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及其对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琼 周远 惠彦渊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76-81,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以天人合一的天道观为基础,以道德修养的层次和境界为依据,将人格分为君子人格和小人人格,并以君子、贤人、圣人为理想的人格境界,主张培育人的道德主体性,树立居仁求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胸怀天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以天人合一的天道观为基础,以道德修养的层次和境界为依据,将人格分为君子人格和小人人格,并以君子、贤人、圣人为理想的人格境界,主张培育人的道德主体性,树立居仁求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胸怀天下的人格境界和担当精神。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对新时代大学生人格意识的激发、健全人格的养成、道德自信和担当精神的确立、人格修养的提升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格境界 理想人格 君子 大学生 人格修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泉州高校传承发展南音研究
2
作者 陈晓燕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南音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针对泉州高校推广南音的现实困境,提出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承南音渠道,从开发高校网络学习资源中心、打造高校微文化平台、制作微电影、建设数字博物馆、融入VR... 南音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针对泉州高校推广南音的现实困境,提出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承南音渠道,从开发高校网络学习资源中心、打造高校微文化平台、制作微电影、建设数字博物馆、融入VR技术、网络直播、APP开发等方面,助推南音在泉州高校传承与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文化传承 泉州高校 高校学生 南音传承 思想境界 道德修养
下载PDF
与道进退,淡乃其至:张栻的人生境界与诗歌书写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维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张栻开创南轩学派,为南宋中兴时期著名学者,也是一位个性突出的作家。他一生与道进退,矢志致君泽民的事业,其诗歌即有深入表现,渗透着以道自任、忧患民瘼的精神情怀。与社会政治中“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内在相通,赋性冲和、钟情自... 张栻开创南轩学派,为南宋中兴时期著名学者,也是一位个性突出的作家。他一生与道进退,矢志致君泽民的事业,其诗歌即有深入表现,渗透着以道自任、忧患民瘼的精神情怀。与社会政治中“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内在相通,赋性冲和、钟情自然是其个性品格的另一面,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自然山水在其诗中表现充分。他主张学者不汩利禄,不眩文采,“淡乃其至”成为其人生境界与诗学追求,他往往以冲和的语言、平淡的意象营造出淡雅诗境。明道义而抒性情,以思理慧性见长,是宋代诗学乃至宋学的特色,张栻与道进退、淡乃其至的人生境界与诗歌书写可谓典型,对南宋中兴时期学术发展与多元诗学风貌的建构具有特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与道进退 自然性情 人生境界 诗歌书写 南宋中兴 湖湘学派
下载PDF
孔孟荀三重境地之礼初探
4
作者 徐玲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4-19,共6页
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孔孟荀之礼更有其重要的意义。在孔孟荀那里,礼可以分作三重境地,分别为经验境地的“礼之仪”,道德境地的“礼之义”,天地境地的“礼之理”。经验境地之礼囊括了经验世界中种种人伦秩序、规则、仪式、制度... 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孔孟荀之礼更有其重要的意义。在孔孟荀那里,礼可以分作三重境地,分别为经验境地的“礼之仪”,道德境地的“礼之义”,天地境地的“礼之理”。经验境地之礼囊括了经验世界中种种人伦秩序、规则、仪式、制度,导源于道德境地之礼。道德境地之礼作为人的德性之一,发端乎人之情,归本于仁爱,且给出了经验境地之礼。而经验境地与道德境地之礼皆本源于天地境地之礼,人间之仪则、生灵之礼性皆本源于天地境地之礼的一体流行。且天地境地之礼是经验与道德境地之礼的总根源,内涵于万物之中,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天地须臾不可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境地 道德境地 天地境地
下载PDF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析论——兼及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儒道墨法之源 被引量:3
5
作者 陆建华 颜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冯友兰哲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和最具理论价值的是其人生境界说。冯友兰以有无"觉解"为标准划分人兽之别,以"觉解"程度的高低划分人生境界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等四种类型、四个层次,但是,其"... 冯友兰哲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和最具理论价值的是其人生境界说。冯友兰以有无"觉解"为标准划分人兽之别,以"觉解"程度的高低划分人生境界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等四种类型、四个层次,但是,其"觉解"与"觉""解"甚至"知"是大体相同的。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侧重于宣扬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强调人性的觉醒、人的社会责任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从思想资源上看,对于儒道墨法诸家思想均有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觉解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下载PDF
伦理与道德关系再认识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建华 刘仁贵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29,共6页
从词源学考察伦理是一定社会的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应然性关系;道德则是人们对这种应然性伦理关系的反思、认同和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关"应当如何"的观念、品格、规范和行为。伦理是道德... 从词源学考察伦理是一定社会的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应然性关系;道德则是人们对这种应然性伦理关系的反思、认同和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关"应当如何"的观念、品格、规范和行为。伦理是道德的来源和依据,道德则是伦理的展开和实现,表现出既相通相依、又相互限定的张力关系。厘正两者的关系,可有效防止道德绝对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的构建和践行,有助于重建当代人的道德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道德 应然性 伦理精神 意义世界
