共同富裕 公益慈善 道德力量
下载PDF
论监察权力概念的历史:从霍布斯到马克思
9
作者 卫跃宁 赵伟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作为政治权力的监察权力概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与近代社会契约论阐释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密切相关,契约论创造了平等个体的现代性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制约国家权力的权力分立理论。但是,这种不纯粹的权力分立理论的背... 作为政治权力的监察权力概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与近代社会契约论阐释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密切相关,契约论创造了平等个体的现代性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制约国家权力的权力分立理论。但是,这种不纯粹的权力分立理论的背后特征是“占有性个人主义”,其以实用性为目的出发仍无法遏制现代化滋生的腐败。为此,卢梭通过“普遍意志”的概念为监察权力奠定了道德基础;经康德政治哲学对卢梭的改造后,先验道德基础与现实制度设计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化解,只有到黑格尔那里才为国家主义提供了现实性的存在依据。最终,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建立在国家主义的前提之上,诞生了奠基于伦理共同体的“自我革命式”的监察权力的概念,使其真正地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权力 权力制约 道德基础 历史
下载PDF
万物关联:以“道德共同体”视角看《上层林冠》
10
作者 宋薇 傅娆 《外语教育研究》 2023年第4期56-62,共7页
在现代社会价值多元、道德“不可公度性”、危机重重的现实困境下,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按照道德规范对待一切个体和群体,倡导建立道德共同体。在道德生活的统一性前提下,麦金太尔强调了个人与整体的联结关系。小说《上层林冠》在... 在现代社会价值多元、道德“不可公度性”、危机重重的现实困境下,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按照道德规范对待一切个体和群体,倡导建立道德共同体。在道德生活的统一性前提下,麦金太尔强调了个人与整体的联结关系。小说《上层林冠》在强调植物生命之余,通过对其中人物的叙事描写,体现出“统一性”道德共同体之中蕴藏的个人身份危机与文化整体危机。小说中,道德共同体视域下的统一性特征体现在个体、整体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结关系中。因此,应对危机需要个体的特殊性、整体的道德共识与认同,以及万物关联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鲍尔斯 《上层林冠》 道德共同体 统一性
下载PDF
以体育德: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伟 《体育教育学刊》 2023年第5期18-24,共7页
具身德育理论为“以体育德”提供了理论支撑,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突破。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具身德育理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德育开展以体育德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以体育德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 具身德育理论为“以体育德”提供了理论支撑,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突破。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具身德育理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德育开展以体育德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以体育德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践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的新时代,高校应创新体育理念,构筑以体育德的育人格局;创新体育载体,搭建以体育德的育人平台;创新体育管理,建立以体育德的育人机制;创新体育环境,打造以体育德的育人氛围,以中国式德育现代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体育德 立德树人 具身德育 体育课程思政 体育强国
下载PDF
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竞争受害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洵 龙思邑 +2 位作者 沈依琳 赵欢欢 贺雯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2-765,共14页
本研究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以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竞争受害感的影响及机制。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证明了医患群体间存在竞争受害感;实验1采用共同内群体认同的操作范式,发现共同内群体认同能... 本研究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以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竞争受害感的影响及机制。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证明了医患群体间存在竞争受害感;实验1采用共同内群体认同的操作范式,发现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有效减少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感;实验2A进一步发现,权力需要在医方和患方共同内群体认同和竞争受害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而道德需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实验2B采用更接近社会现实情境的重新范畴化范式,结果显示共同内群体认同的主效应不显著,但与群体身份的交互作用显著,仅医方权力需要的中介路径成立。本研究揭示了共同内群体认同不仅能够直接降低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感,而且可以通过减少权力需要进一步降低竞争受害感,从群际角度为缓和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竞争受害感 共同内群体认同 权力需要 道德需要
下载PDF
情感、良知与行动的内在交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重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盈华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135,160,F0003,共10页
良知与行动相关的意涵包括道德行为推动力、实践能力两个方面。道德情感贯通了良知不同方面的特征。在意识的清晰性、行为推动力和对外在知识的促进方面,未经实践深化的良知与为实践所深化的不同阶段的良知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程度差异。... 良知与行动相关的意涵包括道德行为推动力、实践能力两个方面。道德情感贯通了良知不同方面的特征。在意识的清晰性、行为推动力和对外在知识的促进方面,未经实践深化的良知与为实践所深化的不同阶段的良知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程度差异。这种解读可以解决王阳明知行合一说表面上的矛盾和逻辑问题,并更好地澄清我们的道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道德情感 知行合一 道德推动力 实践能力
下载PDF
权力感和地位感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
14
作者 肖党霞 吴亚婧 范宁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0-118,共9页
权力和地位作为区分社会阶层等级的两个重要基础影响着许多社会性决策过程。笔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行为实验探讨了权力感和地位感的高低对不同事件类型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抽象的哲学事件中,高权力感会导致道义论的... 权力和地位作为区分社会阶层等级的两个重要基础影响着许多社会性决策过程。笔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行为实验探讨了权力感和地位感的高低对不同事件类型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抽象的哲学事件中,高权力感会导致道义论的道德判断倾向,而高地位感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以外部导向为主,更多考虑总体的利益。权力感与地位感存在交互作用,地位感只在低权力感条件下发挥作用,高地位感会在社会压力事件中导致进一步道义论的道德判断。权力感与地位感通过不同的心理机制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需要注意将权力和地位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权力感 地位感
