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moral reasonability的道德理性及其优先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永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通行的"道德理性"概念的所指及有效性并未局限在理论范围,还必然地延展到实践领域。对于其丰富内含,植根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reason和rationality却不能给予充分表达。基于这两个概念的一些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如康德的道义论... 通行的"道德理性"概念的所指及有效性并未局限在理论范围,还必然地延展到实践领域。对于其丰富内含,植根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reason和rationality却不能给予充分表达。基于这两个概念的一些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如康德的道义论)看起来至高至远,其实并不具有经验或实践层面的可普遍化性,因而在实际生活中难免走向反面。研究发现,如果使用英文词moral reasonability来理解和解释道德理性,或可弥补上述欠缺。因为,相较而言,这后一概念蕴含有一种着眼于"探究原因、提供理由"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或"超底线准则",作为一种形式性的"前道德立场",它更易于落实到现实生活。这个概念不仅能够表达出道德理性中被前两个概念所忽略的含义,而且因为其历史特点具有优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moral reasonability的道德理性 可普遍化性 超底线准则 前道德立场
下载PDF
Assessing Students' Moral Reasoning of a Values-Based Education
2
作者 Di You Neil H. Penny 《Psychology Research》 2011年第6期385-391,共7页
关键词 本科学生 教育评估 道德 推理 价值观 基础 社区服务 数据收集
下载PDF
Sociomoral Reasoning in Children With Respect to Exclusion and Inclusion Relationships
3
作者 Jaime Yanez-Canal ElfriedeB illmann-Mahecha +1 位作者 Yohana Andrea Mojica M6jica Adriana Perdomo 《Psychology Research》 2013年第12期719-736,共18页
关键词 儿童 社会 推理 青少年 感官分析 哥伦比亚 道德 年龄组
下载PDF
Analysis of “care” and “justice” involved in moral reasoning of nurse based on the Gilligan theory: A literature review using the Gilligan’s protocol
4
作者 Kayoko Tsunematsu Atsushi Asai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o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nurses is in line with Kohlberg’s theory. However, Gilligan noted that care and justice perspectives coexist in moral conflict, and 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each...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o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nurses is in line with Kohlberg’s theory. However, Gilligan noted that care and justice perspectives coexist in moral conflict, and 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each complements each other and promotes moral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Chally, referring to Gilligan’s theory, which has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hip-focused care, argued that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nurses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both care and justice perspective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publications that used Gilligan protocol to conduct research on moral conflicts experienced by nurses.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care and justice perspectives in moral reasoning, Gilligan’s theory, which incorporates both perspectives, is useful for analyzing moral reasoning in nurses.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ttachment and connections based on relationships with patients and self-care are essential elements of care, and self-care is important in moral decision making. The inequality between nurse and physician roles was an issue raised with the justice perspective. Since nurses’ role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ir affection toward and connections with their patients, it is important not to overemphasize either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E JUSTICE NURSE moral Perspective moral reasonING
下载PDF
The Global Value ofMencius's Ideas on Moral Feeling and Reason: Reinterpreting the Feeling of Compa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ilosophy of Emotion 被引量:5
5
作者 Liu Yued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6年第6期372-386,共15页
关键词 情感 道德 哲学 理性 价值 孟子 文化意义 理想模型
下载PDF
应用伦理学的方法论
6
