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Moral and Law Course Teaching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1
作者 Aiai Y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10期148-152,共5页
The Moral and Law course serves as a critical platform for educ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about ideals and beliefs,and i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This paper establi... The Moral and Law course serves as a critical platform for educ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about ideals and beliefs,and i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Moral and Law course teaching influen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and conducts an empirical evaluation.The results reveal that factors such as the relevance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teaching content,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the innovation,interactivity,and particip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as well as classroom atmosphere,teaching facilities,and campus culture,all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moral and law course Empirical evaluation
下载PDF
Moral Education, Legal Practice——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Lu Jianping, Dean of BNU Law School
2
作者 Liu Xinwei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9年第3期28-31,共4页
BNU Law School is one of the youngest and most dynamic faculties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Its precursor was the Law major esta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in 1995,the Department of Law established in 20... BNU Law School is one of the youngest and most dynamic faculties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Its precursor was the Law major esta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in 1995,the Department of Law established in 2002,and the Criminal Law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was established in 2005.It culminated in the formal establishment of BNU Law School in 2006.Although BNU Law School was established in recent time,it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n of BNU law School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Lu Jianping LEGAL Practice moral education
下载PDF
The Problem of Confucian Moral Cultivation and Its Solution: Using Ritual Propriety to Support Rule by Law
3
作者 TAN Mingra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6年第1期88-103,共16页
Thinking about the decline of morality in post-reform China,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ous governance based on moral education, and concludes that the reason why ancient rulers were so infatuated wit... Thinking about the decline of morality in post-reform China,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ous governance based on moral education, and concludes that the reason why ancient rulers were so infatuated with it was the inhibitive function of public evaluation on moral transgressions in familiar neighborhoods. However, as China transforms into a dynamic and commercial society, and its people move from familiar neighborhoods to alienated communities in the cities, public evaluation is losing its power over moral transgressors. To prevent the collapse of the moral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use rule by law to foster people's sense of justice and rule-consciousness--not to simply hope for the appearance of more altruists. This is possible because law is the embodiment of moral principle, and because legal restraints and penalties can be internalized as habits. After a sense of justice and rule-consciousnes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people, we can again take up Confucian virtue education to nurture people's sense of shame and dignity, and their humane and righteous mind. However, to stop the current chaos and corruption, it is urgeat that we adopt rule by law and supplement it with moral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UCIANISM rule by law moral education moralITY
原文传递
法典化背景下教育法学研究方法的反思与重构
4
作者 蔡海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51,共12页
研究方法的确立事关教育法学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对教育法典的编纂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教育法典的编纂从形体和实质两个方面提出了对教育法学研究方法的要求。通过对我国教育法学研究范式的变迁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法学的研究方法在整... 研究方法的确立事关教育法学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对教育法典的编纂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教育法典的编纂从形体和实质两个方面提出了对教育法学研究方法的要求。通过对我国教育法学研究范式的变迁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法学的研究方法在整体上受到法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主要存在立法法学研究、法教义学研究、社科法学研究三种不同的研究路径。这些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对教育法典的编纂各有其效用与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于教育法典的编纂,教育法学研究应在对上述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之上进行重构:以中国教育法治实践为基本立场,以创新教育法学学科知识体系为主要目标,着力加强和改进不同研究方法的运用,促进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有机融合,以更好地提升教育法学研究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典 教育法学 教育法学研究方法 教育法学学科建设
下载PDF
坚守与超越:中职语文统编教材适用性的价值归因与表现
5
作者 张艳 王素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9-44,共6页
中职语文统编教材的体例、选文和具体内容在不断的守正与创新矛盾转化中渐趋完善成型。该套教材呼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强化了体现语文学科本质的内容设计,突出了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在语文教材中的个性体现,创新了以学生... 中职语文统编教材的体例、选文和具体内容在不断的守正与创新矛盾转化中渐趋完善成型。该套教材呼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强化了体现语文学科本质的内容设计,突出了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在语文教材中的个性体现,创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内容组织方式,助推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体现了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从教材的不变与变、坚守与超越中明确其内在的价值属性,是用对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语文统编教材 立德树人 学科特质 类型特色 以生为本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
