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aring mechanism of a tunnel-type anchorage in a railway suspension bridge 被引量:4
1
作者 JIANG Nan WANG Duo +2 位作者 FENG Jun ZHANG Sheng-liang HUANG L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8期2143-2158,共16页
A tunnel-type anchorage(TTA)i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suspension bridges:the bearing mechanism is a key problem.Investigating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law,and failure phenomenon of a TTA unde... A tunnel-type anchorage(TTA)i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suspension bridges:the bearing mechanism is a key problem.Investigating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law,and failure phenomenon of a TTA under load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a robust design.Utilizing the TTA of the Jinsha River suspension bridge at Lijiang Shangri-La railway as a prototype,a laboratory model test of the TTA was carried out for three different contact conditions between the anchorage body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anchorage body and its surrounding rock were studied,and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failure mode of the TTA were analyzed.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ss level is highest at the rear part of the anchorage body.Moving away from the rear portion of the body,the stress decays in a negative exponential function.Based on the load transfer curve,the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the shear stress on th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he anchorage body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was derived,which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hear stress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anchorage body is not uniform.The distance from the maximum value to the loading surface is approximately 1/3 of the length of the anchorage body,and the stress decreases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loading surface increases.Furthermore,the contact condition between the anchorage body and surrounding rock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TTA.The increase in the anti-skid tooth ridge and radial anchor bolt can improve the cooperative working capacity of the anchorage body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which is approximately 50%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lat contact condition.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anchor bolt is to increase the overall rigidity of the TTA.The contact condition between the anchorage body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will lead to a change in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TTA.With an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contact,the failure mode will change from shear sliding along the interface to trumpet-shaped inverted cone-shaped failure extending into the surrounding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anchorage Model test Load transfer curve interface mechanical behavior
下载PDF
Study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root interface using the pullout test method 被引量:14
2
作者 JI Xiao-dong CONG Xu +2 位作者 DAI Xian-qing ZHANG Ao CHEN Li-hu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882-893,共12页