下载PDF
十九届六中全会背景下大学文化建设探究
15
作者 陈凤英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8-121,共4页
文章立足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背景,探讨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有利于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大学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面临薄弱化、庸俗化... 文章立足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背景,探讨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有利于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大学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面临薄弱化、庸俗化、功利化、趋同化等现实困境和薄弱环节,应该从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等方面予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文化建设 软实力 立德树人 文化传承
下载PDF
“物律”视域下“学习强国”对大学生政治传播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佳 丁倩 《科教文汇》 2023年第21期34-36,共3页
该文从“物律”视域出发,在对湖南三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学习强国”平台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且用户黏度较高。但平台在大学生政治传播过程中还存在触发不足、外在动机不足、显著性助推不足等缺陷。应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内... 该文从“物律”视域出发,在对湖南三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学习强国”平台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且用户黏度较高。但平台在大学生政治传播过程中还存在触发不足、外在动机不足、显著性助推不足等缺陷。应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内部触发、提高大学生的内在动机,并增强显著性助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强国 物律 助推 劝导性技术
下载PDF
从自然目的论到道德目的论——康德历史哲学奠基的疑难与演变
17
作者 陈永庆 《哲学评论》 2023年第2期84-100,共17页
康德把历史哲学奠基在目的论学说而不是所谓的“历史理性批判”之上。但批判哲学的目的论思想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从《纯粹理性批判》中缺乏先天根据的逻辑原理最终转变为《判断力批判》中拥有先天根据的先验原理,它的先天根据也从178... 康德把历史哲学奠基在目的论学说而不是所谓的“历史理性批判”之上。但批判哲学的目的论思想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从《纯粹理性批判》中缺乏先天根据的逻辑原理最终转变为《判断力批判》中拥有先天根据的先验原理,它的先天根据也从1788年《论目的论原则在哲学中的应用》中的纯粹实践理性转变为《判断力批判》中的反思判断力。历史哲学的奠基因此充满了疑难,经历了从自然目的论到道德目的论的转变,并导致康德历史哲学的诸多具体观点产生了重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论 历史哲学 自然目的论 道德目的论 反思判断力
下载PDF
先秦儒法治理观念的再审视:基于结构与能动的视角
18
作者 常永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6-65,共10页
结构与能动是分析政治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传统意义上,人们一直以“人治”和“法治”来分别定义先秦儒、法两个学派的治理观念,而从结构与能动的视角来看,儒、法两家治理观念的对立在某种程度上是主观与客观、结构与能动的二元... 结构与能动是分析政治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传统意义上,人们一直以“人治”和“法治”来分别定义先秦儒、法两个学派的治理观念,而从结构与能动的视角来看,儒、法两家治理观念的对立在某种程度上是主观与客观、结构与能动的二元对立。法家以慎到为代表,表现出了过于重视结构、忽视个体的结构主义;孔子继承周代的人文传统,其“仁”的思想显示了对能动个体的重视,而其“礼”的思想也显示了其并未忽视结构因素,但儒家至思孟学派则发展为过于偏重能动的意图主义倾向。此后荀子构建“礼义之统”力图纠正儒学的这一偏向,但最终又落入儒家政治道德主义的窠臼。作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将“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权力观虽然显示了其在调和结构与能动方面的努力,但最终又沦为了一种深层的结构主义。要之,先秦儒、法治理观念的争论与发展,某种程度上正是围绕着结构与能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能动 道德 礼义之统 权力
下载PDF
教育的道德价值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呈现
19
作者 金一丹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44-150,共7页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除了继续强调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外,在课程思政及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重要修订,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与课程思政相融合,...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除了继续强调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外,在课程思政及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重要修订,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使其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教师的育人素养提升提出了要求。但何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有何影响等是所有大学英语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育的道德价值和教育的变革性角度探析了何为德育元素,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融入德育元素等问题,从而实现语言教学立德树人的重任,以求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的道德价值 教育的变革性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德育元素
下载PDF
超越善恶二元对立:《瓦斯冈萨雷斯》中的价值观对话
20
作者 易捷心 彭丹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0-57,共8页
《瓦斯冈萨雷斯》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吉尔摩·西姆斯创作的殖民冒险罗曼司,也是一部具有反殖民主义倾向的小说。从小说含混的善恶二元对立结构与人物塑造入手,借用尼采对伦理道德的重写,不难发现,作者将主人公菲利普及其对头... 《瓦斯冈萨雷斯》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吉尔摩·西姆斯创作的殖民冒险罗曼司,也是一部具有反殖民主义倾向的小说。从小说含混的善恶二元对立结构与人物塑造入手,借用尼采对伦理道德的重写,不难发现,作者将主人公菲利普及其对头德·索托之间的立场冲突,呈现为被殖民者及殖民者之间的价值观对话;其善恶性质,则可以视为主体与他者之间权力运作机制的符码。在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这种善恶对立以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价值体系即意识形态素的矛盾对立方式呈现,形成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两难与含混性,并成为作者含蓄地为印第安人辩护发声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冈萨雷斯》 善恶二元对立 权力运作机制 意识形态素 道德两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