6
作者 王世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3,共11页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遵循。但在教材修订和教学实践等环节中,要处理好几个基本问题:如何体现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的特色;选择适合...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遵循。但在教材修订和教学实践等环节中,要处理好几个基本问题:如何体现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的特色;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有哪些基本路径;怎样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落实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在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中实现文件语言、课程语言、教材语言和教学语言之间的有效转换,才能把这一教育主题讲深讲透讲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传统 革命传统教育 小学德育 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的四个来源
7
作者 袁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9,共13页
康德是教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思想家,道德教育构成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现有研究对其道德教育思想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对其起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导致人们不仅忽略了其独特的原则,还误解了其基本的方法。对相关思想史和文本的考察... 康德是教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思想家,道德教育构成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现有研究对其道德教育思想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对其起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导致人们不仅忽略了其独特的原则,还误解了其基本的方法。对相关思想史和文本的考察可以发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影响了康德旨在消极保护道德禀赋的道德训诫原则;康德自己的自然目的论则奠定了旨在积极发展道德禀赋的道德培养原则;巴泽多的教育心理学和博克的问答教学法则带来了两种分别与以上两种原则对应的道德教育方法,即榜样教学法和苏格拉底对话法。洛克的教育学、鲍姆加登的伦理学也为康德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因此,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启蒙时代教育思想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教育 培养 训诫 榜样教育 苏格拉底对话法
下载PDF
教育法学话语、体系与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定位
8
作者 劳凯声 吕伟艳 马暄皓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共12页
学科演进的动力并非简单地存在于学科内部,同时也要基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变化。社会与法律的互变造就了一系列横跨公、私法的新型法律关系,如何防止单纯按公法标准来要求教育管理中的人和事,建立一种兼顾公、私法特征的法律体系,成... 学科演进的动力并非简单地存在于学科内部,同时也要基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变化。社会与法律的互变造就了一系列横跨公、私法的新型法律关系,如何防止单纯按公法标准来要求教育管理中的人和事,建立一种兼顾公、私法特征的法律体系,成为教育法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教育法学经过对自身的元理论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行政法学,从话语、体系到研究方法都开始具有了跨界的性质,为新学科形态的产生积累了充分的可能性。教育法学的发展应在合理借鉴中西教育学、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从知识层面对教育法学的话语、体系与研究方法进行诠释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学 学科话语 学科体系 研究方法 跨部门法律观
下载PDF
论基于儿童立场的中小学德育教材建构
9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7,共9页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坚守儿童立场,有利于教材激发儿童学习的真正兴趣,建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并实现学科的融合互动。前人的初步探索表明,中小学德育教材坚守儿童立场是可行的。基于儿童立场,中小学德育教材的编写目的要基于儿童又超越儿童中心;教材要成为激活儿童发展的“活性因子”;教材内容既要重视儿童经验,也要重视人类知识,并对后者进行心理学化处理;教材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实现“利学易教”;教材语言要溢满童趣且符合儿童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儿童立场 中小学教材 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内涵、现状与路径
10
作者 李游 邓芸 +1 位作者 刘杰 董亚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9期201-205,229,共6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现状与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个复合型概念,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较为丰富,涉及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现状与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个复合型概念,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较为丰富,涉及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体系和保障体系3个面向的一体化。当前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思想上认同但行动上却步,教学中呈现而意识上后进;很想要参与但受制于方法,付诸实际行动而不知如何评价;协同机制不完备导致“孤立无援”,激励机制欠缺所以“干了也白干”等。据此,提出发展路径:以内容体系一体化构建为先导,着力强化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自觉;以教学体系一体化构建为依托,逐步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以保障体系一体化构建为支撑,持续增强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干劲的具体路径,推进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与思政课一体化保持同向同行,携手完成各学段的“守渠”与“责任田”任务,彰显体育课程“寓德于体、以体育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一体化 体育学科德育 德育一体化
下载PDF
面向新文科建设的法学教育数字化发展需求与路径
11
作者 喻玲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新文科建设对法学教育发展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从技术应用向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将重塑“教”与“学”之间“双向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在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面全面升级。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 新文科建设对法学教育发展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从技术应用向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将重塑“教”与“学”之间“双向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在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面全面升级。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体现在课程设置、专业课与课程群建设等多个层面。法学教育的数字化实现离不开学习环境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基础建设、课程数字资源、在线课程平台、智慧教学空间、智慧教学工具和虚拟仿真实验等。面向新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关键是要衔接好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增加线上教学的有效度以及重构交互体验最大化的线下教学。教学评价的数字化将极大助益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法学教育数字化 学科融合 数字化教学设计
下载PDF
协同育人理念下民法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12