It is important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the root diameter, the embedment length of the root and load speed on the soil-root interfa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studying the root anchorage. The soilroot interface mec... It is important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the root diameter, the embedment length of the root and load speed on the soil-root interfa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studying the root anchorage. The soilroot interfa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pullout force and root slippage curve(F-S curve). About 120 Pinus tabulaeformis single roots whose diameters ranged from 1 mm to 10 mm divided into 6 groups based on different root embedment length(50 mm, 100 mm and 150 mm) and different load velocity(10 mm·min^(-1), 50 mm·min^(-1), 100 mm·min^(-1) and 300 mm·min^(-1))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pullout method.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root interface in the real conditions using the pullout tes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wo kinds of pullout test failure modes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breakage failure and pullout fail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s were easier to be broken when the root diameter was smaller or the loading speed was larg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anchorage force and root diameter was linear and the linearly dependent coefficient(R^2) was larger than 0.85. The anchorage force increased with the root embedment length. An increase of 10%^(-1)5% for the maximumanchorage force was found when load speed increased from 10 to 300 mm.min^(-1). The mean peak slippage of the root was from 13.81 to 35.79 mm when the load velocity varied from 10 to 300 mm.min^(-1). The study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design of slopes reinforced by vegetation and in predicting risk of uprooting of trees, and will have practical benefi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landsl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质 测试方法 接口 土壤 学习 滑动曲线 PINUS 公里
下载PDF
Deformation tests and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 of an anchorage structure 被引量:4
3
作者 Zhao Tongbin Yin Yanchun +1 位作者 Tan Yunliang Song Yim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2期237-242,共6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failure process of an anchorage structure and the evolution law of the body’s deformation field,anchor push-out tests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digital speckle correlation methods(DSCM).The stre... In order to study the failure process of an anchorage structure and the evolution law of the body’s deformation field,anchor push-out tests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digital speckle correlation methods(DSCM).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anchorage interfac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particle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hree stages in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of an anchorage structure:elastic bonding stage,a de-bonding stage and a failure stage.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interface controls the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In the elastic bonding stage,the shear stress peak point of the interface is close to the loading end,and the displacement field gradually develops into a‘‘V’’shape.In the de-bonding stage,there is a shear stress plateau in the center of the anchorage section,and shear strain localization begins to form in the deformation field.In the failure stage,the bonding of the interface fails rapidly and the shear stress peak point moves to the anchorage free end.The anchorage structure moves integrally along the macro-crack.The de-bonding stage is a research focus in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of an anchorage structure,and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roadway support design and predic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结构 破坏过程 变形测试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围岩稳定性 剪切应力 数值模拟方法 巷道支护设计
