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唐鱼仔鱼耳石的形态发育及日轮
被引量:28
- 1
-
-
作者
史方
孙军
林小涛
刘汉生
-
机构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6,共7页
-
基金
广州市资农资金项目(No.200502)
-
文摘
观察了实验室人工繁殖饲养的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仔鱼耳石形态发育,研究了其生长轮的沉积规律。唐鱼仔鱼耳石长径与鱼体全长(TL)均呈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微耳石Dl=0.019 6TL-0.031 0(r=0.961 6,P<0.001,n=218),矢耳石Ds=0.027 6TL-0.043 7(r=0.924 0,P<0.001,n=219),星耳石Da=0.016 6TL-0.004 1(r=0.369 6,P<0.001,n=44)。仔鱼耳石上第一个轮纹在孵出后第2 d形成,生长轮数目与仔鱼日龄(D)呈线性相关,其斜率与1无显著差异,因此生长轮为日轮,其关系式为:微耳石LI=1.006D-1.700 1(r=0.994 2,P<0.001,n=205),矢耳石SI=0.953 8D-0.911 6(r=0.993 5,P<0.001,n=161)。生长过程中矢耳石形状变化较大,星耳石出现时间较晚,而微耳石形状稳定,日轮可读性较好,故更适合作为日轮研究的材料。
-
关键词
唐鱼
仔鱼
耳石
形态发育
日轮
-
Keywords
Tanichthys albonubes
Larvae
Otoliths
morphology development
daily growth increments
-
分类号
Q954.4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骨唇黄河鱼耳石早期形态发育和轮纹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严太明
胡佳祥
杨婷
赵柳兰
何智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4-771,共8页
-
基金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LFB20070609资助
-
文摘
研究了骨唇黄河鱼仔稚鱼耳石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的发育过程和生长特点,确证了轮纹沉积规律。结果表明,在14.0—17.8℃孵化条件下,微耳石和矢耳石在受精后96h 30min出现,星耳石在出膜后第16天出现。仔稚鱼生长过程中矢耳石形状变化较大,由出膜时的圆形发育到稳定时的箭矢状。微耳石由近圆形发育成贻贝形,其中心核位置随发育明显偏移。星耳石形状不规则,从出现时的心形发育成为星芒状。微耳石和矢耳石在前后轴方向上后区的生长快于前区(P<0.05);在背腹轴方向上,微耳石腹区的生长快于背区(P<0.05),矢耳石背区的生长快于腹区(P<0.05),两对耳石的前后区半径之和与全长均呈线性相关。微耳石和矢耳石的第1个轮纹均在出膜后第2天形成,新增的轮纹数(微耳石IL,矢耳石IS)与出膜后的天数(D)表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方程分别为:IL=0.9911D?1.0008(R2=0.9971,n=220,P<0.001)和IS=0.9925D?0.10873(R2=0.9919,n=161,P<0.001),方程的斜率与1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对耳石轮纹沉积均呈日周期性,生长轮为日轮。研究结果丰富了骨唇黄河鱼的发育生物学资料,可为研究其自然种群早期生活史提供参考。
-
关键词
耳石
形态发育
日轮
生长
骨唇黄河鱼
-
Keywords
Otoliths
morphology development
daily increments
growth
Chuanchia labiosa
-
分类号
Q174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
-
题名齐口裂腹鱼耳石早期生长发育与日轮特征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刘小帅
何智
蔡跃平
胡佳祥
熊森
严太明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8-27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02286)
四川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双支计划(03570822)资助~~
-
文摘
文章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齐口裂腹鱼仔稚鱼耳石早期形态发育与生长特点、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轮纹沉积规律。结果表明:在13.5—17.2℃孵化条件下,微耳石和矢耳石在出膜前形成,而星耳石于出膜后第12天出现。在仔稚鱼生长过程中,微耳石由近圆形发育成贻贝形,矢耳石经历近圆形、锲形后发育为箭矢状,星耳石形状由近圆形发育为星芒状。微耳石的前区、背区和腹区及矢耳石的背区和腹区生长呈幂函数关系,而微耳石的后区、矢耳石前区和后区生长以及两对耳石的前后区半径之和与全长均呈线性相关。在(18.5±0.5)℃和(15.6±1.1)℃条件下,50%矢耳石样本第一轮纹均在出膜后第2天形成(分别为出膜后18h和19h),以后每天形成一轮。微耳石和矢耳石轮纹数均与日龄呈线性相关,方程斜率均与1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对耳石的轮纹沉积均为日周期性。这些结果为研究齐口裂腹鱼野生种群繁殖期和早期生活史特征等生态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
关键词
耳石
形态发育
日轮
生长
齐口裂腹鱼
-
Keywords
Otoliths
morphology development
daily increment
growth
Schizothorax prenanti
-
分类号
Q954.5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叉尾斗鱼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形成特征
被引量:6
- 4
-
-
作者
赵天
陈国柱
林小涛
-
机构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
出处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4-1370,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0555)
国家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9ZX07211-009)
-
文摘
对实验室人工繁殖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叉尾斗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在胚胎时已出现。微耳石在仔鱼刚孵化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近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中部圆凸两端较尖的菱形;矢耳石在仔鱼刚孵出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一端略尖的桃形;星耳石在仔鱼孵出后第19天才出现,呈中部略凹的椭圆形。叉尾斗鱼仔鱼耳石长径(包括微耳石和矢耳石)与鱼体全长(TL,mm)呈线性相关。仔鱼耳石上第一个轮纹在孵出后第2天形成,其后每日形成1个新轮纹,生长轮数目与仔鱼日龄(D)呈线性相关,且线性方程斜率接近于1。结论认为,叉尾斗鱼仔鱼星耳石出现时间晚,矢耳石形态在后期出现较大变化,而微耳石在胚胎时即形成,形态稳定;日轮可读性较好,故更适合做日轮研究的材料。本研究旨在为叉尾斗鱼自然种群年龄结构调查及其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
关键词
叉尾斗鱼
仔鱼
耳石
形态发育
日轮
-
Keywords
Macropodus opercularis
larvae
otoliths
morphology development
daily growth increments
-
分类号
Q959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鲫鱼耳石日轮研究
被引量:7
- 5
-
-
作者
向德超
何竹
朱杰
沈开明
冉建川
郑雪
刘衍真
-
机构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
-
出处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5期451-454,共4页
-
文摘
对鲫鱼仔、幼鱼及成鱼的耳石研究表明,鲫鱼耳石的第1日轮在孵化后24~48h出现,以后每天形成1轮。耳石的轮纹数(N)和日轮数(D)的关系为N=D-1.146。耳石平均长径和体全长成直线相关。鲫鱼耳石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不同形态的变化,增厚较慢,直到孵出后第40天,不经研磨,其轮纹仍清晰可数,是研究鱼类耳石形成机理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好材料。微耳石出现较晚,星耳石是研究鲫鱼耳石的首选材料。本文还对早期耳石的制备方法进了探讨。
-
关键词
鲫
耳石
形态特征
日轮
-
Keywords
Carassius auratus
otolith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daily growth increments
-
分类号
Q959.468
[生物学—动物学]
S965.117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