作者 张霄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作为方法体系的应用伦理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方法组合”,是各种原则、规范、推理技巧和分析框架的应用组合;它也是一种“做伦理学”的方法论。应用伦理学的早期范式是一种原则主义,即运用普遍原则判断特... 作为方法体系的应用伦理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方法组合”,是各种原则、规范、推理技巧和分析框架的应用组合;它也是一种“做伦理学”的方法论。应用伦理学的早期范式是一种原则主义,即运用普遍原则判断特殊事例的道德推理。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范式则是一个“转化”和“应用”多元知识解决道德困境的综合判断决策系统,它有两个重要的方法路径:权衡伦理原则和细化伦理规则。规则的权衡和细化是应用伦理学对道德推理不断开发的过程,是两种具有基础意义的应用伦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伦理学不仅打开了一个可适度无限开放的问题域,也催生着一个开放的学科知识交互系统和一个综合判断决策系统。但也应认识到,应用伦理学无法解决所有的道德困境,因此不能对它抱有不合理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伦理学 方法论 道德推理 反思平衡
下载PDF
论康德的良知观
7
作者 董滨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4,共11页
在康德伦理学中,良知是一个充满着诸多争议的问题。对康德而言,良知属于理性还是情感?与此相关,它属于理性慎思还是直觉性反应?就此,学界大体上可以分为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立场。其实,良知应该属于一种道德直觉,其中蕴含着理性与情... 在康德伦理学中,良知是一个充满着诸多争议的问题。对康德而言,良知属于理性还是情感?与此相关,它属于理性慎思还是直觉性反应?就此,学界大体上可以分为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立场。其实,良知应该属于一种道德直觉,其中蕴含着理性与情感的交融。就产生根源而言,良知在康德那里是一种判断力,也属于一般性的实践理性,但仍然主要呈现为一种道德情感,包含了理性与情感两种心灵状态。作为道德直觉的良知最好从一种自然主义的角度加以理解,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它既有敏锐性、瞬时性的优势,但也由于各种原因而会导致模糊的、歧义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 道德情感 道德直觉 判断力 理性
下载PDF
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需要说明理由
8
作者 范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4,共12页
师德失范一旦确立为法律概念,则要求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遵循说明理由等法治规则。分析教育部典型案例发现,当前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说理程度较低,具体包括处理主体混乱、事实认定与依据不足、推理过程缺失、考量因素不明、程序制约... 师德失范一旦确立为法律概念,则要求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遵循说明理由等法治规则。分析教育部典型案例发现,当前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说理程度较低,具体包括处理主体混乱、事实认定与依据不足、推理过程缺失、考量因素不明、程序制约机制及司法审查机制欠缺等问题。说明理由是让执法者依靠良心裁决的推理与判定过程外部化与客观化的一种法定义务,师德规范的伦理性等特征使其适用对说明理由机制更为依赖,从说明理由视角切入在规范、实践与理论层面具有正当性基础。域外法治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说明理由机制在学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中的价值功能,广义层面的机制经验包括:主体上设立处理师德失范的专业机构,构建以自然公正为基础的说明理由机制;行为上基于司法审查明确师德失范行为认定的要素,建构师德失范处理的过程基准,防止师德失范概念的模糊化;结果上注重教师基本权利的平衡与保障,推崇三段论法律说理和比例原则的运用,实现师德失范处理的司法化。我国可从搭建说明理由的技术支撑、完善说明理由的制度体系、营造准司法化的文化环境等方面展开具体的机制建构,实现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处理说理的普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师德失范 说明理由 准司法
下载PDF
Moral Generalism or Particularism?
9
作者 Zahra Khazae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4期247-257,共11页
关键词 道德原则 整体主义 决策过程 形而上学 伦理学 特殊元 三段论 原子论
下载PDF
道德理由在司法中的运用——从指导性案例切入
10
作者 郭忠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4,156,157,共12页
从指导性案例中可以发现道德理由在司法中的运用存在三种方式,即道德理由为法律理由提供支撑、通过道德理由进行法律之内的法的续造、通过道德理由进行超越法律的法的续造。虽然司法过程中道德理由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由于道德本身存在... 从指导性案例中可以发现道德理由在司法中的运用存在三种方式,即道德理由为法律理由提供支撑、通过道德理由进行法律之内的法的续造、通过道德理由进行超越法律的法的续造。虽然司法过程中道德理由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由于道德本身存在的灵活性、多元性、不稳定性和主观性,在道德理由的选择上存在难题。要正确地运用道德理由,可通过是否具有“类法性”这一基本条件来判断其是否成立,“类法性”即道德理由具有与法律制度的融贯性以及与法律性质的相近性。在道德理由可以成立的情况下,道德理由仍然可能与法律理由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至少存在六种类型。要处理好这些冲突,需要权衡法律理由和道德理由,并应遵循三个基本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由 司法 指导性案例 法律理由
下载PDF
实践哲学中的自然、习惯与理性——亚里士多德论品德培养机制
11
作者 李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8,204,共11页
关于如何培养品德或美德的问题,在古希腊文献中有丰富多样的讨论,最终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全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品德培养机制,存在机械论与发展论两种解释模式的争论。一个更完整的发展论的解释,可以揭示这一伦理学理... 关于如何培养品德或美德的问题,在古希腊文献中有丰富多样的讨论,最终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全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品德培养机制,存在机械论与发展论两种解释模式的争论。一个更完整的发展论的解释,可以揭示这一伦理学理论背后的潜能—运动—成全框架的形而上学基础,分析其中自然作为潜能、习惯使之成型和理性使得完善的发生机制;并将重点放在自然之潜能、自然与习惯的生长和协调、习惯与理性的生长和协调这三个阶段。通过对实践哲学中这三个因素的分析,也将清楚地展现关乎伦理的自然美德、习惯美德与完善美德的培养阶段。这样一种道德教育理念,与中国儒家《三字经》中强调性、习、教的教育观也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品德培养 自然 习惯 理性