下载PDF
锚杆岩体界面载荷传递规律及锚固长度设计
4
作者 赵同彬 李龙飞 +2 位作者 邢明录 张玉宝 王学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为揭示巷道围岩锚固界面脱粘失效机理,量化锚杆支护设计参数,采用三线性粘结滑移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对轴向载荷作用下锚固脱粘失效全过程中,锚固段界面剪应力、锚杆轴力分布演化规律以及界面极限锚固力进行研究,根据锚固段长度不同,得到... 为揭示巷道围岩锚固界面脱粘失效机理,量化锚杆支护设计参数,采用三线性粘结滑移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对轴向载荷作用下锚固脱粘失效全过程中,锚固段界面剪应力、锚杆轴力分布演化规律以及界面极限锚固力进行研究,根据锚固段长度不同,得到两种界面剪应力分布演化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当锚固长度较短时,界面剪应力存在全长软化阶段;当锚固长度较长时,界面剪应力存在弹性-软化-滑移三段共存阶段。锚固粘结界面弹性段、软化段、摩擦段内的剪应力分别呈现双曲余弦函数衰减分布、余弦函数上升分布、均匀分布规律,锚杆轴力随界面剪应力分布演化呈现多种形态的衰减分布规律。根据锚固界面模型解析计算获得极限锚固力,当不考虑脱粘摩擦力时,极限锚固力随锚固长度的增加趋近于某一固定值;当考虑脱粘摩擦力时,增加锚固长度能够持续提高锚固界面安全系数。研究成果可为锚固机制分析、锚杆支护参数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界面 粘结滑移模型 剪应力分布 极限锚固力 锚固长度
下载PDF
裂隙封护土遗址压力型锚固系统界面应力传递与承载性能解析方法
5
作者 芦苇 孙浩朗 +2 位作者 李东波 闫笑琦 王奕妃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11,共14页
土遗址锚固工程中,压力型锚杆相比于全长黏结拉力型锚杆而言具有高承载力和耐易溶盐侵蚀的优势,但由于此类锚固系统传力机理尚不明确,导致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将遗址稳定体内锚固段分为弹性压缩段和黏结-滑移段两部分... 土遗址锚固工程中,压力型锚杆相比于全长黏结拉力型锚杆而言具有高承载力和耐易溶盐侵蚀的优势,但由于此类锚固系统传力机理尚不明确,导致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将遗址稳定体内锚固段分为弹性压缩段和黏结-滑移段两部分,分别基于线性弹簧和浆体/土体界面黏结-滑移强化型本构建立简化力学模型,对界面黏结-滑移全过程,即弹性阶段、弹性-强化阶段和强化阶段进行理论解析,推导了各阶段对应的位移、应变以及剪应力分布等计算公式,给出了压力型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解析解.结果表明,峰值载荷前载荷-位移曲线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弹性压缩段占比与锚固长度对载荷-位移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弹性-强化阶段.参数敏感度分析表明,忽略弹性压缩段影响时,锚固长度与极限承载力线性相关;浆体弹性模量主要影响界面应力随载荷增加时的传递进程,对承载力影响有限;黏结-滑移模型的剪应力峰值对承载力有显著影响.该解析方法对土遗址压力型锚杆锚固系统传力过程分析具有良好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型锚杆 浆体/土体界面 黏结-滑移模型 承载力 土遗址锚固
下载PDF
仿生岩土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稼 黄鑫 +1 位作者 晏凤元 王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0-1211,共12页
岩土体中生存的生物使用独特的生物机制与岩土体相互作用,以完成土中运动、生长、锚固和吸收养分等功能。这些生物机制可被岩土工程借鉴和利用。仿生岩土是从形态、行为和原理上研究生物机制,将其用于发展岩土工程理论、技术和装备,用... 岩土体中生存的生物使用独特的生物机制与岩土体相互作用,以完成土中运动、生长、锚固和吸收养分等功能。这些生物机制可被岩土工程借鉴和利用。仿生岩土是从形态、行为和原理上研究生物机制,将其用于发展岩土工程理论、技术和装备,用来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新方向。近年来,仿生岩土技术逐渐成为了岩土工程界的一个引人注意的课题,并取得了一些进展。首先,介绍了仿生岩土技术的设计思路和过程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然后,总结并分析了不同生物机制在土中贯入与掘进、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接触面和土中锚固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其中典型的生物机制包括生物土中运动、蛇腹鳞摩擦各向异性和树木根系结构等。最后探讨了仿生岩土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岩土技术 掘进 仿生自主贯入探测器 土与结构接触面性质 锚固系统
下载PDF
温度荷载作用下高铁无砟轨道界面性能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越磊 黄自鹏 +1 位作者 路宏遥 赵彦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3,共7页
植筋锚固修复是当前高速铁路工务部门针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高温上拱病害采用的最常用整治方案。为研究温度循环荷载作用下植筋锚固修复对轨道结构层间界面服役性能的影响,制作复合试件并进行温度循环试验和界面剪切试验。试验发现,... 植筋锚固修复是当前高速铁路工务部门针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高温上拱病害采用的最常用整治方案。为研究温度循环荷载作用下植筋锚固修复对轨道结构层间界面服役性能的影响,制作复合试件并进行温度循环试验和界面剪切试验。试验发现,轨道结构植筋修复能够提高轨道板与CA砂浆层界面抗剪性能,增强界面服役稳定性。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植筋修复后界面-结构空间精细化损伤模型,研究界面在温度循环荷载作用下损伤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植筋结构,植筋修复后无砟轨道层间脱黏面积和脱黏速率均得到有效抑制;考虑到植筋锚固后易诱发植筋孔周围界面应力集中和刚度退化等开裂风险,建议工务部门严格控制植筋数量,加强轨道板植筋孔处巡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植筋锚固 循环温度 界面性能 损伤病害
