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5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ception of One's Own and Another's Behaviors Related to Morality Does Self-accuracy Matter?
1
作者 Hanna Brycz 《Psychology Research》 2011年第6期422-443,共22页
关键词 以德治国 人的行为 精度 TRAP 观察者 评估 负荷
下载PDF
道德自我、社会支持对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袭开国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索道德自我、社会支持对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5月采用大学生道德自我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对102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1)大学生道德自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目的探索道德自我、社会支持对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5月采用大学生道德自我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对102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1)大学生道德自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31,P<0.01);(2)道德自我与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26,P<0.01);(3)社会支持与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19,P<0.01);(4)社会支持在道德自我与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的预测机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5%。结论道德自我、社会支持可以较好地预测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社会支持在道德自我和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对于大学生性健康和性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 社会支持 大学生 非安全性行为 影响
下载PDF
情感生产与传播:高校思政课教学情感互动机理
3
作者 陈琳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道德自我意识、情感公共性特征、情感互动性流等共同构成“反射式环绕”思政课教学情感互动结构。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塑造着教学情感的进程,表现为“交换-回报”“交互-承诺”“交往-依赖”的递进式节奏,思政课教学相关部门应通过... 道德自我意识、情感公共性特征、情感互动性流等共同构成“反射式环绕”思政课教学情感互动结构。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塑造着教学情感的进程,表现为“交换-回报”“交互-承诺”“交往-依赖”的递进式节奏,思政课教学相关部门应通过营造思政课情感教学文化,提升师生“默会”认知能力;创建思政课情感体验空间,增加师生情感能量储备;运用思政课教学情感仪式,构建师生教学情感秩序等策略提升思政课教学情感互动效果,进而实现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 道德情感 道德自我意识 情感教学文化 情感互动性流
下载PDF
网络暴力与道德宪治:基于系统论的分析
4
作者 伍德志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80,共18页
网络暴力是道德系统内在的自我强迫性增长所产生的结构性压迫。道德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演化出自我再生产的功能系统,由此获得了一种不受外部约束的内部增长态势。道德系统不仅侵蚀了个人心理系统,而且将自己偏执的理性强加给其他社会子系... 网络暴力是道德系统内在的自我强迫性增长所产生的结构性压迫。道德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演化出自我再生产的功能系统,由此获得了一种不受外部约束的内部增长态势。道德系统不仅侵蚀了个人心理系统,而且将自己偏执的理性强加给其他社会子系统。对网络暴力的现有法律治理模式可以被归纳为个人主义模式、组织主义模式与国家主义模式,但它们都难以限制道德系统的内在扩张性。系统自控模式主张对道德系统的限制只能来自道德系统自身,通过在系统内部建立对立结构来对系统的病态扩张加以限制。道德宪治就是对系统自控模式的规范化与合理化。道德宪治是通过宪法这个结构性耦合机制,来为道德系统设定社会自治的框架,从而在不破坏道德系统功能自治的前提下,在其内部建立“反向结构”,进而达到以道德限制道德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道德系统 系统自控模式 道德宪治 反思性法
下载PDF
更道德抑或更社会:绿色消费的自我建构机制
5
作者 柴民权 刘可欣 靳菲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6-1735,共10页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仅出于环境关切的目的,还兼具构建自我身份的功能导向。本文通过梳理绿色消费动机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体通过绿色消费进行自我建构的双重机制:发挥道德补偿作用,消弭道德失调状态,重塑个体的内在道德身份;充当社会...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仅出于环境关切的目的,还兼具构建自我身份的功能导向。本文通过梳理绿色消费动机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体通过绿色消费进行自我建构的双重机制:发挥道德补偿作用,消弭道德失调状态,重塑个体的内在道德身份;充当社会地位、权力、声望和财富的信号表征体系,彰显个体的外在社会身份。本文进而基于自我建构的理论视角,提出了绿色消费心理动力机制的整合模型。未来研究可从绿色消费自我建构的路径模式、关系机制、研究领域和对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 自我建构 道德补偿 信号表征
下载PDF
自我损耗对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6
作者 谢清彬 邓远平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4-121,共8页