下载PDF
人性动机与德性之源——苏格兰启蒙学者的道德动机理论研究
12
作者 任裕海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17,共10页
道德动机问题是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探讨的是道德行为的动力之源,需要考察道德实践中行为者的心理机制。准确解读苏格兰启蒙思想中的道德动机理论,至少需涉及三个方面的相关因素:一是区别于传统宗教神学的德性信条,在... 道德动机问题是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探讨的是道德行为的动力之源,需要考察道德实践中行为者的心理机制。准确解读苏格兰启蒙思想中的道德动机理论,至少需涉及三个方面的相关因素:一是区别于传统宗教神学的德性信条,在启蒙语境中对德性之源的重新定位;二是将道德行为关联于启蒙人学研究,发现道德动机在人类本性中所体现的内在原则与恒常定律;三是结合文明发展阶段论,探讨道德动机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运作机制和正义德性建构之可能。总体来看,苏格兰启蒙学者的道德动机研究既糅合了情感与理性的功用,又包含了道德感、同情共感和更为宽泛的利益观念,并且结合苏格兰社会转型的历史语境发展出一套德性之源和社会正义的理论话语,为现代工商业的利益追求和社会秩序构建提供了合理性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兰启蒙运动 道德动机 道德感 同情共感 理性 合宜性 抱负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的美德观念及其实践——从亚里士多德看品格教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芳 康永久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7,共13页
品格教育把美德视为一套自身即善的客观道德真理,从预先设定的真理标准出发,使儿童接受并且按照美德所要求的行为来表现。这种致力于养成儿童特定道德品性的教育,经常将儿童置于一个自我压抑和分裂的世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虽然经常被... 品格教育把美德视为一套自身即善的客观道德真理,从预先设定的真理标准出发,使儿童接受并且按照美德所要求的行为来表现。这种致力于养成儿童特定道德品性的教育,经常将儿童置于一个自我压抑和分裂的世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虽然经常被认为是品格教育思想的来源,但它并不是从道德的标准中理解道德,而是从人们对道德的追求中理解道德。在这里,一切道德行动的真正开端,就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是为着一个美好的生活去努力。这样一种实践着的道德知识或品质,是客观的道德规则及其内化实践无法涵盖的。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解,一个好的道德实践,就在于其实践的状态和方式合乎逻各斯。这一实践哲学提示我们,道德教育本身的品质是由道德教育的实践理性决定的,而不是由预定的美德或规范决定的。因为它从感觉经验出发完善道德,因而始终具有发生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格教育 亚里士多德 美德 道德规则 实践理性
下载PDF
高校德育的弘道与明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菲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124,共4页
德育之本在于"道理",高校德育讲道理,就要依据中国传统思想来讲,将道与理统一起来。有理无道或道理分离,会造成以下后果:一是唯"理"德育;二是仅见学,不见人,使人消失于学中;三是只向语言文字上着力,以"穷理&qu... 德育之本在于"道理",高校德育讲道理,就要依据中国传统思想来讲,将道与理统一起来。有理无道或道理分离,会造成以下后果:一是唯"理"德育;二是仅见学,不见人,使人消失于学中;三是只向语言文字上着力,以"穷理"代替了"明道",弘道的人就消失了。基于此,高校德育应将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作为弘道与明理的指针。实现弘道、明理、践行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弘道 明理
下载PDF
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别山精神育人研究“三缘”回溯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全林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7-36,共10页
在新时代,“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如何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将大别山精神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培养造就一代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成了教育的重要实践命题... 在新时代,“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如何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将大别山精神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培养造就一代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成了教育的重要实践命题。基于大别山革命文化研究项目之“大别山精神育人研究”结题成果的《大别山精神立德树人概论》一书,旨在以学术揭示此命题。重点回溯了该成果成书的“三缘”:第一,“地缘”——“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红,大别山精神获批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地缘“属地性”构成了是书写作的第一个缘起;第二,“校缘”——皖西学院有逾百年红色校史底蕴,并以学校升本以来的“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实践嬗变之路为主线,解构“以红扬特”之路越走越宽的实践探索进路,校缘“实践性”构成了是书写作的第二个缘起;第三,“项目缘”——受命担纲领衔“大别山精神育人研究”课题,策划设计架构,组建团队,分章落实推进,项目缘“驱动性”构成了是书写作的第三个也是最直接的缘起。最后还概要梳理了是书书稿的总体框架及部分章节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精神立德树人概论》 时代新人 地缘 校缘 项目缘
下载PDF
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兰美荣 卢黎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3,共8页