下载PDF
动静载下全长砂浆锚固玻璃钢锚杆受力及失效特征分析
8
作者 王文杰 刘超 +1 位作者 黄永祥 余龙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17-3628,共12页
针对爆破动载作用下玻璃钢锚杆的损伤失效问题,利用FLAC3D软件建立全长砂浆锚固玻璃钢锚杆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预紧力静载和爆破动载下锚杆杆体、杆体与砂浆界面、砂浆与围岩界面的受力及失效特征,同时分析了动载强度、围岩及砂浆强度... 针对爆破动载作用下玻璃钢锚杆的损伤失效问题,利用FLAC3D软件建立全长砂浆锚固玻璃钢锚杆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预紧力静载和爆破动载下锚杆杆体、杆体与砂浆界面、砂浆与围岩界面的受力及失效特征,同时分析了动载强度、围岩及砂浆强度对锚杆受力的影响规律,并与现有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全长砂浆锚固玻璃钢锚杆最大轴向应力随动载强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而随围岩或砂浆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且轴向应力分布较金属锚杆更为集中;两个界面剪应力均是沿杆体轴向迅速增大至峰值后快速减小为0,之后黏结性能相对较弱的界面先发生脱黏破坏,脱黏位置剪应力下降至残余黏结强度,同时剪应力峰值向孔底转移;玻璃钢锚杆剪应力分布较金属锚杆更集中,峰值位置更加突出;动载强度越大,破坏界面的脱黏长度和剪应力分布范围越大,而未破坏界面的剪应力峰值位置也会向孔底转移;围岩强度越大或砂浆强度越小,剪切破坏越倾向于发生在杆体−砂浆界面,反之,则越倾向于发生在砂浆−围岩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长砂浆锚固 玻璃钢锚杆 爆破动载 界面剪应力 失效特征
下载PDF
钢管插入式基础锚固机理与承载性能研究
9
作者 余亮 朱轶 +3 位作者 陶青松 张立 程尧 王金昌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131,143,共7页
为研究新型钢管插入式基础的锚固机理与承载性能,通过钢管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试验,基于粘聚带界面接触本构和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探讨了锚板的数量、位置和间距对基础损伤破坏模式和承载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 为研究新型钢管插入式基础的锚固机理与承载性能,通过钢管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试验,基于粘聚带界面接触本构和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探讨了锚板的数量、位置和间距对基础损伤破坏模式和承载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然后利用实际工程的等比例模型,对钢管插入式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损伤因子分布及锚板的应力分布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基础抗拔承载力与锚板的数量及位置有关,双锚板承载能力大于单锚板;单锚板最佳位置为距离钢管顶部1m处,双锚板抗拔承载力随锚板间距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双锚板间的最佳间距为0.8m;从损伤的发展和裂缝控制的角度,可以设置“小而多”的锚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插入式基础 粘结锚固性能试验 损伤破坏模式 粘聚带界面接触本构模型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下载PDF
受拉全长黏结式锚杆剪切应力弹性解析解及其应用
10
作者 李鑫 《山西交通科技》 2023年第2期82-85,共4页
面对锚杆-围岩锚固界面剪切应力分布研究不够精确,制约锚杆设计施工水平提高的现状,基于半无限弹性空间体的Mindlin位移解,导出了拉拔荷载作用下全长黏结式锚杆锚固界面剪切应力沿杆长分布的近似弹性解析解,并求得了最大剪切应力的数值... 面对锚杆-围岩锚固界面剪切应力分布研究不够精确,制约锚杆设计施工水平提高的现状,基于半无限弹性空间体的Mindlin位移解,导出了拉拔荷载作用下全长黏结式锚杆锚固界面剪切应力沿杆长分布的近似弹性解析解,并求得了最大剪切应力的数值和分布位置,给出锚杆杆长的建议值和增强局部剪切力的建议。结论适用于较硬围岩中较长锚杆在较小荷载作用下的剪切应力分析,可为岩体锚固设计提供借鉴,提高锚杆设计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长黏结式锚杆 MINDLIN位移解 锚固界面 剪切应力解析解 最大剪切应力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言志信 屈文瑞 +2 位作者 龙哲 董建华 江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10-2119,共10页
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砂浆层厚度增加,... 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砂浆层厚度增加,砂浆–岩体界面脱黏增长,杆体–砂浆界面脱黏减小;随锚杆横截面积增大,锚固界面剪应力向锚头和锚根转移,脱黏增长;适当增加锚固段长度和减小锚杆间距均有利于边坡稳定;一定的锚固段长度下宜适当增大锚杆倾角。揭示了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和锚固机理的影响,对边坡锚固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锚固 杆体–砂浆界面 砂浆–岩体界面 峰值剪应力 锚固参数
下载PDF
微型支抗种植体即刻加载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马俊青 王林 +2 位作者 张卫兵 王震东 严斌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研究微型支抗种植体即刻加载的界面愈合情况。方法微型支抗种植体植入犬下颌骨,施以200 g水平力,定期注射荧光标志物,73 d后处死动物,制作种植体-骨标本切片,进行光镜、荧光镜、偏光镜、软X线片、扫描电镜等观察及X线能谱分析。结... 目的研究微型支抗种植体即刻加载的界面愈合情况。方法微型支抗种植体植入犬下颌骨,施以200 g水平力,定期注射荧光标志物,73 d后处死动物,制作种植体-骨标本切片,进行光镜、荧光镜、偏光镜、软X线片、扫描电镜等观察及X线能谱分析。结果种植体周围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动态荧光标记显示植入6周时有板层骨形成,9周时板层骨显著。结论微型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可承载200 g正畸力而不影响其骨性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 支抗 即刻加载 界面