为了探讨自我损耗对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485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损耗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网络欺凌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损耗在有否留守经历、贫困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欺凌在性别、... 为了探讨自我损耗对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485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损耗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网络欺凌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损耗在有否留守经历、贫困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欺凌在性别、贫困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道德认同在有否留守经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自我损耗与道德认同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欺凌呈显著正相关;道德认同与网络欺凌呈显著负相关;(3)自我损耗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欺凌,也可以通过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欺凌;(4)年级对自我损耗影响大学生网络欺凌的直接效应和道德认同的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相较于低年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的直接效应更强,但道德认同的中介效应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损耗 网络欺凌 道德认同 大学生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影响机制及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刘祖友 刘祖军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0-94,共5页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226名教师的实证分析研究,教师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二者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育德意识影响程度略高于育德能力.教师职业认同以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为中介正向影响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研究结果对...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226名教师的实证分析研究,教师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二者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育德意识影响程度略高于育德能力.教师职业认同以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为中介正向影响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研究结果对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德能力 育德意识 职业认同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阳明后学致良知功夫的形态与次第
8
作者 张卫红 李卓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116,共10页
在儒家传统中,作为自我操持与修炼方式的功夫不断演化。王阳明的良知学兴起,其功夫更加精微细密、鞭辟近里,推动了理学功夫论的“典范转移”。阳明学者围绕致良知功夫的深入互动与攻错,“牛毛茧丝,无不辨析”,使阳明学蕴含的各种理论可... 在儒家传统中,作为自我操持与修炼方式的功夫不断演化。王阳明的良知学兴起,其功夫更加精微细密、鞭辟近里,推动了理学功夫论的“典范转移”。阳明学者围绕致良知功夫的深入互动与攻错,“牛毛茧丝,无不辨析”,使阳明学蕴含的各种理论可能得以充分展开。“悟本体即是功夫”“由功夫以悟本体”两种教法可谓阳明后学两大功夫进路。阳明学者在这两大进路下各展其才,发展出丰富的功夫实践形态,其出于对“躐等”的警惕,而十分注重功夫的次第。深入探讨阳明后学致良知功夫的六种形态和五级次第所构成的论域,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阳明学功夫的普遍性特征与丰富的思想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工夫) 阳明学 致良知
下载PDF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与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钊毅 郭英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72,共10页
为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运用方便取样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845名青少年进行测试,并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控... 为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运用方便取样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845名青少年进行测试,并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家庭功能、道德认同与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道德认同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自我控制对道德认同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路径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得出结论:家庭功能可以直接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也可以通过道德认同和自我控制形成有调节的中介路径预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因此,重视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发展以提高其道德认同和自我控制水平是促进青少年增强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亲社会行为 行为倾向 道德认同 自我控制 青少年
下载PDF
316名儿科护士道德复原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道醒 左力 +2 位作者 杨捷 田雨飞 刘雨安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2期59-64,共6页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道德复原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5—6月选取北京市7所三级医院的316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护士道德勇气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医院伦理氛...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道德复原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5—6月选取北京市7所三级医院的316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护士道德勇气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医院伦理氛围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儿科护士道德复原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儿科护士道德复原力总分为(48.18±6.3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职称、科室、自我效能和医院伦理氛围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22.1%。结论本组儿科护士道德复原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性别、职称、科室、自我效能和医院伦理氛围是儿科护士道德复原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性的开展道德实践与应对的培训学习,关注重点人群,通过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及营造良好的医院伦理氛围来帮助其提高道德复原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护士 道德复原力 自我效能 道德勇气 医院伦理氛围