作者 臧东娥 苏敬沣 李骞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86-88,共3页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民法学》课程思政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育人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民法学》专业知识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教学是《民法学》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民法学》课程思政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育人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民法学》专业知识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教学是《民法学》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民法学》课程思政采取“一依据、三结合”和“四融入原则”将思政元素融入《民法学》教学;明确各方协同以推进《民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科学设计《民法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及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民法学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下载PDF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学术成就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松伟 高德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取得的成功基于其学术底蕴。教材学术性的标准在于教材编写基于研究、教材体现理论自觉、教材对学术问题有所突破。本套教材以研究为基本编写方式,在伦理观、德育观、教材观和教学观上都有学术理论的指导。...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取得的成功基于其学术底蕴。教材学术性的标准在于教材编写基于研究、教材体现理论自觉、教材对学术问题有所突破。本套教材以研究为基本编写方式,在伦理观、德育观、教材观和教学观上都有学术理论的指导。本套教材探明了儿童经验进教材的路径,厘清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关系,摸索出了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体现儿童立场的方法,突破了一些学术难题。“内容至上”的倾向,“应试”化的教学氛围以及对“副科”的轻视,是发扬本套教材学术成就的主要挑战。弘扬教材的学术性,将教材的学术成就转化为实践进步,需要各方面教育主体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道德与法治》 统编三科教材 德育
下载PDF
表现性评价量规在落实初中学科德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楠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采取课前观察与课内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以表现性评价量规为学习支架,以观察蜗牛为活动载体,首先透过学生自主实施的观察活动及撰写的观察日志,摸清学生的先前知识、思维基础和现有探究能力,了解学生对评价量规的把握情况;接着,对学生的... 采取课前观察与课内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以表现性评价量规为学习支架,以观察蜗牛为活动载体,首先透过学生自主实施的观察活动及撰写的观察日志,摸清学生的先前知识、思维基础和现有探究能力,了解学生对评价量规的把握情况;接着,对学生的观察日志分类汇总,形成教学素材,通过结构化的课堂研讨,助力学生在发展科学理解的过程中,形成对评价量规的具象理解,进而落实科学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量规 学科德育 科学观察 科学思维
下载PDF
指向法治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越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4-126,共3页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中学生法治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责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明晰学科法治教育的目标,在课堂中采用落实法治精神的策略,并且掌握一些创新的教...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中学生法治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责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明晰学科法治教育的目标,在课堂中采用落实法治精神的策略,并且掌握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法治教育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探微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玉英 《成才之路》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能在相互关联中相互促进,整合教育资源,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为促进二者的融合,学校应建立跨学科教育团队,...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能在相互关联中相互促进,整合教育资源,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为促进二者的融合,学校应建立跨学科教育团队,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体验,鼓励家长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道德与法治 学科融合 实践
下载PDF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亚 《科教导刊》 2024年第7期77-79,共3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核心课程所在,对于学生正确三观的构建,以及良好法治观念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高职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意义、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现状、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核心课程所在,对于学生正确三观的构建,以及良好法治观念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高职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意义、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现状、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内容、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措施展开探讨,旨在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 思政教学
下载PDF
教育惩戒的德育向度及价值旨归
18
作者 毕进杰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教育惩戒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行动,其包含“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两种德育向度,共同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其中,“道德他律”依赖外在的“规则力量”,通过“纪律服从”来矫治学生的错误;“道德自律”依赖内在的“自觉力量”,通过... 教育惩戒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行动,其包含“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两种德育向度,共同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其中,“道德他律”依赖外在的“规则力量”,通过“纪律服从”来矫治学生的错误;“道德自律”依赖内在的“自觉力量”,通过“德性生成”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德育价值上,“纪律服从”展现教育惩戒的工具性,而“德性生成”则彰显教育惩戒的目的性。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惩戒的实施应当从“强调学生服从纪律”转向“强调学生养成美德”。实现这一转向,必须在教育惩戒中加深学生对道德伦理与行为规范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在道德良善与言行得当上产生精神愉悦和情感认同,最终促使其自觉践行遵纪守法与责任担当等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惩戒 德育 纪律服从 德性生成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自律养成教育路径探究
19
作者 张秦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道德自律,是个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意志,并转化为道德实践的一系列自觉活动,也是社会伦理规范的价值诉求。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建设者和参与者,其道德建设成果对于我国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总体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国... 道德自律,是个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意志,并转化为道德实践的一系列自觉活动,也是社会伦理规范的价值诉求。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建设者和参与者,其道德建设成果对于我国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总体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探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道德自律养成教育的路径,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更是持续新时代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律 养成教育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对“把法律作为一种修辞”命题的思想政治教育阐释
20
作者 宋皓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陈金钊教授的“把法律作为一种修辞”理论的中心要义在于完善作为社会治理核心的“法治”本身的话语,尤其要避免在法律范畴内使用道德修辞、政治修辞等其他话语体系。在传统视角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途径... 陈金钊教授的“把法律作为一种修辞”理论的中心要义在于完善作为社会治理核心的“法治”本身的话语,尤其要避免在法律范畴内使用道德修辞、政治修辞等其他话语体系。在传统视角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途径,具有“规训”的性质,其往往采取政治的、道德的和伦理的修辞,而缺乏对于“法治”教育的话语体系构建。因此,如何将“法治”纳入具有意识形态规训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进而在教育本身的意义上建构一种“把法治作为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规训立场,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体系化、多面向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修辞 思想政治教育 法治教育 规训 社会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