下载PDF
支抗种植体直径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兰泽栋 林珠 +1 位作者 龙红月 周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直径支抗种植体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以供临床筛选合适的种植体。方法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给种植体施加 1.47N(150 g)近远中方向的载荷 ,分别对直径为 3 .0、3 .75、5.0mm的支抗种植体 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结果 :3... 目的 :研究不同直径支抗种植体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以供临床筛选合适的种植体。方法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给种植体施加 1.47N(150 g)近远中方向的载荷 ,分别对直径为 3 .0、3 .75、5.0mm的支抗种植体 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结果 :3种直径种植体颈部的Von Mises应力值分别为 0 .80 7、0 .53 3、1.0 80 ;位移值分别为 0 .2 3 2、0 .163、0 .111μm。结论 :在选择正畸支抗种植体时 ,直径为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种植体 直径 骨界面 应力分布 三维有限元 口腔正畸学
下载PDF
岩石锚固界面剪切流变试验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伍国军 陈卫忠 +1 位作者 贾善坡 杨建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0-527,共8页
大量的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锚固系统的失效多是发生在岩土体和注浆体的锚固界面上。为此开展锚固系统界面力学特性的剪切流变试验,以研究注浆体与岩石交界面的受力机制以及锚杆锚固力在界面剪切流变过程中的变化特征。通过试验表明:在... 大量的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锚固系统的失效多是发生在岩土体和注浆体的锚固界面上。为此开展锚固系统界面力学特性的剪切流变试验,以研究注浆体与岩石交界面的受力机制以及锚杆锚固力在界面剪切流变过程中的变化特征。通过试验表明:在剪切面方向,随着时间的增长,同级剪应力荷载水平下剪切变形有所增加;当剪切应力水平较低时,试样剪切流变表现出初期和稳态流变,当剪切应力值超过某一界限时,剪切流变还表现出加速流变破坏阶段;随着流变时间的增加,锚杆轴向应变值有一定的增加,锚固力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经验的非线性剪切流变模型,该模型特别考虑法向应力对剪切流变的影响,并将流变模型参数定义成剪应力水平的函数,从而能很好地描述剪切流变的初期、稳态和加速流变整个过程;为进一步验证锚固界面本构模型的正确性,采用此界面流变模型对试样3进行数值仿真的剪切流变试验51h,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非常接近,表明采用此模型是合理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锚固 界面力学 剪切流变 非线性流变模型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的剪滞-脱黏模型 被引量:33
15
作者 尤春安 战玉宝 +2 位作者 刘秋媛 孙琳琳 王开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0-806,共7页
基于预应力锚索锚固体从岩土体中拔出计算模式,通过锚固体与灌浆材料的界面界面层变形–破坏过程分析,将锚固段分为弹性区、塑性滑移区和脱黏区,建立锚固体–岩土体界面力学模型,采用与Coulomb条件关连的流动法则,导出界面应力分布的理... 基于预应力锚索锚固体从岩土体中拔出计算模式,通过锚固体与灌浆材料的界面界面层变形–破坏过程分析,将锚固段分为弹性区、塑性滑移区和脱黏区,建立锚固体–岩土体界面力学模型,采用与Coulomb条件关连的流动法则,导出界面应力分布的理论解;同时,构造具有剪胀和滑移特性的新型有限元界面单元,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与界面应力分布的理论解进行相互验证,为锚固体受力的计算、分析与锚固体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表明,锚固体的弹性区和脱黏区的受力较小,主要受力部分是塑性滑移区。因此,锚固体荷载的主要工况是塑性滑移状态,在研究或进行锚固体设计时应该主要基于这种变形状态。提高滑移区脱黏前的最大剪应力和增大滑移区的范围是提高锚固体的锚固力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锚固段 锚固力 界面层 塑性滑移 剪滞–脱黏模型
下载PDF
地下工程锚固界面力学模型及其时效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伍国军 褚以惇 +1 位作者 陈卫忠 王永刚 《岩土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7-243,共7页
地下工程锚固体接触界面的流变力学特性是锚固体产生时效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地下工程长期稳定性分析中常采用的锚固界面法向硬接触和切向黏结滑移突变常导致计算不收敛的困惑,建立了锚固界面法向刚度服从指数分布的软接触型式,并提出剪... 地下工程锚固体接触界面的流变力学特性是锚固体产生时效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地下工程长期稳定性分析中常采用的锚固界面法向硬接触和切向黏结滑移突变常导致计算不收敛的困惑,建立了锚固界面法向刚度服从指数分布的软接触型式,并提出剪切面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解决了计算难以收敛的问题。该模型考虑了法向应力对剪切流变的影响,可以更真实地反映锚固界面流变的力学过程。将建立的锚固界面力学模型植入ABAQUS软件,并应用于地下工程的锚固时效性分析。研究成果表明:地下工程锚固界面产生的剪切流变导致锚杆应力增大,并使得预应力锚杆峰值的位置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且有向锚根转移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地下工程锚固的可靠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 界面力学 本构模型 时效性
下载PDF
多界面复合锚杆荷载传递机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17