下载PDF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人画换脸的悲剧新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嘉琦 高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对肖像画的艺术处理和情节设定更加复杂和成熟,他以肖像画为核心构建了一场人画换脸的悲剧,设定了三个与肖像画相关的三个谜题,这表明王尔德已认识到肖像画的独特意义,而肖像画也成为他表达唯美主义...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对肖像画的艺术处理和情节设定更加复杂和成熟,他以肖像画为核心构建了一场人画换脸的悲剧,设定了三个与肖像画相关的三个谜题,这表明王尔德已认识到肖像画的独特意义,而肖像画也成为他表达唯美主义理念的常用媒介和解读作品的关键。《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以肖像画为核心串联起与身体、道德和自我相关的议题,肖像画对模特的相似性再现和肖像画具有的典范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小说中人画换脸的情节设定成为可能,人画换脸的实质是主体脸的置换、感官的丧失和身体的缺席,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生命力和可能性的丧失。同时,道林对肖像画的刺杀从根本上源于本就不甚稳固的认知基础和价值建构的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林·格雷的画像》 肖像画 身体 自我 道德 面具
下载PDF
道德自我知觉对欺骗行为的影响:解释水平的调节作用
12
作者 马燕 王振宏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道德自我知觉的提升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存在道德一致性效应与道德心理许可效应两种矛盾现象,造成这种不一致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解释水平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解释水平在道德自我知觉提升与欺骗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 道德自我知觉的提升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存在道德一致性效应与道德心理许可效应两种矛盾现象,造成这种不一致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解释水平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解释水平在道德自我知觉提升与欺骗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和实验2分别以179名和19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数字矩阵任务测量欺骗行为,采用过去时间距离和未来时间距离操纵解释水平。结果发现:高解释水平下(较远的过去、未来),道德自我知觉启动组的欺骗行为显著低于道德自我知觉未启动组,而低解释水平下(较近的过去、未来),道德自我知觉启动组的欺骗行为显著高于道德自我知觉未启动组。因此,解释水平调节道德自我知觉对欺骗行为的影响,即高解释水平下,道德自我知觉提升产生了道德一致性效应;而低解释水平下,道德自我知觉提升产生了道德心理许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知觉 道德行为 欺骗行为 解释水平
下载PDF
自媒体话语生态对德育有效性的消解与重构
13
作者 肖斌 徐鹏 +1 位作者 陈金 李金琼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8,共8页
话语是人们解释世界、传递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载体。自媒体空间的话语生态如一股隐形的力量,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和主流价值观,揭示其消解德育有效性的内在机理,对于指导学校德育话语有效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话语... 话语是人们解释世界、传递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载体。自媒体空间的话语生态如一股隐形的力量,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和主流价值观,揭示其消解德育有效性的内在机理,对于指导学校德育话语有效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话语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话语与德育关系视角揭示自媒体话语生态对德育有效性的消解机制,主要表现为:自媒体的多元话语阐释侵蚀了道德认知,话语交互原则解构了宏大叙事,话语控制、规约、削弱了德育权威。为实现德育有效话语重构,需要融合多元话语体系以提升道德理论的阐释力,建立平等对话机制以重构道德叙事的亲和力,创设德育共享语境以强化学校德育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自媒体话语生态 道德理论 道德叙事 学校德育
下载PDF
社会决策中道德自我与自利偏好的权衡: 基于自我概念维护理论和道德阈限模型
14
作者 王修欣 刘永芳 《心理研究》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基于自我概念维护理论、道德阈限模型和相关研究证据,探讨了人们在进行社会决策时,如何权衡道德自我与自利偏好。人们会在自利偏好和道德自我之间寻得道德阈限这一平衡点,表现出“坏事可以做一点,好事也只做一点”的行为模式。人们会体... 基于自我概念维护理论、道德阈限模型和相关研究证据,探讨了人们在进行社会决策时,如何权衡道德自我与自利偏好。人们会在自利偏好和道德自我之间寻得道德阈限这一平衡点,表现出“坏事可以做一点,好事也只做一点”的行为模式。人们会体验到道德自我威胁,但是可能由于道德阈限的存在,依然能够维持较高的道德自我评价。未来研究可以在道德自我与自利偏好权衡的框架下继续开展工作,以丰富并完善人们对社会决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闯限 道德自我评价 道德自我威胁
下载PDF