下载PDF
非道之德:历史境遇中的实践智慧境界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建森 徐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旨在弥合规范和行为裂痕的实践智慧,是施展于实践各层阶上的权变"施宜"能力状态。它彰显人的存在和历史情境的特殊意义,是一个包含着德性取向和知性慎思的双重评价和践履过程。实践智慧思想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智慧在本质... 旨在弥合规范和行为裂痕的实践智慧,是施展于实践各层阶上的权变"施宜"能力状态。它彰显人的存在和历史情境的特殊意义,是一个包含着德性取向和知性慎思的双重评价和践履过程。实践智慧思想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智慧在本质上就是对已有规范的扬弃。"德"是对于"道"的一种否定,"非"道之德是"有德"的政治和道德实践的较高境界。历史境遇中的具体实践,只有紧贴并把握现实的各种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粗糙地面",才能在切实和远见中达到实践智慧的优雅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智慧 历史境遇 非道之德 境界
下载PDF
“慎独”的思想内涵及其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薛晓萍 赤沙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9-94,共6页
"慎独"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重要的个体修身思想,更是人修身养性所追求的一种道德境界。学习"慎独"思想,有助于转变高校德育工作理念,丰富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使高校德育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工具走向人本、从适应走向... "慎独"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重要的个体修身思想,更是人修身养性所追求的一种道德境界。学习"慎独"思想,有助于转变高校德育工作理念,丰富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使高校德育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工具走向人本、从适应走向超越,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主体意识,关注、满足人的超越性需要,培养"有德性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道德教育 自律意识 主体意识 道德境界
下载PDF
论君子之道及其现代价值——对大学生道德理想与人格追求的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自慧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4-107,共4页
君子道德与君子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其主要理念包括乐道、弘毅、善良和尊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将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关键词 君子 君子之道 道德理想 人格境界
下载PDF
“礼”的道德意蕴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苏 傅永聚 《管子学刊》 CSSCI 2011年第3期49-52,90,共5页
先秦儒家十分强调"礼"对于个体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道德修养的价值就在于成就德性自我,在礼义规范的认同、体验中确立个体的道德主体地位,从而将外在的礼义约束转化为内心的道德自觉,进而成就理想人格,达到道德境界。
关键词 道德主体 理想人格 道德境界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的“审美之境”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40,共4页
真正的道德教育不仅是理性的、认识论的,而且更是审美的、艺术的。审美所要重塑的是我们陷入为单纯认识论的道德精神家园,所要创造的是恬美澄明的道德理想境界,所要颂扬的是千百年来奉为圭臬的文化与道德精神。"审美之境"的... 真正的道德教育不仅是理性的、认识论的,而且更是审美的、艺术的。审美所要重塑的是我们陷入为单纯认识论的道德精神家园,所要创造的是恬美澄明的道德理想境界,所要颂扬的是千百年来奉为圭臬的文化与道德精神。"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走向"诗性语言"的心灵唤醒的教育,通过诗化的语言扣动个体内在美好善良的心弦。"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良知坎陷"的教育,惟其"下沉"、"坎陷"在真实的日常生活、教育生活之中,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以善致善"的教育,德性教育不仅要追求"善"的目的,而且在其方法上也应是"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审美之境” 诗性语言
下载PDF
儒家道德哲学及其审美境界 被引量:3
12
作者 常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1,141,共5页
中国审美文化从本质意义上说是一种与天地亲和的生命文化,儒家传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肯定"天""人"之间所具有本体论的一致性,因此儒家不从信仰出发来解释生命的伟大德行,而是从生生不息的生命本身来观照道德的本源... 中国审美文化从本质意义上说是一种与天地亲和的生命文化,儒家传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肯定"天""人"之间所具有本体论的一致性,因此儒家不从信仰出发来解释生命的伟大德行,而是从生生不息的生命本身来观照道德的本源。儒家作为生命的实践者,凭借其内在的生命力量,通过澄心静虑、心游目想,通过直观感悟、直觉体悟,以达到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这一过程既是道德主体的一种心理体验,更是道德主体通过一种外在践履工夫的求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德本体 审美境界
下载PDF
唐君毅心本体论及其理论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仕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6,共5页
唐君毅认为心本体并非仅是一个道德本体,也是人的整个生命存在活动。心本体虽然是以无相的状态存在着,但它却在流行发用中以性相功用的方式展示出来。正是从心本体出发,唐君毅深刻揭示了作为心本体表现形式的道德自我如何在万物散殊境... 唐君毅认为心本体并非仅是一个道德本体,也是人的整个生命存在活动。心本体虽然是以无相的状态存在着,但它却在流行发用中以性相功用的方式展示出来。正是从心本体出发,唐君毅深刻揭示了作为心本体表现形式的道德自我如何在万物散殊境、依类成化境、功能序运境、感觉互摄境、观照凌虚境、道德实践境、归向一神境、我迭二空境、天德流行境九境当中确立、扩展、升进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现代新儒家 心本体 儒家 道德境界 道德自我
下载PDF
冯延巳的人品与词境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0期61-64,共4页