作者 任非凡 徐超 谌文武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53-1759,共7页
采用Abaqus对复合锚杆拉拔试验进行模拟,针对复合锚杆的破坏形式多为界面破坏,应用改进的Cohesive单元对复合锚杆4种界面材料进行模拟,并建立轴对称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复合锚杆的拉拔试验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钢绞线轴向应力及... 采用Abaqus对复合锚杆拉拔试验进行模拟,针对复合锚杆的破坏形式多为界面破坏,应用改进的Cohesive单元对复合锚杆4种界面材料进行模拟,并建立轴对称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复合锚杆的拉拔试验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钢绞线轴向应力及界面剪应力均服从指数分布,且随着荷载的增大,锚杆近端的握裹力被克服,剪应力峰值向后转移.②南竹-复合材料、南竹-水泥砂浆界面剪应力峰值随着主控面剪应力峰值的转移而转移.③南竹管材受周围刚度较大的复合材料及水泥砂浆的约束,其轴向应力峰值分布在南竹的中部.④水泥砂浆-土体界面因边界条件不同于其他界面,其剪应力沿锚杆轴向从近端至远端不断增大.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锚杆 锚固机理 界面破坏 Cohesive单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风化岩体中压力型锚索锚固段的剪应力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夏元友 叶红 +1 位作者 刘笑合 陈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861-3866,共6页
岩体在风化过程中,其物理力学性质会随着风化程度的不同有所差异。结合均质岩体中压力型锚索受力特点,以及内部对称荷载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弹性体内的剪应力分布特点,推导出了压力型锚索在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岩体内的剪应力分布方程。假... 岩体在风化过程中,其物理力学性质会随着风化程度的不同有所差异。结合均质岩体中压力型锚索受力特点,以及内部对称荷载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弹性体内的剪应力分布特点,推导出了压力型锚索在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岩体内的剪应力分布方程。假定风化岩体为横观各向同性弹性体,其弹性模量及剪切模量均按指数函数变化,分析结果表明:①由于风化岩体的弹性模量随着深度的变化,锚索锚固段的剪应力也随着岩体的弹性模量的增加(减小)而增加(减小);②在承压板附近,锚索锚固段的剪应力随锚索孔半径的增加而减小,由于风化岩体剪切模量的变化,因而导致剪应力的变化量很大;③在承压板附近,锚索锚固段接触面上的剪应力随着垂直于岩体横向等向面的剪切模量的改变而相应的改变。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中压力型锚索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岩体 锚索 剪应力 接触面 横观各向同性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界面滑移的细观力学分析 被引量:62
19
作者 尤春安 战玉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76-1985,共10页
在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界面力学特性试验的基础上,研究锚固体界面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及失效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锚固力的大小与锚固长度有关,但不是成比例关系;当锚固长度达一定值时,再进一步增加锚固长度,锚固力的增大是非常有限的;... 在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界面力学特性试验的基础上,研究锚固体界面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及失效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锚固力的大小与锚固长度有关,但不是成比例关系;当锚固长度达一定值时,再进一步增加锚固长度,锚固力的增大是非常有限的;在保证砂浆具有一定强度的条件下,含砂量越高的锚固体,其锚固力越大。从细观层面上对预应力锚索锚固段从弹性变形到塑性滑移以至脱黏失效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锚固体界面层是具有一定厚度并具有特殊力学性质的材料,其力学性质不仅与岩土体的性质有关,而且与灌浆体的材料组构密切相关;降低灌浆材料的水灰比,加入减水剂和其他外加剂对提高界面层的强度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将锚固体界面上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塑性滑移变形和脱黏变形3个阶段。由于锚固体界面层的剪胀效应,在滑移段中,越靠近荷载的近端,锚固体所受的剪应力越大;在整个锚固体中,主要的受力部分是塑性滑移区,而弹性区和脱黏区的受力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预应力锚索 锚固段 界面 细观力学
下载PDF
四渡河特大桥隧道式锚碇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汪海滨 高波 +1 位作者 朱栓来 陈刚毅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78,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的力学行为特征、围岩稳定状态、锚碇变位机理和拓扑效应。就锚碇体轴线倾角、长度、夹持角、接触界面粗糙度及结合程度对锚碇位移和岩体安息稳定性的影响作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夹持角控...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的力学行为特征、围岩稳定状态、锚碇变位机理和拓扑效应。就锚碇体轴线倾角、长度、夹持角、接触界面粗糙度及结合程度对锚碇位移和岩体安息稳定性的影响作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夹持角控制着锚碇变位和破坏机理,夹持角过小时锚碇压密围岩土体,较大时锚碇前端附近土体则产生剪切破坏;锚碇长度影响接触面围岩应力量值,表现为非线性的自组织临界特征;锚碇体粗细对系统主要监控参数的贡献相对均匀。给出了锚碇拓扑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为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隧道式锚碇 数值模拟 拓扑效应 安息稳定性 界面粗糙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