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马燕 王振宏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研究探讨了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其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实验1选取375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亲社会意愿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实验2... 研究探讨了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其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实验1选取375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亲社会意愿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实验2选取与实验1不同的333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欺骗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的欺骗行为显著高于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和控制组,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欺骗行为显著低于控制组。研究表明,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的农村初中生在亲社会行为中出现了道德一致性效应,在欺骗行为中出现了道德心理许可效应;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的农村初中生无论在亲社会行为还是欺骗行为中,都出现了道德净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道德自我知觉 亲社会意愿 欺骗行为 道德一致性效应 道德心理许可效应 道德净化效应
下载PDF
道德自我领导的内涵界定和量表开发
16
作者 朱月乔 周祖城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第4期93-99,共7页
鉴于道德自我领导对于应对日益复杂环境的重要性,本研究对其内涵进行了研究和界定,确定了促进型和抑制型两个维度的道德自我领导,总结了四个主要的道德自我领导策略,即自我目标设定、自我观察、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最终开发和验证了包... 鉴于道德自我领导对于应对日益复杂环境的重要性,本研究对其内涵进行了研究和界定,确定了促进型和抑制型两个维度的道德自我领导,总结了四个主要的道德自我领导策略,即自我目标设定、自我观察、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最终开发和验证了包含两个维度共15个题项的测量量表,为推进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研究工具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领导 内涵界定 量表开发
下载PDF
陈献章以“自得”为核心的育德思想
17
作者 张芳芳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6-30,93,共6页
陈献章作为明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岭南地区创立了“江门学派”,建立了一套以“自得”为核心的育德思想。他提出了“学贵自得”“勿忘勿助”“静坐养端倪”“诗以载道”等育德理念和方法,强调以“育”代“教”,旨在培养具备“学贵... 陈献章作为明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岭南地区创立了“江门学派”,建立了一套以“自得”为核心的育德思想。他提出了“学贵自得”“勿忘勿助”“静坐养端倪”“诗以载道”等育德理念和方法,强调以“育”代“教”,旨在培养具备“学贵知疑”的求真精神、“以自然为宗”的向善之德、“万化感应”的审美旨趣的“成人”。这些德育理念对当今仍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自得 育德 古典教育
下载PDF
绿色消费行为对亲社会行为的双刃剑效应:基于道德自我认同和心理特权的中介机制
18
作者 张洁梅 秦维佳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绿色消费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绿色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环保、绿色节能逐渐成了社会的主基调。绿色消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已经初见成效,然而,一... 绿色消费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绿色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环保、绿色节能逐渐成了社会的主基调。绿色消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已经初见成效,然而,一些研究发现,绿色消费也可能存在负面影响,会诱发非理性行为甚至不道德行为。基于道德自我调节理论,构建并检验了绿色消费行为对亲社会行为可能存在双刃剑效应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高解释水平下,绿色消费行为通过道德自我认同对亲社会行为起积极促进作用;低解释水平下,绿色消费行为通过心理特权对亲社会行为起消极妨碍作用。针对绿色消费行为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溢出效应,给出企业在进行绿色营销时的建议,以期规避消极效果,扩大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 双刃剑效应 道德自我调节 亲社会行为
下载PDF
新时代培育个体道德自觉的三重逻辑
19
作者 彭南 候冰冰 高静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新时代培育个体道德自觉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价值依据,对完善个人道德人格、优化伦理秩序以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有着重要意义。在具体培育方式上,应注重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弘扬优良传统道德,加强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重视网络... 新时代培育个体道德自觉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价值依据,对完善个人道德人格、优化伦理秩序以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有着重要意义。在具体培育方式上,应注重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弘扬优良传统道德,加强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重视网络空间教育等道德自觉培育路径,致力于提升个体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道德自觉 三重逻辑 培育路径
下载PDF
师德问责:为何问、问什么、如何问
20
作者 安相丞 陈蓉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近年来,指向教师师德责任履行的师德问责逐渐成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中的关键一环,这是师德责任本质的应有之义,是师德失范防治的现实所需,也是维护教育良序的必然要求。师德问责内容因其介入节点的不同而不同,于教师行动前的问责指... 近年来,指向教师师德责任履行的师德问责逐渐成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中的关键一环,这是师德责任本质的应有之义,是师德失范防治的现实所需,也是维护教育良序的必然要求。师德问责内容因其介入节点的不同而不同,于教师行动前的问责指向教师知觉与意志,于教师行动后的问责指向教师良心与行为。师德问责施行应以动态、全态、常态问责为实践进路,以教师自觉、自讼、自控为内核动力,以督责、归责、追责机制为外部保障,如此才能确保师德问责精准有力、科学合理地发挥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失范 问责制 师德责任 自我问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