冯延巳身处南唐衰乱时世,其词抒写士大夫文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悲哀,颇多邀宠固位之意旨。后代词论家却从冯氏惝恍迷离、朦胧含蓄的词境中,挖掘出忠爱缠绵、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从而赋予他符号化的面具。冯延巳的独特词境对... 冯延巳身处南唐衰乱时世,其词抒写士大夫文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悲哀,颇多邀宠固位之意旨。后代词论家却从冯氏惝恍迷离、朦胧含蓄的词境中,挖掘出忠爱缠绵、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从而赋予他符号化的面具。冯延巳的独特词境对于后代文人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延巳 人品 词境
下载PDF
“孔颜之乐”与道德修养境界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6,共3页
以“孔颜之乐”表征的道德修养境界在宋明理学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这种不同内涵具体表现为由“与道为乐”到“与道合一”、再由“与道合一”至“顺心任性”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传统道德修养境界实际经过了由生而无“矩”到... 以“孔颜之乐”表征的道德修养境界在宋明理学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这种不同内涵具体表现为由“与道为乐”到“与道合一”、再由“与道合一”至“顺心任性”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传统道德修养境界实际经过了由生而无“矩”到学习、遵守“矩”的境界,然后由立“矩”再到“从心所欲”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之乐 传统道德修养 有无境界
下载PDF
中国现代美育话语中的本土现代性精神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剑 谭好哲 《美育学刊》 2019年第4期35-42,共8页
中国现代美育话语以西方美育思想的本土化和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基本原则,立足于自身所处的时代文化语境,在人性、人格与人生三个层面上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本土现代性精神,其具体内容为:在树立科学理性精神的前提之下激发人的审... 中国现代美育话语以西方美育思想的本土化和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基本原则,立足于自身所处的时代文化语境,在人性、人格与人生三个层面上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本土现代性精神,其具体内容为:在树立科学理性精神的前提之下激发人的审美欲求,以个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为基础提升人的道德品性,以审美超越的方式构建高远的人生境界。而这对当代美育话语建设的启示在于:在树立美育话语体系建构自觉意识的基础上彰显美育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欲求 道德品性 人生境界 美育话语体系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试论刘向的人生哲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全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5-18,27,共5页
西汉时期的刘向认为,人性初无善恶之分,善恶是后天教育及环境影响的结果,因此有人生修养的必要。他提出的人生修养方法主要是"学",通过"学"明白人生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修养的最终目的是体现人生的意... 西汉时期的刘向认为,人性初无善恶之分,善恶是后天教育及环境影响的结果,因此有人生修养的必要。他提出的人生修养方法主要是"学",通过"学"明白人生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修养的最终目的是体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人生的境界,达到人生的高级目标。刘向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为保持气节和尊严;人生的最高境界为乐以忘忧的审美境界;人生的高级目标是形成道德完美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人性 修养 气节 尊严 审美境界 道德完善
下载PDF
“八型”素养:高职院校教师师德修养的新境界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忠良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8-61,共4页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对师德的要求各有侧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在不同时期对教师师德素养的要求也有所差别。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素养应包括为"忠诚型"、"敬业型"、"合作型"...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对师德的要求各有侧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在不同时期对教师师德素养的要求也有所差别。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素养应包括为"忠诚型"、"敬业型"、"合作型"、"交融型"、"表率型"、"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素养等八大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 师德修养 境界
下载PDF
松文化与诗性德育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迎光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年第2期34-36,62,共4页
效仿自然是儒家德育的特色,孔子的诗教开创了以松比德的传统,它使德育实践与美学理想相融合,使人生修养进入了诗性的审美境界。革命前辈继承了松文化的传统,赋予松文化以革命意义,今天的德育更应该继承以松比德的诗性道德修养专题,克服... 效仿自然是儒家德育的特色,孔子的诗教开创了以松比德的传统,它使德育实践与美学理想相融合,使人生修养进入了诗性的审美境界。革命前辈继承了松文化的传统,赋予松文化以革命意义,今天的德育更应该继承以松比德的诗性道德修养专题,克服理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德育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诗意
下载PDF
论医德教育的境界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同卫 封展旗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0年第3期55-56,共2页
医德教育的境界大体可分为三种 :一是传道教育———讲授规范 ,二是授业教育———传授知识 ,三是解惑教育———许诺幸福。解惑教育的哲学基础在于医德教育的对象不仅是需要外铸的实体 ,而且是不断思考着、创造着的人 ;许诺幸福是在讲... 医德教育的境界大体可分为三种 :一是传道教育———讲授规范 ,二是授业教育———传授知识 ,三是解惑教育———许诺幸福。解惑教育的哲学基础在于医德教育的对象不仅是需要外铸的实体 ,而且是不断思考着、创造着的人 ;许诺幸福是在讲授规范和传授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与发展 ,是外在教化与受教育者自身修养的统一 ,是指引学生去达到一种人生境界 ,是给予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渐达医德教育至境的关键在于坚持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医德教育 解惑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