思政课本质问题是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思政课教学遵循的规律性问题。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思政课本质,就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特定语境中,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建立在已经确立了价值和... 思政课本质问题是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思政课教学遵循的规律性问题。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思政课本质,就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特定语境中,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建立在已经确立了价值和目标论域本质基础之上,侧重于阐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讲道理,并要讲清楚思政课的“七大道理”。在哲学语境中,讲道理中的“道”与“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讲道理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语境中,“思政课讲道理”本质的实现,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思政课应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重点在观念层面解决教师对思政课的重视问题、在战略层面解决教师的适应问题、在战术层面解决教师用心教的问题、在实施层面解决教师的保障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课 讲道理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公共道德与司法推理自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嘉奇 《南大法学》 2023年第4期52-72,共21页
司法裁判在性质上具有的独特性要求法官必须依据法律做出裁判,同时进行法律性质的自主推理。但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道德的因素似乎无可避免,有时公共道德的出现甚至能够帮助法官做出优良的判决。这无疑在直觉上挑战了所谓“司法推理自... 司法裁判在性质上具有的独特性要求法官必须依据法律做出裁判,同时进行法律性质的自主推理。但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道德的因素似乎无可避免,有时公共道德的出现甚至能够帮助法官做出优良的判决。这无疑在直觉上挑战了所谓“司法推理自主性”的命题。该命题的成立需要围绕着法律和道德、法律和司法推理及司法推理和道德推理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作业。经过讨论,虽然公共道德往往以多种形式进入司法推理,但只要在概念论层面认可法律事业本身有着内在价值,能够制造出实践差异;在概念论与裁判论层面的关系上坚持经由渊源命题构筑的折中立场;同时将司法推理界定为与道德推理并列的普遍实践推理的子类,那么法官无论在何时所进行推理的都是由法律所决定的自主推理,而非道德性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道德 司法推理自主性 依法裁判 特殊情形命题
下载PDF
器官捐献的伦理反思与“自主”的重新阐释
18
作者 李亚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6-33,共8页
自愿和无偿是有关器官移植与捐献的首要伦理原则,然而,这两个原则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了当代生命伦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能否恰当地回应这一矛盾取决于我们对自主的理解。生命伦理学领域中的自主原则主要地来自康德,但是... 自愿和无偿是有关器官移植与捐献的首要伦理原则,然而,这两个原则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了当代生命伦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能否恰当地回应这一矛盾取决于我们对自主的理解。生命伦理学领域中的自主原则主要地来自康德,但是长久以来,康德的自主概念并没有在生命伦理研究中得到恰当、充分的阐释。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自主原则的应用越发困难。当代康德式建构主义理论通过行动者的自我反思有力地促进了规范伦理学的复兴,推进了康德对于道德义务的论证,同时构建了一个逻辑上更加自洽,并且更加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自主概念,即将自主阐释为理解理由并与他人交换理由的能力。这一自主概念的应用不仅能够化解自愿和无偿原则在表面上的矛盾,也能为理解和应对当代各种生命伦理难题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推进道德哲学中对于普遍性道德义务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生命伦理 自主 道德理由 康德式建构主义
下载PDF
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讲好道理的五个向度
19
作者 钟凌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0-33,共4页
讲好道理是高职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讲好道理根在“准”,依据统编教材把道理讲准;讲好道理重在“深”,要紧跟时代脉搏把道理讲深;讲好道理贵在“透”,要运用逻辑思维把道理讲透;讲好道理成于“活”,要结合社会现实... 讲好道理是高职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讲好道理根在“准”,依据统编教材把道理讲准;讲好道理重在“深”,要紧跟时代脉搏把道理讲深;讲好道理贵在“透”,要运用逻辑思维把道理讲透;讲好道理成于“活”,要结合社会现实把道理讲活;讲好道理立于“实”,要贴近学生实际把道理讲实。把这五个向度有机统一起来,是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讲好道理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课堂教学 立德树人 讲好道理 统编教材 时代脉博 逻辑思维 社会现实 学生实际
下载PDF
幼儿心理理论与其良心三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高甜雯 代佳 曲方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69-77,共9页
良心作为道德发展的心理现象,一直被看作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目标,其与幼儿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心理理论关系密切。本研究选取56名幼儿作为被试,采用情景实验法和问卷法分别测量幼儿良心下道德推断(道德认知)、体验内疚(道德情感)及道... 良心作为道德发展的心理现象,一直被看作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目标,其与幼儿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心理理论关系密切。本研究选取56名幼儿作为被试,采用情景实验法和问卷法分别测量幼儿良心下道德推断(道德认知)、体验内疚(道德情感)及道德自我(道德行为)三个同维度的核心能力及其心理理论,探究3-5岁幼儿心理理论与其良心三维度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心理理论与良心三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与年龄差异,4-5岁幼儿的心理理论、道德推断与道德自我能力显著高于3-4岁幼儿,女生除以上能力外,其体验内疚能力也显著高于男生;幼儿心理理论与良心三维度发展呈显著正相关。较高心理理论的幼儿对无意违规者的意图和行为推断更加宽容,对有意违规者行为推断更加消极。另外,幼儿心理理论还显著正向预测了体验内疚能力与道德自我。建议教育者加强对幼儿违规敏感性的培养,采用说理方式引导幼儿内化规则,形成正确的道德自我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良心 道德推断 体验内疚 道德自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